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12年6月30日 星期六

預防代謝症候群該如何吃?


【聯合新聞網/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提供;作者為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林靜宜營養師】

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不是一種病,是一種生理代謝方面異常集聚的現象,但未達到疾病診斷標準。它是被診斷成慢性疾病的入門票,與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肥胖有關。

根據國民健康局於民國96年公告,代謝症候群定義如下:

1.男性腰圍 ≧90 cm ;女性腰圍 ≧80 cm

2.血壓≧130/85毫米汞柱

3.高密度酯蛋白膽固醇:男性 <40 mg/dl;女性 <50 mg/dl

4.空腹血糖值≧100 mg/dl

5.三酸甘油酯(TG) ≧150 mg/dl

以上5項危險因子中,若包含3項或以上者,即可判定為代謝症候群,而其中血壓、空腹血糖值等兩個危險因子之判定,包括有用降血壓或降血糖等藥品(中、草藥除外),控制血壓或血糖者。

預防代謝症候群不外乎以飲食與運動來控制,飲食方面,以均衡為基礎,依100年行政院衛生署所公佈的最新營養指南的建議,每日水果份類份量建議約2-4份,蔬菜類3-5碟,全穀根莖類1.5-4碗,豆魚肉蛋類3-8份,低脂乳品類1.5-2份,油脂約3-7湯匙,堅果種子類1份(如下圖所示)。


點此看大圖。 圖/行政院衛生署
有文獻指出地中海飲食或得舒飲食有助於預防代謝症候群。地中海飲食的特色,以魚肉或家禽肉(如:雞、鴨、鵝)等白肉取代紅肉(如:豬、牛、羊),食用油脂主要以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如橄欖油,多食蔬菜類、水果類、堅果類和全榖類,加上適量飲酒,以紅酒為例,男性建議約240c.c.,女性約120c.c.。至於得舒飲食的飲食原則包括,每天全穀根莖類至少佔2/3,7-10份蔬菜與水果,2份低脂或脫脂奶,以豆製品或去皮的白肉取代紅肉,多吃堅果類,烹調用油選擇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高的油脂。

以一天需1600大卡的人而言,其預防代謝症候群的菜單可參考如下:

早餐:240c.c.低脂奶+鮪魚三明治一份+大番茄一顆

午餐:3/4碗全穀飯+烤鯖魚1.5兩+炒青菜至少一碗+一顆柳丁

晚餐:3/4碗全榖飯+滷棒棒腿一支(去皮)+芹菜豆干絲+炒青菜至少一碗+一顆小蘋果

除飲食控制外,運動也很重要,最好是選擇可以讓自己心跳加速呼吸微喘的有氧運動,如:跑步、有氧舞蹈、游泳、騎腳踏車、、、等。

預防代謝症候群需要飲食與運動雙管齊下,飲食的用意是希望能攝取人體所需要的營養,同時避免過量導致肥胖,而規律的運動可以調節身體的體重、血糖、血壓,兩者缺一不可,因此需要注意飲食的攝取及適度的運動,才能遠離代謝症候群。

全文網址: 預防代謝症候群 怎麼吃才對? - 代謝症候群 - 健康話題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99115#ixzz1zIV9vDpL
Power By udn.com

標籤:



隱形眼鏡配戴過久恐傷害視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

現在許多人都使用隱形眼鏡取代傳統框架眼鏡,不過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清潔不當或戴著戲水,可能會造成眼睛受傷、視力受損等情形,基隆市衛生局局長許明倫提醒民眾,每日配戴隱形眼鏡時間不應超過12小時,眼睛不適時或睡前記得摘下作清洗保養,也要注意配戴時機,避免因配戴時間過長影響視力健康。

依據藥事法及醫療器材管理辦法之規定,隱形眼鏡以醫療器材列管,產品上市販賣前,須通過行政院衛生署查驗登記審查,取得醫療器材許可證始得上市販售。民眾購買隱形眼鏡及相關清潔保養產品時,要選擇有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之產品,安全才有保障;更要遵守隱形眼鏡清洗、配戴方式及注意事項,詳閱製造廠提供之使用說明書,文字或內容有不清楚的地方,務必向眼科醫師詢問,倘眼睛有任何不適情形,也應立即就醫。

基隆市衛生局表示,隱形眼鏡為醫療器材,須要有藥商資格才可販售,民眾千萬不可將自已未使用完之拋棄式隱形眼鏡,放在網路上拍賣販售,一經查獲將依違反藥事法處販賣者3~15萬元行政罰鍰,民眾千萬不要因小失大、誤觸法規。衛生署核准上市之隱形眼鏡產品相關資料,可請至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網站之許可證資料庫查詢,若發生疑似因使用隱形眼鏡而引起之不良反應,亦請立即通報至行政院衛生署建置之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
其他推薦新聞

標籤:



2012年6月28日 星期四

高蛋白低澱粉減肥可能増加心臟病風險


有些女性怕胖,不敢吃澱粉,節食的時候,就吃大量蛋白質食物,希望可以趕快瘦下來。希臘最新研究警告,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可能增加心臟病、中風風險,罹病機率約上升百分之二十八。學者建議,女性若想減重,選擇植物性食物較為理想

希臘雅典大學醫學院流行病學副教授帕古娜‧拉吉奧為研究首席作者,她表示,常有人採用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飲食減重。如果蛋白質是來自堅果類等植物性蛋白質,而減少的是甜點、飲料等精製澱粉類食物,這種減重方式還算可以接受,但多數人並非如此。

這項研究發表於本周線上版「英國醫學期刊」。研究對象包含四萬三千多名瑞典女性,她們參與研究計畫時,年齡介於三十歲到四十九歲。

研究追蹤十五年發現,有超過一千兩百人罹患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而採用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飲食的女性特別容易出現心臟病、中風,採用這種飲食方法的女性罹患心臟病、中風的機率比其他女性增加二成八之多。

拉吉奧表示,減重應該多增加身體活動量,並減少熱量攝取。若長時間採用特定飲食,很可能對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美國臨床營養諮詢師、運動學學者莎曼莎‧海勒接受外電訪問時表示,一般高蛋白飲食富含起司、紅肉、加工肉類等食品,而健康的碳水化合物食物則包括全榖類、豆類、蔬菜、水果等。事實上,紅肉、加工肉類可能增加第二型糖尿病、大腸癌、乳癌、冠心病等風險,建議民眾最好減少食用肉類蛋白質,可吃些豆類、豆腐、堅果類食物,碳水化合物食物如全穀類、糙米、蔬菜、水果、豆類等也都對健康有益處

標籤:



2012年6月27日 星期三

腸病毒如何辨別?

【聯合報/文/葉勝雄(永和耕莘醫院小兒腸胃科主治醫師)】

防疫人員提醒民眾,含氯漂白水才能有效防範腸病毒。 圖/本報資料照片
今年的腸病毒來勢洶洶,腸病毒71型有捲土重來的趨勢。以下整理門診常被提及的問題,希望大家對腸病毒有進一步認識,對重症能提早一步警覺。
Q:腸病毒會造成腸胃炎?

A:腸病毒以「腸」為名,但只把腸子當作跳板,並非主要攻擊目標,所以很少引起腹瀉。

不過,感染後口腔潰瘍的疼痛可能造成吞嚥困難,進而嘔吐,但若持續嘔吐,就要小心是否為重症前兆。

Q:嘴巴破就是腸病毒?

A:單純疹、腺病毒、壓力造成的口瘡、或牙齒不小心咬傷,都可能造成口腔潰瘍。有時在第一時間難以和腸病毒區分,要再追蹤。

Q:嘴巴沒破,身子沒疹子,就不是腸病毒?

A:沒有口腔潰瘍、皮膚水泡,只能說不是疹性咽峽炎或手足口病。感染腸病毒後,也可能只有輕微感冒或甚至毫無症狀。

Q:腸病毒是不是都很嚴重?

A:大多數在7到10天後自然痊癒,極少數造成重症。

若有「嗜睡、意識改變、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要盡速送醫院。

Q:醫師可以開治療腸病毒的藥物嗎?

A:一般只需症狀治療,重症時才考慮使用免疫球蛋白。抑制腸病毒藥物還在試驗階段,不適用於小孩。

Q:感染腸病毒後,什麼可以吃?什麼不能吃?

A:可以吃冰的和軟的食物,例如冰淇淋或布丁;避免較硬或刺激性的食物。簡單地說,小孩願意吃的食物就多吃點,吃了會叫痛的就先避免。

Q:今年得過一次腸病毒,還會再得嗎?

A:腸病毒痊癒後有數十年免疫力,但只針對該種腸病毒。目前腸病毒有67種,還是有可能感染其他腸病毒。

Q:大人會得到腸病毒嗎?

A:只要對該種腸病毒不具免疫力,大人跟小孩一樣會被傳染,也會出現口腔潰瘍或手腳水泡。

Q:酒精可消滅腸病毒?

A:腸病毒沒有脂質外套膜,酒精殺不死它。消毒應用稀釋的含氯漂白水,一般環境消毒使用500ppm濃度(約稀釋100倍的市售漂白水),汙染表面則用1000ppm濃度。洗手用肥皂即可,徹底搓揉每一個部位,沖洗並擦乾,避免腸病毒殘留手上。

Q:有沒有腸病毒疫苗?

A:台灣研發的腸病毒疫苗最快在2017年上市,未來可望預防最常造成重症的腸病毒71型。

避免感染、仔細觀察、小心重症,是目前面對腸病毒的三大步驟。期望在腸病毒71型疫苗問世後,可以作到更早期的防範,大幅減低腸病毒重症威脅!


全文網址: 71型捲土重來 腸病毒拉警報 - 小心腸病毒 - 親子寶貝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98850#ixzz1z4Ia9v4y
Power By udn.com

標籤:



2012年6月25日 星期一

你吃的魚新鮮嗎?教你如何鑒別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

媒體曾刊載海巡署在嘉義縣外傘頂洲潟湖區查獲使用氰化鉀毒魚事件,臺南市政府衛生局於上月28日起針對轄內傳統市場魚販、漁會、海產店、超市、賣場計12家業者,查察其魚貨來源及魚鰓顏色是否有異常鮮紅、杏仁味等情形,並於現場抽樣24件檢體送驗,檢驗結果皆與規定相符。臺南市政府衛生局林聖哲局長提醒消費者及食品業者應選擇信用良好且明確來源之魚商,勿選購來路不明之魚貨以維護食品衛生安全。

由於氰化物具苦杏仁味,建議在選購魚貨時可以掀開魚鰓聞聞看有無杏仁味,留意魚鰓顏色是否有異常鮮紅狀,並應儘量避免食用魚內臟。另注意新鮮的魚肉有彈性,肉質若軟化則表示新鮮度下降;新鮮的魚鰓呈淡紅色或暗紅色,且無腥臭味。隨著鮮度下降,鰓之色澤漸成灰褐色或灰綠色,並有黏液出現,且有刺激性之惡臭,最後變成完全腐臭;新鮮魚眼球微凸透明,黑白清晰,且在正常位置

魚類腐敗後眼球漸次出血成混濁,且瞳孔內凹終至消失,與新鮮時之眼睛有明顯差異;新鮮魚保有魚體本身特有之色澤,腐敗後則失色澤,且腹面色澤漸變紅。新鮮魚之鱗不脫落,反之則鱗易脫落;新鮮魚之內臟完整,故腹部堅實,若不新鮮甚至腐敗時,內臟有明顯的分解現象,因內臟中的消化酵素作用使肉質軟化,甚至腹部破裂,流出濃液或內臟外露;新鮮的魚略帶海藻味,隨著出水時間的增常,腥味與氨臭味均增加,其中以鰓及腹部之氣味較其他部位為強



登革熱症狀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

炎炎夏日,又是病媒蚊孳生的季節,而也是登革熱的好發季,登革熱病毒是經由埃及斑蚊與白線斑蚊所傳播,特徵是身體黑色,腳上有白斑,幼蟲常孳生於積水處。病媒蚊主要在白天吸血,不會由人直接傳染給人,也不會經由空氣或接觸傳染。盛行季節常是天氣濕熱,蚊蟲滋生的季節;台灣過去幾次流行大都發生於七到十月之間。
 
澄清醫院平等院區內科部張耿豪醫師解釋,典型登革熱症狀為受斑蚊叮咬之後約有一周的潛伏期,接著發燒、寒顫、後眼窩痛、畏光及全身肌肉關節痛。發燒的型式呈馬鞍型,(即先發燒後退燒、隨後又燒起來)或間歇型(體溫上下起伏持續七天左右),之後肌肉關節痛的情形加劇,此即所謂的「斷骨熱」。大部份病人於開始發燒後三到五天或燒退後一至二天開始出現疹子,典型出疹順序先於軀幹而後向四肢擴張

在治療方面,目前醫學並沒有特效的藥物來消滅體內的病毒,只有支持療法和症狀治療,所幸多數病例約一週後會自己痊癒,癒後很好,死亡率很低;問題在於併發登革出血熱和登革休克症候群.有些人感染登革熱病毒後,特別是再次感染,一開始出現典型登革熱症狀,但在二~五天後(由發燒轉為退燒的轉換期),血小板急劇下降,身體發生大量出血,即是登革出血熱;更嚴重者出現脈搏加快、血壓下降及四肢冰冷,此為登革休克症候群,死亡率很高

張耿豪醫師也提醒,雖然登革熱在台南、高雄、屏東等南部地區發生較多,但近年來病例有北移的趨勢,另外東南亞例如越南、印尼、菲律賓、泰國等地也有很多境外移入的病例,民眾在盛行月份去遊玩要多加小心。
其他推薦新聞

標籤:



奇異果也可能是過敏原兇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

一名27歲的女性氣喘患者,合併有異位性皮膚炎,以為這些疾病是營養不均衡所造成,特別注重養生,餐後都會來一顆奇異果,在一次看診過程中,醫師發現患者皮膚有紅疹脫屑的情形,認為她有過敏體質,建議做急性過敏原檢測,結果居然如此巧合,希望補充營養的奇異果竟成了過敏原,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耳鼻喉科暨營養醫學門診主任劉博仁表示,奇異果雖然是健康的食物,不過也有可能是一些人的過敏原兇,容易引起像是氣喘、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等過敏疾病

另一位也有類似症狀的五十二歲男性患者,被檢測出他的過敏原是花生,患者當場變臉認為他從不吃花生,還抱怨醫師的檢測不準,沒幾天就回到診間向醫師道歉,他早餐吃三明治的時候突然發現在夾層中塗有花生醬,過去從未注意到,特別注意之後,居然困擾他多年的皮膚過敏不藥而癒。

劉博仁主任表示,過敏體質的人除了要遠離過敏原外,從營養醫學來調整過敏體質,已被證實是有改善的效果,且醫師提醒,若小朋友如果沒有將過敏體質調整好,有可能會出現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氣喘、過敏性鼻炎依序上身。

劉博仁主任指出,造成過敏體質、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氣喘的過敏原有很多種,除了要盡量找出過敏原且避開外,劉主任門診發現急性吸入過敏原包括塵蟎、狗毛、貓毛、黴菌、蟑螂、花粉等,而食物過敏則包括牛奶、蛋白、花生、奇異果、螃蟹、蛋黃、小麥、蝦子、杏仁、鱈魚等,甚至連白米飯過敏的也有。而上述兩位患者,後來經藥物治療,在病程穩定後也配合以營養醫學方式來調整體質,兩個月後獲得很好的體質改善,氣喘復發的頻率也降低很多,用藥的劑量也慢慢減少

而同時也是澄清醫院營養醫學門診主任的劉博仁,曾與弘光科技大學營養醫學所陳伯中教授、郭志宏副教授共同主持研究,以多種維生素、優質脂肪酸、礦物質、微量元素、抗氧化劑、麥苗等複方營養醫學補充品來調整氣喘患者體質之人體試驗,共有三十人參與,結果發現氣喘患者體內自由基引起的氧化壓力大、許多微量元素包括硒、鋅等缺乏、脂肪酸不平衡,經過二個月營養醫學補充品治療後,無論是體內抗氧化力、免疫功能、肺功能、生活品質等都有明顯改善,成果已經刊登於世界輔助醫療期刊第一名的Alternative Medicine Review三月刊。

標籤:



注意皮膚病灶--皮脂腺癌


【聯合報╱記者陳宏瑞/林園報導】

注意皮膚病灶 男子臉上長出數十顆疹子,檢查竟是罹患「皮脂腺癌」。 記者陳宏瑞/翻攝

臉上有不明疹子要注意了,可能是癌症!高雄市1名男子臉上長了數十顆大小不一的疹子,一開始以為是病毒疣,不以為意,拖了快1年才到林園建佑醫院求診,皮膚科經過切片檢查,發現竟是「皮脂腺癌」,病患背部與腹部也發現類似腫瘤,醫師研判是罕見的「Muir-Torre症候群」,進一步檢查在直腸也有腫瘤,診斷為「大腸腺癌」,經過開刀才恢復健康。

病患今年47歲,去年臉上突然長了數十顆大小不一的疹子,就醫時,醫師認為只是病毒疣,替他做液態氮治療,陸陸續續治療快一年,都沒有明顯改善,又併發帶狀皰疹。

病患今年初到林園區建佑醫院求診,皮膚科主治醫師劉妍希一看到他臉上的疹子,就覺得可能是皮膚癌,作過切片檢查後,果然是「皮脂腺癌」,經過詳細檢查還發現,病患的背部與腹部也有幾顆類似的腫瘤。

劉妍希懷疑他罹患罕見的「Muir-Torre症候群」,轉介到腸胃科,做大腸鏡檢查,果然在直腸也發現有腫瘤,是「大腸腺癌」。

劉妍希指出,「Muir-Torre」症候群是罕見的顯性遺傳癌症症候群,全世界僅數百病例,台灣病例不到10個,這種病會合併一個皮脂腺腫瘤,以及一個內臟腫瘤,最常見為大腸癌,其次為腎臟與輸尿管交界口的癌症

患者在接受手術切除腫瘤後,仍需持續追蹤,劉妍希提醒,若有皮膚病灶應應及早尋求專業的醫師求診,微小的皮膚病灶,可能就是身體器官出問題的警訊。

全文網址: 臉長數十顆疹子 竟是皮脂腺癌 - 其他癌症 - 癌症防治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98228#ixzz1yoN73Ksi
Power By udn.com

標籤:



2012年6月24日 星期日

注意禿髪用藥,處方藥可能導致不良反應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

男性上了年紀最怕的就是禿髮危機,為了搶救禿髮危機,市面上充斥著許多防止或減緩落髮的各式洗髮精、保養品,禿髮治療用藥也應運而生。

澎湖縣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科提醒,治療男性禿髮及前列腺增生作用的finasteride成分藥品屬於醫師處方藥,有禿髮症狀者勿自行購買使用。衛生局鄭鴻藝局長表示,日前國外已有相關研究顯示,服用finasteride可能會影響男性性功能,即使停藥後,仍會持續對性功能產生影響.

這項finasteride的研究發現已經刊載於原廠的英文仿單中,藥商也已向衛生署申請更新中文仿單。加拿大的衛生單位最近也表示,50歲以上的男性,長期(超過4年)每天服用finasteride藥品(5mg/錠),會些微增加高等級(high-grade)前列腺癌的風險,雖然發生高等級前列腺癌很罕見,而且只是提高些微的風險,但為了確保民眾的用藥安全,仍將此訊息加註於仿單中以提醒醫療人員及病人注意

考量到病人的用藥安全,衛生署仍要求廠商,應將研究結果中與發現增加風險有關的部分刊載於藥品仿單中,充分揭露資訊並提醒醫療人員注意。鄭局長表示,含finasteride成分藥品都屬於醫師處方用藥,需經醫師診斷後,依病患個別情形處方給藥,病人也應遵循處方小心使用,切勿自行購買使用。需由醫師處方使用之藥品,如非經醫師處方,藥局不得擅自調劑供應,處方用藥非經醫師處方自行使用而發生藥害時,將無法獲得藥害救濟。

上所核准之藥品仿單中已載明與男性性功能有關,可恢復的陽萎、性慾減低及射精異常等不良反應,與前列腺癌相關風險的敘述,但衛生署已建置藥物安全監測機制,即時監視國內、外藥物安全訊息,並設有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及藥物不良品通報中心,對於藥物的安全性與療效亦隨時進行再評估,如醫療人員或病患疑似因使用藥品發生不良反應時,應立即通報藥物不良反應通報專線。

標籤:



顛覆傳統觀念----一天刷牙兩次,晩上8點後禁食不見得正確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早晚要刷牙,是許多人從小就養成的習慣!

但現在美國專家研究卻說,1天刷牙兩次、半年看一次牙醫和晚上8點以後禁食,都是「白費工夫」的衛生習慣。

想要一口健康牙齒,除了早晚要刷牙外,有時醫生還會提醒三餐後也要刷。但日前美國廣播公司(ABC)諮詢多位牙醫、放射性醫師等專家,列出平常「白費工夫」的衛生習慣,1天刷牙兩次就是其中之一。

根據專家研究顯示,由於牙菌斑依附到牙齒上需要24小時的時間,所以睡覺前仔細刷牙一次其實就足夠。另外,像是半年看一次牙醫、晚上8點以後禁食等,都被專家視為「做白工」的衛生習慣

不過對於這項研究結論,國內醫師持保留態度,有醫師認為,吃完食物後往往會分解酸性物質,如果不清理就會導致琺瑯質侵害,因此牙醫師還是建議,每天應該刷兩次牙,且睡覺前是一定要刷。

另外,美國專家認為,如果牙齒或是口腔狀態沒有感到異常,一年只需要看一次牙醫就夠。甚至對於有人擔心新陳代謝慢,導致脂肪囤積,選擇晚上8點以後不進食;美國專家表示,時間和進食沒有太大關係。國內醫師也說,只要維持固定運動、一定食量,其論什麼時間吃都不會發胖



少吃有殼海鮮防重金屬汚染


吞下一大口 即逾每日容許量

〔自由時報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適度吃魚有益胎兒健康,但吃多了有殼海鮮、魚肝可就未必!近來食品藥物管理局於海關抽驗來自各國海鮮,結果屢屢發現有重金屬鎘超標的情形。其中,最新一批來自烏拉圭的鱈魚肝,鎘含量高達8ppm,超過我國海鮮類容許殘留標準0.3ppm達25倍。只要8公克(差不多是一大口),攝取的鎘就會超過世界衛生組織(WHO)訂定的每日容許量標準。

含鎘甲殼類貝類 來自中美俄

根據食品藥物管理局邊境檢驗統計,近2個月來,驗出重金屬鎘超標的海鮮、甲殼類以及貝殼類海鮮累計已達23批,除了該批鱈魚肝之外,其餘多是甲殼類以及貝類海鮮,包括龍蝦、草蝦、活蟳、毛蟹、旭蟹、鳳螺等,來源地包括中國、美國、俄羅斯等13個國家,總重量將近1萬5000公斤。驗出的重金屬鎘從0.6ppm到8ppm,其中不乏高價海鮮,像是一批來自俄羅斯的毛蟹,鎘含量高達6.7ppm,成人吃一隻大約1斤多的蟹,就會超過2個月的鎘攝取限量。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指出,重金屬鎘在有殼海鮮的情況較特別,尤其是雙殼貝類會濃縮海洋中的鎘,只要所在海域中的鎘多、該地產的雙殼貝類鎘濃度也就隨之升高。由於部分海域中天然存在較高濃度的鎘,因此,若於邊境抽驗發現有不合格產品,應針對該產區海產品提高抽查比例。

他表示,鎘進入人體後的半衰期很長。WHO訂定容許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1天1微克,也就是說,一個60公斤的成年人1天可攝取限量為60微克。重金屬鎘過量,除了會影響骨頭與腎臟健康,也可能致癌

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江守山指出,研究顯示,孕婦血液中的鎘濃度與嬰兒頭圍大小有關;換句話說,鎘過量可能影響嬰兒生長發育。因此,這類有殼海鮮、貝類,若無法確定安全性,孕期不能吃太多

食管局科長吳宗熹說,最近的檢驗都是將蝦蟹的肉、蟹黃、蝦膏等一同檢驗,抽驗結果發現鎘超標,如果民眾不吃蟹黃與蝦膏,可以減少鎘的攝入量

更多資訊詳

標籤:



H5N1病毒可能變異,引發致命大流行


〔編譯陳維真、記者鍾麗華、魏怡嘉/綜合報導〕

,經過六個月的延遲,荷蘭醫界一篇充滿爭議,描述如何以人為方式讓致命的H5N1禽流感病毒產生突變,使其變得更容易傳播的研究論文,終於在廿一日出刊的「科學」(Science)期刊上發表。該研究找到讓H5N1病毒變得更容易傳播的五種基因變異,證明致命的流感疫情大爆發,可能遠比人們想像的更迫近。

五種基因變異已出現三種

這項研究結果由荷蘭鹿特丹伊拉斯姆醫學中心發表,研究指出科學家已製造出H5N1禽流感病毒的五種變異,可以在雪貂之間傳播。雪貂因為會感染人的流行性感冒病毒,因此被當作研究人類感冒病毒的實驗動物。

這項報告的主要研究員福希耶表示,這項研究是為了進一步了解禽流感病毒如何散播,以因應可能在人類間爆發的感染威脅。五種基因變異中已有兩種經常出現在自然界中的H5N1病毒,另有一種僅出現一次,剩下兩種則從未在H5N1病毒上發現,但曾經出現在導致一九五七年亞洲流感和一九六八年香港流感的H2和H3病毒上,他們的研究結果或有助於禽流感病毒藥物和疫苗的研製工作。

福希耶的研究證明,H5N1病毒靠自身突變就能變得更具傳染性。研究團隊警告,未來另外三種基因變異可能隨著自然演化而出現。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科學家團隊也做出類似的研究進展,已在上月發表

美曾憂心研究被不當利用

美國生物安全國家顧問委員會一度希望學者發表研究結果時不要透露細節,以免遭到不肖人士利用,製成生化武器。但在三月底於世界衛生組織開會時改變意見,認為研究結果可以幫助衛生機構控管禽流感,建議不需經過審查即可發表。

人造病毒變異恐引生化戰

台大獸醫系教授蔡向榮表示,目前自然界的禽流感病毒還不致演化成人傳人,只有在實驗室裡,把禽流感八段病毒的基因重新操作組合,才可能出現,他認為實驗細節不該發表公開,否則新病毒不小心外流,落入不法份子手中,後果不堪設想

農委會家衛所長黃金城批評:「這種實驗會加速創造風險,根本不應做。」為了防範最壞的情況發生,衛生單位應儘速做好防疫的準備。

疾管局副局長周志浩表示,近來幾個相關研究的發表,在科學界的確引起相當大爭議,最擔心實驗室發生意外或是遭恐佈份子刻意操作。

我已儲備50萬劑疫苗備戰

目前國內已向國外採購儲備五十萬劑的H5N1疫苗,但主要為大流行前期的疫苗,若真進入大流行,還要看病毒的變異程度及變異點,才能評估現行的H5N1疫苗具有多少的保護效果。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發言人李秉穎表示,病毒造成大流行,不只取決於變異而已,還有環境的適應條件,現在H5N1要在人類環境中找到發展條件,恐怕很難。

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從二○○三年起,全球共有三百三十二宗禽流感人類死亡個案。

標籤: ,



2012年6月23日 星期六

心肌梗塞年輕化,過勞族宜提高警覺


台中市二分局副分局長賈聖行48歲正值壯年,卻疑似心肌梗塞死亡,當年創作人馬兆駿也是48歲英年早逝,醫師臨床上也碰過26歲的台商心肌梗塞掛急診,疾病有年輕化的趨勢,最主要是因為飲食加上緊繃的生活型態,而有家族史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抽菸加上過勞,更是高危險族群,一旦發生急性心肌梗塞,20分鐘後心肌就會壞死,如果沒有緊急治療,死亡率相當高

已故創作人馬兆駿「木棉道」:「紅紅的花開滿了木棉道。」

已故創作人馬兆駿馬爺,48歲那年心肌梗塞,突然撒手人寰,留給家人、歌迷無限哀傷,心肌梗塞年輕化趨勢,越來越明顯,醫師臨床也曾碰到,20幾歲台商突然胸口深處疼痛、氣喘,頭上還不斷冒冷汗、頭暈,掛急診,發現太操勞引發心肌梗塞,差點喪命。

振興心內科主任殷偉賢:「阻塞時間超過20分鐘,肌肉就開始產生壞死,有些肌肉壞死的時候,會產生電流不穩定,電位不穩定,會產生嚴重的心律不整,嚴重的心律不整一旦持續,有時後病人就會休克,甚至死亡。」

心肌梗塞年輕化最主要,就是飲食加上生活型態影響,而有家族史3高疾病、抽菸習慣、工作過於勞累,更是高危險族群,都可能導致血管剝落阻塞,心肌梗塞。

因此有家族史,醫師建議從20歲就開始預防,一般民眾則是40歲,量血壓、驗膽固醇,必要時服用藥物,而一旦有症狀,運動心電圖馬上測。

殷偉賢:「你必要搶在一個黃金時間之內,打血管打通,你才有可能把心臟的肌肉,損傷減到最低。」
有任何不適,最好提高警覺,把握黃金治療時間,避免留下遺憾

標籤:



2012年6月22日 星期五

白黴菌紅斑VS.土壤



文/林政緯

一名74歲的先生自述過去沒有內科疾病,因左前臂有一大小約4×4公分的圓盤狀斑塊,到門診就醫。他提到在其他醫院已經擦藥近一個月,不過仍沒有明顯改善,反而有變大、潰爛的趨勢。

仔細檢視病灶,發現此圓盤狀斑塊的中央有潰瘍(圖1),進一步詢問病患是否有外傷史?他不是很確定,而且他是一個農夫,過去幾個月都有在田裡種菜,處理一些農作物,所以安排他做皮膚切片檢查。

數天後,切片報告顯示是白黴菌病(Mucomycosis)(圖2),組織培養長出根黴菌(Rhizopus);進一步幫他安排抽血檢查與胸部X光檢查,發現他罹患高血糖,屬於前期糖尿病,免疫功能方面的檢驗與胸部X光檢查也正常。

他接受為期6週的口服抗黴菌藥治療後,原本突起的斑塊變平(圖3),效果相當不錯,病患也沒有長出新的病灶。也建議他改變飲食生活習慣,注意糖尿病的控制與追蹤,並繼續接受口服抗黴菌藥的治療。

根黴菌是白黴菌病的最常見致病菌,存在於土壤、麵包與腐壞的植物中,進入人體後,菌絲會沿著血管生長,導致血管栓塞與組織壞死

一般來說,免疫力正常的人不易受到感染。然而,免疫力低下的族群,包括白血病、白血球低下、接受器官與骨髓移植、糖尿病等患者,容易因吸入結合菌的芽孢後,沉積在鼻腔及肺部,造成顏面腫脹、皮膚壞死、死亡率極高的鼻腦白黴菌病;另外,也可因外傷或接觸到這些白黴菌的菌絲造成皮下組織的感染,不過臨床上並不多見;皮膚病灶各形各樣,主要是以潰瘍與壞死的焦痂來表現

治療方面,主要是內科藥物治療合併外科清創。內科用藥主要以靜脈輸注抗黴菌藥amphotericin B為主,根據國外的文獻報告,azoles類的口服抗黴菌藥,效果不佳,且原則上要服用半年以上。

但是仍有個案報告指出,某些免疫功能正常或血糖控制良好的病患,服用3個月的口服抗黴菌藥後,得到明顯的改善。此外,也應積極控制高血糖與糖尿病等內科疾病。

糖尿病患者身上若有傷口,接受抗生素治療超過數週仍未起色,應儘速就醫檢查,排除黴菌感染,以提早發現與治療。(作者為基隆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標籤:



腸病毒四大病徵須隨時追蹤以免併發重症


截至目前為止,疾病管制局的資料顯示,台灣共有七十六人罹患腸病毒七十一型重症,死亡一人。雖然有專家懷疑基因可能變異,但最可能的原因,應該是幾年過後,可能感染的兒童人數增加,所以每隔幾年就可能有一個小高峰。

與腸病毒疫情息息相關的兩個因素,是天氣炎熱與學生之間的傳播。根據往年經驗,每年台灣腸病毒疫情都在五、六月達到高峰。七月開始放暑假之後,學生傳染的機率降低,疫情都會降溫。九月開學後,有時會出現第二個較小的疫情。

根據筆者以前所做的流行病學調查,腸病毒七十一型重症跟家庭擁擠程度有關,這也是鄉村地區重症病例數一直高於都會地區的原因。預防腸病毒之道,除了多洗手以外,還要避免跟病患親密接觸、避免擁擠場合。

自從台灣於一九九八年出現嚴重疫情之後,亞洲各國也陸續有類似現象。包括香港、新加坡、越南、南韓、中國大陸,都有兒童死亡的疫情,中國大陸甚至每年報告近千名兒童死亡。經過這幾年的努力,台灣的重症死亡率持續下降。目前為止,七十六名重症病患中,只有一名死亡,反映出早期的積極治療,可大幅降低死亡率,也顯示台灣兒童醫療能力的卓越。

萬一家中小孩被診斷有腸病毒感染,先不必過度驚慌。腸病毒一共有六十七種,其中只有腸病毒七十一型特別危險;即使是腸病毒七十一型,我們也已經知道它的很多細節,知道該怎麼處理了。

五歲以下兒童,是腸病毒重症的高危險群,除了補充必要水分之外,多休息這種看似老生常談的作法,其實也對病情嚴重度有影響。

曾有學者研究,讓得到腸病毒感染的老鼠,持續運動的話,他們發生併發症的機率大幅增加。其原因可能是運動有助於病毒擴散,也有可能是運動消耗能量,導致人體的免疫系統無法獲得足夠支援,而容易讓病情失控

預防不幸,最重要的是重症病患必須即時就醫,尤其腸病毒重症的四大危險病徵,包括持續發燒嗜睡或意識不清、肌抽躍、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一旦出現這類症狀,必須盡快送到醫院治療

每年衛生署都會在腸病毒流行季節,加強各種宣導,從歷年的腸病毒個案數來看,疫情規模有逐漸降低的現象,這顯示我們的防疫工作有相當成效。

要徹底消滅腸病毒七十一型的威脅,必須有疫苗來加以防範。台灣與其他國家都在進行疫苗研發工作,希望未來所有兒童都可以免於腸病毒七十一型的危害。

全文網址: 預防腸病毒 注意4大病徵 | 民意論壇 | 意見評論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OPINION/X1/7178652.shtml#ixzz1yaBzh9qi
Power By udn.com

標籤:



醫療糾紛---醫師開錯藥致病患昏迷被訴


台中市東勢區農會附設農民醫院外科醫師蔡明榮,2年前為罹患胃食道逆流的患者饒王雀診治,涉嫌開錯「警示藥物」降血糖的諾和隆錠,致饒婦服用後造成低血糖昏迷及疑腦病變的傷害。

經衛生署醫事審議委員會認定有因果關係,台中地檢署昨依業務過失傷害罪將蔡明榮、及藥劑師詹玟泓起訴。

東勢區附設農民醫院昨表示,醫師蔡明榮在該醫院已服務14年,口碑很好,在案發後第一時間就向家屬坦承「開錯藥物」,並全數負擔醫療費用,但家屬不願接受院方致歉的慰問金,家屬並質疑開錯藥物導致病人有嚴重後遺症,交由司法處理。

起訴書指出,饒王雀99年5月18日上午,因胃食道逆流、陽性大腸腫瘤、失眠及便秘等症狀,到農民醫院就診,未料外科醫師蔡明榮(50歲)竟開立具有降血糖的「NOVONORM」(諾和隆錠)藥物,每次1粒,每天3次,共3日藥劑量的錯誤處方,並以門診醫囑單的方式交給藥劑師詹玟泓(35歲)。

詹玟泓收受醫囑單後,應注意用藥適當性評估、及用藥指導等事項,如有疑點,應詢明原處方醫師確認後,方得調劑,但詹玟泓未注意,即依錯誤處方配藥後交給饒王雀服用。

饒王雀服用降血糖的「NOVONORM」藥物後,同月25日陷入昏迷,經送醫急救後,仍受有低血糖昏迷及疑腦病變的傷害,昏迷指數為3,遂提起告訴。

全文網址: 醫師開錯藥 藥劑師也被訴 | 醫藥新聞 | 健康醫藥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176062.shtml#ixzz1yaALiMpb
Power By udn.com

標籤:



大腸癌VS.痔瘡


【聯合報╱記者黃文彥/台北報導】

****糞便出血鮮紅色也有可能是腫瘤喔!****

「馬桶都是血」,一名職業婦女慌張跑出洗手間,這次她嚇壞了,趕緊就醫。上大號流血的老問題,已困擾她超過三年,儘管醫師叮嚀務必檢查,但她總以忙碌為由推辭;這次出血讓她以為罹患大腸癌,終於乖乖就診,幸好只是單純痔瘡。

國民健康局統計,大腸癌是台灣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症狀就是糞便潛血。同樣都是出血,大腸癌是腫瘤,痔瘡則是靜脈出血。國泰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沈明宏說,單從出血很難判斷到底是大腸癌或痔瘡。

大腸癌早期幾無症狀,糞便潛血也不明顯,腹痛時通常為時已晚。新光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朱光恩說,由於腫瘤壓迫,大腸癌患者會有不斷想上大號的感覺,且體重明顯減輕,痔瘡不會有這些症狀。

不少人以鮮血顏色作為判斷依據,事實上無論血液是鮮紅或暗紅,都可能罹患大腸癌。朱光恩說,腫瘤在大腸深處,血液代謝後再流出就是暗紅色,如靠近直腸,則呈現鮮紅色,單從外觀很難判斷

確診困難度更說明糞便潛血與大腸鏡診斷的重要性。沈明宏說,糞便潛血的大腸癌確診率最高可達四成,大腸鏡檢查更高達九成五。

儘管確診率高,民眾還是嫌麻煩。沈明宏說,臨床觀察發現,從未篩檢過的病患到醫院就診時,有兩成五已是大腸癌末期,「糞便篩檢不是要採集全部糞便,只需用勺子刮一刮即可;大腸鏡檢查也不超過二十分鐘,民眾真的應加強篩檢觀念」。

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也說,每天門診都可看到大腸息肉患者,如果民眾害怕大腸鏡,其實也可選擇全身麻醉的無痛大腸鏡檢查。

預防勝於治療,飲食西化是大腸癌人數激增主因,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表示,高油低纖食物會延長膽汁在腸胃道的消化時間,時間久就會演變成致癌物二級膽酸。

蘇秀悅說,每日脂肪攝取量最好不超過六十五公克,並以魚肉、雞肉取代牛肉、豬肉。如果是速食族,一個漢堡約有二十五公克脂肪,再配一包薯條、一杯可樂,很容易就超過建議量,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全文網址: 「馬桶都是血」是痔?是癌?搞清楚 - 大腸直腸癌 - 癌症防治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97787#ixzz1ya868Leq
Power By udn.com

標籤:



因應颳風,教你幾招小撇歩


若天花板出現斑駁、牆壁剝落,記得查看是否頂樓排水孔阻塞。(記者楊淑伶攝)

泰利颱風帶來的驚人雨量,被形容像是兩根大水管,隨後的颱風季,讓不少人擔心家裡房屋可能會滲水,我們教您如何先自救!如果窗戶邊滲水就可以先用乾布塞住縫隙,記得要開除濕機保持乾燥,而屋頂的住戶天花板滴水,就能檢查一下頂樓排水孔是不是塞住了,簡單的幾個動作,自己省錢防颱,讓下雨天不再濕搭搭。

豪大雨來襲時,最擔心應該就是會噴水進來,其實漏水最容易發生的地方,就是浴廁、廚房和窗戶,簡單的急救方式就是用乾布把窗戶縫隙塞滿,盡量挑選吸水力強的乾布,底部的部分塞的越緊越好,至於窗戶兩側的牆壁,最好也將毛巾塞到差不多一半的位置,萬一颱風挾帶雨量時,毛布也不至於會在一瞬間就浸濕。

抓漏達人楊明湖表示,窗框塞毛巾除了可以檢測漏水,也能避免過強的風勢,造成窗戶破裂的危險性

另外,如果是頂樓住戶,每次遇到下雨時,家裡就會變成瀑布的話,首先就是別忘了要定期清理頂樓和陽台的排水孔,楊明湖指出,有時候可能是因為排水孔上蓄積了樹葉,除了清乾淨之外,也得檢查落水口是否有異物塞住,如此若遇到大量雨量時,才能釋放,以免因為排水孔堵塞,積水倒灌進屋內成災。

除了DIY之外,也有不少民眾在外牆部分,塗上一層防水漆,做第二層補救,或者買木材當作隔水板,以及利用防水膠帶貼在門邊、窗邊,甚至用氣密條封住門檻,只要是防水商品,詢問度瞬間飆高,全民防水大作戰,因為大家真的淹怕了。

‧豪氣總裁只愛妳一人,更多扣人心弦的真摯情愛盡在「udn 讀小說」
【2012/06/21 欣傳媒】@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漏水bye bye! 抓漏防潮DIY 自救省錢 | 消費櫥窗 | 消費流行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FASHION/FAS8/7175234.shtml#ixzz1ya5z2Os7
Power By udn.com

標籤:



聰明防囇,遠離紫外線威脅



【撰文/楊佳蓉】

YES or NO!? Check妳的防曬概念

Check 1 防曬係數越高越好?

這個問題應該分為兩部分解釋!首先,防曬係數並非越高越好;但依目前防曬潮流來說,SPF50的防曬係數的確已經成為夏天防曬的主流。

Check 2 防曬係數越高,表示質地越濃稠,使用感越黏膩?

別傻了!現在製作科技越來越好,SPF50和SPF25的防曬產品一樣清爽,係數高低和質地濃稠度不會是成相對的

Check 3 保養品有防曬係數,彩妝品也有防曬係數,那麼,防曬效果等於兩者相加?

這又不是數學加法問題!防曬效果絕對不會變成相加的數值。

Check 4 防曬產品要在出門前30分鐘塗擦,否則無效

錯!防曬不管何時塗擦都有效。早期的防曬品質地都比較濃稠,所以需要時間讓防曬成分在肌膚上分布均勻,但是,現在的防曬產品能迅速附著,所以,不必提前塗擦,也能發揮防曬效果

Check 5 每小時就應得補擦防曬,才能保護皮膚

要視情況而定!如果在室外,天氣炎熱又流汗,或是戲水,每一~二小時就應該補擦,但如果一直待在室內,不需要緊張兮兮的不斷補擦

Check 6 夏天容易流汗,是不是比較適合防水性防曬產品

是,但補擦的動作還是不能少!防水性防曬產品必須經過耐水性、防水性的測試,但根據檢測數據看來,建議每小時就要補擦一次

Check 7 不愛塗抹防曬品,撐傘、戴帽子也可以

還是乖乖塗擦防曬品吧!撐傘和戴帽子雖然也能阻擋紫外線,但它們完全無法抵禦反射的紫外線,像是海邊、雪地等,所以,不如選擇防曬品

Check 8 防曬品今年用不完,明年再用也可以?

當然可以,但,正確用量下應該要用完!只要在保存期限內,防曬產品都可以繼續使用。在正常的使用量下,基本上,一瓶防曬品應該一年內都要使用完!一瓶防曬品擦一年還用不完代表著防曬品用量根本不足。

Check 9 身體和臉部的防曬品應該要分開

肌膚厚度不一樣,分開比較好!基本上,因為臉部和身體部位的肌膚,在厚度、吸收力還有耐受度還是有差異,所以應該要針對不同的部位分區防曬。

Check 10 臉上如果塗了BB霜、日霜,就可以不用再擦防曬產品

如果BB霜和日霜已經有防曬係數,是可以的!

防曬基本派─SPF50 今夏成為防曬係數主流!

再怎麼懶惰,防曬絕對不能少!除了日常保養外,徹底做好防曬才能杜絕因為紫外線造成的光老化等問題,至於防曬係數的選擇,端看生活型態而定,但、今年夏天的防曬主流非SPF50莫屬。

GUERLAIN 珍珠極光綻白隔離防護液 可幫助肌膚對抗UVA、UVB,可保護肌膚不受有害環境因子的傷害。珠光對焦系統,能調整並明亮膚色,讓肌膚色澤均勻,容易推勻的柔滑質地,清爽不黏膩,讓肌膚全天候受到極致的保護,呈現無瑕的透亮光澤。
防曬效率派─日霜 用帶有防曬係數的日霜來阻隔紫外線!

覺得每天保養程序已經夠繁複,最後還得再塗上防曬,簡直是浪費時間嗎?建議保養最後一個步驟使用具有防曬係數的日用乳液或日用乳霜,同時做好保養與防曬的動作。

Elizabeth Arden PREVAGER艾地苯頂級活膚日霜 具備全環境抗老防禦機能的日霜,多效合一,為肌膚徹底補足延緩老化、皺紋、對抗鬆弛、乾燥,以及抗紫外線等防護效果,抵禦日間環境傷害的同時,從肌底修護肌膚。
防曬彩妝派 ─BB霜 就用熱門BB霜一次滿足底妝與防曬需求!

經由韓系品牌的推波助瀾下,BB霜在這兩年熱門的程度讓人驚訝,使用簡單方便、兼具保養與彩妝功效,促使BB霜幾乎人手一瓶,連歐美品牌都陸續推出BB霜。

LANCOME UV光透柔白BB霜 配合LANCOME獨家AURA光感科技,新粉紅與新粉藍礦物粉體,能幫助提亮膚色、創造無瑕光澤感,搭配最新光學折射粒子,有效減少礦物粉體的使用,光感加倍同時創造極度輕盈舒適的薄透質地。
【完整內容請見《VoCE》7月號-第34期】

標籤:



2012年6月21日 星期四

上網買寶寶用品要當心


文/丁冠玉

網路賣寶寶用品儼然成為消費新主流,提供產後媽媽不出門也能買到各式各樣的用品。寶寶長牙痛有擦牙齦的凝膠,皮膚過敏有號稱天然乳霜可改善膚質;為了寶寶舒適生活,誘人的辭句,讓不少媽媽看了心動,願意掏腰包出來購買。

小心!有可能會買到藥品,在無意中,讓小朋友過量使用

網路上寶寶用品賣家非藥師居多,有些人出國去賣場採購產品,只知其用法卻不知其成分,而各國藥品的規定常因國情不同而不一樣,結果買到含藥品成分的製劑,卻在網路聲稱天然產品,可放心使用。

例如有一款改善寶寶長牙痛的軟膏,明明標示成份是benzocain(麻醉劑),其他賦型劑為天然成分,但賣家根本不知這就是麻醉止痛劑,媽媽買來怕寶寶長牙痛哭鬧,誤以為是「天然成分」,每天就多擦幾次,不知不覺寶寶就吃進不該吃且過量的藥劑,很危險。

嬰幼兒的身體有75%是水分,藥師會叮囑正確使用外用藥膏的方式只要擦薄薄一層,通常一天兩次皮膚就會迅速吸收,達到效果

但是網路上,卻有好幾款號稱天然成份,改善皮膚癢過敏的乳霜或乳膏,強調給寶寶使用可立刻改善濕疹、尿布疹。明明含有藥品氧化鋅成份(具有收斂作用),衛生署規定,含有氧化鋅2%以上是含藥化妝品等級,可是網路賣家照樣宣稱「天然成份」,讓新手媽媽信以為真,努力幫小孩塗抹,以免寶寶因尿布疹不適哭鬧,結果經由皮膚,又讓寶貝過量吸收藥物。

或者商品明明外文標示「緩解尿布疹」,網路廣告變成治療尿布疹;字典查不到的藥品成分,就變成天然配方;還有一些醫療器材需專業醫療人員指導等,各種狀況都有。

因此為了寶寶健康,媽媽!別再上網亂買了。 (作者為藥師)



腸病毒vs.玫瑰疹



標籤:



維生素B6濃度過低,身體易發炎


美國最新大型研究指出,身體維生素B6濃度過低,很可能出現慢性發炎反應。營養學者建議,民眾最好多從瘦肉、豆類食物、蔬菜等天然食物攝取維生素B6,這樣營養較為均衡。

研究人員發現,體內維生素B6濃度最低者,身體發炎反應最為嚴重。反之,身體維生素B6濃度充足的人,發炎指數也會大大降低。

當身體受傷時,會出現紅、腫、熱、痛等暫時性發炎反應,這是免疫系統對抗感染所產生的現象。而慢性發炎反應則會增加心臟病、第二型糖尿病、中風等風險。

這項研究近日發表於「營養學期刊」。研究人員以兩千兩百二十九位成人為研究對象,檢測其血液中的維生素B6濃度,同時也為他們測量十三項發炎指數。研究結果顯示,發炎指數最高者,體內維生素B6濃度往往最低,而血液維生素B6濃度最高的人,身體發炎反應也最為輕微。

美國營養學與糖尿病醫學會發言人瓊恩‧沙爾吉‧布拉克接受外電媒體訪問時表示,像雞胸肉、魚類、豆類、紅椒、馬鈴薯等都含有維生素B6。身體超過百種酵素都需要仰賴維生素B6,這種營養素對蛋白質新陳代謝非常重要。不過維生素B6一旦過量,一天攝取量超過五百毫克,就可能造成神經受損、行走困難或產生刺痛感。維生素B6過猶不及都可能傷害身體,建議最好採取均衡飲食,以維持身體平衡。

標籤:



公務二手貨網拍競標平台


  小資經濟當道,網路購物是民眾撿便宜最便利的管道之一,就連公務機關也開辦起拍賣網站,提供便宜又有保障的二手物。由公營當鋪經營的「台北惜物網」,以惜物愛物的環保目標出發,提供消費者網路競標交易。

  由台北市動產質借處規劃的「台北惜物網」網路拍賣平台,所販賣的公務機關二手貨物包羅萬象,其中又以腳踏車榮登成交榜首,2年多就成交近千輛,已是不少民眾上網撿便宜的網拍市集。

  根據動產質借處統計,台北惜物網從97年3月底至去(100)年底為止,瀏覽人次超過311萬,平均每天約有3,000人次,會員人數超過2萬人,結案出貨21,110件,總交易金額4,958萬元,交易所得依法定程序繳回公庫。

  網站拍賣物品以電腦硬體佔四成比例最高,其次是家電、傢俱用品,辦公設備也有一成,另外還有汰換工務車輛及腳踏車,其中腳踏車自97年11月上架至今,成交金額從570元至2,240元不等,成交比例最高。

  台北市動產質借處表示,為了擴大規模效益,陸續與其他縣市合作簽署備忘錄,將報廢資產進行網路拍賣。目前跨縣市合作對象有新北市、基隆市、金門縣及桃園縣等5個縣市政府,共有759個機關學校響應。

  一般民眾利用電子郵件帳號及手機門號,申請雙認證後登錄成為會員,就可以透過網路進行競價拍賣交易,購買公務機關的二手貨,最高價得標者由系統提供得標訊息,並以郵政劃撥代收貨款。

標籤:



2012年6月20日 星期三

輸血的風險-- 術前抽自己的血備用可行嗎?


〔自由時報記者王昶閔、謝文華/台北報導〕

根據台灣血液基金會最新統計,台灣去年共有八十三名捐血者被篩檢出感染愛滋病毒,捐血者中陽性率達十萬分之四.四,再創歷史新高,比二○○八年的十萬分之三.五九,高出二十二%。

國內愛滋感染率不斷升高,今年五月衛生署掌握的通報感染者已破兩萬人。而捐血者染愛滋的比例升高,連帶易危及血液安全。禁止捐血的愛滋感染高危險群包括:一年內曾有一夜情或嫖妓等危險性行為、曾感染性病、有男性間性行為、曾使用毒品等。

二○○九年疾管局針對捐血被驗出愛滋個案調查發現,上半年有四十六名愛滋個案,當中有三成(十五人)捐血前就自知為高危險群,另有三人坦言靠捐血來篩檢是否染愛滋。

血液安全對許多罹患血液疾病需長期輸血的患者更重要。海洋性貧血協會發起人吳璧妃表示,需要輸血的病童是暴露高危險群,因為病童兩週就要輸一次血,而且要輸一輩子。

「千萬不能收回NAT預算!」愛滋感染者權益促進會秘書長林宜慧憂心指出,B肝、C肝、梅毒、愛滋都屬血液傳染病,NAT篩選能縮減十一天的愛滋檢驗空窗期,國人用血健康,難道不值得用一.九八億元去交換?

成大外科教授李伯璋指出,如果開刀病人身體狀況許可,可選擇術前兩週內抽血,術中再輸入自己血液,降低感染疾病風險,但未必都能如願,例如肝腎病變患者就有長期貧血問題,如果是緊急手術,更是勢必得用捐血

血基會處長林敏昌強調,為確保血液安全,捐血中心設有捐血前宣導、填寫健康問卷、現場面談與採血後良心回電等把關措施,檢驗只是最後的一關,呼籲民眾切勿透過捐血來檢驗是否感染愛滋病。

標籤:



2012年6月19日 星期二

寶寶便秘的應對方法


【文/李佩璇

找出寶寶解便的習慣

由於嬰幼兒的腸胃發育還沒成熟,排便不順也無法以言語表達,潘俊伸醫師建議家長要觀察和記錄寶寶的成長情形。從出生開始,家長就可以準備一本專屬的筆記本,記錄孩子的排便情形。

累積一段時間的記錄後,就可以抓出孩子排便的習慣,像是一天大2至3次,通常是喝完奶後或是下午洗澡前等。大便的分量和狀態也是重點,可以從軟硬度和顏色來做初步觀察,潘俊伸醫師表示,如果發現寶寶大便的次數變少、顏色變深,或是從糊狀變得形狀較完整,甚至變得較粗、較硬,都可能是便秘了。

便秘的可能原因

一般來說,影響到寶寶生理和心理的平衡狀態時,像是飲食和生活型態出現變化,這時候寶寶可能會突然便秘,通常在換奶和開始吃副食品的過度時期,較容易有便秘的情形出現。

當寶寶滿6個月之後,光喝奶已經無法滿足孩子的身體所需,就要開始添加副食品。潘俊伸醫師表示,寶寶吃副食品的情形會影響腸胃蠕動,有的孩子太晚接觸副食品,或是接受度不高、吃得少,還有挑嘴、只吃某些食物的寶寶,腸胃蠕動的情況較不理想,就容易出現便秘的情形。

成年人知道一天三餐定時定量對身體好,對寶寶來說也一樣,若孩子喝奶的量忽多忽少,也會引起腸胃蠕動不正常,變成便秘的原因。另外,孩子生病時必須服藥,有些藥品含抗組織胺成分,就會抑制腸胃蠕動;總而言之,吃藥和飲食不正常,是引起寶寶便秘的主要原因。

嬰幼兒「嗯」不出來的反應和症狀

如果發現孩子的排便習慣和常態不同,或是好幾天沒有解便,家長先觀察是否有無故哭鬧、肚子脹或碰到肚子就反抗的情形,可能就是便秘。因為寶寶的肛門還沒成熟,還不懂解便的使力方法,所以便秘會先從寶寶腸子的不舒服反應出來,而不會看到他們很明顯用力在解便。

配方奶寶寶‧留意食欲和活動力

2至3個月大配方奶寶寶的大便,不像母奶寶寶是完全的糊狀,為比較成型的軟便,但基本上仍是「一整坨」的形狀。若小於5至6個月大寶寶的尿布上,出現小顆黑硬的小羊大便,或是一整條成型的糞便,潘俊伸醫師表示,這樣的大便都太硬了,表示孩子已經有便秘的情形。

配方奶寶寶一天大約會排便2〜3次,腸胃常常蠕動,糞便停留在腸道的時間不會很久,基本上不會有便秘的情形。如果發現大便開始變硬,或是有哭鬧及不喝奶的情形,更甚者連續三天都沒有解便,就要趕快帶到小兒科就診,以免寶寶肛門口的糞便變得太硬,造成腸子和肛門口的傷害。

便秘應該請醫師診療嗎

嬰幼兒大約要2歲以後才能以蒸餾水或食鹽水灌腸,6個月以下的寶寶如果便秘,醫師會先以棉花棒刺激肛門口,幫助最硬的糞便排出;到了7至8個月大,會試著以手撐開肛門幫助解便。潘俊伸醫師提醒,因為嬰幼兒的直腸和肛門都很脆弱,這些治療動作家長不能自己做,可能造成肛裂或直腸破損,還是要交給專業的醫療人員。

寶寶老是便秘?小心巨大結腸症

因為糞便到了直腸之後,無法刺激直腸的蠕動,寶寶沒辦法把糞便解出來,通常解出來的大便都會很粗,或者堆積在肛門口而無法排便。如果寶寶有便秘的情形,通常醫師會做肛門的指診,確認肛門的收縮情況,如果確認罹患巨大結腸症,就要儘早開刀治療,以免影響寶寶長大後的排便。

重視水分的攝取

在寶寶以奶水做主食時,不需要額外補充水分,但開始吃副食品之後,就必須留意孩子每天喝的水量。潘俊伸醫師認為,嬰幼兒整天喝水的量,要跟喝奶時攝取的量相當才足夠;舉例來說:寶寶的體重每增加一公斤,就要多喝80〜100c.c.的奶,因此8〜9公斤的寶寶一天就要喝800〜900c.c.的水,總而言之,每天喝奶加上水的量必須足夠。也可以觀察換尿布的次數和重量,一般9個月大的寶寶一天要換5至6次,如果發現尿布次數減少、摸起來輕輕的,就是水量攝取不足。

到了寶寶9至10個月大,大便開始變得比較硬,需要確實的放鬆外括約肌才能解便,大便時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

潘俊伸醫師表示,家長自己在上大號時,可以讓寶寶在旁邊坐小馬桶,讓他慢慢習慣坐著上大號。或是在差不多要大便時,讓寶寶包著尿布,抱著孩子讓他做屈膝的動作,像坐在馬桶上大便的姿勢一樣,這種姿勢肛門括約肌比較容易放鬆。配合寶寶的排便時間,抱著孩子做這個動作,慢慢的他就知道,做這個動作就是要便便了。

【完整內容請見2012年6月號《媽媽寶寶雜誌》;訂閱媽媽寶寶雜誌電子版】



2012年6月18日 星期一

糖尿病患多吃水果較不易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現視網膜病變併發症,嚴重可能失明。日本最新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多吃點水果,較不容易出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日本京都大學附設醫院研究團隊以九百七十八位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請患者填寫問卷,回答飲食相關問題,研究持續追蹤八年,研究人員安排患者每年定期接受眼科檢查,看看有無出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剛開始進行研究時,所有患者眼睛都沒問題,接下來八年期間,共有兩百五十八人出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眼睛視網膜血管就容易受到損害,進而出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若遲遲不予以治療,放任惡化,就會導致視力喪失。

研究首席作者日本京都大學附設醫院田中司朗博士表示,研究結果顯示,糖尿病患者食用較多水果,較不容易出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與一天只吃一盎司水果(約二十八公克)的人相比,一天平均食用九盎司水果(約兩百五十五公克)的患者,罹患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風險下降約一半。如果一天吃三到五盎司水果(約八十五公克到一百四十一公克),風險則減少約四成。

美國阿拉巴馬大學艾波羅‧卡森博士接受外電訪問時表示,水果含有各式維生素、營養成份,這些成分可能一起作用,進而達到保護眼睛的效果。

這項研究近日已發表於美國糖尿病協會年度學術研討會。

標籤:



喝酒臉紅紅不等於肝不好



【聯合晚報╱許金川(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

許金川(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

***喝酒傷肝,一瓶罐裝啤酒䏏臟需三小時工作才能解酒完畢***

人與人不同是因為基因不同。例如:有些人對某些藥物會有過敏,有些人對花粉過敏,有些人天性內斂,有些人則天生豪放。一般日常生活中,與基因差異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喝酒。

有些人千杯不醉,臉也不紅,但有些人一喝酒臉就紅,也很容易醉,這最主要跟每個人天生的解酒能力有關。酒喝下去,在肝臟內的酵素發揮作用,將乙醇分解為乙醛,乙醛由另一種酵素作用再分解為醋酸,醋酸再分解變成二氧化碳及水,再由尿尿排出體外,這就是所謂的解酒過程

乙醛會使皮下微血管擴張,並讓人感到頭暈、興奮等種種症狀。分解乙醛的酵素有兩型,第一型較快,另一型較慢,較快的酵素很快就將乙醛分為醋酸,因此不容易臉紅及酒醉,較慢的酵素將乙醛分解為醋酸所需的時間較長,也因此較容易臉紅及酒醉。因此,喝酒臉紅不紅與肝好不好沒有關係,但如果同一個人本來酒量很好變成酒量不好了,代表肝臟或其他器官可能出了問題

不管酒量好不好,古語說得好,酒精是穿腸毒藥。一瓶罐裝台灣啤酒喝下肚,肝臟約需辛苦工作三小時才能解酒完畢,喝得越多,寶貝肝臟越要辛苦工作,久而久之,寶貝肝臟也容易受損,形成肝硬化、肝衰竭。因此,不管你的解酒能力是哪一型,少酒保肝才能永保安康

全文網址: 喝酒臉紅紅≠肝不好 - 愛肝加油站 - 健康話題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96949#ixzz1y9YFyX8L
Power By udn.com



傳統家長五大吃飯規矩,不合醫學原則


美國作家及醫學博士凱瑟琳富勒日前表示,以往家中長輩教導在吃飯時要遵守的事項有些已不盡正確,如兩餐中間不要吃東西、要吃完盤中的食物、運動前不要進食、吃快一點及吃完蔬菜才可吃甜點等,這些已經存在長達十至二十年的規矩,經由醫學及科學證明,已不合時宜。

她首先舉「每一餐中間不要吃東西」為例說,以往父母認為此舉會使得小孩沒胃口或是正餐吃不下;但醫學實驗證明,在不破壞卡路里以及營養平衡的前提下,餐間吃東西可以穩定血糖,建議食品為優酪乳、蔬菜沙拉、水果等低脂低糖但高纖維的食品;另外,父母規定「要吃完盤中所有的食物」也是應該廢止的規矩,這樣只會對健康造成負擔,導致消化系統異常,人們應該要知道自己飲食上飽足程度為何。

「運動前不要吃東西?」實驗證明,在運動前一小時吃一些營養的小食品可以加強運動效果,但在進行劇烈運動前則不應吃太多;此外,要求小孩「吃快一點」也是常見的規矩,但醫學研究顯示,從進食開始後,大腦需要約20分鐘的時間才會傳達出飽足感,短時間內吃太多東西,會讓大腦無法告知身體已經吃飽,進而造成令人難過的腹脹及過飽狀況。

最後她列出家長哄騙小孩常用的方法:「吃完蔬菜你就可以吃甜點。」儘管立意良好,但對小孩發出的訊息則是有偏差的,「這樣小孩的腦中會把蔬菜類當成阻礙,而把價值錯植於一般對健康沒有益處的甜點上,造成日後營養攝取不均。」她建議可以把甜點換成出門旅遊,或是多半小時的電視與電腦時間等。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全文網址: 家長五大吃飯規矩 不合醫學原則 | 醫藥新聞 | 健康醫藥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167319.shtml#ixzz1y9WkLvRN
Power By udn.com



電腦斷層( C.T.Scan )少用,有致癌風險


電腦斷層掃瞄即慣稱的C.T. Scan,是目前肺癌最先進、最普遍的篩檢法,
但最新一期的「美國醫藥協會期刊」卻警告,直線上升的掃瞄使用率,將使病患過度暴露於輻射之中,如果美國C.T. Scan的使用以目前的速率增加下去,未來將有兩成癌症會導因於此

肺癌的致死率高,主要是早期肺癌無症狀,不易察覺,一旦發現可能又為時已晚。C.T. Scan是利用電腦所拍攝的人體X光顯影技術,來偵測早期的癌症。隨著醫療科技的發達,越來越多的醫生和病人都指定以低劑量輻射的電腦斷層掃瞄,來做癌症篩檢,特別是肺癌。

據本月出刊最新一期的「美國醫藥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指出,美國1996年的C.T. Scan使用率,每一千人中有52人;2010年飆升到了每千人就有149人使用。從1996年到2010年,電腦斷層掃瞄的使用增加了三倍,而在這長達15年的研究期間,接受高劑量到極高劑量掃瞄的病患人數也增加了兩倍。

不過,關於C.T. Scan輻射的副作用,已經不是新話題,早在2009年,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所提的研究報告,就已提出相同的警告,即病患透過這項高科技的電腦掃瞄,將使自己過度暴露於輻射之下,美國會因此增加成千上萬的癌症病人,因而呼籲醫界減少使用C.T. Scan,如果必須使用,也儘量減少輻射劑量。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全文網址: 癌症導因斷層掃瞄? 專家呼籲少用 | 醫藥新聞 | 健康醫藥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167320.shtml#ixzz1y9UhA1NC
Power By udn.com

標籤:



2012年6月16日 星期六

調查:肺腺癌致因 人種有別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16日電)

台大醫學院長楊泮池主持的亞洲7個國家地區調查發現,除了印度,亞洲肺腺癌病患5到6成帶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突變,致癌因子因人種而異,治療對策也要有所區別。

這項研究涵括台灣、中國大陸、越南、香港、泰國、菲律賓、印度等多家醫學中心共1842名病人,患者都是新診斷且未曾治療的3期末到4期的肺腺癌病人。整體而言,51.4%的患者帶有EGFR突變。

EGFR突變是亞洲肺腺癌的常見致癌因子,但在亞洲各種族之間卻有明顯差異,這項研究中,越南病患EGFR突變比率最高,達64.2%,其次是台灣的62.1%,泰國53.8%、菲律賓52.3%、中國大陸50.2%、香港47.2%,最低的是印度22.2%

楊泮池等人發現,男性病患EGFR突變比率為44.0%,女性為61.1%,男女有顯著差異;但在病患習慣抽菸時,男女卻沒有差異。

研究團隊交叉分析性別因素顯示,從未抽菸卻罹患肺腺癌的患者6成帶EGFR突變,每年抽菸50包以上患者則為3成1。每年抽菸超過50包的抽菸病患身上,卻看不到有顯著的性別差異,男女分別是37.5%、34.8%。

這項研究日前在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上發表,是近年首見的大規模肺腺癌分子生物流行病學研究。

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副主任楊志新指出,白種人有其他致癌因子,EGFR突變被視為是亞洲人的肺癌因子。這項研究不僅鳥瞰亞洲的肺癌因子盛行率,也彰顯出不同血緣亞洲子民的差異

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胸腔腫瘤科主任蔡俊明指出,全球8成以上肺癌患者罹患非小細胞肺癌,肺腺癌在其中最常見,台灣肺癌患者超過半數罹患這種癌,因此在治療策略上要「對因治療」,使用標靶藥物抑制EGFR突變。1010616

http://tw.news.yahoo.com/調查-肺腺癌致因-人種有別-072110869.html

標籤: ,



視力模糊是白內障常見症狀


文/李詩韻

白內障是造成老年人視力不良的最常見原因。年輕時,眼球中的水晶體是澄清透明的,就像是照相機的鏡頭,負責將外部的光線傳遞聚焦於視網膜上,並且聚焦調節,使我們不管看遠、看近,都能得到清楚的影像。一旦水晶體變得混濁,就會影響視力,即所謂的「白內障」。

老年性白內障可視為一種衰老的現象,就像大部分上了年紀的人會有白頭髮一樣,只是每個人發生白內障的時間或早或晚,以及進展的速度或快或慢略有不同。患有糖尿病、葡萄膜炎,或是本身為高度近視的患者,其白內障會發生得比較早,進展也會相對比較快速。長期服用類固醇,或是使用縮瞳劑來控制青光眼,也比較容易有早發性的白內障。

白內障的症狀以視力模糊最常見,此時即使戴著眼鏡,仍舊會感到看不清楚。古代韓愈在《祭十二郎文》中提到:「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髮蒼蒼,而齒牙動搖。」很可能就是因為罹患白內障的緣故。

另外,白內障也會造成眩光、疊影、辨色力下降及老花度數改變的情形。有些人甚至會出現老花減輕,此時別以為是出現了視力的「第二春」而欣喜不已,因為這有可能就是白內障的初期症狀。

白內障的治療以手術為主,藥物並無法使已經形成的白內障消失(無法回春),頂多只能延緩白內障的進行。目前白內障手術的主流方法是超音波乳化術,利用超音波的能量將水晶體震碎,將碎片吸出後,再置入人工水晶體來取代原本水晶體的功能。白內障手術治療目前已相當普遍、純熟,所以當白內障已相當程度,並影響視力及日常生活時,就可以考慮接受手術治療了。白內障擺得過「熟」才來處理,不但手術風險比較高,也容易導致青光眼及過敏性眼內炎的產生。

平時多攝取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避免抽菸,外出時戴太陽眼鏡,以減少紫外線的曝曬,都是延緩白內障發生的方法。

若已罹患白內障,就應該尋求專業眼科醫師的協助,這才是對付白內障的不二法門。 (作者為新店耕莘醫院眼科醫師)

標籤:



割掉膽囊沒息肉? 誤會大了!


聯合報╱陳煥武/林口長庚醫院影像診療科部主治醫師 2012.06.16 04:10 am

「下一位!」在等待病患進來時,看了一下之前報告,這幾年超音波檢查膽囊內有約0.6公分息肉。檢查後,我說:「這次檢查息肉似乎變大了,約有1公分。」

「陳醫師,你說該怎麼辦呢?」王先生相當焦慮,我向他分析:「膽囊息肉在1公分以內,建議密切觀察,如果1公分以上,繼續變大,或許要考慮開刀。」王先生同意後,安排外科醫師幫他切除膽囊。

一個月後,護理師說:「王先生找你。」常有病人經我轉介開刀後,回來道謝。

但他一見面卻劈頭罵「陳醫師,我要告你誤診!外科醫師說膽囊裡沒有息肉。」發生甚麼事?病人說:「術後害我吃油膩食物拉肚子。」我趕快查病歷,病理報告寫著「膽結石、慢性膽囊發炎」。我知道發生甚麼事了。請他消消氣,讓他將疑惑說出來。

兩類息肉 認知有差距

「為何沒有息肉呢?」我當場上網,指給他看:息肉一般分為兩大類,增生型息肉,又稱腫瘤型,一般人認為的息肉屬這類,大多是良性,極少數是惡性;非增生型息肉,與膽固醇結晶沉澱、膽囊壁局部發炎、黏膜增生或黏膜皺摺、或小膽結石卡在膽囊內皮皺摺裡等因素有關。

**增生型息肉VS.非增生型息肉**

一般來說,增生型息肉不太會消失,若是惡性,將會變大;但若是非增生型息肉,因膽囊內膽固醇在結晶和溶解間動態變化,會影響體積大小;另外,膽砂聚集在一起,多一點就變大,散開就變小。

「術前為何不做更精密的檢查?」王先生繼續問。我翻教科書給他看:膽囊像氣球,因膽汁儲存多寡及身體姿勢不同,變大變小、局部增厚或有皺摺。

檢查方法 非愈貴愈好

超音波是最佳診斷工具,讓病人變化姿勢,造成膽汁流動,看膽囊內的東西是否移動。如果會,幾乎確定是膽結石,如果不會,就泛指為息肉

電腦斷層有輻射線,也無法看病灶是否移動,常造成過度診斷;核磁共振費用昂貴,檢查時間長,對鈣化不敏感。檢查並非愈貴愈好,儀器也不是愈高級愈好。

「超音波是黑是白都是你說的,我不信!」王先生還是很不高興,我微笑以對,翻開國際影像醫學權威期刊「放射學(Radiology)」2011年論文:「超音波上的息肉,膽囊切除後,只有31%找到符合病理定義上的息肉,12%甚至連膽結石也沒有。」

膽囊很薄 無人做切片

「好吧,既然檢查不準確,為何不做切片呢?」王先生做最後的掙扎。我喝口水繼續回答:膽囊就像氣球裝滿水,厚度相當薄,切片刀一穿就破了,更可能造成膽汁流進腹腔,引起腹膜炎,全世界沒有對膽囊息肉做切片的。

「我懂了,陳醫師,對不起!」我聽了如釋重負:「醫療過程有許多不確定性,交個醫師朋友對你有好處沒壞處啦!」王先生開心地說,「走!我請你吃我最喜歡的豬腳飯。」我馬上衛教:切除膽囊後,一開始吃油質食物會拉肚子,但是身體自己會調控,幾個月後就適應了。當飲食後突然拉肚子,表示你吃太油了。

王先生說:「對!膽囊小小的犧牲,換來一個警報器,提醒自己不要吃太油,也算是因禍得福啦。」

全文網址: 割掉膽囊沒息肉? 誤會大了! | 健康天地 | 健康醫藥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7163109.shtml#ixzz1xxCVAIwZ
Power By udn.com

標籤: ,



醫藥新知:乳癌新藥( presets )嚴重副作用


美國聯邦藥物管制局(FDA)日前核准了一種能夠在晚期乳癌中抑制癌細胞生長的新藥;此藥物名稱為Prejeta,在臨床實驗中證明比現存的乳癌治療藥物更能延長病患壽命

雖然藥商對此藥上市所帶來的正面效果有很大的期待,但FDA在核准的同時也發出最嚴重的黑盒子警訊,來表示此藥的副作用不可輕忽。

在多數乳癌中有一種蛋白質名為HER-2,此蛋白質能夠增加癌細胞的擴散速度。Prejeta能夠確實地壓制這類蛋白質的效果,讓癌細胞不擴散。在觀察808位患有乳癌婦女對此藥物的反應後,發現Prejeta平均能夠易致癌細胞的生長達18個半月,比現有藥物的結果要多上6個月。

美國癌症協會預測,今年美國的乳癌罹患人數有22萬6千人之多,而其中更有4萬人會死於該疾病,因此藥商表示此藥將會在兩個禮拜內成功上市,讓真正有需要的人能夠盡快得到這種良好的藥效。

雖然FDA核准該藥物上市,但同發出了該組織最嚴重的黑盒子藥物警告,表示孕婦應該嚴禁使用此類藥物,因為極有可能導致胎兒病變或死亡。另外此藥的副作用還包括:嚴重腹瀉、掉髮、白血球驟降、噁心以及神經傷害等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全文網址: 美核准新乳癌藥物 抑癌達18個月 | 醫藥新聞 | 健康醫藥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162686.shtml#ixzz1xx7zwk3Y
Power By udn.com

標籤:



為何茹素也會罹患心血管疾病?



【內容摘自《給雜食者的安全素食指南》,作者貓頭鷹編輯室,貓頭鷹出版】

長年茹素的星雲大師,於二○一一年底突感不適,緊急送醫住院治療,引起多方關注,病症主因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於是不少民眾不禁納悶,不是說吃素很健康,那為何長年素食,不肉不菸不酒的人,也會罹患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呢?原因其實跟消化速度有關

素食與肉食的消化方式不同,當肉食進入體內之後,至少要經過四至六個小時(如果是油炒或油炸,甚至要十個小時以上),才會通過胃,而到達小腸。觀察肉食動物的腸子,以老虎為例,牠的腸子又短又直,沒有許多皺摺。因為肉容易腐敗,所以上帝給老虎短的腸子,使肉的消化殘餘物不會在腸子停留太久。至於草食動物如牛、羊,上帝給了牠們好幾個胃,因為牠們只吃草,而草的纖維很多,需要長時間進行消化,同時牠們也需要多種酵素來轉化多纖維食物成為各種蛋白質,所以牠們有好幾個胃來反芻、腸子也比人類還要長。

普遍而言,消化肉食需要消耗較高的能量,這會讓身體處於長時間的勞累。而大量攝取肉類,消化系統就需花費數小時來持續運作,也因此讓食肉者產生較長時間的飽足感。而以單純攝取蔬菜者為例,大約兩、三個小時後,食物就通過胃,經過小腸。這段時間裡,身體對這些食物的吸收、排泄、消化都非常順暢,因此很快就產生飽足感,而且很快又產生飢餓感,這是因為所攝取的食物並未對身體造成負擔的關係。

一般人剛開始嘗試吃素,之所以總覺得特別容易餓,沒有飽足感甚或體力減弱,正是這個原因。「素食吃不飽」,究其原因並非素菜品質不好,或是所攝取食物的營養成分不足,而是素菜消化速度快,較不會增加腸胃負擔。將素菜跟肉類比較,肉類需要被消化的時間較長,停留在腸胃中相對較久,因而較有飽足感。 就因為素食與肉食者對於用餐之後,飽足感延續的時間不同。有些素食店家怕顧客吃素菜之後容易覺得餓,於是就在煮菜時多加了幾滴油。店家烹飪素食時,除了多用點油煎煮炒炸,也時常採用油脂含量高的食材,讓顧客不容易感到飢餓。

但是,攝取過多飽和脂肪酸,容易罹患慢性病,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經高溫油炸又易產生致癌物,所以在用油選擇上必須多加留意

學術機構調查指出,吃素人口特別容易罹患心臟血管疾病,也就呼應了上述的結果。
這樣的結果與追求素食以降低膽固醇、減少冠心病的發生,進而裨益整體健康的出發點大相逕庭

所以,若要改善「吃素容易餓」的感受,建議進食時儘量選擇纖維質較高的五穀雜糧,比如糙米飯、五穀飯、乾豆類,來延長消化時間以增加飽足感,並適當搭配花生、核桃、杏仁等堅果類食物,因為堅果類富含纖維素以及好的油脂,可使血糖較穩定

其實,不管植物油或動物油,它們都會讓消化系統增加負擔、導致人體內壞的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增加,這時不但膽固醇會增加,血脂肪跟三酸甘油脂也會隨之提高。所以素食者常見的飲食陷阱就是「用油太多」。建議素菜應該多用水煮、清蒸,或汆燙、慢燉,才能保存食物的營養。

不只素食者的油脂攝取過多,根據一份全國性的營養調查指出,台灣地區民眾飲食中的油脂成分太高,動物性脂肪(飽和脂肪)的比率也太高,分別占總熱量的36%和20%,此一比例皆高於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畫中的建議標準﹙30%和10%﹚。我們必須建立正確的素食觀念,才能愈吃愈健康。

健康靠自己

適量的植物油和魚油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然而,富含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和氫化油則應該少食用(例如瑪琪琳、酥油等含反式脂肪酸)。原本被認為健康的氫化植物油(植物牛油,Margarine),雖然為不飽和脂肪酸,但其化學構造是反式脂肪酸,會引起血液中壞的膽固醇上升,好的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下降,危害心血管的健康

適合素食者的油品有橄欖油、亞麻籽油、苦茶油、南瓜子油、芥花油、玉米油、葵花油、芝麻油等,為了營養的均衡,廚房裡不妨準備幾種不同的食用油,有的適合涼拌、有的適合炒菜,輪流使用。此外,食物中的堅果類、豆類、蔬菜類和魚類,其所含的油脂皆以不飽和脂肪為主,每日適量食用,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

總言之,攝取過量的油,乃是不當烹調方式及飲食習慣所致,建立膽固醇與健康的知識,以正確的飲食觀念與烹調的原則,都是改變過量攝取油品的契機

同理可證

一般素食者大都偏重攝取醣類,食用過多的米食、麵食或糕餅、甜食等。醣類會造成血糖快速上升以及胰島素居高不下,長期胰島素過度分泌,便會增加脂肪的合成,導致肥胖、慢性病、衰老等結果。

這箇中的原因是,當醣類攝取量偏高時,血糖和胰島素隨之上升,促使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增多,血液中好的膽固醇反而下降,就危害到心血管的正常運作。所以降低食物的總熱量才是健康飲食的關鍵


全文網址: 為何茹素也容易罹患心血管疾病? - 飲食停看聽 - 美容養生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94023#ixzz1xx70BiXI
Power By udn.com

標籤:



膝關節退化注射玻尿酸僅有治標效果


中國時報【邱俐穎╱台北報導】

注射玻尿酸治療膝關節退化無效?

骨科醫師表示,注射玻尿酸就像幫關節加上潤滑油,能保護軟骨避免磨損,目前健保已納入給付,臨床患者使用效果不錯,但玻尿酸只能減輕、緩解退化性關節炎症狀,稱不上治療

骨科醫師、高雄義大醫院長杜元坤表示,退化性關節炎是很普遍疾病,多因關節內的關節液不足,造成關節磨損、疼痛,嚴重影響行動能力。

杜元坤說,關節注射的玻尿酸劑,和現行用來除皺填充的美容玻尿酸屬同一物,但分子量、黏稠度較美容玻尿酸高,目前健保給付連打三至五周,每周一次,可維持半年不疼痛。

新光醫院骨科部微創骨科主任釋高上指出,因玻尿酸和關節液原料相似,打玻尿酸能潤滑關節、預防軟骨退化、延緩置換人工關節時間,近年來臨床患者使用效果相當好。

台大骨科主治醫師楊榮森說,臨床上會先以藥物保守治療退化性關節炎,若服藥六個月無法改善,才會進一步評估在關節內注射玻尿酸,且玻尿酸會被人體吸收,每半年要回診重新評估

杜元坤說,退化性關節炎的早期病人才會建議注射玻尿酸,若病程進展到最嚴重的第四級,軟骨已完全磨損,此時需開刀置換人工關節,不會再建議施打

標籤:



過敏性結膜炎VS.感染性結膜炎


過敏引起的紅眼症,可以生理食鹽水沖洗。眼科醫師謝靜茹指出,紅眼症可能是感染也可能是過敏,若是感染,必須針對病原治療,過敏可用人工淚液沖洗或冰敷

和平婦幼院區眼科醫師謝靜茹表示,天氣轉熱之際「過敏性結膜炎」及「急性結膜炎」兩種結膜炎較為好發。

過敏性結膜炎是因為具有過敏體質的患者,眼部接觸過敏原而造成過敏發炎的反應,急性結膜炎則是由多種濾過性病毒或細菌引起,具高傳染力。雖然成因不同,但兩者初期症狀卻十分相似。眼睛會紅、癢、結膜紅腫等症狀。過敏患者通常因癢而揉眼睛,造成角膜表皮細胞發炎等後遺症。急性結膜炎嚴重時會造成眼瞼水腫、結膜下出血、形成偽膜等嚴重併發症

醫師指出,過敏的原因除了食物過敏,還有四散各處的花粉,或是打掃時掀出塵蟎、黴菌或粉塵。另外,隱形眼鏡或其保養液、清潔液也是過敏來源,一旦這些過敏原與眼部接觸後,誘發過敏反應。急性結膜炎則經由直接接觸病人的眼睛分泌物,或間接接觸,即接觸污染環境表面或器具,如毛巾、臉盆、水龍頭、門把等,或是游泳池的污水,又碰觸自己的眼睛,就會把疾病傳播出去,甚至引起校園、社區群聚的大流行。

醫師表示,若過敏引起的奇癢難耐症狀,可採用眼部冰敷或用生理食鹽水來沖洗眼睛,減緩過敏症狀;若為急性結膜炎,用肥皂勤洗手,不要用手揉眼睛,避免到公眾場合如游泳池等。當然,最重要的還是盡速就醫及早診治

醫師建議意居家環境清潔,被褥、床單及冷氣濾網要定期清洗;盡量使用可過濾過敏原吸塵器,最好不用掃把,以免灰塵飛揚。

標籤:



2012年6月15日 星期五

乳房攝影異常毋需驚慌



****乳房攝影有微鈣化點或不對稱陰影有可能僅是良性腫瘤****

一位51歲的林小姐篩檢結果發現異常,經進一步切片檢驗,確認為良性腫瘤。嘉義大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林俊宏醫師表示,乳房攝影篩檢發現異常時毋需驚慌,就算是良性腫瘤或較早期的癌症,只要及早治療,乳癌5年存活率幾乎達到百分之百,符合篩檢條件的婦女應該把握機會接受檢查。

林醫師表示,做乳房攝影篩檢後,有時會接到檢查結果有微鈣化點或不對稱陰影的通知,常讓受檢的婦女十分擔心害怕。但再接受進一步檢查後,有時會發現只是影像上無法判斷清楚,若確實有可疑微鈣化點,需要接受組織切片檢查,有些結果沒有問題,有部份則可能是腫瘤

林醫師指出,即使是良性腫瘤,只要日後按時追蹤即可,就算切片結果屬於惡性腫瘤,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後非常好。其中原位癌或是較早的第一期乳癌,目前5年存活率幾乎達到100%,腫瘤大小在2公分以內,無淋巴轉移者,5年存活率也有95%以上。

標籤:



喝醋催吐取卡喉異物,當心食道先受傷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

一名三歲女娃兒誤吞十元硬幣,經醫師以食道鏡夾出後,順利解決危機。不過,家長在送醫前試圖催吐,反而造成病人的咽喉與食道有多處糜爛性傷口,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兼耳鼻喉科主任陳培榕表示,食道有異物時,最好的方法就是送醫,使用偏方只可能引發更多的併發症或後遺症

這位三歲的女童,因為在跟哥哥玩的時候,把哥哥放在桌子上的十元硬幣,拿起來就塞到嘴裡吞進去,哥哥趕緊告訴正在廚房煮飯的媽媽。為了取出十元硬幣,媽媽不僅用湯匙挖病人的喉嚨,還大力的拍打病人的背部,希望引起嘔吐反射或咳嗽反射,讓病人吐出硬幣。

如此反覆經過一段時間,小朋友雖然吐出了一大堆食物,就是不見十元硬幣,媽媽隨即把女兒送到醫院治療。經醫師檢查,發現硬幣就卡在食道裡,進而以食道鏡順利取出硬幣。只是醫師在夾出硬幣的同時,也發現病人的咽喉與食道有多處糜爛性的傷口。

因為食道破裂或咽喉破裂等傷口很容易引起感染,醫師在取出病人的食道異物之後,收病人住院注射抗生素觀察治療。幸在三天後,病人經確診無感染的問題,且已恢復正常吞食,才順利出院。醫護團隊也趁病人住院期間,提供正確的衛教訊息給家長

陳培榕主任指出,事實上,以食道鏡取出異物並不難,只是許多人在覺得食道有東西吞不下去的時候,就趕快去喝醋或大力拍背催吐,亦或者趕快去大口吞一些食物,想盡辦法要把這異物弄下去或吐出來,其實那些都是毫無根據以訛傳訛的錯誤方法,結果往往增加治療的困難度。

陳培榕主任說,尤其是「喝醋」,咽喉、食道都會出現灼傷,當異物順利被取出後,接著還有感染發炎的問題。在醫生的臨床經驗中,最困擾的就是許多病人習慣先用偏方,導致到醫院治療時往往已經很嚴重了,也造成治療過程引發更多的併發症或後遺症,病人也因而受更多的苦



預防腸病毒勤洗手,肥皀效果大就於酒精


腸病毒進入高峰期,急診腸病毒就診病例與腸病毒重症病例都持續上升。

醫師提醒,勤洗手是預防腸病毒的不二法門,並且強調,酒精無法殺死腸病毒,用肥皂洗手,以及用漂白水消毒環境,依然是預防腸病毒最有效的方法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醫師林怡瑩表示,今年流行的腸病毒病毒株以腸病毒71型最多,其次是克沙奇病毒,一般感染後7到10天就會痊癒,有些症狀並不明顯

他舉例,門診有一名六歲小女孩,屁股長了紅疹,媽媽以為是悶熱引起濕疹,因為搔癢就醫。雖然沒有發燒,手心卻出現手口足症典型的紅疹,因此判斷為腸病毒,小女孩的哥哥也被他傳染,出現發燒等嚴重症狀。

林怡瑩表示,預防腸病毒最好的方法還是養成勤洗手,濕搓沖捧擦的好習慣,而且酒精無法殺死腸病毒,用肥皂洗手,以及用漂白水消毒環境,依然是預防腸病毒最有效的方法。

林怡瑩表示,5歲以下幼童是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及死亡的高危險群,如果感染後出現持續嘔吐、嗜睡、意識不清、無故驚嚇或突然全身肌肉收縮、呼吸急促、心跳加快,都必須立即送大醫院治療,他也提醒,如果嬰幼兒突然間大量流口水,也有可能是口腔水泡疼痛、無法吞嚥的腸病毒徵狀之一

標籤:



2012年6月13日 星期三

食品含鋁恐危及智力,甜甜圈、海帶、油條含量超標


  日前傳出水污染消息,全台129萬戶自來水鋁含量超標,長期喝含鋁的水,會加速腦部退化,增加罹患老年痴呆症的風險。除了飲用水鋁污染危機外,現在根據消基會調查,有高達6成7的甜甜圈、油條、饅頭、海帶和粉絲也含鋁金屬,初步研判可能是膨脹劑惹的禍。

  消基會抽查大台北地區各大賣場、甜甜圈專賣店及豆漿店,共計24件樣品,含6件甜甜圈、6件油條、6件饅頭、3件為海帶及3件粉絲。其中16件樣品含鋁、占總數的6成7,又以海帶和粉絲的含鋁占比最高。

  3件海帶類中,有2件含鋁,分別為大潤發-中和店的「海帶根」,以及松青超市-環球店的「台灣海帶結」,鋁含量介於300至400ppm之間;3件粉絲類均含鋁,含量介於30至130ppm之間,包括愛買-板新店的「日順寬條粉絲」,大潤發-中和店的「虎牌粉絲」及「特級綠豆粉絲」。

  消基會表示,目前國內食品標準,並未對鋁的含量有所規範,但兒童喜歡的甜點甜甜圈,以及民眾常吃的早餐油條、饅頭,竟然都含鋁,而油條因為在製作過程中添加明礬而含鋁,是這次檢測含鋁量最高的類別,高達200至600ppm之間。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及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物專家委員會所提供的資料顯示,每週鋁可容許攝取量,暫定為每人每公斤體重2mg,如果30公斤的兒童一週食用超過4個鋁含量平均250ppm的甜甜圈(假設一個甜甜圈平均60g),則已經攝取過量的鋁,若以歐盟訂定的標準為1mg來看,則不可超過2個甜甜圈。

  除了正在發育的小朋友飲食需要特別注意,也有醫師指出,洗腎的病患或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各方面代謝都變緩慢的長者,不適合經常攝取含鋁食品。

  消基會建議,雖然部分研究指出,鋁對人體其實沒有害處,而且多數會排出體外,但是攝取過多不必要的物質,還是會增加身體的負擔,在是否有害尚無定論的情況下,還是應該要減少攝取,以免讓鋁有機會傷害身體健康。

標籤:



乳房攝影加顯影,偵測更精確


〔中央社〕

長庚醫院引進乳房攝影機器「顯影增強能譜乳房攝影(CESM)」,較傳統乳房攝影透過顯影劑能更精確且明顯偵測異常病灶,不過這項檢驗仍需自費。

今年3月長庚醫院購入「對比劑乳房檢查或顯影增強能譜乳房攝影(Contrast Enhanced Spectral Mammography, CESM)」。

長庚醫院桃園分院影像診療科主任張潤忠今天表示,CESM去年已取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發的使用證明,這個設備是目前唯一可以打顯影劑的設備,透過注射顯影劑後,再經過設備進行乳房檢查。

他說,購入至今,共有31名女性自費在健康檢查時或在準備切除乳房前的檢查時,透過CESM檢查,可以偵測早期且小型的乳癌;也有助於開刀評估,針對有乳癌進行手術前,可透過CESM檢查對側是否也有異常病灶。

除女性外,也有男性個案,張潤忠表示,1名約80多歲男子,經常服用藥物、有高血壓與糖尿病史,日前在右胸發現硬塊,求診並接受CESM檢查,發現並沒有顯影的病灶,表示這是良性的。

張潤忠表示,相較一般乳房攝影檢查,若乳房內的乳腺與纖維呈白色影像,同時異常病灶也呈白色,敏感度(偵測率)僅達7成;在CESM乳房攝影過程中,透過非離子性含碘顯影劑會讓異常病灶顯影的更明顯,也較沒有顯影的敏感度提高10%左右。

標籤:



眼睛感染黴菌如何用藥


眼睛一旦感染黴菌,治療非常麻煩。台北榮民總醫院主治醫師陳克華表示,目前治療眼睛黴菌感染藥物包括雙性殺黴素B、氟康唑、納他黴素與新一代抗黴菌藥物等。這些藥物各有侷限性。

像雙性殺黴素B治療眼睛黴菌感染雖然有效,但毒性較強,劑量過量,很容易傷到角膜。氟康唑只對念珠菌屬黴菌有效,無法治療所有類型黴菌。納他黴素治療眼睛黴菌感染較有效果,不過用在角膜組織時,藥物穿透性比較差。至於新一代抗黴菌藥物雖然可廣泛治療各類型眼睛黴菌感染,不過因為是新藥,醫師用藥臨床經驗可能不足。

醫師分析,眼部黴菌感染常見菌種分兩大類,一大類呈現酵母狀,像白色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都屬酵母狀黴菌。另一大類則呈現菌絲狀,像鐮刀黴菌、曲黴菌、擬青黴屬黴菌都是菌絲狀。

眼部黴菌感染多半發生於溫度較高、較濕熱的環境,病例以南亞、非洲等地最多,印度約有百分之二十患者是在手術後出現感染,四成左右出現角膜潰瘍。在台灣,眼部黴菌感染並不多見。



辦公室讓人過敏,小心三大致病危機


【文/劉榮凱】

曉敏的辦公位置正好在通風口下方,不僅經常過敏起疹子,還不時聞到一股臭味,最近不得已開始戴口罩上班,竟發現不織布活性碳口罩才戴一天就髒得不得了,她不禁懷疑自己老是過敏、身體不舒服,跟吸進這些灰塵和塵蟎大有關係。

致病危機1

中央空調循環髒空氣

(大家健康雜誌/提供)
許多上班族常一進辦公室就沒由來的過敏不舒服,其實,問題很可能出在辦公室空氣品質太差!歐美醫學研究證實,這種沒有確定病兆的症候群,稱之為「病態大樓症候群」(Sick Building Syndrome,SBS),特別容易發生在密閉的、沒有窗戶可開,但有中央空調系統的大樓內。

國內環境醫學進一步研究發現,上班族因辦公室空氣汙濁而致病的原因來自四面八方,包括空調通風管線內的細菌、影印機飄出的粉塵、人體呼出的二氧化碳、牆面油漆溢散的甲醛等,都可能是侵蝕上班族健康的元凶,而辦公大樓的密閉式中央空調系統則是幫凶,使得髒空氣和致病細菌不斷在大樓內循環。

「密閉式空間雖然涼爽,但採循環式空調、冷氣濾網也很少定期清潔,空氣品質通常不理想,甚至因建材及家具而充滿灰塵、塑化劑、揮發物、輻射線、塵蟎等。」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林神佑建議,除了維持空調系統清潔,定期更換濾網、維修保養之外,辦公室也應隔一陣子就打開門窗,讓空氣交換,玻璃帷幕式的大樓也應開些小窗讓空氣流通。而上下班開車通勤者或長途開車出差時,最好也經常讓車內外的空氣互換,減少髒空氣在車內不斷循環的機率,改善空氣品質。


致病危機2

看不見的輻射與電磁波

此外,也有人懷疑上班族常不明地這裡痠那裡痛,原因可能出在長期曝露在電腦及手機的輻射及電磁波中,林神佑醫師坦言,這種說法未經證實,但的確可以合理懷疑,所以上班族應有防輻大作戰的基本概念。

其實電腦輻射最強之處是在電腦背後,而非電腦前方的螢幕,如果上班時座位正好面對著電腦背後(電腦背面的輻射量比螢幕高了數倍),不妨依北醫產學合作單位的建議,在辦公室多種一些綠色植物,如黃金葛、使君子、針葉杉,孕婦也最好穿著防幅射的圍兜,遮住小腹及胎兒。

林神佑醫師指出,北醫產學合作單位進行科學研究發現:某些香草或觀葉植物可釋放類似精油成分的氣體,如薄荷、黃金葛、使君子……,不但可中和空氣中的塑化劑、有機溶劑、電磁波、輻射,也能讓人提神醒腦,比吃維他命還有效。


致病危機3

溫度過低的冷氣

另外,林神佑醫師也建議,夏天勿長時間待在冷氣房。有些辦公室冷氣低到20度以下,這樣「既不環保,也不健康」。事實上,最適合人體的溫度是攝氏25~26度,如果整天都吹冷氣而不流汗,日後產生後遺症更麻煩。

皮膚是人體面積最大的排泄器官,而汗液則可排出氯、鈉、鉀、胺等身體廢物。健康成人的腎臟每分鐘僅能過濾60cc血液,一天頂多可排尿1~2公升,所以還需皮膚的毛細孔幫忙排出廢物,才能讓身體神清氣爽無負擔。

對於許多女生喜歡穿露肚T恤,林神佑醫師建議,在冷氣房裡最好不要袒胸露臀,因為當肚子受涼,人體就必須調節體溫支援受寒部位,除了降低整體免疫力,女性朋友也易腹瀉,或是子宮充血導致經血爆增。此外,即使是炎熱的夏天,但年紀大的人腸胃功能降低,女性則有生理周期,建議最好還是選擇熱飲熱食,少喝冰水或冰得透涼的瓜果,才能維持身體機能健康。

標籤:



常吸柴油廢氣,罹肺癌機率増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將柴油引擎廢氣列為致癌物。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臨床發現,經常暴露在柴油廢氣環境中容易氣喘,罹患肺癌及心血管疾病機率都會明顯增加。

政府應採取嚴格管制

林杰樑表示,國內的公車、遊覽車、大貨車、大卡車等大型運輸工具大都採用柴油引擎,建議政府應採取更嚴格管制措施。他建議一般民眾,外出騎車、行走時如果遇到大貨車、大巴士等柴油車經過,最好戴上口罩,而且越密閉越好,只要一般材質較好的口罩,都可以阻絕微粒進入鼻腔中。

「柴油廢氣相當毒!」林杰樑強調,柴油燃燒後會釋放出二氧化硫及含硫毒性微粒,經常暴露其中會提高氣喘、肺癌、卵巢癌、白血病等疾病風險。

由於含硫微粒對身體傷害相當大,歐美研究證實,學童搭乘柴油巴士,罹患氣喘的機率明顯提高,甚至成年後得到肺癌機率也較高。歐美先進國家早就嚴格規定,搭載學童的大巴士一定要使用生質柴油。

林杰樑認為,環保署雖然標準越來越嚴格,但稽查應該更積極一點,因為馬路上還是常看到排放黑煙的大貨車、大客車,黑煙表示燃燒不完全、毒性較高。

全文網址: 醫師林杰樑:常吸柴油廢氣 罹肺癌率增 - 健康小叮嚀 - 健康話題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95970#ixzz1xffhFWiJ
Power By udn.com

標籤:



2012年6月12日 星期二

勿輕忽眼結膜下出血,中風機率増加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夏日炎炎,氣溫上升,眼科門診發現,結膜下出血患者也跟著增加。眼科醫師吳怡頡表示,夏天氣溫較高,眼睛末端微血管容易擴張,高血壓患者血管較為脆弱,很容易出現結膜下出血,高血壓患者如果結膜下反覆出血,可能是中風前兆,最好到醫院檢查是否有心血管疾病

結膜下出血患者眼白部位常出現一塊紅色血塊,通常不必特別治療,七至十四天內血絲會自行吸收,不會留下後遺症,但要避免揉眼睛及外力傷害眼睛,以免再出血。除了高血壓患者,血壓正常、經常結膜下出血者中風機率也比常人高。主要是因為這代表全身血管組織可能已經變得很薄弱,容易因外力出血,因此患者不可輕忽這項警訊

吳怡頡醫師指出,年輕人多半是因外傷或提重物、便秘用力過猛而出現結膜下出血。另外,有研究發現,四十歲以上民眾就算沒有高血壓、心臟病等危險因子,只要單純有眼結膜下出血症狀,中風機率就會大大增加。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心房纖維顫動及冠心症患者也都比較容易有結膜下出血現象。

美國一項大型研究追蹤三年發現,中風患者眼睛血管幾乎都有受損。換言之,結膜下出血可被當成一項中風風險評估參考指標。

醫師提醒,如果發現自己反覆出現結膜下出血,千萬不要因症狀好轉就輕忽不管,最好提高警覺,接受進一步檢查。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全文網址: 眼結膜下出血 中風前兆! - 百病漫談 - 醫藥中心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95699#ixzz1xZu5pZhO
Power By udn.com

標籤:



都巿小孩易過敏,花生與貝殼類居多


美國西北大學針對美國小孩研究發現,居住在市中心的小孩食物過敏盛行率相較鄉下小孩來得高,其中都市小孩對於花生與貝殼類食物過敏的機率,幾乎是鄉下小孩的兩倍以上。研究人員表示,美國18歲以下小孩可能有致命性食物過敏的人數將近六百萬人,致命性食物過敏症狀包括血壓急降、呼吸困難與喉嚨出現腫脹,家長不可不慎。

西北大學針對三萬多名18歲以下兒童進行食物過敏追蹤,結果發現都市小孩有9.8%出現過敏,鄉下小孩為6.2%,都市小孩花生過敏盛行率是鄉下小孩兩倍,都市小孩貝殼類食物過敏盛行率更超過兩倍以上,另外,研究也發現,過去美國小孩曾出現嚴重食物過敏現象的比例將近四成。

研究人員古普塔表示,「我們首次發現,人口越密集的地方與兒童出現食物過敏兩者是有關的,因此我們可以說,環境是造成過敏的原因之一。」

研究人員說,美國18歲以下小孩可能有致命性食物過敏的人數將近六百萬人,致命性食物過敏症狀包括血壓急降、呼吸困難以及喉嚨出現腫脹。

去年三月份《臨床免疫及過敏醫學雜誌》曾指出,每三分鐘就有一名美國人因食物過敏送醫急救,西北大學這次研究也指出,食物過敏盛行率最高的地區為內華達、佛羅里達、喬治亞、阿拉斯加、紐澤西、德拉瓦、馬里蘭與華府。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 The Clinical Pediatrics》期刊。

全文網址: 都市小孩易過敏 花生與貝殼類居多 | 健康天地 | 健康醫藥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7154444.shtml#ixzz1xZrpuLE3
Power By udn.com

標籤:



擺脫失眠困擾有方法


保養睡眠的生理時鐘

我們身體裡有許多大大小小的生理時鐘,這裡要談的是睡眠的生理時鐘,它以大概是一天24小時的時間在運轉。這個時鐘作落在我們大腦的深層腦區,會告訴我們的睡眠何時運作,何時要醒來,如果這個睡眠的生理時鐘規律了,則身體其他器官的小生理時鐘也會較為穩定。

當我們撐著不睡,所累積下來的睡眠趨力,到底什麼時候該去睡覺,就是由生理時鐘來掌管。大部份的人,會在晚上天黑後開始分泌一種叫褪黑激素的賀爾蒙,會跟我們腦袋裡的這個時鐘一起作用,叫我們在晚上的某個時刻到了,便該去睡覺。

然後這睡眠生理時鐘到了早上,你平時會起床的時間,自然而然的叫醒你(大夜班工作的人,可能就相反)。而褪黑激素是很怕光的,所以到了晚上該睡的時間,就不宜有太多聲光的刺激;像現在很流行的3C產品或電腦、電視等都可能會影響褪黑激素的分泌,而讓該睡的那個時間點過去了。這也是很多失眠的人常抱怨:「那個時間點一過去,就很難再入睡了。」該如何保養這個睡眠的生理時鐘呢?

規律睡醒時間,是最簡單的睡眠生理時鐘保養

.睡前別做一些干擾生理時鐘的活動(聲光刺激僅量少)。
.固定起床時間。
.起床後接觸太陽光至少30分鐘
.午睡至多30分鐘,醒來不宜超過下午3點鐘


所以想調整入睡時間,要先從「起床時間」先調整,晚上在適當的時間,想睡再去睡,不需勉強自己先躺在床上等睡眠。而最常出現的生理時鐘問題,是周末晚睡晚起,等周一得上班上學時,早上又很難爬起床,所以常有Monday Blue這「周一症候群」的現象。有些人甚至會延續到周二或周三,到了周四好一些,周五到周末又晚睡了,每個禮拜就這麼一直睡眠不足的循環下去。

我們睡眠生理時鐘不是剛剛好24小時,而是24小時又多15分鐘左右為一天的循環。所以自然的生理現象是,如果不理會應該幾點鐘起床,那麼你的睡與醒的時間就會每天晚15分睡覺或醒來,如此每天晚15分鐘,就像我們在長時間的連續假期一樣(像寒暑假或過年期間),生理時鐘就會愈來愈晚,最後可能變成日夜巔倒的夜貓子(學生常在開學前變成清晨4~5點睡,然後睡到下午才起床)。所以維持固定起床時間,是讓自己可以固定個時間入睡的重要因素

己經晚睡晚起,但想早點睡的人(是指想讓生理時鐘早點發生作用),一開始可以試著早上早一點起床,待生理時鐘穩定後,之後每天固定這個時間點起床。然後更重要的是早上起床後外出去接觸太陽光,讓生理時鐘接收到太陽光的刺激,了解這是一天的開始,不僅通知生理時鐘調整之後早上起床時間,也知會晚上要早一點睡

即使周休2天如果自由的睡醒,也很容易晚睡晚起,但周一要早起(起床時間往前拉),這對於自然會往後延遲的生理時鐘是較困難的。所以還是那一句老話,睡醒時間維持規律,是保養它的不二法門。也要提醒年輕人,也許你現在覺得這樣彈性的調整睡醒時間很容易,到了有些年紀後,你很快會發現生理時鐘也會彈性疲乏的,很容易熬一天夜,得要用好幾天力氣,才能補回那精神。

標籤:



合成維他命與天然維他命有差異?


【聯合線上企劃╱兀上澐月】

隨著七月考季將至,考生與家長都開始做好萬全準備,除了考試、消暑用品外,能增強抵抗力及補充體力的維他命產品也是考生們的必備品之一,只不過在挑選綜合維他命產品時,比如說大家從小就對廣告印象深刻的善存系列維他命或其他市售品牌等,許多家長心中都有一個疑問:「天然維他命是不是真的比合成維他命好?」

北醫保健營養系教授謝明哲曾經公開對媒體表示,無論維他命成分是標榜天然或合成,其實都沒有什麼差別,因為天然與合成的構造很相似,人體細胞無法分辨,所以對人體的功用沒有太大差異。


陽明大學醫學院教授潘懷宗博士則認為,雖然天然成分與化學合成的分子結構有些許差異,但由於全天然製造不易,除了導致一日份的維他命價格與合成維他命價格差可達5至8倍之外,市面上不少保健產品或營養品即使是號稱天然綜合維他命,但是某些成分仍是以合成方式製造而成。

不僅如此,曾經罹患癌症,目前任職於聯合國世界自然醫學大學亞洲區教授呂應鐘,在今年四月份主編的電子報中載述:有些維他命產品雖然的確是取自天然原料,但原料本身卻不見得具有較好的品質,譬如一些所謂全天然的礦物質,充其量只不過是礦石的粉末;維他命A是從含有水銀、鉛等重金屬的魚油萃取而來;維他命B-12 則是從死去或是帶菌的乾牛肝磨製而成;甚至還有一些不肖廠商標榜天然鈣,但來源卻是人體不能吸收的蠔殼粉末,而廠商以加入消化酵素及分解物的方式來“強迫”人體吸收這些外來物質,有時反而因此產生毒素或造成人體過敏。

此外,市面上一些標榜天然維他命的商品,雖是從食物中抽取出來,但經過一系列的加工處理後也早已經改變了天然的本質,就像從天然的糖漿、蔬菜澱粉質、精煉糖等中抽取維他命C(天然學名),經過一連串的處理,最後造成抗壞血酸(科學合成學名)的轉換過程一樣。

其實值得民眾注意的還有天然維他命與化學合成維他命產品上市前的審核過程

目前市面上有一些價格很昂貴,標榜著“純天然”的維他命產品,都是以食品級申請許可。由於政府對於食品級產品的法規管理以強調「衛生」為旨,並無評估它們所含成分的定性與定量。也就是說,有可能吃進體內的營養素含量,不一定等於廠商所標示的含量;相反的,大多數的化學合成維生素都是歸類為藥品銷售,這意味著它們在上市前必須經過嚴格的成分定性定量分析以及安定性試驗,有時反而較具保障

過去台灣被歸類成指示藥品類的綜合維他命產品,有善存膜衣錠系列,包含善存、兒童善存(俗稱小善存)與銀寶善存,或是單方維他命類的挺立,或以維他命B群為主的克補系列,包含克補鋅、克補鐵等等,於今年五月因應法規改變改為食品級,雖然如此,這些產品仍然是以藥品級製程規格生產,如此可以讓民眾於選擇保健食品時,一樣能買到藥品級的保障

全文網址: 專家:合成維他命與天然的無異 - 炎夏保健康 - 健康話題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95714#ixzz1xZmgrqNA
Power By udn.com

標籤:



傷腎抗生素克痢黴素(coils tin) 可殺死超級細菌


過去用來治療腸胃炎的克痢黴素(colistin)因為傷腎,一度被醫界棄用,如今醫界發現它在殺死頑固細菌上有關鍵效果,彭博社今天引述醫界人士的預測,指出世界衛生組織今年可望首次將克痢黴素列為關鍵重要的抗生素。

克痢黴素已經問世53年,也被用來添加於雞飼料,如今因能有效對抗那些讓醫生們束手無策的感染及發炎,範圍從秘尿道感染到肺炎。克痢黴素由於會傷害腎臟,副作用頗大,它重新獲得重視,顯示世界衛生當局在對抗超級病菌的戰役上,已經別無選擇。

由於越來越多的感染已經對抗生素的最後一道防線,即碳青黴烯類(carbapenem),產生抗藥性,世界衛生組織卻對此表示力不從心。

「假如情況持續下去,未來是可以預測的,那即是進入一個『後抗生素時代』,在新的替代抗生素方面,可說是空空如也。」彭博社引述世衛秘書長陳馮富珍說。

然而,對於那些感染症狀無法透過標準治療程序獲得改善的少部份病人而言,克痢黴素的殺菌效果卻被證明有效。

例如這些年發現於印度的超級細菌「NDM-1」,即「新德里金屬乙內酰胺酶一型(New Delhi metallo-beta-lactamase-1)」 ,絕大多數抗生素對它都無效,也幾乎被醫界宣佈不治。而隨著旅遊及區域交流的頻繁,世界衛生當局正擔憂這種超級病菌將很快散布到全球,所幸醫生們發現克痢黴素對抗這種超級病菌有顯著效果。

彭博新聞引述澳洲坎培拉醫院感染及微生物學主任柯理農(Peter Collignon)說,世衛今年更新關鍵重要的抗生素(critically important antimicrobials)名單時,克痢黴素將會首度列名。柯理農也是聯合國抗生素抗藥監測機構的顧問。

財團法人全民健康基金會指出,若分析國際間所發現的超級細菌病例,大部分都是以院內感染、或傷口傳染為主,推測可能是醫護人員照護感染的患者後,經由接觸傳染,不經意把病菌傳播給下一個患者。因此呼籲減少不必要的探病,進出醫院前也須徹底洗手;且幼兒抵抗力較差,也應避免帶兒童前往探病。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全文網址: 傷腎抗生素 竟可殺死超級細菌 | 醫藥新聞 | 健康醫藥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152678.shtml#ixzz1xZkfkgZW
Power By udn.com

標籤:



哺乳避吃海鮮可能造成嬰兒缺鋅出紅疹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1名4個月大、喝母奶的女嬰出現嘴巴、四肢、小屁屁紅疹及潰爛,醫師檢查發現缺鋅,詢問得知,新手媽怕孩子過敏,哺乳期間不敢吃海鮮,才造成女嬰缺鋅。

新樓醫院小兒科醫師陳奕吟提醒,不少哺乳的媽媽擔心海鮮、蛋奶等食物容易造成過敏,擔心經由母乳影響嬰兒,不太敢吃這些食物,有些人甚至刻意完全不吃,但如營養不均衡,反而對孩子不好,建議除非媽媽本身會過敏,或家族有明顯過敏狀況,否則媽媽不必挑食

鋅是嬰兒成長重要的物質,食物中除海鮮含有豐富的鋅之外,蛋、奶、奶製品及大豆、黑豆、花生,豬肉、豬肝、牛肉及羊肉都含有不少的鋅

醫師表示,過去有一些新生兒缺鋅的病例報告,有的媽媽血液中鋅濃度正常,但奶水中的鋅濃度卻偏低,可能是媽媽的乳腺組織吸收鋅的能力低,但也有些媽媽本身缺鋅,影響嬰兒。

以母乳或是配方奶來比較,嬰兒從母乳中吸收鋅的能力,比從配方奶要高,因此建議媽媽仍應餵哺母乳,且均衡飲食,對孩子最好

全文網址: 哺乳避吃海鮮…女嬰缺鋅出紅疹 - 孕婦媽媽經 - 親子寶貝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95696#ixzz1xZjDvexF
Power By udn.com

標籤:



2012年6月11日 星期一

雷射治飛蚊症會傷視網膜


雷射能「擊碎」眼睛的「小飛蚊」,但醫師籲謹慎。台大醫學院眼科部楊中美教授表示,飛蚊症即玻璃體出現不透明雜質,雷射可以打碎飛蚊,卻無法排除可能損傷視網膜的風險

楊中美教授昨(10)日在洪鈞培文教基金會公益講座中指出,有些民眾覺得視覺上出現飛蚊或飛蟲飄移,非常礙眼,尋求治療。而部分雷射確實能將玻璃體內雜質打碎,但「生理性飛蚊症」單純只是玻璃體出現混濁的雜質,無大礙。患者多能逐漸習慣視覺上的小黑點,大多數無必要動用雷射。雷射能量雖能打碎飛蚊,但仍可能傷及視網膜;另有不用縫線,微創性的玻璃體切除手術,但仍不建議單獨用於生理性飛蚊症,畢竟任何手術多少有些風險。

不過楊中美教授進一步提醒,出現飛蚊症仍需就醫檢查,尤其視覺上同時出現飛蚊及閃光時,不能排除視網膜已遭到拉扯

與生理性飛蚊症不同,醫師指出,病理性飛蚊症可能是視網膜裂孔或視網膜剝離等病變的徵兆,故眼前有「飛蟲」或黑點漂移的症狀出現時,仍需就醫詳細檢查視網膜和玻璃體。如果除了飛蚊症狀,尚伴隨明顯閃爍亮點、視力減退時,最好立即就醫

醫師強調,若是玻璃體內出現雜質出現,投影在視網膜上,便讓人產生類似飛蚊或小蟲或飄移物陰影般的視覺感受,光線充足及對比明顯的環境中特別容易感覺到飛蚊的存在。

標籤:



2012年6月10日 星期日

陸食品添加化學染劑,買雞蛋認明產地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

近來中國大陸食品業者在食物中使用非法添加物「蘇丹紅」,由於這種化學結構的性質決定了它具有致癌性,對人體的肝腎器官具有明顯的毒性作用,在我國禁止使用於食品中。為保障廣大消費者權益及食的健康安全,臺東縣衛生局針對市售雞蛋進行抽驗檢測,抽檢地點包括傳統市場、超市及雞蛋盤商,檢驗項目為化學染料蘇丹紅檢測,檢驗報告均安全無虞。

大陸不肖業者為圖求蛋黃顏色鮮艷、宣稱營養成份高,進而取信消費者企圖賣出好價錢,加入非法食品添加劑「蘇丹紅」。「蘇丹紅」並非食品添加劑,而是一種化學染色劑,主要是用于石油、機油和其他的一些工業溶劑中,目的是使其增色,也用添加化學染劑,買雞蛋認明產地于鞋、地板等的增光;它的化學成份中含有一種叫?

為確保飲食之安全與衛生,台東縣衛生局提醒消費者選購雞蛋產品時,最好選擇來源明確,認明有生產履歷或優良標章者,才能保障自己與家人的健康。並呼籲飼養農戶應確實遵守動物用藥品管理法之規定,以免受罰。農業機關及衛生機關亦將會持續監測上市前及上市後畜禽水產品之用藥殘留。

標籤:



過度使用臭氧機對人體有害


臭氧機號稱可以殺菌,這幾年相當廣泛被運用在各種家電用品,包括空氣清淨機、冷氣機、甚至洗衣機等,都標榜有臭氧殺菌功能,不過,你知道嗎?過度使用臭氧,不但對人體有害,也有可能加重氣喘病發生,臭氧碰到水,甚至會產生致癌物質

臭氧殺菌機濃度過量對人體有害?小兒過敏免疫科醫師徐世達表示,一般空氣中,臭氧的濃度大約在0.005ppm以內,用在家電用品中,濃度也不能超過0.1ppm以內,尤其是家中有氣喘病患者,一旦臭氧濃度過量,更會加重病情

就因為臭氧標榜殺菌,市面上還出現了像這樣專門用來洗蔬果的臭氧機,不過水中的有機氮遇到臭氧,所產生的亞硝酸根,與溴離子產生的溴酸根,通通都是致癌物質,隨著蔬果吃下肚,實在讓人不安心,面對這麼多臭氧產品,真的要小心選擇,以免養生不成,反而傷了身體。

臭氧殺菌有多流行?

環顧市面上,不僅是空氣清靜機、烘碗機,就連洗衣機上頭,也都標榜有臭氧殺菌功能,不過醫師表示,這種淡淡臭味的無色氣體,一不小心用多了,卻可能對人體產生傷害

臭氧的分歧點為0.1PPm,人類可自嗅覺上感到其存在的濃度為 0.01-0.02PPm。當濃度到達1.0PPm,會引起呼吸加速、變淺、胸悶等症狀。到2-5PPm時會引起脈搏加速、疲倦、頭痛、頭暈。停留一小時以上,發生肺氣腫,以至死亡。作業現場允許之最高值濃度為0.10PPm/m3

         臭氧在常溫 70oC以下時,能和所有的飽和有機物,以較慢的速度進行反應。對不飽和物質則產生急速的反應。若以水為媒體時。可與多數有機物資,急速產生化學反應。能除去水中之不純物,臭味,顏色,具極強殺菌效果。

         臭氧在常溫分解之速度,並不顯著,溫度每升高10 度,其速度加快2 - 3倍,若以水蒸氣、粉塵或紫外線為媒介,其分解速度將更快。
      用於空氣殺菌、防腐的濃度是0.5--2PPm,食品冷凍、消毒及物體表面消毒,需要量為6-10PPm/m3。

     薰蒸式消毒法,是對密閉空間中,用5—10PPm/m3 濃度之臭氧作用 30 分鐘即可穫得滿意效果。但其相對濕度須要高於75%,濕度越高,效果越佳。對乾菌體,殺滅力極低。註 : 臭氧腐蝕性強,一般很少使用此種薰蒸式消毒法。而且此一消毒法,也必定在無人之情況下才能進行。並且在時間的選擇上,應保証工作人員進入時,臭氧已自行分解到安全濃度以下

        空氣中之綠膿桿菌用0.5PPm,甲型肝炎病毒用4.9PPm,之濃度下30分鐘即能完全消滅,即使比較強的乙型肝炎病毒,也只要6PPm作用60分鐘,可達到完全殺滅的目的

相關訊息網站
http://www.biddy-light.com.tw/tech/ozone-mnu.htm

標籤:



紫外線烘碗機殺菌原理


標籤:



烘碗機的紫外線如何阻隔



標籤:



2012年6月9日 星期六

小兒急症-- 非典型腸套疊易遭誤認難辨別


中國時報【趙麗妍╱台中報導】

家中有5至10個月大嬰兒的父母要注意

若是小孩有莫名嗜睡、厭食,嘔吐、腹痛甚至解血便情形,有可能感染腸套疊。因小孩嗜睡不哭鬧,家長容易因此忽略,腸套疊為小兒急症,若無及早治療,可能造成腸穿孔,嚴重者則須外科手術才能治癒

大里仁愛醫院昨日發現一起腸套疊個案,10個月大的偉偉平日活潑好動,昨日吃了幾口副食品後,咳了一聲便吐出不吃,阿嬤很緊張,以為偉偉嗆到,趕忙送醫檢查無恙才返家。後來偉偉出現嗜睡及血性黏便,嚇得媽媽再度送醫,照了腹部超音波,才發現罹患腸套疊,以食鹽水灌腸後,才恢復活潑模樣。

腸套疊為小兒科常見疾病,多在春夏季節交接和初冬時期感染,致病原因至今仍不明確。一般嬰兒並無特殊的病灶,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腸子不正常蠕動,進而引發腸套疊。典型的症狀為突發的痙攣性腹痛,常併有嘔吐、腹痛及解血便。

小兒科主任劉芳青表示,偉偉是非典型案例,求診時容易誤認腸胃炎、腹脹或便秘所引起,作血液檢驗或腹部X光檢查大多正常;若是典型腸套疊,病患在發作幾小時後,會出現粉紅色果膠狀大便,有時在腹部會摸到硬塊,目前以腹部超音波診治,正確率約95%以上,及早治療可預防腸阻塞或是壞死等併發症狀

標籤:



慢性腎臟衰竭病患的飲食


「我有糖尿病10多年了,血糖控制不好,糖化血色素差不多在8左右。現在醫師跟我說,我的腎功能變差了,要我飲食控制。我要怎麼吃?」這是衛教過程中,病人常提及的問題。

蛋白質在體內代謝時,產生含氮廢物,一旦出現慢性腎臟衰竭,含氮廢物無法順利排除,造成堆積,便可能引起中毒,如尿毒症。情況嚴重時,會導致尿量減少,也使過多的鈉離子與鉀離子無法排出體外

慢性腎衰竭的原因包括老化、慢性病、肥胖、服用不明中草藥、不良的生活習慣等,但及早飲食控制,改善生活習慣,可使腎臟衰敗速度減緩。

因為洗腎過程會流失蛋白質,所以洗腎病患應補充足夠熱量與蛋白質;鈉、鉀、磷離子含量也需注意,更重要的是控制水分

不過,慢性腎臟衰竭不等於洗腎,兩者飲食方向並不相同

以下是針對「慢性腎臟衰竭病患」的飲食大哉問

五穀少食用

Q:為什麼建議糖尿病患者吃五穀飯,但腎臟病患者卻不建議呢?

五穀飯含有大量麩皮,能穩定血糖,但麩皮磷含量高,腎臟病患者應減少食用。

Q:為何腎臟病患者不能吃「高鉀」食物?高鉀食物有哪些?

血鉀過高會引起心律不整,腎功能衰竭會減少鉀離子代謝能力。其實,只要一天排尿量大於1000c.c.,通常不會產生高血鉀症。高鉀食物包括麥片、糙米、莧菜,野苦瓜、桃子、美濃瓜及芭蕉,其他如雞精與無鹽醬油。

Q:為什麼不能吃「高磷」的食物?高磷食物有哪些?

血液中含磷量高,會導致骨骼病變。腎功能不全者應適量限制磷的攝取,除了配合服用磷結合劑來降低磷含量,也要從飲食上著手,避免吃下過量的磷,以減緩腎功能衰竭速度。高磷食物包括花豆、紅豆及動物內臟類食物、松子與南瓜子及脫脂奶粉。

香蕉不多吃

Q:老人家喜歡吃香蕉緩解便祕,有腎臟病後仍可多吃香蕉嗎?

不建議,香蕉是高鉀水果。改善老人便祕方法很多,建議補充水分、適量運動,比香蕉有幫助;或在飲水、果汁中加入纖維粉,增加纖維攝取。

Q:高鈣食物都是高磷食物嗎

不盡然。高鈣食物中,大部分是高磷食物,如奶粉、保久乳、鮮奶、小魚乾,所以要減少食用。如果真的要食用高鈣食物,可以喝少許優酪乳或補充鈣片,並依醫師指示使用磷結合劑。

菜湯不要喝

Q:蔬菜的鉀含量較高,所以不要吃嗎?

錯。鉀離子易溶於水,食用前可先切小塊並汆燙,再加少許油拌炒,減少鉀離子含量。蔬菜經由烹煮,鉀離子會流失在湯汁裡,所以菜湯不要喝。市售薄鹽醬油或低鈉鹽,因為鉀含量高,也不適宜食用。

Q:「低蛋白飲食」是什麼?

腎臟病患者無法將含氮廢物排出,所以採用低蛋白飲食,其中50至70%需雞肉、牛肉、豬肉、羊肉、黃豆等。蛋白質攝取量因慢性腎臟衰竭分期而不同,應請教腎臟專科醫師與營養師,調配一天的蛋白質需求。

Q:蛋白質的東西吃這麼少,會不會營養不良

正因蛋白質攝取少,故應選擇優質的蛋白質,如奶類、蛋、魚、肉、黃豆製品,足夠熱量也很重要。可以用低氮澱粉,如冬粉、米苔目、粉圓、地瓜粉、藕粉、西谷米當點心,若煮成甜湯,可加蜂蜜、果糖、粉飴來增加熱量,或喝低蛋白奶粉。

食物的磷、鉀成分分析,可上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網站(http://www.doh.gov.tw/FoodAnalysis/ingredients.htm)查詢。

全文網址: 低蛋白飲食顧腎 避高磷高鉀 | 健康天地 | 健康醫藥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7147973.shtml#ixzz1xIGKtvTM
Power By udn.com

標籤:



2012年6月8日 星期五

日醫學大突破,取人體龫細胞再造肝臟


〔本報訊〕

根據日本媒體今(8)日報導,日本研究人員成功以幹細胞培育人工肝臟,且可以正常發揮功能。成為人工器官移植領域的重大突破

 《讀賣新聞》報導指出,橫濱市立大學教授谷口英樹(Hideki Tanigucui)團隊,將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移植到實驗小白鼠體內,成功培育出人類的肝臟。

 人工肝臟雖然體積小,只有5公厘大,但是據了解可以正常運作,製造人類蛋白質,且能進行分解藥物的任務。

 且這項技術的突破性,在於傳統研究是從胚胎取出幹細胞,但是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可取自成人體內,因此道德上的問題相對較少

 《讀賣新聞》指出,這項技術可能是臨床醫學一項重大突破,未來將需要更多研究與醫學界資源投入,跨出移植醫學領域的重要門檻。



分享好書---祇用降壓藥,找死



高血壓革命--根源之道

祇用降壓藥,找死...

標籤:



游泳千萬別戴隱形眼鏡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氣溫越來越炎熱,許多人喜歡游泳消暑。署立雙和醫院眼科主治醫師林孟穎提醒,游泳時千萬不可以戴隱形眼鏡,以免增加眼睛感染風險。

林孟穎醫師指出,戴隱形眼鏡時,角膜常呈現缺氧狀態,角膜很容易破皮,也會變得比較脆弱,如果戴隱形眼鏡游泳,髒東西很可能進入傷口,造成感染。無論是在游泳池還是在大自然環境游泳,建議游泳時最好戴上蛙鏡,以保護眼睛

游泳池池水多半有加氯,而氯可以殺死、抑制細菌生長,但氯較無法對付病毒。因此若在游泳池游泳而角膜、結膜受感染,通常是以病毒感染占多數。患者可能出現眼睛紅腫、分泌物增加等症狀。治療上以類固醇藥物、人工淚液為主。林孟穎醫師說,藥物無法消滅病毒,用藥目的是為了縮短病程、減少併發症風險,讓患者舒服一點

在海水、溪水中游泳,就可能面臨細菌感染威脅。以海水為例,海水鹹度很高,這種環境適合海洋弧菌生存,當一個人角膜有缺損,就容易受到感染。眼睛一旦受細菌感染,症狀與病毒感染不太一樣,患者眼睛分泌物較黃、較濃,也比較黏,有些患者會感覺眼睛發癢。治療較為棘手,需使用細菌有感受性的抗生素,以免感染惡化,角膜受到傷害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全文網址: 游泳 千萬別戴隱形眼鏡 - 愛眼小百科 - 健康話題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94497#ixzz1xCDIrlWM
Power By udn.com

標籤:



救人或殺人?健保大量釋出降壓藥造成癌症激増


最新研究發現,我國從全民健保實施後,癌症及死亡率竟然明顯的比實施前增加了1.75倍。經分析研究後,竟然可能與全民健保大量釋出的降壓藥物等慢性處方簽有密切關係!

圖╱行政院衛生署提供
分子醫學研究室主持人陳志明博士表示,從行政院衛生署公佈歷年國人死因的資料中可以發現,自全民健保實施以來(84年),我國的癌症死亡率從每十萬人中有124人快速攀升至143人,每年約增加1.12人(每十萬人,以下同)。但在全民健保實施前,癌症死亡率每年僅為0.64人的速度緩和增加。全民健保實施後癌症死亡率明顯的激增了1.75倍。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癌症發生率,實施健保前,每年約增加5.6人,然而健保實施後每年就以9.9人的速度增加,比實施健保前高出1.77倍!

根據最新大型的國際權威研究發現,長期使用降血壓藥物,致癌率明顯提高。許多國際相關的醫學臨床統計也同樣確認:長期使用各類的降血壓藥物將明顯提高癌症發生率!去年中,台大公衛學院預防醫學研究所也同樣發現,幾種常用的降壓藥物與國人的癌症有密切關連,因而刊載在國際癌症權威文獻上!

他進一步分析指出,由於心臟、腦血管、腎臟、糖尿代謝及高血壓等等慢性疾病患者,都得長期且不間斷的依賴降血壓藥物,以求短線治標式地控制血壓及相關病症。並由於慢性處方簽釋出到各社區藥局,民眾在取得便利且幾乎無負擔的情況下,造成了高血壓藥物十幾年來始終高居我國藥物使用量及健保藥品負擔的雙料冠軍。

雖然全民健保實施後,心腦血管性疾病(心臟病、腦中風、高血壓)的致死率呈現和緩控制,但是反而導致國人罹患癌症以倍數成長,甚至已使國民的壽命開始呈現負成長的現象。要解決這項人民的夢魘,現任政府實在不應該只想盡辦法從人民的口袋裡掏錢,進行所謂的二「袋」健保,變相圖利藥商,用這些治標式的慢性毒藥,製造更狠毒更耗錢的癌症,讓數百萬國人走入萬劫不復的惡性循環!

陳博士建議政府應先建立民眾正確觀念,加強宣導高血壓是一種症狀而非疾病的先進觀念,並管制降血壓藥物的浮濫開立以杜絕濫用的惡習。數年後當可立竿見影的看見癌症減緩趨勢,健保的無底黑洞或許也將可略微見底!

全文網址: 救人或殺人?健保造成癌症激增 | 高血壓藥問題多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AD2/7143861.shtml#ixzz1xC9K2A5q
Power By udn.com



高血壓的形成是心臟輸出力減弱之表現症候


你沒有看錯標題,發生高血壓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你的血壓不足!再更仔細的講,是流到你身體大部份器官中無數細胞門口的微血管壓力不足!

想像你的血管就如同用橡皮水管澆花或滅火一樣,當一端的水龍頭打開後,另一端流出的水卻又少又慢時,大多數人會下意識地掐緊水管,以增加水壓。相同的,當身體的血壓不足時,身體也會有計劃的產生一連串的自救反應,結果就演變成在血壓計量得的高數值:高血壓

圖╱顯微鏡文化提供
當然這是身體警訊,只可惜幾十年來,大家都誤會了它發出訊號的意義,替而代之的,只求能將這訊號消除掉,問題就不發生了。悲哀呀!這正是速食文化下的「新思考方式」。所以想當然爾,你就只能照三餐吃這些慢性毒藥來「掩飾」你的高血壓!

若要根本解決高血壓,我們得從破解原因迷思開始

因為血壓不足,所以收縮血管自救

心臟像幫浦一樣,壓送血液出去後,從大動脈,肢動脈,小動脈,最後再分支到比頭髮還細18倍的微血管,所有細胞再從微血管中流動的紅血球上面取得「氧氣」。血液要流動必須要有壓力才能推得動,如果上游的壓力太小,那紅血球流動的速度就會像烏龜一樣慢吞吞的,因此細胞得到氧氣的機會自然大大的減少,呈現「半缺氧狀態」。這時,中樞神經就會緊急的下達收縮血管的命令,以增加血壓!微血管的血壓得到滿足,細胞才得以健康的存活。可是位在上游手臂的大動脈,當用血壓計一量,乖乖不得了,『高血壓』報到了!

加強心臟力量,才是治本之道!

由於血壓的發生根源就在心臟,高血壓的形成就是心臟輸出力減弱的表現症候,因此加強心臟力量才是高血壓治本的第一要務

前科學界發現能夠增強心臟力量的方法,原則上只有兩類,其餘都有嚴重問題

第一類是透過抑制鈉鉀離子幫浦酶(Na+/K+-ATPase)這個機制,達到不用能量就可以增強心肌收縮的功效。但是到目前為止,只有一種抗氧化的植物萃取物是安全有效可長期使用之外,其餘所有的物質(不論是天然或人造)都屬於類固醇,並不適合長期使用,也不可作為高血壓的治本方式!綜觀目前所有合法降壓功效的產品,看來只有衛生署核准的植物萃取產品,具有強化心臟收縮力的功能(可以從緩和心跳速率上判別)

第二類是設法增加心肌細胞內能量製造機(粒線體)的數量,讓心肌收縮時的能量加大。只可惜目前除了透過漸進式、持續的有氧性運動(例如每日健走六千步以上)鍛鍊心臟功能之外,別無任何的藥物食品能夠幫忙

【本文轉載陳志明博士 2012五月《只用降壓藥,找死》新書,顯微鏡文化出版】

深入內容可參考www.dr-balance.com

全文網址: 驚!高血壓主因竟是:血壓不足 | 高血壓藥問題多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AD2/7143855.shtml#ixzz1xC7ngwrn
Power By udn.com

標籤:



長期使用降壓藥,洗腎提早來報到


全球最具指標性醫學研究期刊-刺絡針(Lancet)指出,降壓藥將會造成腎臟功能損害

研究顯示心血管或糖尿病的患者,長期使用高血壓藥物,會明顯的發生腎臟功能損傷,尤其是合併使用時的傷害更加嚴重!英國Br J Clin Pharmacol醫學期刊更表示,一旦合併消炎藥物(阿斯匹林或普X疼等),嚴重者三個月內就會造成不可逆的腎衰竭

高血壓藥是這2~30年來迅速竄起的「火紅」藥物,更是國人用藥排行第一名,但在迅速、有效的降低血壓的同時,究竟它是如何「惡毒」的殺害我們身體的重要過濾器—腎臟呢?

降壓藥造成腎衰的原因

現行標準對付腎臟衰竭的降壓藥物大多數以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為主,它除了會將腎臟的腎絲球旁器所放出的下游訊息阻斷,讓小動脈呈現不收縮的狀態之外,同時還讓身體另一種自動分泌擴張血管的因子:緩動素(bradykinin)不被分解,因而讓血管更加擴張

但是由於緩動素會明顯增加微血管通透性(意思是會滲漏),使得原本不該滲出的較大物質(例如蛋白質等)有機會跑出血管外面。這將引起發炎的反應,使得身體將派出抗體及免疫細胞攻擊發炎區域之外,還會很快的增生纖維將這區域包裹起來,很多腎小球的過濾片也因此增厚而失去過濾功能。

更甚者,當腎小球周遭的細胞因為濾片增厚而缺氧時,就像人的口鼻被堵住無法呼吸一樣,它們會想盡辦法地分泌出專門破碎纖維的酵素(如MMP等),將這些「濾片」咬的千瘡百孔以求找出口。這將使得血液裡的大分子(如蛋白質等)很容易被排到尿液中,也就是各位耳熟的蛋白尿現象。這也是為什麼只單獨使用這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降壓藥物,就能在三年內發生4.2倍末期腎臟衰竭率的主因吧

降壓藥合併使用 洗腎提早來報到

如果單一使用這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也就認了,長期的又再合併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ARB)這種強力降血壓藥物來降血壓時,就像前一章所述說的讓原本就像用手略掐緊來調節供水的水管,突然地鬆手一樣:水流量及壓力自然變少了。同樣地,當全身的小動脈一再被強迫擴張之後,壓力及血流就會陡然的降低,這將使得腎絲球旁器,不斷釋放腎素也得不到回應。腎小球中的微血管血壓將達不到通過「濾片」的滲透壓力,尿液量當然會顯著的減少,腎元後端的細胞也相對處於缺氧的狀態之下。

生命往往在山窮水盡之時,總有柳暗花明的辦法!當腎臟放出的加壓訊號不斷的被降壓藥中途劫殺,使得體內尿酸、尿素、肌酸酐等等廢棄物越來越濃之時,為了身體活下去,於是便會大量分泌一種叫作MMP的「剪刀手」,將這膠原蛋白的「濾片」捅出幾個大洞,讓這些廢棄物快一點排出。只是這種作法同時也會讓血液中蛋白質也跟著流失掉,所以尿尿時容易起泡泡混濁,甚至於有血尿溢出!不用懷疑,腎臟功能已在快速衰退中了

併用消炎藥 腎臟拉警報

天作孽猶可違、人作孽不可活!

大多數心血管功能不好的人,一般除了長期使用降血壓藥物之外,還會使用抗血小板藥物如阿斯匹林,或消炎藥物如乙醯胺酚(普X疼等)等預防中風及心肌梗塞等病症。這些藥物基本上都屬於非類固醇消炎藥物(NSAIDs),它們藉由抑制細胞的前列腺素分泌,而不讓血小板凝結、不分泌發炎物質等動作來達到功效。

但是由於腎臟要分泌腎素必須仰仗這前列腺素的刺激才能作用。這些非類固醇消炎藥物很有效就可以將前列腺素消滅,腎素分泌也因此大幅減少,小動脈不再收縮。因此當同時合併降壓藥使用時,會讓流進腎小球的血壓更低到不足以過濾血液的地步。身體為了生存只有走上前一段所描述的方法求出路,結果反而加速破壞腎臟造成不可逆的腎衰竭!造成後半輩子都得靠洗腎度日
………

【本文轉載陳志明博士 2012五月《只用降壓藥,找死》新書,顯微鏡文化出版】

深入內容可參考www.dr-balance.com

全文網址: 長期服用降壓藥,洗腎提早到! | 高血壓藥問題多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AD2/7143856.shtml#ixzz1xC5duGbN
Power By udn.com

標籤:



2012年6月7日 星期四

最新發現: 驗血可救乳癌患者


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的研究人員今天(6日)指出,只要透過簡單的驗血程序,就可以幫助醫生快速的診斷出罹患早期乳癌的患者是否面臨危亡的高危險,或者治療後可能復發。

這個研究小組的報告,發表在最新一期的刺胳針腫瘤學期刊(Lancet Oncology)中。

報告指出,在乳癌的早期階段,血液樣本中的腫瘤細胞,可以準確的預測出這名患者生存的機率。
這項發現可以協助提早確認,患者可能從化學治療等其他附帶治療中獲得益處

標籤:



恐怖的食品添加劑傷肝又傷惱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

據統計,全球食品業每年食品添加劑的商機高達200億美元,平均每人每年要吃進6至7公斤的食品添加劑。以一個上班族每天三餐外食,每天可能吃下70幾種添加物,甚至有些合法添加物長期食用,也可能有危害,食品添加物比想像中不安全。

毒物科專家林杰樑說,雖然許多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劑,但長期食用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

殺菌劑(過氧化氫),常添加於濕麵條、豆干、魚丸、魚肉煉製品等,若食入3%過氧化氫殘留,可能發生急性腸胃炎的症狀,食用者會有心悸、嘔吐、腹脹、腹瀉等不適。且由於過氧化氫的沸點高達152度C,因此即使將食物煮熟煮沸,過氧化氫仍會殘留存在食物中

漂白劑(二氧化硫、亞硫酸鹽)使用於食品上如金針菇、洋菇、蓮藕、蓮子等,林杰樑說,食入亞硫酸鹽多數人可排出體外,但氣喘患者可能會對亞硫酸鹽產生過敏;若攝入過量,可能會引發呼吸困難、腹瀉及嘔吐等。二氧化硫是一種還原漂白劑,當它被氧化時,能將有色物質還原,而呈現強烈的漂白作用,甚至防止酒發霉的過程也常使用。營養師陳怡靜說,去除二氧化硫的簡易的方法,在烹煮食物前使用100℃的沸水加熱5分鐘,可以去除大約90%殘留毒素

食品中常見的防腐劑,例如苯甲酸及甲醛

苯甲酸雖為合法食品添加物,但過量或長期食入可能影響肝功能。

常見的防腐劑己二烯酸與苯甲酸都容易引起小朋友的過敏反應(如異味性皮膚炎、氣喘發作等,以皮膚過敏的形式最常見);對幼兒來說,接觸到苯甲酸更為不妥。在動物實驗上,兩者都會引起食慾不振。而「苯甲酸鹽」被添加在許多零食裡,這種防腐劑容易引起生長遲緩,家長們更需留意。孕婦為了肚子裡的寶寶也要慎選食物,含有防腐劑的食品也儘量少吃

標籤:



電腦斷層增兒童罹癌風險


研究今天指出,兒童接受2次或3次電腦斷層(CT)頭部掃描的核輻射量,造成日後罹患血癌、腦癌與骨癌的相對風險高出3倍多。不過研究人員表示,絕對風險仍低。

這份20年的研究也發現,接受5至10次CT累積輻射量的兒童,罹患血癌的風險是未受到輻射兒童的3倍多。

CT這種診斷技術,通常作為可能腦傷兒童的檢查方式。罹癌風險來自CT的游離輻射,孩童罹癌風險較高的原因在於其對放射敏感度較高

儘管CT造成的罹癌絕對風險仍低,不過研究人員表示,應盡量使用低輻射劑量,任何時候也應儘可能採行替代游離輻射的方法。

CT的替代方法是超音波,雖然其準確度較低,但不含輻射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國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的龔薩雷茲(AmyBerrington de Gonzalez)和英國與加拿大的科學家共同進行研究,成果發表在「刺胳針」(The Lancet)醫學期刊。

龔薩雷茲:「這份研究是首次提供二者關連的直接證據,也同時量化風險。」

研究人員以英國近18萬名22歲以下青年與孩童為研究對象,他們都曾在1985年至2002年間接受過CT檢查。

根據1985年至2008年資料,有74人其後診斷出白血病,135人罹患腦癌。

全文網址: 研究:電腦斷層增兒童罹癌風險 | 醫藥新聞 | 健康醫藥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143976.shtml#ixzz1x6I2P3Lj
Power By udn.com

標籤:



2012年6月6日 星期三

珍珠奶茶可以放心吃?


【內容摘自《給雜食者的安全素食指南》,作者貓頭鷹編輯室,貓頭鷹出版】

這幾年統計下來,最常出現在不合格名單中的就是「粉條」跟「粉圓」,前者多為防腐劑不合格(己二烯酸與苯甲酸總含量超標),後者則多含有過量苯甲酸。只可惜依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十二條之規定,違規製造之業者僅處以新臺幣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但業者的獲利遠遠超過於此。加上目前法令只對銷售食品的業者處以罰鍰,而添加物進口商、製造商等目標明顯者,卻因「無法可管」,因此,每年查、每年違規,還是可以每年賣。

經過這麼多年,想喝珍珠奶茶仍未必躲得過黑心商家的暗算。市售的粉圓難免含有防腐劑(如:己二烯酸)。因為食品中含有許多營養成分,在販售或保存期間,可能會發生劣變或滋生微生物而造成腐敗,因此需要添加防腐劑來抑制微生物之生長,加以延長食品的保存期限。

粉圓適用糕餅類防腐劑限量標準,依照「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的規定,「苯甲酸」的使用量上限為1.0 g/kg,「去水醋酸」則不得添加,而「己二烯酸」的使用量上限為1.0 g/kg。己二烯酸雖然毒性低,只要不過量並不會對人體造成過大傷害,但為了健康起見還是要慎選食用。

且更恐怖的是,現在的工廠根本不使用『防腐劑』,他們用的是『不是防腐劑的防腐劑,比防腐劑更防腐的防腐劑』。」食安專家文長安語重心長的說。

然而健忘的消費者在黑心澱粉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之後,珍珠奶茶仍再度回到熱銷排行榜,依舊是學齡孩童和年輕人喜歡的飲料,炎炎夏日,滿街都是飲料店,一有顧客上門前來購買珍珠奶茶,店員就迅速地舀上兩勺「奶精」,再加一勺一粒粒Q彈可口的咖啡色球體,最後將塑膠杯子湊近飲水機加入熱水,攪拌均勻,一杯香醇可口的珍珠奶茶便出爐了。

前文已經提過奶精的成分,學名叫氫化植物油的奶精,跟牛奶一點關係都沒有。奶精並不是奶的精華,不僅沒有奶、沒有鈣,且只能提供脂肪與糖分,特別是脂肪含量高達40% ~ 75%,更含有臭名昭彰的反式脂肪酸,食用後無法被身體代謝。過多的反式脂肪酸,會影響男性生殖健康,還會誘發腫瘤、冠心病等疾病,對人的健康和發育有不利影響。但不論是台灣還是大陸的奶茶冷飲店,奶茶大多是用奶精和水混合。不論是用粉狀的或是液狀奶精調味,口感都很香很甜

另外,根據對市售飲料含磷量的檢測發現,連鎖休閒飲料店所泡製的珍奶,平均每600 c.c.含磷量約98毫克;可樂 600c.c. 含磷約78毫克。含磷量偏高的飲料,喝多可能有害。醫師建議,一般人每天不宜攝取超過300 c.c.,以防血管壁鈣化,嚴重者甚至造成血管堵塞,腎臟病患者更是完全碰不得


書名:給雜食者的安全素食指南
作者:貓頭鷹編輯室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期:2012年06月10日
偶爾喝杯珍珠奶茶,或許不會對身體帶來立即或太大的損害,但幼兒與學齡前的小孩的確不宜飲用珍珠奶茶,因為小孩體內的解毒系統還沒發育成熟,對奶茶中的香精、色素和其他食品添加物成分更為敏感。
食話實說

民眾若要確認購買的珍珠奶茶中的粉圓是否添加過量添加物,可自行試驗。 將買回的粉圓放在室溫下一、兩天,若是珍珠不到半天就變質,表示其含少量或無防腐劑添加;若在室溫下放超過兩天以上仍然維持原味,就可能添加了過量防腐劑。 不過這樣的辨認方式不夠準確,最好的方法,還是送相關單位檢驗。

全文網址: 虛偽的Q彈口感 你不可不知! - 飲食停看聽 - 美容養生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94024#ixzz1x5SGZwDn
Power By udn.com

標籤: , ,



飯後半小時內刷牙反更傷牙


【台灣醒報記者李書帆綜合報導】

刷牙是件好事,但是刷牙的時機很重要。牙醫師表示,在吃完東西的約莫半小時內刷牙,會造成牙齒更大的傷害。研究人員說:「在喝完碳酸性飲料之後,酸性物質會從砝瑯質進入象牙質,太快刷牙會將酸性物質帶入牙齒裡面,加速損壞。」

大部分的牙醫都建議民眾一天至少刷2次,但是有些人仍然會保持吃完東西就刷牙的習慣,特別是喝完含糖飲料。紐約知名的牙醫霍爾博士(Dr. Howard R. Gamble)說:「刷牙加速酸性物質進入到牙齒的內層,會使牙齒更容易蛀壞。」

研究人員追蹤一組飲用低卡可樂的實驗者,發現他們喝完飲料20分鐘內刷牙之後,象牙質有減少的現象;30分鐘以後才刷的人則比較不受影響。醫師表示,在酸性物質開始影響牙齒之前,象牙質上的蛋白質至少要30分鐘才會流失。

醫師建議,除了不要飯後立刻刷牙,用水漱口或是用酸性中和物如蘇打水,可有效除去部分酸性物質。



2012年6月5日 星期二

巿售切片水果殘留雙氧水


〔中央社〕監委程仁宏日前意外發現,監院提供的切片水果,擺了兩天竟不變色,送實驗室檢驗,驗出有過氧化氫殘留,也就是俗稱的雙氧水,讓監委很心驚,也不排除調查切片水果衛生問題。

監察院今天召開談話會,監委們討論平常食用的切片水果,卻含有不該殘留的雙氧水的添加物。

據轉述,程仁宏日前意外發現,監察院提供、裝有西瓜、蘋果、芭樂的切片水果盒,擺了兩天,竟絲毫沒有變色。

程仁宏將前後兩批切片水果盒,送到國家認證的實驗室,檢測糖精硼砂、漂白劑防腐劑、微生物類含生菌數等項目,發現前後兩批水果都不合格,驗出過氧化氫的殘留,也就是俗稱的雙氧水。雙氧水多用在殺菌漂白,長期食用有致癌風險,依衛生署規定,最終食品不得殘留過氧化氫。

與會人士轉述,程仁宏的意外發現,引發與會監委熱烈討論。有監委建議,乾脆以後會議都不要提供切片水果;也有監委建議,只提供帶皮水果;另有監委認為,每種食物都有風險,如果遇到風險就不吃,未免太鴕鳥心態,應該是積極面對、降低風險。

據轉述,監察院最後達成共識,還是持續提供切片水果,但請秘書處採購時,多注意水果衛生。

程仁宏受訪指出,此案也衍生出民眾食用切片水果衛生議題,切片水果有其方便性,但衛生情況如何,民眾並無法掌握。因此,他也不排除進行調查,以了解主管機關到底有沒有善盡把關責任。



2012年6月4日 星期一

預防腸病毒小提醒


5歲兒子腸病毒重症 鄭運鵬現身說法 / 李樹人

勤洗手,預防腸病毒。
圖/本報資料照片

5歲兒子德德(右)日前成為腸病毒重症病例,鄭運鵬提醒家長注意重症徵兆。
記者劉惠敏/攝影前立委鄭運鵬的5歲8個月的兒子德德因腸病毒併發腦炎,短短一小時內就嚴重到必須簽收命危通知單。最近鄭運鵬逢人就提醒,腸病毒流行,家長應多留意孩子有無長紅疹,出現疑似症狀時,應陪同幼兒睡覺,不完全了解重症病徵字義,就用「最低標準」檢視。
發現紅點 可能手足口症

德德一開始出現的症狀,是數日前舌頭痛,當時他們以為是咬破舌頭,沒有在意。5月10日下課後,德德抱怨手上被咬很多小紅點,連腳和屁屁都有很多顆,類似跳蚤咬的,或平或突起的小點。但除了晚上睡覺間歇發燒(最高不到38.5度),生活都如常。鄭運鵬上網查了疾管局資料,才發現德德身上的小紅點,「就是宣導資料講的小水泡」,可能是腸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症。

德德隔天至小兒科診所,確定是腸病毒感染,按時服藥,並無異狀。11、12日,德德活力充沛,也沒有發燒,但13日凌晨睡著後,卻突然嘔吐。媽媽為他清理棉被、枕頭時,發現他仰躺睜眼直視屋頂,對於呼喊沒有反應。

併發腦炎 接到病危通知

鄭運鵬趕緊抱著兒子直奔消防隊,到耕莘醫院才知是腸病毒併發腦炎,引發癲癇,院方發出病危通知,並轉至台大醫院加護病房。幸好在醫護照料下,德德順利出院,如今一如往常的活潑、好動。

鄭運鵬比對政府宣導資訊提醒的腸病毒4大重症前兆病徵:嗜睡、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德德完全沒有上述病徵。

他提醒,孩子身上的小紅點,通常資料上說是「水泡」,但除了屁屁的有些像我們印象中的水泡,其他都像跳蚤咬。他建議,在9月前的腸病毒流行期間,若發現小朋友有一顆以上的不明小紅點,先就醫請醫師判斷

4大病徵 最低標準檢視

如果孩子出現上述4大病徵之一,當然要隨時注意,如果看不懂4大病徵字義,除了上網查,請用最低標準看待。

德德發病前完全沒有抽搐,連嘔吐失去意識時,鄭運鵬都還不知道那是抽搐的結果,顯見一般人對症狀的認知存有知識落差。

通報重症之後,各級衛生單位與鄭運鵬聯繫,都提醒家中要用含5%以上次氯酸鈉的漂白水稀釋消毒。鄭運鵬建議,應將已感染的小孩與其他孩子隔離。酒精無法對付腸病毒,全家都應勤用肥皂洗手,已稀釋過的漂白水消毒玩具、家具。

鄭運鵬的腸病毒照顧心得

1.每日定時檢查小朋友手、足、口、屁股有無紅點,如有疑似,立即送醫。

2.如果家中有兩個以上小孩,其中一個已有症狀,隔離玩具、環境消毒、定時檢查一定要確實做到。

多數小朋友症狀不嚴重,但如果兩個以上有症狀,家長一定非常辛苦。

3.定時量體溫,睡覺時也不例外,即使未連續或只有一次超過38.5度,都要盡速送醫。

4.開始有疑似症狀,陪同幼兒睡覺,以在抽搐、嘔吐時搶到急救時間。

5.陪同已感染的小孩,請戴口罩、勤用洗手乳(酒精消毒對腸病毒無效),以免成為傳染原。

6.遵守政府宣導項目,多一點謹慎,少很多擔心!

消毒水怎麼做?

1.使用含次氯酸鈉5%以上漂白水,不建議使用具增豔、固色等功能漂白水,其次氯酸鈉比率不足

2.取瓶蓋八分滿的漂白水,與2公升寶特瓶清水,稀釋為1%的消毒水

消毒水使用注意事項

1.攪拌消毒水時帶手套

2.以抹布浸濕後,擦拭玩具及使用器具

3.擦拭時宜隔離小朋友

4.待晾乾、風乾,或以清水抹布擦拭後,再使用器具

5.使用消毒水後要洗手

6.將消毒水大量稀釋後,再倒掉

預防腸病毒小提醒

●勤洗手

●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充足睡眠,提升免疫力

●孕婦、新生兒及幼童,盡量不要接觸疑似病患

●流行期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

●新生兒多餵食母乳,可提高抵抗力

●兒童玩具經常清洗、消毒

全文網址: 腸病毒來得急又猛 鄭運鵬兒子變重症 | 醫藥新聞 | 健康醫藥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132294.shtml#ixzz1wolUzwRf
Power By udn.com

標籤:



乳癌新藥T-DM1


今天公布的研究指出,實驗藥物T-DM1療法可能有助抑制一種惡性乳癌增長,為棘手惡性腫瘤的個案治療另開一扇希望之窗。

芝加哥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今天發表第三階段T-DM1試驗結果,將之與「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HER2陽性)乳癌的標準療法作比較。

這份國際研究每3周隨機挑選近1000名患者接受T-DM1或標準治療,受測者皆罹患轉移性癌症,且癌細胞已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試驗發現T-DM1組的無惡化今天公布的研究指出,實驗藥物T-DM1療法可能有助抑制一種惡性乳癌增長,為棘手惡性腫瘤的個案治療另開一扇希望之窗。

芝加哥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今天發表第三階段T-DM1試驗結果,將之與「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HER2陽性)乳癌的標準療法作比較。
這份國際研究每3周隨機挑選近1000名患者接受T-DM1或標準治療,受測者皆罹患轉移性癌症,且癌細胞已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試驗發現T-DM1組的無惡化存活期(PFS)為9.6個月,標準療法組則為6.4個月,研究作者稱之為「臨床實質進展」。

研究主要作者,杜克大學醫學系教授布萊克維爾(Kimberly Blackwell)說:「這種藥物有效。在治療HER2基因放大表現的轉移性乳癌上,T-DM1的療效遠遠超過一種核准的有效藥物。」

他表示,「身為1位要照顧大量乳癌患者的臨床醫師,我很開心T-DM1的劑量限制性毒性(DLT)非常低,病患不會因此掉髮。」「這對患有轉移性乳癌的患者是一項突破。」

整體存活期的數據顯示,接受T-DM1療法患者2年後存活的機率為65%,標準療法為47.5%,未達評斷該試驗是否具統計學意義的預定範圍門檻。研究人員將對此發展中計畫的存活期進行進一步分析。存活期(PFS)為9.6個月,標準療法組則為6.4個月,研究作者稱之為「臨床實質進展」。

研究主要作者,杜克大學醫學系教授布萊克維爾(Kimberly Blackwell)說:「這種藥物有效。在治療HER2基因放大表現的轉移性乳癌上,T-DM1的療效遠遠超過一種核准的有效藥物。」

他表示,「身為1位要照顧大量乳癌患者的臨床醫師,我很開心T-DM1的劑量限制性毒性(DLT)非常低,病患不會因此掉髮。」「這對患有轉移性乳癌的患者是一項突破。」

整體存活期的數據顯示,接受T-DM1療法患者2年後存活的機率為65%,標準療法為47.5%,未達評斷該試驗是否具統計學意義的預定範圍門檻。研究人員將對此發展中計畫的存活期進行進一步分析。



2012年6月2日 星期六

海鮮應煮熟食用並注意保存溫度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

夏天溫度高,食物中毒事件頻傳,如果食物受到汙染,細菌大量繁殖就會造成食物中毒,腸炎弧菌是臺灣地區每年度造成食品中毒事件中最多的病原性細菌,分布於海洋中,淡水中不能生長繁殖,在適宜的生長環境下(30-37℃)繁殖速度快,在12-18分鐘內可繁殖一倍,所以,食物只要經少量的腸炎弧菌污染,在適當條件下,短時間內即可達到致病程度。

某公司舉辦員工聚餐,聚餐後部分員工紛紛發生肚子痛、腹瀉等腸胃道症狀,經送醫治療,診斷採檢為腸炎弧菌所造成的食品中毒。腸炎弧菌中毒原因常是生食受腸炎弧菌污染的魚貝類或食用受到交叉污染的其他食品,潛伏期:4~48小時,會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發熱等腸胃道症狀。

購買海鮮回去需以自來水清洗冷藏,以抑制微生物繁殖生長;處理熟食及生食使用之容器、刀具、砧板分開,勿混合使用,手、抹布、砧板和廚房器具於接觸生鮮海產後應用清水徹底洗淨;腸炎弧菌不耐熱,在70℃加熱10分鐘或100℃加熱1分鐘即會死滅,故應確定烹調的海產食物需經過100℃煮沸且充分受熱。
食用生猛海鮮、生魚片時需確認新鮮度,海鮮最好煮熟再吃,且必須保存於夠高的溫度(至少需>60℃),否則即須迅速冷藏至5℃以下;生食與熟食不宜存放在同一冰箱或儲藏櫃,若不得已,須存放於同一地點時,熟食也應放在上層,以免遭受生食食品的污染。苗栗縣衛生局局長羅財樟呼籲餐飲業者,涉嫌食品中毒除可處停業、罰鍰處分外,並須移送地檢署處辦,應注意環境衛生清潔及小心烹調製備食物,以避免發生食品中毒案件。



蔬菜VS. 硝酸塩、重金屬


報導〕不同蔬菜對重金屬、硝酸鹽吸收能力不同!農委會農試所初步研究發現,在小葉菜中,菠菜對鎘吸收能力較強;鉛被吸收後會留在根部,以胡蘿蔔、蘿蔔含量較高;硝酸鹽以青江菜、莧菜檢出率較高。

多樣化食用 降低風險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強調,蔬菜有大量纖維等營養,只要多樣化食用,就能降低風險。

農試所去年開始進行蔬菜重金屬、硝酸鹽背景值調查,預計四年採樣一萬件,希望找出各地適合種植的蔬菜。去年採樣一千九百件蔬菜檢測重金屬,初步發現,雖然菠菜鎘含量符合衛生署標準,卻明顯高於其他小葉菜類。結球萵苣及高麗菜分別有十%及六%的鎘超標,推測是受土壤的鎘污染。

農試所農化組長郭鴻裕表示,我國有七、八十種蔬菜,同一種類、不同品種對重金屬吸收能力也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

農委會也首次檢測蔬菜的硝酸鹽殘留,由於我國未訂標準,在一五三○件樣本中,若以歐盟四千五百PPM標準看,四十六%青江菜檢出、莧菜為四十二%。
林杰樑解釋,長期食用遭鎘污染農產品,會導致痛痛病、軟骨症及腎病變;鉛會影響兒童智商,也與成人高血壓、腎臟病等疾病有關。硝酸鹽若代謝成「亞硝酸鹽」,恐引發變性血紅素,導致烏嘴病;若與肉類等含胺類食物作用,易生致癌的亞硝胺。

林杰樑強調,世衛組織已訂有硝酸鹽及亞硝酸鹽每日攝取安全容許量,台灣也應訂出標準。農委會則解釋,美、日也沒訂標準,將輔導農民合理化施肥。

標籤:



2012年6月1日 星期五

中藥補身?越補越毒..


「腎虧是性功能障礙!」「生理期後一定要喝四物湯!」「口臭表示胃火大!」其實這些都是錯誤迷思。一項調查發現,近七成民眾誤以為中藥溫和不傷身,但中醫師說,中藥能治病,就代表有毒性及副作用,用藥仍須醫師診斷。

康健雜誌昨公布一項針對全台一千多位民眾做的中醫藥迷思大調查發現,許多人對中醫藥存在錯誤迷思,近七成以為中藥溫和不傷身;另有百分之廿八認為中藥可調理體質。但誤用中藥恐致身體傷害,且會愈補愈糟。

中醫師、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委員陳旺全以心血管患者為例,服用抗凝血藥物的人,就不可與白木耳、黑木耳等活血化瘀的中藥材併用,以免有出血的風險;服用阿斯匹林應避免食用銀杏、川七、薑黃等藥材。

「中藥也是藥,仍有毒性及副作用。」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孫茂峰說。

迷思!腎氣虛就是腎功能不好?

調查也顯示,百分之六十七的人誤會口臭是胃火旺、火氣大所致,陳旺全表示,口渴、蛀牙、牙周病、上呼吸道感染、胃酸逆流等原因,都會導致口臭,輕忽這些病症由來,反而會延誤治療。

另外,逾五成民眾以為腎氣虛是指腎功能不好,但陳旺全說,腎氣虛不是指單一器官,它為一種老化現象,可能有骨鬆問題,是老年人常有症狀,腎虧並非代表性功能障礙。

迷思!生理期過後要喝四物湯?

百分之六十三女性誤以為生理期過後,一定要喝當歸、川芎、白芍、熟地的四物湯補血;不過,陳旺全說,四物湯須在中醫師的診斷下飲用,根據個人體質調配,以免適得其反。如四肢冰冷、經血量少者應將白芍改赤芍;體質熱、常冒青春痘、便秘、口乾舌燥的血虛夾熱者,熟地須改生地;腸胃不佳、經前症候群者,白芍得先炒過

值得注意的是,若有子宮肌瘤或巧克力囊腫,一旦誤用四物湯,反而會加重病情,使肌瘤或囊腫變大。陳旺全說,「藥方需靈活運用才能達到療效。」

孫茂峰表示,門診曾收治部分年輕女性,因四物湯喝太多,導致心悸、睡不著、便秘、狂冒青春痘。他說,年輕女性代謝快,除非生理期出血量大,否則不需額外喝四物湯補血

全文網址: 中藥,沒病吃補…其實你錯很大! | 吃中藥吃出問題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7132949.shtml#ixzz1wbtDRuH8
Power By udn.com

標籤:



青醬( 羅勒醬 )製作方式


【內容摘自《義大利麵豐盛味美》,作者李建軒,康鑑文化出版】

材 料: 羅勒200公克、大蒜8顆、松子30公克、橄欖油150c.c.、帕馬森起司粉20公克

STEP1、松子放入烤盤中以180度烤至上色取出,冷卻後備用。

STEP2、羅勒滾水略燙5秒鐘,撈起泡冰水後瀝乾備用。

STEP3、將所有材料放入果汁機打均勻即可。


圖/人類出版提供


全文網址: 青醬(羅勒醬)製作方式 - 異國料理 - 輕鬆做料理 - udn消費流行 http://mag.udn.com/mag/happy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92512#ixzz1wY7IOV8w
Power By udn.com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