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18年6月30日 星期六

分享---網購愛文芒果優質廠商

來自枋山小農自產自銷的愛文芒果,【孫家愛文芒果】是立夏之後的第一場水果盛宴.飽滿紅潤讓人愛不釋手,湊近鼻子深呼吸的芒果香甜氣息就撲天蓋地而來;果肉細緻多汁又飽滿,吃進口裡的濃郁香甜,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啊!

全文連結

標籤:



不要再用手指挖鼻屎了,後果會很恐怖

挖鼻屎的壞處

那麼,挖鼻屎對人體一定是有益的麼?

事實上,無論科學研究還是臨床實踐都證實,挖鼻屎更容易讓人得病

鼻腔位於人體面部的「危險三角」區。一旦細菌進入鼻腔造成感染,很容易經由靜脈進入海綿竇,甚至經海綿竇進入顱腔,引起難以控制的顱內感染。

更多內容

標籤:



手腳麻痺速就醫,腦中風把握黃金六小時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腦中風總是來得讓人措手不及。除了有生命危險外,更可怕的是它會造成後遺症,一旦需要用到看護就會造成家人重大的經濟負擔,以往的生活方式也將完全改變。
腦中風可分成三種
雖然會有「因腦中風而倒下」之類的籠統說法,不過腦中風大致上可分成「腦梗塞」、「腦出血」、「蜘蛛膜下出血」這三種。以往是腦出血的例子占了大多數,但是從1970年代之後,腦梗塞的狀況增加到約六成。所謂的腦梗塞,就是凝固的血塊(血栓)脫落堵住腦部的血管、阻礙血流,使氧氣和營養無法傳送到腦部。如果腦部缺氧過久,腦細胞就會死亡。為了讓因血栓而阻塞的血管恢復暢通,要以投藥的方法讓血栓溶解。在治療藥物方面,目前陸續引進了tPA(組織胞漿素原活化劑)及rt-PA(合成的組織胞漿素原活化劑)等藥效快速的血栓溶解藥。
但是,由於tPA和rt-PA等藥物的作用很強,不當使用可能會引起腦出血等危險,因此有使用上的限制。首先,在發病後三個小時內無法開始治療的情形下,就不能使用此藥物。還有,根據患者的病歷或斷層掃描的結果,也有人是無法使用的。想要使用這些藥物,就必須儘早將患者送到醫院。
發病後時限只有6小時
腦中風倒下時,發病後的4~6小時內的治療是生死關鍵,也被稱為黃金時間。然而,為了避免留下後遺症,必須在更短時間內迅速接受治療,而且還得考量到治療準備及檢查的時間,所以一定要儘快送到醫院。當家人實際發病時,重點於第一時間呼叫救護車,並且送到急救醫院。腦中風的預兆有手腳麻痺、說話突然口齒不清、舉步困難、不自覺流口水等症狀,因此平常多注意症狀的話,就能夠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本文摘自/日本醫生驚人的健康祕訣/康鑑文化出版)

標籤:



醫療新知--「空汚」會導致糖尿病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過去總是認為糖尿病的主要成因是肥胖、缺乏運動和遺傳因素,但美國華盛頓大學的最新研究顯示,空氣污染與糖尿病之間存在聯繫,因為空污會引發身體發炎,降低人體管理胰島素的能力,光是在2016年,空污在全球就造成了320萬個糖尿病病例。
    據《CNN》報導,研究作者之一、華盛頓大學醫學助理教授Ziyad Al-Aly表示,空氣污染狀況與糖尿病存在著不可否認的關係,而且對人體有害的空污指數,遠遠低於美國環境保護局和世界衛生組織目前提出的安全標準。雖然許多行業認為現在的空污規定過於苛刻,但有證據表明目前的安全指數仍然不夠安全,需要有更加嚴格的數字。
    印度、阿富汗、巴布亞紐幾內亞和蓋亞那等較貧窮國家,面臨空污造成糖尿病的風險更高。法國,芬蘭和冰島等富裕國家的風險較低,美國則面臨中等風險。
    未參與研究的紐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全球健康部門主任蘭德里根(Philip Landrigan),透露在10至15年前,醫學界還認為空污不會造成太多的肺炎、哮喘和支氣管炎,但現在他們已經知道了,空污是引發心臟病和中風的重要原因,並會導致慢性肺病、肺癌和慢性腎臟疾病。
    蘭德里根評論這篇刊登在Lancet Planetary Health期刊上的論文時,認為該研究非常完善且非常可信,並強調空氣污染標準的鬆綁,可以直接與患病率

    標籤:



    2018年6月29日 星期五

    太陽眼鏡挑選有學問

    太陽眼鏡怎麼選?顏色、深淺、尺寸5大護眼關鍵【鐘珮禎醫師/健康顧眼睛】 夏日炎炎,外出時擦防曬乳、撐陽傘是最常見的防曬方式,但你知道嗎?除了皮膚要防曬,其實眼睛也要做好防曬。眼科醫師鐘珮禎就指出,太陽眼鏡就跟手機、錢包等生活必需品一樣重要,要隨身攜帶,因為太陽眼鏡能在艷陽下能維護眼睛的健康,避免因紫外線過量照射,而造成眼睛病變。 太陽眼鏡的功能 1.阻絕有害紫外線 UVA:會造成白內障、黃斑部病變 UVB:會造成眼翳、光角膜炎 太陽眼鏡可杜絕有害紫外線,預防眼睛病變。 2.降低可見光強度 可見光太強,容易使眼睛疲勞。太陽眼鏡可減少眼睛疲勞、提高視覺品質與顏色對比度。 3.預防空氣污染 太陽眼鏡可作為空氣汙染的防護鏡,隔絕懸浮微粒。 太陽眼鏡如何挑選? 1.UV400 具有「UV400」標章認證的太陽眼鏡,才是真正能有功效的太陽眼鏡,可隔絕99%以上紫外線。 2.鏡面顏色 灰色:適合駕駛員。能均勻阻絕各種顏色,顏色判斷較準確、不易失真。 黃褐色:適合戶外運動。能過濾藍光,增加顏色對比敏感度。 墨綠色:除了過濾紫外線,還能過濾紅外線。 地雷眼色─藍色:藍色的太陽眼鏡會過濾對眼睛較舒服的波長──黃光,反而讓藍光進入眼睛。 3.鏡面深度 可見光阻絕率60%:戴起來後,看不清楚眼睛細部輪廓。 可見光阻絕率80-90%:可見光阻絕率80-90%,戴起來後連眼睛輪廓都看不清楚,適合在艷陽下的戶外活動,如玩水、登山、釣魚或雪地活動。 選擇寬大的鏡面,包覆力較強,能阻擋來自四面八方的光線;清澈、對稱、均勻的鏡面。 小撇步:將太陽眼鏡放在畫有格線的紙張上方,上下左右移動太陽眼鏡,以檢視看出去的格線是否依舊筆直、沒有扭曲。 鐘珮禎醫師特別強調,孩童也應配戴太陽眼鏡,因為孩童眼睛的水晶體相較於成人更透明清澈,若沒有太陽眼鏡的保護,紫外線的暴露量是比成人更多。因此,若孩童要從事戶外活動,記得要準備合格的太陽眼睛加上寬緣的帽子,為眼睛做好全面防護。 【更多護眼秘訣】 一天一顆蛋,葉黃素最多最護眼 (水波蛋)【早安健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ozcKman9Tg 養好血管,眼睛就不老【眼科醫師 鐘珮禎護眼開講1/早安健康】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o0q9Z-0JbA 明目養肝, "枸杞菊花茶" 照顧全家的視力【早安健康】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odDH08KKr0 【相關文章】 多10倍花青素!蝶豆花茶減脂抗發炎,1種人別喝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3092 奇異果輸了!防老花白內障,護眼蔬果第一名是它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2442 早上喝1杯,65歲沒老花!護眼三寶有哪些?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5006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標籤:



    分享--日本三詩達SUNSTAR GUM牙周護理牙膏成分

    內容詳

    標籤: , ,



    最新研究--牙膏、沐浴乳含抗菌劑二氯苯氧氯酚(triclosan)會增加大腸癌機率

    牙膏、洗手乳及沐浴乳等日常用品因為使用抗菌劑二氯苯氧氯酚(triclosan),這種物質會改變腸道的微生物環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機率,影響壽命。
    美國麻州大學阿姆赫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領軍團隊,以人類血漿中驗到的二氯苯氧氯酚劑量,餵食患有結腸炎的白老鼠,發現老鼠直腸出血、腹瀉、腹痛等情況,也會刺激腫瘤生長,其中一組小鼠的壽命更明顯縮短。顯現二氯苯氧氯酚,會改變腸道內細菌環境,破壞腸道健康。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發表研究報告。
    二氯苯氧氯酚常被用於抗菌用品中,由於二氯苯氧氯酚廣譜高效,所以被作為日用化學品添加劑廣泛使用。一些有殺菌功效的香皂、牙膏、漱口水、濕紙巾、洗手液、沐浴露、洗髮水、洗面奶、化妝水、剃鬚膏、除腋臭噴霧、傷口消毒噴霧、洗衣液、醫療器械消毒劑、空氣清新劑等產品的成分都含可能有少量二氯苯氧氯酚。

    標籤: ,



    餵母奶可以喝咖啡、酒?--國健署為新手媽釋疑

    2018-06-26 17:47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餵母奶可以吃藥、我喝咖啡、喝酒嗎?」這是國民健康署統計最多新手媽媽問的問題,答案是:只要一天不超過一瓶350毫升啤酒、且不要喝完馬上哺乳,就不太會影響寶寶。
    更多內容



    醫療新知--經導管置換主動脈瓣膜對高䶖患者風險較低

    82歲的陳伯伯長年高血壓、糖尿病,今年初開始,行動力變差,且胸悶和喘,甚至容易昏厥,就醫檢查後證實為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導致心臟衰竭及腦部循環不足等症狀。
    • ▲微創的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不必「開心」,就可以做心臟手術。(記者吳亮儀攝)
      ▲微創的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不必「開心」,就可以做心臟手術。(記者吳亮儀攝)
    三軍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柯宏彥指出,和家屬討論後,考量傳統開心手術的風險較高,最後決定自費接受微創的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TAVR)治療。
    陳伯伯手術順利,僅有鼠蹊部不到一公分的傷口,且恢復良好,並在術後一週出院,現在術前不適症狀都已改善。
    柯宏彥說,主動脈瓣膜是心臟幫浦的門戶,一旦退化或風濕等原因造成瓣膜出口狹窄,除導致心臟無法輸出足夠的血液供應全身器官循環,還會造成心臟費力做工而導致心臟衰竭。
    柯宏彥指出,傳統開胸主動脈瓣置換手術已行之有年,是相當成熟且有效的手術,但對於年紀大又併發有許多慢性病的銀髮族長者,手術及麻醉的風險相對提高。
    柯宏彥說,近年發展出經由周邊導管方式植入壓縮的組織瓣膜進行主動脈瓣膜置換,這項技術可避免傳統開胸手術的大傷口、體外循環心臟暫停,以及長時間的全身麻醉,所以病患術後可恢復較快,重返正常生活,不再為心臟衰竭所苦,以提升生活品質。
    不過,這項手術還沒納入健保給付,柯宏彥說,人工瓣膜置換要價100多萬元,目前還沒有很多人使用,但未來高齡社會可能會有越來越多人需要,或許日後會納入健保也不一定。

    標籤:



    新心律調節器恢復快,手術僅30分鐘且在患者清醒狀態下執行,適合高齡患者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86歲的徐先生患心房纖維顫動和心室搏過緩,日前就因暈眩緊急送到北醫附醫救治,經醫師評估後決定裝設最新的「無導線膠囊式心律調節器」,術後可快速出院,回到健康生活。
    • 徐先生(左)裝設新型的心律調節器後,2天內就順利出院。黃群耀(右)提醒,長者平時就要注意規律的生活作息。(記者吳亮儀攝)
      徐先生(左)裝設新型的心律調節器後,2天內就順利出院。黃群耀(右)提醒,長者平時就要注意規律的生活作息。(記者吳亮儀攝)
    • 新式的心律器(右)大小僅5元硬幣。(記者吳亮儀攝)
      新式的心律器(右)大小僅5元硬幣。(記者吳亮儀攝)
    與傳統永久性心律調節器相比,新型無導線膠囊式心律調節器具有恢復期快、癒後限制少等優點。
    北醫附醫心臟內科主任黃群耀表示,除了冷氣團、寒流等極度低溫可能引發的心臟疾病外,其他像是早晚溫差大、起床離開被窩後體溫的快速變化等,也都是心臟疾病的好發因子之一。
    黃群耀說,除了提醒民眾注意保溫以及維持規律的生活作息,更要定期測量血壓。
    黃群耀說,考慮徐先生年事已高,且有高血壓、高血脂及慢性心房纖維顫動的病史,長期使用抗凝血劑,傳統手術風險過高,與家屬討論後,決定採用微創手術的方式植入「無導線膠囊式心律調節器」。
    黃群耀說,手術在病患清醒狀況下執行,在病患右側鼠蹊部局部消毒及麻醉,經由鼠蹊部切開一個不到一公分的切口,將右心導管深入心臟中,並將無導線膠囊式心律調節器置放至右心室側心室中膈的適當位置,歷時僅約30分鐘。
    黃群耀提醒,現行的無導線膠囊式心律調節器只有心室單腔型的設計,所以無法全面取代所有形式的永久植入性節律器,而此項技術及器材也尚未納入健保給付範圍,但仍可以提供高齡患者另一個選擇。

    標籤:



    心跳過慢可考慮裝新型心律調節器--無導線較無感染風險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58歲的陳先生因心房心室傳導阻斷造成心跳過慢,有猝死風險,在左胸皮下裝置心律調節器已經20年,但10年前發生感染,打開胸口拆除、清創傷口,並改裝在右胸,但愛打高爾夫球的他一直覺得胸口卡卡不適,去年改裝新型的無導線節律器,終於揮別卡卡人生,運動成績更好,直呼重生了。

    台中榮總心臟內科醫師廖英傑指出,心律調節器用於心跳過慢患者,傳統節律器是在胸口皮下打造一個囊袋後裝進去,外接導線經靜脈放置到心臟,釋放電流調整心跳正常,但是穿刺血管與囊袋的相關併發症有3%至5%,尤其囊袋感染,可能導致心內膜炎、菌血症甚至敗血性休克。
    2016年新型心律調節器上市,如膠囊大小,電池容量0.8CC,體積僅傳統的4%,電力一樣使用10年,但沒有導線,也不需要占用靜脈血管,經導管手術裝設在右心室,卡在心肌上,直接放電調節心律,感染風險趨近於零。
    陳先生心跳過慢,每分鐘只有30、40下(正常為50至100下),原本裝設傳統節律器,歷經囊袋感染住院20天,很怕再感染,由於活動量大、愛打高爾夫球,節律器在皮下突起,運動時常常感覺卡卡,還很怕會撞到,去年知道有新型節律器,決定改裝;他說,身體終於舒坦了,不再心驚膽顫,動作也不受限,高球成績從90桿進步到70桿。
    68歲的賴姓婦人去年發現罹患食道癌,術後發現陣發性心房撲動和病竇症候群,心跳一下太快、太慢,曾心跳停止7秒鐘,由於靜脈阻塞加上裝置人工血管化療,於是接受心導管電燒手術並直接放置新型節律器。
    廖英傑說,新型節律器適合曾經感染、高感染高風險、有靜脈阻塞,或是因洗腎、人工血管占用靜脈血管,以及年輕人對外觀或運動量有需求的患者,不過要自費。

    中榮心臟電氣生理科主任謝育整表示,新型節律器主要作用於心室,對心房、心室跳動的協調性較傳統型差一點點,因此心房心室傳導協調性不足的患者,比較不適合。




    標籤:



    肝纖維化不治療,罹癌風險飆6.55倍

    研究發現,C肝患者若中度肝纖維化,且未即時治療,罹患肝癌風險高達6.55倍。醫師呼籲,肝是沈默的器官,別以為不痛不癢就疏忽治療,等到肝硬化再治療,治療難度就會大幅提高,致死率也增加。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追蹤高醫以及3家區域醫院,總計1281名C肝患者5.5年,患者平均50歲左右,分析患者罹患肝癌機率以及危險因子,發現C肝患者40歲以上或已有中度肝纖維化者,會增加罹患肝癌的風險。
    該計畫主持人、高雄醫學大學特聘教授余明隆表示,脂肪肝若持續進展,便會造成肝纖維化,肝纖維化分為5個期別,輕度肝纖維化為F0期或是F1期,中度肝纖維化為F2期,嚴重肝纖維化為F3期,緊急肝纖維化為F4期。
    余明隆說,輕、中度肝纖維化就是俗稱「粉肝」,肝的狀態就像是川燙不到10秒的生牛肉,呈現粉嫩狀,很多患者對於肝纖維化沒有太多認知,以為肝纖維化與輕度脂肪肝相同,可透過運動減肥改善 ,事實上,一旦出現「粉肝」,邁入肝硬化、肝癌的速度將以倍速成長。
    研究顯示,輕、中度肝纖維化患者若是未治療,與罹患沒有肝纖維化患者相
    比,罹患肝癌的機率是6.55倍,若輕度到中度,罹患肝癌機率約為2.7倍,余明隆說,被診斷為肝纖維化後,千萬別拖,一定要盡速就醫。
    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會長、台大講座教授高嘉宏表示,台大也有相關臨床數據,三到四成患者發現肝纖維化時,已中度或嚴重肝纖維化,民眾應主動關心自己的「肝纖維化指數」,過去需採肝臟組織切片檢查,聽到侵入性檢查,不少民眾卻步,現在可以公式計算「肝纖維化指數」,準確率達8成以上。

    肝纖維化指數計算APP

    標籤:



    2018年6月28日 星期四

    醫療新知--「心肌梗塞」治療大突破,「生物活性塗層支架」相對安全性高

    心肌梗塞裸金屬支架 再狹窄風險較高心肌梗塞來的突然,置放血管支架是救命選項之一。過去血管支架是以裸金屬支架及塗藥支架為主,當裸金屬支架置入後,血管被撐開,支架貼於血管內面,血管中內皮細胞會自然癒合結痂,但癒合過程卻因結疤過厚而容易再度狹窄。振興醫院心臟內科主任、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理事長殷偉賢表示,塗藥支架就是塗了一層抑制細胞增長的藥,在傷口癒合的過程,的確有效地減少再狹窄率,但同時傷口癒合期也拉長,造成金屬長時間暴露在血液裡,增加引起血栓的風險,嚴重的會導致心肌梗塞再次發生,所以必須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來降低血栓風險。但有些病人服藥配合度不高,擅自停藥;有些病人因為近期要手術,不得不提早停藥,都會導致支架治療效果及安全性無法同時兼顧。救心救命新武器 心臟支架科技重大突破!根據日前於巴黎舉行的歐洲心血管介入治療大會(Euro PCR)發表的突破性研究,內容為長達18個月追蹤1500位心肌梗塞病患,在使用生物活性支架後明顯大幅降低心肌梗塞再發生及心臟病死亡的風險,相對安全性提高,且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時間也能大幅縮短,同時兼顧支架治療效果及安全性。殷偉賢主任說明,現在新一代生物活性塗層支架上的塗層,能夠促進傷口提早癒合,再加上支架結構厚度較薄,所以內皮傷口可以很快地復原。新一代生物活性塗層支架的設計就是希望傷口提早癒合,當傷口癒合好了後,就完整的血管內皮層可以隔開金屬支架和血液接觸,就能降低血栓的風險發生,這樣一來同時兼顧了支架的有效性跟安全性。另外殷主任補充,新一代生物活性塗層支架對於有特殊需求的病患,如不按時服藥、不能吃太強效的抗血栓藥物,對藥物過敏或緊急需要手術的病患更是新的突破性治療選擇。支架選擇考慮這三點 與醫討論再決定採用支架治療心肌梗塞時,應該考慮病患是否能遵從醫囑長期用藥,能否承受長期服用抗血栓藥物的副作用,或是近期內是否有開刀安排。每個病患合適的支架不同,在治療方式的選擇上,應該與醫師共同討論,視自身情況,再決定出效益最好的治療方式。【健康醫療網】,天天關注您健康!

    標籤:



    2018年6月27日 星期三

    專科醫師分享--不要聽MP3,長期用耳機對聽神經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耳道的功能是用來對流******((((耳鼻喉科醫師絕不會聽 MP3))))  

    聽神經跟脊椎神經一樣,一旦受損無法修復,
    所以幾乎所有耳鼻喉科醫師絕不會聽 MP3,以免聽神經受到傷害。  

    耳道的功能是用來對流

    我1995年去歐洲18天, 一路上分配到同房的73歲室友,
    是一位重聽的退休將軍. 我問他何時開始重聽,  
    他說女兒送的MP3戴著聽到睡著了,第二天醒來就聽不到聲音了 .

    耳鼻喉科醫師不聽 MP3 報導/邱玉珍  

    有款有型的 iPod、MP3深受年輕人喜 歡,也引發年輕人耳朵健康危機。  

    馬偕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呂宜興  

    聽神經跟脊椎神 經一樣,一旦受損無法修復,
    所以幾乎所有耳鼻喉科醫師絕不會聽 MP3,以免聽神經受到傷害。  
    呂宜興表示,連小孩 跟他要求買iPod或MP3,他都不淮,並會告訴小孩,
    耳鼻喉科醫 師都沒有人戴,你敢戴嗎?  
    醫師說,這不是恐嚇小孩,而是聽神經一旦受損,真的很麻煩。  
    他說,許多青少年 喜歡邊走邊聽 MP3,但大馬路上 的背景噪音差不多有50、60分 貝,
    為了聽得更清楚,必須開得更大聲,所以經常都在80、 90分貝以上。 
    他建議,常聽MP3或 iPod的民眾,最好改用全罩式的耳機,
    儘管看起來有點「矬」, 但它可以有效阻絕外面背景聲音,音樂就不用開太大聲。  
    振興醫院耳鼻喉科 主任陳光超  

    最近也才剛買一台iPod 的陳光超覺得,
    聽力受損很難恢復,所以他聽iPod時都會把音量降至耳膜可以承受的範圍,
    或是外接揚聲器聽也是一種享受。
    問到是否會讓兒子 聽 iPod?馬上斬釘鐵截地說:「我才不會讓他聽,萬一聽力受損怎麼辨?」  
    陳光超說,長期使用內塞式的耳機聽音樂 ,將對聽神經帶來不可逆的永久性傷害 ,
    因為耳機幾乎貼在耳膜上,儘管音量不大,長期下來還是會對聽神經造成傷害,
    一旦耳神經受損,就無法挽救。  

    國泰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王仁鵬

    王仁鴻表示,耳鼻喉科醫師知道MP3對聽神經造成的傷害,想聽MP3也會選擇全罩式耳機;
    他強調,全罩式耳機雖然戴起來較「矬」,但它比內塞式來得健康。  
    長期佩戴內塞式耳機,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聽力損傷,產生噪音性神經傷害;  
    即使使用全罩式耳機,他每聽兩個小時,也會休息一下,
    絕不會讓自己的耳朵一直 處於高分貝環境中  

    哪些聲音影響聽力? 聲音/ 分貝數  

    吹風機/ 60﹣90  
    除草機 / 65﹣95  
    擴音設備 / 90  
    營建 工地 / 100  
    一般製造工廠/ 110  
    汽車 喇叭 / 110  
    交響樂音樂會 / 110  
    健身 房/ 110﹣120  
    飛機引擎聲/ 140  

    想想還是別跟自己的身體過不去,還是存錢買音響好了!

    標籤:



    2018年6月26日 星期二

    皮膚科醫師分享--用洗髮精洗澡能去除汗斑?

    華人健康網 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
    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一到夏天,惱人的汗斑就來報到?一塊塊白、褐色斑塊不只影響外觀,伴隨而來的搔癢感更是讓人難以忍受。而針對惱人的汗斑問題,近來網路上就流傳:「用『洗髮精』洗澡能有效去除汗斑」的說法,讓不少網友大呼這麼簡單,要來試試看!到底用洗髮精洗身體,對於改善汗斑有沒有效呢?就讓我們聽專業皮膚科醫師怎麼說---

    標籤:



    2018年6月24日 星期日

    最新研究-- 連續兩天睡眠少於四小時小心糖尿病來敲門。




    結果顯示,睡眠時間只有4個小時的受測組,雖然身體還算健康,但是才實驗短短2天後,測量出的血糖值就已經升高,且還出現了「胰島素抗阻」(insulin 



    糖尿病對生命的威脅,可能比一般人想像的更大。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糖尿病名列國人十大死因之中,每年有近萬人因此死亡,預估目前全台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且此人數還在持續增加當中。
    吃太好才會罹患糖尿病?睡眠不足也是隱憂
    為什麼會罹患糖尿病呢?先來說說「胰島素」,它是一種控制葡萄糖的荷爾蒙,負責讓食物中的糖分,能夠順利進入細胞內轉化成能量。而糖尿病,便是因為胰島素分泌不足,無法發揮作用,將提供身體能量的葡萄糖送入細胞內,反而充斥在血液當中的一種疾病。
    一般來說,除了先天性基因缺陷之外,引發後天性糖尿病的原因,多數人認為主要來自吃太多、吃太好的飲食習慣,殊不知,睡眠不足導致糖尿病的可能性也不低!
    美國人體實驗:每天睡4小時,2天後糖尿病來敲門
    日本睡眠名醫宮崎總一郎在著作《修復身體的黃金7小時》中提到,美國曾經做過一個實驗,限制健康成年男性的睡眠時間,藉以調查睡眠時間的長短,會對各種荷爾蒙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結果顯示,睡眠時間只有4個小時的受測組,雖然身體還算健康,但是才實驗短短2天後,測量出的血糖值就已經升高,且還出現了「胰島素抗阻」(insulin resistance)的現象,就算給予同量的胰島素,也難以降低血糖值。
    胰島素抗阻,如同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對胰島素的抵抗力變高,意指胰島素分泌不足,或是脂肪細胞、肌肉細胞和肝細胞對胰島素無法正常反應。
    每天睡多少才夠?日醫:7小時是參考基準
    對此,宮崎總一郎提出質疑:「我們還能覺得『只要用意志力支撐,就不會想睡覺』,而連續忙碌好幾天、只睡短短幾個小時嗎?」他認為,擁有充足且良好的睡眠品質,有助預防糖尿病。雖然每個人的最佳睡眠時數並不一樣,但可以7小時作為基準值,每天務必在晚上12點鐘之前上床,早睡早起,才是良好的睡眠保健之道。
    【健康小叮嚀】:
    糖尿病就像高血壓一樣,在初期階段幾乎完全沒有疼痛等自覺症狀,容易被忽略而置之不理。為了健康,建議民眾還是要養成定期做健康檢查的習慣,以利及早發現和治療。需注意的是,民眾若發現血糖值變高,千萬不要漠視,一定要接受治療,以免病情惡化,一發不可收拾。

    標籤:



    2018年6月23日 星期六

    死亡賀爾蒙?


    [原著節略] 你有沒有聽過「過勞死」這個名詞?其實這就是大量腎上腺皮質醇長期分泌的結果。為什麼新竹科學園區一個三十多歲工程師會突然暴斃,因為他過勞,一天到晚都在分泌腎上腺皮質醇,睡眠不足,損傷來不及修補,身體急速衰退,導致心臟病或腦中風發作,年紀輕輕就死亡。
    當然,大部分人沒有突然死亡,而是加速老化,這是現代人一個很大的問題,關鍵就在於死亡荷爾蒙,分泌得愈多,就愈接近死亡。

    壓力大時,要補充維生素C才不會生病

    腎上腺皮質醇合成過程中需要維生素C,如果沒有維生素C就不能合成。腎上腺這器官裡面維生素C的濃度是外面的50倍,可見維生素C對這器官的重要性。以前念大學時,很多人為了期末考連續一個禮拜熬夜,等考完試就倒下或生病,這就是連續處在壓力之下,把腎上腺皮質醇耗盡的常見例子,如果每天熬夜K書,但同時補充大量維生素C,考完試就不會倒下。
    作者|陳俊旭
    出處:http://www.storm.mg/lifestyle/100262
    更多相關資訊:

    標籤: , , , ,



    2018年6月19日 星期二

    兒醫公認最棘手疾病---川崎氏症---連續高燒五天小心

    「川崎氏病」是許多兒科醫師認為最棘手的疾病,台灣每年每十萬名五歲以下的兒童中,約有17至25例,且目前病因仍不明。醫師指出,川崎氏病居小兒後天性心臟病排行榜首位,「持續高燒」是臨床診斷一大標準,好發於五歲以下的幼童,男童發生率也較高。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心臟科郭業文主任表示,日前曾分別收治3歲的林小弟和4歲黃小弟,連續反覆高燒超過5天,並且合併有雙眼結膜充血且無分泌物、頸部淋巴結腫大、全身出現多型性皮疹、口腔黏膜變化,如嘴唇乾裂、草莓樣舌、和四肢末梢手掌及腳掌紅腫,確診為典型川崎氏病。
    郭業文進一步指出,檢查發現林小弟心臟超音波顯示雙側冠狀動脈擴大;黃小弟則是右冠狀動脈嚴重擴大,血液檢查也顯示白血球數目、發炎指數、紅血球沉降速率明顯上升,立即給予靜脈注射高劑量免疫球蛋白及中高劑量阿斯匹靈治療。但黃小弟屬頑固型川崎氏病,在第一治療後,48小時內再次出現反覆性高燒,給予第二次高劑量免疫球蛋白才解決問題。

    川崎氏病(Kawasaki disease)是日本川崎富作教授在1967年發表,是一種侵犯嬰兒和兒童的急性發熱性疾病,會引起皮膚黏膜、淋巴結和全身性血管病變,又稱「皮膚淋巴結症候群(MCLS)」。根據統計大約3-5%的川崎症會復發,有研究顯示這些病童大多有過敏體質,推測是某些因素引起病童免疫反應,導致全身中型血管發炎,尤其是心臟冠狀動脈發炎而發病。
    川崎病最危險的病發症是「血管炎」!郭業文解釋,主要是中型血管發生血管炎,發病10天左右,血管發炎程度會達到高峰,導致血管阻塞或腫大,甚至破裂,加上血小板增加造成血栓,若在心肌及冠狀動脈上血管的栓塞,就會導致心肌梗塞而死亡。
    郭業文也提醒,罹患川崎症早期(前3個月)要儘量避免劇烈運動,3個月後若有冠狀動脈病變者,仍必須限制劇烈運動,而在飲食方面,根據日本多年來的研究發現,許多川崎症的病患在20-30歲時,就可能有心肌缺氧,甚至心肌梗塞的現象,因此建議避免過度肥胖以及避免攝食過量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
    【川崎氏症臨床症狀診斷標準】
    1.持續發高燒(39-40 °C)超過五天。
    2.手腳紅斑、浮腫或皮膚脫屑,特別是指尖周圍。
    3.不同型態的皮疹,廣泛分佈在四肢和軀幹 。
    4.兩眼結膜充血,但無分泌物。
    5.口腔黏膜變化,如草莓舌或嘴唇紅裂,甚至出血。
    6.急性非化膿性頸部淋巴結腫大,單側或雙側,直徑至少1.5 公分。

    標籤:



    「久咳不癒」小心黴漿菌感染易致肺炎並傳染他人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喉嚨癢、咳嗽咳了一個月都好不了?小心可能是黴漿菌作祟!由於症狀輕微,常被民眾視為一般感冒,然而黴漿菌的傳染力強,一人感冒小心全家都中標。且經感染後,咳嗽到胸骨發痛且久咳不癒,嚴重的話還會引發肺炎。
    ETtoday曾報導過一名3歲病童因咳嗽與發燒,於診所看診3次,但仍持續咳嗽2周、發燒4天,病情已進展至小兒科的中重症病程,經醫院抽血檢驗與X光檢查,確診是黴漿菌作怪,立即安排住院治療。
    根據三軍總醫院小兒科部對該症狀的觀察,提到黴漿菌一年四季都有病例出現,其中夏秋兩季的患者較多,好發年齡約5-15歲,5歲以下的孩童也有感染的情形。傳染方式為唾液飛沫及鼻腔分泌物的接觸所形成,前伏期可達10-14天。
    黴漿菌肺炎感染可以從「毫無症狀」,到「上呼吸道感染」、「咽炎」、「肺炎」,甚至全身其他器官的感染。病童剛開始會感覺到全身疲倦無力、頭痛、咽喉痛及輕微發燒,接著2-4天會出現乾咳。在症狀出現前3-8天,以及治療後的14天內,由於黴漿菌的感染力強,只要跟病人有親密接觸,就有60-90%感染機率。
    -----「久咳不癒」是感染黴漿菌特有的表現----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潘俊伸表示,頭痛、倦怠、持續發燒不退,或是久咳不癒均是感染黴漿菌特有的表現。若發生持續一週以上的咳嗽,或是氣喘一直控制不佳時,務必要積極就醫,配合醫師安排必要的檢查。
    如果高度懷疑有肺炎黴漿菌的感染時,可服用適當的抗生素兩週即可治癒。這幾年有新的療程較短(約3~5天),且副作用相對較少的幼兒用懸浮劑型的抗生素,一般療效都很好;但如果口服配合度不佳,或是呼吸急促,胸悶無法有效控制,最後可能也要考慮住院治療。

    標籤:



    2018年6月16日 星期六

    毒物科醫師叮嚀:「蝦頭」潛藏抗生素,最好捨棄

    閒暇時喜歡約三五好友到釣蝦場釣蝦,將捕獲的蝦子現場料理,千萬要捨棄蝦頭,以免將抗生素一起吃下肚。抗生素可以抑制細菌滋長,有的養殖或釣蝦業者會投藥,以避免蝦子生病。毒物科專家表示,抗生素容易藏於蝦子頭部,雖然這些業者投放的藥量十分低,不至於影響人體健康,不過有人可能對抗生素過敏,因此還是建議別吃蝦頭較佳。不過,一旦抗生素投藥量太多,可能造成細菌的抗藥行為增加,最後長出超級細菌,有機會跑到人身上,導致人能使用的抗生素就會減少。
     ID-1401760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主任楊振昌說,蝦頭容易殘留抗生素,建議最好別吃蝦頭。(圖/記者楊晴雯攝)
    行政院消保處於今(107)年4至5月會同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基隆市、彰化縣、屏東縣及宜蘭縣等9直轄市、縣(市)政府消保官及相關主管機關,對所轄47家釣蝦場所的蝦類衛生安全品質進行抽驗,結果發現65件蝦類檢測,14件不符合規定,不合格率超過2成。其中有9件抗生素羥四環黴素超過0.1ppm法規標準值,其中1件同時驗出法規規定不得檢出的抗生素四環黴素;以及5件檢出歐索林酸超出法規標準值0.1ppm。
    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主任楊振昌表示,釣蝦場或是養殖業者若使用抗生素,一般來說投藥量不會很高,因此不會造成人體中毒或腸胃道症狀機會不高,不過有的人對抗生素會過敏,將其吃下肚可能會招來皮膚紅疹、眼睛或嘴巴紅腫等輕微症狀,大部分都會自行好轉。
    蝦頭易藏抗生素!楊振昌說,業者有沒有投藥是看不出來的,不過如果有使用抗生素的話,與其他汙染物一樣較容易殘留在內臟中,蝦子體內腺體很少,所以抗生素主要會跑到蝦頭,因此建議,食用釣蝦場的蝦子最好捨棄蝦頭較佳。
    另外,有一點要特別注意,楊振昌提到,如果抗生素使用太多的話,有可能會造成細菌抗藥性的行為增加,這是我們比較擔心的,目前證據不多,但一直都認為動物、包含水產動物,抗生素用過量,可能會養出超級細菌,萬一傳播到人的話,人本身可以用的抗生素就會減少,所以政府還是要做好源頭管制。

    標籤:



    2018年6月15日 星期五

    腎臟科醫師分享--較高的「膳食性脂肪」可降低中風、心臟病、糖尿病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WorldHealthOrganization)在二○一六年出版第一本《糖尿病全球報告》(GlobalReportonDiabetes),但它只提供模糊籠統的飲食指南治療。 

    它說糖分攝取應該降至總卡路里的10%以下,但沒有提到最佳的飲食搭配。沒有任何指南告訴我們如何遵循低或高碳水化合物飲食、低或高脂肪飲食、低蛋白或高蛋白飲食。 

    同樣地,美國糖尿病協會在二○一六年的糖尿病照護文件標準拒絕建議任何特定飲食。這兩個組織已經悄然收回他們四十年來所推行的低脂、低卡路里飲食建議,而默認了這種飲食的失敗。 

    全脂起士和奶油等高脂肪且美味的食物據說會「堵塞動脈」並導致心臟病,所以一九七七年的美國人飲食指南建議人們在每日總卡路里量中攝入50~60%的碳水化合物,以降低飲食中的脂肪。 

    即便到了二○○八年,美國糖尿病協會的意見書也建議每天至少攝入130公克的碳水化合物。在北美,這些碳水化合物往往是高度精製的小麥和玉米製品,如糖、麵包和麵食。 

    一九九九年,在低脂熱潮的高峰期,具有指標意義的里昂飲食心臟研究(LyonDietHeartStudy)衝擊了醫學界。 

    患有心臟病的患者被隨機分配到美國心臟協會建議的低脂飲食或高脂的地中海飲食(裡面充滿橄欖油、堅果和酪梨)。 

    結果令人難以置信,地中海飲食減少75%的心臟病和死亡。在過去被稱為「法國悖論」(Frenchparadox)的觀察結果中也有同樣的報告。 

    在一九八○年代和九○年代時,法國人經常攝取飽和脂肪,儘管這種作法在當時已不被接受,但是他們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仍不到美國的一半。 

    如果飽和脂肪堵塞了動脈並引發心臟病,那麼法國人怎麼可能還會出現吃更多脂肪,心臟病反而更少的結果呢?事後看來,答案非常明顯:吃飽和脂肪不會導致心血管疾病。 

    高脂地中海飲食的心血管益處已經被重現許多次了。最近在二○一三年的「地中海式飲食預防醫學研究」(PREDIMEDstudy)證實,採用地中海飲食的患者可降低心臟病風險和死亡率。 

    二○一二年針對歐洲各國不同飲食習慣的進一步比較研究顯示,較高的飽和脂肪攝取量與較少的心臟病風險有關。二○○九年一項統合分析顯示,飽和脂肪與引發心臟病之間並無關聯,反而對預防中風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在日本,這種預防中風的成效也已經被注意到了。我們慢慢地意識到天然脂肪含量高的飲食在本質上是健康的。 

    圖表14.1.較高的膳食性脂肪=中風與心臟病的風險降低 

    更多內容

    標籤:



    分享--「端午」習俗報你知



    不能拜冰粽?還要準備長豆、茄子?粽子不能送人?


    武美齡


    台灣部分家庭每逢傳統節日會進行祭祀,網友媽媽們分享端午節拜拜規矩多,若沒事先了解還真不知該怎麼拜!到底該簡單拜就好,還是要準備豐富祭品?從冰箱拿出的粽子能否直接拜?家中有人過世不能拜?以及為何還要準備長豆、茄子?看看BabyHome媽媽網友們怎麼説--


    簡單拜

    「我是準備2樣菜、一碗飯跟粽子祭拜。」
    「我媽說準備幾顆肉粽拜就好,心誠則靈!」
    「我媽每年的端午只有拜粽子和準備金紙,不過記得還是要有三杯水酒跟筷子。」
    「我們這裡的習俗是拜粽子跟鹼粽,再加一鍋麵就可以了!」

    豐富拜

    「我們是一大早就先用鹼粽、桃子李子拜神明;中午11點的時候再拜祖先,準備8~10樣菜再加上肉粽;拜祖先的同時也要拜地基主。」
    「婆家的習慣是第一天整天大拜拜,晚上還要拜天公,另一天進香拜廟, 但是好像沒看我婆家拜地基主。」

    繼續閱讀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