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18年1月31日 星期三

統一無人超商在台測試,全程人臉辨識

統一超商今(29)日宣布將於自家總部大樓開出無人商店「X-Store」,而全家便利商店也將跟進,表示於第一季將開出科技概念店,未來於全家購買咖啡時,將會交由AI執行,零零總總將可省下858工時。
統一超商繼韓國之後,今(29)日公布將於自家總部正式啟動「X-STORE」內部測試計畫,除僅限員工使用外,營業時間也從早上七點至晚上七點。
而此次「X-Store」所使用的科技,包含從進入店中到結帳離開,全程人臉辨識Face in、Face pay、Face go,而該商店也會架構OPENPOINT會員系統,此外也應用了商品辨識系統、感應式自動化open show case、icash、智能語音互動、IoT系統運用、人流熱點分析、掃描式微波爐、自助結帳POS系統、電子標籤、e-POP、迎賓機器人、掃地機器人等技術。
另外全家便利商店也將跟進,但採取部分科技概念,以AI輔助人力,除利用AI製作咖啡外,也藉由物聯網以及電子貨架標籤的技術,降低換檔所需時間,而憂化後的工作流程,將能為單店1年節省858工時。


標籤:



好物分享--會唱歌的保溫杯--藍芽音樂保溫杯


標籤:



2018年1月30日 星期二

分享--另類牙醫-自然牙醫林彥璋醫師研發止鼾牙套改善呼吸中止⋯

位於南投縣埔里小鎮的牙醫診所──自然牙醫,雖然沒有高級華麗的裝潢,但一進到診所內,乾淨明亮的空間,就像回到家一樣親切自在。尤其當其他牙醫拼命引進頂級精緻設備,提倡植牙等觀念時,院長林彥璋醫師不隨潮流,一方面致力於紮實的牙科基本功,幫患者救回牙齒之外,另方面創新醫療觀念。他發現口腔裡的許多問題:牙齒咬合、口呼吸、舌頭軟組織的動態,和全身許多疾病息息相關,因此投入大量心思,研究從口腔保健全身的治療方法。
捨都市到鄉下開診所 醫病關係良好
林彥璋醫師曾任2年的住院醫師,他觀察到偏鄉醫療素質和資源低落,毅然決然前往南投仁愛鄉開診,並打造第一台巡迴診療車到各部落看牙。直到921大地震後,下山遷至埔里,開設自然牙醫至今,一轉眼已屆16個年頭。林彥璋醫師總是親切地為民眾解決牙齒的疑難雜症,談及都市和鄉下的看診氛圍,他認為鄉下人簡單純樸,醫病關係較為良好。

前來自然牙醫求診的病患多為牙周病所困,因為林彥璋醫師有獨特的牙周病治療觀念與方法,不僅可留下搖搖欲墜的牙齒,更能縮短牙周病患者的療程,大幅降低復發機率。不同於主流牙周病的理論,林彥璋醫師認為牙周病的主因並非細菌,而在於咬合創傷。林彥璋醫師表示:「很多人都說牙周病是受到細菌感染,或是未完整清潔口腔所引起,但我發現很多牙周病患者的刷牙習慣都非常正確。根據長期觀察後才發現,問題出自於咬合創傷,尤其是夜間過強的咬力,如夜晚磨牙、緊咬等症狀,導致牙根搖晃、牙周組織發炎,進而讓細菌有機可趁感染牙周,導致牙周病發生。」林彥璋醫師會用雷射的方式處理牙周,並用製作適當設計的假牙,解決咬合力過大的問題,防止牙周組織與骨頭繼續惡化。更多內容及圖示

標籤:



把握「腦中風」黃金救援--「臨、危、不、亂」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
近期天氣變化大,腦中風發生機會也提高,醫師提醒,民眾可掌握「臨微不亂」原則,注意若出現「臨」時手腳軟、「微」笑也困難、講話「不」清楚等情形,必須別「亂」快送醫,以把握黃金3小時,降低失能與死亡風險!
  • ▲「臨微不亂」運用的就是「辛辛那提檢測」原理。  (資料照,花蓮縣消防局提供)
    ▲「臨微不亂」運用的就是「辛辛那提檢測」原理。 (資料照,花蓮縣消防局提供)
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王署君表示,腦中風主因為腦部血流受阻,造成神經性缺損或腦部缺氧、缺血,引發暫時性或永久性腦功能異常,可分為缺血性、出血性;臨床研究發現,高達8成患者均屬於缺血性腦中風。
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理事長胡朝榮指出,國家神經疾病及腦中風協會研究顯示,缺血性腦中風患者若在發病3小時內送醫治療,可增加康復機會或僅受輕微失能影響。
不過,多數民眾未能在腦中風發生3小時內送醫治療,主要是因無法立即判斷腦中風徵兆,經常被誤以為只是一時勞累、身體不適,休息一下就好了,因此錯過救援時間。
醫師建議,民眾可掌握「臨微不亂」原則,包含「臨」時手腳軟,請患者雙手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或無法舉起;「微」笑也困難,患者微笑時的面部表情,兩邊是否對稱;講話「不」清楚,請患者讀一句話、檢視是否清晰且完整;以及別「亂」快送醫,即出現上述任一症狀,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撥打119送醫急救。

標籤:



2018年1月29日 星期一

分享--瑜珈球體操by馬甲缐女神張婷媗


標籤:



分享--耳鼻喉科醫師臨床經驗談

經驗談           柯政郁
雖然耳鼻喉科局部治療的重要性一直被強調,但是個人的觀察,發現年輕醫師有逐漸忽視的傾向。
對於耳膜有破洞或作過mastoidectomy的running ear,不可使用太大管徑的suction tip吸太久,以免因耳道溫度降低及壓力差,造成病人眩暈,應該使用microsuction tip作短暫、閒歇性抽吸。對耳流液作細菌培養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往往較便宜的Gentamicin 眼藥水,便可立大功。常見的耳朵癢,常是因耳屎減少,耳道皮膚乾燥所致,以棉花棒沾油性液或潤膚乳液塗抹,便可改善;若耳道外皮膚太厚、太乾燥,可給予皮膚科角質軟化劑salicylic acid  ointment,但要避免皸裂處,以免疼痛。黴菌感染常見黑色菌絲,附在濕耳屎上,或很快便又生出的環狀脫屑厚耳屎。如果耳膜有破洞,耳道有黴菌感染,除了局部治療外,可給予Mycomb耳液滴濕在棉花棒,再塗抹在耳道上。對於cerumen impaction可使用前頭為半圓的異物勾,有loop的功能,可將耳屎挑開耳道皮膚,再將勾端轉向耳屎90度,慢慢平行勾出整團硬耳屎,有時要嘗試不同的點,分段拉出,以免角度太大,弄痛耳朵,當然要學會以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拿著鐵耳鏡,其他指頭將耳廓往後撐,以便直視耳道,所有器械不可碰觸耳道皮膚以避免疼痛。
能迅速使阻塞的鼻道通暢,馬上給予舒服感是耳鼻喉科最吸引病人之處,也是其他科醫師恨得牙癢癢的痛點,如果只是鼻黏膜腫脹,沒有分泌液待清吸,噴一下oxymetazoline是最好的選擇,雖然作用比Bosmin稍慢,但較長效幾乎沒不舒服;如果有分泌液待清吸,為求時效,不得不先以細棉花棒沾Bosmin,沿著common meatus進到鼻咽,再往上經middle meatus拉出,此時病人會有一些刺激的不快感,在等待鼻黏膜收縮時,可將鼻前庭的鼻屎清乾淨,尤其近nasal valve處整片的鼻屎若清掉,病人會較有吸到空氣的舒服感覺,等到鼻黏膜收縮後,便可選擇較寬blade的鼻鏡,將鼻毛撐開,鼻鏡上面的blade可將alar cartilage往上抬,此時下面的blade要稍微離開鼻孔緣,如此便不會將鼻孔撐痛,當然blade的前緣不可碰觸鼻中隔,以免疼痛,然後再選擇適當口徑的suction tip,在直視下逐處清吸鼻涕,有時一些結痂要稍微往後推鬆掉,才易吸出,已經倒流到軟腭的鼻涕必須將suction tip伸到近鼻咽處,讓病人作吞嚥動作,將鼻涕往上提而被suction tip吸掉,只要器械不要碰觸黏膜,病人便不會有疼痛感。在感冒初期一星期之內,即使病人吐出略帶黃色的倒流鼻涕並不表示已有細菌感染往往只是acute nasopharyngitis並不需要給予抗生素;如果一兩星期後,持續有黃鼻涕此時在給予第一線抗生素時不妨同時作細菌培養以備不時之需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致病菌出現根據藥物敏感試驗考慮in vitro與 in vivo可能的藥效差異選擇適當有效的第二線抗生素足量足時如此一來您便是這位病人下次生病時的第一選擇;有時即使培養出致病菌,可是因局部治療乾淨,病人配合自行清洗,即使沒給第二線抗生素,也是可將這些致病菌過客清除掉偶而會看到一些atrophic rhinitis的病人細菌培養幾乎都是klebsiella ozenae少數是 Acinectobacter lwoffii除了痂皮的清除之外給予口服quinolone之類的藥物如:Ciproxicin加上以較便宜的Gentamicin 眼藥水滴進鼻腔,如此便可避免手術,也和老前輩的妙招,有異曲同工之效。對於快要失傳的耳咽管通氣術,可能要親自觀摩,才得以窥其奧妙,一般要略微依病人臉部的寬度,選擇適合彎度、長度的通氣管,接上通氣橡皮管後,手握橡皮管,將通氣管伸到鼻咽,輕輕往外旋轉橡皮管,帶動通氣管滑進耳咽管開口,再以左手固定通氣管於鼻翼,右手通氣。
關於喉嚨痛的診治也是大有學問,如果壓舌板一壓,可在口咽部看到明顯紅腫或palatine tonsil有exudate coating,當然診斷就沒問題,可是這畢竟少數,很多病人感冒初期主訴喉嚨疼痛,壓舌板一壓,往往看不出蛛絲馬跡,此時若選擇短、小彎弧度的喉頭棉棒,沾Mandels solution,肘腕順勢向上翻轉,塗抹於鼻咽處,常有診斷兼治療的神奇療效;或是塗抹一些收斂劑、清涼劑,也可減輕病人的疼痛。雖然發炎越嚴重,塗抹後越覺疼痛,下次病人還是會找您接受‘折磨’的,記得提醒病人少吃油炸類食物,避免乾冷的氣流。如果無法定位出痛點,喉鏡的檢查是必要的,隨時要提醒自己要命的supraglottic laryngitis以及hypopharyngeal cancer之可能,有時subacute thyroiditis 是chronic odynophagia的元兇,務必找到痛點,達到診斷兼治療的地步。此外單側的foreign body sensation或主訴吐出小小、圓圓、臭臭的粉狀物,可能是supratonsillar fossa聚積一些debris所致,此時左手持一壓舌板露出扁桃體,右手持另一壓舌板,前端壓在supratonsillar fossa上方,由外上往內下輕壓,有時可擠押出難以想像的大塊debris,如此又會增加一名死忠的病患了。希望大家善於利用小兵便可立大功的局部治療。

標籤:



2018年1月28日 星期日

年假到出國熱,出國必備醫藥包報你知

地球村概念深植人心,以往只有少數族群的人才能出國旅遊,但現在有機會從事國際旅遊的人,從年輕到年長或幼童,甚至有特殊族群,如慢性病患等都有。航空縮短時間、空間的距離,也加速疾病傳播,讓「旅遊醫學」更顯重要。如何在出國時維持身體健康,解決身體突發狀況,都和民眾對於旅遊醫學的了解程度息息相關。
為何要看旅遊醫學門診?
全世界有9億的人口搭機往返各國之間,但接受旅遊醫學門診諮詢的旅人卻只佔8%。萬芳醫院家醫科醫師廖文嘉指出,出國時健康出狀況最惱人,若行前能接受旅遊醫學門診諮詢,醫師就能依據旅者的病史、健康狀況、行程內容、活動及目的地等多種因素一併評估,告訴患者該帶哪些藥,或是施打預防型疫苗。
疫苗接種施打 避免敗興而歸
出國到特定國家,必須注意當地的傳染病,若行經瘧疾、黃熱病等疫區,出國前千萬要先提前施打疫苗。廖文嘉表示,醫院之前收治一名年輕的女性病患,她進到急診時已呈現昏迷、高燒休克、肝腎衰竭等症狀,醫師詢問之下才得知女患者日前才從非洲回國,卻意外染上瘧疾,回台後才發病。若患者欲前往疫區,一定要告知醫師,評估是否應給予口服預防性用藥;此外,若前往海拔高的地區,也可以請醫生開立高山症預防用藥處方箋。
出國必帶醫藥包
廖文嘉建議,除了預防性用藥以及個人習慣用藥外,旅者可準備醫藥包,在裡面放入處理外傷的ok蹦、紗布、小瓶裝生理食鹽水等,遇到緊急外傷可做簡單處理;若行經亞熱帶或是熱帶地區,可選用含有DEET成分的防蚊液,避免遭蚊子叮咬感染瘧疾、茲卡病毒、登革熱、黃熱病等疾病;此外廖文嘉認為體溫計、止痛藥、止瀉藥也是醫藥包中必備的藥品。若民眾無法在出國前進行旅遊醫學門診諮詢,也可上疾管署網站,透過「國際旅遊處方箋」,依據要去的國家、自身情況查詢,該做哪些準備。



2018年1月27日 星期六

分享--改善末梢血液循環,你也可以輕鬆做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血液除了運送氧氣和養分,還有把熱能運送到全身的功能。血液循環不好,血就到達不了手、腳等末梢的神經,是造成體寒的主因。要祛寒,首先得解決血管、血流的問題。要促進血液循環,最有效的就是按摩,特別是容易冰冷的手腳末梢、微血管通過的耳垂、淋巴聚集的胸部周圍等,只要按摩這些重點部位,便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環,讓全身溫暖起來。
體寒與血流阻滯的惡性循環 可透過按摩、泡澡改善
當身體某部位感到寒冷時,血管為了不讓熱消散會自動收縮,這也是血流阻滯的原因之一。熱沒辦法運送到全身,身體變得更冷,血管更加收縮,就此陷入惡性循環。因體寒引發的血流阻滯,只要讓身體溫暖、血管舒張便可解決,泡澡,添加入浴劑,做足浴與腰浴,都能達到良好效果。用熱毛巾濕敷脖子周圍,或是留意暖暖包貼的位置,也都是簡單快速的方法。
若想迅速見效,不妨試試溫「灸」!參考自古流傳下來的民間療法,在促進血行的穴位上燒艾,或用寶特瓶和熱水自製簡單溫灸,對穴位施以熱刺激,都有助於調和氣血,改善體寒引起的不適。仔細按摩血流受阻的耳垂、容易冰冷的指尖,動一動腳趾,讓血液確實抵達末梢吧!

1)按摩耳朵/
用手抓住耳朵上緣揉一揉,再沿耳廓一直揉到耳垂。接著,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抓住耳朵,要把它折起來似地捏緊。這時順便壓一下耳朵上緣,左右各施行1分鐘。
2)按摩指甲和手指/
大拇指和食指夾住另一隻手的指甲兩邊,輕輕捏一捏、揉一揉。十指互扣,指根相抵,用力夾一下,對促進血液循環也很有效。各施行1 分鐘即可。
3)用腳趾猜拳/
赤腳坐著,腳趾像要比石頭似地用力蜷縮起來,然後像比布似地盡量張開,如此反覆施行1分鐘。藉由腳趾的張開和縮緊,末梢血流更順暢。
刺激手指和腳趾 改善末梢血液循環
遍布全身的血管99%是微血管,微血管只有1/100 釐米細。作息不正常或年紀越來越大會讓微血管受損,血液流不過去,變成徒有血管形式的「幽靈血管」,最後慢慢消失不見。血管「幽靈化」,會讓運送熱能或物質的血液無法到達末梢,導致手腳冰冷。放著不管,幽靈血管會越來越多,全身都會變得冰冷。
想阻止血管幽靈化,必須讓末梢的血液循環變好。認真按摩指尖、耳垂等離心臟遠、血液比較到不了的末梢部位。末梢血流恢復了,連接微血管的大血管血流也會變得順暢,全身的血液循環都能改善。
(本文摘自/祛寒治百病/出色文化)

標籤:



2018年1月25日 星期四

壓力大、用口呼吸易口乾舌燥,三招遠離口臭蛀牙

【早安健康/林昕潔整理編輯】「乾眼症」是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但除了眼睛會乾澀之外,你知道口腔乾燥也會造成口臭、蛀牙等健康問題嗎?日本鶴見大學牙醫系講師中川洋一指出,每年約有500人因「口乾症」求診,病患年齡多介於50~70歲之間,且女性就佔了約八成。 

唾液具有抗菌、淨化口腔、中和口腔酸性、保持口腔濕潤的效用,也能夠修復牙齒表面。成年人每日唾液分泌量約1.5公升,若是分泌不足或損耗過多,就會產生口乾症狀。 

造成唾液分泌減少的因素除了老化,也包括壓力、憂鬱情緒引起的自律神經失調,另外口乾也是糖尿病和薛格連氏症候群的症狀之一。鼻子生病使人習慣張口呼吸,會使得口中唾液蒸發過快,也是造成口乾的原因。 

唾液減少不但會造成說話、進食困難,也與許多健康問題相關。中川洋一醫師指出,求診的口乾症患者中約有一成同時感染口腔念珠菌,另外還會造成細菌孳生、引起口臭和蛀牙。 

標籤:



日本牙醫分享--「蛀牙」磨除蛀牙組織易陷惡性循環

【早安健康/胡恆穎報導】聽見牙醫師降下必須抽神經的審判時,你是沉默地點頭接受還是負隅頑抗地詢問其他治療的方法呢?日本執業超過三十三年的牙醫師、小峰牙醫診所理事長的小峰一雄指出,不只盡量不要磨除牙齒,更不可以抽掉神經。 

磨除蛀牙組織反而造成惡性循

天野牙科診所所長天野聖志提出具體事例指出,許多磨除蛀牙組織、神經遭到拔除並且洞口已遭填充的患者並沒有充分痊癒,細菌反而在填充物底下滋長,呈現黑色的空洞狀。

小峰一雄解釋,牙齒表面的琺瑯質分布著許多微形的裂痕,細菌會透過這些裂紋,侵入琺瑯質底下的象牙質,也就是說,牙齒其實是由內往外蛀,把外層磨除無濟於事,細菌依然故我地在填塞物底下大量繁殖。

池村牙科診所池村和歌子更表示,許多患者冬天喝熱湯、夏天喝冰涼飲料,填充物質跟著熱漲冷縮,填充物質和牙齒間因此產生縫隙,細菌便從縫隙間捲土重來,陷入磨除、填充、縫隙產生和蛀牙的惡性循環。

磨除蛀牙的下一步就是抽除神經



小峰一雄指出,磨除蛀牙組織的惡性循環一旦開始,就敲響了「抽神經」的喪鐘。抽神經如今在牙醫口中稱為「根管治療」或「牙髓治療」,但不管名稱如何改變,實際治療便是以器具將牙髓拔除。

然而,牙髓是擁有治癒功能的重要部位,它本身含有造牙本質細胞和免疫細胞,除此之外,它還能夠維護牙齒的堅韌性,使牙齒不易斷裂崩落。拔除以後,牙齒就失去了自癒的能力,只能逐漸走向毀滅。

不抽神經怎麼治療牙齒?請看下一頁介紹 

抽神經就是通往「拔牙」的特快車。小峰一雄表示,只要拔了一顆,牙槽骨就會以此為信號,減少對於周圍其他牙齒組織的支撐,最後導致周圍的牙齒跟著鬆動與脫落。

不磨除牙齒組織的其他治療方式



日本的牙科目前以「不磨除牙齒組織」為主流治療方向。其他關於蛀牙的主要治療方式有「臭氧治療」、「控糖治療」和「雷射治療」。

在日本已經有所實績的臭氧治療目前在台灣還不普及,倒是雷射治療已經引進台灣,但是由於健保並不負擔,治療費用較為昂貴。

至於控糖治療,日本稻毛榆牙科診所所長長尾周格便指出,只要控制醣類攝取,就能透過防止酸化達到預防蛀牙、治療牙周病的作用。

失去牙齒以後人類會一口氣老化,影響營養攝取,甚至提高死亡率。福岡縣進行的調查中,沒有牙齒的80歲以上老年人死亡率風險比一般人多出2成。擁有一口好牙,才能快樂長命百歲。

【延伸閱讀】 

標籤:



「吃到鮑」餐廳大評比

內容詳

標籤:



耳膜破損(穿孔)的原因有那些,該如何處置

耳膜破損怎麼辦?
耳鼻喉科 何坤瑤講師
 在一般人印象中,耳膜(鼓膜)總帶有幾分神秘的色彩,又被認定為負責「聽」的神聖角色,事實上,耳膜是介於外耳道與中耳腔之間一層半透明圓形的薄膜,俗稱耳鏡(台灣話),正常狀況下,耳膜能感應由外耳道傳入的聲波,產生振動並牽動附於其上的聽小骨鏈,使聲波的刺激傳進中耳。在整個聽覺傳導路徑中,耳膜算是起始的其中一站,即使耳膜完全缺損,我們仍能聽得到,只是由於傳入的聲波減弱,聽到的聲音較小而已。
耳膜穿孔有那些原因呢?
 耳膜穿孔多出於意外或病變,耳膜雖深藏於外耳道底部,卻可能因外傷而穿孔。例如:(1)掏耳朵時,樂極生悲不慎傷到。(2)由於大氣壓力變化引起的「耳氣壓傷」常常易傷及耳膜。譬如打耳光,有因老師處罰學生或因發生爭吵,隨手打個耳光,造成耳膜破掉;新年放鞭炮或鹽水烽炮,每年都不免造成一些耳膜穿孔的不幸病例。
 過遽的壓力變化,例如感冒時搭飛機,偶而亦會引起耳朵疼痛,導致耳膜破裂。(3)大多數的耳膜穿孔乃因中耳炎,由內往外破出,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併發急性中耳炎或中耳積水,經一段時日或反覆發作之後,部份耳膜受到侵蝕,壞死而破裂,中耳的積液流竄而出,造成耳朵流膿(耳漏)。耳膜穿孔有大有小,可小如針孔,亦可大至完全不見耳膜,大部份為單獨的穿孔,偶爾亦可見多個穿孔。
 耳膜穿孔可能會影響到聽力,造成傳導性聽力障礙,小的破洞並不妨礙聽力,破孔愈大,聽力受損愈嚴重,但仍不至於完全耳聾。當外耳道進水時,例如洗頭、洗澡或游泳,水會經由破孔灌入中耳,引起急性發炎,造成生活上極大的不便和困擾。
耳膜穿孔如何治療呢?
 外傷造成的耳膜穿孔只要不續發感染,破孔面積不太大,通常會在一個月左右都能自行癒合,不需另外處理。慢性中耳炎之耳膜穿孔,除了導致耳漏、聽障以外,還有形成膽脂瘤的危險性,所以有必要加以修補。破掉的耳膜可以用耳旁顳肌的筋膜來修補,成功率高達九成以上,經由這種鼓膜成型術或鼓室成型術,可以消除耳漏並改善聽力。
 耳膜穿孔修補手術時之麻醉方式可採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視患者之情形而定,此種手術是一種較為精密的顯微手術方法,若耳膜穿孔又合併有膽脂瘤時之治療,那就比單純之耳膜穿孔修補,要較複雜地多了,有時需要另做乳突手術或聽小骨鏈重建手術。

 總之,耳膜穿孔的原因不外乎是出於意外或病變,其之修補手術是目前本醫學中心醫院內耳鼻喉之經常手術對象之一,成功率高,可以解決穿孔,又可改善聽力,真是一舉數得。

標籤:



心臟病的兇手不是膽固醇,別再被騙了⋯

在例行健康檢查持續推動下,一般民眾也許看不懂密密碼碼的報告數字,卻必然懂得問醫生:「我的膽固醇高嗎?會不會得心臟病?」這樣的現象不只發生在台灣,以「膽固醇」數值來推斷心血管疾病風險的觀念早已遍及全球。不過,隨著2005年美國官方的《美國民眾膳食指南》將膽固醇攝取量刪除後,不少新研究紛紛指出,也許膽固醇並不如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罪大惡極」。

結論
綜觀上述研究發現,每日健康提醒民眾應當對膽固醇保有正確的認知:
一、膽固醇不是造成心臟病元兇,每天攝取適量的雞蛋、海鮮對身體有益
二、食物中的膽固醇與血液中的膽固醇並非同一件事
三、已在服用他汀類藥物的民眾,務必遵循醫囑用藥;相反的,一般民眾也不可亂服降血壓、降血脂藥物
四、真正威脅心血管疾病的是飽和脂肪及「糖」,戒糖飲食才是避免糖尿病以及由此引發的心血管疾病的根本之道。


參考資料:

標籤:



心血管疾病重要指標--同伴胱胺酸值

同半胱胺酸 (Homocysteine) 是一種少量存在於血液中的氨基酸。現在我們知道血液中的同半胱胺酸會引起血管上的粥化形成,因此長期有高同半胱胺酸血症 (hyperhomocysteinemia) 的時候會引起血管硬化,也會因損傷血管內壁以致形成血塊而導致中風、心肌梗塞和肺動脈栓塞和腿部深層靜脈的血栓。當每天食物中缺少充分的維他命6,維他命12,和葉酸的時候,血液中的同半胱胺酸會增加,如果我們增加這些乙種維他命的攝取量,就會降低血液中的同半胱胺酸濃度。
因此,現在測定血清中的同半胱胺酸的濃度被認為可做為未來因血管硬化所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和腦中風等疾病的的預測因子,因此對於評估是否罹患心臟血管疾病、腦中風的危險性是很重要的檢驗。此外由血液同半胱胺酸的測定也可以知道我們每天的乙種維他命的攝取是否足夠的依據。血液中的同半胱胺酸的濃度,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如隨年齡增高血中的濃度男女性都會上升,男性比女性高,有腎臟疾病的時候和有些藥物也會使血中同半胱胺酸濃度上升。有遺傳性同半胱胺酸尿症的人,因為體內缺少阻止生成同半胱胺酸的酵素,也會使血中同半胱胺酸上升。甲狀性機能低下症、炎症性結腸疾病、阿茲海墨氏病、停經、高血壓症、抽菸、喝酒時、以及某些癌症的時候也會上升,但有糖尿病時,則反而會降低。

更多內容

標籤:



分享--降膽固醇飲食,和吃藥效果差不多喔

一篇刊登在2005年2月出刊的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中的文章,加拿大聖米勒加的David Jenkins醫生指出,「在血脂肪的初級預防上飲食控制的潛力並不比第一代的Statin效果差。」這篇研究將食物與降膽固醇用的statin 藥物做比較,發現和藥物一樣,食物居然在一個月後,讓LDL減少達30%。
在過去幾年以來,有許多類似的研究也告訴著我們這樣的結果。當我們還在討論如何以低油飲食及低膽固醇飲食來控制膽固醇的同時,其實,除了要『少吃』過去那些我們已經很熟悉的食物之外,還有一些食物陸續被發現『多吃』可以讓膽固醇下降喔!
是哪些食物應該要「多吃」呢?
到底是哪些食物呢?真是令人疑惑啊!
加拿大這一篇研究中提出同時攝取杏仁、黃豆蛋白、來自於穀類的水溶性纖維以及植物固醇。除了植物固醇較不為大家所熟悉之外,其它的三種都是在日常飲食當中經常實用的食物。
當然我們還是要瞭解一下這些食物到底為什麼會有降低膽固醇的效果呢?
為什麼會有這些效果呢?
杏仁(Almond),這可不是台灣人常喝的杏仁茶的杏仁喔!而是堅果家族的一員。杏仁與其他堅果最大的不同在於它含有將近70%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MUFA),可以降低血液中LDL的量(低密度膽固醇,俗稱壞的膽固醇),提高血液中的HDL的量(高密度膽固醇,俗稱好的膽固醇)。
每天最好吃約一把的杏仁果(約23粒),就能有效降低心臟病的危險。而且根據美國加州洛馬琳達大學研究發現,即使每週只吃一次堅果,也能減少四分之一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不過,要注意的是,一般我們購買的杏仁果,多數是加鹽的杏仁,在購買時最好選擇不加鹽的或是低鹽的產品,才不會好了膽固醇壞了血壓。
但杏仁熱量高,最好減少其他油脂類攝取。
黃豆蛋白,美國FDA已經核准一般的食品業者可以在含有大豆的產品上面直接標示可以降低膽固醇與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保健功效。
因為根據研究,每天食用20到25公克的大豆能夠對於高膽固醇血脂者達到降低LDL低密度脂蛋白8%,而提高HDL高密度脂蛋白2.4%,總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都能降低,這對於心血管病變具有降低發生率的保健功效。
黃豆蛋白的食物,包括我們常喝的豆漿,常吃的豆腐、豆干以及黃豆製品等。當歐美國家開始風行吃黃豆食品時,大家也別忘了
黏稠纖維(viscous fiber),包括燕麥、大麥以及具黏性的蔬菜(如:秋葵和茄子)。這些含有β-聚葡萄醣的膳食纖維_這種膳食纖維已被許多的中外研究證實能夠降膽固醇。每天攝取20公克的纖維就可以產生效果。
植物固醇(Phytosterol;Plant Sterol),又稱植醇。是一種在天然植物當中存在的物質,具凡黃豆、香菇或是一些綠色蔬菜當中均含有微量的成分。
對於多數的國人植醇是相當陌生的東西,不過美國FDA在2000年時的公告就指出,每天攝取13公克的植物固醇,就可以降低血清中總膽固醇以及低密度膽固醇。
植物固醇因為和膽固醇的結構非常類似,因此在腸道中,會與膽固醇競爭作用,而阻止膽固醇在腸道中的吸收,進而降低血清中膽固醇的量。
在歐美先進國家,植醇已經普遍地應用在麵包塗抹的奶油中;在日本,也被日本厚生勞動省認定含有足量植醇的油品,對於人體具有保健功效。而在台灣,泰山公司也早已推出「健康植醇葵花油」,超市也可買到自日本進口的「日清」或是「花王」的植物固醇油,所以,下回到超市時,一定要找一找,回家試一試喔!
正如同「藥食同源」的想法一樣,對於部分服用降膽固醇藥物statin產生副作用而無法忍受的人來說,能夠利用多攝取這些特殊的食物來達到和藥物相當的降血膽固醇的效果,真是令人開懷。
每天早上以燕麥加上豆漿當早餐,以杏仁取代隨手的夾心餅乾,每餐一定吃豆腐或是黃豆製品,再用植物固醇炒菜;就是這麼簡單,就可以開始您的健康新飲食。

標籤:



2018年1月24日 星期三

「降低膽固醇」飲食該如何調理

膽固醇
膽固醇從哪來?
大多數在你體內的膽固醇是肝臟由食物中的飽和脂肪酸製造。也有一些膽固醇從蛋、肉類、海鮮及乳製品而來。
為什麼膽固醇過高是不健康的呢?
有一些膽固醇是身體所必須的,但是血液裡太多的膽固醇卻會增加罹患心臟疾病及中風的風險。血液中過多的膽固醇會被貯存在動脈血管而導致血管變狹窄(動脈粥狀硬化)。巨大的沉澱物會阻塞你的動脈,迫使血液無法通過。假使供給心臟血液的動脈阻塞,便會發生心臟疾病。假使供給腦部的血管阻塞,便可能發生中風。
什麼時候該檢測膽固醇呢?
男性超過35歲以上,女性超過45歲以上應該要定期檢查膽固醇。根據個人的膽固醇狀況或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如下表),要更經常地來檢測膽固醇。
心臟疾病的危險因子
.本身已有心臟疾病
.男性大於45歲以上
.直系親屬男性在55歲之前或直系親屬女性在65歲之前曾發生心臟疾病
.女性正值更年期或已過更年期或大於55歲以上
.抽煙
.高血壓或糖尿病
.肥胖
.靜態之生活型態
膽固醇有不同種類嗎?
膽固醇在血液中由各種不同型脂蛋白運輸。低密度脂蛋白(LDL)負責傳送膽固醇到周邊組織。高密度脂蛋白(HDL)把膽固醇從血流中移除。
這就是為什麼太多LDL對身體是不好的而HDL是好的。各種的膽固醇之間是平衡的,因此各種膽固醇的高低有它的意義(如下表) 。
舉例來說,如果是因為LDL升高而致使總膽固醇濃度升高,那麼你罹患心臟疾病或是中風的風險便會升高。那如果總膽固醇濃度升高只是單純因為HDL升高,那麼你可能不是高危險群。
總膽固醇濃度
.一般人最好小於200,有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的病患最好小於160
.200 – 239 略高上限
.超過240以上罹患心臟疾病風險提升
LDL膽固醇濃度
.一般人最好小於130,有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的病患最好小於100
.130 – 159 略高上限
.超過160以上罹患心臟疾病風險提升
HDL膽固醇濃度
.女性低於50,男性低於40罹患心臟疾病風險增加
.大於60降低罹患心臟疾病風險
如何改善膽固醇?
你可以做一些措施來改善膽固醇濃度。攝取健康的食物可以幫助你降低LDL濃度。抽煙的人可以戒煙來降低罹病風險,過重的人要減肥,再來是多運動。
哪些種食物是健康的選擇呢?
攝取健康的食物來降低膽固醇可能比你想像中簡單。不必放棄你喜愛的食物,只要少吃一點。試著更換一些健康的選擇。
如何吃的聰明
.限制飽和脂肪酸食物,像乳製品的脂肪酸(冰淇淋、奶油)、椰子油(用烘培可以)。
.限制高膽固醇食物像蛋黃、內臟(肝)、甲殼類動物(蟹、蝦)。
.多吃蔬菜水果
.多吃蒸煮或烤的魚以及去皮雞胸肉
.吃牛肉、豬肉及羊肉時選擇瘦肉,小份一點
.多吃高纖食物像燕麥、黑麵包及蘋果
.選擇低脂或去脂的乳製品
.避免油炸食物更多內容

標籤:



心臟功能檢查有那些?

心臟功能檢查
乳酸脫氫酶(LDH) 標準值:140~271 IU/L
為肌肉、血球等組織內之酵素,因心肌梗塞、腦炎、溶血、肌肉溶解、肌肉炎、淋巴癌、嚴重性肝炎等疾病而昇高;於高溫作業時,合併CPK判讀是否肌肉發炎或心肌梗塞;如合併尿酸(UA)非常高時,注意是否有淋巴瘤等惡生腫瘤之可能。

肌酸磷化酶(CPK) 標準值:26~190 IU/L
存在腦部、心肌、橫紋肌中,心肌梗塞,CK-MB昇高;腦中風,CK-MB昇高;而肌肉炎、橫紋肌溶解時,CK-MM昇高。因此,需合併CK-isoenzymeLDH-isoenzyme等其他檢查及臨床症候綜合判讀。

高敏度急性期反應蛋白酶(hs-CRP) 標準值:陰()
CRP測定用於腫瘤的治療和預後有積極意義。代表身體有急性發炎或感染或組織壞死。但需小心有若干狀況會導致偽陽性(False positive):如老化、懷孕、甲狀腺亢進時。也有少數情況會偽陰性(False negative應該升高卻不高):如心衰竭、血液疾病。

同半胱胺酸酶(Homo-cysteine) 標準值:4.4~12.4 um/l
最近醫學報導,血液中的「同半胱胺酸酶」(homocysteine)與血管硬化的進行有非常密切的關係,據估計至少有10%的心臟血管疾病與同半胱胺酸過量有關。 測量血液中同半胱胺酸的濃度,將是評估心臟血管病變和腦血管病變危險因子的一個重要測試。

標籤:



防疲勞、中風、心血管疾病宜足量攝取富含維他命12之食物

神經組織、紅血球健康及大腦運作的必需營養素。
當你在認知功能不足,思想功能較為緩慢的情況下,較容易出現沮喪、易怒、不安等情緒問題。在小朋友身上如果發生這種症狀,可能會導致生理成長及發展遲緩,而且會有連行動都無法自理的狀況發生。
維生素B12可以在大部分的食物中取得,例如肉類、魚類及乳製品中攝取,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會不易吸收食物中的營養,因此保持健康的消化系統,將更容易攝取食物中的維生素B12,以下是維生素B12對身體的重要影響:
1. 使消化系統健全
內容詳



心血管疾病重要指標---高敏感度C-反應蛋白(CRP)

CRP 的檢驗有一般 CRP 與 hsCRP(高敏感度C-反應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兩種:1)一般CRP是使用散射比濁法 ( nephelometry ),是有健保給付的檢驗項目,但只能測到個位數,其正常值 < 5 mg/L;2) hsCRP 高敏感度C-反應蛋白是使用酵素連結免疫吸附法 ( ELISA ) 做測定,但不包括在健康檢查項目中,所以需另外付費,敏感度高,能測到 0.08 mg/L。(參看第五章第五節第十項C-反應蛋白檢查)
高敏感度C-反應蛋白的檢查近來被認為可以做為預期罹患心臟疾病危險的指標性檢查,針對心血管疾病危險指標之標準為 < 3.24 mg/L。一個人如果hsCRP檢查結果接近正常範圍的最高值的時候,比正常值的人有一 ~ 四、五倍的機會得心臟病的危險。臨床上對心臟冠狀動脈疾病的初級預防,除了 LDL-C 外,可以加上 hsCRP 之測定。研究顯示,C-反應蛋白很可能是反映著動脈壁的脂質沈積,因而造成血管的粥狀硬化。動脈的粥狀硬化會引起血管的破裂、粥狀斑塊的剝落,一旦碎片進入血液循環,會造成栓塞以致引起心肌梗塞、腦中風。 

美國心臟協會和美國疾病管制中心在 2003 年定義,就預測罹患心臟疾病的危險性來講,高敏感度 C-反應蛋白不超過 1.0 mg/L 時為低危險群,1.0 ~ 3.0 mg/L就有中等度的危險,如果超過 3.0 mg/L 時則為高危險群,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增加,即使血液中 LDL-Cholesterol 值在正常範圍內也須考慮是否要做預防性治療。不過 hsCRP 的參考值的範圍常容易受年齡、性別、檢驗員、檢驗方法等影響,各檢驗室需要有各自實驗室自己的參考值。

現在 hsCRP 常和膽固醇、三酸甘油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一起成組測定,做為預測起因於血管硬化的心臟及腦血管疾病發生的檢驗項目,尤其是在較容易引起這些疾病的人,如有高血壓、高膽固醇、菸癮及糖尿病的人。

對於hsCRP的檢驗結果需要細心解釋。因為CRP終究是反映炎症的檢驗,有慢性炎症的病人,例如關節炎病人、最近患病的人、有感染的人、有受傷的人的檢驗結果都會很高;而正在服用抗炎症藥(如阿斯匹靈、非類固醇止痛、止炎藥)或降低膽固醇藥的人,檢驗結果都會很低,對於這些人不要嘗試這個檢驗,因為沒有什麼意義。更多內容

標籤:



你對脂質檢查(膽固醇、三酸甘油脂)了解多少?

 脂質檢查是一組要測定預期哪些人有發生心臟疾病或中風(腦血管障礙)的危險的檢查的組合,它平常包括有「膽固醇總量」、「三酸甘油脂」、「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四項檢查,所以脂質的檢查跟一般的實驗室檢查不一樣,並不是要判斷或診斷有什麼疾病的檢查而是預期將來會有極大可能因血管硬化而發生心臟病或中風的一組檢查。另外近年來有一項檢查也被認為可以預期是否會有因血管硬化而發生心臟疾病或中風的危險,叫做「高敏感 C 反應蛋白」。
 一般大眾對健康的常識提高以後,很多人一到醫院就診就要求醫師說要檢查【血油】,就是要檢查血液【膽固醇】的意思,知道多一些的人就會進一步要求加上【三酸甘油脂】的檢查。其實真正知道為什麼要檢查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的目的、意義的人並不多,而這兩項檢查也不是真正直接能反映出是否容易罹患心臟病或中風的危險的檢查。 
有一些人認為膽固醇總量或三酸甘油脂高的時候會引起血管硬化,這卻是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的結果。血液膽固醇總量高的時候將來比較容易【血管硬化】,沒有錯,是可能原因之一,但是膽固醇總量並不是血管硬化的罪魁禍首,因為「膽固醇總量」包含有「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而這兩種膽固醇對於血管硬化有剛巧具有相反的作用,好的和壞的。此外,這些人來醫院要求檢查的人常常是因為有脖子僵硬或全身酸痛或無力等症狀而來,而他們以為這些症狀是因為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升高所引起的症狀,其實一點兒關係都沒有。
 就如上面所說「脂蛋白」有「好的」和「壞的」,「高密度脂蛋白是好的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壞的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對於血管的維護是必需的,低密度脂蛋白則會促進動脈硬化,所以當我們檢查和注意血中的膽固醇時,不要只關心膽固醇總量的高低,還要注意是哪一 種膽固醇增加或減少,低密度脂蛋白才是促進謝管硬化的罪魁禍首,但是其他三種脂質都有連帶關係。
 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長時間升高時,會引起血管的硬化,而血管硬化後更會引起高血壓、心臟病(心肌梗塞)、腦血管障礙(出血、梗塞)及腎臟衰竭等疾病。 
 大家都知道這些疾病會帶來嚴重的後果,因此大家會特別去關心會引起這些疾病的血液中脂質的高低是可以了解的,但是大家卻忽略了,除了血液中的高脂質濃度外,還有本態性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抽菸、家族性高血壓等都是引起血管硬化的更重要的原因,所以為了預防血管硬化,不只要關心血液中的脂質的高低,還須要時常注意有沒有與高血壓、糖尿病、腎臟病等疾病有關的症狀,儘量早期發現這些疾病而做適當的治療不讓它加重才是更重要的。
還有,這些只關心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的高低的人,卻不知道一件很重要的事實,就是不知道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是一種很重要的維持生命所需的營養物的事實。有些人更以為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越低越好,甚至以為零最好,其實膽固醇還是構成和維持正常血管壁不可或缺的物質,簡單的說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不管過高或過低都是不好繼續閱讀

標籤:



2018年1月21日 星期日

蘋果族注意了--毒短訊chaiOS癱瘓iPhone,Mac用戶

有毒短訊「chaiOS」能利用iMessage的預覽功能自動播毒,癱瘓用戶的蘋果iPhone手機、iPad平板電腦或Mac電腦,中招裝置有機會陷入無限重啟的「死亡輪迴」狀態,蘋果公司承諾下周提供軟件更新修補漏洞。 

針對iOS11.2以上

跟2015年出現的「Effective Power」漏洞相似,「chaiOS」專門針對蘋果操作系統iOS及macOS內的iMessage預覽功能,裝置只要收到一則特定組合的emoji訊息,不論用戶有否開啟,在預覽功能自動讀取連結時就會中招。
「chaiOS」對iPhone、iPad或Mac機有着不同程度的破壞,輕則是iMessage無法使用,重則不斷自動重開,無法使用。部份用戶表示,只須向中毒的iPhone發送新的訊息,就可以取回iMessage控制權,刪除「chaiOS」短訊即可恢復正常。可是,有中毒較深的裝置被迫要清除所有內容,重置設定才可重新使用。
受影響的裝置從iOS11.2開始,測試版iOS11.2.5及macOS測試版也包括在內。有毒短訊的漏洞曾出現在iOS10,不料今年iOS11又再度出現,但此次受影響的不僅iOS裝置,連macOS裝置也不能免疫,受影響的果迷更多。
Buzzfeed/The Verge/The Apple Post網站  

標籤:



快遞亂象報你知--四大業者大評比

當消費者透過網路訂購商品,或是要將貨品寄送給他人,最便捷的方式就是選擇快遞宅配,但只要是頻繁使用快遞的民眾,一定有不少人碰過貨物損傷的情形。
本刊調查,中華郵政、黑貓宅急便、台灣宅配通、新竹物流四家公司,為台灣前4大宅配業者,各家業者雖都有貨物運送過程損壞的賠償機制,但申請過程舉證麻煩,往往曠日廢時,且賠償金額偏低,宅配公司總以官式回應「因運送過程遭遇碰撞」,消費者看不到運送過程,只能摸著鼻子自認倒楣。

轉運站內 任意拋置

為解開包裹旅行過程之謎,本刊將能持續錄影72小時的微型攝影機,跟著玻璃杯一早裝進包裹寄送,等同讓包裹長了雙眼睛,成功記錄4家業者作業過程,但真相也讓人瞠目結舌。
更多內容

標籤:



2018年1月19日 星期五

年菜分享--走油東坡肉/柴米夫妻

❤ 我們的故事 ❤

柴米夫妻 成立於2013年
傳承上一代的刻苦精神,結合各方特色料理
遵循傳統古法,但又研發創意新味
回歸最原始與最真實的味蕾
令人驚豔的新傳統美食


要作神仙眷屬 , 先作柴米夫妻

(諺語)指夫妻要能和睦相處
往往需先經過共患難的日子
俗語說的好
如果連這種小小的打擊都承受不住
將來怎麼一起過日子呢?
我們是否已忘記與另一半結為連理時的承諾
想起父母親的叮嚀,簡短的一句話
道出上一代經過戰亂刻苦互相扶持的歲月
如今世代交替,此種精神仍需有所留存
透過飲食文化的傳承
將口味延續與對食材挑選的堅持
烹出每一口經驗與歲月的懷舊料理

標籤:



2018年1月18日 星期四

「燕麥」紅不讓,每天吃多少才夠?

煮的、泡的、喝的,都有效!
由於醫學證實燕麥富含有效的保健成分,市面上已有多項燕麥相關產品獲得行政院衛生署的健康食品認證,尤其是燕麥不僅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於預防便祕,燕麥中的水溶性膳食纖維β-Glucan(β-聚葡萄醣)又獲證實可以降低膽固醇、三酸甘油酯,減少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某些含鉻(Cr)的燕麥產品也證實可有助於降低飯前(空腹)血糖值,所以,有愈來愈多的人選擇吃燕麥來保健。
屬於禾本科的燕麥正當紅不讓!根據美國《時代雜誌》的評選,燕麥是穀類中唯一獲得最佳10大推薦營養食品,也是第一種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健康食品。
產量驚人,市場競爭激烈
根據文獻記載,早在公元1世紀時,燕麥就是西北歐主要的穀類作物,中國也早自西元500~1000年間就開始栽種,英國約自西元7世紀起大量栽培,而美國自西元1602年引入,加拿大則於1605年引進,到1786年時,美洲已大規模的栽植,用為人類與動物的食糧。依照美國農業部(USDA)的統計,全世界每年燕麥的產量約達5000萬噸。
燕麥以加工型態的產品問世已逾130年,過去大家所熟悉食用燕麥的模式,主要是以煮食為主,隨著科技的精進,沖泡式的燕麥片隨後也風行一時,近2年則單瓶裝的即飲燕麥(奶)產品紛紛問世,包括統一、桂格、愛之味等品牌的即飲燕麥產品也先後取得衛生署通過的健康食品認證,除了國外進口的有機燕麥奶,今年初泰山企業也跟進推出燕麥新飲品來搶占市場,而添加燕麥的食品也推陳出新,台畜公司近日甫上市由農委會委託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成功開發出的「燕麥肉酥」。根據業者的推估,單是燕麥即飲相關產品的市場規模,1年就可高達約10億元之譜,市場競爭相當激烈。
保健功效有佐證,該吃多少?
吃燕麥好處多,究竟燕麥該怎麼吃?而且每天該吃多少量,才足夠達到保健功效?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助理教授施純光指出,目前推出多項燕麥保健食品且已獲得行政院衛生署健康食品認證的市售品牌,各自都有包括動物或人體實驗的科學實證,每種燕麥產品能夠達到保健功效的有效食用量因此而各個不同,除了參考所購買產品的建議食用量之外,想要更進一步詳細了解,可以直接瀏覽衛生署食品資訊網上的健康食品一覽表。(http://food.doh.gov.tw/foodnew/info/InfoHealthFoodList.aspx)
根據各品牌獲健康食品認證的資料顯示,若以煮食或沖泡式的燕麥片來看,想要達到降低血中總膽固醇、降低血中L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的膽固醇)或降低三酸甘油酯,減少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等目的,則每日食用量從50g、75g、100g到130g不等,視份量的多寡,可1次或分多次食用若是可直接飲用的燕麥(奶)產品,為達保健功效,每天的飲用量從375ml、680ml到700ml不等,小包裝量少者可1次飲用1瓶,大包裝量多者則宜調整分2次或多次飲用。
當主食份量計算,過量會變胖
由於燕麥是屬於主食類,雖然具有保健的功效,但並不宜在3餐主食之外當作額外補充的保健營養品來吃,而是應該計入每個人1天所應食用的主食份量當中否則,1天在3餐主食之外,又多喝了1、2瓶燕麥(奶)飲品的結果,可能會造成熱量攝取過多,導致肥胖,反而增加身體的負擔。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最新版的每日飲食指南草案,為了提高微量營養素與有益健康之植化素攝取量,原本6大類食物分類的「五穀根莖類」(主食類)擬修改為「全穀根莖類」,像是燕麥、糙米、全麥、薏仁、十穀米等都屬於全穀類,可輪流替換食用,食用的份量,以一般人每日攝取總熱量為2000大卡計算,建議主食的攝取量為12份,換算為米飯,即大約為3碗飯的份量如果是女性,每日所需攝取的總熱量較少,約1500大卡就足夠,主食約需9份若是熱量消耗較大的運動員,則每日總熱量的攝取需要2500大卡,主食份量就可食用達15份。
因此,將每日所需主食份量換算成燕麥片的食用份量時,大約每20g的燕麥片就相當於1份主食的量,如果為了達到降低膽固醇目的而每天吃50g的燕麥片,就代表每天已經吃了2.5份的全穀根莖類主食,還剩下9.5份主食(以一般人需要12份主食計算),宜以其他全穀根莖類代換,以使營養均衡。若是每天已經吃了130g的燕麥片,則代表已吃6.5份主食,還剩下5.5份若是以飲用瓶裝燕麥(奶)來換算,則飲用1瓶350ml就相當於吃了2份主食(約等於半碗白飯),而每天飲用700ml者,就相當於必須在一日3餐的飲食中,扣掉4份主食的量。
(詳細內容請見常春月刊329期)

標籤:



醫師提醒:天冷泡湯,有心血管疾病者避免使用烤箱

宜蘭縣羅東博愛醫院醫師蕭如豐說,「五不」安全原則,包括水溫在攝氏40度以下、每次泡10分鐘左右、勿單獨泡湯、不要冷熱湯交換泡、儘量不使用烤箱。
  • 天冷泡湯,醫師建議水溫不要超過40度,圖為礁溪鄉溫泉飯店泡湯池。(記者江志雄攝)
    天冷泡湯,醫師建議水溫不要超過40度,圖為礁溪鄉溫泉飯店泡湯池。(記者江志雄攝)
不要使用烤箱原因,出在烤箱內空氣不流通,氧氣供給量比較不足,烤箱溫度升高,促使血管擴張時,血液會往四肢流動,容易導致腦部與心臟血液循環變差,若使用不慎,恐會有頭暈、無力、昏倒意外。
近日來氣溫下降,有固定服藥的高血壓病人,必須定時量血壓,如果藥物控制狀況不佳,務必回診請醫師評估是否需要調整藥物,才能避免因氣候更迭威脅到自身健康。
有心血管疾病者泡湯守則

標籤:



打噴嚏務必張開口鼻,否則可能重創喉嚨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英國醫學期刊》(The BMJ)當地時間15日,刊出最新一期報導指出,1名34歲男子,疑因欲打噴嚏時硬撐,反倒重創喉嚨,出現劇痛腫脹的徵狀,嚇得他趕緊赴醫求診。
  • 英國1名34歲男子,疑因欲打噴嚏時硬撐,反倒重創咽喉,出現劇痛腫脹的徵狀,嚇得他趕緊赴醫求診,還住院一周。(圖翻攝自《英國醫學期刊》網站)
    英國1名34歲男子,疑因欲打噴嚏時硬撐,反倒重創咽喉,出現劇痛腫脹的徵狀,嚇得他趕緊赴醫求診,還住院一周。(圖翻攝自《英國醫學期刊》網站)
綜合媒體報導,醫師一問之下發現,原來該男有個習慣,便是在鼻子搔癢難耐,打噴嚏前,「閉上嘴巴、捏住鼻子」,強憋住衝動,以防鼻水外溢飛濺,反讓「喉嚨內有種爆裂感」。
報導指出,電腦斷層掃描顯示,該男硬吞的噴嚏壓力,造成咽部(位於喉部與食道上方)穿孔受傷,說話吞嚥困難,須施打抗生素,並靠鼻胃管輸液餵食,住院數天完成治療後才順利出院。
報導提到,不過,文中也提到,咽部自發性破裂不僅罕見,即便在臨床上發生,主要是與嘔吐、重咳及部份創傷有關,所以「急診室醫護起初對於該男的症狀感到震驚」。
報導引述,若遇上罕見情況,忍住不打噴嚏的行為,可能會引發縱膈腔氣腫(pseudomediastinum),讓空氣卡在肺部;鼓膜穿孔,甚至是腦動脈瘤破裂,因此醫師提醒,若想打噴嚏,便張開口鼻別硬忍。

標籤:



2018年1月17日 星期三

「偏差性咀嚼」易致突發性重聽、耳鳴⋯

跟偏差性咀嚼有關的突發性重聽,經常發生在40幾歲或50幾歲,但其中也不乏10幾歲或20幾歲的年輕患者。
如果是年輕的患者,大都是左臼齒咀嚼所引起。因左臼齒使用過度,左耳接收過多的物理性刺激,導致聽力下降,引發突發性重聽。
即便都是突發性重聽,右耳聽力下降的50幾歲患者也會有增加的趨勢。
這是因為患者從年輕的時候就習慣用左臼齒咀嚼食物,等年紀約莫50歲,左臼齒就會罹患牙周病,等左臼齒有牙周病後,他們就換成右臼齒咀嚼,造成右耳的聽力跟著下降。
而且,當左臼齒不再過度咀嚼後,左耳的聽力還會暫時變好。
換句話說,50歲前後出現的突發性重聽,可說是年輕時慣用左臼的齒偏差性咀嚼所引起。即使現在沒有耳朵困擾的人,如果養成偏差性咀嚼,將來很有可能會因為突發性重聽苦惱不已。
所以,矯正偏差性咀嚼,才能預防將來出現耳朵方面的困擾。

80至90%的耳鳴會跟重聽一起出現
耳朵裡持續傳來蟬鳴聲、潺潺水流聲,或一到夜晚就出現吱吱叫的聲音……耳鳴幾乎都是患者自己的大腦所製造出來的聲響,並非外界所發出的聲音。
所以,耳鳴不會被當成疾病,加上原因不明,有效治療法也只是服用類固醇,甚至於用藥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幾乎所有的耳鳴都會無意識的消失,但若一整天耳朵裡面都叫個不停,出現嚴重耳鳴的話,可能引發失眠或憂鬱症。
80至90%的耳鳴會跟重聽一起出現。根據我的經驗,這些重聽患者尤其以老年性重聽居多。聽不見4000至8000赫茲這個音域的高音,正是老年性重聽的特徵。
可是,在治好蛀牙,重新換了假牙,正確的咀嚼食物,改善老年性重聽後,耳鳴消失的患者有增加的趨勢。
不過伴隨突發性重聽的耳鳴,即使矯正偏差性咀嚼提升聽力,還是可能持續耳鳴。所以,很遺憾的是,比起老年性重聽患者的耳鳴,突發性重聽患者的耳鳴似乎比較不容易治癒。

標籤:



分享--簡易關節運動改善「膝痛」

【早安健康/陳建甫編譯】根據我國衛生福利部統計,國人膝關節的退化盛行率約達15%,可以推估有350萬民眾皆受退化性膝關節炎所苦。而三軍總醫院副院長潘如瑜則在日前受訪時表示,若是加上受傷、創傷及運動傷害造成的膝關節退化,國人患有膝關節疼痛的比例可能遠遠在此數字之上,而且也有逐漸年輕化的現象。

膝關節疼痛與大腿肌肉大有關連!


而日本退化性膝關節炎名醫竹內良平則表示,其實膝關節疼痛有很大的部分與大腿的股四頭肌、股二頭肌緊繃有關。

這兩塊位於大腿前後的肌群,也是控制膝蓋伸屈最重要的兩塊肌群,一旦因為運動量不足,或是運動後不正確按摩,讓代謝廢物都積在肌肉內,就可能會引起肌肉因缺血而萎縮、緊繃,不但會拉扯到骨盆也會同時拉扯到膝關節,因此就容易造成髖、膝疼痛。

扳腿、屈膝毛巾操 每天10次就能改善膝蓋痛!


竹內醫師更與另一名膝關節外科醫師石川博之,共同開發出兩招毛巾操,只要在家中準備一條1公尺長的毛巾,就可以趁著早上或睡前扳腿再屈膝10次,放鬆這兩塊肌肉來刺激血液循環、代謝毒素。

此外,石川醫師更表示,這樣的腿部鍛鍊同時也能提高下半身淋巴循環,讓膝關節的滑液囊、關節囊分泌並儲存更多潤滑組織液,減輕運動時或行走中所造成的軟骨摩耗度。

鍛鍊前準備:先將毛巾的短邊對折兩次呈狹長形狀,接著用雙手握住兩端再開始練習毛巾操。請在軟墊上進行以免造成運動傷害。 內容詳

標籤:



専家提醒:亂吞維他命恐得「猛爆性肝炎」


許金川教授撰稿「亂吞維他命 得猛爆肝炎」指出,從營養學及保肝的立場而言,事實上這些都是不需要的;近幾十年來國人體型肥胖,脂肪肝的比例越來越多,在在表示國人是吃太多了、營養過剩,除非挑食厲害,或手術後或口腔進食有問題的朋友,否則補充這些維他命丸是不需要的。
維化命丸有「水溶性」及「脂溶性」兩種,維他命B、維他命C這兩種屬於前者,維他命A及維他命D屬於後者。水溶性維他命吃多了會由水份排出體外,但脂溶性維他命貯積過多在肝臟無法排出,因它不溶於水,吃過量容易造成肝毒性。十多年前香港就有兩個小孩,兄弟二人把維他命丸當成糖果吞食,結果引發猛爆性肝炎,其中一個小孩後來靠換肝才活下來。

由於國人愛吃補藥,因此,過去常有民眾不明原因肝指數升高,甚至猛爆性肝炎或肝腎衰竭者,其中最大原因就是很多人吃了這些不需要的補藥而來,尤其對於B肝帶原者,服用號稱增強免疫系統的補藥、健康食品,尤其容易讓B肝病毒活躍起來,甚至引發肝炎發作、不可收拾,不可不慎。
因此,要保肝,在飲食方面就是飲食新鮮自然、均衡,就可以維持自己的生命,不用去吃維持他人的性命的「維他命」丸。

標籤:



醫療訊息--健保署正式啓用「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避免不必要的重複檢驗

健保署今(17)日召開記者會宣布「雲端醫療影像資訊分享平台」啟用,鼓勵大醫院上傳檢驗檢查影像,其它的基層院所就可透過該系統查詢調閱影像及報告內容。對民眾而言,到其它醫院尋找第二醫療意見或後續照護時,不需要在原醫院花費200-600元燒錄影像報告資料,也可以避免重複檢查,有助於節省健保資源。

健保署表示,這項國內各院所合作建置的雲端醫療影像資訊分享平台,從今年元旦起,各大醫院為病患所執行的CT(電腦斷層)及MRI(核磁共振)檢查,健保署鼓勵各醫院即時將檢查的影像及報告上傳,藉此落實分級醫療的理念,提升病患就醫品質及方便性。

健保署長李伯璋表示,對民眾而言,至同層級醫院尋找第二醫療意見或後續照護,不需要在原醫院花費200-600元燒錄電腦斷層、核磁共振、超音波、胃鏡與大腸鏡等影像,也不必再影印抽血檢驗檢查報告。只要由雲端資料調閱,就可看到報告,節省等待醫院作業流程與金錢花費,也降低重複檢查的潛在健康風險。

其次,民眾如果由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診斷與檢查後,回到自己厝邊診所與地區醫院追蹤治療時,可以請醫師參考雲端的醫療資料,提升民眾後續治療的方便性與連續性。
陸續納入超音波、胃鏡、大腸鏡、X光片等影像分享
李伯璋指出,今年健保支出約6,600億元,按每年5%的成長率估算,民國110年就要再提高健保費,鑑於未來要調漲保費有其現實面的難處,必須加強節流,健保署統計自民國93年至105年間健保申報件數已達40億筆,審查資料量達3,000萬筆,從健保大數據分析發現,控制不必要的檢驗檢查及用藥是重要關鍵。 
為此,健保署把「健保雲端藥歷系統」升級為「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擴充內涵與功能,讓醫師在為病人診療時,可查詢病人近期在各家院所做過的檢驗檢查、手術等共11項整合資訊。
據統計,在每天100萬健保就醫人次中,有82.1%的病人在就醫或領藥時,均有透過醫事人員查詢本系統,其中最容易重複開藥的降血壓等6類慢性病用藥,從103至105年用藥日數重疊率已明顯下降超過一半。

健保署從107年1月1日起推動大醫院將CT及MRI等影像上傳雲端,截至15日約半個月,已有71%醫院進行上傳,64%醫院進行調閱,呈現逐漸上升趨勢。目前每日100萬門診就醫人次中,約30萬人次會處方檢查檢驗。 
李伯璋表示,健保署會以民眾的需求為考量,未來陸續納入超音波、胃鏡、大腸鏡、X光片等影像分享。根據健保署去年7月至11月先行試辦跨院共享電腦斷層攝影、核磁共振造影及超音波,若以1點1元計算,檢查費用為91.86億元,比前年同期省下7.8億元,未來可望節省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