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20年7月29日 星期三

心臟病/如何延緩「動脈硬化」30年/洪惠風醫師


如何延緩「動脈硬化」30年/洪惠風醫師




標籤:



肌力/日常兩招鍛練上下肢肌力

       日常兩招鍛練上下肢肌力

如果在半年之內體重莫名減輕5%以上,也要小心可能是肌少症作祟。

鍛鍊肌力、維持骨本 負重運動2招 

有些人每天走1萬步以上,也有些人喜歡慢跑、快走,這些雖然是好的運動方式,但對於減緩骨質流失卻不見得有幫助。其實,江坤俊說,只要透過簡單的負重運動,就能幫助鍛鍊肌力、維持骨本,而且在家就能輕鬆完成。

更多內容

標籤:



食材/蔥、蒜、葡萄酒能抵禦超級細菌

       蔥、蒜、葡萄酒能抵禦超級細菌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隨著抗生素數十年來被頻繁使用,越來越多擁有多重抗藥性的「超級細菌」出現,人類在抵禦病魔的路上日漸艱辛,科學家也嘗試著在時間耗盡前找尋抗生素的替代品。最新研究顯示,科學家在一份中世紀手稿中看到勝利的曙光。
根據《CNN》報導,今日發表於權威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的報告中,研究人員在一份1000年前中世紀手稿中發現神奇配方,該方主要由洋蔥、大蒜、葡萄酒及膽鹽(bile salt)組成,是當時相當流行的自然療法,而最新研究則證明了此配方對超級細菌的功效,並詳述了其作用原理及實踐應用的方式。
這種療法具有解決生物膜感染問題的潛力,後者每年在全球造成巨大的人命、金錢損失,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生物膜意味著層層堆疊在人體或植體表面的穩固病原體「膜」,植入人體的外來物對病原體而言是良好溫床,使得細菌容易附著其上,而又因不易清除、短期無法移除體外等特性,細菌組成的生物膜將持續擴大,增加病患產生重症甚或死亡的可能。
報告指出,這份良方正受到學界積極研究,使其得以安全地運用在臨床項目上,來對抗已對任何抗生素治療產生完全抗藥性的超級細菌,是為數眾多病患的救命福音。

標籤:



2020年7月28日 星期二

脊椎/認識脊椎側彎及如何緩解

認識脊椎側彎及如何緩解

全文連結

標籤:



2020年7月27日 星期一

脊椎/破解十二大脊椎側彎迷思

破解十二大脊椎側彎迷思

全文連結

標籤:



2020年7月26日 星期日

食材/酪梨盆栽

酪梨盆栽

圖片連結


標籤:



心臟病/血脂異常第二線藥物-血脂標靶抑制劑新藥(PCSK9抑制劑

第一線藥物治療不佳 評估後可申請血脂標靶抑制劑治療
根據2017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低密度膽固醇需降至70 mg/dl以下較為安全。而以往罹患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會透過服藥方式治療,但部分患者會有療效不佳,出現肌肉痠痛的副作用。
當患者對第一線藥物反應不佳或無法忍受其副作用時,經健保署審查醫藥專家會審後,可評估使用第二線藥物-血脂標靶抑制劑新藥(PCSK9抑制劑)。而張女士在治療上,即有上述狀況發生,因而申請使用血脂標靶抑制劑治療。

標籤:



食材/黃豆網路謠言大破解(皂素、胰蛋白酶抑制劑、胰臟癌⋯)

黃豆網路謠言大破解(皂素、胰蛋白酶抑制劑、胰臟癌⋯)

全文連結

標籤:



眼疾/緩解乾眼症不適別用錯方法

  緩解乾眼症不適別用錯方法

【NOW健康 王澍清/新竹報導】酷夏高溫,開冷氣睡覺是人生一大享受,但陳小姐早上醒來時總覺眼睛乾澀,有時還會微痛,至眼科檢查,結果為乾眼症,這讓她有點傻眼,問著醫師「不是老年人才會有乾眼症嗎?」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指出,以往乾眼症患者確實以中老年人居多,但最近幾年,年輕族群過度使用3C產品,追劇、打手遊,長時間緊盯螢幕,或是上班族必須久看電腦螢幕,期間常不自覺地忘了眨眼,都會提高乾眼症風險。許多乾眼症病患都會隨身攜帶眼藥水、人工淚液,或是生理食鹽水、洗眼液,讓眼睛保持溼潤,不過,千萬別用錯,以免弄巧成拙,讓眼睛更不舒服。

乾眼症患者眼淚分泌較少、容易揮發,造成眼球表面防護破功,病菌容易沾附在眼睛表面,成為病菌侵襲的破口,以致眼睛乾癢不舒服。此時,有些人使用生理食鹽水來溼潤眼睛,短時間內眼睛感到涼快,認為便宜又好用,不過,陳瑩山表示,生理食鹽水保持溼潤的效果相當短,只能維持幾分鐘,不建議使用這類產品。

至於洗眼液,這比生理食鹽水更能定焦在眼球表面的產品,但只能短暫舒緩眼睛乾澀。陳瑩山說,別以為用洗眼液清洗眼睛,就可達到清潔殺菌效果,這可說是毫無效果。

相較之下,人工淚液相對安全,又能舒緩眼睛,目前有單支裝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可以安心使用。不過,人工淚液並不能成為眼睛抗菌的保護液,因為它不含白血球、抗體及酵素等保護眼睛的成份,只能暫緩不適。

此外,有些患者則習慣至藥局、藥妝店購買眼藥水,或是使用之前治療結膜炎與角膜炎,沒用完的眼藥水,陳瑩山說,眼藥水均有保存期限,且開封後應該盡快用完,千萬不要亂點。

標籤:



食材/玉米筍小檔案—年幼的玉米

玉米筍小檔案—年幼的玉米

營養師呂孟凡在粉專《營養麵包(呂孟凡營養師)》指出「玉米筍是年幼玉米,但營養價值不同」讓網友們驚呼連連!事實上,玉米筍「在絲(silk)尚未出現或剛出現,還未受精以前所收穫的果穗。」玉米筍與玉米是年幼及成年的關係,就像毛豆與黃豆也是如此。

更多內容

標籤:



2020年7月25日 星期六

腎病相關— 常見引起腰痛之腎泌尿系疾病

腎病相關— 常見引起腰痛之腎泌尿系疾病
遠東診所張弘偉醫師

前文已就腰痛的病史詢問、理學檢查、實驗室檢查以及影像檢查等,扼要說明了腰痛與腎泌尿系統疾病的可能診斷與分析方式。以下我將針對幾種會引起腰痛的腎泌尿系統疾病,簡單的介紹它們典型的臨床表現。

尿路結石
多數尿路結石不會有症狀,直到結石移動。大一點的結石移動時引起急性而嚴重的腰痛,患者經常有漸歇性的絞扼痛。疼痛的位置常由腰部往下傳遞到側下腹,甚至到腹股溝的方向。由於結石可能造成輸尿管阻塞,因此也有些患者有噁心甚至嘔吐的情形。多數患者會有尿液潛血反應,肉眼可見的血尿也常發生。如結石造成尿路阻塞合併有感染時,則患者同時會有發燒、畏寒的現象,這種情形可能引發敗血症,甚至造成患者死亡。尿液分析與超音波檢查是最常用的診斷工具。如藥物治療無效,需考慮體外振波碎石術、輸尿管鏡截石術、或經皮腎臟造口清除結石。

急性腎盂炎
典型的急性腎盂炎的表現為局部的腰痛,腰痛可能牽引到下背或腹部,同時可能有發燒、畏寒、頭痛、噁心、嘔吐、以及倦怠等症狀。患者常同時有下泌尿道感染的症狀,如排尿不順、頻尿、每次尿量不多或尿不出來、小腹悶痛等。患者自覺尿液有糞臭味。如有典型膀胱炎症狀時,三分之一患者會有血尿的情形。理學檢查方面可見發燒以及腰側敲痛 。急性腎盂炎的嚴重程度變異很大,可以只有輕微腰痛,也可以嚴重到引起敗血症,甚至引起腎內或腎周圍的壞死性膿瘍。絕大多數患者尿液中白血球數上升,八成患者尿液抹片格蘭氏染色可見細菌,尿液細菌培養可鑑定出感染的菌種。血中白血球也常有上升的情形,大約有五分之一患者血中可培養出細菌。治療方面以抗生素為主,加上症狀治療,抗生素療程約十到十四天;如反應不佳則須更換抗生素;如療程完成但未痊癒,則考慮延長療程,並需進一步了解原因。

急性腎絲球炎
水腫常是患者第一個自覺症狀,水腫常見於早晨起床時眼睛周圍浮腫,或白天時站立或久坐而於下午有下肢水腫。患者常有疲乏、厭食、噁心、嘔吐及腰部頓痛等非特異性症狀。患者經常會有高血壓,此高血壓與腎臟無法適度調整體液量有關。多數患者於發病一至二週以後會進入利尿期,隨著尿量增加,血壓也會逐漸恢復正常。患者也常有暫時性的尿素氮或肌酸酐上升,多數隨尿量增加而恢復正常,只有少數患者會因嚴重的腎實質損傷而進入尿毒症。

腎臟細胞癌
腎臟細胞癌是最常見的腎臟惡性腫瘤。小型的腎臟細癌多半沒有症狀,較大的腫瘤可能引起單側腎臟的慢性悶痛。除腰痛之外,典型的症狀還包括可觸摸到的腫塊以及血尿。此外,腎臟細胞癌也可能引起許多全身性的症狀,例如:高血壓、貧血、倦怠、體重下降、發熱、及神經肌肉病變等。腎臟細胞癌的診斷除臨床表現之外,超音波是最重要的診斷工具,它可以區分囊腫、實心或複合性的腎臟腫瘤。任何腎臟腫瘤如無法符合單純性囊腫的條件,則需進一步安排電腦斷層攝影檢查。腎臟細胞癌最有效的治療是手術切除,放射治療﹝電療﹞與藥物治療﹝化療﹞的效果有限;因此,能否早期診斷對病患的預後相當重要。

腎栓塞
腎臟血管的阻塞是老人家腎功能惡化的重要原因,但此疾病的診斷卻不容易,因此需要特別留意。血管阻塞的原因可能是來自遠方的栓塞,如心房顫震合併有左心房小血塊,感染性心內膜炎造成細菌性血栓等;它也可導因於原位性的血管疾病,如動脈粥狀硬化,創傷後的血腫壓迫,或是血管炎等。腎栓塞多為單側,但約有15%30%可能兩側同時發生。腎栓塞的臨床表現變化很大,與發生時間以及嚴重程度有關。急性發生時會有突發性腰痛、敲痛,甚至發燒、血尿、噁心、嘔吐等症狀。血中及尿中的腎臟酵素可能上升。雙側栓塞可引起寡尿、急性腎衰竭。慢性的腎栓塞則多數無症狀。患者可能會有暫時性的高血壓,但高血壓也可能持續下去。診斷主要靠腎動脈血管攝影。治療方法則視致病原因而定,包括外科手術、抗凝血劑、支持性治療、以及血壓控制等。

尿路阻塞
腰痛是尿路阻塞最常見的症狀,腰痛的嚴重程度決定於尿路積水的速度,積水的量反而不是決定腰痛的主要因素。單側的尿路阻塞常見於輸尿管或腎盂的結石、移形細胞癌、或來自外部腫瘤或淋巴的壓迫。兩側的尿路阻塞是常見急性或慢性腎衰竭的原因之一,兩側尿路阻塞的原因包括:膀胱出口阻塞,如男性常見的攝護腺肥大;兩側腎盂或輸尿管病灶,如移形細胞癌。單腎的患者可因單側的阻塞即造成腎功能指數上升。不明原因的腎功能不全,或患者有尿路結石、血尿、糖尿病、攝護腺肥大、骨盆腔手術、外傷、或腫瘤等病史時,均需考慮尿路阻塞的可能。不完全性尿路阻塞可能因腎臟濃縮尿液的功能不良,反而會有多尿的情形。尿路阻塞合併感染也較難治療,經常需要延長療程,解除尿路阻塞對感染的控制相當重要。尿路阻塞的第一線診斷工具為超音波,靜脈腎盂攝影與電腦斷層可進一步釐清造成尿路阻塞的原因。尿路阻塞的治療則依造成尿路阻塞的原因而有所不同。

結語
其他引起腰痛的腎泌尿系統疾病仍很多,如遺傳性多囊腎,以及外傷引起的腎血腫等,在這裡無法一一介紹。確定疾病的原因不僅直接影響到後續的治療方式, 而且可以為病患的預後做正確的分析。雖然腰痛不乏肌肉、筋骨、甚至神經方面的問題,但若無明顯造成上述疾病的原因時,腎泌尿疾病引起的腰痛也要列入考慮。及早與您的醫師分析討論有助於疾病的正確診斷,並避免腎臟受到不可逆的傷害。

標籤:



腎結石不得輕忽,無痛腎結石會要人命

腎結石不得輕忽,無痛腎結石會要人命


標籤:



2020年7月24日 星期五

胰臟癌手術選項—國泰醫院一般外科 戴鋒泉主任

胰臟癌手術選項—國泰醫院一般外科  戴鋒泉主任

其實胰臟癌的外科治療對於外科醫師來說是具有高度智慧及技術挑戰的手術,目標是必須減少與治療有關的併發症和死亡率,當計劃執行一個標準的胰臟切除手術,為了達到沒有殘留癌細胞的三度空間的手術邊際時,有幾個因素必須要考慮到:
首先手術要切除的胰臟腫瘤要先考慮它所處的解剖位置(頭部、體部、uncinate process、或尾部)和胰臟、鄰近器官、血管和局部淋巴腺侵犯的程度。
對於術前惡性腫瘤的組織學診斷的確立有不同的意見,最近有許多外科醫師避免做切片檢查,而完全依賴手術中肉眼檢查的判斷結果來進行切除手術,因為手術中標本取樣的冷凍切片檢查結果仍有高達30﹪的誤差率。假如癌症侵犯胰臟頭部,外科醫師有幾種手術方法可以選擇,例如有或無保留胃幽門部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又叫Whipple procedure),淋巴腺清除的範圍和手術根治的程度(胰臟全切除或部分切除)。如果是侵犯胰臟體部或尾部時,則可採取胰臟遠端切除、擴大遠端切除或胰臟全切除的手術。假如在手術中發現腫瘤無法切除時,此時應考慮姑息療法的效益。因為沒有一種術式可以應用於所有的病變,採取何種的外科手術治療必須個案考量。
因為大多數的胰臟癌侵犯胰臟頭部,對於可切除的胰臟癌來說,標準化的胰臟十二指腸切除手術(Whipple procedure)是最被廣泛採行的手術方法;其標準步驟包括胃遠側端切除,膽囊,膽囊管,總膽管,十二指腸和空腸近端10公分,胰臟頭部和部份的胰臟頸部和體部和胰臟上下周圍的淋巴腺組織。為了達到沒有殘留癌的安全手術邊際,標準化的切除手術亦應考慮一部份胰臟體部切除術才算數。
繼續閲讀

標籤:



胰臟癌手術選項—花蓮慈濟陳言丞主任

胰臟癌手術選項—-腹腔鏡手術優於傳統手術

全文連結

標籤:



腰痛—「慢性腰痛」不可輕忽

        「慢性腰痛」不可輕忽
腰痛可說是最常見症狀之一,根據統計,至少有60%的人終其一生曾有過腰痛的症狀發生。腰痛的成因相當複雜,有經驗的醫師,必須依其病史、疼痛位置、疼痛特性及是否伴隨轉移痛來做鑑別診斷。
在肌肉骨骼系統方面,腰痛及背痛可能為背部肌肉扭拉傷、肌肉肌腱炎,進而考慮是否有脊椎、椎間盤、神經之病症如脊椎骨折、脊椎退化及滑脫、椎孔狹窄、椎間盤突出、神經壓迫如坐骨神經痛等。其症狀特性是肌肉痛點之壓痛,背部肌肉僵直活動受限,甚至可能有下肢轉移痛及下肢無力等現象。
在泌尿系統方面,常見的成因有泌尿道結石、感染、腎臟輸尿管水腫、尿路阻塞如輸尿管狹窄或輸尿管外在壓迫,其他如泌尿道腫瘤、腎臟梗塞、泌尿系統先天結構性異常,甚至因排尿障礙如攝護腺肥大或膀胱功能異常而致尿液逆流等。泌尿結石之症狀特性為猛然劇烈之腰部或腹部之絞痛,有時伴隨有血尿或解尿異常之情形。無痛性血尿常是腫瘤的表徵,與腰痛及腰部腫塊同為腎細胞癌之典型三症狀。腎水腫為特異性相當高之臨床表徵,可與其他系統做高度區別。
在消化系統方面,可因左右器官之不同而有所差異,右側要考慮有肝膽疾病如肝臟或膽道感染、結石、腫瘤、膽道阻塞或膽道結構異常,右側仍需注意升結腸疾患或是盲腸炎等問題。左側需注意胰臟及脾臟之問題,如胰臟炎、胰臟腫瘤、胰管阻塞、壺腹周圍腫瘤等,另外降結腸疾患或是嚴重便泌也可能有左側腹痛及左側腰痛之可能。消化系統之疼痛,主要以前腹表現為主伴隨有腰痛或背痛為輔之特性,也常伴有上腹噁心嘔吐或下腹排便習慣改變或血便之症狀。

標籤:



腰痛—背後隱隱作痛是結石還是腰酸背痛?

健康相關—背後隱隱作痛是結石還是腰酸背痛?

全文連結

標籤:



2020年7月23日 星期四

便秘相關—火龍果大PK,何者有助便秘?

  便秘相關—火龍果大PK,何者有助便秘?

火龍果不僅有大家常見的紅色、白色果肉之分,竟然還有「黃龍果」!3種都很營養,尤其正值產季,香甜多汁的火龍果更成為許多人的消暑新寵。正妹營養師高敏敏表示,不論是哪一種顏色的火龍果,均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及植化素,並分析各別的營養成分,推薦深受便秘之苦的網友們若想讓便便順順來,記得要選「它」。

更多內容

標籤:



蚊蟲相關—天然防蚊法報你知

   蚊蟲相關—天然防蚊法報你知

全文連結

標籤:



2020年7月22日 星期三

糖尿病/醫療新知—吃肉桂對前期糖尿病有助控血糖

   醫療新知—吃肉桂對前期糖尿病有助控血糖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有關肉桂能否降血糖一事,過往研究給出不同的答案。美國一項新研究認為,過去的研究結果可能被患者的藥物影響,因此在觀察51名糖尿病前期患者後,發現肉桂可能真的有助於控制血糖,並減緩患者發展為第二型糖尿病,這項研究現在發表在《內分泌學會》期刊上。
根據CNN報導,新研究以過去的研究為基礎,因為之前有研究發現,決明子有助於降低血糖,另一項涉及60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則發現,服用小劑量肉桂可以幫助降低血糖和稱為「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LDL);但2012年的一項研究卻沒有發現同樣的結果。
領導新研究的是波士頓喬斯林糖尿病中心和來自南韓的研究人員,研究作者、同時是醫院內科醫師的羅密歐(Giulio Romeo)認為,影響過往研究結果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每位患者服用的降血糖藥物不同,進而影響實驗結果;因此,他決定把焦點放在尚未接受藥物治療的糖尿病前期患者身上。
為了測試肉桂的降血糖效果,研究人員隨機分配決明子肉桂膠囊或安慰劑,給波士頓和南韓的受測者,每人每天3劑,每劑500毫克,藉此觀察患者的空腹血糖反應。
經過12週的實驗後,研究人員發現,兩組受測者的血糖反應差異相當大,服用決明子肉桂膠囊的受測者,血糖不僅比餐後服用安慰劑的受測者還低,也比較快恢復到基準點。
羅密歐表示,對於糖尿病前期患者而言,飲食中加入肉桂有助於穩定血糖,藉由這項發現,未來可以舉辦更長時間、且更大規模的實驗,釐清肉桂是否可以減少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標籤:



機-3C手機-新型 Android 木馬病毒假冒「Google更新」竊個資!337款App被列為目標清單

 

新型 Android 木馬病毒假冒「Google更新」竊個資!337款App被列為目標清單


要特別留意,以免受駭個資遭竊。國外資安業者 Threat Fabric 旗下研究人員,於官方部落格發布最新偵測報告指出,近期偵測到一款從著名 LokiBot間諜木馬程式衍生出的新變種惡意病毒、名為「BlackRock」,會偽裝成「Google Update」更新通知的訊息,利用假冒的螢幕介面,藉此引誘Android手機用戶點擊並安裝。
一旦用戶按下確認鍵的按鈕之後,該惡意病毒就會直接入侵手機系統,並會繞過一般的防毒軟體偵測,在取得用戶手機裝置的系統控制權限後,還會更進一步鎖定以社群通訊、約會交友、影音串流、購物和銀行等應用類型的App為主要攻擊目標

標籤:



2020年7月19日 星期日

藥物—「退燒藥」過度使用恐致中毒或產生副作用

      分享—「退燒藥」過度使用恐致中毒或產生副作用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孩童發燒怎麼辦?家長們對服用退燒藥的做法兩極化,有父母讓孩子過度服藥,有些爸媽則堅持孩子再燒都不給藥,這是因爲對退燒時間不了解所致。為此,食品藥物管理署特邀臺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過敏感染科約聘主治醫師、親子診所院長陳俊仁醫師詳細說明。
過度使用退燒藥 恐致中毒或副作用
陳俊仁醫師表示,有些孩童耳溫超過攝氏38度發燒時,吃退燒藥,體溫降回37至38度間已算退燒,但因未降到36至37度,家長繼續讓小孩吃藥,就是過度使用;而有些家長則是讓孩童吃了退燒藥30分鐘後,發現還在燒,又急忙給了第二種退燒藥,體溫反而降到35度以下。
退燒需要時間等待,口服退燒藥的作用時間大概要1至2小時,有家長因為擔心小孩發燒,忽略了兩次退燒藥要間隔6個小時以上,若未間隔6個小時又發燒了,家長就給了第二次,很容易出現藥物中毒或副作用。
2常見退燒藥糖漿 服用方式一次搞懂
此外,有些家長則擔心孩童服用退燒藥會讓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有重症,事實並非如此。以下介紹我國常見的兩種退燒藥糖漿,成分為Acetaminophen及Ibuprofen:
1、Acetaminophen(24 mg/mL)
這是普拿疼的成分,此類退燒藥成分會經由肝臟代謝,不含阿斯匹靈、不傷胃也較溫和,但對高燒較不易退燒,通常吃完藥後1小時內會退燒,每次服用1/2體重的CC數,最多每4個小時服用1次。
2、NSAIDs(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Ibuprofen (20 mg/mL),劑量的算法有兩種:
發燒超過39℃以上是每次服用1/2體重的CC數,發燒超過39℃以下是每次服用1/4體重的CC數,通常服用1-2小時會退燒,最多每6小時服用一次,此類藥物的退燒、止痛效果較佳,但較傷胃。
此外,塞劑(非炎)則一般一顆是12.5mg,13公斤以上的孩童,一次約可以使用1顆,間隔8小時可以使用一次。
食藥署提醒,一般口服退燒藥需要1-2個小時,若未退燒,可間隔1小時以上再考慮使用第二種退燒藥,不過Acetaminophen需間隔4小時以上,Ibuprofen需間隔6小時以上,以免造成體溫偏低或腸胃道出血等症狀。

標籤:



維他命D關鍵不在太陽曬多久,而是什麼時候曬

   維他命D關鍵不在太陽曬多久,而是什麼時候曬
維他命D的來源一:曬太陽
不過想要以曬太陽的方式獲得維他命D有一個限制,不是光曬太陽就有用,還要曬對了才會有維他命D。

因為太陽光的波長是有很長一段範圍的,但只有波長在290~315 nm的太陽光,才有能力把皮膚底下的維他命D前驅物轉換成維他命D,但早上和下午的太陽都是斜射的,所以陽光經過大氣層的距離會比較長,能有效轉換維他命D這段波長的陽光會被過濾掉很多。

更多內容

標籤:



振興三倍券附的「塑膠片」可以一夾多用,別丟了喔

    振興三倍券附的「塑膠片」可以一夾多用,別丟了喔

振興三倍券已正式上路,日前有網友打開三倍券信封後,對於包裝內的「橘色塑膠片」非常好奇,也有網友思考如何將這個塑膠片「物盡其用」。現在就有省錢達人出招,教大家發揮巧思,找出橘色塑膠片的其他妙用。
根據經濟部統計,截至17日晚間10時,已經領取的紙本券達745萬5846人,其中在超商通路領取預購紙本券的人數為505萬5524人;郵局臨櫃購券的人數為240萬322人。
日前有網友詢問三倍券的包裝內,為何要附上橘色塑膠片?對此,有其他網友笑稱:「把人民當塑膠」、「捲起來當吸管」、「花1000買,送你個贈品啊」,而事實上,這個塑膠片是用來固定紙本券用的,以用來確認信封內的內容物是否短少。
儘管有人認為這個塑膠片只用一次實在不環保,不過現在有網友發揮創意,在臉書社團「爆廢公社公開版」紛紛提出各種妙用,像是拿來整理發票、裝小孩的貼紙和名牌、當口罩套、夾車貸收據、放在電腦螢幕當Memo夾,甚至是打牌時還可以幫忙抓牌。而這些突發奇想,就是希望達到「1夾多用」的效果,將資源利用到最大值,減少浪費。

標籤:



健康2.0—心臟要有力趕快練握力



健康2.0—心臟要有力趕快練握力



標籤:



2020年7月18日 星期六

運動—人生七十才開始—-重訓改變你的活力及健康

      人生七十才開始—-重訓改變你的活力及健康

全文連結

標籤:



炎症—抗發炎食物

          分享—抗發炎食物
 
近幾年「發炎」議題越來越受到重視,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人體各種常見的疾病都與發炎反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其中2004年美國時代(TIME)雜誌的封面以聳動標題寫到「秘密殺手!發炎與心臟病、癌症、阿茲海默症和其他疾病的驚人關連性!」指出慢性發炎是癌症、心血管疾病、阿茲海默症等慢性病、退化性疾病與環境疾病的必經之路。 「發炎」就像是人體自我防禦機制,發炎反應分為兩種,一種是急性發炎,一種是慢性發炎。「急性發炎」反應是人體遇到傷害時進行修復的一個必要過程,當你不小心擦傷或是發燒時,感到的紅、腫、熱、痛正表示身體正在進行「發炎」,擊退敵人與修復身體。但如果發炎過程拖得太久,就會演變成「慢性發炎」,它是延遲性、持續性且全身性的發炎,免疫細胞一直不斷重複的招募、增殖、分化、遷移等,持續釋放細胞激素引起發炎反應。猶如身體一直處於打戰狀態,不止壞人受到攻擊,連旁觀者也受到波及,長久下來,身體就會出現各種毛病。

更多內容

標籤:



2020年7月17日 星期五

冷氣機另一選項—美國便攜移動冷氣扇

冷氣機另一選項—美國便攜移動冷氣扇

產品頁連結

標籤:



冷氣機另一選項—日本極速製冷移動冷氣扇


    冷氣機另一選項—日本極速製冷移動冷氣扇

全文連結

標籤:



肺癌/醫療新知—最新研究/台灣人罹患「肺癌」也可能和飲食有關

   醫療新知—最新研究/台灣人罹患「肺癌」也可能和飲食有關
中研院與台大醫院等團隊合作,發現不吸菸肺癌患者最主要的致病原因為體內「APOBEC突變」,雖有待發現突變原因,但中研院將發現的五種癌細胞突變特徵,與國外的致癌突變特徵資料庫比對,找出可能的三大物質,發現肺癌的危險因子不只是空汙或是油煙,更與飲食中的食品添加物、防腐劑等有關。
另外,研究也發現,小於六十歲的女性受APOBEC影響較大,但高於六十歲女性,則受到長期累積的環境因子,如空汙、二手菸等影響較大,也就是說,減少生活中致癌物的暴露,可能是預防肺癌的有效策略。
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楊泮池表示,未來面對肺癌的預防,戒菸不再是唯一防堵之道,還必須從飲食、環境、基因、生活模式、藥物、老化等多方面著手。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陳晉興也表示,此次研究發現食品添加物等「飲食」原因也可能造成肺癌,將影響後續衛教方式。
中研院統計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陳璿宇表示,細胞突變後會有固定的結果,俗稱「癌變指紋」,國外已建立相關資料庫,台灣尚未建立。中研院將發現的五種癌細胞突變特徵,與國外的致癌突變特徵資料庫比對,找出可能的危險因子。
結果發現,有三種物質會導致這次研究發現的五大癌細胞突變特徵的結果,分別為亞硝胺類致癌物(Nitrosamine)、多環芳香烴(PAH)、硝基多環芳香烴(Nitro-PAH)。
中研院化學研究所長陳玉如表示,亞硝胺類致癌物如防腐劑、食品添加物等;多環芳香烴如二手菸、燃燒煙霧、吸菸的煙霧等;硝基多環芳香烴則像是PM2.5、汽機車排放廢棄等,其餘可能的刺激物還有黃麴毒素、菸鹼、甲醛等。
陳玉如表示,除了吸菸及二手菸,也看到與水、加工食品、汽車排放、空氣汙染等因子與肺癌的關聯性,但仍有待進一步研究,驗證哪些因子是台灣患者體內重要致癌基因。
此次中研院研究團隊運用蛋白體學特徵分析,發現肺癌可分為五種亞型,其中一種是從未被發現過的早期肺癌「類晚期」亞型,同時有兩種突變,導致體內MMP11蛋白會顯著增加。陳玉如表示,未來可以透過研發MMP11蛋白的生物標誌,作為檢測工具。

標籤:



2020年7月16日 星期四

健康資訊—你還在用舊的BMI衡量胖瘦?落伍了⋯

    分享—你還在用舊的BMI衡量胖瘦?落伍了⋯

全文連結

標籤:



2020年7月15日 星期三

肺炎-COVID-19相關產品—新型空氣過濾器

            COVID-19相關產品—新型空氣過濾器

武漢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已經持續一段時間,出於經濟考量,許多國家已逐步解除限制措施,然而封閉場所內的潛在感染風險仍然存在,控制病毒透過空調擴散已迫在眉睫。為此讓人們能更安心回歸正常生活,休斯頓大學設計一種新型空氣過濾器,可以立即殺死通過的新冠病毒。
這種新型加熱式空氣過濾器是由德州超導中心(TcSUH)與醫療房產開發公司 Medistar 所共同設計,在《Materials Today Physics》期刊的最新論文中,團隊詳細描述了過濾器的原理以及成效。
新冠病毒無法在 70˚C 以上的高溫生存,透過將泡沫鎳(nickel foam)折疊,使過濾器能達到約 250˚C 的高溫,達到幾乎可以立即殺死病毒的效果。
在加爾維斯頓國家實驗室(GNL)進行的病毒測試中,團隊發現單單只是通過一次新型過濾器,99.8% 的新冠病毒就已成功被消滅,另一項實驗中,過濾器甚至殺死了 99.9% 的炭疽孢子。
由於過濾器採取的是電加熱而非外部加熱,這讓過濾器逸出的熱量能最小化,從而使空調的工作壓力最小。原型機已在實驗室通過了電壓/電流和溫度間的測試,也證實其殺菌能力,它滿足了常規供暖、通風和空調(HVAC)系統的要求。
共同作者、華盛頓大學物理學教授 Anderson Chair 表示,新型過濾器控制病毒傳播的能力可能對社會非常有用,「過濾器可能在機場、飛機、辦公室、學校和遊輪中有用,阻擋病毒蔓延」。
研究人員認為,新型過濾器在改善基礎產業前線勞工的安全同時,也能讓更多人返回公共工作空間工作。「這項設備將能對抗武漢肺炎及未來任何可能透過空氣傳播的任何威脅,成為室內阻擋病毒傳播的第一線預防措施。」

標籤:



2020年7月14日 星期二

食材分享—養生抹醬/油醋洋蔥絲

分享—養生抹醬/油醋洋蔥絲

全文連結

標籤:



振興券放大攻略!全台6大量販超市「三倍券優惠」一次看

        振興券放大攻略!全台6大量販超市「三倍券優惠」一次看

全文詳

標籤:



健康資訊-資訊多喝水防中暑,毋須額外補充鹽分

多喝水防中暑,毋須額外補充鹽分
顏宗海表示,夏天大家要適當的補充水份,最好是多喝白開水,尤其是人在戶外、上班或在外面工作或運動的人,都要適量的保持水份。水份如果喝的不夠,會增加一些腎臟方面的疾病,也會增加腎結石風險,尤其如果一整天在戶外工作,流了很多汗,又沒有適當補充水份的話,要擔心發生脫水的狀況,若脫水的話,最嚴重的就是發生高血鈉症,重度的高血鈉症會危及健康,並可能有神經毒性,甚至導致腎衰竭。
顏宗海指出,一天至少要喝8杯白開水,一杯是250cc,8大杯大概就2000cc,如果在戶外或跑步流很多汗,一天需要的水份,可能就不止2000cc至2500cc,說不定要喝到3000cc以上。因此,到底要補充多少水份,得看當天流汗的量、運動量,還有當時的溫度狀態,如果在辦公室內一整天都沒有流汗,也許一天2000cc就夠了。
趙裔智強調,不要誤認喝冰啤酒可以解暑,因為酒是屬於濕熱之品,多喝冰酒也無法解熱,建議大家喝室溫的水最適宜;食物方面,在中醫消暑清熱有所謂的天生白虎湯,指的就是西瓜,白虎湯是中藥方劑的傳統清熱解暑良方,而古人推崇西瓜,就如同這方劑一樣的功效;面對台灣這樣暑濕氣候,夏天飲食最忌諱就多食油炸物,易造成脾胃不適、腹脹,辛辣食物不能多吃,但適量食用有行散濕滯、增進食欲、幫助消化的效果。
另一名婉謝具名的李姓心臟科醫師則表示,若酷熱或運動後忽覺頭痛,要注意是否缺水,除了要適當補充水分之外,還要注意是否為缺電解質,可立刻飲用運動飲料,但建議平日勿把運動飲料當水喝。此外,該醫師特別提醒,缺水會造成血液濃稠,易發生栓塞性腦中風、心肌梗塞、心臟衰竭等不幸,一定要注意補充水分要足夠。
更多內容

標籤:



雷電—最佳避雷姿勢—-碰到雷擊時如何注意安全


         碰到雷擊時如何注意安全
  專家分享最佳避雷姿勢

台灣每年3至10月是落雷的高峰期,有「花蓮救命王」之稱的彭康祐表示,雷擊發生時,避免在空曠處,也不要在樹下,勿高舉金屬物品,像是雨傘等。若不幸遇到雷擊,應立即蹲下,記得踮腳尖、腳跟要互相碰觸,且雷擊會有爆炸音,記得眼睛閉上、摀住耳朵,將傷害降到最低。要是有人遭到雷擊倒地,要把握先急救、再求救要領,或許能挽救性命。

避雷姿勢 把傷害降到最低

由於每年雷擊傷亡人數非常少,消防署沒有正式統計。上個月有登山隊在汐止新山夢湖的登山步道健行,撐傘隊員遭雷擊灼傷,幸無生命危險。去年7月,桃園一名吳姓建築工人被雷打死,手部有燒灼痕跡;2012年,台中張姓婦人在樹下躲雨遭雷擊,全身皮膚20%三度灼傷。
花蓮消防局救災救護指揮科小隊長彭康祐表示,在雷擊一剎那間,人體毛髮會有靜電及刺麻感,這時要趕緊採取「避雷姿勢」,立刻蹲下、踮腳尖,後腳跟要互相碰在一起,形成最短的迴路,讓電快速通過,可以把傷害降到最低,記得不能趴在地面上,反而更容易觸電。同時雷擊時空氣會有爆炸音及光電反應,要摀住耳朵、閉上眼睛,避免打雷聲和強光傷害。

心跳停止 先急就再求救

彭康祐說,打雷是直流電,與家電的交流電不一樣,雷擊一瞬間電就通過,不會停留在人體內。若不幸身邊的人被雷擊,首先注意周遭環境是否危險、潮濕,應趕緊移到安全處,如果身上有燒灼傷或衣物物品著火,應趕快將手摀住臉,趴在地上翻滾滅火;若失去意識,先用厚外套包覆撲滅,再以燒燙傷的SOP處理,衣物先暫時不要強迫移除。
他指出,雷擊最怕遇到的是心跳突然停止,比燒燙傷更需要急救,一般緊急狀況要先求救再急救,但雷擊是例外,因為心臟停止跳動非常急迫,應先CPR急救再求救。若要打手機,要在安全場所撥打,確認環境是否安全,不要因為救人而讓自己變成被救的人。

野外紮營 千萬別躲帳篷裡


更多內容

標籤:



食材分享—百頁豆腐不是豆腐喔

分享—百頁豆腐不是豆腐喔

全文連結

標籤:



食材/水果宜飯前或飯後吃?

                水果宜飯前或飯後吃?

[記者彭健禮/苗栗報導]水果含有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纖維素等豐富營養,可促進身體健康,但如果吃法不對,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衛福部苗栗醫院營養師李孟穎表示,在營養諮詢門診中,幾乎每位病人都會問「水果應該飯前吃還是飯後吃?」,可見這個問題普遍是大眾的迷思。
李孟穎指出,水果於飯前或飯後吃,所帶來的效益,確實是有所不同,例如飯前吃水果可以增加飽足感,進而減少正餐的攝取,對於正在減重的人,能有助於體重的控制。飯後吃水果對營養素會有更好的吸收、並促進消化、腸道順暢。
李孟穎進一步說明,有些水果飯前吃可能會有腸胃絞痛、脹氣等腸道不適症狀,提醒大家注意。
哪些水果不適合空腹吃呢?李孟穎說,一是富含水果酵素的水果,如:木瓜、鳳梨、奇異果,水果酵素可以分解蛋白質,空腹吃反而會造成腸胃黏膜的刺激,所以建議這類的水果應該飯後吃,有助於消化、腸道蠕動。
二則是富含單寧酸水果,如:柿子、番茄,單寧酸會和胃酸形成不溶解的塊狀物質,而引起胃痛、胃脹、消化不良。三為富含果酸、有機酸的酸性水果:檸檬、柳丁、橘子、山楂、草莓、蔓越莓,這些物質會刺激胃酸分泌造成胃食道逆流、加重胃潰瘍的不舒服。四為糖份高的水果:荔枝、甘蔗、釋迦,也會促進胃酸分泌。
李孟穎說,因此,如果有胃潰瘍、胃食道逆流的民眾,比較不建議在餐前、空腹時,食用以上所列的水果。
李孟穎也特別提醒糖尿病病友們,吃水果的時機點最好是兩餐之間(約飯後的1-2小時) 攝取,避免飯後馬上吃,造成血糖飆升。根據國民飲食指南建議,水果每天攝取為2-3份,一次攝取量為一個拳頭的大小,切忌一次吃完整天的水果量,應該平均分散在三餐攝取,可減少餐間攝取零食的機會。
那水果應該什麼時候吃呢?李孟穎總結說,飯前、飯後、餐間吃皆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及生理狀況選擇,看是想要幫助消化,還是營養素吸收,又或是體重控制,會有不同的解答喔。

標籤:



2020年7月13日 星期一

心臟/醫療新知—-心律不整APP台大生醫中心月底可供下載

      醫療新知—-心律不整APP台大生醫中心月底可供下載

[記者廖雪茹/新竹報導]心房顫動的患者罹患中風的機率是正常人的5倍,但是,無症狀或偶發性患者最難掌握,台大醫院生醫園區分院與敦捷光電合作,共同開發智慧醫療設備與軟體;院方預計心律不整APP「RhythmVam」月底上線,提供民眾免費下載後,運用手機的光學鏡頭,隨時量測自己的心率和心跳,找出潛在患者及早就醫,未來更將建立疾病篩檢和精準醫療的智慧平台。
台大醫院生醫園區分院與敦泰電子旗下子公司敦捷光電,今天在新竹縣長楊文科、竹科管理局長王永壯等人見證下,分由院長余忠仁與董事長廖俊杰,共同簽署精準醫療與智慧生理監測系統合作備忘錄。
更多內容

標籤:



2020年7月12日 星期日

食材/譚敦慈分享—五穀雜糧及開封罐頭保鮮法

         譚敦慈分享—五穀雜糧及開封罐頭保鮮法
   
許多民眾會將冰箱當成萬年、萬能的儲藏室,不管什麼東西都一股腦往裡塞,以為這樣就能萬事大吉,不過,專家特別提醒,有些東西不能直接放冰箱,恐更容易腐壞,一般家庭常吃的蛋、米和麵粉,若保存方式不當,也會產生黃麴毒素,引發食安問題,不得不慎。
根據《早安健康》報導,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提醒,並不是所有東西都能放進冰箱保存,若保存不當恐產生黃麴毒素引發食安問題 :
1、米、麵粉等拆封後勿置於室溫
米、麵粉等五穀雜糧通常無法一次就用完,譚敦慈提醒,不要長時間放在室溫下,容易產生黃麴毒素,若經拆封,建議倒進大的保鮮盒或保鮮罐,再放入冰箱保存。
2、雞蛋不可用水清洗
譚敦慈表示,蛋不論是否洗選過,買回家後都不能用水洗,會使保存天數變少;至於散裝的非洗選蛋,則建議先用乾布擦去表面髒污,再以蛋尖朝下的方式放進冰箱保存。
3、罐頭沒吃完不能直接放冰箱
譚敦慈指出,罐頭沒吃完不能直接放冰箱,尤其不是玻璃罐裝的罐頭更是如此,因為罐頭通常經過真空、滅菌處理,一旦與外界空氣接觸就會開始腐敗,罐頭一開封,就必須改裝進玻璃保鮮盒或碗盤保存。

標籤:



對蚊子的復仇—腹部爆裂撐死

對蚊子的復仇—腹部爆裂撐死



標籤:



食材/國健署:「我的餐盤」口訣

        國健署:「我的餐盤」口訣

[記者陳恩惠/桃園報導]銀髮族常因牙口不好,很難咀嚼較硬的食物,因此飲食方面需要多做功課,讓飲食生活變得更容易,台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營養師林恬如表示,年長者隨著年齡增加食量減少、身體機能老化、慢性疾病纏身,需適當調整飲食方式與內容,提出5項建議,包括選擇適當食物質地、必要時少量多餐、充足飲用白開水、適度補充蛋白質,以及遵守慢性病飲食原則等,讓長者吃得健康,提升生活品質。
林恬如說,長者常因缺牙或假牙問題以致咀嚼不良,不但影響吞嚥,食物也難消化吸收,選擇適當食物質地相當重要,若大塊或硬的食物可煮軟或剪至適當大小,維持食物濕潤姓、將食物濃稠度調至適合吞嚥,避免供應果凍、粉圓等彈性食物並坐著用餐。
她提到,長者若食量減少,每天可將餐次分4到6餐,三餐外固定補充水果、餅乾、麵包牛奶等點心,尤其慢性病者應配合進食時間用藥,每天總攝取量可參考國民健康署我的餐盤(口訣: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
林恬如說,有些行動不便長者常常水分攝取不足,每日建議飲水量為每公斤30cc,例如60公斤者飲水量為1800cc,需限水者請遵照醫師指示,水分來源必須是白開水,茶、果汁或水果都不行,以免糖分攝取過量,喝水時間以餐間為宜,晚餐後減少喝水,以免半夜上廁所。
她說,有些體弱長者出現肌無力現象,就是缺少蛋白質。不喜吃肉、魚者,可改用蛋、黃豆類製品及奶類,此外,當餐同時攝取黃豆類、穀類與堅果類,也是良好的蛋白質來源。
至於罹有慢性病的長者的飲食調整,她建議由原先日常飲食內容循序漸進調整,例如每天的甜食,改成兩天一次,再由三天一次減少至一週一次,或一日三次水果減到兩次,最重要關鍵是「攝取量」與「攝取頻率」的控制;對於慢性病病情穩定或整體營養狀況不佳的高齡長者,可徵詢醫師或營養師給予專業建議,適度放寬飲食限制。

標籤:



健康2.0–脊椎養護

健康2.0–脊椎養護



標籤:



2020年7月11日 星期六

機/3C/Antroid用戶注意了,請留意刪除惡意程式

     Antroid用戶注意了,請留意刪除惡意程式

全文連結

標籤:



2020年7月10日 星期五

癌症/你還在用「科技海綿」?小心致癌喔

            你還在用「科技海綿」?小心致癌喔

主婦們每天煮完三餐後,油膩的鍋碗瓢盆得用一堆清潔劑,難洗又擔心沖不乾淨恐吃下一堆毒?因此近幾年在台灣興起一波使用「神奇科技海綿」的風潮,只要靠清水就能輕鬆洗淨,還會自己分解越用越小塊,成為婆媽們的新寵兒,激讚環保又方便。卻讓醫師及專家們看傻,一同揭開它背後的「駭人真相」讓人驚呆。
知名兩性作家欣西亞在《醫次搞定》節目中分享,某天到親戚家作客,阿姨從廚房拿了塊「白色方塊」的物體稱它為「神奇海綿」,不斷誇讚其功能性及方便性,像是磁磚上卡汙垢,輕輕一擦有如橡皮擦般清潔溜溜,還拿它洗碗、擦蔬果,號稱能將蘋果上的蠟抹光光,讓她大感好奇,於是抱持著實事求是的精神上網Google,竟發現驚人真相。

市面上的科技海綿事實上由三聚氰胺及甲醛發泡所製成,而三聚氰胺即為2008年發生在中國「毒奶粉事件」的主角。生活中常見的美耐皿就是三聚氰胺-甲醛樹脂的俗稱,是一種合成樹脂,為熱固性聚合物,常被用來壓模製成廚具、餐具等等,用途非常廣泛的塑膠材料之一。

肝膽腸胃科醫師范泉山解釋,「魔術海綿是怎麼做的?就是美耐皿在做的過程,整塊叫美耐皿,跟甲醛聚化成硬塊這個是美耐皿,然後它在做的過程中發泡成海綿。」並接著反問是整塊美耐皿較毒,還是切成細末者較毒?「你的泡棉就是這樣做成的,把美耐皿發泡,三聚氰胺全部放出來!」
范泉山強調,三聚氰胺對於肝臟、腎臟毒性很強,造成腎結石、腎臟及膀胱癌風險相當高,「早就下架不准用在食品的洗潔了」。
科技海綿雖方便,但毒物專家林中英指出,其雖號稱不需添加清潔劑即可清潔,但千萬不要在「熱」及「有油脂」的環境下使用。此外,她也提醒生活中像是學校及餐廳皆可見美耐皿產品,如筷子、盤子等餐具,若常外食「看到筷子有時已經有點彎曲、變黑甚至有點斷裂,基本上最好不要用。」

原文網址: 科技海綿「其實超毒」!婆媽御用神物...驚人成分曝光 醫:致癌風險極高 | ETtoday健康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1756587#ixzz6RrAmbOqi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標籤:



2020年7月9日 星期四

分享—如何加速「蛤蜊吐沙」

   

如何加速「蛤蜊吐沙」

蛤蜊吐沙的原理

蛤蜊吐沙是讓蛤蜊持續進行呼吸作用,把在海裡吸入的沙子,透過呼吸作用吐出來,泡鹽水可以模擬蛤蜊的生長環境,既能維持蛤蜊的活力,也能達成吐沙的目的,但所需的時間會比較長,想加快蛤蜊吐沙的速度,必須給予蛤蜊額外的刺激。
鹽水的濃度建議約為3%左右,如500毫升的水,就加入15克(一大匙)的鹽,加海鹽的效果又較其他種鹽類更佳。

讓蛤蜊加速吐沙的方法

將蛤蜊浸泡於50℃左右的溫鹽水中,就能加快吐沙的速度!
提高鹽水的水溫,會讓蛤蜊有危機意識,它感受到水溫變高,自己可能有死亡的危機時,會加快呼吸作用,吐沙的速度自然也會加快。但需特別留意水溫,溫度如果過高,會直接讓蛤蜊被煮熟,無法吐沙。
吐完沙的蛤蜊,將外殼洗淨、水分瀝乾後,放入保鮮袋中將空氣擠出,可冷藏保存2至3天,不建議蛤蜊還沒吐完沙就直接冷藏保存,未吐沙的蛤蜊經冷藏後死亡,便不會再吐沙。

在水中加入食用油或放入鐵製品、可以加速蛤蜊吐沙嗎?
食用油能降低水裡的含氧面積,蛤蜊在含氧量較低的環境下,為了生存會加快呼吸作用,的確能達到加速吐沙的效果,但這個方法的速度並沒有浸泡溫鹽水來得快,以此方法吐完沙後的蛤蜊不建議再放入冰箱隔夜保存,需直接下鍋烹調;在水中放入鐵製品,操作時需特別注意,若是選到生鏽的鐵製品,可能會有食用安全上的疑慮,效果也沒有溫鹽水來得好。

標籤:



2020年7月8日 星期三

食材/超夯「生吐司」排行榜

                    超夯「生吐司」排行榜

從日本吹進台灣的「生吐司」現正夯,使用純天然、無添加的製作手法吃得到原始麥香,鬆軟、Q彈可是必備2大特性,尤其當天出爐現吃最好吃,柔軟口感可次讓人回味無窮。隨著愈來愈多人進行改良,市面上可是出現許多特色版,DailyView網路溫度計就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調查,究竟全台討論度最高的TOP10販售生吐司店家是哪些,趕緊朝聖衝吃一波。
●TOP5:平崎吐司 Hirasaki shokupan
位於台北延吉街上的這間「平崎吐司 」,可是知名手作生吐司店,店家的生吐司可是使用了本土小麥以及龍眼蜜作結合,單吃就有奶香以及淡淡蜂蜜甜,尤其單一款搭配在地果醬,台日風格可是深受不少人喜歡,近日還推出全新薄鹽生吐司,將鹽及胡椒打入麵糰中,打造一款吃起來鹽味鹹香的生吐司,微辣的鹹滋味讓不喜歡吃甜麵包的人多了新選擇

更多內容

標籤:



2020年7月4日 星期六

常吃過敏食物易破壞腸道黏膜


    常吃過敏食物易破壞腸道黏膜

身體釋放發炎物質 嚴重可能休克

聯安診所院長、肝膽腸胃科醫師鄭乃源表示,蛋白和蛋黃位居過敏原前兩名,原因是蛋的蛋白質分子較巨大,若未細嚼慢嚥或腸胃道微菌體不健全,會造成蛋白質分子消化不完全,經由腸胃道黏膜間隙滲入腸道組織,引發過敏連鎖反應。
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醫師葉國偉表示,過敏原會與體內的免疫球蛋白E(IgE)結合,使身體釋放發炎物質,進而產生一連串的發炎反應,引發過敏症狀,可能導致腸胃不適、皮膚症狀,嚴重時甚至可能會造成休克。

長期過敏 破壞腸道黏膜功能

長期食物過敏會破壞腸道黏膜功能,使腸道黏膜出現間隙,過敏原滲漏穿過腸壁,進入各個組織器官,誘發過敏反應,形成過敏、發炎、滲漏、腸道失衡等惡性循環。鄭乃源表示,可記錄自己吃過的食物,找出自己可能的食物或環境中的過敏原,降低接觸的頻率。
葉國偉則表示,民眾可以透過抽血和食物誘發實驗來確診對哪些過敏原過敏。一旦確診對某些過敏原過敏時,要注意過敏食物的標示,盡量避免食用;若擔心不小心誤食過敏食物引發急性嚴重休克,也可以請醫師開立隨身攜帶的腎上腺素筆針,以免產生急劇的免疫反應。


避免食物過敏這樣做 製表╱楊雅棠
避免食物過敏這樣做 製表╱楊雅棠
更多內容

每個人的過敏原可能不同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