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16年7月30日 星期六

「喝酒易臉紅」者小心了,罹癌風險較常人高出50倍

喝酒容易臉紅、幾口下肚就飄飄然,你的基因可能缺乏代謝乙醛的「乙醛去氫酶」(ALDH2)。北醫大副教授吳駿翃表示,ALDH2缺陷多見於亞洲人身上,其中台灣佔了45~47%為世界之冠。此類基因缺陷者愛喝酒,不僅癌症風險將提高50倍,還有可能導致中風、失智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酒精代謝產生的乙醛為一級致癌物,若基因正常者,酒精進入人體後,會先由乙醇去氫酶(ADH)代謝成乙醛,再透過乙醛去氫酶ALDH2代謝為醋酸,但ALDH2缺乏者,黃湯下肚卻只能累積大量乙醛,造成身體負擔。
吳駿翃說,許多民眾都有迷思,認為喝酒會臉紅是因為「代謝好」,殊不知這些缺乏ALDH2的民眾,會因無法代謝乙醛,讓乙醛不斷累積在體內,長期下來便會產生大量攻擊DNA的自由基,使得癌症風險大為增加。


原文網址: 喝酒易臉紅是「代謝好」? 小心罹癌風險比別人高50倍 | ETtoday健康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60731/745463.htm#ixzz4FuYUi4xd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標籤:



失控的房屋稅




房產持有稅高漲,不只傷到豪宅,連一般市井小民都快被壓垮了。
六十歲的陳太太,前陣子與老公雙雙退休,剛剛搬進了等待十年、終於都更交屋的新房子裡,原本以為人生快樂的下半場就要開始,沒想到卻全然不是這麼回事。原來,未都更前,超過四十年的老舊公寓,陳太太每年要繳的房屋稅趨近於零。如今,分得22坪的大樓房子,一年的房屋稅高達3萬多元;此外,還要繳交一坪200元、一年5萬2,800元的管理費,讓月收入僅3,000元老人津貼的她,大喊吃不消。
朋友建議她出租,但試算後,按照當地租金每坪約1,000元行情計算,陳太太要1.36個月租金才能繳房屋稅,2.4個月租金繳管理費,而還要被課租賃所得稅約2萬6,400元,加總起來至少有半年的租金消失了。這些,都還未加入空租期的成本。
其實,若真的出租了,拿著剩下的每年13萬2,000元租金收入,在台北大概也只能租到一間小套房。屋漏偏逢連夜雨,近日陳太太確診罹患乳癌,龐大的醫療費用,加上暴漲的房屋稅,讓她好後悔;「再重來一次,我死都不要參加都更!」甫開完刀的陳太太,支撐著孱弱的身體對記者說。
台灣房屋稅暴漲的衝擊,近年來不斷發酵。原本有一件都市更新案件,花了十多年整合,總算徵得百分百同意,準備送件之際,部分住戶聽聞房屋稅暴漲30倍的消息,紛紛打退堂鼓,業者十多年的心血付出全部泡湯。部分住戶要求業者保證未來三年、五年的房屋稅不會讓住戶吃不消,「我們怎麼保證?政府要怎麼調,我們根本算不到!」業者無奈地搖頭。
住不起的都更夢房屋稅趁機大漲 掃到小老百姓
事情的起因,來自於二○一四年台北市大幅調高房屋構造單價,最重調高2.6倍的房屋構造標準單價、平均調高2.5倍的路段率,以及最高適用3.6%的囤房稅率。
原本自住房屋的稅率多半是房屋評定現值的1.2%,但最近幾年房價高漲,民怨衝上天,立法院遂修改《房屋稅條例》,授權地方政府依民眾擁有房屋棟數可在稅率1.2%到3.6%的區間內自行調整,像台北市就把擁有三戶房者的房屋稅率拉高到3.6%,最高稅率一下子調高三倍。
再者,房屋稅的課稅是由房屋評定現值乘以稅率,而房屋評定現值是由房屋造價×地段率×面積×(1減折舊率)形成,各地方政府紛紛調高房屋造價以及地段率,整個房屋評定現值也就往上攀升了,如果房屋是位於台北市且被定位為豪宅,則還要再乘上(1+地段率)
房屋税QA

標籤:



2016年7月29日 星期五

分享--關於「雞蛋」不可忽略的六個問題

蛋香醇綿密,卻因擔心膽固醇升高而不敢多吃?外食族如何吃得安心?健康又安全的選擇方法,讓你享受美味不煎熬。
美味的蛋料理收服大人小孩的心,無論煎、煮、炒、炸都好吃,是居家常備食材,就算再忙碌或不諳廚藝,也能簡單煎個荷包蛋、或打個蛋花湯來喝。

面對貨架上琳瑯滿目、價格差距大的蛋群,該怎麼選對兼具安全和美味的健康好蛋?居家又該如何存放?

關於雞蛋的6個問題,你一定要知道。

Q1雞蛋的膽固醇高,少吃為妙? 

一顆雞蛋重約50~60克,含有250毫克左右的膽固醇,相較於其他食物,比例似乎高了點,讓許多人「聞蛋色變」,擔心吃了蛋會增加血液中膽固醇,導致心血管問題。

其實,雞蛋並非高膽固醇的禍首,「真正可怕的不是蛋,而是飽和脂肪酸,」台北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指出,日常飲食油膩、嗜吃肥肉的人,由於攝入過多飽和脂肪酸刺激體內膽固醇合成,更易導致血脂飆高。

並且,血液中將近八成膽固醇是由人體自行合成,身體機能正常的人可自行調控,吃進膽固醇量多時,體內合成量就會減少,多餘的膽固醇也會自行代謝掉,並非單一食物就能影響。

除此之外,蛋黃中含有豐富卵磷脂,可使低密度脂蛋白(LDL,又稱壞的膽固醇)降低,適當攝取反而能幫助血液流通順暢。

因此,趙強建議,健康的成年人可每天吃一顆蛋,即便是高膽固醇患者,也不必完全捨棄不吃,每週約2~4個即可。

Q2新鮮雞蛋怎麼挑,愈大顆愈好嗎? 

許多人挑選雞蛋時,總覺得愈大顆愈經濟實惠,事實上,母雞每天下蛋,隨著年齡增長,產道也變寬,產下雞蛋的體型便相對較大,雖然大蛋和小蛋所含養分相差無幾,但是年邁母雞常有其他問題。

台灣優良蛋品協會理事長邱石崇提醒,明顯過大的雞蛋通常兼有蛋殼較薄的問題,代表母雞的健康情況不佳,甚至可能染病,因此他建議,選擇中、小型的雞蛋比較安全。

至於蛋品是否新鮮,購買時可用手感測試,新鮮的蛋拿起來沉甸甸、蛋殼也較厚。雞蛋打開後,蛋黃膜很有彈性,蛋黃完整、挺實,不會稀糊散開;如果發現一小坨白稠狀不明物,那是用以固定蛋黃不受碰撞的「卵繫帶」,更表示這顆蛋很新鮮。閱讀全文

標籤:



分享--「咖啡」是藥不是飲料,有淨化血液功能


(中央社7日電)咖啡對健康的影響,正反兩派意見都有。專門研究咖啡的日本醫師岡希太郎強調「咖啡是一種藥」,常喝咖啡可降低罹患肝癌、心臟病風險,還能有效預防動脈硬化。來看看箇中道理所在。

根據「日刊現代」,岡希太郎是東京藥科大學榮譽教授,他之所以主張「咖啡是藥」,主要基於咖啡當中的四種成分:1.咖啡因2.綠原酸(多酚的一種)3.菸鹼酸4. NMP(N-methylpyridinium,一種活性物質)。

上述4種成分的藥理效果各自如下:1.咖啡因抗發炎2.綠原酸抗氧化3.菸鹼酸保護血管壁,減少血中脂肪4. NMP刺激副交感神經,達到舒壓效果,並促進大腸蠕動。

其中最受矚目的,是咖啡的淨化血液功能。「綠原酸進入體內,在肝臟代謝後,會轉變成『阿魏酸』。阿魏酸能預防血管內的血小板凝集,保持血流通暢。而咖啡香味成分中的吡(口井)甲酸,也具抑制血栓形成功效,加乘效應下,預防動脈硬化或降低中風、心肌梗塞等風險的效果就出來了。」

不過,喝咖啡有幾點要注意:1.一天3~4杯最理想。畢竟咖啡還是含有害身體成分,連續喝6杯以上反倒提高中風及心血管疾病風險。2.早上最好喝淺烘焙,晚餐後選擇具紓壓效果的深烘焙,中午可採深淺各半的混合型。

若喝咖啡目的在於減重,可在飯前喝杯淺烘焙咖啡,成分當中的綠原酸可有效減緩吸收糖分的速度。

標籤:



2016年7月28日 星期四

分享---「顧筋骨」食物報你知

擁有健康關節才能舒適自在地活動,但全球有超過3.5億人罹患關節炎,亞洲每4人當中就有1人深受其擾;在台灣,關節問題更是導致殘障的首要疾病。 

從保健食品市場也能看出端倪,台灣人一年就要吃掉近8000萬顆號稱保健關節食品,相關產品甚至成為國外返鄉旅客孝敬銀髮長輩的伴手禮,這些數字的背後,都隱含著國人對於「吃出好關節」的殷切企盼。 

但是,究竟吃什麼對關節最好? 

自我測驗:先試試以下測驗,看你的認知與常識是否正確?(是非題) 
()1.關節炎或關節經常痠痛的人不可吃豆類、海鮮、菇類等食物,以免疼痛加劇? 
()2.保護關節應多攝取膠質,豬腳燉花生是好選擇? 
()3.年輕時應補充葡萄糖胺類保健食品,及早預防年老後出現退化性關節炎? 
()4.吃香蕉易使關節炎症狀更嚴重,老人和關節炎患者要避免食用? 
()5.吃魚油能保護關節? 
()6.補充鈣質對骨質疏鬆患者有幫助,但在保護關節方面則無益處? 

(解答於後) 

三類好食物保護關節 

醫生和營養師都直言,學術提及關節和飲食的相關文獻不多,不過仍有三類食物在保護關節的效果上被普遍認可。 

1.抗發炎食物 

關節炎是身體發炎反應,由於前列腺素是引起組織發炎的元兇,因此抑制前列腺素是減輕關節發炎症狀的主要途徑。 繼續閱讀

標籤:



2016年7月27日 星期三

「退化性關節炎」有那些治療方式?還能運動?

關節軟骨讓人活動自如
無論是俯仰脖子、握筆疾書,或是彎腰拾物、邁步快走,一整天的活動,都得靠身上大大小小的關節了。這些連結了兩塊骨骼、讓我們可以改變姿勢、角度與運動的組織,其實是一層附著在骨骼末端表面的軟骨。軟骨雖然有個「骨」字,卻是與硬梆梆的骨骼完全不同的物質。
軟骨只由軟骨細胞形成,結構簡單。軟骨細胞會製造「軟骨基質」以構成軟骨。軟骨基質(matrix,俗稱軟骨膠)即為大家常聽到的膠原蛋白與葡萄糖胺。關節軟骨有著極端光滑的表面,並富含水分,含水量高的組織,彈性就好,所以關節極具彈性。這兩種特性能使關節在活動時減少摩擦,並吸收震動,以避免人體不適。

標籤:



2016年7月24日 星期日

聯華「水手牌麵粉」QA

◎請問強力粉是什麼麵粉?用途是?與全粒粉的比例如何搭配呢?
「強力粉」就是日文「高筋麵粉」的意思。在台灣則是聯華出品的頂級麵包專用粉的品名。聯華水手強力粉就是一款等級高、口碑好、麵包組織細緻、保濕性佳的頂級吐司麵包專用粉,含有酵素與維生素C,不漂白亦不添加修飾澱粉。所以請放心,強力粉名稱聽起來或許有點特別,但並不是加了什麼奇怪的化學物質的麵粉喔。

強力粉主要用途是製作麵包用,不論是使用能打出薄膜的攪拌機搭配烤箱,或是直接使用自動麵包機,都非常適用;聯華原廠研發處建議製作全麥麵包時,全粒粉可佔3成(另7成使用強力粉),口感最受多數人歡迎。

◎請問蛋糕粉是什麼麵粉?用途是?
聯華水手蛋糕粉就是一款等級最高、口碑最好、粉質細膩、保濕性與日本麵粉相較毫不遜色的頂級低筋麵粉,不僅適合做蛋糕,更是許多頂級餅乾材料的不二選擇。由於名稱的緣故,蛋糕粉常讓人誤以為是預拌粉。其實不是的。它就是國產的頂級低筋麵粉。

◎以蜂蜜、花粉、蜂花乳為主的IDUNN,怎麼會開始賣起麵粉?
這要感謝我們的客人。事情是這樣開始的~有幾位常買蜂蜜的客人,幾乎是不約而同的向我們表達:

繼續閱讀

標籤:



食安危機又一椿--核准使用了20年的「麵粉改良劑」有傷肝致癌可能

我們幾乎天天都會吃到的麵粉,原來裡頭有化學改良劑!原來台灣核准使用兩種麵粉改良劑,包括過氧化苯甲醯、偶氮二甲醯胺,會讓麵粉熟成更快,以及顏色更白,已經用了20年,但恐怕誘發氣喘、傷肝,甚至可能致癌,歐盟和大陸早已禁止,衛福部不排除禁用,但這麼一來成本提高,恐怕麵包、麵條等麵製品會更貴。
用麵粉加入蛋和鳳梨汁可以作成鳳梨吐司,還可以做成麵包麵條,Q彈口感很多民眾都愛吃,其實原料麵粉可能摻加了,漂白作用的過氧化苯甲醯(BPO)和增筋作用的偶氮二甲醯胺(ADA),兩種麵粉改良劑在國內核准使用超過20年,但其實在歐盟和大陸紐澳,早就禁用了。
其實最初的麵粉是米黃色的,加了過氧化苯甲醯(BPO)去除小麥中的胡蘿蔔素,就會讓麵粉變白,小麥磨成麵粉後缺乏彈性和韌性,通常要花三到四周儲藏才有筋性,但只要加偶氮二甲醯胺(ADA),就可以縮短時間變成只要三到四天,可降低電費成本,工業用也常加在橡膠鞋底和瑜珈墊上,其實市售台製麵粉,也有強調用維他命C取代過氧化苯甲醯增白劑,但成本相對高,健康來講是好成本增加一兩,因為現在民眾多重視健康取向,盡量減少食物添加,衛福部將開會找專家研商,達成共識將禁用。 

標籤:



市售蕃茄汁「茄紅素」含量比較表

三瓶,已近每日鈉攝取量 。番茄汁因為含有茄紅素可以抗氧、防癌,最近成為健康飲料的新天后,紅色旋風橫掃賣場。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昨天發表市售番茄汁調查,該會建議,「一多二少」(茄紅素多、鈉含量和熱量少)是民眾選購番茄汁的健康指標。 
消基會在去年十一月、十二月調查二十四件番茄汁樣品,具抗氧化、防癌效果的茄紅素並不是規定標示項目,只有十三件樣品列出茄紅素含量;而為了口感好,業者多添加食鹽。 
榮總營養師、消基會食品委員會委員穆懷玲表示,衛生署建議每日鈉攝取量為2400到2500毫克,因還會食用其他鹽分類食物,則一天喝個兩、三瓶,就已接近一天的鈉攝取量。 其中鈉含量最高的是台鳳番茄汁,每一百毫升有近兩百毫克鈉,每瓶三百五十毫升就有六百多毫克鈉,台鳳昨天發表聲明指出,該公司在近五年已逐步調淡含鹽量,而且另有「無鹽」的產品,其含鈉量是市售產品中第二低的。 
消基會建議,茄紅素屬於脂溶性,煮食時因其他食物含有油脂,食入後吸收率較佳,番茄汁較其他含糖飲料健康,擔心身材的人,最好選購不加糖、熱量低的番茄汁,消基會調查熱量最高的熱量,每一百毫升四十二大卡;最低的只有二十大卡,相差一倍。 
消基會也警告消費者,包裝標示不添加鹽,未必表示含鈉量低,消費者選購時,不能只以是否添加食鹽作為依據。 
營養專家建議,粉紅色葡萄柚、石榴、紅肉西瓜、木瓜也含有豐富的茄紅素,愈紅愈熟的番茄,茄紅素愈多,每一百公克的新鮮番茄約含零點八八到四點二毫克的茄紅素。至於花椰菜、葡萄、楊桃、蘋果也含有天然抗氧化劑,只喝熱門飲料不是唯一的保健之道。 

◆市售番茄汁超級比一比

標籤:



2016年7月23日 星期六

分享--罕為人知的「小蘇打」妙用-- 除蟑、防霉⋯

【早安健康/陳姿伶】備受環保人士推崇的天然 小蘇打粉,除了能作一般的居家 清潔除臭,其實還有許多不為人知、卻十分受用的妙用。 今天為大家介紹4個生活小撇步,包含殺蟑、去除蔬果農藥、消除書本霉味、以及淨化空氣。簡單步驟一起跟著做,用便宜無毒的小蘇打粉,幫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小煩惱吧! 

一、環保防蟑藥

用小蘇打自己動手做家裡的防蟑藥吧,便宜省力又環保。
[工具]小蘇打粉、砂糖、小碟子
Step1:將小蘇打粉與砂糖1:1比例混合均勻。
Step2:裝在小碟中,放在蟑螂常出沒的地方,約1、2週蟑螂就會漸漸消失。
*小知識:蟑螂胃液為酸性,而小蘇打為鹼性,當蟑螂吃到小蘇打粉與糖的混和粉末後,就會中毒死亡。
二、清洗蔬果上的農藥

為家人的飲食健康把關,就用小蘇打的清潔力去除農藥吧。
[工具]小蘇打粉1茶匙、水盆。
Step1:將1茶匙小蘇打粉倒入水盆中攪拌溶解。
Step2:放入蔬果浸泡2-3分鐘。
Step3:再用清水洗淨即可。
*小知識:農藥多為酸性,而小蘇打成鹼性,酸鹼中和後就能去除殘留在蔬果中的農藥。
三、消除書的霉味

時間一久,放在櫃子裡的書本常因潮濕而產生討厭的霉味,試試小蘇打粉來消除吧。
[工具]小蘇打粉
Step1:將有霉味的書拿出來,使其乾燥。
Step2:在書的內頁灑上小蘇打粉。
Step3:靜置數日,再把小蘇打粉拍落即可。

四、空氣淨化噴灑液

空氣中有異味產生時,用自製的芳香劑來淨化空氣吧。
[工具]小蘇打粉1茶匙、檸檬汁1茶匙、熱水2杯、噴瓶
Step1:在1茶匙小蘇打粉中加入1茶匙檸檬汁。
Step2:再加入2杯熱水。
Step3:倒入噴瓶中混合。
Step4:噴灑在空氣中淨化異味,環保且無害於人體。
*小蘇打(碳酸氫鈉)是一種弱鹼性的天然礦物質,無毒無汙染,不具刺激性。能作居家清潔、除臭、除濕,不只安全,也十分容易取得,用於肌膚、飲食方面,選擇「食用性」小蘇打;而用於居家清潔時,選擇「工業用」小蘇打即可,一般可以在藥局、化工材料店和大賣場中買到。

標籤:



2016年7月22日 星期五

好物分享--「洪氏鮮蝦」

【緣起】 ~ 洪氏鮮蝦美味到家 ... 出於對美食新鮮與品質的一份堅持 ~

這位展現阿甘精神,對養殖界承先啟後的重量級師傅「洪光曜」,對於奠定自然生態養殖功不可沒,擁有台灣牛的堅毅特質,對於養殖的精準拿捏,挑戰產銷的大膽作風,他的出現,為養殖界注入一股新新動力,讓傳統產業徹底活了起來。

1968年8月,洪光曜於台南縣學甲鎮靠近北門地區購買三甲的魚塭,由於家族都是以漁業起家,祖父早期於紅毛港從事魚蝦養殖事業,因此從小即在漁業背景的家庭中生長,對於魚蝦的特性、水質的觀測、天氣的變化、疾病的預防皆有一套處理的方法,是經驗相當豐富的漁夫,不過養殖也是一種靠天吃飯的行業,過程也曾經不敵天災導致負債累累,也有順利收成年入百萬,辛苦點滴刻畫在黝黑皮膚上,從購地到創立品牌將近30個年頭,都是在為【洪氏鮮蝦】的基礎鋪路。

2000年8月當時的白蝦收成相當的不錯,只不過因為大盤收購的速度比不上收成的速度,導致白蝦滯銷、產地價格低落,但市場零售蝦的價格還是產地價格的2.5倍,這時就有自產自銷初步的想法,把剛上岸的蝦子馬上急速冷凍包裝,以相同價錢買到品質更好、數量更多的蝦子,這簡單的轉念,在行銷的第一站「正修科大」在親友協助下一炮而紅,有很多吃過的人表示品質遠比菜市場中買的活蝦更為鮮甜,所以在顧客的回購率及轉介率都相當高,這也解決產地白蝦滯銷的問題,也讓想買本土白蝦的人有一個更安心的選擇。

接下來第二年加入鮮食的概念,推出「原味招牌蝦」,把剛上岸的蝦子烹煮後急速冷凍,解凍後和剛煮熟的一樣好吃,曾經顧客對我們說:「以前想吃蝦還要自己買來煮,還是去海產店叫一盤,很貴又吃不過癮,現在只要退冰不用加熱就可以吃到美食,真的很方便!」這也成為洪氏鮮蝦的熱門商品!!

之後幾年又增加紹興醉蝦、新鮮蝦仁和蝦米,結合網路及宅配讓很多人可以輕鬆享受美食的便利,我們在製作產品的態度就像要給家人一樣謹慎,未來洪氏鮮蝦會以貼近人性思考來創新商品,以穩健步伐延續對Made In Taiwan的驕傲。洪氏鮮蝦官網

標籤:



你常「落枕」?注意「頸椎」警訊

【早安健康/林頌凱(關節退化、運動傷害專科醫師)】一早醒來,小吳突然發現脖子一陣劇痛,起床後才發現,不管是低頭或是轉頭的動作都會讓疼痛的感覺更加劇烈。因為太痛了,小吳整個人就像機器人,頭和身體要同步動作,連站立、走路都只能歪著頭。即使在吃飯或是打電腦時,整個頭就好像是裝了幾公斤的鉛塊一樣,非得要用手托住下巴才能正常進行。醫生告訴他肌肉放鬆劑的效果有限,還要他最好買頸圈來保護。
這是典型的落枕症狀,很不巧的,我們都曾經有過這樣的痛苦經驗。症狀輕的也許只會持續一、兩天,症狀嚴重的卻可能兩、三個星期都還不會好。有些人可能好幾年才會發生一次,但也有些人動不動就落枕,換遍了枕頭也不見改善。
落枕,在中醫稱為「失枕症」,西醫則是稱作「急性頸椎關節周圍炎」,說穿了,就是頸椎兩旁的肌肉與韌帶拉傷所導致的急性疼痛。
這樣的痛大多會有一個固定的痛點,尤其是在某一個特定的姿勢或是轉頭動作的時候會特別的明顯。
嚴重的落枕痛可能會涵蓋到整個後頸部,甚至後腦勺,但如果連肩膀或是手臂也都會麻痛,就不是單純的落枕,而可能是其他疾病所導致。
頻繁落枕是頸椎病的徵兆
常常有患者問我:「我已經不知道換了多少枕頭了,為什麼還會常常落枕?」事實上,落枕從字面上看來和枕頭有關,實際上這兩者的關連性卻是不大的。我常和這類的患者說:「常常落枕,其實不是枕頭出問題,而是我們的頸椎有問題!要做的事情是治療頸椎,而不是更換枕頭!」頸椎是人體非常重要的構造,除了支撐頭部重量以外,還負責頭部前傾後仰、前後左右轉動,而脆弱的脊椎神經與頸椎神經也是由頸椎所保護。
((該如何好好睡覺又能預防頸椎痛呢?下一頁林醫師告訴您))

除了睡覺時間以外,我們不論是從事靜態或是動態的活動,頸椎都會承受很大的重力和扭力,長期的勞損就可能會導致頸椎角度變型,甚至頸椎提早出現骨刺、椎間盤突出的退化現象。
正常的頸椎是呈現一個「倒C字型」的排列,這時候的頸椎可以負擔最少的力量,而且還能有最順暢的轉動角度。
但如果是長時間的姿勢不良,尤其是常常駝背且頭往前傾的「猿人族」,其頸椎排列就會變得很僵直,頸椎一旦失去原有的倒C字型排列,兩旁的肌肉就會因為過度出力而疲勞緊繃。或者是常常歪頭工作的人,因為頸椎兩側的肌力不平衡,長期下來頸椎就會因此歪斜錯位,最後也會加速頸椎本身的退化程度。
在臨床上,頻繁的落枕可是頸椎病的初期徵兆。頸椎病常見的症狀,例如後頸僵硬疼痛、頸椎活動不靈活、頭部挺直無力、後腦勺部位疼痛……等等,常常會被患者誤認為是落枕而不以為意,殊不知這已經是頸椎疾病的警訊,再不治療就會愈來愈嚴重。
枕頭是枕脖子,保持頸椎該有的角度
說到枕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察要提出來和大家分享:有人習慣睡覺要墊很高的枕頭,但也有人睡覺時是不墊枕頭才能入睡。表面看來是個人的習慣問題,但其背後隱含的是這些人的頸椎極有可能已經發生狀況。枕頭事實上枕的是脖子而不是頭,其目的就是要藉枕頭提供支撐,並且保持頸椎該有的角度。
一個枕頭最合適的高度,是我們在平躺時可以保持下巴和額頭平高,這時候頸部的肌肉是完全放鬆的,頸椎的排列還是倒C字型的完美角度。
睡覺時枕頭墊太高是低頭,枕頭墊太低是仰頭,如果要靠低頭或是仰頭才能讓肌肉完全放鬆,就代表頸椎排列的角度有問題,或是有頸部神經被壓迫的可能,需要醫師進一步的評估與治療。
常常落枕,其實不是枕頭出問題,而是我們的頸椎有問題,可千萬不要掉以輕心。你常「落枕」簡易頸椎體操

標籤:



蔬果發霉,切掉局部就能吃?專家告訴你

一般人對於容易導致腸胃炎的細菌、病毒,都會有所防備,但「黴菌」這個厲害的狠角色,卻往往容易被忽略。毒物科醫師表示,日常環境中存在各種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一旦環境有利生長,就會立刻大肆繁殖。有些人因為節儉成性,食物發霉了還捨不得丟,以為切掉發霉的部位就能繼續食用,殊不知肉眼看不見的黴菌菌絲,已經深入食物各個部位,若長期食用恐會傷肝腎,甚至還會有致癌風險。
繼續閱讀

標籤:



2016年7月21日 星期四

面對「遊覽車火燒車」四原則保命

 這次遊覽車起火意外,車上26個人全數罹難,為什麼沒有人緊急逃出來,遊覽車業者猜測,可能是乘客不熟悉,遊覽車的安全裝置,火災發生不知道往哪逃!其實只要謹記保命四要訣,因為合格的遊覽車,車上一定會配置前後兩個滅火器,另外車內左後方會有一個緊急出口,而如果真的不幸門卡住,可以拿車窗旁的擊破器打破玻璃逃生,一旦車子翻覆的話,在車頂還有一個逃生口,可以救你一命。
濃煙密布火勢兇猛,遊覽車起火,畫面觸目驚心,這個時候能怎麼自救,首先如果一開始只是小小火苗,每台遊覽車駕駛座和後面,都會各配置一個滅火器,第一時間拿起來撲滅火源,已絕後患,但如果發現時,火勢已經大了起來,就要放棄滅火,趕快朝起火點反方向逃,緊急逃生口逃生簡單又快速,但如果不幸被鎖上或堵住,還有第三招。
如果車子翻覆,別慌車頂還有一個逃生口,打開也能救你一命,但如果這麼些方法,在特殊意外情況下,無法使用,還有最後的絕招,就是在右側的前後出入門樓梯間,有救生門開啟閥,氣壓宣洩掉就可以途手拍開前後門,而如果車內的人都昏迷無法行動,車外面的人,也能馬上救人。
除了這個緊急頭逃生口,遊覽車的右前後門,同樣可以從外面轉開氣壓閥,用手搬開門救人,利用一分鐘時間了解,遊覽車的安全配置,才

標籤:



2016年7月20日 星期三

「遊覽車安全門」緊急教學


國道遊覽車火燒車,奪走26條人命,凸顯出遊覽車的安全問題,擁有37萬粉絲的網路名人486就在臉書PO出1分半的影片,告訴你安全門怎麼開、車窗怎麼擊破。486看了影片自己都嘆「如果沒看到這影片,我發誓,我真不知道逃生門要怎麼開啟!這影片真的花30秒看一下之外也分享給你親人,別讓悲劇再發生!」影片中安全門的開啟引起討論,因為開門前必須先拉起栓內的玻璃片,才能輕鬆地開啟安全門,這個重點是沒看教學影片可能無法知道的。有網友說「不看不知~恍然大悟」、「不過可以不要那麼複雜嗎?」,但也有網友說「每台車開的方式都不一樣,應該每次花個一分鍾上車就全部解釋一遍」。(即時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標籤:



2016年7月18日 星期一

手機用一下就沒電?你可能在充電時犯了一些錯誤⋯

現在的智慧型手機效能越來越強大,幾乎每年都有全新的功能推出,讓人看得目不暇給;不過,支撐這些新功能最重要的電池技術,卻沒有顯著進步。因為這樣,手機電池續航力成了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既然我們無法盼到電池容量大躍進的一天,何不先從改變自己充電的習慣做起?以下就列出幾個大家在充電時常常犯下的錯誤,快把這些學起來,讓你的電池壽命也能長長久久!

更多內容

標籤:



2016年7月17日 星期日

降血壓13招--心血管專家同你分享

【早安健康/林明慧】天氣越來越冷,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是不得不小心提防的季節。 

氣溫降低,食慾增加,吃進肚裡的熱量增加,造成血液變得粘稠,提高罹患腦中風與心肌梗塞的風險,而這些心血管疾病都與高血壓息息相關。

高血壓大多是鹽分攝取過多、運動不足、遺傳等原因造成,全台高血壓患者人數多達430萬,且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球有13%的死亡,都是高血壓所惹的禍,罹患心臟病、腦中風、腎臟病的機率也較一般人高出許多。

雖然可以靠降血壓藥控制血壓,但長期服用可能產生副作用,所費也不貲,有什麼其它更為簡單、健康且有效的方法呢?以下由日本心血管疾病權威醫師、《ぐうたらでも血圧がグングン下がる50の方法》(暫譯:50個超簡單降血壓祕訣)作者高澤謙二教你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做到的13個降血壓秘招。

飲食篇】
1.先菜後肉
衛生福利部指出,一天應攝取3份蔬菜(約300公克),但由於外食比例高,平均攝取量嚴重不足。高澤謙二表示,吃飯時不妨先菜後肉,不僅可增加蔬菜的食用量,豐富的植物纖維還可避免血糖急速上升,以防血管受損。

2.一天一和食
現代人飲食西化,肉類攝取量提高的同時,也帶來了過胖、膽固醇過高與心血管疾病等問題。而以魚肉為中心的日式飲食熱量較低,且富含優良蛋白質與油脂,守護血管健康。

3.一天一根香蕉
香蕉富含鉀,能排除體內多餘的鹽分,並助於擴張血管、降低血壓,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好夥伴。根據2013年世界衛生組織發表的飲食準則,建議每日鉀的攝取量應達3510毫克,但是台灣人平均攝取量與西方相比偏低。(註:若患有急性腎炎、慢性腎炎和腎功能欠佳者,建議不要過量食用)

4.泡麵留湯
依據衛生福利部建議,每日鈉的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即6公克的鹽),但是一碗泡麵的含鹽量就高達5.9公克,吃下去,一整天吃東西都不應再加鹽了。若真的想吃,湯就留下來別喝,減少鹽分攝取。

【運動篇】
5.運動不必激烈
運動能擴張血管,降低血壓。然而,激烈的運動卻會使體內產生大量的活性氧物質,並氧化壞膽固醇,引起動脈硬化,加速血管老化。建議做慢跑、快走、跳繩等輕度運動,一週兩次,一次20分鐘左右即可。

6.雨天時不在外運動
淋濕的身體,血管容易收縮,血壓上升。下雨天時就待在家裡做伸展操吧!

7.多動小腿肚
小腿肚,又稱作「第二個心臟」,具有幫助下半身血液與淋巴回流至心臟的重要功能。高澤謙二表示,以腳後跟為支點,上下擺動腳掌10次,或是早上起床後,放鬆身體坐在沙發上,踮起腳尖在地板上前後移動10次,藉此鍛鍊小腿肚肌肉,改善血液循環,進而降低血壓。

8.運動時不要在意時間長短
每次運動時都緊盯著手錶,算自己到底運動幾分鐘了嗎?保持輕鬆的情緒,血管更健康。

【生活篇】
9.每天早上測量血壓
建議每天早上都要測量一次血壓,藉以管理自己的健康狀況。一般正常血壓值為120/80mmHg(收縮壓/舒張壓),高於此則可能是高血壓。但是若測出的數值過高也先別擔心,持之以恆測量觀察,並配合良好的生活習慣,以控制血壓。

10.洗澡水溫度勿超過42℃
寒冷的冬天洗個暖呼呼的熱水澡堪稱一大享受!但是高澤謙二提醒,除了過冷的水外,超過42℃以上的熱水會活化血小板功能,血液反而容易凝固。

11.漸進戒煙
抽煙有害身體健康,並增加高血壓及血管栓塞的機率。不過一下子想要完全戒除並非容易,提醒自己只能在陽台等不會讓其他人吸到的場所吸,長久下來抽煙量自然減少。

12.電話響3次再接
每次電話一響就慌慌張張奔去接嗎?人陷入緊張的情緒時會產生壓力,導致血管緊縮。在家時保持愉快休閒的心情,讓心臟與血管好好休息。

標籤:



2016年7月16日 星期六

膝蓋運動

三十幾歲的陳小姐是愛運動的熟女,每天健走或跳有氧舞蹈,週末還爬山。最近一個月左膝前側隱隱作痛,特別是上下階梯時,她擔心是不是自己運動過度。求醫發現自己得了髕骨關節疼痛症候群(膝蓋前方的骨頭),好發於年輕、愛運動的女性。醫生提醒她,如果不好好保護膝蓋,可能使年輕的關節提早退化。 

五十幾歲的林媽媽,則是在平常就覺得右側膝蓋怪怪的,上下樓梯或跪著拜拜都不舒服。幾天前爬山後右膝腫脹疼痛,經醫生診斷是退化性關節炎。醫生叮囑她,要避免蹲、跪、久站久坐和上下樓梯。 

「有筋骨痠痛和膝蓋痛的現代人愈來愈多,很多都是動靜失衡所造成,」國泰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組組長簡文仁從許多門診個案發現。 

更多內容

標籤:



「竹筷」安全嗎,如何挑選?專家告訴你⋯

天然健康有機風正盛行!不只是食物,連餐具都開始刮天然風喔。

原木餐具聽起來不錯吧?不用擔心塑膠材料的塑化劑釋出致癌,也不用擔心金屬製品釋放出金屬離子造成老人痴呆(雖然這件事未必是真的).....是不是很完美呢?


看過我的專欄的朋友一定知道,謝博士下一句一定是:「世界上當然沒有那麼美好的事。」

最近看到網友提出問題:「為了環保,我都會自備環保筷,而且都只買木質的食器!不過前陣子看到討論說因為木製餐具容易壞掉,廠商為了耐用都會添加很多化學藥劑與重金屬,請問這是真的嗎?那常用會中毒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先來了解一下,到底「木製食器」有哪些種類?

木製食器安全嗎?重點是它「穿什麼衣服」

木頭、竹子這種材質,拿來當餐具,最大的一個缺點就是「怕水」。

因為木頭本身很容易吸水,而水份正是造成細菌孳生、木頭腐爛的主要因素。所以如果是標榜「100%原木,無人工塗層」的裸木餐具,請特別小心處理:使用完馬上清洗,不要長時間泡水,一定要等乾燥後再收納。如果發現有變色、變味、磨損、裂開的狀況,就立刻換掉吧:長菌的木製餐具,立即性的危害,絕對不會比塑膠製品低!所以,「完全沒穿衣服」的裸木餐具,並不是個好選擇。

再來,如果是上了五顏六色、彩色繽紛的木製餐具呢?上了漆,當然是不怕水了,不用擔心變色變味裂開......但是,這些彩色的塗層,一但剝落吃進肚子,可不是好玩的。彩色塗料為了調色、顯色、穩定,通常含有重金屬及有機溶劑,這些絕對都是有致癌性的。一旦餐具上的彩色塗料剝落,或是遇熱、遇酸溶解,跟食物一起吃進肚子裡,就大大不妙了!簡單說,穿著彩色外衣的木製餐具,可能比塑膠還毒!

最後,也是最常見的一種,看得到木頭原色,但摸起來平滑,好像有上一層塗料。這就是所謂「有塗上生漆」的木製餐具,通常是木材直接製作成餐具後,直接在外面塗上一層生漆。塗上生漆就像是給餐具上了一層保護膜,能夠讓餐具「防水」,反而降低細菌滋生的可能性,並且讓食器變得更耐用。

「謝博士,生漆也是漆啊!吃下肚子應該也是很可怕吧?」

別緊張,生漆其實是萃取自漆樹的天然樹脂。生漆的主要成分是漆酚,直接接觸,容易引起皮膚過敏、發癢,但塗在器物表面放置乾燥後,就變得無毒了。如果生漆沒有另外添加其他物質,一般來說,都符合食藥署規範,是可以安心使用的。去日式餐廳用餐,看到華麗高雅的「漆器」,就是用生漆反覆塗佈、加工製作的。

所以,木製餐具,不穿衣服不好,穿太花俏也不好,簡單樸素的穿上「生漆」,才是最安全的。

如何挑選木製餐具?

在挑選木製餐具時,儘量選擇原色(生漆、不上色、不彩繪)、造型簡單(無花紋),因為沒有凹凸不平的表面就不容易藏污納垢;如果有外包裝,也建議注意是否有表示「通過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相關規範。

即使是挑選了最天然、最安全的餐具材質,良好的使用習慣,仍然是很重要的。一般來說,家用木製餐具因為常常洗滌,如果乾燥、收納不確實,的確容易長菌發霉,要特別注意;此外,餐具在反覆使用、搓洗之下,容易在表面產生細小紋路,也容易造成細菌孳生和髒汙殘留,我的建議是3個月到6個月就要定期更換。如果餐具出現刮痕、變形的情況,建議立即更換,避免細菌在不平滑的表面上滋生。

聽起來或許比一般的習慣要來的麻煩,不過為了家人的健康著想,如果要使用木製餐具,還是在挑選上多費些心思並且定期更換

標籤:



退化性關節炎復健運動


新光醫院復健科提供

全文連結及運動圖示

標籤:



退化性關節炎復健運動


新光醫院復健科提供

全文連結及運動圖示

標籤:



骨科教授談PRP-自體血漿療法

蔡清霖表示,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現在台灣每年約有二萬人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有人把關節視為是人的第二顆心臟,假日到大安森林公園常可看到「輪椅艦隊」,很多老人家坐在輪椅上,這是滿可憐的,因為一個人從可以自由行走到變成要坐輪椅,等於就是人生「從彩色變黑白」。
膝關節會隨著年齡增長而磨損,不是關節痛就一定要換關節,膝關節要如何預防壞掉?以及壞掉要怎麼治療?還有,要如何進行保養?
REDP 四要點保養你的膝關節
蔡清霖表示,有四個要點可以提醒民眾,就是REDP,首先是R(Rest),要充分休息,不要過度操膝關節;E(Exercise),要適當運動,強化膝關節;D(Diet),要注意飲食,不要讓體重過重,很多膝關節不好的患者,其實都有稍微肥胖;P(Protection),要保護膝關節。
蔡清霖表示,在飲食部分,對於軟骨保養,一般是建議多攝取維他命C,多吃點水果有幫助;要預防骨質疏鬆,則可以多吃一點小魚乾、綠色蔬菜、豆類食品以及多喝牛奶,同時也要多曬太陽,一天大概曬二十分鐘,可以保健骨骼。
而在保養部分,由於根據統計,台灣人不太喜歡運動,若是平常沒有運動習慣,記得運動之前要做好暖身運動。至於年輕人常做的激烈運動,例如打籃球,除了一樣要做好暖身運動外,也可以戴一些護材,像是護膝,避免運動傷害。因為萬一出現運動傷害,如韌帶斷裂,也可能傷害到半月板、軟骨,嚴重的話可能需要開刀,假以時日,年長時關節就可能耗損到需要換人工關節。
有人說可以用「食補」來補,像是吃腦補腦、吃肝補肝,蔡清霖表示,其實這樣的說法並沒有充分的科學證據,這些食物吃進去後最後都變成蛋白質,因此只要有均衡的飲食就可以了。至於豆類本身含有鈣質,是不錯的攝取來源。
PRP自體血漿療法 激發生長因子
膝關節的保養,除了要多休息、多規律運動,飲食上也要充分攝取含有鈣質的食物。但膝關節難免會因為年紀的關係而退化,萬一出現退化的問題,應該要如何適度的療養?
蔡清霖表示,基本上,如果膝關節已經開始退化,除了保養外,可能就要吃藥了,不過吃藥本來就會有副作用,現在也有所謂的PRP(Platelet Rich Plasma)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治療法,是將患者的自體血液,透過離心處理方式,分離出高濃度的血小板,來修復軟骨、韌帶等組織。主要是用在膝關節,或肌腱炎、肌腱斷裂,大概對80%的患者有效。相較於玻尿酸具有消炎止痛、潤滑保養,且無副作用,而PRP除了這三點之外,還有修復及再生的功能。
傳統上對於血液組成成分的認知,除了液態的血漿外,主要成員包括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其中紅血球主要任務是輸送氧氣,白血球是抵抗外來細菌,血小板則肩負凝血功能。經過多年研究,開始注意到血小板除了可以促成凝血之外,功能遠遠不止如此。
人體受傷後,血小板除了形成血塊之外,因為在受傷的部位中,受擠壓後,會破裂並慢慢釋放出生長因子,從而進行組織的修復。從骨髓製造出來的血小板,富含大量活性的生長因子,局部釋放出來的這些生長因子可以促進血管增生及組織的再生及修復,而且也是人體中最容易取得的生長因子。不過因為一般血液中,血小板的濃度不夠,且混雜其中的紅血球及白血球可能對組織的修復有不良影響,因此需要純化血小板的製程。
療法安全性高 知名運動員曾使用
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技術除了用於骨科治療之外,在傷口的處理上,也已經大量運用在糖尿病足、褥瘡等慢性傷口的照顧,另外,眼科也會用此自體血漿治療角膜潰瘍或乾眼症。
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早已廣泛運用在骨科領域中,主要是使用於慢性肌腱病變、急性韌帶和肌肉拉傷,用以加速組織癒合。由於運動傷害後的病患都希望損傷儘早癒合以便早日恢復運動,所以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在運動醫學的發展相當快速。
特別是當關節受傷時,關節內的軟骨及軟組織自行修復不良,時間一久,可能造成嚴重的關節炎,對運動員而言,運動生涯可能就此結束。國外知名球員如美國大聯盟波士頓紅襪老爹奧提茲(David Ortiz)、NBA籃球球星小飛俠布萊恩(Kobe Bryant)、高爾夫球的老虎伍茲(Tiger Woods)以及西班牙網球名將蠻牛納達爾(Rafael Nadal),也曾使用過這種療法。
蔡清霖指出,PRP最早是應用在運動員身上,因為運動比賽是他們的生命,萬一受傷了,除了手術治療,再加上PRP的輔助,可以讓他們更早恢復,重新投入比賽。現在也有人把PRP稱之為「無刀關節治療術」,也就是不用開刀,但治療效果不會比開刀差;不過PRP價格較高,同時健保也不給付。
蔡清霖表示,根據文獻,PRP的效果因人而異,一般來說,效期大約是六個月到兩年。PRP的使用,通常是患者的保養已經沒有效果了,在經濟許可狀況下,或是有保險,才會推薦使用PRP,而不是單純為了保養,就推薦患者使用。蔡清霖強調,健康是身、心、靈一體,因此要有同理心,假如注射PRP有幫助,也不失為是一個好方法。
至於PRP有無使用限制?蔡清霖表示,基本上沒有,PRP是抽取自自身血液,不會有排斥或是激發自身腫瘤等風險,屬於高安全性的治療方式。不過如果患者本身有感染,因為血液已受到汙染,就不能採用PRP治療;或是血小板數量不足,效果也不會好,這幾個是例外的狀況。
而且PRP只能自體使用,不可以用別人的,就像輸血、骨髓捐贈一樣,也是要同樣的血型和一些條件都吻合,才可以輸血。
蔡清霖表示,人都會老,老了就會有很多不同的疾病發生,像骨質疏鬆,就被稱為是「無聲無息的流行病」,因為它是慢慢地來,根本沒有什麼症狀,不管男女,骨質大概都是在三十五歲到達巔峰,接下來就會慢慢往下走。
骨質疏鬆難避免 多運動根本之道
而且女性比較吃虧,有句話說「七七四十九」,也就是女性的更年期大約是四十九歲,到了更年期,女性荷爾蒙減少後,骨質流失速度比男性快很多;至於男性則是「七八五十六」,骨質流失程度不像女性那麼高。
至於怎麼補充流失的骨質?蔡清霖說,其實骨質流失是可以預防的,像是太空人在太空中,骨質密度也會差很多,因為處於無重力環境。換言之,在平常的運動部分,畢竟要活就要動,不管年紀大小,每天應該要運動二十到三十分鐘,如果真的沒空,一個星期至少也要運動三天,而且要做有著力的運動,像是健走等,才能刺激骨質增加;至於游泳則不建議,因為沒有著力點。
至於坊間說的葡萄糖胺對於膝關節的保養有幫助嗎?蔡清霖直言,「這個有爭議,因為還沒有證據,或許有些是因為心理因素,因此我們不太敢去推薦;重點還是要多運動,才是根本之道。」

標籤: ,



「退化性關節炎」致病機轉、臨床表現及治療原則

前言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也就是退化性關節炎,其實並非真正的炎症,而是關節軟骨的持續性病變,且有贅生骨之增生,增生骨大多發生在關節邊緣或軟骨下方。然而基本上“退化性關節疾病”一詞才能確切地指出其真正的基本病理變化,所以我們應該捨棄錯誤且常用的名詞“骨關節炎“。影響退化性關節炎的因素相當多,不只對發病的時間有關連,甚至對病變的速度也有影響。當然疾病與年紀也有關,所以退化性關節疾病常發生在年紀較大者。續發性的關節炎(secondary Osteoarthritis)與關節創傷,關節內障礙病變症或關節發育不良有關,常發生在年紀較輕的患者。至於本症真正的發生率則無法確切地算計,因為甚多輕微或初期病症患者常無明顯症狀,在X光檢查時意外被發現。
.病理變化
退化性關節疾病與類風濕關節炎最大的不同點在本病症為非全身性病變,疾病本身為局限性關節結構變化,只影響受侵犯的關節軟骨,軟骨下骨病變及關節邊緣病變。簡述如下:(1)關節軟骨變化:最早期退化性變化從軟骨成分之葡萄醣蛋白(Proteoglycans)之減少而揭開病變序幕。葡萄醣蛋白的基本成分包括軟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及甲殼素(Keratin sulfate)與中心蛋白結合(Core-protein)所形成。如此的病變造成關節軟骨的軟化,尤其在承載體重處或壓力集中處。接著軟骨開始磨損及纖維化,軟骨裂縫於是形成,甚至進入軟骨深部,裂縫邊緣產生軟骨細胞簇生結節。當病變持續進行,關節軟骨層變薄,表面變得 粗糙,甚至形成局部潰瘍,最後關節軟骨不見了,於是關節完全裸露Fig1。但是關節軟骨本身無血管血液供給,以致再生軟骨不會發生,也就是說這種變化是不可逆的,簡單說也就是俗話說的“磨壞就壞了,無法恢復。”(2)骨骼變化:贅生骨(骨刺)常發生在關節邊緣或軟骨下方,也就是在軟骨磨損處而取代關節面,新骨(贅生骨)會變的平滑,光亮、硬化、甚至象牙化現象。關節面下的骨髓腔會產生黏液化,纖維化,且造成薄薄的囊狀且有新骨及纖維組織圍繞。這些囊腫常發生在象牙化骨的下方或關節韌帶及關節囊的附著處,也因如此導致骨骼結構異常,易於粉碎。(3)軟組織變化:在輕微或中等度炎症反應的病例其關節滑膜(Synovium)及關節囊組織增生變性,甚至造成纖維化,且造成軟骨或骨骼病變Fig2。
.致病機轉
雖然真正的致病機轉尚未明瞭,但很清楚的是年齡的變化確實影響軟骨病變。但是在什麼年齡開始或什麼樣的人較易發生,或是症狀的輕重則無一定的法則可遵循。有些因素確實會影響關節炎的發生及病變的進行如化學性、代謝性、基因性、機械性等均會對疾病造成加重的影響。其中比較有趣的是女性基因易產生手指關節變形(DIP joint)及腫塊形成(Heberden’s nodes)Fig3。當然對關節日積月累的磨損也就是所謂“日也操暝也操“,在關節軟骨的細微創傷(Microtrauma)確實對關節破壞的程度有相當意義的影響。其他機械性的因素尚包括體重,姿勢是否正確與關節是否穩定的均有絕對影響。
.臨床表現
關節的症狀及徵兆均只發生在受侵犯的關節,且大多發生在承載體重的關節或是手指指間關節尤其末端指節(DIP joint)。關節的疼痛與活動受限制為臨床上主要徵候,而且這些症狀均可以休息達到緩解。但只要關節再承受體重,或開始做活動的時候就會感到不舒服。天氣溫度的變化也會造成疼痛,很久沒有活動關節則僵硬隨之而來,甚至關節聲響也會發生。理學檢查時常發現關節漸漸變形,且邊緣腫脹及觸壓疼痛甚至合併關節響聲,漸漸地關節的活動範圍減少甚至僵硬,雖然關節炎症(Synovitis)較少見,但確實有些病患會有關節積水的現象。診斷上要與類風濕關節炎做鑑別診斷,實驗室抽血的檢查大多正常。在X光的表現上則不一定與臨床症狀相當,也就是說有些患者的X光可能只有輕微的變化或骨刺,卻常發生嚴重的症狀,甚至無法行動。
.治療原則繼續閱讀

標籤:



2016年7月15日 星期五

長期服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可能提高心臟病機率

習慣服用止痛藥的民眾得當心了,著名的輝瑞藥廠宣佈,他們於2002年研發出來的一種止痛藥Celebrex(希樂葆)有提高罹患心臟病機率的危險,這項消息也暴露出消費者服用藥物的潛在危險。對於傳出止痛藥可能引發心臟病危險,台灣輝瑞藥廠今天指出,CELEBREX安全性無虞,沒有回收計畫。 

美國輝瑞總公司近日收到兩項針對CELEBREX預防癌症的長期研究報告,其中一項顯示CELEBREX與安慰劑比較,會增加服用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險;而另一個研究顯示,CELEBREX與安慰劑比較,服用者沒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險。 

儘管兩份報告中有一份對輝瑞藥廠有利,但另一份卻警告說Celebrex有提高罹患心臟病的危險,由於輝瑞也曾於今年10月宣佈,他們的另一種止痛藥Bextra不適合冠狀動脈裝有支架的病人服用,因為有提高致心臟病的危險,因此為了慎重,輝瑞公司已經要求服用這項藥品的民眾請教醫生,改服用其他的藥品,然而,這項消息也暴露出食品藥物管理局,藐視民眾健康的弊端。 

公民消費者團體主席吳爾夫指出,食品藥物管理局未善盡職責保護民眾避免危險藥物,部分原因是食品藥物管理局直接從製藥廠商獲得資助,保護製藥公司遠超過捍衛全民健康。 

去年一年內,美國人花在處方藥的費用,高達2160億美元,預估一年增加11.5%,批評者認為,高獲利的藥品雖然擴大了市場,卻藐視民眾的健康,根據一個消費者團體的調查,有180種藥物是不安全的,他們要求國會多加監督製藥公司,特別是在消費者心中早已產生信任危機。 

今年9月,另一家默克藥廠所生產的止痛藥Vioxx,有導致心臟病的危險,隨即全面下架,接連兩項止痛藥傳出會危害健康,暴露出藥品潛在的危險,所以提醒消費者,在服用藥物之前,最好先徵詢醫生,才是保護自己的方法。 更多內容

標籤: ,



「鼻中膈彎曲」手術猝死案例


前陣子一名花美替代役男因隆鼻手術不幸猝死喪命,外界質疑本身鼻根高挺、容貌出眾,為何還求助整形。究其因發現是鼻中膈彎曲導致過敏問題,期能專心工作扛起家計,才尋求手術改善。耳鼻喉科醫師提醒,鼻子部位血管多,鼻中膈手術雖然普遍,但鼻中隔上方是接通顱底及腦部,若不小心而發炎,則細菌會很輕易進入腦部,則有生命危險,必須慎重小心,要做好術前風險評估,馬虎不得。
鼻中膈通常位於鼻腔中間,將鼻腔均分成左右,但生長過程發育不同,加上鼻中膈硬骨及軟骨生長速度不同相互擠壓,或後天因打架或打球等直接的外力致使鼻子骨折,都可能造成程度不一的彎曲情況。開業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鼻中膈彎曲主要會造成鼻塞、呼吸不順暢,但不會造成流鼻涕或打噴嚏的症狀。如是鼻過敏或肥厚性鼻炎則常伴有慢性鼻塞或鼻過敏,流鼻涕或鼻涕倒流入口中,嚴重可能有頭重感、頭痛、睡眠障礙或嗅覺障礙,進而可能造成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只做鼻中隔彎曲手術是沒辦法解決慢性鼻病的,必須同時治療鼻粘膜肥大及鼻過敏症,才能根本治療。
很多鼻病由鼻中膈彎曲造成,若出現擾人的併發症,光靠藥物治療多半難以復原,通常進行矯正手術後才可能獲得改善,過程主要是將多餘及彎曲的鼻中膈硬及軟骨取出加以矯正後再縫合,由於傷口都在鼻腔裡面,手術完成後鼻腔只需塞2至4天紗布止血,復原後外觀不會留下任何傷口。
因鼻中膈彎曲引發的嚴重鼻塞,術後通常會有明顯改善,對於部分呼吸睡眠中止或打鼾者,也有正面的效益。李宏信醫師指出,常見有些患者在鼻中膈矯正手術後,若伴有其他鼻病未好,鼻子仍舊容易過敏、打噴嚏及鼻塞,長久的鼻炎問題並未徹底解決。他舉例,鼻中膈彎曲矯正如同將河川截彎取直,只能讓河水暢通,卻無法解決河水汙染問題,若併發其他鼻病問題,故僅透過矯正手術,仍然無法完全治癒。
鼻過敏患者的鼻過敏神經比一般人發達,加上神經及血管過度密集分布,一遇到外界刺激,就容易發癢而噴嚏連連,血管容易充血又使得黏膜腫大。因此若患有鼻過敏、鼻息肉或鼻竇炎,治本的方法就須同時進行鼻過敏神經截除手術,粘膜就不再充血、鼻塞或打噴嚏,若有點鼻竇炎則也必須同時施行根本手術治療,才能達到完全治癒而不復發,鼻部病症才能全面獲得改善。
目前推出最新的鼻過敏神經截除術,是經鼻腔直接進入,手術傷口小,在門診採取局部麻醉即可,即使有人罹患心臟病、心血管疾病、腦中風及血液疾病患者,經過評估後也能安心進行,術後鼻部呼吸通暢、心曠神怡,也改善心肺功能,至於鼻中隔彎曲,除非彎曲度過大才須進行開刀,輕度彎曲者只需以特殊的矯正儀輕度推壓,即可達到不再彎曲,矯正的作用,且也不會引發發炎或大出血之危險。
最後,家醫科李政道醫師提醒,術後一至兩周內不要做劇烈運動,勿吃太燙、或過補的食物,此外,有鼻過敏體質者平時也應養成規律作息、飲食均衡和定時運動的習慣,以提升免疫力,減緩過敏症狀反覆發作。

標籤:



2016年7月14日 星期四

「膝蓋退化」治療方針

這是世界不變的道理。一個活的組織都會有一定的新陳代謝,一方面消耗磨損,另方面又會生長出新的細胞汰舊換新,如此交替不斷。
 
  針對關節的問題,我們可以簡單的用兩個因素來說明:磨損(-) 跟 修復(+)
磨損慢,修復快,關節常保健康。
磨損快,修復慢,關節必出毛病!
  因此,保護膝關節,就必須:

減少磨損、加強修復

 
  以下列出膝關節退化的治療方法,提供膝蓋疼痛的朋友們參考…

標籤:



認識「膝蓋退化性關節炎」

「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症狀及診療方式---台大醫院骨科衛教資訊
綢站連結


標籤:



2016年7月13日 星期三

「膝蓋痛」不一定是「關節炎」

是和長時間及負重過度

現在路跑、健走非常盛行,因此,門診中多了些主訴膝蓋痛的年輕病患,大家都很擔心是不是關節炎。其實,年輕族群大多都不是關節炎,多是和長時間及負重過度,超出肌腱所能承受的負擔有關。

「醫師,我的膝蓋痛,上、下樓梯更是痛苦,吃了消炎止痛藥,玻尿酸也打了,怎麼還是不會好,只要止痛藥一停,膝蓋疼痛就開始發作,我的關節炎怎麼這麼嚴重啊?」

振興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溫哲昇表示,門診中常常可以聽到病患這樣的抱怨,如果是退化性關節炎,醫師就會開給消炎止痛藥,而病患平時也可以口服葡萄糖胺或是軟骨素。如果治療無效,也可考慮注射玻尿酸,甚至是做人工關節手術,如此一來,大部分的病情都可以獲得改善。

但是,膝蓋痛不一定就是關節炎。尤其病患來到門診,第一個檢查動作就是照X光,很多人的X光檢查結果,的確會顯示有膝關節退化的跡象,但有些人只有輕微的退化,有些人根本就沒有退化,尤其是40、50歲左右,甚至更年輕的族群。所以,膝痛的原因,並不完全是退化性關節炎引起,還有許多其他的因素。

引起膝蓋痛的原因
▌髕腱炎
最常見的膝蓋痛原因就是髕腱炎,疼痛點位於膝蓋骨的下方,如果將膝蓋打直,用手指按壓膝蓋骨的下緣,即會感到痠痛。患者經常會蹲下去、站不起來,常發生在工作必須久站,或是勞動量過大的民眾。另外,運動員由於必須經常跑、跳,也很容易罹患髕腱炎,因此,又稱為「跳躍膝」。

髕腱炎的治療方法,即是需要多休息,並視病情的輕重,給予復健運動、震波療法及無線射頻等治療,必要時甚至需要進行手術。如果被當作退化性關節炎來治療,不但沒有對症下藥,治療效果就會不好。

▌膝關節滑膜炎
膝關節滑膜炎也是膝蓋痛常見的原因之一,滑膜是組成膝關節的主要結構之一,是一層覆蓋在關節囊內層,含有豐富血管的結締組織,由於滑膜細胞會分泌滑液,可以保持關節軟骨面的滑潤,進而增加關節的活動範圍。

不過,若過度勞動或是使用不當,都有可能引起滑膜的急性發炎,關節內會因而產生大量的積液及滑膜增厚,使得纖維變硬而失去彈性。

臨床上,關節不僅會出現腫痛及積水症狀,也會因為黏連,而使得活動範圍變小,膝蓋因而無法完全伸直,也無法完全彎曲及蹲下,又以髕股內側股骨髁處有壓痛為最常見,偶爾可以「摸到」摩擦的聲音。

▌鵝掌肌腱炎
另一種常見的膝蓋痛狀況,是鵝掌肌腱炎,其功能主要為防止行走、跑步時,下肢往外旋轉,所以,慢跑、下坡、過度行走及運動,都是引起鵝掌肌腱炎的原因。但是,也有因為不恰當的長時間坐著,與不恰當的伸展拉筋,導致鵝掌肌受傷。

鵝掌肌腱炎常與退化性關節炎一起發生,但也可能單獨存在,疼痛的位置與髕腱炎不同,是在膝關節內側、脛骨的上方,用手指按壓時會感到疼痛。許多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在接受玻尿酸注射之後,僵硬及疼痛即有所緩解,但脛骨內側上方仍感到疼痛,這就是合併有鵝掌肌腱炎所致。鵝掌肌腱炎的治療,通常只需在疼痛處注射小劑量的類固醇就可以改善,局部注射類固醇的劑量很低、副作用很小,不用太擔心。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也很容易引起膝蓋痛,因為膝關節是由大腿骨、小腿骨以及當中的韌帶及軟骨組織所構成。許多來自大腿的肌肉,也以肌腱連接在膝關節附近,一旦肌肉因使用不當、拉扯或受傷,也會影響膝蓋的活動度進而產生疼痛。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臨床症狀,包括膝蓋前側或下側的疼痛緊繃感,合併膝關節的活動度受限,當做蹲下、站起等彎曲伸直膝蓋的動作,會覺得僵硬。治療需找出激痛點,予以針刺治療或局部激痛點注射,之後再配合正確的肌肉牽拉運動及強化運動,就能改善許多。另外,復健科物理治療中的電刺激及干擾波等,也有不錯的療效。

▌痛風
痛風的發作,主要是因為體內尿酸過高所致,尿酸其實是血液中像膽固醇一樣的化學物質,當尿酸高到一定程度時,便會堆積到全身,由於關節的溫度通常較低,所以,尿酸多了,就會沈積在關節內,沈積久了,便會形成結晶。

當結晶量愈來愈多,很容易就會掉到關節腔內,原本掌管免疫的免疫細胞,便會以為掉下來的結晶是外來物,因而發動攻擊,導致關節發炎,進而引發疼痛。痛風一旦發作,通常以大腳趾、腳踝及膝關節等部位,出現紅、腫、熱、痛最為常見。

▌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發炎,會侵害關節的疾病,詳細的致病機轉,至今仍然不明,一般認為與自體免疫系統有關。其可以侵犯身體的任何關節,也可以同時侵犯多個關節,導致關節疼痛、腫脹及僵硬,如果一側膝部或手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通常另一側的膝部及手也會罹患此病。
嚴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可以造成嚴重的關節損害及扭曲,影響正常的生活功能。

鍛練肌肉,預防傷害
引發膝蓋痛的原因,排除免疫疾病引起的膝蓋疼痛因素外,不難歸納發現,多與時間及負重的過度,使用及超出肌腱所能承受的負擔有關。不少人在不適症狀剛發生的時候,不太在意、心存僥倖,或不願修正或是變更生活模式,最後等到痛到不行,才去就醫,其實都有點太晚了。

要特別提醒的是,一旦膝蓋發生疼痛,正確的處置方法,就是休息以及停止所有會引膝蓋痛的動作及運動,才能避免症狀繼續惡化下去。

膝蓋是人體的重要關節,能不能正常行走都要依賴它,因此,平時要好好保養,而最有效的膝蓋保養方法,就是要養成運動的習慣。耐力及延展性訓練,可以加強大腿前的股四頭肌及腿後肌的肌力,一旦肌肉夠強壯,就能對瞬間力量的改變,發揮緩衝效果,避免造成膝蓋的直接傷害。

攝取抗氧化食材,減緩發炎狀況
在營養攝取方面,許多植物油富含抗氧化劑維生素E,對關節炎是有好處的,像是花生油、橄欖油及葵花籽油等而一些堅果類,例如腰果、杏仁及核桃等,也含有維生素E,同時也是很好的油脂來源,但是,熱量比較高,不宜過量攝取。

青菜中含有葉酸及維生素B與維生素C等,可以減少關節發炎的問題,所以,多吃青菜對關節是有好處的,像是花椰菜、菠菜、茼蒿及油菜等而水果不僅含有維生素C及維生素E,也含有其他的抗氧化物質,例如葡萄及柑橘類等,均含有多酚類與類黃酮等抗氧化物質,對關節疼痛也有改善的效果。

坊間很普遍的葡萄糖胺,其類似關節軟骨的潤滑物質,適度攝取對於早期關節發炎,也有一定的輔助效果。而螃蟹及蝦殼中的甲殼素,其類似葡萄糖胺的成分,對於關節的活動功能,也會有些幫助。不過,因為蝦蟹的殼太硬,一般需要提煉處理後才能食用,如果要直接吃,食材中的軟殼蝦或是軟殼蟹,也是不錯的選擇。

海鮮中普遍含有鎂、鋅、銅、錳,對關節軟骨是有幫忙的,尤其蚵等海鮮含有鋅,魚、蝦、貝類等,也都含有豐富的硒元素。有研究指出,人體若缺乏硒,會使骨關節炎惡化,而適量攝取硒,可以減緩關節炎的惡化。由此可知,對關節有益的營養素十分多元,各類食物中都有,因此,只要飲食均衡,就可以充分攝取到各種對關節有幫助的營養元素。膝蓋相關QA

標籤:



2016年7月11日 星期一

膝蓋運動--六種保護膝蓋的運動


健行或登山時常面臨爬上爬下的路程,其下肢需大量承重,髕骨與股骨間的軟骨受到較一般正常走路更強烈的壓迫,經常這樣,久了自然會造成軟骨磨損,膝蓋感覺不舒服甚至疼痛。
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PFPS),是一種膝蓋因過度使用而受損,以致膝蓋骨部位經常隱隱作痛的組織發炎症狀,這種疼痛在健行登山時下坡時感覺尤其強烈。
一旦出現膝蓋疼痛症狀,該怎麼補救呢?症狀不嚴重者,短期內多休息就可恢復。持續疼痛者有些人會透過吃藥、打針或貼藥膏消炎,或是進行熱療、電療、水療各種物理治療。不過研究顯示,透過肌力訓練或做拉伸運動治療是最有效的。更多內容及示範影片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