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12年6月22日 星期五

白黴菌紅斑VS.土壤



文/林政緯

一名74歲的先生自述過去沒有內科疾病,因左前臂有一大小約4×4公分的圓盤狀斑塊,到門診就醫。他提到在其他醫院已經擦藥近一個月,不過仍沒有明顯改善,反而有變大、潰爛的趨勢。

仔細檢視病灶,發現此圓盤狀斑塊的中央有潰瘍(圖1),進一步詢問病患是否有外傷史?他不是很確定,而且他是一個農夫,過去幾個月都有在田裡種菜,處理一些農作物,所以安排他做皮膚切片檢查。

數天後,切片報告顯示是白黴菌病(Mucomycosis)(圖2),組織培養長出根黴菌(Rhizopus);進一步幫他安排抽血檢查與胸部X光檢查,發現他罹患高血糖,屬於前期糖尿病,免疫功能方面的檢驗與胸部X光檢查也正常。

他接受為期6週的口服抗黴菌藥治療後,原本突起的斑塊變平(圖3),效果相當不錯,病患也沒有長出新的病灶。也建議他改變飲食生活習慣,注意糖尿病的控制與追蹤,並繼續接受口服抗黴菌藥的治療。

根黴菌是白黴菌病的最常見致病菌,存在於土壤、麵包與腐壞的植物中,進入人體後,菌絲會沿著血管生長,導致血管栓塞與組織壞死

一般來說,免疫力正常的人不易受到感染。然而,免疫力低下的族群,包括白血病、白血球低下、接受器官與骨髓移植、糖尿病等患者,容易因吸入結合菌的芽孢後,沉積在鼻腔及肺部,造成顏面腫脹、皮膚壞死、死亡率極高的鼻腦白黴菌病;另外,也可因外傷或接觸到這些白黴菌的菌絲造成皮下組織的感染,不過臨床上並不多見;皮膚病灶各形各樣,主要是以潰瘍與壞死的焦痂來表現

治療方面,主要是內科藥物治療合併外科清創。內科用藥主要以靜脈輸注抗黴菌藥amphotericin B為主,根據國外的文獻報告,azoles類的口服抗黴菌藥,效果不佳,且原則上要服用半年以上。

但是仍有個案報告指出,某些免疫功能正常或血糖控制良好的病患,服用3個月的口服抗黴菌藥後,得到明顯的改善。此外,也應積極控制高血糖與糖尿病等內科疾病。

糖尿病患者身上若有傷口,接受抗生素治療超過數週仍未起色,應儘速就醫檢查,排除黴菌感染,以提早發現與治療。(作者為基隆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