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19年12月31日 星期二

耽心「肌少症者」注意了—日行萬步仍不夠另需增加「阻抗型運動」才能增加肌肉量


依據體育署調查,熟齡銀髮族群為全年齡層中運動頻次最高的族群,但高達8成都喜愛以散步、健走等有氧運動為主,不過卻引醫師憂心,這類型運動對增肌肉較無幫助,恐提升四肢無力、骨折、甚至死亡風險,增肌最有效的方法為從事阻抗型運動,以及若無三高病史,應吃得更均衡。
台大竹東分院長詹鼎正表示,國人肌少症盛行率達10%,相當於有近30萬人罹患肌少症,80歲以上男性更可能高達三成以上。他說,自50歲開始,人體肌肉會逐年流失,若不積極維持肌肉量,對健康會造成連鎖影響。
首先肌肉不足會造成四肢無力,進一步可能演變為衰弱症、提升跌倒機率,進而造成骨折、失能及長期臥床,更恐增加死亡風險。此外,肌肉和基礎代謝率相關,肌肉量下降基礎代謝率也將跟著降低,進一步和代謝疾病(如糖尿病)相互影響,降低生活品質也降低壽命。
另外根據教育部體育署107年運動現況調查結案報告指出,有超過半數的熟齡退休族是為了健康而運動,但詹鼎正醫師表示,熟齡族的運動近8成是以散步、健走等有氧運動為主,雖有助於提升心肺功能,但若缺乏負重(阻抗型)運動,恐對肌肉量提升無太大幫助。
此外,熟齡退休族偏好以「粗茶淡飯」控制飲食,但其實如果沒有三高病史或醫師特別指示,並不需要特別節制營養的攝取,醫師表示,熟齡在蛋白質的攝取上多有不足,更不易增加肌肉量。
千禧之愛健康基金會執行長陳欣勵表示,飲食是增肌的原料,特別是豆魚蛋肉類代表的蛋白質,所以鼓勵長者應吃得更均衡、足夠,蔬果植物飲也應多補充。阻抗型運動則是增肌最有效的方法,重訓並不是年輕人鍛鍊身材的專利,幾歲開始練都對健康有幫助,建議長者也找專業的健身教練學習或諮詢,散步健走之餘再搭配幾項自己適合的阻抗型,讓運動習慣更完整。

標籤:



一氧化碳中毒如何正確因應

廣西南寧市一位天兵媽日前在家中廁所洗澡時,很有安全意識,把廁所的門窗打開,企圖通風,預防一氧化碳中毒。沒想到,她洗完澡出來,發現1歲多的女兒已經面色發紫、陷入昏迷狀態,嚇傻趕緊送孩子到醫院,結果剛到醫院,就接到11歲兒子的電話說,「我也覺得不行了。」
據《看看新聞》報導,第一人民醫院急診室23日凌晨接診了一對一氧化碳中毒的兄妹。醫生說,事發時兄妹倆的媽媽正在廁所洗澡,熱水器裝在廁所外面,當時她把廁所的窗打開了,但沒有打開客廳的門窗,當洗完澡出來後,就發現女兒已經中毒,「沒想到,送到急診的過程中,家裡11歲哥哥打來電話說自己頭暈、全身無力 ,醫院又緊急出動120,發現哥哥也有中毒的症狀。」
不過,幸運的是,經過一夜的搶救,這對一氧化碳中毒的兄妹已經清醒並脫離生命危險,目前正在接受進一步治療

那麼,如果出現一氧化碳中毒可以如何救助呢?醫生建議,「1、一定要迅速打開門窗通風,或將患者轉移至空氣新鮮流通處休息,保持安靜並注意保暖;2、確保呼吸道通暢,對神志不清患者應將頭部偏向一側,以防嘔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3、頭置冰袋以減輕腦水腫;4、撥打急救電話,迅速將患者送往醫院;5、對於心臟驟停的患者立即行心肺復甦。」

原文網址: 媽廁所出來驚見女兒「全臉青紫」倒地!急忙送醫…接兒子電話:我也不行了 | ETtoday大陸 | ETtoday新聞雲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91225/1609762.htm#ixzz69gyrYi2t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標籤:



2019年12月30日 星期一

命理師分享—貼春聯八禁忌


隨著2020年到來,又將過新年,家家戶戶已準備在家門口張貼春聯,想替家裡增添喜氣、帶來新氣象。其實貼春聯也有不少眉角,有些禁忌要小心,以免把整年的運氣都趕跑。命理專家楊登嵙指出,貼春聯時一定要特別注意別犯了「8大禁忌」,否則招來晦氣、爛桃花。
春聯是華人春節時不可或缺的重要標誌,貼春聯意味著迎接春節到來,楊登嵙向《中時電子報》表示,提醒大家在張貼春聯時,有8大禁忌要格外注意:
1、上下聯勿貼錯
通常拿到的春聯通常有三幅,兩幅直聯一幅橫聯,直聯的其中一幅如果最後一字是仄聲字,就是上聯;平聲則為下聯。哪些為仄聲字呢?上聲(國字注音第三聲)、去聲(國字注音第四聲)、入聲(短促聲)皆是。哪些為平聲字呢?即國字注音第一聲、第二聲。例如:天增歲月人增壽(仄聲上聯)、春滿乾坤福滿門(平聲下聯)。
萬一發現上下聯的尾字都是平聲(即國語的第一聲或第二聲),那就選台語發聲和國語發聲有明顯區別的那個字為仄聲(短促而重者)為上聯。例如:「源運昌隆增百福」(上聯)、「富業振興獲千祥」(下聯)
2.大門口忌諱單貼一個「春」字
居家大門口不要單貼一個「春」字,可以貼「福」、「招財進寶」等。因為在古代,只有怡紅院(等同於現代的聲色場所)會在門口貼「春」,此舉也容易招來爛桃花。
3.大門口不倒貼春聯
依照古禮,「倒」與「到」是同義字,「財」如果倒過來貼,是財到的意思,但如果貼的位置是大門口,那麼就千萬不能把「財」倒過來貼,這意味著把財倒光光的意思;另外,大門口的「福」字同樣不能倒貼,不然福氣同樣會倒光。
窗、內門或水缸、酒缸等器具則可以倒過來貼,代表財到、福到,從民俗上講,古代只在水缸、酒缸等存放東西的缸上貼「倒福」,因為在倒的時候這些字就會轉正,寓意福倒不出來,表達福滿之願。
4.單數才吉利:
門口張貼春聯時,記得要貼單數,因為1、3、5等單數象徵吉祥,2、4、6等偶數容易招陰,與供奉神明數目一樣,要單數(陽)。至於整個家中所貼的春聯數目,則不需要去計算陰陽。
5.貼春聯的時間:
農曆12月24日送神開始,也就是新年大掃除的開始,楊登嵙提醒,這時也是新年大掃除的開始,一直到除夕那天為止,要打掃好才貼春聯。
貼春聯的時間最好是「除夕早上6點到中午12點之間」,因為這個時間陽氣最旺。
6.舊春聯要撕下來:
把舊春聯撕下來,撕破,表示除舊佈新的意思。不可直接把新春聯在舊春聯之上,以達到轉新好運。
7.不可有不吉利的字:
春聯可將自己的感受、喜好、自己家的特點和未來期望都寫進去。不過在寫春聯時要特別注意,像是「滅」、「絕」、「死」、「亡」等負面字,都絕對不要出現,甚至就連同音字,也最好不要出現。
8.有喪事不可貼春聯:
如果家中喪事發生還不到一年,不應該在家中貼春聯,否則就像是在慶祝一樣。此外,也不可包粽子,粽子意寓「包中」,一個接一個的意思,沒人想要喪事接連發生。

標籤:



高血壓者應忌口之食物

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由於早期常通沒有明顯症狀,因此被稱為「無聲殺手」,除了藥物控制,飲食則是最直接的影響,甚至會干擾到身體其他系統的運作。
《每日健康》報導,根據國外健康網站「Steptohealth」舉出下列6種高血壓患者最該避免的食物,每吃一口,都可能讓血壓直線上升。
1. 麵包
烘焙食品通常含有大量的飽和脂肪和鈉,這些物質容易使動脈血壓上升,而且食用太多還會導致體重增加,甚至引發糖尿病。
2. 咖啡因飲料
咖啡、濃茶等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容易刺激交感神經,導致血壓升高。
3. 調味醬料
包括沙拉醬或其他調味醬料,大多含有大量的鈉,吃太多會影響代謝,不利於血壓控制。
4. 奶油
常吃奶油和人造奶油的高鈉、高脂肪,會影響動脈健康,並增加壞膽固醇(LDL),容易導致高血壓惡化。
5. 甜食
甜食會導致體重增加,並引發糖尿病發生,高血壓患者更應該避免,如果偶爾嘴饞,建議選擇少量的黑巧克力替代。
6. 泡菜
高鹽的醃漬食物,吃下後不僅會使血壓上升,還會導致體液滯留,間接影響腎臟和心血管健康。

標籤:



泡湯意外—泡湯遭變形蟲啃腦喪命

冷冷的冬天,泡湯絕對是一大享受,但從事水上活動時,要注意一種恐怖寄生蟲,致死率高達99%,不只國外發生過,台灣在6年前曾發生首起該寄生蟲致死案例,一名75歲阿伯,因泡溫泉被寄生蟲感染,出現頭痛、食慾不振等症狀,後來甚至全身無力、呼吸衰竭,發病25天後喪命。
這名阿伯身體健康,但在2013年11月14日突然出現頭痛、頸痛、食慾不振等症狀,後來甚至手腳發麻、全身無力,在4天後因為呼吸衰竭插管治療,不幸的是,最後仍宣告不治。據了解,阿伯腦部全是變形蟲,確診他感染「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Naegleria fowleri)所導致的腦膜腦炎,才發現原來是因為泡溫泉引起的,不過同行家屬無人發病。

更多內容

標籤:



2019年12月29日 星期日

新手爸媽注意—寶寶在家最易發生的六種意外事件

寶寶開始自主活動後,就容易在家中發生意外事故,因此,包含居家布置在內,要著手打造安全的空間。
在寶寶可自主活動前,先採取安全措施
當寶寶開始能做到翻身、爬行等自主活動時,媽媽的視線才離開一下下,就有可能發生意外。根據統計,在1∼5歲嬰幼兒的死因中,有三分之一是因為在家誤食、跌倒、從高處摔落等事故。為了避免發生這類悲劇,請預先確實做好防護措施。在此列出6種意外事故與相關安全對策,也請注意以下3點:
1.不要鋪桌巾,因為寶寶會拉扯。
2.買桌子時,要挑選桌腳較穩定的,因為寶寶若壓在上頭,桌子可能會因承受不住體重而被壓塌。
3.不要選用玻璃製的家具。
意外1 跌倒、從高處摔落
繼續閲讀

標籤:



肺癌急速竄升,肺癌七大徵兆報你知...

近日「肺癌」躍升熱門新聞議題,不僅成了總統大選攻防戰的話題,藝人寶媽也傳出罹患肺腺癌,引起許多民眾關注。 肺癌已經連續39年高居十大癌症死因第一位,且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許多人發現罹癌時都已經不是早期。以下提供遠離肺癌的方法與肺部健康警訊,提醒民眾平時多加注意。
國健署表示,專家指出,肺癌的發生大多與多種危險因素長期接觸有關,一般經過10年以上發展成肺癌病變。
世界衛生組織(WHO)所指的肺癌危險因素,包括:室內燃煤、炒菜油煙、室外空氣污染、菸害、肺部相關疾病史、肺癌家族史等。
為了有效防範、遠離肺癌,國健署提出以下4點建議:

標籤:



運動性猝死三警訊

近期已發生多起跑步猝死的事故,有不少跑步愛好者有些疑惑,為什麼看起來很健康的人,跑步也會猝死呢?其實跑步時猝死為運動性猝死,其原因及可能潛在疾病有冠狀動脈疾病造成心肌梗塞、肥厚型心肌病、突發的惡性心律失常(如:心室顫動)、先天性心臟病、心肌炎、大面積肺栓塞、以及主動脈破裂等。運動本身會增加心臟負荷,長期運動的人群較普通人群,心臟的負荷比較重,這會形成心臟肥厚,易造成心肌缺血猝死比一般人群確實要高很多,但規律運動又有益於心血管。
猝死前,身體發出哪些警訊?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心衰竭中心主任曾炳憲表示,以心因性猝死而言,平常一些心臟疾病的潛在徵象,包括:氣促、胸悶、暈厥、心悸等,當意識到有可能會面臨猝死的問題時,就不能不了解心臟的「四大核心症狀」,並隨時加以留意猝死發生前的警告徵象。這些徵兆正在提醒我們,要儘早就醫做進一步的檢查。預防猝死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找出可能引起的原因並加以矯正,而上述的警訊正在對我們透露「心臟」肯定存在著結構性的問題,可能是先天或是後天所造成。有可能是心肌梗塞等大結構的問題,使得心臟的收縮功能產生變異也可能是一些小結構出現了問題,如血管裡有非常微小的阻塞,必須進行基因分析等詳細檢查才會發現。
在先前的研究中,與運動有關的心因性猝死的發生率在每10萬人年0.6至2.1之間,但平時沒症狀者確難事先辨別出;若運動時有異常症狀如胸口不適、頭暈、異常氣促等,必須赴醫院檢查是否有潛在疾病,已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者,在接受運度訓練前最好能先至醫院檢查是否已有心血管疾病,並接受適當治療,以免運動性猝死發生。
曾主任提醒,面臨秋冬之際更是心肌梗塞好發季節,運動前需先有暖身活動,運動後也需注意保暖,以減少運動性猝死發生。
全文連結

標籤:



常挖耳垢恐傷耳道宜避免

許多民眾習慣用棉花棒自行掏耳屎,但醫師指出,這樣容易造成耳垢堆積成硬塊、阻塞耳道。建議耳垢過多導致不適時,向耳鼻喉科醫師求助,以專業工具清除。
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主治醫師林志勳表示,耳垢俗稱耳屎,是由外耳道腺體(皮脂腺及耳蠟腺)的分泌物和外耳道皮(皮膚死掉的角質細胞自然脫落)所構成。通常位於外耳道的毛髮及表皮上,可抵擋外來細菌、黴菌、灰塵,甚至是蟲子等外來物質的干擾,讓外來物質不至於進入耳道深處。
林志勳指出,過多耳垢可能妨礙聲音在耳道中的傳播,導致傳導性聽力減退。工作上經常接觸沙塵等污染物、時常游泳或潛水、長期使用助聽器或耳機、外耳道皮膚新陳代謝較慢、有過量耳毛的人,耳垢相對會較多。
他說,大部分的耳垢不需要清潔。因為外耳道有自動清潔的功能,使耳屎由內往外慢慢輸送出去。除非是過多的耳垢導致健康問題,才需要清理
林志勳表示,常挖耳垢會促使腺體分泌旺盛;因此,經常清除耳垢的人,耳垢反而愈來愈多。另外,經常刮除耳垢,也會讓耳道失去保護及抗菌的作用,增加耳道受傷感染的機會。
他說,很多民眾習慣用棉花棒掏耳垢,但容易將耳垢推得更深,造成耳垢堆積成硬塊、阻塞耳道。如果常感到耳屎很多,可以定期至耳鼻喉科清潔,或由醫師開立耳垢軟化劑,幫助耳屎排出。真的忍不住想清耳垢時,盡量使用柔軟的器具,小心不要挖得太深、太用力,以免挖破耳膜或皮膚。

標籤:



2019年12月28日 星期六

重訓常犯錯誤

影片連結

標籤:



健身房重訓新手怎麼上手?

想重訓怎麼開始? (ㄧ)機械式器材為主,自由重量為輔 建議在使用各式器材前,ㄧ定要洽櫃檯指導教練,熟悉基本操作方式,由於ㄧ般人會認知的拉個幾下就好,但有些關節角度、位置的高度是有講究的。甚至如果能力所及買個幾堂教練課也是不錯的選擇,對日後自我訓練安全上更有保固。 由於初階者,肌肉控制力較不穩定、沒有動作基礎、不清楚使用哪個肌群,因此建議以機械式器材為主,幫助穩固身體,讓你訓練到正確的目標肌群,同時降低受傷的風險。再視能力進步針對各部位加入專一性的自由重量訓練(舉啞鈴、槓鈴等)。 (二)沒有大爆汗是我拿不夠重? 在開始重訓前,為了安全起見,請丟掉「有流汗才是有運動到」的迷思。許多人第一次重訓時所流的汗跟有氧運動(如:跑步)比起來,真是少得可憐,但燃燒的熱量卻是大大贏了有氧運動不少。這是因為很多人「用出汗多寡,判斷熱量燃燒多寡」,但根據美國運動協會專家表示,流汗多寡並不是運動量的指標,也不會影響身體燃燒卡路里的量。 流汗是透過汗水降溫、冷卻身體,防止因不斷運動而溫度飆高的身體過熱。而每個人體質不同,有的人容易流汗,有的人則不容易。 因此運動強度也絕對不是用汗水來衡量,千萬不要因為沒有流汗就認為強度不夠,而忽略了自己的肌力舉更重的重量,反而受傷。 (三)強度重量判斷 重量請照自己的能力、需求去做選擇,如果輕忽了自己的實力就容易受傷,選擇過輕則沒有ㄧ定效用。ㄧ般會用最大反覆次數 (RM, Repetition of Maximum)來做判斷,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一般人訓練的重量為8-12RM的重量。 例如:10公斤的啞鈴小明舉了8下,第9下開始有點酸,但還可以撐ㄧ兩下至多12下,讓肌肉多ㄧ些酸酸且可以緩緩放下啞鈴就是剛剛好所謂8-12RM的重量。如果15公斤的啞鈴小明舉到第7下完全無法再多做一下且顏爆青筋,放下啞鈴是用摔的,就是太重了,是所謂的力竭(完全無力舉起),是屬於高強度重訓。 tips:ㄧ般來說少於8下,就是代表太重了。 (四)重訓每組之間需要休息 重訓屬於強度高的運動,它不像有氧運動一樣可以持續做,每個組(回)數之間需要休息,才不會使肌肉使用過度而受傷。強度越高每組之間休息的秒數也要越長,ㄧ般來說輕阻力(輕重量)可做12下以上,休息時間為30-60秒 ; 中阻力可做8-12下,休息時間為60-90秒 ; 高阻力(大重量)只能做8下以下,休息時間為兩分鐘左右。 tips:初學者不建議做大重量8下以下到力竭。 

初階課表參考

全文詳

標籤:



冷藏即食品易感染李斯特菌,食用前請提高警覺

根據WHO的研究報告推估,李斯特菌的致死率可達25.9%,也就是說,每4個遭到感染的人,就可能有1人死亡,尤其李斯特菌耐乾、耐寒、耐低溫、耐酸性。
黃乃芸提醒,李斯特菌一旦進入冷藏鏈系統,在低溫條件之下仍能增殖,台灣就曾在香脆山豬皮、櫻桃鴨捲、滷牛筋等經包裝的即食肉品檢驗出李斯特菌,生魚片也是高風險食品,這些即食品拆封就可吃,並不會經過加熱烹煮,消費者吃下肚就容易被感染。

4要點,避免李斯特菌吃下肚

該怎麼避免李斯特菌上身?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招名威有4大提醒:
1.嬰幼兒、孕婦、高齡者、以及免疫力較差的族群,最好避免生食,並儘量食用經過高溫殺菌的食物。
2.選購食品時,注意販賣場所環境衛生。
3.冷藏食物(包括剩飯、剩菜)要儘快吃完,尤其李斯特菌容易附著在蛋白質上,因此肉、蛋等食物更要注意,食用前也記得要完全加熱。
4.冰箱不要塞太滿,冷藏室溫度維持在2~4℃以下,並定期清潔。可用濃度75%的酒精擦拭。

標籤:



肌力和肌耐力有何不同—分享肌耐力簡易訓練

一般我們談到肌肉訓練,會想到肌肉力量的增加,但除了我們印象中的重量訓練之外,訓練肌耐力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因為我們日常生活中會不斷使用到肌肉,如果肌肉耐力不足,會很容易就感到疲累,比如坐著時,會用到腰背部的肌肉,如果腰背部肌肉耐力不足,很容易會感到腰痠背痛。 肌力與肌耐力都一樣重要 肌力代表肌肉受到阻力時,能對抗的最大力量,肌耐力則是在運用肌肉的時候,可以使用的最大次數,雖然2者的訓練方式不盡相同,但我們在個別訓練肌力或是肌耐力的時候,也會同時訓練到2者,只是效果不會特別好,所以訓練完。 肌力訓練可以增加訓練部位的血流量,去除身體中的老化血管細胞,幫助身體更新,同時增加新陳代謝的速率,讓身體變得更健康;而且訓練肌力還可以強化平衡感、減緩骨質流失,並讓身體的反應能力變得比較好,不容易跌倒受傷或是有運動傷害。 而肌耐力好,表示肌肉不容易產生疲勞感,自然也就不容易感到痠痛、緊繃,柔軟度也會比較好,不容易拉傷;肌耐力如果不好,就算瞬間的爆發力再強,也沒辦法持續太久,比如搬東西,也許剛開始可以搬起一個櫃子,但搬完櫃子之後就沒有力氣搬其他東西。 怎麼訓練肌耐力 一般在重量訓練的時候,訓練肌力大約要選擇自己可以推動的「最大重量」的75%、並重複做8~12下、進行4組,舉例來說,如果可以推動100公斤的重量,就要選擇75公斤來訓練。而肌耐力的訓練,建議選擇65%以下的重量,讓自己可以進行到12~25下左右,以上述的例子來說,就是選擇65公斤。 簡單來說,就是要訓練肌耐力,需要「少量多餐」的訓練模式,肌力則是「多量少餐」的高度集中模式。如果是對於沒有訓練習慣的人來說,要訓練肌耐力,可以先從家裡的簡單運動開始,不用負重、利用身體的重量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訓練方式,再漸進到負重的訓練。 而一般建議都會從大腿肌肉、腰背肌肉開始,因為這邊是支撐整個身體重量的地方,而且小肌肉的耐力通常比較不好,如果先訓練小腿、小手臂的肌肉,反而沒有力氣去訓練大肌肉。 肌耐力的簡單訓練方式 躺在床上,兩腳伸直,輪流往上抬起到45度,左右兩腳各重複
20次。 站直、雙手扶著椅子的椅背,練習蹲下、站起重複20次。 站直練習踏步,膝蓋抬到大
約胸口的高度,重複20次。 平躺在床上,雙腳踏在床上,腰部往上抬到背與腰完全一直線,重複20次。

轉載自

標籤:



分享—「延長線」安全?多久要更換?

一般我們可能因為家裡的插座不夠使用,或是插座距離床、桌子椅子較遠的地方時,我們就會拉延長線出來使用,不過,近年來卻時常有延長線引發火災的事件頻傳。對此,就有網友討論「延長線使用兩年需更換?」貼文引發熱議。
原 PO 在 PTT 發起討論指出「住宅火災中,因使用延長線不當導致火災的比例甚高,許多專家紛紛表示延長線使用兩年便需更換,延長線並不便宜,但鄉民年薪百萬應該不在乎那點小錢,鄉民有每兩年更換家裡的延長線嗎?」
全文連結

標籤:



每日例行「殭屍體操」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


一天3次,每次1分鐘,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血管年輕化



每一次的殭屍體操分別是1分鐘的擺動+30秒的休息,一天可做3次。當在進行殭屍體操時,血液循環會加速活化,製造出能夠修復及擴張血管的一氧化氮(NO),因此能夠有效預防動脈硬化、心肌梗塞等疾病。

而日本保健節目「駆け込みドクター!運命を変える健康診断」(暫譯:保命醫師!改變命運的健康檢查)也實際請了5位來賓讓他們持續做1個星期的殭屍體操,經過檢查後,結果發現每個人的血管年齡都變年輕,其中1位來賓的血管年齡甚至減少了9歲!所以還在等什麼呢?快離開辦公椅動一動,成為一隻健康的喪屍吧! 

標籤:



2019年12月27日 星期五

瘦子也會有脂肪肝喔—-逆轉脂肝簡易伸展操同您分享


小心肝脂肪會演變成肝癌

 

關於大家常常聽到的肝癌,江坤俊醫師整理出「肝癌四部曲」。首先是正常的肝,第二階段是慢性發炎的肝。過去導致肝臟發炎的主因是B肝病毒或C肝病毒,但現在B肝病毒的有疫苗,而B肝、C肝病毒也有藥物可以治療,所以台灣現在因為B、C肝病毒而產生的慢性肝炎越來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脂肪肝。 

江坤俊醫師提到,很多人去做超音波健檢後被告知有脂肪肝,都覺得不要緊。殊不知脂肪肝特別嚴重會導致慢性肝臟發炎,久而久之就會變成第三階段的肝硬化,若更嚴重就會來到第四階段的肝癌。 

江坤俊醫師說,曾有一個40歲左右的病患,吃完飯後右邊肚子突然一陣劇痛,肚子甚至鼓起來,急忙到醫院急診,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患者腹中右側一顆腫瘤已經破掉,正在大出血,那顆腫瘤就是肝癌的腫瘤。病患得知後非常地訝異,因為從來沒有B肝跟C肝,但很不幸的,他有非常嚴重的脂肪肝,只是他從來沒有追蹤、檢查。 

江坤俊醫師表示,醫師常常在講:「肝臟是沉默旳器官」但因為肝臟有很多重要的生理機能,所以當肝臟出狀況的時候,大家還是可以從一些表徵上察覺到肝臟可能有問題了。

轉載自

標籤:



肉桂+咖啡 可改善高血壓及耳鳴、掉髪


【早安健康/張維庭編譯】儘管肉桂是一種中藥材,許多人第一次吃到肉桂時,都是在西式甜點、咖啡中嘗到了肉桂的特殊風味,而肉桂不僅美味,還因為對於毛細血管的健康療效而廣受注目,透過飲用肉桂咖啡,還有助於改善 高血壓、糖尿病、掉髮以及皺紋等等各種問題! 

一天3公克肉桂粉 四個月糖尿病患者血糖值回歸正常 

日本糖尿病專門醫師牧田善二表示,每天持續地將肉桂加入咖啡當中飲用,就能讓許多的數值下降。一名患者43歲的患者檢驗出了糖尿病,卻表示希望能夠不使用藥物的改善症狀,因此牧田醫師向他提出的治療計畫為一天攝取3公克的肉桂粉,並且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 

患者天天認真測量血糖值,實行了四個月後,糖化血红蛋白數值從9.9%降至5.6%,順利地降到標準值以下。 

連續飲用兩周肉桂咖啡 改善慢性疲勞、高血壓  

48歲的日本主婦金親利予因為貧血,一直都有著慢性的疲勞感,而嘗試了早中晚都喝肉桂咖啡之後,疲勞感竟獲得了改善。身體變得暖和,還感受到了由身體內側湧現的活力。她表示以往晚餐後就會開始疲倦,早早就寢,而現在到了晚上仍活力十足。 

而且金親家有家族高血壓病史,母親也是因為腦梗塞倒下,金親太太從2016年開始以藥物控制高血壓,血壓大約都是維持在140~150mmHg左右,飲用肉桂咖啡之後,則順利降至了120mmHg左右。 

改善耳鳴、暗沉斑點 頭部血液循環變好 

57歲的主婦麻生加代也嘗試了日本健康雜誌的兩周肉桂咖啡實驗企劃,早中晚飲用,一開始出現變化的是雙手,本來因為頻繁清洗東西、接觸肥皂而乾燥粗糙的雙手,飲用了肉桂咖啡一周之後,即使沒有擦護手霜,雙手也保持著滋潤,皺紋也變得不顯眼了。 

兩周後,臉上的暗沉斑點也消失了。本來大約有一年的時間有耳鳴困擾,也在實驗過程中不知不覺痊癒了。而自從七年前出過車禍之後,麻生太太的小腿留下了疼痛的後遺症,因為毛細血管受到損傷,血液循環不良,只要下雨天就會感到嚴重的疼痛,在實驗的後期遇到下雨天,小腿卻沒有疼痛,讓她輕鬆了許多。此外,頭皮的血液循環也變好了,掉髮減少,頭頂開始長出了新的頭髮。 

肉桂能夠活化毛細血管的Tie2,安定毛細血管的構造。有研究指出,肉桂能夠抑制高達90%的毛細血管滲漏。一天0.6公克的肉桂,也能活化毛細血管,有研究指出,一天只要食用0.6公克的肉桂,就能讓毛細血管變年輕。

標籤:



分享—降血糖聖品—苦瓜—去苦味有方法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全球每10秒鐘就有1人死於糖尿病相關疾病,據各國數據可得知,患糖尿病的年齡明顯有下降趨勢,已經不專屬於老人病。據統計,台灣人有50%以上的潛在高血糖者,沒有明顯症狀,若忽略血糖偏高的健檢報告,一年後7個人中約有1個人會演變為第二型糖尿病。經各種科學實證,苦瓜蘊藏多種天然活性成分,確實可以預防與緩解血糖升高。對所有想降血糖的朋友來說,苦瓜等於是上天給的天然降血糖聖品。只要用對方法吃出功效,糖尿病來也不用怕。
有助控制血糖 清熱消暑解毒
根據《這樣吃苦瓜,糖尿病來也不怕》一書表示,糖尿病所造成的併發症或健康問題,包括心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病變、免疫能力減弱、腎病變、癌症機率增加等,是國人十大死因的前幾名。現代科學已有不少研究論文證實,苦瓜整株,自果實、莖葉到種子都有降血糖的功能。苦瓜除了作為日常食用的蔬菜外,在中國、日本、東南亞、印度、非洲、拉丁美洲等地的傳統醫療,都有以苦瓜來治療糖尿病的記載。在數本東方古籍中,也一再闡揚苦瓜清熱、消暑、清涼、解毒、祛膩、解渴的奇妙功效。

苦瓜在台灣各地可輪流種植產期很長,在盛產期的價格更是十分便宜,也不怕有農藥殘留,苦瓜的烹調方式多樣,炒煮滷拌樣樣行。不過一說到苦瓜,人們的愛恨極端分明,尤其是年幼的孩子,更是恨不得將苦瓜鞭數十驅之於別院,但面對媽媽無情的逼迫,只好含著眼淚吃苦。
聰明小撇步 去除苦瓜苦味
為了去除苦味,台灣農民將苦瓜一再改良,改良後的苦瓜苦味淡、果肉厚實,只要在前置處理時盡量刮除內膜,熱水快速汆燙,冰水充分浸泡,苦味就會變得很淡,許多名廚也不藏私地指導民眾,如何烹調出美味的苦瓜。

標籤:



處理傷口的正確認知/優碘並非每次必用

許多民眾若不慎受傷流血,會習慣用優碘等消毒保護傷口,但這其實是已經過時的觀念!對此,《微笑醫師網》就分享5個處理傷口的錯誤方法,提醒民眾若不當使用優碘,反而會導致傷口癒合變慢!

1、每次換藥都要塗優碘
《微笑醫師網》表示,優碘的殺菌效果強,可以在15秒內殺死濾過性病毒、細菌、黴菌等,主要用於不乾淨傷口的消毒殺菌,因此若是乾淨或換藥的傷口,其實就不需要再使用優碘。另外,醫學研究也發現,優碘這類的消毒劑都有細胞毒性,會傷害肉芽組織的生長,反而不利傷口的癒合。
2、燙傷水泡可用人工皮嗎?
人工皮主要用途是保持皮膚的溼潤,加快傷口表皮化的速度並隔絕皮膚表面的細菌,所以燒燙傷的水泡沒破時,建議不要選擇使用人工皮,因為更換人工皮時容易把水泡撕破;可以等到水泡破掉且表皮不在時,再採用人工皮加速傷口癒合。
3、傷口就要擦抗生素藥膏
抗生素藥膏容易讓細菌產生抗藥性,因此《微笑醫師網》就提醒,除非傷口已發生感染,否則不要輕易使用抗生素,此外,若濫用抗生素藥膏,還恐影響到皮膚表面的益生菌定殖。
4、除疤產品與藥膏和人皮工同時用
據了解,一般含矽膠或是洋蔥萃取物的除疤產品,必須要在傷口已癒合後才能使用,否則反而會不利於傷口癒合的速度;不過若是含Acexamic acid或雷公根藥膏,就可以在傷口尚未癒合時使用。
5、棉花棒可否直接擦拭傷口?
不少民眾使用棉花棒清潔或擦乾傷口時,會來回擦拭傷口,但事實上使用「滾動」的方式清潔或擦乾會更好,因為這樣比較不會拉扯到傷口,減少彼此的切力。

標籤:



久坐傷身不可逆,即使運動也無法彌補⋯

我們一直以為久坐只會讓下半身臃腫或腰痠背痛,現在最新研究發現,坐太久是人類新殺手。多坐1小時,減壽22分鐘,相當於抽2根菸的危害。只要坐著,你就讓自己陷入癌症、糖尿病、心臟病、腎臟病和早死的危機。我們不可能整天不坐,那究竟可以坐多久?該如何破解久坐病的詛咒?
椅子正在謀殺你。
不管你是否常去健身房或經常慢跑,只要你整天超過6小時在辦公室、在車子裡、在沙發上坐著,你就讓自己陷入癌症、糖尿病、心臟病、慢性腎臟病以及早死的危機。
「久坐是新『菸害』」,美國梅約醫學中心內分泌學教授朗文(James Levine)認為,久坐應該視為明顯的健康風險行為,值得公共衛生界提出更明確的指引。
美國癌症協會檢視了12萬美國人14年來坐著的時間和死亡率,發現女性只要每天坐超過6小時,就比每天坐少於3小時的人,早死於各種疾病的風險高了37%。男性則多了18%。
全文連結

標籤:



分享—別再用烘衣靜電紙及衣物柔軟精了,裡面所含化學物質可能致敬癌⋯

家裡應該是最安全的地方,但其實家中有許多生活用品暗藏致癌、或是讓人罹病的危機。像是洗衣服時使用的衣物柔軟精、烘衣靜電紙,甚至是空氣清新劑,其實都可能含有過多的揮發性化合物,容易造成身體的危害。

不知不覺中可能天天把致癌物穿在身上

讓洗完硬梆梆的衣服變柔軟,就是衣物柔軟精、或是烘衣時使用的抗靜電紙的功效。但其實這2種物品之所以可以讓衣服柔軟,是因為裡面含有的化學物質。包含乙酸芐酯、苯甲醇、檸檬烯,還有醛類(aldehyde),跟苯(benzene)。
其中醛類跟苯就是證實會增加罹患癌症風險的物質,不只是接觸到這些物質的呼吸道或是皮膚,而是會影響全身;而在造成癌症之前,它們還會刺激呼吸道而導致過敏或是氣喘,造成肺部的疾病。
除了這些致癌物之外,帶有香味的芳香劑、空氣清新劑,其實也都含有大量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包含烯類、酯類、醛類等,而輔仁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系副院長林瑜雯說,這類的有機化合物,不但會造成呼吸道的損傷,還帶有環境荷爾蒙的特性,會干擾內分泌。
而環境荷爾蒙已經被證實跟生殖器官的癌症,像是乳癌、子宮頸癌、攝護腺癌等癌症有相關。所以使用這些香噴噴的衣物柔軟精、烘衣靜電紙,其實就像是把致癌物質天天穿在身上。

難道沒有不致癌的做法嗎?

台灣的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曾在2017年針對台北市與新北市的自助洗衣店進行抽驗,結果發現柔軟精大多是從國外進口,而且成分標示不清,根本不知道裡面有什麼化學物質;但基本上,有香味的衣物柔軟精、烘衣靜電紙,都一定含有VOC,建議不要使用,最好可以挑選沒有氣味的產品。
而且為了維持衣服的柔軟,這些化學物質會持續留在衣服的「纖維」裡,烘衣靜電紙又比柔軟精更危險,因為這類化學成分在烘衣機裡加熱時,會造成更大的毒性。

但其實知道原理,就知道如何避免致癌。最天然的做法是,在洗衣機中倒入40cc的小蘇打或白醋混合檸檬汁,代替衣物柔軟精,其實就可以改變衣物上的離子,簡單軟化衣物;而且這2種物品對人體基本上沒有傷害,雖然效果可能沒有柔軟精那麼好,不過穿起來是非常安心的。

標籤:



2019年12月26日 星期四

如何減少。「糖化終產物」簡稱AGEs

雖然人活著的每天都在步向老化,但有些人老化的快、有些人老化的慢。這中間的差異除了天生帶來的好體質之外,其實就是「飲食」跟「生活習慣」的選擇,而想要選擇抗老化的飲食,其實也很簡單,只要懂得在吃飯的時候加上檸檬或醋,其實就可以幫助身體抗氧化,自然就不容易變老了。

身體為什麼會老?

身體的細胞每天都在不斷的更新,老舊的細胞被淘汰,用新的細胞來取代,所以正常情況下,每天應該都要是「新」的身體。但之所以會老,是因為製造新細胞的速率趕不上細胞老舊的速率,比如身體有很多其他的工作要做(發炎),沒空製造新細胞,或是細胞死得太快。
而造成這些問題的,其中有一個大因素就是「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簡稱AGEs,翻譯成中文名稱是「糖化終產物」,會造成人體的發炎、氧化、衰老。不過雖然它的名字裡面有糖,但其實不是叫人不要吃糖,反而是要控制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油脂之間的比例,如果蛋白質吃太多,一樣有可能吃到一堆AGEs。
AGEs造成的問題
  • 胰島素阻抗
  • 腎臟功能受損
  • 動脈硬化
  • 血球壞死
  • 皮膚失去彈性
  • 皮膚暗沈
  • 增加骨折風險
  • 增加關節炎風險
糖化終產物是什麼?
正常來說,食物吃到我們的身體裡,會需要酵素來進行消化。但如果糖分跟蛋白質、脂肪這些營養素沒有經過酵素來消化,經過化學反應之後,就會形成「糖化終產物」;而在某些情況下、或是吃到某些食物的時候,身體特別容易形成這樣的化學反應。

如何減少糖化終產物?

根據國泰醫訊資料,糖化終產物的來源有2種,一種是身體製造的,一種是外來攝取的,所以想要減少糖化終產物,也需要從這2方面著手。
一、讓身體減少製造糖化終產物
  • 多吃富含纖維質的蔬菜雜糧,因為纖維可以幫助降低糖化反應。但還是要少吃澱粉類,比例不要超過一天熱量的一半。
  • 一定要吃早餐,因為人體早上的代謝功能比較好,不容易產生糖化反應。
  • 補充可以促進糖質代謝的維生素B群。

二、減少攝取外來的糖化終產物
  • 外來的糖化終產物,需要2個重要因素,第一是高溫,第二是高蛋白跟高油脂,所以建議要避免吃太多這類的食物。
  • 少吃油炸的薯條、炸雞,或是烘焙的餅乾、蛋糕,燒烤等。
  • 高蛋白、高油脂的食物,強烈建議不要用煎、烤、炸,可以改用炒或是水煮的方式。因為高蛋白跟高油脂的食物,在高溫、長時間烹調之後會增加100倍的AGEs。
  • 酸能抑制糖化終產物形成,所以在食物中加醋、檸檬,可以幫助減少糖化終產物。

標籤:



流感和一般感冒如何區分?

流感 v.s 一般感冒,哪裡不一樣? 
也有許多民眾好奇,究竟「流感」和「一般感冒」哪裡不一樣?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暨台大小兒部主任黃立民先解釋,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流感病毒分為A、B及C型,「A型和B型幾乎每年都會引起季節性流行,C型則以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為表現,且一般不會造成流行。」而感冒的致病原是多達數百種的不同病毒。
那要怎麼區分?
黃立民表示,流感症狀通常包括發燒、頭痛、流鼻水、喉嚨痛、咳嗽、肌肉酸痛及疲倦等,高危險群病患可能還會引發嚴重併發症,甚至導致死亡,最常見併發症為肺炎,其他還可能併發中耳炎、鼻竇炎、腦炎、心肌炎、心包膜炎等。
「和一般感冒相比,流感容易出現明顯的頭痛發熱、倦怠、肌肉酸痛等症狀,且通常症狀發作較突然,痊癒所須時間比一般感冒長,約需1-2週甚至數週才能完全恢復,且易引發併發症。」他指出。
檢視相片
流感和一般感冒的差別。(圖片來源/陳稚華製表)
該如何做,才能有效對抗流感?黃立民建議遵照疾管署的3招:
1.接種流感疫苗:為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免疫力較差的長者、幼兒與慢性病患者等高危險族群及學童與醫護人員等高傳播族群。
2.生活好習慣:注意手部衛生及咳嗽禮節、生病在家休息、維持正常作息。
3.有流感症狀立即就醫,依醫囑服用藥物。
全文詳

標籤:



一缐醫師分享—各類癌症前兆報你知

 【早安健康/王彥文報導】癌症是大家都害怕的疾病,但許多癌症初期的症狀常常讓一般民眾注意不到。日本站在醫療前線的醫師們提供了他們在看診時實際注意到的各種癌症前兆,希望大家能夠在發現「與以前不一樣」的狀況時、不要因為害怕而耽誤到了就醫。因為腰痛、便秘、打嗝、頻尿、發燒、血糖控制狀況忽然不佳這些個別狀態一旦複數出現,就有可能是癌症的初期症狀。

消化系統癌症的前兆

大腸與直腸癌:殘便感、腹脹、排便時覺到疼痛

大腸癌有哪些前兆?日本專攻消化系統疾病的醫師松生恆夫指出:血便、貧血、頻繁的便秘、使用瀉藥仍解決不了的頑固便秘、拉肚子與便量減少、如廁後仍有殘便感、腹脹以及忽然變得一直打嗝,都可能是大腸癌的前兆。直腸癌會在排便時覺得疼痛,結腸癌則會覺得小腹的中下部疼痛。

胃癌:左肩膀莫名疼痛、腰痛

日本汐見台醫院的赤池信院長則表示:胃癌的前兆主要是胃痛、如果感到好像胃酸在侵蝕胃般的疼痛,請盡快就醫。盡管一般觀念覺得癌症到了會痛,一定是很嚴重了,但是日本慶應大學腫瘤中心的西原廣史教授則表示:胃癌是癌症中較易在早期出現疼痛的癌症,感到疼痛後就醫仍然有早期治療的機會。除了胃痛以外,因為胃癌會影響消化系統的神經,所以感到左肩膀疼痛也是胃癌的前兆之一,更兇惡的胃硬癌則是會感到腰痛。

膽道癌:糞便顏色變淺、尿液顏色轉為茶色

日本國際醫療福祉大學醫院的一石英一郎教授指出膽道癌的初期症狀:中年以上的人如果發現糞便持續呈現淺色、尿液反而轉為茶色,同時感到皮膚發癢的話,請立即就醫。

很多癌症其實都是沉默殺手!下一頁第一線醫師告訴你:這些初期前兆最容易被忽略、卻萬萬輕忽不得!

各種沉默癌症的初期前兆


肺癌:手指腫脹

日本山形大學醫學部的外科副教授大泉宏幸則表示:肺癌雖然比較難早期發現,但是如果咳嗽或忽然多痰超過3週、走不了幾步便喘不過氣、同時感到有手腳發麻與手指腫脹的狀況,便有可能是肺癌的前兆。

膀胱癌:無痛血尿

日本讀協醫科大學的泌尿科副教授井久手滿指出:男性如果出現血尿卻在排尿時沒有感覺到疼痛、或是夜晚也出現頻尿狀態,最好盡快就醫,這些徵兆可能是膀胱癌的前兆。

腎臟癌:尿液中有泡沫

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的新陳代謝科副教授坂本昌也表示:腎臟癌雖然被稱為沉默的癌症,但如果在排尿後發現尿液明顯的起泡沫,同時覺得側腹疼痛、原因不明的發燒,這就非常可能是腎臟癌的前兆;糖尿病患者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努力改善生活習慣、可是血糖值卻沒有出現好轉,有可能是腎臟癌的徵兆,請盡快就醫。

肝癌:長期過重者忽然感到容易疲勞

日本JA廣島綜合醫院的肝臟內科主任兵庫秀幸則提醒大眾:肝癌近年來從脂肪肝轉化而來的例子越來越多,所以除了有肝炎紀錄的人要定期檢查,從年輕時就肥胖的人,要是感到忽然覺得很容易疲勞、或有持續的不明倦怠感,最好立刻就醫,才能從脂肪肝的階段控制住罹患癌症的風險。

標籤:



2019年12月25日 星期三

醫師分享—小兒奪命殺手—心肌炎


    還記得之前台中地區有一個 11 個月大的女嬰,接種流感疫苗後隔日猝死嗎?法醫研究所鑑定報告出爐,結果指出:女嬰因嚴重亞急性淋巴細胞性心肌炎(心臟、肺臟、脾臟、血液驗出高病毒量 B19 微小病毒),導致心肌細胞破壞,心臟肥大擴張,比正常心臟大了兩、三倍,心因性休克死亡。與流感疫苗無關。到底「心肌炎」 是什麼?可以讓一個原本健康的小朋友猝死?
    心肌炎,顧名思義是心臟肌肉發炎性疾病,可以使心肌發炎、壞死、或是心肌細胞分解,原因大多是心肌直接受到病毒感染、細菌 (如白喉) 的毒性產物、 或是感染後引起的延遲性免疫反應所導致。簡言之就是感染某一種細菌或是病毒後,心臟肌肉受到發炎性破壞,最後使整個心臟死亡的疾病。其中病毒是最主要的致病原,常見是腸病毒中的克沙奇病毒 B 型和腺病毒,但是其他病毒亦有可能成為病因。
    心肌炎是恐怖的兒童奪命殺手,也是所有家長與兒科醫師的夢饜。死亡率高達50%~70%。令家長無法理解的是:
    「 明明第一天醫生說只是小感冒而已,為什麼小朋友會突然死亡?」
    因為一開始時真的只是小感冒,只是在某些偶然的情形下,感冒病毒順著血流跑到心臟肌肉裡,造成心肌發炎。若是只是很輕微的發炎,往往都沒有任何症狀就自行痊癒或是最後變成「不明原因擴張性心肌病變」。年齡越小的兒童,病程進展越快越猛,尤其是小嬰兒,猝死就是常發生在小於一歲的嬰兒。
    很多小兒科醫生終其一生沒遇過、看過真正的心肌炎,遇到的就會被冠上「賽人」的稱號。我到目前為止已經親身經歷過兩次.......
    第一次雖然事隔多年,到現在當天發生的事依然歷歷在目!場景是在舊大樓兒科急診室,白班快結束的時候,一個十多歲的妹妹因為呼吸急促從外院轉來,在家屬陪同下走著進急診室。病史很簡單,三天前開始輕微發燒、咳嗽、流鼻水,有去診所就醫,吃藥後症狀明顯改善,隔天燒就退了,今天沒有發燒也沒有咳嗽,只是呼吸漸漸變的急促,有時會冒冷汗,全身倦怠無力,四肢冰冷。聽診器一放到她的心臟位置,冷汗就在我的背脊處狂流:快速的心跳 (tachycardia)、馬蹄行走般的心音 (gallop rhythm)、和遙遠的心跳 (distant heart sound)。其他理學檢查發現手指灌流回復時間 (refilling time) 大於三秒。心中大驚:難道是傳說中的心肌炎?
    迅速地安排胸部 X 光和心電圖,結果皆符合心肌炎的表現:X 光顯示心臟腫大合併肺水腫 (cardiomegaly with pulmonary edema)、心電圖呈現心律不整寬 QRS 波和低幅度波形 (arrhythmia with wide QRS and low voltage)。在血液心臟功能酵素報告沒出來前,我已聯絡小兒心臟科醫師告知極有可能要用到葉克膜體外循環,並用最快的速度將病人送進加護病房。可惜的是病人在進加護病房後,突然意識喪失、心跳停止,在一邊實行心肺復甦術 (CPR) 的危急狀況下,邊請心臟外科醫師放上葉克膜 (ECMO) 。不幸地,病人在一星期後多重器官衰竭往生。
    第二次是發生在今年,場景已換成新大樓急診室,一樣是白班快結束時,一個六歲妹妹從外院轉來,主訴是腹痛和休克。到院時意識清醒,但呼吸急促。病史是七天前開始抱怨腹痛,有時會嘔吐,之前有輕微發燒但早已緩解,兩天前開始活力變差,發現呼吸有越來越喘的趨勢。理學檢查、胸部 X 光、心電圖,都和第一次我遇到心肌炎的表現相同。心臟功能酵素 ( CKMB and troponin I) 數值破表。吊上強心劑,我緊急將她送往加護病房,在轉送救護車上,我看著心電圖螢幕,不斷地祈求上天讓她的心臟多撐久一點,不要突然心律不整、不要突然心跳停止,祈求老天幫幫這個妹妹,讓她可以撐到「葉教授」(葉克膜) 救她..........到兒童加護病房時,她突然心室纖維顫動 (VT),我心中吶喊:不要!不要帶走她!.............幸好只有短短幾秒,心律就自行恢復正常,之後她被送進手術室,心臟外科醫師安安穩穩地裝上葉克膜,在我們的小兒心臟科團隊細心照料下,一個月後,她出院了!
    如果問我,要如何避免心肌炎發生?說真的,我不知道。它就像老天開的惡意玩笑,不知道它何時會突然出現,又何時會突然帶走一個完全沒有預料到自己死期的人。之前有位實習醫師連值三天過年班後得到心肌炎,幸好最後痊癒,雖說好像跟過度疲勞有關,但一些病例也曾發生在生活作息正常、每天都有運動的健康人身上。因此,我還是要再次強調,不要只在乎小朋友有沒有發燒,一定要有以下重要的觀念: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