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

Re;腸病毒71型症狀

腸病毒典型常見症狀

手口足病

發燒或微燒,手掌(圖1、圖5)、腳掌、屁股(圖4) 和膝蓋(圖3、圖6 )等部位零散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的小而呈長橢圓型淡紅斑疹或小水泡疹;口腔黏膜及舌頭,其次為軟顎、牙齦和嘴唇出現水泡潰瘍(圖2),而疼痛、厭食、流口水(小小孩)。

疱疹性咽峽炎

突發性發燒、嘔吐及咽峽處(只有口腔後半部)出現小水泡(圖7)、或潰瘍(圖8 );厭食、流口水(小小孩)。

嬰幼兒有些第一天只有發高燒輕微嘔吐,咽峽部可能是正常或有點紅暈水泡而已,到第2、3天才有明顯小水泡或潰瘍。因此有些家長不瞭解為什麼第一天看診的醫生沒看出來,其實在流行期,發燒幼童都應注意口腔變化的可能性。

因此醫生有時會請有懷疑腸病毒感染的小朋友次日回診檢查確定,或發燒小朋友回家抱怨喉嚨很痛、厭食流口水,可再請醫生看看喉嚨並檢查四肢、膝蓋及屁股。

疱疹性咽峽炎常被誤以為是長牙

嬰兒發燒、厭奶、流口水增加,也應請醫生檢查寶寶的咽峽部,有無小水泡或潰瘍,因為疱疹性咽峽炎常被阿媽誤以為是長牙沒關係。

鑑別診斷疱疹齒齦舌炎

疱疹性咽峽炎,在口腔「後半部」咽峽位置出現小水泡或潰瘍,因類似疱疹表現,直譯為疱疹性,但有的專家建議直接叫咽峽炎而不要加上疱疹性,因為當年翻譯時不知是腸病毒引起,一般人又容易與疱疹混淆,尤其兩者在初期症狀都很類似。如果牙齦紅腫,舌頭潰爛,口腔前部黏膜也有破洞,四肢無水泡,則是疱疹病毒引起的疱疹齒齦舌炎,不是腸病毒,但可能會張口就流血,即早給予ZOVIRAX可有效防治疱疹齒齦舌炎變嚴重(健保一般是不會給付的),腸病毒引起的咽峽炎則無效。

觀察有無重症前驅症狀的變化

如果小孩子的活動力不錯、精神狀況很好,就可較放心觀察。但嚴重併發症大多以猝發型式突然出現,仍應小心,尤其是3歲以下的小朋友在皮膚上 (手掌、腳掌、口腔黏膜、屁股和膝蓋) 出現疹子的5天內。

有下列情況需立刻就醫,儘速請醫師診查是否有少見的腦膜腦炎及心肌炎等

(1) 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應即早就醫,一般神經併發症是在發疹二至四天後出現。

(2) 肌抽躍(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

(3) 持續嘔吐。

(4) 持續發燒、活動力降低、煩躁不安、意識變化、昏迷、頸部僵硬、肢體麻痺、抽搐、呼吸急促、全身無力、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

症 狀

嗜睡或無法入眠
除了一直想睡外,病童也顯得疲倦無力,原來活潑得小孩會變的安靜不想動。

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
通常是在睡眠中時出現突然被驚嚇或嚇哭之現象,或與前一項同時發生突然全身肌肉收縮,隨著病情變化嚴重時,在清醒時也會出現。

食慾不振或持續嘔吐
食慾不振超過24小時,一天嘔吐之次數超過兩次以上,尤其是沒吃東西時也吐,要特別注意。

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
在休息狀態下,呼吸急促或心跳超過每分鐘100次以上

高危險群病患出現重症前驅症狀時,考慮住院觀察,其特徵包括

====腸病毒71型轉介住院參考指標

腸病毒重症臨床分期

第一期:手足口病

症狀治療為主,如退燒、止痛、預防與治療脫水。
腸病毒71型,大部份都會有手足口病,手腳會有疹子,如果病患為五歲以下幼童(高危險群),應該要提高醒覺有無重症前驅症狀。

第二期 : 腦膜腦炎

第三A期 : 高血壓一肺水腫出血-自主神經失調

第三 B 期 : 低血壓;心臟衰竭

第四期 : 逐漸恢復,神經可能有嚴重後遺症

標籤:



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腸病毒71型感染

病原體

腸病毒71(EV71)型是一種單鏈的核糖核酸病毒,也是引致手足口病的病原體之一。該病常見於東南亞地區,多數於夏天及初秋時分發生。在九十年代於臺灣及馬來西亞曾出現大型爆發。

病徵

EV71型感染在幼童較為常見。其病徵一般與手足口病相同,主要包括發燒、口腔有疼痛的潰瘍,以及帶水疱的皮疹。病發時通常首先出現發燒,食慾不振,不適及喉嚨痛等徵狀。一至兩天後,口腔出現疼痛的水疱。這些水疱初時呈細小的紅點,然後或會形成潰瘍。這些潰瘍通常位於舌頭,牙肉,以及兩腮內的口腔。另外,身體的皮疹主要出現於手掌及腳掌,外形呈扁平或突起狀的紅點,而且並不痕癢。患者亦可能沒有病徵。在罕見的情況下,EV71型可引致較嚴重的情況,包括病毒性腦膜炎、腦炎、類似小兒麻痺症的病症及心肌炎。

傳播途徑

EV71型感染是透過人與人之間,直接接觸病者的鼻或喉嚨分泌物、唾液、穿破的水疱以及糞便而傳播的。此病的傳播能力由病發初期開始,或會維持數星期,直至糞便中的病毒消失為止

潛伏期

潛伏期為三至七日。

治理方法

現時並沒有特定治療EV71型感染的方法﹔一些紓緩症狀的藥物能減輕患者的熱度及潰瘍引致的痛楚。大部分病者都會自行痊癒,其病徵如發燒、皮疹及潰瘍於一個星期後便會自動消退。家長亦應留意患手足口病兒童的身體狀况,如出現以下情況,應從速求醫

持續高燒
反覆嘔吐
持續昏睡
肌肉抽搐或肢體忽然無力


受感染的兒童應避免上學或參加如派對、興趣班、游泳等集體活動,直至退燒以及身體上的水疱乾涸及結痂巳兩個星期,以免疾病傳播。為保障家人(特別是兒童)免受感染,必須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衞生(請參閱下列預防方法)。

預防方法

現時,並沒有疫苗可預防EV71型感染。要有效預防感染,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衞生是最重要。無論在本地或外遊,市民均應採取以下措施

飯前、如廁後及處理完嘔吐物或嬰兒的尿片後應徹底洗手;
咳嗽或打噴嚏時應掩蓋鼻口,並將染有鼻或口腔分泌物的垃圾妥善處理;
不要共用個人物品如毛巾和食具;
保持空氣流通;
經常以1:99濃度的漂白水(1份5.25%家用漂白水與99份清水混和)清潔及消毒物件表面、傢具及廁所;
染有鼻或口腔分泌物的玩具或用具應以1:49濃度的家用漂白水洗乾淨

避免與手足口病患者有親密接觸。

http://www.chp.gov.hk/tc/content/9/24/12431.html

標籤:



研究:失眠者 心臟病發風險高

睡不著覺的夜裡要煩惱的事情似乎還有更多,挪威研究今天表示,為失眠所苦的人,心臟病發作機率較一般人高27%至45%。

研究報告刊登在美國心臟學會(American HeartAssociation)旗下的「循環雜誌」(Circulation)。研究報告的作者呼籲,約1/3人表示他們有睡眠問題,應該尋求醫師協助。

主導研究的德倫希姆(Trondheim)挪威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系(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的勞桑德(Lars Erik Laugsand)表示:「睡眠問題很常見,且相當容易治療。」

勞桑德又說:「明瞭失眠及心臟病發作間的關聯,並在症狀出現時找醫生諮詢,至關重要。」

研究數據來自1995至1997年間,接受全國失眠症狀調查的5萬2610名挪威成年人。

在那之後的11年間,研究員透過醫療紀錄及挪威全國死亡原因登記中心(National Cause of DeathRegistry)發現,2368人首次有心臟病發作。

在調整年齡、性別、婚姻狀況、教育水平、血壓、膽固醇、糖尿病、體重、運動、輪班工作、抑鬱及焦慮等因素後,研究員發現,睡眠障礙族群心臟病發作的風險最大

http://tw.news.yahoo.com/研究-失眠者-心臟病發風險高-113509068.html;_ylt=ArKFUxx6y7tw5GF_KNpNb4YGqdF_;_ylu=X3oDMTQxaGxpdmM4BG1pdANMYXRlc3ROZXdzIExpc3RpbmcEcGtnA2ViZWU0ZTA5LTQ3ZDctMzY5MC05NDI4LTI0MGNmMWE1Y2FhMARwb3MDMwRzZWMDTWVkaWFTdG9yeUxpc3QEdmVyAzM4NDY0NjAwLWZlZmYtMTFlMC1iN2YzLTc3N2U5NTdiMmZiYg--;_ylg=X3oDMTI0dWswY2R2BGludGwDdHcEbGFuZwN6aC1oYW50LXR3BHBzdGFpZAMEcHN0Y2F0A2hvbWV85paw6IGe57i96Ka9BHB0A3NlY3Rpb25z;_ylv=3

標籤: ,



西藥vs.中藥

傳統中醫跟西醫的用藥概念就差了十萬八千里。中西醫師廖桂聲表示,西醫單一的化合物被用來治療複雜而整體性的疾病,真的是科學嗎?還是只屬於偏狹的科學迷思在作祟?對照之下,傳統中醫治病是以整體的觀念,所以中藥複方都含有數種或十餘種藥材,以便發揮整體的作用。

中醫用藥需要辨證,西醫用藥需要利用儀器檢查後用藥,基本上就不一樣廖桂聲表示,西藥是單一的化合物,所以在療效上有其專一性,而且銳不可當、療效迅速,中醫完全比不上,若是暫時使用且配合精確用藥,藥效將發揮至淋漓盡致,不過,若病情已緩解者,建議捨西藥而純用中藥,對患者健康來說是最有益處的方式

廖桂聲醫師指出,先用西藥的優點治病,等疾病快好了、即將痊癒了就可以換成傳統中醫療法,用這種方式,疾病才不致於死灰復燃,並且可以將疾病的根連根拔起而達到根本治療,也不會有治標不治本的現象,或是一種藥出現一堆的副作用。其實「捨西醫就中醫」是另一種選擇方式,西藥有西藥的優點,中藥有中藥的優勢。

此外,廖桂聲醫師進一步指出,從傳統中醫的角度來看,若以患者的證就要吃七、八種以上的西藥或中藥方,這就如同亂槍打鳥一般,事實上,西醫時常批評傳統醫學不科學,但不論是中醫或西醫,如果一種證要吃一大堆的藥物,患者就要問清楚,才不會傷財又傷身。

廖桂聲舉例指出,如果說專一性的藥效是絕對有效,但這並不能說就是真正的科學,因為藥物除專一性的藥效之外,還有很多的副作用,副作用充滿著許多的不確定性與危險性,譬如西醫的降血壓藥就一定會降血壓,卻可能引起精神倦怠、經常健忘、陽痿、頭暈、咳嗽等副作用。

他進一步指出,西醫用降血糖藥就一定可以降血糖,也可能導致血管性疾病,嚴重者恐引起腦中風、心肌梗塞,降膽固醇藥就絕對可以降膽固醇,但卻可能破壞人體關節、肌肉的組織,以致於產生關節、肌肉的痠痛現象,制酸劑雖可以治胃酸過多的情形,但也可能造成便秘,因此又必須再多服一顆軟便劑。

像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傳統中藥材確很少有這種現象。吃退燒藥就絕對可以退燒,但這種藥物卻會破壞人體的免疫系統,同時傷肝又傷腎,所以民眾千萬不要小看退燒藥!再以抗生素為例,抗生素可以治療細菌感染,但好菌、壞菌一起殺光光,不僅會破壞身體的免疫系統,甚至還可能傷及神經系統或損害到胃黏膜。

廖桂聲醫師強調,民眾最常聽到的類固醇,這種藥物可以治療任何發炎現象,但事實上,使用類固醇雖能治標,但連本也可能會被連根拔起,因為人體的免疫系統有消炎、修復、強化組織的功能,而類固醇則屬人工化合物,雖有強烈的消炎作用,但在消炎時也會破壞免疫系統功能,所以需慎用!

http://tw.news.yahoo.com/複方或藥材不可-次用多種-亂槍打鳥有危害-160105668.html;_ylt=AlwctDTTrxKfXCmGvrn0eKgGqdF_;_ylu=X3oDMTQybGNvdXJoBG1pdANMYXRlc3ROZXdzIExpc3RpbmcEcGtnAzQ3NGQ3Y2VkLTM0MDctMzYyNS1iNDg4LWYwZDFkYWRhOGE1MgRwb3MDMTYEc2VjA01lZGlhU3RvcnlMaXN0BHZlcgNkOTgyZDkxMC1mZWUyLTExZTAtYWY2ZS1hYWFhZTg0ZTIzNzU-;_ylg=X3oDMTI0dWswY2R2BGludGwDdHcEbGFuZwN6aC1oYW50LXR3BHBzdGFpZAMEcHN0Y2F0A2hvbWV85paw6IGe57i96Ka9BHB0A3NlY3Rpb25z;_ylv=3

標籤: ,



感染HPV 心臟疾病危險因子

.(法新社華盛頓24日電) 美國研究人員已找到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與心臟疾病間的關聯。這項研究的受試婦女皆無其他風險因子,報告結果今天發表,為這類型研究之首。

儘管這項研究尚屬早期階段,專家表示若經證實,將可為對抗心臟疾病提供新方法。心臟疾病為大部分國家的婦女頭號殺手。

德克薩斯州大學醫學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Medical Branch)心臟內科(Division of Cardiology)主任籐瀨(Ken Fujise)說:「近20%心血管疾病患者沒有顯現任何風險因子,顯示『非傳統』成因可能隱含在內。」

籐瀨說:「HPV似乎是女性1項危險因子。」

研究人員會想到調查HPV為潛在心臟疾病風險,是因為其抑制p53及pRb兩種腫瘤抑制基因、引發癌症。p53是調節動脈粥狀硬化過程的關鍵基因;pRb則是調節細胞週期的重要因素

同樣來自UTMB的研究共同作者郭緒格(Hsu-Ko Kuo,譯音)表示,儘管研究人員尚未證實HPV與心臟疾病的關聯性,但的確發現「致癌HPV類型與心臟疾病的強烈相關」。研究對像為2500名20至59歲女性。

研究將刊於11月1日號的「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HPV是最普遍的性傳染病,類型逾40種,部分可導致子宮頸癌或尖形濕疣,但大多數時候HPV不會出現任何症狀。
http://tw.news.yahoo.com/感染hpv-心臟疾病危險因子-073506305.html;_ylt=AjM.5d_Fv0sVa.QjBnAwBXgGqdF_;_ylu=X3oDMTQyZW5wYTJnBG1pdANMYXRlc3ROZXdzIExpc3RpbmcEcGtnAzAyMTRkM2IwLTFhZjktM2MzZi05NTIyLTZmZGE5OGJlMzIwMARwb3MDMjEEc2VjA01lZGlhU3RvcnlMaXN0BHZlcgMxMmY1MWE5MC1mZWRmLTExZTAtYjdhYi00YzYxM2VkMDA4NjI-;_ylg=X3oDMTI0dWswY2R2BGludGwDdHcEbGFuZwN6aC1oYW50LXR3BHBzdGFpZAMEcHN0Y2F0A2hvbWV85paw6IGe57i96Ka9BHB0A3NlY3Rpb25z;_ylv=3

標籤: , , ,



腸病毒71型病例增 漸向北擴散

雖然腸病毒患者人數逐漸下降,但腸病毒七十一型患者有增多趨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副局長施文儀昨(十八)日表示,原本病例多集中在雲林,現在病毒慢慢往台中以北擴散,前一、兩周七十一型輕症患者人數達到高峰,約十二、十三人。施文儀憂心,病毒一旦逮到機會,可能大肆作怪,呼籲家長、民眾千萬不可輕忽腸病毒威脅。

施文儀解釋,腸病毒七十一型較容易引發腸病毒重症,現在這趨勢有點像十二年前,當時腸病毒七十一型在秋冬季疫情有稍微上升趨勢,但一到隔年春季,疫情突然發燒,患者人數大增。現在觀察各地腸病毒七十一型活動情況,發現腸病毒七十一型似乎正在蠢蠢欲動。

台灣已經有三年時間沒有出現腸病毒七十一型疫情,因此許多新生兒、幼兒體內沒有抗體,全台大約有五十萬三歲以下幼兒沒有腸病毒七十一型抗體,如果腸病毒七十一型開始作亂,後果不堪設想

施文儀提醒,要預防腸病毒,最重要的還是要勤洗手,尤其是家中大人、長輩、幼稚園、育幼院、國小教職員工,更要保持手部清潔,大人抱小孩前,最好洗一下手,以免將腸病毒傳給小孩,增加腸病毒傳染風險

http://tw.news.yahoo.com/腸病毒71型病例增-漸向北擴散-160105710.html;_ylt=Ar30uR8TNDi3N6KYyZ.TfMwGqdF_;_ylu=X3oDMTQyOW85b2tnBG1pdANMYXRlc3ROZXdzIExpc3RpbmcEcGtnAzFhNTNhNWM0LTRhZDktMzZmNy1hMWViLTEyMmRjY2FkNDIzMARwb3MDMjAEc2VjA01lZGlhU3RvcnlMaXN0BHZlcgNkYzZlMTIyMC1mZWUyLTExZTAtYmVmZi0zYmMwZGQzNmUzM2M-;_ylg=X3oDMTI0dWswY2R2BGludGwDdHcEbGFuZwN6aC1oYW50LXR3BHBzdGFpZAMEcHN0Y2F0A2hvbWV85paw6IGe57i96Ka9BHB0A3NlY3Rpb25z;_ylv=3

標籤:



研究:每日3咖啡 預防皮膚癌

(法新社華盛頓24日電)

美國大型醫學會議今天公布,越來越多證據指出,咖啡對一種常見於世界各地的皮膚癌有預防效果,對女性效果尤佳。

1天喝3杯以上含咖啡因咖啡的女性,罹患慢性擴散皮膚癌-基底細胞癌(BCC)的風險比起1個月喝不到1杯咖啡的女性低了20%。

美國癌症研究學會(AACR)在波士頓舉辦的第10屆「癌症預防前沿研究會議」(Frontiers in CancerPrevention Research)指出,攝取等量咖啡因的男性罹患此種癌症的風險則低了9%

布里翰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和哈佛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博士後研究學者宋豐舉(Fengju Song,音譯)表示:「美國每年有100萬起基底細胞癌新增診斷病例,因此日常生活中具有些微保護作用的飲食要素,或許都會對公共衛生產生莫大影響。」

我們的研究顯示,咖啡的攝取可能是幫助預防基底細胞癌的重要方法。」

這份數據來自布里翰婦女醫院與哈佛醫學院的追蹤研究。

布里翰婦女醫院從1984年6月到2008年6月期間,追蹤7萬2921人;哈佛醫學院則在1986年6月2008年6月中記錄了3萬9976名研究對象。

http://tw.news.yahoo.com/研究-每日3咖啡-預防皮膚癌-013505415.html;_ylt=AjyKPXpGAJv5VkpUg6NkywDfBdF_;_ylu=X3oDMTNyNzFycWk0BG1pdANUb3BTdG9yeSBIZWFsdGhTRgRwa2cDNDYxYzFjZjgtZTI0ZC0zNDFjLWI2Y2UtOTI2NzFjOThhNWZmBHBvcwM3BHNlYwN0b3Bfc3RvcnkEdmVyA2Y2OTllOTk0LWZlYzktMTFlMC05MWEyLTkzNDE5Y2UyZDQ4MA--;_ylg=X3oDMTFwN21taGliBGludGwDdHcEbGFuZwN6aC1oYW50LXR3BHBzdGFpZAMEcHN0Y2F0A.WBpeW6twRwdANzZWN0aW9ucw--;_ylv=3

標籤: ,



健康你我他/蟲蟲食物鏈 庭園小黑蚊銳減

=====物競天擇的結果,小黑蚊明顯減量====

搬到這環境優美的社區,我家隔著十米邊坡臨近山谷,透過落地大玻璃窗,即可飽覽彷彿置身度假森林的新綠。

好景不長,不過才3個月光景,庭園裡許多樹的葉子被蝴蝶和飛蛾幼蟲啃蝕得光禿一片,有些葉片還拉絲結繭,羅漢松的嫩芽已被芽蟲攻佔、如茵的草皮東枯一塊、西枯一片,還有很多不知名的小蟲,讓我必須噴灑農藥殺蟲除菌,才能保住滿園綠意。

另一個擾人問題就是小黑蚊特多,每次整理庭院,一定要長袖、長褲,否則,沒被保護到的地方保證傷痕累累。

經過數年纏鬥,最近這2年較為慵懶,對於「害蟲」不再嫉惡如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庭院噴灑農藥次數變少,今年索性完全不再噴藥。

結果卻發現有趣的現象,許多小動物前來覓食,先是小飛蟲享受著南瓜花瓣的好滋味、小瓢蟲佇足羅漢松吃著豐盛的芽蟲大餐,接著金龜子、小青蛙、螽斯、螳螂、壁虎、攀木蜥蜴、人面蜘蛛陸續報到,連小青蛇偶而也來湊一腳,形成有趣的食物鏈。

物競天擇的結果,今年小黑蚊竟然明顯減量了!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6672737.shtml

標籤:



青醬DIY

【元氣周報/文/摘自天下文化出版《漫滋慢味.PASA廚房》】

材料

A.洋蔥二顆

B.茴香一把

C.九層塔一把

D.香菜一把

做法

1.九層塔、茴香、香菜洗乾淨晾乾。

2.茴香去根切段,洋蔥切去頭尾,去皮後,切成四半。

3.將所有食材放入料理機,打成青醬泥。

PASA概念分享

青醬配方會隨季節變化而調整,如茴香只產於冬春兩季,氣溫回暖後,可改用過貓、山苦瓜葉、角菜等野菜葉。如想更有變化,也可加入芝麻菜或薄荷葉,另可加入大蒜、辣椒等香料,並隨個人喜好口感來調配比例。

PASA青醬和歐式青醬不同,不加羅勒、起司、胡椒等西式食材或香料,可自由嘗試,調配出屬於自己的青醬配方。但千萬不要在青醬中加入鹽、醬油和胡椒,胡椒會讓肉失去原味,鹽或醬油則會讓鮮美流失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50169

標籤:



常看電腦眼痠頭痛 青光眼作祟

一名27歲女性上班族因眼睛痠痛、頭痛欲裂,經署立台中醫院眼科檢查竟是罹患青光眼,眼壓也飆高,醫師並警告「勿再長時間打電腦,否則眼睛可能有失明風險」。

台中醫院眼科主任朱雲華昨天表示,這名女性患者因工作關係,必須長時間坐在電腦前工作,下班後也會上網與朋友聊天。年初時患者開始覺得眼睛很容易痠痛、掉眼淚,至眼科就診時醫師說眼睛要多休息。經過半年,患者覺得眼睛痠痛的情形愈來愈嚴重,甚至還有頭痛情形,經檢查發現罹患青光眼。

朱雲華表示,青光眼是視神經受到永久性損傷的眼科疾病,嚴重者會導致失明;發病初期患者不容易察覺。視力受影響的狀況從視野兩側開始,也就是患者會看不見視野兩側的景物。常見於60歲以上、有家族史及糖尿病、高血壓患者,而近幾年臨床上發現青光眼患者有年輕化趨勢,主要原因應與長時間使用電腦、眼睛過度疲勞有關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6672685.shtml

標籤: ,



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

食品保存術

【摘自《食品保存術最新版》,食品保存研究會 著,聯經出版】

***絞肉保存撇步大公開

***運用金屬托盤急速冷凍

像肉和魚這種水分多的食材,慢慢冷凍會破壞細胞膜,之後解凍,美味及營養都會流失。急速冷凍才是處理的鐵律。金屬托盤可以快速傳遞冷度,食材包覆保鮮膜、放入托盤,放進冷凍櫃就可急速冷凍

***帶殼貝類可不可以冷凍?

***高麗菜怎樣維持2週新鮮?

更多資訊詳



2011年10月15日 星期六

大番茄 VS.小番茄

按台灣地區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大番茄屬於蔬菜,小番茄列入水果,同樣是100公克,小番茄熱量有35大卡,大番茄熱量只有26大卡。

不過,在維生素A、C表現上,小番茄卻略勝一籌。以維生素A效力而言,大番茄為84.2,小番茄卻多達716.7,足足多7.5倍,維生素A有助保護眼睛、預防夜盲症,還有助增強免疫力、抗氧化。

維生素C怕熱,生食攝取量較高。100公克大番茄的維生素C含量有21毫克,小番茄多了3倍,有67毫克。在水果中,小番茄的維生素C表現相當亮眼。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47751

紅、黃番茄茄紅素含量差很大

怎麼吃,才能吃進最多茄紅素

標籤: ,



你使用的鹽有加碘嗎?

【元氣周報/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 張天鈞】

在紀元前三至四世紀,《莊子·德充符》即提到甕口大癭說齊桓公的事。在這裡,「癭」也就是甲狀腺腫的意思。到了紀元前三世紀,《呂氏春秋·盡數篇》提到「輕水所,多禿與癭人」。不僅記載了癭病的存在,也觀察到癭的發病與地理環境有關。晉代葛洪在其著作《肘後備急方》,首先提到用昆布、海藻來治療癭病。

到了唐朝孫思邈,更用海藻、昆布、羊靨(甲狀腺)、鹿靨等藥,來治療甲狀腺腫。明朝李時珍著作的《本草綱目》,明確指出黃藥子有「涼血降火,消癭解毒」的功效,並記載了在用黃藥子酒治療癭病時,「常把鏡自照,覺消便停飲」及「以線逐日度之,乃知其效也」的觀察療效的方法。

過去台灣是甲狀腺腫的流行區,台北帝國大學的河石九二夫教授就曾率領其團隊,做了本島人和高砂族成年人的甲狀腺腫流行病學調查研究,觀察到甲狀腺腫大部分發生在丘陵地區和山地居民。有趣的是,在甲狀腺腫流行區,豬隻的甲狀腺腫罹病率,也比非流行區高,顯然與環境有關。1972年陳芳武、黃博昭及陳瑞三先生的研究發現血中蛋白結合碘值,在甲狀腺腫的病人低於無甲狀腺腫者,而且原住民小孩的血中蛋白結合碘值也比平地小孩低。

後來陳拱北教授的研究群調查國小五、六年級的甲狀腺腫盛行率,發現民國53-54年,學童甲狀腺腫盛行率21.6%。這是一個十分驚人的數字。由於47年在新竹芎林鄉展開食鹽加碘預防甲狀腺腫的社區介入研究,三年之後,甲狀腺腫的盛行率大幅下降,因此民國56年起推動全國實施食鹽加碘。四年以後,甲狀腺腫的盛行率只有約4%,

問題是,以前的食鹽實施專賣制度,因此大家吃的鹽都有加碘,如果罹患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或慢性甲狀腺炎,才特地到台鹽門市部去買未加碘鹽。自從民國91年,食鹽不再專賣以後,各式各樣的食鹽出現在超商的架上。雖然美其名,有不同的味道,但許多並沒有添加碘,我很擔心國人因缺碘導致甲狀腺腫的情形再度發生

例如榮總鄧錦泉大夫測得的民國89-91年全國學童的尿碘中位數為123微克/升;民國91年,食鹽不再專賣,民國93-97成年人尿碘中位數就變成位於正常的最低標準100微克/升。照這樣的趨勢下去,很難不再出現缺碘的情形。我想民主自由是應當的,但為了照顧國民的健康,即使食鹽不再專賣,也應提醒民眾,定期攝取含碘的食物,例如昆布,或選用加碘精鹽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47146

標籤: , ,



導致乳癌的真兇(牛奶)

【摘自《乳癌與牛奶》,珍.普蘭特 著,晨星出版】

本書作者珍‧普特蘭,一位卓越的國際科學家。在 42歲時乳癌發病,為了治療乳癌她
前後經歷了乳癌根除術、三次深度手術、三十五次放射治療、化療等,癌細胞卻依然不停轉移,最後甚至蔓延到淋巴結,而她也被醫師判定只剩下幾個月的生命。她在探詢導致乳癌原因的過程中,發現了真兇。而其後的十五年裡,她的乳癌一次都沒再復發。

普特蘭教授在最初乳癌發病時,曾經採取各種有名的飲食療法,不攝取油、動物性食品、鹽分、咖啡因等,並多攝取蔬果、優格等。然而,癌症還是復發了。雖然感到絕望,普特蘭教授仍不放棄,賭上性命持續研究導致乳癌的真兇。

根據資料,她發現東方國家的乳癌發病率及死亡率遠低於西方國家,而在導致癌症的因素中,「環境」占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她毅然決然選擇徹底改變飲食和生活方式後,不可思議的,癌細胞居然在幾個星期內消失無蹤。
並且根據自身經驗跟相關科學研究提出:不喝牛奶可以降低罹患乳癌、前列腺癌和其他疾病的風險

牛奶有問題?

在多數的西方社會,牛奶被視為是一種健康、天然的食物:嬰兒不可獲缺的食物、預防婦女罹患骨質疏鬆症、提供蛋白質給辛勞工作的人、苗條時裝模特兒的瘦身飲料。簡單來說,它適合所有的人。

正如許多中國人對西方人攝取那麼多牛奶和乳製品感到吃驚和不解一樣,我們很難理解,怎麼可能有人不喝牛奶,身體會健康呢!

不過,這個精心營造的印象只不過就是一個印象而已。科學證據並未指出,我們在斷奶後還需要喝乳汁-事實上,我們是唯一在斷奶後還在喝乳汁的物種。更奇怪的是,我們竟然是迷戀另一種物種的乳汁-母牛。邏輯上來看,這就好比假設我們喝狗的乳汁、豬的乳汁或老鼠的乳汁。

除了牛寶寶之外,任何物種攝取牛奶都算是違反自然。如果你比較母乳和牛奶的營養成分,你就會看出其中一些主要的差別。如圖,你可以從中看出牛奶的蛋白質含量是母乳的三倍以上,而鈣質含量更是牛奶的四倍之多,所以,牛奶對幼兒們尚未完全成熟的腎臟而言負擔太大

母乳和牛奶的營養成分比較

牛奶可能導致的疾病

牛奶促進癌細胞生長?

戒除乳製品,用大豆取代乳製品

標籤: ,



2011年10月12日 星期三

久坐姿勢不正 上班族易罹肌筋膜疼痛症

長時間坐在椅子上,姿勢不正確,小心罹患「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署立嘉義醫院指出,臨床發現「肌筋膜疼痛症候群」患者,從十幾歲的學生到八十歲老人都有,其中,又以久坐在電腦前的上班族最多,要想避免「肌筋膜疼痛症候群」,除了修正不正確坐姿,椅子和桌子的高度也要適當調整

 你會長時間坐在辦公桌或電腦前嗎?如果是的話,就要小心避免罹患「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署立嘉義醫院復健科根據院內病例統計發現,這幾年來,罹患「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患者有年年增加趨勢。

  復健科醫師楊景堯表示,人體肌肉長時間處在緊張狀態下,會妨礙血液流通,並引起許多疼痛物質的堆積,進而引發持續性的肌痛點或牽引痛。如果沒有適當治療,加上長期姿勢不良、用力不均,都會加重或引起「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醫師進一步指出,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常會合併其它問題出現,像是椎間盤凸出、骨骼發育不平衡等,有些民眾在出現疼痛時,習慣求助民間國術館,這些民俗療法雖然會有短暫效果,但無法根本解決問題,往往一段時間後又會復發。

  醫生強調,「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必需由專業醫師根據病史仔細問診檢查才能確定,而治療方式,除了藥物治療,還有冷熱敷、針對痛點進行局部電療、超音波治療,甚至針對痛點進行注射治療等。上班族如果想要避免「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折磨,坐姿和桌椅高度要正確適當外,也要儘量找時間做一做「牽引運動」,不要久坐不動。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1012/1/30dlt.html

標籤:



研究:維生素E增攝護腺癌風險

美國研究人員今天提出警告,維生素E補充品恐增加17%攝護腺癌風險,並指這項發現為「重要的公衛隱憂」。

研究人員在2001年隨機對3萬5000人進行「硒與維生素癌症預防試驗」(Selenium and Vitamin ECancer Prevention Trial, SELECT),追蹤10年後發現,分配到服用維生素E組的男性,和服用硒補充劑或安慰劑的男性相較,罹患攝護腺癌的比例攀升。

這篇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的研究指出:「維生素E補充品大幅增加健康男性罹患攝護腺癌風險。」

之所以會有SELECT試驗,乃是根據前研究指出硒補充劑或維生素E能降低攝護腺癌風險,然而2008年發表的1篇研究指出,服用維生素E男性罹患風險有些微增加,但數據仍不明顯。

然而當研究進行到數據明顯增加後,1個安全委員會於2008年年底要求美國、加拿大與波多黎各的SELECT停止進行。經長期追蹤後於今年7月做出研究結論,分配到維生素E組的男性,罹患攝護腺癌的比例較高。

SELECT研究共同作者、克里夫蘭醫院(ClevelandClinic)內科醫師克雷恩(Eric Klein)說:「一般男性沒有必要服用維生素E補充品,因為對身體沒有好處,還伴隨部分真實風險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1012/19/30dyq.html

標籤: ,



多吃番石榴 防老抗癌

印度國家營養研究所研究14種水果後發現,番石榴所含抗氧化劑最高,鳳梨最低。抗氧化劑有助防止細胞毀損引起老化、致癌及多種退化性疾病。

位在海德拉巴(Hyderabad)的國家營養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Nutrition)首度針對印度人經常攝取的14種水果,研究其天然氧化劑含量,結果發現,每100公克番石榴的抗氧化劑達496毫克最高,每100公克鳳梨則只有22毫克最低。

「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今天報導,上述研究發現,每100公克李子、釋迦、芒果、石榴、蘋果的抗氧化劑都超過100毫克

抗氧化劑含量低的水果,鳳梨之後依序是西瓜、柳橙、甜萊姆、香蕉、木瓜、人心果(Sapodilla)、葡萄,每100公克水果的抗氧化劑都低於100毫克

報導說,抗氧化劑有助防止細胞毀損引起老化、致癌及多種退化性疾病。

上述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食品研究期刊」(FoodResearch International)。第1作者國家營養研究所內分泌暨新陳代謝部門的史瑞拉姆魯(D. Sreeramulu)表示,一般人大多以為昂貴的水果營養成分最高,因此研究結果還挺讓人吃驚的。

史瑞拉姆魯說,自蔬果中攝取多酚被認為可降低冠狀動脈心臟病和癌症的風險。上述研究對消費者攝取富含抗氧化劑飲食有幫助,營養師也可藉以評估日常攝取酚類抗氧化劑的影響。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1012/5/30dm6.html

標籤:



2011年10月3日 星期一

燕麥奶當水喝 血色素飆高 營養師:應搭配減少米飯攝取

燕麥有助改善血脂、降低膽固醇,是現在坊間相當受歡迎的健康食品,但小心吃太多造成反效果,使血糖、三酸甘油脂飆升,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

糖尿病患陳先生一直是醫師和營養師眼中控制血糖的模範生,但一次例行檢查卻發現,一向控制在6.5%以下的糖化血色素,竟飆到7.6%,等於身體無時無刻泡在糖水裡,原來是他聽聞燕麥能穩定血糖、降膽固醇,長期跟血糖數字拔河的他,一、二個月來便每天卯起來當開水喝,卻導致血糖飆高!

汐止國泰醫院營養師羅悅伶表示,燕麥富含蛋白質、維生素B群、膳食纖維及礦物質,其中豐富的水溶性纖維β-聚葡萄醣,研究顯示具有降總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功效

但她指出,燕麥雖能降血脂、膽固醇,吃多反會使另一種膽固醇三酸甘油脂升高,若未搭配三餐主食減量,反易使血糖、血脂上升,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糖尿病患血糖飆高,恐有隨時昏倒危險。

過去也曾有婦狂嗑薏仁,結果三酸甘油脂超標三倍!台灣營養學會理事長王進崑強調,無論燕麥、糙米、薏仁等五穀雜糧類,跟白飯一樣屬於澱粉,人體會將其轉換成醣類吸收,若攝取量超過負荷,將形成脂肪囤積,體重上升,甚至三酸甘油脂飆高

「吃東西不能太超過!」王進崑提醒,再好的食物也不能無限量食用,否則將適得其反
例如,山藥富含女性荷爾蒙,吃過量恐提高罹患乳癌、子宮頸癌、卵巢癌等婦女癌症機率;具有美白功效的薏仁,某種程度會促進子宮收縮,易升高流產風險,懷孕婦女也不宜多吃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1003/4/2zsmv.html

標籤: , ,



眼結膜下出血點藥水就OK

現代人的眼睛常有結膜下出血的情形,而且沒有特定的族群。

對此,署立豐原醫院眼科主任楊逸儒表示,門診中就有一名蔡小姐被自己的眼睛嚇到,因為這位蔡小姐每天都按時上班,後來有一天同事發現蔡小姐右眼眼白部分紅了一大片,彷彿出血一般。不過,這種毛病沒有特定的好發族群

楊逸儒主任指出,其實民眾不用太擔心,只要去找眼科醫師檢查、治療即可,這是單純結膜下出血,點一點藥水,大概一個禮拜左右就會好轉。結膜下出血在眼科門診並不罕見,患者的症狀通常不痛不癢,不太會影響視力,所以往往是旁人被紅眼睛嚇到,患者才發現這個問題,不過,並沒有特定的好發族群。

楊逸儒主任進一步指出,眼睛下出血形成原因最主要是局部微血管較脆弱,用力時會導致微血管破裂,譬如打噴嚏、搬重物、外傷、咳嗽、便秘等皆是。建議結膜出血患者應檢查是否有高血壓、糖尿病,再由眼科醫師檢查眼底是否正常

除此之外,大多數患者的單純結膜下出血會自行吸收約一、二個禮拜,並不會有令人擔心的後遺症,但有可能隔一段時間後又再度發生單純結膜下出血,但如果情況嚴重者,還是必須由眼科醫師進行診斷。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1003/128/2zscl.html

標籤:



2011年10月2日 星期日

維他命D的故事

高中畢業時,是正值人生最青春的18歲,當30多年後再相逢時,人生的奮鬥目標多半也都從學歷、履歷,變為是病歷。

經過2、3年的歲月,當年的高中同學彼此再見面時的心得也多半是,健健康康活著就是幸福了。

台灣工銀副總王莉,就接到一位當醫生的北一女同學,寫給同班同學的信,這是一位同學期望班上同學都能健健康康的信:「維他命D的故事」。

「在讀醫學院1年級時,教授說:人類身體裡,只有一種化學物質是靠陽光得來的,那就是維他命D。教授解釋,維他命D是如何從皮膚上的一個化學分子,接受陽光照射後,經過肝、腎,最後變成了維他命D。真是太奇妙了

我在大學唸醫學預科時是主修化學,對任何身體的化學反應都特別有興趣。在繁重的課業裡,我最不喜歡背有關血管、神經之類的,卻牢牢記住了教授的話:皮膚、太陽、肝和腎,會變成維他命D。

在唸臨床時,看到維他命D缺乏症兒童的照片,可憐的小孩兩腿彎彎的就像個O字。教授告訴我們,那些都是在20世紀以前拍的,現在這種軟骨症幾乎完全絕跡。20世紀初期,科學家們發現了維他命D嚴重缺乏就是軟骨病的起因。

維他命D,它像個鑰匙,有了它才可以開門,把鈣從大腸中吸收入血液,再運送給骨頭造骨。沒有維他命D,即使吃了再多的鈣也沒有用。

唸完醫學院,做了1年的內科實習醫生,發現對皮膚科最有興趣,再考進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的皮膚科,唸了3年,又教了1年書後開業。

我沒有在舊金山開業,跑到中谷的小鎮,因為我喜歡替農人服務,他們純樸可愛,卻常缺乏皮膚科醫生替他們診斷及治療皮膚癌。

我在這裡行醫也快有20多年了。每天我都會跟病人提醒:儘量不要曬太陽,一定要擦防曬油!病人都乖乖地照著做,沒有人喜歡得皮膚癌。

在2004年代,有位名叫做Michael Holick的醫生,是當時波士頓大學的教授。他開始對全國的皮膚科醫生們說:這樣叫病人不曬太陽是不對的,因為病人需要太陽去製造維他命D

看了不少書後,我決定接受曬太陽是很重要的事實。這對一個皮膚科醫生來說,是很反傳統的,但是,我的病人裡,維他命D的血液濃度低的病患,關節炎都特別嚴重

更重要的是,現在醫學界一致公認,維他命D對免疫系統有很大的平衡作用,對基因也有影響,還有它能減低三種癌症的機率

那三種癌症呢?到目前為止公認的是大腸、乳房和前列腺癌它也對糖尿病和最新報告出的黃斑性老人眼睛退化症也有減低患病的機率。其他很有可能,可是還未完全明白的是高血壓和心臟病,甚至不少神經系統上的疾病,足夠的維他命D可以對他們也有正面的影響

而且,從陽光經過皮膚得來的維他命D是最安全的。因為我們的皮膚本身會自動調整陽光得來的過剩的維他命D。還有更重要的是如果在理想的情況下,只需要10分鐘到半小時就可以很輕鬆的製造1萬個單位的維他命D

同時,只需身體20%曝光即可。例如臉上擦了防曬劑,把雙臂雙腿露出即可。但是不能永遠只曬一個部位,最好在周末時到家中的庭院或公園曬大腿,背部,腹部,或其他平常沒有曬到的地方。

為什麼要如何?因為有幾篇報告指出:夏威夷的衝浪者,51%的人有維他命D不夠症。另外,我病人裡,有不少農夫,高爾夫球能手的維他命D都不夠。

後來,我想通了。如果要我們的皮膚不斷的製造維他命D,那麼也一定要定期的給皮膚假期,如果皮膚太疲倦了,它就停工了

什麼時辰曬最好?大約早上9點到下午3點,太早太晚的太陽照射力不夠」。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1002/4/2zqya.html

標籤: ,



研究:吃太快 糖尿病風險高

最新研究發現,吃太快的人,罹患最常見的一種糖尿病風險比較高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研究指出吃東西速度快的人,罹患葡萄糖耐受不良症(impairedglucose tolerance, IGT)的風險是其他人的兩倍高,其他飲食習慣像是吃點心或半夜吃東西,風險並沒有增加。

葡萄糖耐受不良症又稱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

英國全國估計有280萬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並沒有被診斷出來。這1型種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分泌不足,導致身體功能失常。胰島素能將血糖轉換成細胞所需的能量。

罹葡萄糖耐受不良症的人,血糖值高於正常人,但並未高到會引發糖尿病。

但如果未採取防範措施,葡萄糖耐受不良症可能發展成第二型糖尿病。40至50%的葡萄糖耐受不良症患者,10年之內會惡化成第二型糖尿病

這項日本研究將體重、性別、年齡、家族糖尿病史、菸酒攝取量、血壓和膽固醇都列入考量,發現吃太快是唯一會顯著增加罹患葡萄糖耐受不良症風險的飲食習慣。(譯者:中央社張雅亭)1001002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1002/5/2zs4z.html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