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19年5月31日 星期五

分享--有助降低壞膽固醇的飲食

水溶性膳食纖維,有助降低壞膽固醇
根據2018年加利福尼亞大學醫學院研究指出,碗豆、秋葵、馬鈴薯可以降低總膽固醇、壞膽固醇,因為當中含黏稠性(水溶性)纖維,黏稠性膳食纖維可以使總膽固醇和壞膽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比例下降。
對此,孫語霙營養師指出,由於碗豆、秋葵、馬鈴薯含有水溶性膳食纖維果膠、植物膠、半纖維素類;其中水溶性膳食纖維能與膽酸、膽鹽結合,增加糞便中膽酸、膽鹽的排泄,使肝臟將膽固醇轉變為膽酸,繼而降低血中膽固醇。另外,水溶性膳食纖維在腸道會減少膽固醇的吸收,因此可使體內膽固醇減少、壞膽固醇濃度變低,繼而降低總膽固醇,並提升好膽固醇的比例,有助於達成好壞膽固醇的比例平衡。
而碗豆中除了含有水溶性纖維外,還有抗氧化營養素及植物性蛋白質,能夠促進體內膽固醇代謝,並減緩壞膽固醇的氧化,減少血液中的壞膽固醇產生。
補充4大營養素,有助降總膽固醇、壞膽固醇
總膽固醇飆高、壞膽固醇太多,與現代人的飲食習慣大有關聯,孫語霙營養師建議,飲食中應該攝取以下4大類營養素,有助於降低總膽固醇、壞膽固醇:
1.膳食纖維:特別是水溶性膳食纖維,能減少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繼而降低總膽固醇、壞膽固醇,如:海藻、燕麥、蔬菜。
2.抗氧化物質維生素A、C、E:能減緩壞膽固醇氧化,並減少壞膽固醇產生,此外,還可促進膽固醇代謝,進而降低總膽固醇,如:胡蘿蔔、菠菜、南瓜、青椒。
3.植物固醇:若補充足夠的植物固醇,會在腸道和所攝入的膽固醇競爭,減少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並降低血液中壞膽固醇平衡,達到降低總膽固醇、壞膽固醇的指數,如:柳橙、堅果、黃豆油。
4.單元、多元不飽和脂肪:飽和脂肪會增加總膽固醇濃度及壞膽固醇比例,而單元、多元不飽和脂肪,能夠降低總膽固醇與壞膽固醇濃度,並提升好膽固醇比例,如深海魚、橄欖油、苦茶油。
總膽固醇高、壞膽固醇高,4大地雷食物要避免

標籤:



2019年5月26日 星期日

冰箱除霜分享及如何預防?




醫療新知--科學家發現超級病菌剋星竟然藏在鼻子裡⋯

德國科學家發現一種藏在人類鼻子的細菌會產生一種抗生素,能夠殺死數種危險的病原體,包括超級病菌「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
路透社報導,研究人員表示,科學雜誌「自然」(Nature)今天刊登的這項初期研究發現,可能有朝一日有助發展全新的抗生素藥物,對抗耐藥性細菌感染。
法新社也報導,根據部分估計,因抗藥性細菌導致的死亡案例,可能會在數十年內超越癌症。
德國杜秉根大學(University of Tuebingen)率領研究的皮歇爾(Andreas Peschel)在電話簡報中告訴記者,鼻腔除了是許多病毒感染的一個焦點,也是一個蘊藏大約50個不同細菌種類的豐富生態系統。
「(這是)我們之所以著眼在這個特定身體部位的原因。(而且)它讓我們有了一些非常意外且令人興奮的研究結果,或許對於尋找新概念發展抗生素,將會非常有幫助。」
先前大部分抗生素,都是從存在於土壤或其他環境的細菌中發現和提煉,但研究人員表示,這次的發現凸顯人類微生物群系作為潛在新來源的價值。
研究人員將他們的新發現命名為Lugdunin,他們說,這是新一類肽抗生素的第一個已知例子。
Lugdunin是由鼻子裡的路鄧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lugdunensis)產生。皮歇爾研究團隊在老鼠實驗中發現,它能夠有效治療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皮膚感染。
刊登於「自然」科學雜誌的研究原文:The nose knows how to kill MRSA
刊登於杜秉根大學網站原文:A potential lifesaver lies unrecognized in the human body

標籤:



分享--「薑黃」「薑黃粉」功效、副作用大剖析--

全文連結

標籤:



2019年5月19日 星期日

食物升糖指數和胰島素分泌的迷思

升糖謊言

如果目標是盡量減少一天當中胰島素升高的頻率和持續時間,那就該想想我們總共吃下多少高密度碳水化合物。其中當然包括明顯的糖分來源,例如含糖飲料、加工食品、糖漿、甜點等等。不過,其實就連大家都說是「低升糖」的全穀碳水化合物,例如糙米,都會導致血糖急遽上升,必須藉由胰島素幫忙才能從血液中送走。你聽了可能會不太開心,不過,曾經被我當作主食很多年的全麥麵包,升糖指數(用來衡量對血糖的影響)和升糖負荷(把食物份量也計算進去)都比蔗糖還高!專家常說這些全穀類食物和精製過的碳水化合物相比「好處比較多」,但更精確的說法應該是,如果長期攝取,全穀類食物「害處比較少」。

全文詳

標籤:



2019年5月18日 星期六

市售眼藥水的正確觀念---「網路謡言」大破解

謠言一、市售眼藥水和保健食品一樣,隨時點能保養眼睛?

解答:錯!市售眼藥水多為複方,常含有清涼劑、解充血劑或血管收縮劑等,儘管成分劑量低,但仍須注意用量。
晶睛眼科診所楊卓凡院長表示,市售眼藥水多為複方,常含有潤滑劑、清涼劑、解充血劑或血管收縮劑、抗組織胺、抗生素和多種維生素等,此外為了讓藥水保持無菌,還會加入防腐劑。而當眼睛有傷口時,使用這些含有藥水成分和防腐劑的眼藥水,都可能讓眼睛出現過敏、發炎或感染,如果傷到角膜,還會潰瘍、破損。

內容詳



「動脈粥樣硬化」有四個明顯特徵,宜提高警覺

心臟病),這是心臟病中最常見的一種。冠心病主要是因供應心臟血流的冠狀動脈,因為脂肪逐漸堆積而導致血管變窄或阻塞,這種情況稱為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的併發症

動脈粥樣硬化的早期通常沒有症狀,一般而言,相關症狀往往在中年之後才會出現,嚴重時視其影響的動脈所在,可能造成冠狀動脈疾病、中風、周邊動脈疾病以及腎功能衰竭,其中如果惡化成心肌梗塞,有很高的生命危險,極易造成猝死,而動脈粥樣硬化是已開發國家排名第1名的致死與致殘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有4個明顯的特徵與症狀

除了定期進行心臟與血管的健康檢查之外,其實罹患動脈粥樣硬化的病患,身體會出現4個明顯的特徵與症狀,可以定期自我檢視,以適時進行檢查與瑿治。
一、角膜白色老年環:角膜老年環就是一圈包裹在黑色眼球外側的白色環狀物,通常都是從眼角膜下方或上方開始出現,逐漸發展成一個完整的環,出現這種狀況主要是因為血液中的膽固醇和脂質等物質過多而沉積在眼角膜邊緣,一般是在黑眼球的正上方或下方最早出現,慢慢的逐漸擴散到角膜的整個邊緣。
臨床研究發現,角膜白環的發生跟年齡、高血壓、抽煙和總膽固醇升高有關,同時也有可能跟心血管疾病有關,代表著可能出現了冠狀動脈硬化。一般人通常30歲以上就出現這種環,發生的比例在10.7%,而40到80歲的人有50%會有這種白環。
二、眼瞼黃斑瘤:眼瞼黃斑瘤多發生在中年人及老年人,最典型的是在單側或雙側眼皮上,有一個或多個黃色斑塊,這些黃色斑塊是因為人體巨噬細胞吞進大量脂肪,並沉積在皮膚的淺真皮層所致,而這些脂肪,大多是膽固醇,時間久了就容易形成動脈粥樣硬化。
一項丹麥的臨床研究結果指出,眼瞼黃斑瘤患者罹缺血性心臟病風險是一般人的1.39倍,心肌梗塞、嚴重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更高出1.48到1.69倍,而死亡率也高出1.14倍。
三、四肢麻木:如果平時經常出現一側肢體活動失靈麻木的狀況,很有可能是動脈粥樣硬化造成的,因為動脈粥樣硬化時常會導致短暫性腦缺血,而引發單側肢體麻木。
當動脈內斑塊剝落後,如果隨著血管當跑到到手臂,可以導致上肢與手指急性的缺血,引發突然的涼、麻、疼感覺,甚至皮膚顏色發紫。而如果斑塊跑到下肢血管中,就有可能出現間歇性跛行的狀況,而且隨著血管阻塞情況的嚴重程度惡化,步行後感到疼痛的距離會愈來愈短,往往走到2、300公尺就會疼痛。
四、頭暈耳鳴:如果不明原因出現耳鳴、眩暈等症狀,代表可能患有早期的動脈粥樣硬化。耳朵的聽覺受位於內耳,內耳感受器的微細結構與大腦組織一樣,對缺血和缺氧的耐受度極低,而且其缺氧的耐受度比心肌更為敏感。所以,一旦動脈硬化發生,內耳血液供應因動脈硬化導致血管狹窄而缺血,耳鳴、眩暈等症狀必然會在循環系統未有症狀表現之前發生。

如何防範動脈粥樣硬化?

所以,除了人體血管的自然老化因素外,HEHO提醒大家平時一定要保持正常的作息,避免接觸菸酒,確保營養的均衡,遠離會造成三高的食物,並維持固定的運動習慣,同時保持愉悅的心情,這樣才能延緩動脈血管粥樣硬化的時間與程度。

標籤:



改善「啤酒肚」--緊實腹部五核心運動

很多人想瘦肚子,第一連想的就是做仰臥起坐,但事實上仰臥起坐只能訓練髖關節附近的髂腰肌,並不能著實鍛鍊腹部,因此對於瘦肚子、練腹肌都沒有太大效果。
更重要是仰臥起坐對腰椎、尾椎都是很大的負擔。因為起身的瞬間會將壓力都施加在骨盆附近。尤其有些人做仰臥起坐的速度很快,背部接觸地面後又立刻彈起來,對下背部是很大的傷害。
所以今天就交給大家5個核心運動,除了讓腹部更緊實以外,還能鍛鍊到肌肉、強化脊椎穩定度。但想要腹肌的話還是得飲食控制,做好有氧運動,在來訓練肌肉才能更有成效哦~

緊實腹部5核心運動

內容詳

標籤:



醫師分享--高血壓患者應按時服藥勿聽信網路謠言擅自停藥⋯後果不堪設想

台灣超過20歲以上的成年人,每4人就有1人有高血壓,若未妥善控制,恐增加中風、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等疾病風險,雖然醫師頻頻呼籲,高血壓患者應定期服藥,但仍有人聽信Line謠傳的「高血壓計算法」,自認安全停藥,結果不到2個月,他就因頭暈、頭痛等症狀,回診間報到,果然被診斷出超淒慘下場。
長輩Line群組流傳的訊息,長期以來都是高血壓控制的公敵。一則流竄已久的謠言指出,「美國已正式規定: 65歲以上標準血壓150/90,80歲以上的正常老人,160甚至170也可以。 」文末更寫道高血壓計算方法,男性正常收縮壓為82+年齡,女性為80+年齡,遠高於正常血壓的120毫米汞柱。
「不管幾歲,血壓要落在120/80毫米汞柱才正常。」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強調,就算是高血壓患者,也須盡量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
▲醫師提醒,不管幾歲,血壓都要控制在120/80毫米汞柱以下。(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王宗道曾收治一名50多歲的男性患者,長期服藥控制血壓,但有天看了群組訊息後,認為自己的血壓應該「還正常」,便自行停藥,結果血壓竄升,不到2個月就因劇烈頭痛就醫,經檢查發現腦出血,讓他後悔莫及。所幸出血部位不大,後來是靠藥物治療,讓腦組織自行吸收血塊。
王宗道提醒,治療高血壓的第一步,就是要正確測量血壓,除了回診測量外,居家自行量測也很重要。他建議18歲以上的民眾,每年至少要量一次血壓,若經診斷為高血壓,且血壓落在160/100毫米汞柱以下者,可先透過限鹽、限酒、減重、戒菸、飲食控制、適度運動等調整,若經3個月觀察仍未獲得控制,就應遵循醫囑用藥治療。

標籤:



2019年5月13日 星期一

梅雨季節霉害嚴重 如何正確使用除濕機

浴室牆上的黑點;換季棉被的潮濕氣味;冰箱裡的綠毛蛋糕...黴菌又來了!季節交替,快要進入梅雨季節,台灣溫暖潮濕的氣候,最受黴菌喜愛,除了惱人外,更多的是對身體的危害,你知道食物發霉不是只要切掉就好嗎?又有什麼健康危機?快讓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顏宗海告訴你!

防霉:除濕是重點


英國倫敦有霧都之稱,原因之一是水氣較多,容易起霧。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資深護理師譚敦慈分享,日前有一則新聞,一名29歲英國女孩居住在倫敦,佈滿黴菌的環境讓身體愈來愈差,原以為是工作壓力,到醫院就診才發現,尿液中含有黴菌毒素,才發現竟是浴室中的黴菌造成的。

譚敦慈老師說,台灣有北迴歸線通過,溫暖潮濕的天氣容易使黴菌滋生。黴菌的產生有兩個條件,分別是溫度及濕度。因此她強調,「除濕」非常重要。她也提醒,就算是30幾度的高溫,測量家中的溼度發現仍然不低,因此天氣熱不代表濕度就低,家中的濕度還是要經測量來判定較為準確。

譚敦慈除溼這樣做


  1. 早上出門打開房門、衣櫃
    早上出門時,將房間及衣櫃的門全都打開,降低濕度。
  2. 除濕機放房間中央
    因為擔心人員不在可能引發危險,回到家後才使用除濕機,並將除濕機放到房間的「正中央」、不靠牆,同時打開櫃子除濕。
  3. 除濕時旁邊別放一盆水
    有人會習慣除濕時,在旁邊放上一盆水,但譚敦慈老師也不建議這麼做,因為既然要除濕,就是要將濕度降低,保持房間的乾燥。
  4. 木質地板拖地後應除濕
    譚敦慈老師也分享,自己家中是木頭地板,拖地之後地板會十分潮濕,就應該要盡快除濕,否則很容易長黴菌。

黴菌易造成過敏、氣喘

 

只是黴菌究竟容易對身體造成什麼影響?顏宗海醫師回應,根據美國疾管署統計,對人體健康有影響的黴菌約有300多種,以居家環境而言,還是以過敏方面的疾病為大宗。無論家中那裡發霉,支氣管比較敏感的人若吸到黴菌孢子就會產生過敏反應,可能引起氣喘發作。

「如果真的發霉了,一定要清除乾淨。」顏宗海醫師表示,若沒有處理,黴菌孢子會在空氣中不斷飄散,對人體造成傷害。譚敦慈老師也說,根據日本研究,黴菌孢子可以飛好幾公尺,所以務必要將黴菌除根。

除了吸進黴菌孢子造成呼吸道過敏,在食物方面,花生類產品若保存不當,容易產生黃麴毒素,可能增加肝癌風險;咖啡類產品如咖啡豆、咖啡粉,沒有正確保存也會產生赭麴毒素,也可能增加泌尿道腫瘤風險。

發霉食物不要再吃

 
除了環境會發霉外,食物也會,有些人會習慣將發霉的部分切除後,繼續食用。對此,顏宗海醫師表示,不建議這麼做。因為長在食物上的黴菌,可能會有肉眼看不到的菌絲深入食物其他部分,因此局部切除的方式並不保險。

譚敦慈老師也分享林杰樑醫師的經驗,以前小時候阿嬤做的年糕很大一塊,若是發霉了更是刷洗後繼續吃,她也覺得這個習慣蠻可怕。她建議,少量購買、盡快吃完,才是真正的愛惜食物。

標籤:



四大家事迷思報你知

powered by Cyberon
【早安健康/張承宇報導】我們習以為常的清掃方式,例如抹布沾水擦地板,竟然是不正確的清掃方法!日本家事專家指出,許多過敏原、致病菌容易藏在家中看不到的地方,若是沒有清理乾淨,除了可能引起過敏、氣喘、感染等問題,某些毒性強的病菌還可能引發臟器病變,甚至不無致死的可能!日本30年經驗的清掃達人,介紹4種正確的清掃方式,輕鬆去除家中頑強灰塵病菌! 

擁有30年醫院清掃經驗、曾出版暢銷書《常保健康的正確清掃方式》的日本清潔專家松本忠男表示,大多數人家中,都會常駐細菌、花粉、塵螨、黴菌等各種過敏原,不正確的清掃方式,可能會讓這些病菌飛散、危害健康。例如用抹布擦拭地板、家具,以及使用吸塵器時該不該開窗戶、空調,以及掃廁所的正確順序等,其實都大有門道。

日本家事達人藤原千秋也表示,家中若是沒有妥善打掃,或是清掃方式不正確,都容易引發過敏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氣喘等問題,尤其在高溫多濕的環境,又會讓這些問題更加嚴重,一定要多加注意。

家事迷思1:使用吸塵器時該開窗嗎?(A)開窗,(B)不開

 

答案:(B)不開窗。 

松本忠男解釋,吸塵器的排氣口會將灰塵吹起,如果打開窗戶或開空調,室內氣流可能會讓灰塵更容易飄散,引起過敏等身體不適等問題,建議在關掉吸塵器20分鐘,灰塵停止飄散後再開窗換氣。 

家事迷思2:使用抹布擦拭地板時要沾水嗎?(A)沾水,(B)不沾水

 

答案:(B)不沾水。 

家中地板、家具的腳容易聚集大量灰塵與髒汙,其中大多是皮脂、毛髮、食物碎屑,堪稱是細菌溫床,如果使用抹布沾水擦拭,反而很容易讓灰塵卡進地板的縫隙或刮痕之中、難以清除,提高感染疾病的風險。松本忠男建議使用下列方式擦拭: 

  1. 先使用80度的小蘇打水,裝在噴霧罐中噴灑地板髒污處。
  2. 3分鐘後用超細纖維的吸水抹布,反覆輕點地板、將水吸乾即可。

家事迷思3:用抹布擦拭桌子等家具時要怎麼擦?(A)採S字型擦拭,(B)來回反覆擦拭

 

答案:(A)S型擦拭。 

如果反覆用同樣角度擦拭,也容易讓灰塵飛散、難以集中,因此使用抹布擦拭桌子等家具時,應該慢慢在桌子上面用S字型擦拭,使灰塵等髒污集中在抹布的同一端,最後再一次清除即可。 

家事迷思4:掃廁所的順序為何?(A)馬桶,(B)牆壁,(C)地板

 

答案:(B)牆壁→(C)地板→(A)馬桶。 

廁所是家中病原體特別多的場所之一,廁所放置的衛生紙、脫衣服時掉落的細小棉絮,都是適合大腸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繁殖的地方;再加上沖馬桶時產生的水流與氣流,會使細菌及水分飛散,更容易讓浴室的牆壁、地板都被病菌沾染。 

松本忠男建議,掃廁所應依照牆壁、地板、馬桶的順序由上到下清掃,先將附著最多灰塵的牆壁和地板掃完,最後再用馬桶專用的中性清潔劑,依序清洗馬桶蓋、便座、洗手台即可,避免已經清乾淨的馬桶,再度被掃落的灰塵與病菌沾染。而若是沒有時間完整清理廁所,則應以馬桶為最優先清理對象。 



每天三分鐘1:2緩壓呼吸法可以安定自律神經

深呼吸要多久才夠?推薦大家可以試試看「1:2呼吸法」,盡量維持吸氣和吐氣的時間比為「1:2」。從鼻子吸氣3~4秒,再把嘴唇縮成小圓圈,盡量慢慢地吐氣6~8秒左右。 

只要一天一次按照這個呼吸法做3分鐘,讓本來短促的呼吸自然放慢、變長,就能逐漸找回平衡的自律神經。 

當感受到龐大的壓力或壓迫感、處於焦慮不安時,呼吸不自覺地會變得又急又短促。此時試著用「1:2呼吸法」來安定混亂的心神,當心情漸漸穩定下來,思緒也會變得更清晰,遇到困難時也能更容易想出突破困境的方法。 



分享--進食順序及方法攸關血糖控制

吃太快容易脹氣,還是造成肥胖的源頭!吃飯吃很快的人,往往在「吃飽了」的訊息還沒傳到大腦的飽食中樞之前,就已經吃下過量的食物。再加上容易導致交感神經過度亢奮,無法在飯後順利切換至負責消化、吸收的副交感神經,結果造成消化不良、多餘的熱量在體內囤積成體脂肪。 
常常下意識吃很快的人,建議在飯前先喝水。藉由刺激腸胃來活化副交感神經,避免交感神經在進食時過度活躍。 

另外,吃飯時最好從蔬菜開始吃起。一方面是因為蔬菜裡含有需要仔細咀嚼的纖維,能夠自然放慢吃飯的速度;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卡路里含量低,有助於抑制血糖急速上升、預防肥胖。

除此之外,吃肉或魚、飯時也要一口一口仔細咀嚼後再吞下去,等完全吞進去之後,再接著開始吃下一口。規律的咀嚼會提高副交感神經的作用,抑制交感神經過度上升。而且因為充分活動到臉部表情肌,可以放鬆僵硬的肌肉,讓表情也會變得更自然豐富,看起來神采奕奕,算是額外的好處。 

標籤:



2019年5月12日 星期日

棉花棒挖耳朵千萬使不得

棉花棒掏耳朵的舉動,看似平常不過,但使用錯誤恐危及性命!英國一名31歲男子突然嚴重頭痛嘔吐、癲癇發作,還出現失憶等現象,最後昏倒,送醫檢查後才發現,他的顱骨被細菌侵蝕,腦中還有2個充滿濃液的腫塊,而罪魁禍首就是棉花棒。

內容詳



2019年5月7日 星期二

分享--教你觀察「痣」的好壞

常有人從痣的位置來看運勢,但你知道「看痣」其實也是一門學問嗎?從面相來說,有些痣帶財,有些則帶癌。醫師白映俞就分享,你可以從痣的形狀、邊緣、顏色、直徑以及狀況,來檢查身上的小黑點是財還是癌。
白映俞表示,痣常常是黑色素細胞群聚而成的深色小點,一個人身上平均帶有10到45顆痣,大多數是從小時候或青少年時期出現。然而,已經存在的痣可能發展成皮膚癌,例如惡性黑色素瘤,或是基底細胞癌。
白映俞說,檢查身體前先記住ABCDE這個口訣。A代表Asymmetry(形狀是否對稱)、B代表Border(邊緣是否規則)、C代表Color(顏色是否均勻)、D代表Diameter(超過0.6cm)、E代表Evolution(是否持續變深變大)。
▲ABCDE口訣能夠快速分析痣。(圖/白映俞醫師提供)
檢查口訣ABCDE:
1.痣的形狀是否對稱:
如果切一半來看,兩邊長得很不像,就是不對稱。越不對稱越不OK。
2.痣的邊緣是否規則:
若痣凹凹凸凸,或長得像貝殼的邊緣一樣。有的話是不好的。
3.顏色是否均勻:
若顏色分布不均,或一顆痣裡就有黑、紅、淡色等不同顏色,或顏色跟幾年前比較的話變得愈來愈深。
4.痣是否超過0.6cm:
痣越大,越需要注意。
5.痣是否持續變深變大:
大小、形狀、顏色、高度等特質是否隨著時間變化。變得越大、顏色越來越黑都不好。
▲若痣會痛、有燒灼感、長在腳底、移除後再重新長出來,或30歲以後才新長出來的,都需注意。(圖/視覺中國CFP)
最後白映俞指出,除了ABCDE的特質以外,感覺痣會痛、有燒灼感、長在腳底、移除後再重新長出來,或是個30歲以後才新長出來的痣,都需要注意,最好詢問醫師的意見,再決定是否移除它。除此之外,平時也要多注意防曬。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