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13年7月30日 星期二

全球首例--錢鼠感染狂犬病,該如何因應?



  狂犬病疫情升溫,7月25日送驗的台東縣台東市一隻碰撞婦人的錢鼠,經過病毒基因序列比對,今(30)天晚間確診為感染狂犬病。國內狂犬病疫情不僅跨物種傳染,在通報OIE(世界動物衛生組織)之後,成為錢鼠感染狂犬病毒的全球首例報告;防檢局將啟動鼠類監測,以了解相關鼠類目前被狂犬病毒感染的情形。

  台東錢鼠感染狂犬病,有學者分析指出,錢鼠在食物鏈的低層,傳播病毒能力有限。防檢局也表示,錢鼠為食蟲目,而嚙齒類或食蟲目動物感染狂犬病,屬於狂犬病意外感染,在台灣這件案例之前,全世界尚無錢鼠感染狂犬病報告。

  學者普遍認為狂犬病病毒,可能具有宿主感染特異性,且因這類動物體型小,感染後很快發病死亡,且位於食物鏈的底層,因此像錢鼠這類的小型哺乳動物在狂犬病毒散播並不顯著。

  學者並強調,錢鼠不是帶原者,只是感染者,應該只是意外感染。家衛所比對錢鼠跟鼬獾的狂犬病毒基因序相,有90%的相似度,因此可以推論,染病的鼬獾咬了這隻錢鼠,但錢鼠沒死,活了下來,卻也感染了鼬獾身上的狂犬病毒。

  農委會面對疫情升溫的防疫措施,除了已經在台東展開滅鼠作業之外,還啟動鼠類監測措施。防檢局表示,會到已經發現狂犬病鼬獾的12個鄉鎮,主動捕捉錢鼠監測。農委會主委陳保基也強調,相關的鼠類,都要監測。

  不過,疫情到底有多不可控?防檢局認為,不用這麼擔心,只要了解錢鼠的習性,就可以拒絕錢鼠進家門。同時,家裡犬貓一定要施打狂犬病疫苗,只要打了疫苗,就算被感染狂犬病的動物咬到,也不會被感染,自然保證了飼主的生命安全。

  防檢局呼籲,錢鼠不會爬牆,喜歡廚餘,並躲在草欉及排水溝,所以家裡如果有廚餘,一定要加蓋,排水溝要清理,住家附近要除草,不要有讓錢鼠可以躲的草欉。加裝紗窗紗門,在門口放捕鼠籠,就可以阻絕錢鼠進入住宅。

【2013/07/30 卡優新聞網】http://www.cardu.com.tw

標籤:



寶寶學上廁所,4訓練6秘訣


【寶寶學上廁所 4訓練6秘訣】

寶寶真正能控制大小便得到一歲半至兩歲的時候,此時寶寶的大腦神經系統基本發育成熟,對充盈的膀胱、直腸開始有感覺了,能夠主動控制大小便了。在這之前的排便訓練只能引導,不能硬來。

寶寶的如廁訓練

ᐟ1. 一歲六個月

能儲留小便至一小時左右,可以開始在白天將尿片換成褲子嘗試。
訣竅:失敗時不要責罵,成功時要鼓勵。

ᐟ2. 二歲左右

自己會穿脫褲子,開始知道尿急,並會告訴大人要尿尿或便便。
訣竅:訓練他獨立如廁,提供寶寶安全乾淨的場所,讓他可以輕易坐上馬桶。

ᐟ3. 二歲八個月

開始會自己上廁所,白天如果情況順利,晚上就可以開始不包尿片。
訣竅:教寶寶簡單的如廁禮儀,男孩站著尿尿,女孩不要把褲子全部脫下,以及如
廁後,自己擦屁股和洗手的習慣。

ᐟ4. 三歲左右

可以開始嘗試在晚上不必為寶寶包尿布,並在就寢前帶他去上廁所。
訣竅:將小馬桶放在床邊,以備不時之需。

任何人都無法強迫寶寶什麼時候學會控制大、小便,除非寶寶已經做好準備了–腦、神經和肌肉已發展的很好,這些都是影響寶寶控制大、小便能力的因素。太早急於訓練寶寶控制大、小便,不但達不到效果,甚至會造成寶寶日後學習上的障礙呢!

訓練寶寶上廁所6招秘訣

ᐟ1. 可愛的多功能便座訓練器

先為寶寶選一個顏色鮮豔,造型卡通的座便器,把它和玩具放在一起,讓寶寶在玩樂中熟悉座便器,降低寶寶對座便器的自然抵觸心理。

ᐟ2. 現場模仿秀

媽媽可以來一場模仿秀,比如自己坐在馬桶上,讓寶寶也坐在他的便座上,開始時可以不脫褲子,讓他了解並參與“上”廁所。寶寶始終是在模仿中學習新的生活技能的。

ᐟ3. 讓寶寶的“好朋友”參與

寶寶有很多喜歡的玩伴,比如每天陪著寶寶安睡的安撫玩具,小熊,小老虎等等。可以告訴他小熊也要上廁所,他可以做小老師,教小熊怎樣上廁所,這樣,寶寶就會習慣帶上這個“好朋友”一起去廁所,不久自己也會上廁所了。

ᐟ4. 超級英雄來幫助

讓寶寶選兩個他喜歡的英雄人物,留著包裝,把它們掛在廁所比較顯眼的地方,讓孩子能看到它們。告訴孩子,如果他能用尿盆成功地便便兩次,就把其中的一個給他,孩子會非常樂意接受。

ᐟ5. 小小的獎勵

做一個禮品口袋,在裡面裝滿各種小玩具,孩子每次成功地上了廁所,就從袋子裡挑一樣東西給她。你會發現,當袋子空了,寶寶的如廁訓練也成功了。

ᐟ6. 耐心等待

經過耐心的指導,一般寶寶在3個月左右就會自己上廁所了。但是,如果寶寶在三個月後還是沒學會,可以耐心再等待一下,可能寶寶還不適合開展上廁所的訓練。

經過多次練習,他便會漸漸明白如廁是甚麼一回事。 父母要緊記,若孩子練習成功,便要讚賞他;縱使失敗了,也不要責罵他。有些孩子在日間懂得自行如廁,但夜間如廁則需要較長時間練習。

父母應要子女養 成睡前及起床後如廁的習慣,或讓孩子晚上改穿紙尿褲,如廁時較為方便。如果孩子間中「失手」,父母也不應責罵他,以免影響孩子的自信心。

寶寶由 「顏凱倫 媽媽」提供



2013年7月29日 星期一

狂犬病Q&A


Q:人被染病動物咬到,一定會發病死亡嗎?

A:人對於狂犬病的抵抗力比許多動物還好,在不治療的情況下,被染病的動物咬傷,只有不到40%的人會發病。一旦發病,死亡率接近100%。但如果能在被咬後及早開始治療,幾乎都可完全治癒。

Q:狂犬病如何在動物間傳遞?

A:病毒進入腦部及唾液腺時,動物會失去正常生活及運動能力,並有狂暴傾向,最主要藉咬傷或抓傷(舔爪子使爪子帶有病毒)其他動物而傳染。群居動物發病,會在一段時間傳染幾乎所有同種動物的群體,並藉由咬到不同種動物繼續傳播。病毒一但進入野生動物族群,是最棘手的。

Q:現在台灣的疫情嚴峻嗎?狀況還會更糟嗎?

A:第一隻確診的染病鼬獾,從發現至今已超過一年,且確診病例出現在不同地區,代表病毒在鼬獾族群中已廣泛散佈。當出現鼬獾以外的病例,情況就更嚴重,因為代表有更多動物帶有病毒。但是最糟的狀況是開始出現狗貓病例時。

Q:狗貓的病例真的會出現嗎?

A:台灣除了野生動物及寵物外,還有數量不少的流浪犬貓,一但這些動物受到感染,傳播給人類的機會就更為增加。

Q:寵物該怎麼辦?

A:千萬不要遺棄家中寵物貓狗。飼主應該儘快帶牠們注射狂犬病疫苗。過去台灣的寵物登記率及接種率都非常低,離狂犬病防疫門檻的70%至80%相距太遠。民眾帶狗出門應繫狗鍊,且要避免寵物與其他動物接觸。

Q:看到不尋常的野生動物,或被野生動物咬傷怎麼辦?

A:請不要與野生動物有任何互動。見到野生動物屍體,或野生動物在不該出現的地方亂晃、行為奇怪,應通知當地動物防疫單位。

萬一被野生動物咬傷,而動物疑似有神經症狀,應即請防疫單位捕捉後安樂死並送驗,被咬者最好在第一時間就治療。如果動物沒有症狀,應由防疫單位協助捕捉並隔離檢疫。

Q:被不明或他人養的狗貓咬傷怎麼辦?

A:如果動物出現疑似神經症狀,應儘量在不接觸動物的情況下不讓動物跑掉,立即通報動物防疫單位對動物作檢驗。如果動物無生病跡象,仍應隔離檢疫至少10天。受傷民眾需立刻就醫。

資料來源:台大獸醫專業學院教授葉力森、農委會防檢局


全文網址: Q&A/狂犬病 | 狂犬病防疫作戰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2/8059588.shtml#ixzz2aRuVpV58
Power By udn.com

標籤:



2013年7月28日 星期日

恐怖「瘋狗病」,潛伏期長達半年,發病死亡率幾乎100%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狂犬病在台灣捲土重來,繼出現野生鼬獾的狂犬病疫情之後,國內又證實台東有民眾遭染病鼬獾咬傷住院。但究竟何謂狂犬病(Rabies)?

狂犬病是一種古老的傳染病,俗稱「瘋狗病」,是由彈狀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毒屬(Lyssavirus)的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所引起之的一種急性病毒性腦脊髓炎,致死率幾達百分之百,因該病有恐水的臨床特徵,又稱「恐水病」。人、家畜與野生動物等絕大部分溫血動物都有感受性。

狂犬病可以藉由咬傷、黏膜傷口及器官移植而傳染。受感染後發病的動物唾液內可含大量病毒。人得狂犬病,主要是因發瘋動物抓咬致傷後感染,一旦感染了狂犬病病毒如不及時進行適當處理,經過長短不一的潛伏期,一旦出現症狀,短期即可致命,對動物和人構成致命的威脅。

至於什麼動物會感染狂犬病?根據農委會資料,所有的溫血動物都會感染,包括犬、貓、人、牛、羊、馬、兔、松鼠、野生動物、蝙蝠、狐狸及小白鼠等,是一種重要的人畜共通傳染病,人感染後出現臨床症狀時死亡率幾近100%。

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委員、台大醫院兒童感染部主任黃立民就強調,被咬的6天黃金期之內,接種第一劑狂犬病疫苗及免疫球蛋白,能減少超過9成的發病率;他說,否則感染狂犬病毒的患者一旦發病,死亡率接近100%「幾乎死定了」!

狂犬病的傳播方式主要通過咬傷。患有狂犬病之動物,唾液中含有病毒,病毒隨唾液進入傷口而感染,也可通過含病毒的氣溶膠(aerosol)微粒經呼吸道感染,或經器官移植而造成感染。絕大部分溫血動物都有感受性。人類感染狂犬病的主要原因,是被帶有狂犬病病毒之貓、狗、蝙蝠、狐狸等溫血動物咬傷或舐舔皮膚傷口而感染致病。狗、貓、貂等動物的傳染期,依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規範自臨床症狀出現前10天開始,以後整個病程中都維持著傳染力直至動物死亡為止。

在潛伏期方面,依年齡、咬傷部位、傷口之嚴重度、咬傷動物之種類,侵入狂犬病病毒之量及其毒力有很大差異。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規範動物狂犬病之潛伏期為6個月。恐怖的是,一旦出現臨床症狀,短期即可致命。

標籤:



牛排部位Q&A



1.牛肋排( rib)不是牛肋條(intercostal , rib finger)

2.去骨牛小排=無骨牛小排(short rib meat)

3.無骨牛小排不是牛肋條而是獨立的一塊肌肉

4.但是帶骨牛小排(short ribs)(三個小骨頭的那個),因此,骨頭與骨頭之間是包含了牛肋條

5.我們胸腔肋骨與肋骨之間的肉把它取出就是牛肋條

6.當我們用鋸骨機垂直切的時候就成了牛小排

7.牛肋排通常我們會取牛隻的第5.6.7根肋骨(一邊有13根肋骨)來做料理較多(例如台塑牛小排),所以兩邊共有六個

8.一般人都有一個錯誤的觀念,認為牛腩(brisket)就是牛條(rib finger),其實是差很多的,真正紅燒牛腩是取用牛的五花肉,因為五花肉帶點瘦肉帶點肥肉,燉起來十分爽口,也是廣東人的最愛,因為,台灣的牛肉進口商多半沒進口牛腩而以牛條代替其做法,牛條也常被做牛肉麵使用了。

9.紅燒或燉牛肉可以用以下部位

牛腱(shin shank) 牛腩(brisket) 前胸(brisket point end)後胸(brisket navel end)頭刀蓋(topsid cap) 臀肉蓋(rump cap) 背肩卷(即牛梅花chuck roll) 前腿心(blade)

這些價位都很便宜的牛肉

標籤:



2013年7月26日 星期五

現代上班族謹防「冷氣房中暑」


今夏氣溫持續炎熱,不少上班族整天待在冷氣房裡辦公,卻陸續出現頭暈、食欲不振、想吐等中暑症狀,嚴重者甚至得就醫,醫師提醒,這是夏天常見的冷氣房中暑,要注意多補充水分、加強空氣流通,即可預防。

上班族蘇小姐每天工作約8小時,辦公室內近百人,雖然冷氣整天開放,但密不通風,讓她常覺得頭暈、吃不下飯,一到下午甚至會想吐,她說,辦公室冷氣太強,又無法調整,讓她很不舒服,也影響工作效率,十分苦惱。

另名張姓民眾日前到健身會館做熱瑜伽,走出教室後公共空間冷氣很強,忽冷忽熱,一不小心就中暑,整天都無法進食,頭暈、想吐,休息好幾日才恢復正常。

童綜合醫院家醫科醫師劉曼莉指出,一般人認為只有長時間在太陽底下曝曬才會中暑,但不少業務人員、久坐辦公室的上班族,夏天都很容易有冷氣房中暑或冷氣病現象,這兩者症狀與中暑症狀類似,除頭暈、想吐外,注意力也無法集中,尤其辦公場所,雖有冷氣吹送,但空氣稀薄,反而讓人覺得不舒服。

劉曼莉表示,上班族久坐,造成循環不好、體溫下降,有些女性夏天穿衣較為清涼,末梢循環差,若室內室外進出頻繁,就很容易中暑;至於從事熱瑜伽運動時,血管會擴張、流汗,如果未補充水分,就馬上進入有空調環境,同樣很容易中暑。

她說,嚴重不適者來就診時,會依照症狀治療、開藥給患者服用,其實預防更勝於治療,提醒上班族在辦公室內要多補充水分、下班後找時間運動,若在自家長時間開冷氣,建議可將窗戶開一點小縫隙,幫助空氣流通。

【2013/07/26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長時間吹冷氣 當心冷氣房中暑 | 醫藥新聞 | 健康醫藥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052962.shtml#ixzz2a8gu7Nfr
Power By udn.com

標籤:



第11種防衰抗老食品---「仙草」入列


時代雜誌沒發現的第11種防衰抗老食品

圖/陳曦 提供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到2025年全世界人類的平均壽命將會達到73歲,國內調查也提出預估,台灣人至2013年後平均年齡也會超過80歲。但長壽是一回事,也有研究顯示,其實人體大概在20歲就會開始停止生長,25歲就會開始衰老,大腦更是提早到20歲!將近50年的時間,每個人都可能因為衰老導致疾病纏繞或外貌改變而不快樂!
雖然醫學科技的進步已經能控制或治癒許多重大疾病,或者是靠科技微整外貌,但是還有更多伴隨著年齡增長而來的慢性疾病與老化,其實能夠在提早開始保健下,有效延長健康與青春。近年來,醫學界針對疾病和老化的系列研究中,發現自由基的細胞氧化傷害(oxidative damage)會造成皮膚的老化、內在器官與血管功能的衰退,所以如何協助身體抗氧化,成為重要課題。

美國《時代雜誌》曾選出番茄、菠菜、堅果、藍莓、紅酒等十大有效抗氧化的食品,但國內專家並不推薦國人全部接受,因為像是番茄有品種的差別有可能糖分過多、食用過量果仁易造成肥胖、紅酒非國人習慣飲用的酒類,要防止細胞氧化,其實很簡單,在自然的飲食中,被稱為三大抗氧化物質的是維生素E、維生素C、和β-胡蘿蔔素。事實上,還有其他許多物質也具有抗氧化的性質,像是又便宜又好吃的仙草就含有高含量的總多酚(Total Polyphenols)、多醣(Polysaccharide)、醣醛酸(Hyaluron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多酚山萘酚(Kaempferol)、熊果酸 (Ursolic acid) 與齊敦果酸 (Oleanolic acid)等化合物,在許多研究中都證實可清除造成我們人體老化,或是罹患疾病甚至是癌症的過多之自由基,並能降低氧化壓力,進一步防止細胞病變與身體老化。

當然,有些人喜歡吃仙草冰、仙草凍,或者是在沁涼的手搖飲料中加點仙草顆粒增加口感,但這些都可能因為配料或成分包含了太多食品添加物或果糖,導致肥胖或不健康,長庚科技大學保健營養系許青雲營養師建議,夏日可選擇在家DIY清涼的仙草茶來保健,如果想增加風味可加入一些蜂蜜調味,當然嫌麻煩的民眾也可選購市面上販售天然成分的產品,但也要詳閱營養標示,天然低熱量才是對健康較好的選擇。


全文網址: 熱門》第11種防衰老食品 仙草入列 | 願景/台灣快轉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8043490.shtml#ixzz2a8cmWTCI
Power By udn.com

標籤:



2013年7月25日 星期四

長期吃抗敏藥,18歲白內障


【聯合報╱記者趙容萱/南屯報導】
中市18歲林姓大學生長期服用含類固醇的抗敏藥物,誘發年輕型白內障,右眼視力低於0.01,中市第一明眼科診所院長林浤裕說,台灣50歲以上白內障人口推估達360萬人,近年使用3C的「低頭族」增加,眼球過度使用老化,未滿55歲就罹患白內障的早發型白內障多2成,另有患者因藥物、外傷導致白內障。

他指出,白內障即水晶體變混濁,初期症狀為晚上陰暗處會看不清物體,出現複視,且視力愈來愈模糊,有病患誤以為要等水晶體完全變白才動手術,是錯誤觀念,白內障併發眼壓升高,若不處理可能導致青光眼。

林姓大學生2年前到美國遊學,吃了當地海鮮誘發過敏,就醫後服用含大量類固醇抗敏藥物,誘發年輕型白內障,右眼迅速惡化,視力低於0.01,左眼也僅剩0.4,兩眼都合併輕微青光眼。


全文網址: 長期吃抗敏藥 18歲白內障 - 百病漫談 - 醫藥中心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8094#ixzz2a4EQJ9K5
Power By udn.com

標籤:



巿售小包裝糙米檢測,六成不合格



內容詳

標籤:



2013年7月19日 星期五

樂活走地雞蛋--南投中寮新畜養雞場



內容圖片詳

板農活力超巿

標籤: ,



養雞業內幕隱情--「禽流感」--不能戳的秘密



很奇怪嗎?其實雞跟人一樣,當一輩子都要被關住的情況之下,怎麼可能會健康,不靠藥物行嗎?
大家都知道人活著就是要動,否則身體會退化,健康會變差,但那些雞呢?
禽流感是農委會「不能戳祕密」雞農飼料加料 米酒普拿疼抗病


大選前夕,蛋價破表,政務官忙著輔選,無心政事,雞農的自救動作,反而讓雞蛋裡出現了更多的抗生素、磺胺劑、四環素等不該有的成分。莫非民眾的健康仍抵不過選舉?

最近台灣蛋價再創十幾年新高,零售市場一斤四十多元,直逼五十元大關。農曆年前,再尋常不過的雞蛋,居然一躍變成民生消費的「奢侈品」,背後有你我無法想像的故事,也是農政官員心中「不能戳的祕密」。

經濟學最基本的原理就是「供需決定價格」。



禽流感又來了 李惠仁察覺異象率先揭發

官方說法,是天氣寒冷,蛋雞胃口不佳,吃得少,所以蛋量減少,再加上年節雞蛋需求大增,才導致蛋價飆漲。這說法看似合理,但果真如此,應該年年寒冬都有這種情況,不至於今年特別嚴重。

根據中台灣雞農指出,真實情況是蛋雞「感冒」了,得到禽流感H5N2第六型病毒,才是蛋量大減、蛋價上揚的元凶。

最早發現蛋價和禽流感之間有密不可分關係的,是一位紀錄片導演李惠仁。

曾經當了十五年電視台攝影記者的李惠仁,花了六年時間,自掏腰包上百萬元,追蹤調查台灣禽流感病毒株變異、官員隱匿疫情、台灣防疫網出現漏洞,並拍成紀錄 片。他散盡家財,扮演動物法醫,親手解剖了二百多隻病死雞,求的祇是一個真相。但這部紀錄片得不到台灣主流媒體的青睞,祇在網路上廣泛流傳,直到去年底才 得到卓越新聞獎的肯定和鼓勵。

最近,蛋價又發飆,漲勢凌厲,根據過去經驗,他覺得事不尋常,於是在耶誕節前夕到彰化縣芳苑鄉的養雞場採樣解剖,得到證實:「禽流感又來了」,於是把同一養雞場的三隻病死雞檢體當「耶誕禮物」,分別寄送給農委會主委陳武雄、防檢局長許天來,以及淡水家畜衛生試驗所長黃金城,提醒他們「疫情來了」。他自己也留一隻送檢,保全「物證」。

一位中台灣雞農對本刊記者坦承,他們產銷班左右兩側的養雞場已經「淪陷」,大家心裡都有數,也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但不能說,因為事情鬧大了,附近養雞場的雞隻不管生病或健康,都要全數撲殺,一殺就是幾十萬隻,政府雖有補償,但這對雞農來說還是損失太大,誰也不敢張揚。

於是,雞農們悄悄展開「自救」行動,用各種方法增強雞隻對禽流感的抵抗力。

防生病下猛藥 地下疫苗造成病毒株突變

雞農說,他們給雞隻打「抗生素」,多打幾次以免雞隻生病;此外,他們自行研發,在飼料裡添加酒精濃度四十度的「米酒」,也可以提高雞隻抗寒的能力,並摻入「預防用的普拿疼」,如果雞隻疑似感染,就餵食「治療用的普拿疼」。

雞農也說,有些人擔心自己的養雞場一夕之間化為烏有,看到雞隻狀況不太對,會給雞下藥,餵食「仙丹」(禁藥)。

經驗老到的養雞人家則說,這次的禽流感是H5N2第六型,病毒會攻擊雞隻的生殖系統和神經系統,所以蛋雞首當其衝,是雞蛋產量驟減的主因;蛋雞一旦感染, 下蛋時病毒會造成產道發熱到攝氏四十度高溫,整個產道變成褐色,好像煮熟一般而死亡,所以他們就會讓蛋雞祇吃一半到三分之一的飼料,或禁食,讓雞隻營養不 良、生不出雞蛋就不會陣亡。

為了讓雞隻「活下來」,有些雞農還會利用雞隻注射「新城雞瘟」疫苗時,在裡面添加H5、H6、H7三種抗體,變成「四合一疫苗」。部分雞農為貪圖便宜,而給雞隻施打「地下疫苗」,但因疫苗製造過程品質控管不佳,又造成病毒株突變、抗藥性更強,讓禽流感病毒不斷變異。

「台灣沒通報禽流感疫情,不是疫區,但雞農為預防卻給雞隻偷打疫苗,已經讓大家看不到禽流感病毒在台灣流行的情況,政府防疫出現漏洞,萬一哪天疫情爆發、失控,誰該負責?」李惠仁質疑。

日前,養雞協會要求會員不能接受媒體採訪,也不能私自評論疫情、發表言論。但有良心的雞農還是忍不住透露:「實際上南部的疫情比中部更嚴重,是政府和養雞協會有鴕鳥心態,以為不說就沒事,加上選舉前夕,官員更是什麼都不敢說,以免影響選情。」

雞農怕殺很大 政府隱匿資訊防疫出漏洞

和農政官員纏鬥六年多的李惠仁,則直指問題核心,說十四年前台灣爆發口蹄疫,撲殺上百萬頭豬隻,當時省農林廳長陳武雄、農委會畜牧處承辦科長許天來為此雙雙下台,如今,陳武雄已貴為農委農會主委,許天來也高升為防檢局長,他們這對「豬」事不順的難兄難弟,豈會輕易為了禽流感這等「鳥」事,再次搞掉自己的烏紗帽?

二○○四年,台灣曾因H5N2低致病原禽流感,而採取最高規格的「全場撲殺」措施,讓疫情快速沉寂下來,但經濟損失也很高。根據農畜專家的說法,對於低致 病原禽流感,祇要做好「移動管制」,雞蛋運出去前,要用水清洗,用福馬林噴過,運蛋的車子要消毒,蛋箱也要煙燻過……,就可以有不錯的防疫效果。

或許是那一次「殺很大」,之後的幾次禽流感疫情政府都低調處理,隱而不宣。「因為資訊極端不對等,雞農無辜受害,祇能自救,而且還成了農委會的武器,用來對抗媒體。」李惠仁控訴。

大選前夕,蛋價破表,政務官忙著輔選,無心政事,祇發新聞稿說「近三個月產蛋隻數及蛋箱數沒有異常,蛋價顯與市場需求活絡有關……,亦無任何養禽場雞隻異常死亡個案。」這樣的說法,你相信嗎?

真實情況是,政府隱匿資訊,雞農努力想要保全財產、救活蛋雞,雞蛋裡也因而出現了更多的抗生素、磺胺劑、四環素……等不該有的成分,這對食用雞蛋最多的幼 兒、學齡兒童、青少年和病人而言,真是不能承受的「加料營養」!莫非民眾的健康仍抵不過選舉?當疫情掩蓋不住時,豈是官員下台了事而已?□★

作者: 文◎林瑩秋

新新聞周報 – 2012年1月16日 下午12:38

分享在我的Facebook分享在我的Plurk分享在我的即時通 發文
當日人次: 0 累積人次: 63


標籤:



買「雞蛋」大學問--「幽靈牧場」給消費者的啓示


雞蛋是日常生活最方便、重要的蛋白質來源之一,隨著養生、健康觀念風行,消費者對雞蛋品質要求愈來愈高,近幾年賣場陸續販售標有「牧場」招牌的雞蛋,售價比一般雞蛋價格還高。如味全公司「木崗專業牧場」廣告便寫著:「每一顆來自木崗專業牧場的雞蛋,都是由優質特選海蘭品種、在中央電腦控管現代化雞舍中、配以全素天然穀物飼料餵養的健康母雞所生下,絕不添加抗生素,蛋黃圓潤有彈性、蛋香醇濃無腥味。」

不過日前監察院調查47項蛋品發現,有三件生鮮雞蛋標榜來自「牧場」,但實體牧場根本不存在。上述的大廠味全,和「做雞蛋布丁不用雞蛋」的統一公司,通通榜上有名。被譏諷為「虛擬牧場的幽靈蛋」的業者分別辯駁,雞場不是虛擬的,「OO牧場」只是品牌名稱,命名符合法規規範,生產出處也在產品包裝有清楚標示,想要知道牧場在哪裡的消費者,可以拿著手機掃描包裝上的QR Code,追溯蛋品來源。

監察院對衛生署提出糾正後,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回應,局裡曾針對雞蛋包裝標示召開專家會議,但部分專家認為「元氣牧場」或「自然牧場」只是形容詞,而非牧場名稱,若監委認為會誤導消費者,便會要求業者在限期內改成元氣「的」牧場或自然「的」牧場,否則最重可罰二十萬元。

農委會的做法看似尊重監察院並且「依法行政」,但這樣的回應讓人失望。消費者對這起事件的反彈,來自於對「更好蛋品的需求」,市面上已有不少比這兩家大廠更新鮮、健康、好吃的雞蛋,長久以來卻因標示不清而較少被消費者認識,農委會這次若只侷限在字面修改,對消費者的權益,恐怕仍有損害。

近幾年不論歐盟或日本,早就將雞蛋依照飼養方式加入包裝的標示重點。一般來說,雞蛋生產可分為格子籠飼(battery cage )、豐富化籠飼(enriched cage)、平飼(Barn)、放牧(free range)、有機(organic)這四種等級。以日本為例,放牧、有機的雞蛋,才會直接拿來烹調或生食,其他飼養方式的雞蛋,大多用以作為加工品。歐盟近年更直接禁止格子籠飼養、保障雞隻動物福利,就是為了讓消費者吃到品質更好的雞蛋。

集約式的養殖,容易爆發流感集體感染,使養殖業者很難不投藥,但這也將衍生惡果。慕尼黑工業大學研究指出,格子籠雞的疾病控制相對容易,但雞隻容易產生抗藥性,相反的,低密度的人道飼養方式,就算雞隻跟病源接觸,只要控制環境的清潔,雞隻便可以產生免疫系統、不必用藥。美國加州立法規定2015年以後不得販賣籠飼雞蛋,就是為了保護消費者,免於增加暴露於包括沙門桿菌等病原的機會。

就連衛生署也在2011年坦言:「蛋品及水產品的動物用藥違法使用情況,是食品工業要落實產地源頭管理的挑戰之一」。畜牧業濫用抗生素,已篩選出抗藥性的細菌株,甚至培養出超級細菌。而集約牧場經常大量使用持久性有機汙染物(殺蟲劑、戴奧辛等),更會累積在動物體內,進入食物鏈,增加人們致癌、不孕、智能減退或產下畸形兒的風險。

仔細比對這次監察院調查中的「虛擬牧場」所真實存在的「雞場」,多半仍屬傳統集約養殖,以統一企業「元氣牧場」合作的立祥畜牧場為例,18230平方公尺就養了6萬隻雞。這麼龐大的雞隻數量,仍必須運用科技加強管理,儘管經檢驗認證蛋品安全,但和放牧或平飼的雞蛋品質,光是口感就有極大落差。一年多前曾採訪位於中寮的新畜養雞場,業者在6790 平方公尺的雞舍只養1萬隻雞,但雞隻不關籠,除雞舍外還有其他自由跑跳空間,雞舍完全沒有異味,雞蛋品質更是吃過的都說好。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指出,歐盟老早就有清楚的標示體系供消費者分辨與選擇,但礙於企業及傳統業者的壓力,農委會一直未能建立系統、甚至全面推廣相對友善動物的養殖方式。

去年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調查市售蛋品,發現66件蛋品中,約八成五(56件)未標示生產系統;約二成五(17件)未註明來源牧場,僅標示代理商或聲明「產地:台灣」,消費者無從瞭解雞蛋的生產方式或來源。此外,有3成(19件)未列出營養標示。

至於66件市售蛋品包裝中,僅一成五(10件)註明生產系統,但因用語不一,如水濂式密閉恆溫養殖場、使用德製養產設備、採高床式養殖生產、中央電腦控管現代化雞舍,消費者根本無從辨別其意義。

食品標示的精神,為的就是保障消費者的安全及選擇權,期待農委會能把握「虛擬雞場」事件,一併檢討蛋品標示問題,讓消費者得以看見明確用語及標示,否則可以想見,類似事件,將層出不窮。

【參考資料】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於2013年3月14日更新的「市售動物福利雞蛋指南」

巿售動物福利雞蛋指南

人道飼養雞蛋牧場列表

樂活走地雞蛋那裡買?

標籤: ,



防癌食材正確烹調才有效


【聯合新聞網/文/聯安預防醫學機構提供】
國人罹癌人數居高不下,民眾健康意識因而提升,開始 注意各種「防癌食物」,但防癌食物「有吃有保庇」嗎?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朱瑜珮營養師表示,部分健康食材的 營養素很容易在烹煮過程中流失,好食材煮錯了,吃再多也 只是求心安,不但沒有防癌效果,甚至有可能產生毒素,反而危害健康。

5大防癌食材 錯誤烹調煮掉防癌力

朱瑜珮營養師表示,許多人都知道多吃大蒜、花椰菜、番茄等含抗氧化、硫化物、茄紅素等養份的食材,能對抗自由基及預防癌症,但大部分的民眾卻不知道,蒜頭爆炒、花椰菜燙熟後營養價值所剩不多;番茄和胡蘿蔔,沒煮過、沒加適量油脂反而煮不出營養。烹調技巧決定食材的抗癌力,重新檢視、了解以下五種最容易錯誤烹調的防癌好食材,才能吃出真營養。

1. 大蒜:高溫爆香反破壞抗癌力

大蒜雖小,卻被視為抗癌、抗氧化、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尖兵,最大的功臣是「蒜素」這個成分。 許多人習慣拿蒜來爆香,但高溫熱油會使蒜氨酸無法起作用,也就影響蒜素的含量、破壞戰鬥力。然而,許多人乾脆生吃或自行醃漬大蒜以避免營養被高溫破壞,但朱瑜珮提醒胃炎或胃潰瘍患者要避免生食,因為蒜素會刺激胃酸分泌,使胃病加劇。

2. 花椰菜:久煮,營養流光光

十字花科的花椰菜,當中的硫化物具有抗氧化的保健功效,而且有助於體內雌激素代謝,避免乳癌、子宮頸癌,女性不可不吃。但是,硫化物為水溶性,一旦遇熱就會被破壞,營養全流入水中,且水煮時間愈長、流失的養分就愈多,平均烹煮5分鐘流失15%、10分鐘則已流失40%。朱瑜珮建議,烹調十字花科食材時,用蒸的方法不直接接觸水,或者採少量分批快燙的方法,縮短燙煮的時間,都可避免營養流光光。

3. 番茄:熱煮更能釋放茄紅素

番茄當中的茄紅素也是抗氧化的聖品,能保護細胞不受到傷害,對抗致癌的自由基。不過,番茄像菜又像水果,許多民眾習慣生吃,或怕烹煮會破壞營養,其實正好相反。朱瑜珮表示,番茄煮熟吃更營養,因為加熱會破壞細胞壁組織,反而釋放出更多的茄紅素。

4. 紅蘿蔔:無油反減健康

紅蘿蔔富含β胡蘿蔔素,能保護免疫系統功能,並且是強力抗氧化劑,幫助健康細胞成長。然而,β胡蘿蔔素屬於脂溶性營養素,要有油脂才能溶解出來,朱瑜珮表示,紅蘿蔔不怕油炒,就怕水煮會煮不出抗癌營養素,所以建議加入適量油去烹調。

5. 馬鈴薯:帶皮整顆吃最營養

馬鈴薯含有抗氧化的維他命及胡蘿蔔素,此外,馬鈴薯皮富有氯醛酸,可防止細胞突變,具有抗癌的作用。但是,民眾多習慣削皮再煮,即將抗癌好物捨棄掉。此外,如果以油炸方法烹調,還會產生大量的「丙烯醯胺」致癌物,抗癌不成反而陷入致癌陷阱裡。朱瑜珮建議,馬鈴薯整顆吃最營養,用蒸、煮或快炒的方式烹調,以避免吸附過多油脂讓好食材變壞食物。

朱瑜珮表示,錯誤的烹調方式可能會讓食材營養成分流失,有的甚至可能造成反效果、影響健康,因此提醒大家要掌握健康烹飪的概念,就能留住食材營養,吃進健康。

(諮詢/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聯安診所 營養師朱瑜珮)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延伸閱讀》
‧8大超級抗癌食物 大揭密
‧防曬、運動… 八招防癌保健康
‧癌友飲食8重點
‧炒菜「爆香」 健康容易爆出問題

‧商訊/打造健康飲食環境,向毒外食說NO


全文網址: 防癌食材 正確烹調才有效 - 飲食停看聽 - 養生百科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7117#ixzz2ZUABJmXd
Power By udn.com



2013年7月17日 星期三

狂犬病捲土重來,遭動物抓傷先消毒再送醫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已經在台灣銷聲匿跡近半世紀的狂犬病可能捲土重來!疾管局表示,如遭動物抓咬傷,請立即以肥皂及大量清水清洗傷口15分鐘,再以優碘或70%酒精消毒後儘速就醫,由醫師評估並進行必要的醫療處置,以降低感染風險。
有關近日媒體報導國內學者自死亡的野生動物發現疑似狂犬病病毒事件,經行政院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於7月16日邀集相關單位與學者專家進行討論,確認自南投縣魚池鄉及鹿谷鄉、雲林縣古坑鄉拾獲的3隻鼬獾感染狂犬病。

疾管局表示,國內已有50年未曾發生人類狂犬病本土病例,疾管局已針對相關接觸者進行調查,包括撿拾民眾、獸醫師與照護員等,並依其暴露狀況建議接種狂犬疫苗;該局將持續針對風險地區進行人類疫情監測。

為因應國內發生野生動物罹患狂犬病的事件,降低人類感染狂犬病的風險,疾管局呼籲,避免接觸或豢養來源不明的野生動物;遇罹病野生動物,勿以手觸碰及撿拾。

於國內動物狂犬病發生的三個鄉鎮(南投縣魚池鄉及鹿谷鄉、雲林縣古坑鄉)及其他山地鄉,遭受野生哺乳類動物、流浪狗或野貓抓咬傷,或皮膚傷口、黏膜接觸其唾液等分泌物,建議立即就醫並自費接種疫苗。

疾管局也建議,於國內動物狂犬病發生的三個鄉鎮(南投縣魚池鄉及鹿谷鄉、雲林縣古坑鄉)及其他山地鄉,如有家犬或家貓出現疑似狂犬病症狀,飼主應立即向當地鄉鎮公所及衛生單位通報,建議飼主自費接受狂犬病暴露後疫苗接種。

疾管局說,遭受國內家貓或家犬抓咬傷,感染狂犬病的風險極低,但家中飼養的犬、貓務必定期接受動物狂犬病疫苗接種。
疾管局強調,如遭動物抓咬傷,請立即以肥皂及大量清水清洗傷口15分鐘,再以優碘或70%酒精消毒後儘速就醫,由醫師評估並進行必要的醫療處置,以降低感染風險。

目前提供自費狂犬病疫苗接種院所包含馬偕紀念醫院臺北院區、臺大醫院、三軍總醫院附設民眾診療服務處、壢新醫院、署立臺中醫院、童綜合醫院、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高雄市立聯合醫院及署立花蓮醫院。

相關資訊可參閱疾管局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或撥打民眾疫情通報及關懷專線1922洽詢。



2013年7月16日 星期二

正確認知「醫美」的風險效益---搶救「醫美微整形」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16日電)拉皮卻眼歪嘴斜,填法令紋後變成毛毛蟲,隆鼻成了爛鼻子,醫師今天出書爆料微整形的失敗內幕,也透露後患無窮的毀容案例。

中華民國美容醫學會監事及講師、愛爾麗醫美集團高雄分院院長莊堅文指出,他從2009到2012年蒐集3萬個注射填充物的微整形個案,找出其中1500個異常案例,歸納出28種常見的失敗態樣。

莊堅文說,注射肉毒桿菌素微整形失敗,常見眉毛往上吊、眼角下垂、嘴角一高一低,主因分別是眉毛上方肌肉漏打兩針、肉毒桿菌素誤注射提眼瞼肌、誤注射降嘴角肌等,如果放著等待藥效自行消退,當事人大半年會一臉兇相或一臉衰相,或狀似中風。

他說,搶救肉毒桿菌素微整形失敗,在於重點部位補注射,或每天早中晚熱敷、以電波拉皮的熱效應加速藥效消退。
相較之下,微晶瓷沒有注射到皮下組織的正確位置而造成皮膚泛紅、瘀青、疤痕、爛鼻子等,要空針擠出微晶瓷、切除發炎蓄膿、注射類固醇、抗生素等,過程就像搶救毀容。

另外,注射玻尿酸填補法令紋的失敗後,注射部位隆起像是毛毛蟲,還有案例注射玻尿酸後的2週到2個月,發生過敏,填淚溝反而腫成鹹蛋超人似的泡泡眼,或是填補蘋果肌卻紅腫成爛蘋果等,注射部位每2、3週輪流過敏發作,注射抗組織胺、類固醇,半年都無法復原如初。

雖然注射降解(酉每)可以化解玻尿酸,可是衛生署沒有核准這類解藥,莊堅文說,醫美門診醫師只能拜託同業、朋友跑單幫,專程從國外帶進國內。
莊堅文將案例納進「搶救微整形」新書,他說,即使醫美器材藥品業者不希望出現負面報導,他也要告知民眾正確認知醫美的風險效益。1020716

標籤:



何謂「橫紋肌溶解症」?


過度運動會導致橫紋肌溶解症,但急診醫師發現,少子化導致許多小朋友都是「媽寶」,幾乎不運動,整天待在冷氣房,有學童被罰站或跳幾下交互蹲跳,就覺小腿疼痛。醫院檢查結果為輕微橫紋肌溶解症,讓家長火冒三丈,揚言控告老師。

台中童綜合醫院急診部主任盧立華指出,最近天氣異常炎熱,急診室裡的中暑、熱衰竭患者明顯增加,主要原因在於天氣悶熱,又沒有適時補充水分。
盧立華指出,最近就收治一名熱衰竭的務農婦人,下田時受不了高溫而中暑,暈倒在地,急診檢查結果為出血型中風,由於躺在酷熱的田地裡幾小時,背部肌肉也出現橫紋肌溶解症。

臨床顯示,熱衰竭常合併橫紋肌溶解症,但造成橫紋肌溶解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過度運動。喝醉酒、一氧化碳中毒時,長時間保持同樣姿勢,肌肉受壓迫,造成血液循環不良,也可能導致橫紋肌溶解症。

值得注意的是,家長的過度保護,可能提高孩子罹患輕微橫紋肌溶解症的風險。盧立華說,最近就收治了好幾名這類個案,症狀為小腿痠痛,影響走路。問診發現,這些小朋友並未被嚴重體罰,只是被罰幾下交互蹲跳,就出現橫紋肌溶解症。

盧立華表示,許多學童都成媽寶,處處被保護,上下學都有人接送,在家一定吹冷氣,平常幾乎不運動,肌耐力相當差,一旦稍微跑跳,就直喊「小腿好痠」。經篩檢血液、尿液中的肌蛋白數值,明顯增高,罹患輕微橫紋肌溶解症。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主任陳維恭指出,每個人體能狀況不一樣,有些小朋友只罰站十分鐘,或半蹲幾分鐘,就小腿痠痛,肌肉受損。
在治療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部主任陳維恭指出,輕微的橫紋肌溶解症只需稍微休息多喝水。但如果症狀嚴重,患者異常倦怠,就需至醫院急救,補充大量水分,透過鹼化尿液讓鉀離子重新回到細胞。

何謂橫紋肌溶解症?

【聯合晚報╱資料來源:陳維恭醫師 整理:李樹人】

橫紋肌溶解症並不是肌肉真的被溶解,而是肌肉組織遭受急速的損傷,導致肌肉細胞的壞死及細胞膜破壞,並出現肌球蛋白尿,尿液顏色呈深棕色。
人體大部分的肌肉都屬於橫紋肌,例如大腿、小腿、手臂、腹肌等,主要用途就是運動。一旦因熱衰竭、過度運動,造成肌肉缺氧或代謝出問題,細胞中的鉀離子及有毒物質就會大量被釋出,導致肌肉組織被破壞。

許多原因都會造成橫紋肌溶解症,建議運動時應該多喝水,並避免在高溫悶熱環境下運動。另外,平常多運動,提高肌耐力,可降低罹病風險。

標籤:



2013年7月14日 星期日

打雷時應注意事項


〔本報訊〕

高雄市港都水上救生協會今天(14日)在西子灣海水浴場舉行救生訓練遇雷擊,造成1死3傷的悲劇。據中央氣象局網站資料指出,下雷雨時,民眾切勿靠近高樓、電桿、更不可站在空曠的高地上或大樹下,以防遭到雷擊。

孤立突出目標 最易遭雷擊

 中央氣象局表示,雷雨是空氣在極端不穩定狀況下,所產生的劇烈天氣現象,常挾帶強風、暴雨、閃電、雷擊,甚至伴隨有冰雹或龍捲風出現,因此往往可能造成災害。

 根據中央氣象局網站資料指出,下雷雨時,民眾不要靠近孤立的高樓、鐵塔、電桿、煙囪等,更不可站在空曠的高地上或大樹下,因為這些孤立而突出的目標物最易遭到雷擊;民眾也不要在打雷的時候,在河中游泳或在湖上划船,因為水面上的人和船也是相當突出的物體,易成為放電的目標。

金屬和潮溼物體 也易導電

 另外,金屬和潮溼物體最容易導電,所以打雷時不可接近電線、自來水管、銅器、鐵器等易導電的東西,此外要避免穿汗水浸濕或雨水淋濕的衣服和靠近潮濕的牆壁。

標籤:



三酸甘油脂太高和膽固醇太高的的原理不同



內容詳

標籤:



黑木耳營養成分及挑選訣竅


內容詳

標籤:



糖尿病飮食管理兼論高、低GI食物之挑選



內容詳

標籤:



2013年7月13日 星期六

頸椎症候群導致腦部缺血VS.眩暈


前言常坐辦公室的上班族,由於長期伏案工作,頸椎長時間固定於一個位置,頸椎則向前屈,頸後肌處於強直狀態。日復一日,頸部韌帶容易發生損傷;像是骨刺壓迫或刺激從頸椎通過的椎動脈,造成收縮,而出現暫時性腦供血不足。出現所謂的「頸因性眩暈」。若猛然轉頭或過度後屈頸部時易發生眩暈,有的會伴有嘔吐、出虛汗等症狀。此外,中、老年人也易發生頸椎病;出現頸椎退行性病變影響椎動脈供血,導致眩暈,視物旋轉、耳鳴等現象,應積極防範。

「頸因性眩暈」是由頸椎病所引起。中醫師羅明宇表示,頸因性眩暈的產生與頸部有關。常在頸部活動時出現,特別是在猛然轉頭或過度向後仰頭時更容易發生。有的患者在眩暈的同時還伴有噁心、嘔吐、全身出汗等症狀。重者會斷斷續續持續數日或更長時間,症狀才會逐漸緩解。除了中老年族群頸椎退行性因素,上班族也可能誘發相關傷害。

中醫師羅明宇表示,當頸椎上某個部位骨質增生,壓迫到椎動脈,影響了椎動脈的血液供應。患者除了有頸椎骨質增生、退行性變、椎間盤脫出、繼發性椎管狹窄,使椎一基動脈受壓或交感神經受刺激,引起椎動脈痙攣,使椎底動脈血流變慢,供血不足。中醫認為,「腎生髓、髓養骨」;若骨精虧損、則髓不足、骨失所養,就會發生頸椎骨的病變。髓海不足會引起眩暈、耳鳴。而血流變得緩慢,中醫稱為「血滯、血瘀」。主要表現從眩暈、頭痛為主,轉動頭部時有旋轉感,或搖擺感,或浮動感,或失定位感,以致跌倒、暈厥等。

頸因性眩暈與骨質增生的位置有直接關係,但與增生大小關係不太大。有的人增生雖然很嚴重,但增生的部位離椎動脈較遠,觸及不到椎動脈壁,不會出現症狀;有的增生雖然很小,但生長的位置恰好在椎動脈附近,頸部位置稍微發生變動,就可能壓迫或刺激椎動脈而引起症狀。也有的增生並不直接壓迫椎動脈,但引發附近組織的水腫,也會刺激椎動脈產生症狀。這就是為什麼不少患者頸椎增生很嚴重,但並不互出現眩暈症狀;而有的人增生並不明顯,卻會引起嚴重腦供血不足導致眩暈。

羅明宇表示,頸因性眩暈的產生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椎動脈受骨質增生的壓迫,發生狹窄或閉塞;另一種是頸交感神經受到刺激,引起椎動脈痙攣。患者表現包括可見:眩暈在突轉頸或變換姿勢、頸後仰時誘發,伴噁心想吐。還有,脖子僵硬疼痛;出現頸肌痙攣,僵痛,活動受限。以及頸枕神經疼痛,以及風池穴會出現壓痛。還有耳鳴,視物不清等現象。

羅醫師表示,若是因頸椎退行性病變,影響椎動脈血液供應,常見於中老年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頸椎間盤髓核中水分逐漸減少,彈力和張力減退,椎間隙變窄、鬆弛,椎間關節穩定性減弱,再加上長期慢性勞損,各種急慢性損傷等,頸椎發生增生,在醫學上稱「頸椎退行性病變」。除了眩暈以外,常可見由於頸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產生的其它相關的伴隨症狀,如視物模糊、重影、噁心、突然摔倒、三叉神經感覺受損、交感神經麻痹、發音困難、半身麻木、偏癱等。

另外,臨床上也可見患者出現年輕化趨勢。常見長期從事頸部經常相對固定在一個位置的職業族群,如文案、電腦工作人員、司機等。由於頸椎常固定於一個位置的時間長,活動時間少,極易引起頸椎退行性病變,即頸椎某個部位骨質增生,壓迫或刺激經頸椎通過的椎動脈,導致暫時性腦供血不足。

標籤:



醫療新知---冠狀動脈支架的第四次革命(可被組織完全吸收)



〔中央社〕上海復旦大學表示,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日前在國際性會議上發表中國大陸自主研發的完全可降解冠狀動脈支架。新一代支架將在大陸進入臨床實驗階段。

葛均波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臟內科主任。

復旦大學發布新聞稿指出,葛均波日前在法國巴黎Euro PCR會議「創新型支架及平台」分會場,報告「新一代完全可降解支架平台:Xinsorb支架」。這是中國大陸自主研發的完全可降解支架(XinsorbTM)首次在國際會議上公布研究成果。

復旦大學指出,Euro PCR會議是世界年度最具影響力的心臟介入大會,一直宣導創新型心血管介入技術的傳播和推廣,完全可降解支架的臨床和基礎研究進展是今年會議其中一項熱門議題。

葛均波團隊研製的新一代大陸國產化Xinsorb支架,由高分子聚乳酸構建藥物釋放平台,植入體內2至3年內可完全被組織吸收,血管結構和舒縮功能完全恢復至自然狀態,有別於傳統金屬藥物支架。

復旦大學指出,新支架的優勢在於,非永久植入體內,減少長期存留對血管的刺激和炎症反應;有可能減少雙聯抗血小板藥物時間;利於再次介入治療。

復旦大學指出,完全可降解支架被稱為冠狀動脈介入的第4次革命,將可能主導未來10年的冠脈支架市場。目前國際上只有極少數跨國公司掌握支架的技術。

標籤: ,



六個壞習慣讓脖子變老變硬


【文/鍾碧芳】


頸椎出現退化性病變,一般都以中老年人居多,但近年因使用電腦的人口增加,再加上社會文明進步,生活型態改變,甚至可能因長期姿勢不良、生活習慣不佳,而讓掛病號的年齡層有逐年下降的趨勢。

我們常常忽略姿勢對維持身體機能與健康的重要,尤其,當長時間維持一種慣性姿勢,久而久之,就容易造成肌肉持續緊張收縮,令供血減少,於是產生肌痙攣,導致韌帶、肌筋膜受到損傷;又或者,頭頸部因長期姿勢不良或突然旋轉過度、也可能破壞頸椎本身結構的平衡,使得原本應該為弧形的曲線出現失衡或錯位,產生不適症狀。

不過,頸椎退化的症狀表現與受損部位有關,從頸椎損傷類型、壓迫部位的不同,出現的臨床症狀也會不一樣,最常見的有頭頸肩背部肌肉僵硬痠痛、手臂無力、有時甚至會出現頭痛、頭暈、耳鳴、視力模糊等。

6個壞習慣,不知不覺傷頸椎

以下常見的幾個因為壞習慣而傷了頸椎的狀況,請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骨科、脊椎外科主治醫師蔡宗廷一一說明:

壞習慣1→ 上班族,側著頭夾著電話

32歲的莉莉談戀愛了,平日下班後,最愛跟男友在網上闢室聊天,聊不過癮時,還會撥打熱線,邊聽電話邊打字,往往忘記時間,一聊就超過一、兩個小時。最近莉莉會出現莫名的心悸,上班時也常常覺得胸悶、頭痛。這天,在辦公室裡,莉莉又如往常所習慣的一邊歪著脖子跟客戶講電話、一邊手不停歇的打電腦改企畫案,突然一陣暈眩,昏倒在辦公桌前,被同事緊急送醫後,才發現她的頸動脈內層已經剝離,導致右腦中風,左半身癱瘓。

莉莉會中風應該是本身就有頸動脈的問題卻不自知,但因為長時間採用錯誤的姿勢,造成頸動脈的血管受壓迫而出現血栓及剝離;機率雖然不高,但歪著頭夾著話筒聊天,常常會忘記時間,肌肉長期處於拉扯狀態下,就會造成疲乏,使得骨頭跟著退化。尤其,莉莉平日經常偏頭痛,有可能是交感神經失調所造成,因為姿勢不良而壓迫到交感神經、血管,如果原本就有椎間盤退化時,情況可能更會糟糕。

壞習慣2→ 假日騎士,長時間前俯頭仰

小志是個自行車友,一到假日就喜歡號召車友挑戰極限,這天約好與車友往返濱海公路達120公里,一路奔馳、競速,為了享受乘風的快感,途中只休息3次。隔天,卻發現頸部有點僵硬,第3天就出現腫痛了,即使到診所拿藥打針後,過了一星期仍不見好轉,甚至連頭疼都出現了,這讓他不但無法專心工作,連晚上睡覺時也疼痛難耐,不知如何是好。

單車熱發燒,門診中常有患者因為騎車姿勢不當,壓迫到頸椎神經,造成椎間盤受傷。蔡宗廷表示,這類頸椎受傷的患者,大多是「假日騎士」,或者是剛剛接觸自行車的上班族新手,因為長時間騎車姿勢不當所引起,或者是平日工作已經很忙碌,到了假日卻過度運動,而造成的運動傷害。

由於競賽行的自行車手把低,會讓騎士的姿勢不自覺的變成腰椎前彎、頸椎前伸,同時為了配合視線,下巴也會往上翹,這也使得頸部後仰過度,這種姿勢會造成肌肉容易僵硬、過度肌肉收縮而感到疲乏,嚴重時還會造成眼窩痠痛、頭痛、頭暈等症狀。此外,騎車族還有另一常見的問題是手腕的尺神經壓迫,同樣也會造成手前臂痠痛、手麻無力的情況。建議騎自行車千萬不要過度與勉強,分段適度的休息才能達到健康運動的目的。

壞習慣3→ 駕駛族,突然轉頭拿東西

55歲的阿良被優退後,就開計程車來維持生計。這天,乘客下車後發現手機忘在後座,敲車窗請他幫忙,阿良心急猛轉頭,頸椎肩頸卻意外出現劇烈疼痛,原以為只是肌肉拉傷,到了醫院才發現頸部組織已經受傷,原本就有的椎間盤突出也更為嚴重了。

拿取不同方向的物品時,一定要將身體、頭頸部面向要拿取物品的那一面,讓身體與肩膀保持同一平面,避免身體與頭頸、手臂呈現扭曲的狀態。更忌諱快速轉頭的動作,以免扭傷頸椎或壓迫到椎動脈。

肌肉的長度是固定的,如果突然轉頭,就容易造成急性拉傷。更嚴重的,是當身體扭轉向右後方或左後方拿物品時,可能會造成脊椎扭曲角度過大,而出現急性椎間盤突出或關節錯位,因此需特別小心。

壞習慣4→ 低頭族,長時間玩手機

小雅是個不折不扣的低頭族,自從買了平板電腦後,更是隨時隨地低頭滑啊滑的,連晚上睡覺前也不放過,經常因此錯過睡眠時間。最近小雅發現,晚上想睡覺時,常常睡不著,到醫院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才25歲的她,頸脊椎已經長了骨刺,而失眠的原因居然就跟頸椎長骨刺有關。

骨刺是脊椎退化過程中所伴隨的一種現象,通常年齡愈大,愈容易出現,但在平板電腦、手機成為年輕人的日常必需品時,讓罹患年齡愈趨下降。因為滑手機,注意力都集中在螢幕上,有些人就會忘記抬頭,即使疼痛也忍住,久而久之,肌肉就會疲乏而出現痠痛的症狀。由於老是低著頭,頸椎持續彎曲,使得頸椎呈反方向的姿勢,頭部的重量落在頸椎上,頸部後方的肌肉也跟著牽動,長期下來,頸椎過度使用就容易出現痠痛,這就是頸椎受到傷害的警訊。

壞習慣5→ 沙發族,癱在沙發看電視

老王一到假日,就癱在沙發上不想動,手拿遙控器轉啊轉的,電視、DVD從早上看到傍晚,除了吃飯、睡覺,幾乎一刻都離不開沙發。總是要等到老婆阿玉氣急敗壞時,才關掉電視,起身到書桌前打電腦玩線上遊戲,這情形維持了好幾年,老王發現腰痠背痛的情形愈來愈嚴重了。

日常生活裡的各種姿勢中,錯誤的坐姿最容易讓脊椎受傷,尤其是不當的坐姿會讓頭頸部不自覺的前傾,造成脊椎弧度改變,進而出現頸部肌肉僵硬疼痛、肩膀痠痛、胸悶、小腹凸出、腰痠背痛等一連串的反應,如果不及時改善,使得身形變形或頸椎結構扭曲時,就容易壓迫到神經,造成難以復原的慢性病。建議靠著沙發坐時,最好在後背墊個墊子,讓後背有個支撐,才不容易造成拉扯。

壞習慣6→ 猿人族,打電腦姿勢不正確

詹姆士是個電腦工程師,每天必須操作電腦超過10小時,往往坐下工作時,會超過4小時維持不動的姿勢,因為長時間駝背與仰頭,讓他的頸部受到壓迫,才28歲就出現頸椎關節退化及脊髓病變,必須以手術神經減壓及椎體融合,甚至置換頸椎人工關節,而且,再也不能去籃球場玩他最愛的籃球運動。

無論是站著或坐著,姿勢都一樣重要,很多人站著時習慣像烏龜一樣駝背且把脖子前伸,看起來輕鬆,實際上卻讓頸椎受到更大的拉扯。尤其是坐著打電腦時,長期處於下巴前傾及駝背的「猿人姿勢」,往往在睡醒後發現脖子僵硬無法動彈,甚至右手麻木刺痛又無法抬舉,直到就醫才發現頸椎椎間盤突出壓迫到神經。

由於身體的重量是由後背的肌肉所支撐,肌肉一旦出現疲乏,就會讓造成腰痠背痛等症狀,若不改善,骨頭就會跟著提早退化。要保護頸椎,一定要盡量避免長時間同一動作,同時也要多做運動,維持肌肉的強度才能保護頸椎的穩定度。

睡姿不良,隔天起床落枕

相信許多人都有落枕的經驗,一覺醒來脖子肌肉一陣緊縮,一動就痛,如果硬是轉動脖子,就出現如撕裂般的痛。愈痛,就愈不敢轉頭,也就愈不舒服,到後來甚至整個上半身都不能活動自如,疼痛難擋。

蔡宗廷表示,落枕的問題是出在肌肉韌帶急性發炎,就好像拉傷一樣,主要是因為長期頸部姿勢不好,肌肉受力不平均所引起,經常是睡覺時某一個姿勢停留太久所造成的現象,通常一、兩天就會好轉,不太會造成永久性的傷害。但如果發生經常性落枕,除了表示可能過於勞累外,也要注意非肌肉問題所造成的脊椎病變,必須進一步做檢查,以防骨頭退化、有腫瘤或出現感染等更嚴重的問題。

蔡宗廷提醒,脊椎出現病變會造成經常性的頸椎疼痛,但有時患者會誤以為自己只是落枕那麼簡單,就醫後才發現並不是肌肉韌帶急性拉傷所造成,而是本來就已出現病變卻忽略了,直到連休息都無法回復時,才驚覺是腫瘤所引起。

無論如何,當頸椎出現痠痛時,就應提醒自己該要適度放鬆與休息了,否則一不留心,小心難以彌補的頸椎傷害找上你。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364期;訂閱常春月刊電子雜誌】

標籤:



2013年7月11日 星期四

蘋果、香蕉均有助腹瀉、便秘,但吃法因症而異


吃壞肚子、腸胃炎,沒辦法吃太刺激、難消化的食物,許多人會聽從建議吃香蕉、蘋果止瀉顧腸胃;而腸胃不通、宿便堆積導致小腹便便,也有人說可靠蘋果、香蕉促進蠕動、幫助排便,但同樣兩個水果,能止瀉又可助排便,總讓人心生疑竇,醫師指出,削皮蘋果或是蘋果汁、偏綠香蕉或是熟香蕉是影響止瀉或助排便的關鍵!

想要改善便秘或是舒緩腹瀉,蘋果、香蕉都有相當大的幫助,但吃法可能大不同!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葉勝雄表示,常會聽到家長發覺小孩疑似便秘時,就給吃蘋果或香蕉。其實想要改善便秘,需選擇蘋果汁或是熟香蕉;而削皮的蘋果及偏綠的香蕉,則是對改善腹瀉有幫助。

改善便秘:蘋果汁、熟香蕉

葉勝雄醫師指出,新鮮現榨的帶皮蘋果汁以及皮上有黑點的熟香蕉,富含山梨醇、果寡糖,對排便相當有幫助。山梨醇是一種天然的糖醇,能影響腸道滲透壓,促進腸胃蠕動擠出排泄物。

而果寡糖則是利用身體可吸收單糖、雙糖但較難吸收寡糖的原理,進入腸道後幫助益菌分解利用,達到促進腸道菌種平衡,兩者都可改善便秘。若怕蘋果汁太涼,也可將整顆蘋果放入烤箱中烤,帶皮一起吃也有效果。

舒緩腹瀉:削皮蘋果、偏綠香蕉

若要對付急性腸胃炎引起的腹瀉不適,富含果膠及鞣質的削皮蘋果與偏綠香蕉,則是相當不錯的選擇。果膠具有保護腸壁、吸附水分幫助排泄物成形,進而改善腹瀉的作用。

而鞣質是存在於植物體內的多元酚類化合物,具有抑菌與收斂性,能舒緩急性腹瀉引起的症狀。不過偏綠的香蕉因味澀可口性較差,小朋友可能較難以接受。
葉勝雄醫師提醒,若腹瀉或便秘的情況嚴重,仍需就醫治療,尤其是某些滲便、水便的症狀,其實是便秘引起大腸阻塞,讓水分從縫隙中排出而引起,若誤判為腹瀉,而吃錯止瀉食材或藥品,反而會讓便秘雪上加霜,不可不慎。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 http://yahoo.top1health.com

標籤:



蟲蟲危機---昆蟲跑進耳朵,第一時間該怎麼辦?


四十歲男子到戶外活動後,耳朵竟然爆發蟲蟲危機,他先到診所揪出蒼蠅,但是疼痛症狀仍沒改善,轉到大醫院檢查,竟然發現耳朵裡面還有蛆,醫師說,個案實在罕見,臨床常見螞蟻跑入人耳,這回卻是個頭較大的蒼蠅也誤入歧途,甚至疑似在裡頭產蛆。(陳奕華報導)

四十歲的吳先生從事戶外活動,突然感覺有蟲子飛入耳朵,原本以為蟲子會自行離開,不料耳朵持續疼痛,前往住家附近診所夾出一支蒼蠅,原以為這樣就沒事,不料疼痛症狀持續,晚間改到大醫院查個徹底,竟然發現有三到四隻蛆在耳朵裡頭不斷蠕動,醫師趕緊以醫療吸管吸出所有的蛆,這才讓蟲蟲危機的警報解除。

國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方德詠說:「那種蛆應該屬於卵胎生的蒼蠅,肚子裡面有蛆,可能是夾的過程把它擠出來或者它在裡面產蛆,(蒼蠅)下午跑進去,然後(患者)就醫,只是說蒼蠅拿出來了,還是覺得不舒服,他才發現裡面還有蛆」

針對這些誤入歧途的蟲子,不少人採光照或滴油方式,醫師說,透過燈光引導,昆蟲爬行過程仍可能有疼痛感,要是無法立即找醫師,確認自己耳膜是完整無破狀態,可以先滴油困住昆蟲減緩移動,一會兒看看蟲仔是否與油一同留除,不過保險起見,只要出現耳痛症狀,還是建議立刻找耳鼻喉專科醫師檢查,確認異物是否被移除,以免小蟲越鑽越深,可能造成外耳道發炎,對慢性中耳炎、耳膜不完整患者,危險性更高,要防範蟲蟲入侵,首要重視環境清潔,戶外活動時也要提高警覺。



2013年7月10日 星期三

你「失戀」了嗎?教你七大絕招成功追回舊情人


內容詳

標籤:



「香港腳」之態樣及護理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陳元春/台北報導】
足癬未必只單純長水皰或出現糜爛。北市聯醫陽明院區皮膚科主治醫師李麗容提醒,別忽略足底異常脫皮,部分足癬以腳底乾燥、龜裂為表現,患者在冬天容易感到破皮疼痛的症狀。

李麗容指出,俗稱香港腳的足癬是因為黴菌在皮膚角質層寄生所引起,有不同臨床表現;主要因為人體局部悶熱潮濕,成為黴菌孳生的絕佳環境而感染發病。

醫師表示,角化型的足癬患者整個足底角化脫皮,這類型的足癬通常不會有搔癢症狀,所以有些患者會認為自己的足底只是乾燥脫皮而已,忽略了可能患有香港腳,這類型足癬冬季常因過度角化皸裂而疼痛。這類鱗屑角化,造成足部出現較厚的鱗屑,甚至整個足部皮膚的角質層增厚。

李麗容進一步表示,足癬如果不適當治療,常會引起蜂窩性組織炎,細菌常從糜爛的足趾間、破掉的水泡、皸裂傷口侵入皮膚,造成足背、小腿紅、腫、熱、痛,甚至合併發燒,這時就必須以抗生素治療。糜爛型是最常見的,患部足趾縫間脫皮糜爛,常會併有厲害的搔癢和灼熱感。水泡型則見脫屑性紅斑合併水泡,水泡主要分布於足底弓部,通常相當癢。

皮膚科醫師多建議考慮使用抗黴菌藥物治療,但無論使用何種藥物,醫師建議腳流汗明顯的患者,平時要盡量以毛巾吸乾腳汗,要多洗腳,並記得洗後馬上徹底擦乾。

皮膚科醫師曾興隆指出,由於香港腳有很多不同表現,包括呈現起水泡、糜爛、流湯,亦可能出現乾燥脫皮、乾到龜裂、皮厚,甚至看似濕疹等症狀,因此腳底部乾燥脫皮確實也可能是罹患香港腳造成。

曾興隆補充,香港腳大致有四種表現,分別為如花生米般大小的水泡型、乾燥脫皮型、厚皮型及糜爛型,其中糜爛型為水泡型破裂惡化所致,患者傷口部位會產生分泌物,嚴重的話,還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厚皮型則為乾燥脫皮型惡化而來。臨床治療香有外敷及口服用藥兩種,以外敷用藥為主。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全文網址: 腳底乾燥、龜裂、脫皮可能是香港腳使然 - 足部問題多 - 疾病大全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81885#ixzz2Ydk8dXWC
Power By udn.com

標籤:



「光敏感皮膚炎」---擠擰檬後曬太陽變成「阿嬤手」


【聯合報╱記者牟玉珮/新北巿報導】
吳小姐日前在家擠完檸檬後,頂著大太陽出門,隔天雙手紅癢、起泡、長出黑斑,變成「阿嬤手」。皮膚科醫師提醒民眾,小心檸檬、柑橘等感光水果植物。碰觸後要洗乾淨,免得夏天紫外線照射後,造成植物性光敏感性皮膚炎。

住新北巿的吳小姐說,日前她發現雙手部分皮膚泛紅、發熱,以為是過敏,不以為意。第三天就奇癢無比,求醫後,醫師開濕疹藥物給她,不僅沒用,原來發紅的皮膚還開始起水泡、長黑斑並脫皮,像老阿嬤一樣的皮膚。

她後來想起在家幫母親擠檸檬汁時,一次擠二、三十顆檸檬,擠完後手沒清洗乾淨,因急著出門辦事,中午在戶外曬了四十分鐘的烈陽,懷疑皮膚受刺激才曬傷。

汐止國泰醫院皮膚科醫師林鳳玲表示,夏天常有這種植物性光敏感性皮膚炎的病人求診。像檸檬、橘子、葡萄柚、芹菜等植物裡含感光物質,會提高太陽中紫外線照射能量,在皮膚表面作用後會產生像曬傷的反應,如紅腫、長水泡、表皮壞死、色素沉澱等。

一般家庭主婦或廚師、菜販因常接觸這類植物,較易罹病;也有人因愛美,拿檸檬片敷臉後沒洗乾淨,曬到太陽,不白反黑。她說,若已發生紅腫、水泡,通常會給消炎的口服藥或外用藥塗抹,降低發炎反應。黑褐色斑點會在一、二個月後消失,若介意的話,可塗褪斑藥膏,加速褪掉。

※延伸閱讀》
‧曬傷、光過敏 害你變成小黑臉
‧酷熱!藥物、食物 也會引起光敏感
‧喝檸檬水多漱口 免得一口爛牙
‧檸檬小檔案/促進酵素分解 增加胃腸蠕動

‧商訊/全新升級資生堂安耐曬,特價送13%

全文網址: 光敏感皮膚炎!擠檸檬後曬太陽 變「阿嬤手」 - 皮膚的問題 - 健康話題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5385#ixzz2Ydi3HTLj
Power By udn.com

標籤:



長期吃「葡萄糖胺」會讓眼壓上升,増加青光眼風險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在台灣,很多人會用葡萄糖胺補充劑保養膝蓋,希望可以預防、減輕退化性關節炎不適。不過美國一項小型研究發現,葡萄糖胺補充劑可能會引起眼壓上升,增加青光眼風險。當眼壓持續上升,不加以治療,就會形成青光眼,青光眼嚴重甚至會造成視力喪失。

共有七十六名年長者參與研究計畫,平均年齡為七十六歲,其中十一人在服用葡萄糖胺補充劑前、中、後接受眼壓測量,另外六人則是在服用葡萄糖胺補充劑過程、服用葡萄糖胺後測量眼壓。

結果顯示,所有服用葡萄糖胺補充劑的人眼壓都比較高,不過當停用葡萄糖胺補充劑後,眼壓又會恢復正常。

美國新英格蘭大學骨科醫學院的里昂‧馬爾菲為研究計畫主持人,他表示,研究顯示,葡萄糖胺補充劑雖然會造成眼壓上升,比較讓人慶幸的是,這些變化都是可逆的,只要停用葡萄糖胺補充劑,眼壓就會回復。但如果長時間使用葡萄糖胺補充劑,可能會對眼輕造成永久性傷害,因此有在服用葡萄糖胺補充劑的人最好定期監控眼壓變化,以免眼睛受到損害。

研究人員指出,目前還不知道葡萄糖胺補充劑為什麼會影響眼壓,有可能是因為葡萄糖胺前趨分子「葡萄胺聚糖」讓眼壓上升。研究成果近日已發表於線上版「美國醫學會│眼科期刊」。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全文網址: 美研究:吃葡萄糖胺 傷眼 - 保健食品瘋 - 養生百科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57628#ixzz2Ydg2qScl
Power By udn.com

標籤:



迷信維他命當心短命


【台灣新生報/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攝取維生素並不是越多越好,英國一項動物實驗發現,如果攝取大量維生素C、維生素E,不但無法幫助養生,反而可能縮減壽命,壽命最多減少百分之二十五之多。一般坊間維他命丸的維生素C、維生素E濃度往往很高,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

上述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生物學通訊」期刊。研究人員認為,維他命丸對身體健康有無好處,實在很值得存疑。

以維生素C來說,人體無法自行製造、儲存維生素C,必須吃水果、蔬菜才能攝取到維生素C,而一般人一天只需要四十毫克維生素C就能維持細胞健康、促使細胞、組織修復。

維生素E則是可以幫助細胞維持健康結構,像堅果、種子類食物、穀類食物就含有維生素E。男性一天只需要四毫克維生素E,女性一天攝取三毫克維生素E就已足夠。不過坊間所販售的維他命丸多半含有高劑量維生素,有時含量甚至是人體所需的數百倍。

研究人員以田鼠做實驗,將田鼠分兩組,一組從兩個月大就餵食大量維生素C或維生素E,另外一組則是正常飲食,然後比較兩組壽命。原本認為田鼠攝取大量維生素應該可以減少身體組織、細胞DNA受損,幫助延緩老化。事實卻正好相反,攝取大量維生素C、維生素E的田鼠壽命反而大幅縮減。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教授柯林‧賽爾曼表示,研究結果顯示攝取高劑量維生素不但對身體沒有好處,還可能傷害身體健康。舉例來說,過去曾有研究發現,服用維生素E補充劑可能引起攝護腺癌,還可能增加死亡風險,因此攝取維生素時過猶不及都不好。

※延伸閱讀》
‧水溶性維生素過量 照樣傷身
‧美研究:吃葡萄糖胺 傷眼
‧維生素B17 並不建議癌患補充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全文網址: 迷信維他命 當心短命 - 保健食品瘋 - 養生百科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5378#ixzz2YdeBqCNd
Power By udn.com

標籤:



幼兒滲水便,沒拉肚子,竟是「便秘」


不要忽視小兒便祕。一名5歲的陳小妹,媽媽發覺她的肚子經常圓鼓鼓的,且常打嗝、食慾變差,後來肚子用力或不小心,就會解出水狀糞便把褲子弄髒。就醫才發現,她根本不是拉肚子,而是嚴重便秘造成的滲便。

小兒科醫師提醒,夏天天氣熱,但不少幼兒流汗多,但水喝得少,造成便祕的小病患者比平時多了兩成。小兒便祕表現很多元,除了大不出來,有人則是解出一顆顆類似羊便的硬便。但若長期便秘,會使得腸道神經遲鈍、蠕動功能變差,家長應多留意。

書田診所小兒科醫師葉勝雄表示,這名小病患便祕超過兩個月,肚子積滿陳年宿便,因此會腹脹、哭鬧。當糞便長期蓄積在腸道,水分被腸子吸乾,留下來硬梆梆的糞便塞滿大腸,水狀的便便就從隙縫中滲出,讓家長常誤以為小孩拉肚子,若因此擅自給小孩吃止瀉藥,反而會讓寶寶便秘更嚴重。

表/聯合晚報整理
葉勝雄說,小朋友的便便正常應該如長條狀,且軟硬適中、容易排出。小朋友便祕時,有人一排便就哭,因為便便太硬造成肛裂,肛門邊有多個傷口,導致一用力就痛,當然哭鬧不休。另有小朋友「嗯」出一顆顆小球狀的便便,這些都是便祕的表徵。
醫師表示,小朋友若喝純母奶,一周沒大便屬正常,若開始吃副食品,一天三次或三天一次也算正常。但若超過三、四天都沒有大便,且有腹痛、哭鬧、胃口不好等症狀,甚至便便的時候衛生紙上帶有血絲,都應該立即就醫治療。

雙連小兒科醫師呂嘉順表示,剛開始學走路一歲左右的孩子、晚吃副食品的孩子,最容易便祕,主要是水喝太少、纖維質攝取也不夠,建議家長應該給幼兒均衡的營養,例如葉菜類、熟透的香蕉、木瓜、芒果等,多吃纖維質可預防幼兒便祕。

※延伸閱讀》
‧便秘吃蘋果泥 寶寶尿布見血
‧亂餵馬鈴薯泥… 寶寶差點胃結石
‧成人止瀉劑 兒童別用


全文網址: 幼兒滲水便 沒拉肚子 竟是便祕 | 健康天地 | 健康醫藥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019084.shtml#ixzz2YdZXNoji
Power By udn.com

標籤:



排便血鮮紅,多為「痔瘡」,非「大腸癌」


【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

屏風表演班創辦人李國修日前因大腸癌過世,醫師表示,近來門診患者增加兩成,今日許多人將痔瘡誤以為大腸癌。

台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糠榮誠表示,近來排便出血來看門診的病患增兩成,多集中在年輕族群,可能是看了報章雜誌報導後,對於大腸癌較有警覺,但檢查結果多是痔瘡,而非大腸癌。他認為,年長的大腸癌高危險族群,警覺性反而較低。

台中榮總大腸直腸科主任王輝明表示,國內兩成五的大腸癌患者發現罹病時已經屬於末期,腫瘤多以轉移到其他器官,如肺、肝臟等。

王輝明說,癌細胞已轉移的大腸癌,癌細胞多在腸子的右邊,所以多數患者不會覺得肚子痛,等到虛弱、體重減輕、腹瀉,才發現已是末期,建議民眾應定期做糞便潛血篩檢。

糠榮誠曾收治一名53歲婦女,吃素10多年,也沒有抽菸、喝酒等習慣,但去年便秘,一開始也不以為意,常去診所拿軟便劑幫助排便,但情況卻沒有改善,反出現體重減輕、感到疲倦等狀況,到醫院檢查才發現罹患大腸癌。

糠榮誠說,雖然常吃肉類是大腸癌危險因子,但癌症也會受到基因影響,民眾如果有解便解不乾淨、拉肚子、便祕等排便習慣改變,應盡速就醫。

不少民眾錯將便祕造成的出血,當成大腸癌徵兆,糠榮誠表示,糞便中若帶血,呈暗紅色,就可能為大腸癌的症狀,但若是排便時出現鮮紅色的血液,或是擦屁股時有鮮紅色的血,多可能為痔瘡而非大腸癌。

另外,隨著醫學進步,腸癌化療副作用也有所改善,糠榮誠說,部分腸癌患者擔心化療惡心、嘔吐等副作用,不願積極治療。現在醫學進步,腸癌化療患者未必會出現惡心、嘔吐等副作用,鼓勵患者積極治療。


全文網址: 排便血鮮紅 多為痔瘡非大腸癌 - 觀便便知健康 - 生活話題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5386#ixzz2YdY7BNuH
Power By udn.com

標籤:



五十歲以上銀髪族,「皮蛇」風險高


一名80歲老先生眼窩刺痛,以為罹患登革熱,送醫急診找不出原因,兩三天後眼睛周圍出現水泡,才確診為俗稱皮蛇的帶狀皰疹,住院十幾天才保注視力。醫師提醒,如出現局部刺痛、灼熱感,應提高警覺儘速就醫。

高雄榮總家庭醫學部高齡醫學中心老人醫學科主治醫師周明岳指出,帶狀皰疹患者都曾罹患過水痘,病毒潛藏在神經節、神經根中伺機而動。當熬夜、免疫力下降就會作怪,發病時常痛到讓人無法入眠。

臨床上,皮蛇患者以老年人為主,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常容易誤診,該名80歲老先生因左邊眼窩刺痛至眼科就診,眼科醫師找不到原因,另一半還認為他無理取鬧,兩人就在診間吵了起來。直到兩天後,老先生左眼周圍出現許多水泡,疼痛感加劇,到醫院急診才確診為皮蛇,院方立即安排住院,並給予抗病毒藥物,所幸即時治療保住視力。

周明岳指出,他最近還收治一名80多歲皮蛇患者,到院時已插上鼻管、尿管,意識不清。原來他已經痛了好幾個月,前後服用十幾種止痛藥、安眠鎮定劑,因長時間劇痛加上藥物副作用,整個人遲鈍有如失智。

統計顯示,國內50歲以上民眾,約九成五罹患過水痘,屬於皮蛇的高危險群。國外已有帶狀皰疹疫苗,台灣通過藥證,近期上市。

※延伸閱讀》
‧皮蛇繞一圈會死? 錯誤迷思多

全文網址: 長過水痘的銀髮族 「皮蛇」風險高 | 醫藥新聞 | 健康醫藥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019082.shtml#ixzz2YdWXWkj6
Power By udn.com

標籤:



2013年7月9日 星期二

「海豹油」誇大療效,購買者淪為幫凶


記者周貝蘿/嘉義報導

海豹為保育類野生動物,其海豹油製品膠囊也曾風靡一時,標榜能達到減肥塑身效果或增強男性雄風,除廣告誇大不實,也無醫學根據,據野生動物保育法26條野生動物輸出入禁止,及貿易法第11條基於文化、生態保護、、等等,禁止野生動物其產製品輸入或輸出,民眾若是需要攝取不飽和脂肪酸Omega3、DHA、EPA,都可從亞麻籽、胡桃、毛豆或小麥胚芽中獲得。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社主任陳玉敏表示,立法院於今年1月8日三讀通過野生動物保育法第24條修正案,讓台灣繼歐盟、美國…後,成為亞洲第一個立法禁止海洋哺乳類活體及產製品進出口的國家,此法案公佈實施後,非經中央主管機關同意,該產製品不得輸入或輸出,市面上現存海豹油製品,廠商必須全部下架,若要持續販售庫存品,需向中央主管機關申請,產品也要有農委會林務局的核准證號,經同意後才能販售。

陳玉敏主任再次呼籲,海豹捕殺過程殘忍及血腥,因現代人講求健康,而落入不肖廠商誇大而不實的廣告,宣稱有其「療效」,讓購買者也成了間接的劊子手,海豹油脂中含有汞與多氯聯苯(PCB),長期服用對人體腦部、神經和器官都會造成傷害,希望能停止了需求和供應,就不會再有殘酷血腥的殺害。

標籤:



嬰兒出生時「頭部腫塊」無礙,別搓揉、冰熱敷...


【元氣周報/駐站記者/黃文彥】

Q、 朋友今年順利剖腹產下一子,之後發現小寶貝的右邊頭部腫一小塊,尺寸約10元硬幣大小,腫的高度約2到3公分。接生醫師認為「那個沒關係,一個月後會自己消失。」在不放心的情況下,又帶去小兒科看診,但得到的答案卻是「這可能是生產的過程中,小貝比的頭部撞到媽媽的產道而導致。」同樣徵狀為何兩位醫師給的答案卻大不相同?剖腹產出生為何頭部會碰撞到媽媽產道?身為父母的能為孩子做些什麼呢?(讀者 小瑞瑞)

A、 事實上,兩位醫師給的答案並無不同,既使是剖腹產,如果有產程遲滯,也就是一般民眾認為「生不下來」的情況,新生兒還是有可能接觸到媽媽產道。 由於新生兒頭部較軟,接觸產道可能會壓迫頭部皮下組織,造成頭部些微變形,從外觀看起來就像是局部小隆起;這種情況對新生兒發育不會造成任何影響,且通常在兩星期到一個月內就會恢復。

新生兒雖然可能因為某種因素罹患腫瘤,但在產前超音波通常就可以發現腫塊;出生後才發現腫瘤的機率極低。

由於這種產道壓迫所造成的小隆起,恢復速度極快,父母不應該過度擔心,隨意用手搓揉、熱敷或冰敷,都有可能造成反效果。

新生兒出生一個月後須回院追蹤,父母如果擔心,不妨利用回診機會再詢問醫師,確定寶寶健康無虞。

(諮詢/林口長庚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鄭博仁)

※延伸閱讀》
‧寶寶長地圖舌 快感冒了
‧嬰兒玫瑰疹幾天就消 爸媽別怕
‧寶寶太早吃副食品 易罹慢性病

全文網址: 嬰兒頭部腫塊 多半無礙 別搓揉、冰熱敷 - 關心寶貝健康 - 親子寶貝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4840#ixzz2YYXdP0QT
Power By udn.com

標籤:



「不沾鍋」煮酸醬料,當心溶出致癌物


不沾鍋煮酸醬料 當心溶出致癌物 / 華視新聞

許多家庭主婦,喜歡用不沾鍋炒菜,食物不會沾黏在鍋子上很方便。但有專家提醒,如果你用不沾鍋,來料理中式餐點,尤其是酸性的醬料,像番茄醬、醋等,很容易迫使不沾鍋溶出可能致癌物全氟辛酸,吃多恐致癌。

香噴噴的糖醋魚和炒義大利麵,酸酸鹹鹹,光想就流口水,這樣的口感,主廚會說,你一定要加油添醋,但要是你用的是不沾鍋,加了番茄醬和黑醋,可能會產生致癌物,因為不沾鍋搭配這些酸性的醬料,像是醬油醋或是番茄醬等,可能會造成不沾鍋溶出全氟辛酸。

不沾鍋的全氟辛酸,在高溫熱油下,加上酸性調味醬料就有可能會釋放毒物,全氟辛酸無色無味,根本不會發現,專家就建議,要是炒菜要用到酸性調味醬調味,盡量不要用不沾鍋,免得把毒素配著調味料吞下肚。


全文網址: 不沾鍋煮酸醬料 當心溶出致癌物 | 健康天地 | 健康醫藥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017024.shtml#ixzz2YYVPo9W4
Power By udn.com

標籤:



醫療新知---英國研發「電子鼻」檢測膀胱癌


膀胱癌因為缺乏可靠的檢驗方法,患者發現罹癌時多已回天乏術,現在,英國機構的專家研發出電子鼻,可從尿液嗅出民眾是否罹患膀胱癌,準確度達百分之百。

研究人員對98名病患進行測試,其中24人為膀胱癌患者,另74人是一般泌尿系統患者但未罹癌。結果顯示,OdoReader 電子鼻成功辨識出膀胱癌患者,而且只需要30分鐘。相關專家正準備進行大規模試驗,確定能以這種方便、快速方法篩檢膀胱癌。

OdoReader由利物浦大學、西英格蘭大學、布里斯托泌尿研究所花費四年研發。

西英格蘭大學生物偵測研究所的雷特克里夫表示,先前有報導說,狗可以嗅出人是否有癌症,但醫院不能靠狗嗅來篩檢癌症。OdoReader的原理其實和狗嗅差不多:把裝有尿液樣本的小瓶子放進機器,機器加熱瓶子後分析蒸發氣體中的化學物質,即可辨別樣本主人是否罹患膀胱癌。

利物浦大學的蒲羅柏教授表示,膀胱癌如能早期發現,可以有效治療,可惜大部分病患到病情嚴重時才檢驗出來。膀胱癌目前也是靠尿液分析篩檢,但驗的是尿中有無血液。

美國每年診斷出7萬2000個新的膀胱癌病例,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估計,美國今年可能有1萬5000人死於這種癌症;英國每年也增加約1萬個病例。

「美國之音」報導,膀胱癌是世界第九大癌症,全球每年新增1200萬個病例。醫界認為,抽菸是造成膀胱癌的主因。

研究人員希望,電子鼻除了能篩檢膀胱癌,也能用來篩檢攝護腺癌、胃癌,讓病患及早接受治療。某些製造業的員工可能較易罹患特定癌症,電子鼻或許有助他們篩檢。


全文網址: 用聞的!英國研發出膀胱癌檢測新法 | 醫藥新聞 | 健康醫藥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016486.shtml#ixzz2YYTuVe00
Power By udn.com

標籤:



「基改食品」藏危機,應選擇非基改黃豆


日前主婦聯盟公開表示,國人每人每年平均要消耗掉19公斤的黃豆,全年全台需求量高達200多萬噸黃豆,但是國人食用的黃豆製品,九成以上都是基因改造的進口飼料黃豆,長期食用可能增加不孕、器官病變和罹癌機率。家醫科醫師也直指基改黃豆潛在健康風險,是一顆未爆彈!建議最好的方法,就是選擇購買有標示「非基改黃豆」的食品,為健康把關。

台灣充斥著基因改造黃豆,國人必須知道如何才能吃得安心。(圖片提供/統一食品)

到底什麼是基改食品?簡單來說,基改食品就是食品中以人為方式分離出生物的基因,再植入另一生物體內所產生之食品原料。而基改黃豆更是普遍存在生活飲食環境中,平時到處可見各種品牌的豆漿、豆奶、豆腐等之類的黃豆再製食品,如今在基因改造黃豆充斥的台灣,國人必須要知道,如何才能吃得安心。
基改食物違反自然法則 恐含潛在健康危機
家醫科醫師王健宇表示,自從人類把基因圖譜定序之後,便可知哪一段基因會造成某一些疾病,或是哪一些基因會造成對環境適應不佳,後來有研究人員經由人工方式,透過解體基因的方式,再植入其他異種生物的基因,於是發明出基改黃豆這類的產物。事實上,基因改造食物可以解決糧食荒與作物對抗環境的問題,但是此種違反自然的作法,同樣也可能對人類健康帶來危害。

基改黃豆潛藏3大危機

1.運輸過程風險:飼料等級的運輸方式,為穩定品質使用抑菌劑、大量農藥殘留。
2.大量使用除草劑:基改黃豆對除草劑有耐受性,農民會大量使用除草劑,造成殘留濃度過高;除草劑會導致人體解毒功能降低。
3.潛在罹癌風險:國外有動物實驗證實,基改食物會導致過敏、腫瘤與生殖障礙等病變。
既然基改黃豆藏疑慮,那是不是最好不要再吃豆製品了? 王健宇醫師表示,豆類的營養價值還是非常高,像是其中含有很好的植物性蛋白,因此仍鼓勵大家可以適量攝取,不過由於基改黃豆健康疑慮大,為避免食安風險,最好的方法還是選擇非基改黃豆,尤其是國人喜歡喝的豆漿,也要認明非基改標示,飲用才能更安心。

謹慎挑選非基改豆漿

有網路謠傳「黑色黃豆臍就是基改黃豆」其實是錯的,雖然基改黃豆臍多為深色,但是非基改也有黑臍種類,因此無法從外觀上面判斷,需進到實驗室測量才可得知。那到底消費者該如何辨別? 醫師建議最好的方法,就是選擇有「非基改標示」的食物,因為根據《食品衛生管理法》規定,若產品有95%是非基改黃豆,可於瓶身或產品盒上標示,選擇有標示的豆漿,可避免喝到基改豆漿,對消費者健康較有保障。
另一方面,醫師建議廠商應落實營養標示,降低消費者疑慮;政府也應做好定期檢驗並公布調查結果,為消費者安全把關。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 http://yahoo.top1health.com

標籤:



2013年7月8日 星期一

「空難」想保命,「座位」可能決生死



〔中央社〕韓亞航空公司客機在舊金山機場失事的情景嚇人,可能令搭機旅客心驚,但這次事件也證明即使再可怕的災難仍有生還可能,專家表示,搭機時坐在什麼位置,可能在遇上空難時,決定是生是死。

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ABC News)報導,根據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NTSB)統計,每120萬個航班僅一個航班會發生事故,雖然風險很低,但旅客仍可以採取一些預防措施,準備因應緊急狀況。

格林威治大學(University of Greenwich)教授蓋立(Ed Galea)投下超過25年時間,分析人們對緊急狀況的反應。他表示,事發前幾秒是最危險的時候。他指出:「你要為自己的性命負責。如果你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就有比較大生存機會。」

蓋立研究了超過100起墜機事件的座位表,並訪問數十位空難生還者,他認為搭機的頭條鐵律是座位盡可能接近出口。他表示,飛機失事起火時,要安全逃下機平均要通過五排座椅。他也發現,飛機後面的座位通常比較安全,走道旁的座位也是。

根據運輸安全委員會,由1983至2000年間,美國墜機事件的生還機率是95%,但萬一不幸遇上空難,蓋立提醒務必要記得切莫驚慌。他說:「如果沒有想過要怎麼做並做好準備,事發時會難以承受,不知所措。預做準備,遇到緊急情況,就會有適當的反應。」

探索頻道(Discovery TV)去年進行有關飛航安全的大膽試驗,讓一架波音727型飛機墜毀在沙漠,駕駛在最後一刻跳傘後,飛機機腹朝下墜毀,機鼻最先觸地,機身摔得四分五裂。

結果顯示機身前方乘客所受衝擊最大,第一到第七排座位都可能性命不保,而空難時快速逃出飛機也至關重要,坐在距出口不超過五排座位的機會較大。

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總裁薛伍德(Ben Sherwood)著有「離開死神前那一秒:32則死裡逃生的真實故事,與簡單的救命科學」(The Survivors Club -- The Secrets and Science That could Save Your Life)。

他表示,大部分空難都發生在起飛的前三分鐘和降落前的八分鐘,大約有八成墜機事件集中在這11分鐘時間,因此,與其忙著挑雜誌或脫鞋,在這段時間切記要保持警戒。

標籤:



天然「威而剛」藏在食物裡


【元氣周報/記者洪敬浤/報導】
銀幕上的男主角有六塊腹肌,渾身散發性感,而且精力充沛,女人都愛他,男人都想變成他;問題是現實生活中,臉蛋不帥氣、工作太忙、加班太晚、運動又太懶,還沒提「槍」上陣,就欲振乏力,該怎麼辦呢?

中山醫學大學健康管理學院院長王進崑說,「吃對了,一切都搞定。

堅果 精子活力旺

堅果營養成分高,有蛋白質、維生素E、不飽和脂肪酸等,能降低膽固醇,預防血管硬化,還有抗氧化、抗自由基的功效;美國時代雜誌曾列為現代人十大營養食品。

王進崑說,性功能要好,要有充足的營養,每天抓一把堅果(約25公克),補充身體需要的營養素,精子活力旺盛,氣色也會變好。

鋅 興致更高昂

鋅是男性功能的重要營養素,製造雄性激素需要鋅,精子品質好壞,也與鋅息息相關,飲食攝取足量的鋅,也會使男人「性」致勃勃。王進崑說,泥鰍、鱔魚等滑溜類,蝦子、牡蠣等甲殼類海產,都富含鋅,研究顯示,多吃海產類食物,能讓男人更像男人。

山藥 能量大補丸

植物性食物中,山藥營養豐富,含有大量澱粉、蛋白質,尤其山藥的黏液充滿黏多醣蛋白質,能滋養、強壯身體,補充身體耗損的能量,還可促進精子活力。

紅葡萄 防早衰壯體質

王進崑說,多吃紅葡萄,尤其連皮帶籽吞下肚,可清除自由基,還能補充類黃酮素,更別提豐富的維生素B、維生素E了,性質溫和又能強壯體質,不過一定要吃深色的葡萄才有效。銀杏、蜂蜜也有相同功效,可預防早衰,促進性功能。

燒烤油炸物 最掃「性」

吃錯食物,可會扯後腿!

王進崑說,身體衰老,性功能也「倒退嚕」,油炸燒烤煎的食物,例如炸雞排、鹹酥雞等,使用大量油脂,高溫下烹煮,容易氧化,導致自由基增加,促使身體老化、癌化,每周吃一次無妨,多了就不好。

【2008/04/21 元氣周報】


全文網址: 天然威而鋼 藏在食物裡 - 性福人生 - 生活話題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121421#ixzz2YSj1vBrL
Power By udn.com

標籤:



多吃「大蒜」有助改善勃起功能障礙


【台灣新生報/記者陳敬哲/台北報導】
大蒜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用量龐大的食品,不論巴比倫、希臘、埃及、羅馬、中國,幾乎所有的古文明都拿大蒜都當藥材使用,用來治療疾病、預防高血壓,還有人拿來趨邪,可是大蒜有個意想不到的功能,就是改善勃起障礙,把大蒜加入平常菜餚中,可以保健血管,同時維護勃起功能,一舉而數得。

勃起不全是心血管疾病前兆

勃起功能障礙是男性很難開口的症狀,卻沒想到可能已有心血管疾病,大多數勃起功能障礙可以區分為心理和生理,身體為了維持勃起狀態,必須要有高效率的血流量,如果勃起不全,代表血液無法有效匯集陰莖,意味著血管動脈可能已經硬化,勃起功能障礙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前兆,一定要就醫治療。

大蒜裡有大蒜素,可以幫助促進血液循環,曾有研究表示,如果長期在菜餚中加入大蒜,可以改善勃起功能障礙,也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但如果是心理因素,更改飲食也無法改變病徵,必須尋求精神科或心理師的幫助,找出心中真正的困難。

國內專家意見

高醫泌尿科主治醫師王起杰表示,大蒜確實有幫助勃起功能障礙的效果,因為大蒜可以促使男性荷爾蒙分泌,增加性慾強度,山藥和韭菜也有相同的效果,但必須長期吃,當作身體保健,而辣椒也有相同功效,幫助血管擴張,保健心血管健康,讓勃起障礙可以慢慢得到改善。

王起杰強調,勃起功能障礙是心血管疾病的前兆,身體有四條著名動脈,由細至粗分別為陰莖動脈、心冠狀動脈、頸動脈、與股動脈,如果血管開始阻塞硬化,第一個影響到的就是陰莖動脈,再來就是心冠狀動脈,換句話說心冠狀動脈不健康的民眾,大多可能都伴隨著勃起功能障礙,民眾一定要注意。

王起杰補充,很多人誤以為有心臟病的民眾不應該吃威而鋼,這個觀念不竟然全對,威而鋼研發本來是為了治療心冠狀動脈疾病,卻沒想到幫助改善勃起功能障礙,只要經由醫師評估,民眾就可以放心使用藥物,治療好勃起功能障礙,心血管疾病也能獲得改善。

※延伸閱讀》
‧天然威而鋼 藏在食物裡
‧六種食物 助你性福美滿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全文網址: 大蒜/助血液循環、改善勃起功能障礙 - 營養保健室 - 養生百科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4989#ixzz2YShNTBDQ
Power By udn.com

標籤:



吸麈器除蚤,集塵袋要立刻丟棄


【元氣周報/記者范振和/報導】

一到夏天,惱人的蚊蟲和跳蚤有如大軍壓境,不斷挑戰民眾對「癢的忍耐指數」,對於喜歡戶外運動、或者特別容易招惹小蟲叮咬,及家有幼兒的人更是一大困擾,三不五時又紅又癢,甚至還可能因處理不當而導致細菌感染、皮膚潰爛或蜂窩性組織炎。

紅腫丘疹 過敏反應因人而異

為什麼跳蚤叮咬會造成人體紅腫、搔癢、甚至發熱等不舒服的反應?被叮咬後又該如何處理?有沒有可以預防的方法?署立花蓮醫院醫師劉怡秀表示,被蚊蟲叮咬產生的紅腫、丘疹、水泡等,其實都是毒性與過敏反應,至於「花蓮名產」小黑蚊或跳蚤等,因為生存需要而吸血的「小吸血鬼」,叮咬後出現的疹子,主要是人體對昆蟲的唾液所產生的過敏反應。

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過敏程度也會不同,有些人只有小紅點,有些人則會出現紅色的丘疹、腫塊、水泡或類似蕁麻疹的疹子,或產生紫斑、潰爛,最嚴重的還可能產生過敏性休克。而疹子持續的時間也人人不同,如蕁麻疹樣的疹子可能幾分鐘或幾小時就消了,但紅色的丘疹則可能要持續幾個星期才會完全消失,甚至會留下色斑。

冰敷止癢 猛抓恐感染又留疤

劉怡秀表示,對於被叮咬後的不舒服反應,她建議病人可用冰塊冰敷來減輕臨床症狀,絕對不要用熱水燙,由於小黑蚊、跳蚤叮咬等所出現的疹子都是「自限性」的,時間一到就會消失。

因此,最重要的是不能抓,否則會越抓越癢,如此一來疹子不僅好得慢,而萬一因此造成細菌感染或化膿,復原後還會產生更嚴重的疤痕。如病人真的癢得受不了,可到家醫科、內科或皮膚科由醫師投予口服抗組織胺及外用的類固醇藥膏來減緩症狀。

貓狗送走 跳蚤開始進攻人類

跳蚤叮咬起來常是兩、三個包一起出現,一般而言,跳蚤的來源最常見的是貓、狗及老鼠,停留的地方則是宿主身上及其棲息處。雖然跳蚤最喜歡吸食宿主的血,但碰到人類,跳蚤還是照吸不誤,尤其當寄生動物消失時,人類就成為跳蚤享用大餐的對象了。所以,不要誤以為將家中有跳蚤的貓狗送走,跳蚤就會消失,請記得,保持居家環境清潔最重要。

無血可吸 成蟲仍可生存數月

如果家中發現跳蚤蹤跡,一定要將家具搬離原來的位置,進行徹底清理,尤其要留意地板與牆壁的交界、床底下、床墊、地毯的正反面、沙發的縫隙與底部等。針對家中寵物較長時間停留的地方、寵物睡床及墊子,以及地毯或竹蓆縫隙等,最好定期清理。

劉怡秀說,日常清理使用吸塵器是很好的方法,不過要注意的是,清理過後的吸塵器的集塵袋,要馬上丟掉,因為跳蚤的成蟲在未進食的情況下,最長可活好幾個月,沒有將集塵袋丟掉的話,「除蚤大戰」便很有可能功虧一簣。

進門前拍拍 預防跳蚤跟進門

此外,跳蚤在戶外也可以存留很長的時間,並且會附於人們的衣褲進入室內,所以常會有人發現家中並沒有寵物,依然出現跳蚤。一旦從事戶外活動後進入室內時,不妨拍一拍褲子或裙子再進入屋內,對防蚤有所幫助。

▇討厭的紅豆冰
酸類保養品除疤 一定要防曬

「人蟲大戰」的紀念品,也就是被昆蟲叮咬後留下俗稱「紅豆冰」的黑斑,這種黑斑大多數可在幾個月內消失,但有的人因體質關係,可能要多年才會完全褪掉。

愛美的女性如果真的非常在意這類疤痕,或因為抓癢造成色斑面積過大,花蓮醫院醫師林怡欣表示,適度地使用酸類保養品局部塗抹,可以加速色素代謝。但也要特別注意,使用這類含酸的保養品期間,除必須注意是否有過敏反應外,一定要加強防曬,否則加重色素沉澱,恐適得其反。

※延伸閱讀》
‧蝨蚤叮咬 起水泡勿戳破


全文網址: 吸塵器除蚤 集塵袋要立刻丟棄 - 蚊蟲叮咬 - 健康話題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4846#ixzz2YS3SwEnY
Power By udn.com

標籤:



「肥皀水」除蟑超有效


【元氣周報/記者劉盈慧/報導】

蟑螂堪稱是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昆蟲之一,它們看過恐龍、又看過恐龍滅亡,現在還與人類共存,蟑螂生活在地球上已超過三億年。在生物研究室裡,學者喜歡研究蟑螂;但在居家環境裡,大家看見蟑螂不是拔腿就跑,就是拿起拖鞋人人喊打。

不吃不喝 蟑螂能撐三個月

研究蟑螂長達15年的中山女高生物老師蔡任圃表示,從物種演化的角度來看,蟑螂有個特別的生活哲學,蟑螂不與人強爭,他們遇上天敵不是躲起來、就是先逃亡;蟑螂外表「黑不拉嘰」,牠們習慣生活在黑暗中,低調行事,「不與環境硬碰硬,是蟑螂活得久的主因。」

蔡任圃還說,蟑螂若尋覓不到食物,就會先暫停不動,停止消耗能量,但蟑螂的生命力之強,「就算不進食、不喝水,也能依賴身體內所儲存的營養存活三個月。」全球除了極地以外,都有蟑螂的足跡,就連飛機、潛水艇中都有,難怪每家每戶總有滅不完的蟑螂。

有水有油 漿糊肥皂牠都吃

「蟑螂不吃生食(其他昆蟲動物)以外,什麼都能吃,就連紙張、漿糊或肥皂都是牠們的食物。」蔡任圃指出,蟑螂是來自非洲大陸的熱帶昆蟲,牠們喜歡生活在溫暖、潮濕的環境裡,只要有「水」跟「油」,蟑螂就能存活,因此家中的「廚房」往往是牠們心中最棒的棲身之處。肥皂因為是由「油」所構成,蟑螂也吃。

三個步驟 蟑螂給我滾出去

蔡任圃表示,要滅蟑有三步驟:

1.收好自家食物:蟑螂屬雜食性,桌上沒擦乾淨的油、米桶中的生米、儲物櫃沒密封好的餅乾牠們都吃,先把食物妥善保存,是防蟑的第一步。

2.整理排水管環境:蟑螂需喝水維生,第二步就是整理居家的排水管環境,把居家的排水孔塞住,或是讓家中地板保持乾燥,也能降低蟑螂在家出沒的機會。

3.噴灑肥皂水:蔡任圃表示,重整居家環境後,如果蟑螂還是時常出沒,那只能說是「隔壁鄰居也有錯」,蟑螂會從社區中的地下水道亂竄,無論自家整理得多乾淨,蟑螂還是可能從別人家爬過來。要滅蟑,現在就靠第三步驟「噴灑肥皂水」。

亂噴殺蟲劑 只會讓蟑螂進化

蔡任圃說,身為生物老師的他,當然不介紹民眾用殺蟲劑殺蟑,殺蟲劑會強化蟑螂的抗藥性,反而讓蟑螂進化得更強壯,並且殺蟲劑對人體也有害、對環境也不友善。大家隨手可得的「肥皂水」,其實是最棒的殺蟑法寶。

肥皂水一噴 蟑螂會慢慢窒息

「在蟑螂身上噴撒肥皂水,沒多久牠就駕泡泡歸西了。」蔡任圃解釋,肥皂水會溶解蟑螂身上的油脂,進而破壞牠的氣管、器官,最後肥皂水阻絕了蟑螂腹部的呼吸道,蟑螂就像窒息一樣,在泡泡中離去。他還說,肥皂水滅蟑法能保留蟑螂身體的完整性,不像用拖鞋打的會穿腸破肚,蟑螂皮最後還要自己擦,且破肚的蟑螂還可能引來寄生蟲。

為什麼蟑螂把肥皂當食物,不會致死,噴灑肥皂水卻會使牠致命?「因為進入體內的方法不同,蟑螂吃肥皂能維生,向蟑螂潑撒肥皂水卻能滅蟑。」蔡任圃表示,蟑螂的消化道能將固態的肥皂分解成油,擷取出蟑螂所需的養分,因此飢不擇食,連肥皂也吃;不過向蟑螂潑灑肥皂水,液態肥皂水是透過蟑螂的毛細孔進而破壞內部器官。

九層塔辣椒 蟑螂先生沒在怕

網路上傳聞蟑螂怕九層塔、辣椒與胡椒粉,把九層塔或是辣椒粉與胡椒粉塞入絲襪,或用小碟裝盤,放在家中牆角或是蟑螂常出沒的地方,可以趕走蟑螂。蔡任圃說:「沒用啦,這個蟑螂不怕。」

▇如果沒空丟垃圾……
趕在果蠅出生前 廚餘暫存冰箱

居家垃圾桶上飛舞的果蠅也是另一個惱人的夏季昆蟲。蔡任圃表示,果蠅是「蠅」類的一種,果蠅媽媽常在水果表面上「下蛋」,果蠅寶寶就會鑽進水果裡吸取養分,果蠅常在果皮上誕生,所以才叫果蠅。

蔡任圃表示,要消滅果蠅,也可以跟蟑螂一樣,噴撒肥皂水;若要防止果蠅生長,最好的方法還是天天倒垃圾,把垃圾袋綁緊,或是把廚餘暫存冰箱,隔天立刻拿去丟,但切記要在廚餘未生出小果蠅前就冰好,否則小果蠅還會改吃冰箱的其他食物。


全文網址: 滅蟑三步驟 蟑螂窒息翹辮子 - 蚊蟲叮咬 - 健康話題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4833#ixzz2YS2CbjPp
Power By udn.com

標籤:



「真」「假」蜂蜜如何分辨?


今年龍眼蜜大缺貨,市面上出現許多假蜜混淆民眾,蜂農說,真蜜加水後搖一搖會出現許多氣泡,且能維持一段時間不會消失。

今年龍眼花開花期恰巧遇上雨季,造成蜜蜂無蜜可採,龍眼蜜產量比往年減產7至8成,造成市面搶購風潮,價格也創新高,市面上因此出現許多假蜂蜜魚目混珠,民眾購買可得小心留意。

蜂農吳楹展說,在龍眼蜜「大缺貨」下,造成搶購情況,他原本一年可生產7、8000台斤的龍眼蜜,今年只產出1000多台斤,到5月底就銷售一空,現在還常常接到顧客詢問電話。

他說,有的客人問了好幾家養蜂場,都買不到龍眼蜜,現在除非養蜂場有去年庫存的龍眼蜜,否則應該都早就賣完了。

龍眼蜜缺貨也造成價格上揚,產地批發價從每台斤120元漲到140元,吳楹展從事養蜂10幾年,難得第一次遇到這麼好的價格,卻沒有存貨可賣。

許多顧客買不到龍眼蜜,改買百花蜜,吳楹展說,百花蜜雖然沒有龍眼蜜的香氣濃郁,但因為它的花源多,營養價值更高。

龍眼蜜大缺貨,市面上紛紛出現假蜜魚目混珠,吳楹展說,辨別真假蜜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將蜂蜜加水後搖晃,真蜜的蜂蜜水會在上層出現氣泡,且氣泡至少可維持一段時間不會消失,且因真蜜含有花粉,所以會較為混濁,民眾購買時盡量找信用良好的商家,可降低買到假蜜的機率。


全文網址: 搶購龍眼蜜 搖一搖辨假貨 | 消費折扣 | 生活消費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LIFE/LIF3/8013521.shtml#ixzz2YRzdMMns
Power By udn.com

標籤:



糞便沒清乾淨,「大腸鏡」檢查白做工


大腸鏡檢查,怎麼沒發現癌變?醫師說,腸子九彎十八拐,糞便沒清乾淨,有癌也看不見,正確清腸配合醫師手技,檢查才確實。

輝雄診所院長劉輝雄今天指出,最近有個71歲老婦1年內在不同醫院做了2次大腸鏡鏡查,都沒有發現異常,由於持續腹脹、血便及體重下降,家屬帶著老婦北上前來檢查,才發現最上端結腸長滿葡萄串般的大腸癌,已是晚期無法開刀。

劉輝雄說,長期壓力讓腸子緊縮、曾經動過腹腔手術造成腸沾黏、腸子脹氣等因素,會讓大腸鏡難以順利穿行整條大腸到達小腸的交界處,再加上檢查前沒有徹底清腸,腸內殘留糞便等,都是大腸鏡檢查死角、檢查失準的可能原因。

劉輝雄分析4200名60歲以上大腸鏡檢查的患者,超過7成5有腸道過彎、緊縮等問題,導致大腸鏡檢查困難。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胃腸及一般外科主治醫師王照元說,技術純熟的醫師操作大腸鏡,每100個病人中,不到5個會有大腸鏡卡住問題。最常見老人家覺得不舒服而中途喊停,除了腸子沒清乾淨,其他因素都可由操作技巧、改變病人的姿勢、使用鎮靜劑等,克服檢查困難。

至於有些醫療機構訴求檢查前不必吃低渣飲食,檢查當天才清腸。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邱瀚模不予置評,他說,檢查前3天採用低渣飲食減少糞便量,檢查前5到9小時服藥清腸,不要太早服藥,確實照顧就能把腸子清乾淨。

王照元提醒受檢者,大腸鏡檢查前不要大吃大喝,以免腸子清不乾淨,檢查白做工;至於長期服藥通便的便祕患者,應提前告知,以免清腸效果打折。

全文網址: 糞便沒清乾淨 腸癌檢查白做工 | 生活 | 即時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9/8014673.shtml#ixzz2YRtztB3C
Power By udn.com

標籤:



2013年7月7日 星期日

燕麥加工過程及對身體的影響


內容詳

標籤:



「藍光」影響睡眠,睡前應遠離


中國時報【綜合外電】
(中時健康╱外電編譯)因為通訊科技的發達,幾乎是人手一隻智慧型手機,即便是喜歡待在家裡的宅男宅女,不用出門也可以和世界各地的朋友聯繫,甚至知悉天下大事。尤其許多人總習慣在睡覺之前,在關了燈的昏暗房間內,拿起手機查看社群網路,看看朋友們今天的最新動態,連絡一下感情。但是新的研究卻發現,睡前這樣的一個小小動作,很可能會讓你睡不好。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Charles Czeisler表示,若是人門在睡前使用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等這些人造燈光的3C產品,將會影響人類身體的自然節奏,並影響大腦中的化學物質如退黑激素,進而影響睡眠狀態。這個研究刊登在《自然》(Nature)雜誌上。

Charles Czeisler進一步說明,每天晚上睡不好或是睡得少,最先影響的就是健康問題,包括肥胖、糖尿病、心臟病、抑鬱症和中風等等的機率提高,而且影響的年齡層包括大人和小孩。

另外,九州大學的研究也發現,正常的狀態之下,人類在晚上會分泌大量的褪黑激素,讓人想睡覺,這是自然的節律,褪黑激素堪稱是人體自然分泌的安眠藥,但是若在晚上接觸藍光越多,也就是手機等3C產品發出來的光,褪黑激素的分泌量就會相對地減少。退黑激素減少的緣故,讓人生理時鐘大亂。這也可以證明睡前接觸藍光,是會讓人睡不好的。生理時鐘了,乍聽之下是沒什麼,頂多日夜顛倒,但其實對健康就有很大的影響。

因此,想要有個好的睡眠,健康的好身體,睡前還是減少接觸藍光的產品,就連目前越來越普及的LED燈也屬於藍光,最好也減少在晚上打開的時間。而是使用款色系的燈光,如果不得以依定要使用藍光產品,也最好將螢幕亮度調到最低的狀態,才不至於影響睡眠太多。
中時健康 更多相關新聞 http://health.chinatimes.com/

標籤:



2013年7月6日 星期六

護眼必吃五大類營養素


【元氣周報/記者劉崇如/報導】
眼睛早老族愈來愈多,怎麼吃才能保護眼睛呢?三峽恩主公醫院眼科主任醫師江怡慧及營養師莊芷彤建議適量補充以下營養:

類胡蘿蔔素

大家熟知胡蘿蔔對眼睛有益,因為胡蘿蔔中有類胡蘿蔔素,類胡蘿蔔素可以抗氧化,保護眼睛不受自由基的傷害,且類胡蘿蔔素還會轉化成維生素A。

食物密碼:類胡蘿蔔素可從胡蘿蔔、玉米及柑橘類攝取。

攝取注意:類胡蘿蔔素中的β胡蘿蔔素可預防癌症發生,但是肺癌患者須特別注意,不宜攝取高劑量β胡蘿蔔素,避免病情惡化。

維生素A

視網膜上有一種蛋白質叫視紫蛋白,維生素A會和視紫蛋白結合產生視紫,幫忙視神經傳導;若維生素A缺乏,就會患夜盲症,導致在昏暗中視力不佳。

食物密碼:維生素A可從植物性的深綠色蔬菜、黃色蔬菜、黃色水果取得;或從動物性的魚肝油、肝臟、乳酪、全脂牛奶、蛋黃攝取,每日建議補充量為500至700微克。

攝取注意:維生素A屬脂溶性維生素,容易囤積在體內,因此盡量從日常飲食獲得,避免過量。

葉黃素

屬類胡蘿蔔素的一種。電腦螢幕、電視、日光燈等都會輻射對眼睛有害的藍色光線,葉黃素存在於視網膜黃斑部,可吸收藍色光線,並產生抗氧化的效果,保護黃斑部不受破壞。

食物密碼:葉黃素可以從菠菜、花椰菜、芥藍菜等深綠色蔬菜攝取。

攝取注意:每天只要6毫克就足夠,多吃無益,徒增肝臟負擔。

花青素

花青素有很高的抗氧化力,可以維繫血管的完整、強化微血管的彈性、維持水晶體彈性、促進眼睛周圍血液循環。

眼睛裡的微血管最細、密度也最高,用來運送養分給眼睛細胞;若血液順暢,眼睛細胞就能迅速獲得足夠營養,防止眼睛疾病發生。除了增加血流量,花青素還可以促進生成視網膜上的視紫質,有助保護視力。

食物密碼:食物中,藍莓花青素含量相當高,吃新鮮藍莓或藍莓加工品如藍莓醬、藍莓汁等,就可攝取花青素;其他如葡萄、李子、桑椹、黑櫻桃、紅肉火龍果、紫山芋、茄子、紫洋蔥等紫色食物,都含有花青素。

攝取注意:每日建議量為62.5毫克。眼睛中的水晶體與視網膜,就像相機的鏡頭和底片,對於視覺非常重要。市售護眼產品多為葉黃素,但光補充葉黃素只能照顧到視網膜,還需要補充花青素,才能維持水晶體彈性,促進眼睛周圍血液循環。

DHA

促進腦部、中樞神經系統,以及眼睛視網膜的發育。DHA可以降低減少發生乾眼症的機會,並可改善淚液;接受白內障或屈光手術的病患,攝取DHA有加速角膜表面傷口癒合的作用。

食物密碼:DHA可從深海魚類如鮪魚、鮭魚取得,或食用魚油膠囊亦可攝取。

全文網址: 欲窮千里目 護眼營養要兼顧 - 愛眼小百科 - 疾病大全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17169#ixzz2YGPSRgVD
Power By udn.com

標籤:



2013年7月5日 星期五

「洋蔥冰」DIY---消暑兼養生


【日經BP社報導】

不知各位讀者是否聽說過「洋蔥冰」?最近,日本電視節目中經常會出現「洋蔥冰」一詞,相關書籍也成了熱議話題,比如《遠離疾病!洋蔥冰健康法》銷量超出18萬冊,成為暢銷書籍。洋蔥冰做法簡單,可以自己動手製做,而且,便於使用的成品「洋蔥冰塊」也開始在網上出售,有越來越多的人為其魅力而著迷。那麼,洋蔥冰究竟為何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村上祥子的著作《遠離疾病! 洋蔥冰健康法》銷量突破18萬冊。還有最新出版的、刊登有大量洋蔥冰食譜的《遠離疾病!洋蔥冰健康食譜》。

「洋蔥冰」的魅力首先在於有許多有益健康的功效。洋蔥冰發明者、既是烹飪研究家又是管理營養師的村上祥子稱,洋蔥具有許多功效,比如「降低血糖值」、「使血管年輕化」及「抗癌作用」等。而且,還具備「緩解體寒」、「減少脂肪」及「防止便秘」等頗受女性歡迎的功效。據稱「洋蔥能使人美麗地瘦下去。每天食用4分之1個、大約50克的洋蔥,便可親身體驗到洋蔥的獨特功效」。

而且「洋蔥冰」的味道也非常不錯!由於使用加熱過的洋蔥,因此基本沒有辣味及刺鼻的強烈氣味,並濃縮了洋蔥的甜味。有些喜歡食用洋蔥冰的人甚至表示,洋蔥冰就是「天然的鮮味調味料」,據稱正是因為味道鮮美,所以才能堅持食用。而且洋蔥還適合搭配任何食物一同烹飪,因此使用起來也非常方便,這也是其優點之一。

一想到要每天吃洋蔥,很多人可能會覺得膩煩,但如果是洋蔥冰,便可直接加到平常的飯菜及飲品中。凍成冰塊之後,可放置較長時間,而且也無需每天邊流眼淚邊切洋蔥。不喜歡洋蔥味道的人也可嘗試使用洋蔥冰。

洋蔥冰是如此便利、美味又健康!下面就為讀者介紹村上祥子發明的「洋蔥冰」製作方法。

首先需要準備4~5個洋蔥(凈重1公斤),200毫升水。所需工具是大碗、一個大塑膠袋、冰格及攪拌機。
<「洋蔥冰」的製作方法>

(1)洋蔥去皮,切掉上部,用菜刀剜掉底部的芯。放入塑膠袋,袋口保持打開狀態,放到耐熱的盤子中,用微波爐600瓦檔加熱20分鐘(其實用保鮮膜蓋住就好)。
如果封上袋口,塑膠袋會破裂,因此需要注意。如果放在大碗中加熱,不易淌出洋蔥汁。

(2)將(1)連同塑膠袋中的洋蔥汁一起放入攪拌機。

(3)加入200毫升水,攪拌成泥狀。
變成照片所示的泥狀。呈米黃色,很黏綢。即使不冷凍,也可在冰箱中保存1周時間。

(4)倒入冰格中,蓋上保鮮膜進行冷凍。
倒入普通冰格中。至此共需30分鐘時間。非常簡單!如果沒有冰格,可倒入方平底盤中並冷凍,之後用菜刀切開即可。

(5)凍好後取出,放入帶封口的保存袋中密封並冷凍保存(冷凍狀態下可存放2個月)。
洋蔥冰製作完成!顏色非常漂亮~。1塊重12~13克。也就是說,如果1天需要攝取50克,食用4塊洋蔥冰即可。

如果嘗一下冷凍前的洋蔥泥,就會吃驚地發現其味道非常甜!幾乎沒有洋蔥的辣味,也沒有刺鼻的氣味。像燉菜中煮得粘粘的洋蔥一樣,具有濃烈的甜味。而且口感爽滑!與用工具擦出的洋蔥泥感覺完全不同。呈糊狀,口感也不粗糙。這樣的確不會影響正常烹飪。

下面再為大家介紹一些洋蔥冰食譜!

這裡介紹三種洋蔥冰食譜,基本是僅需添加到每天的飯菜及飲品中即可。溫熱的食物,比如煮菜或湯等可將洋蔥冰直接放入鍋中!在吃泡麵和即食湯時,如果加上洋蔥冰,味道會變得更為醇厚,營養方面也會得到很大的改善。

還推薦添加到咖啡和可可等飲品中飲用。那麼,首先來看看《遠離疾病!洋蔥冰健康食譜》中介紹的飲用方法!

【洋蔥冰烏龍茶】

材料(2人份�*使用25克1塊的洋蔥冰)
烏龍茶200毫升
洋蔥冰1塊

製作方法:
1.在耐熱容器中倒入200毫升烏龍茶,用微波爐600瓦檔加熱2分鐘。
2.將(1)倒入兩個茶杯中,分別加入1塊洋蔥冰(25克)。

在烏龍茶中加入洋蔥冰!洋蔥冰在溫熱的烏龍茶中慢慢融化,看上去也讓人感覺暖洋洋的。喝起來,由於茶中增添了洋蔥的甜味,口感更柔和。出人意料的是,洋蔥和烏龍茶的香氣竟會如此協調。喝上去略感黏綢,是此前從未嘗過的味道!

還可將洋蔥冰解凍之後使用。例如,加到漢堡牛肉餅及餃子餡中,或加入調味汁中。在洋蔥冰的作用下,味道更甜美濃厚,更加好吃。

順便一提,記者將洋蔥冰解凍,然後添加到南瓜沙拉中,進行品嘗後感覺南瓜的甜味變得更為突出,甜味更為自然濃郁,有些類似水果的味道,非常鮮美!而且,還可減少調味料使用量,這也是其優點之一。

除此之外,還嘗試在使用橙汁調味料和蛋黃醬、吃優格及喝紅茶時加入洋蔥冰,都發現洋蔥冰確實能增加食物的甜味,使味道變得更為鮮美。這讓記者躍躍欲試做更多的嘗試。
最後,為各位讀者介紹兩種《遠離疾病! 洋蔥冰健康食譜》中推薦的冰沙!由於生洋蔥有辣味,因此一般不能在冰沙中加入洋蔥,但如果使用洋蔥冰,便可直接放到攪拌機中。除了味道鮮美之外,甜味也有所增加,可減少砂糖使用量,可謂是一舉兩得。
【洋蔥冰沙(蘋果,紅辣椒)】

材料(1人份)
洋蔥冰2塊(50克)
蘋果50克
紅辣椒
優格100毫升

製作方法:
1.蘋果50克去核,切成一口大小。紅辣椒去種,切成一口大小。
2.在攪拌機中放入蘋果及紅辣椒,倒入2塊解凍的洋蔥冰(50g)及100毫升優格之後攪拌。

【洋蔥冰沙(香蕉,油菜)】

材料(1人份)
洋蔥冰2塊(50克)
香蕉50克
油菜50克
豆漿100毫升

製作方法:
1.香蕉50克去皮,切成一口大小。油菜50克切成3釐米長段。
2.在攪拌機中放入香蕉、油菜、2塊解凍的洋蔥冰(50克)及100毫升豆漿並攪拌。

喝一口蘋果及紅辣椒冰沙,您就會知道,蘋果和紅辣椒的酸味恰到好處,清爽適口,味道非常棒!借助洋蔥冰的甜味,使冰沙口感酸甜卻又極為柔和。紅辣椒香氣撲鼻~!早晨喝上一杯,便可精力充沛地度過1天!

香蕉及油菜冰沙口感甜而醇厚。雖然沒有添加甜味調味料,但卻略帶甜味,由於沒有油菜的澀味,因此非常好喝!雖然口感醇厚但味道極為清爽。加入洋蔥的冰沙味道確實非常棒。

各位讀者可以嘗試一下,或許能發現更多的洋蔥美食!(《日經女性網》)

標籤:



2013年7月4日 星期四

燕麥真有那麼神奇?



營養成分超豐富除了穀殼之外,燕麥的每個部分都很營養,麩皮含有豐富的維他命B群、E、葉酸、鈣、磷、鋅、鐵及亞麻油酸,對於預防骨質疏鬆症、幫助傷口癒合皆有成效,同時有預防貧血的功。

案例1
64歲的老王最近身體檢查,發現膽固醇較為偏高,醫師建議老王少吃肥肉、海鮮、雞蛋、奶油等飽和脂肪酸高的食物,並且鼓勵老王多做運動,期望可以將那日積月累的大肚楠縮小幾吋。媳婦知道了公公的身體狀況之後,非常擔心,因此,特別詢問了在醫院擔任營養師的朋友,營養師提醒媳婦烹調時盡量使用不飽和脂肪酸高的食用油,以及減少油炸、燉肉等高脂肪調理方式,多吃蔬果,最後還告知了媳婦一個獨門秘方,那就是「吃燕麥」。

早上以燕麥粥取代公公常吃的飯糰、燒餅油條或是白粥,中餐與晚餐也在白飯裡添加了燕麥,配菜以水煮青菜、清蒸魚、瘦肉為主。起初老王非常不滿媳婦改變料理的做法,著實生了好一會兒的氣,但在太太、兒子、媳婦的苦口婆心之下,還是悶著頭吃了一段時間。一個月之後回診時再次測量了膽固醇,醫師報告膽固醇已經比上次降下了一些,是好現象,要老王繼續保持這下子老王可開心了,心想一定要好好感謝媳婦為他精心準備的料理,同時也要建議在公園一起運動的朋友們,開始吃燕麥囉!

案例2
小寶貝10個月大的時候開始出現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常常在頸部、臉部以及四肢看到一大片紅疹、脫皮、乾燥的情形,因為很癢,小寶貝常常半夜哭鬧、無法入睡,讓我跟老公也是睡不成眠,看著他哭,我也跟著難過,但也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減輕他的不適,為了阻止他摳抓搔癢處,我們幫小寶貝戴了手套,以免抓出傷口來。他的症狀時好時壞,醫師告訴我們洗澡時要用溫水,並且不可使用鹼性或酸性的肥皂、清潔劑,一定要用中性的洗劑,沐浴後再幫小寶貝擦上不含酒精、防腐劑、藥劑的潤膚霜。即使我們已經完全按照醫師的建議處理,但是小寶貝仍然不時發作過敏症狀,總是無法根治這個令人煩惱的毛病,一天朋友聚餐的時候聊起了育兒經,才知道好朋友的小孩早先也有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但現在已經好多了,仔細詢問才知道,她買了燕麥萃取的產品給小孩用,包括潤膚霜、洗劑等等,漸漸的症狀發作機率愈來愈少,有效控制了搔癢、紅疹的出現,乾燥肌膚的狀況也有所改善。在聽了朋友經驗之後,我跟老公也即刻去買了含有燕麥的潤膚霜,使用的這段時間,果然比較少再發生半夜因為搔癢而哭鬧不休,我跟老公也可以好好休息了。

國人澱粉類的攝取來源主要是以精製白米或麵條為主,但是在纖維質與各種維他命、礦物質等營養素缺乏之下,營養師也不斷呼籲飲食最好回歸自然,並以五穀雜糧取代精製白米,以獲取健康。

高營養價值代表

這幾年來燕麥(Oat)逐漸受到民眾的青睞,原本只是作為馬匹飼料的燕麥,搖身一變成了健康營養的代言人,燕麥精、燕麥片、燕麥粉等各式燕麥產品紛紛上架,此外,也可以將整顆燕麥穀物放進白米飯中一同食用,是營養成分相當高的全穀類食品。

除了穀殼以外,燕麥其他部分都遍布營養,像是麩皮含有豐富的維他命B群、維他命E、葉酸、鈣、磷、鋅、鐵以及亞麻油酸(人體必需不飽和脂肪酸),對於預防骨質疏鬆症、幫助傷口癒合皆有所成效,同時也有預防貧血的功能。

整顆穀物中皆含有優質的燕麥蛋白質以及水溶性纖維β-聚葡萄醣(β-glucan),β-聚葡萄醣是一種葡萄糖聚合物,也是當我們在沖泡燕麥片的時候,吃起來口感黏黏的、膠狀物質的來源,同時更是燕麥營養價值高的代表。

對心血管疾病有幫助

有許多研究文獻已經證實,β-聚葡萄醣可增加膽酸及膽固醇的代謝,加速代謝作用,因此,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建議每天攝取含有β-聚葡萄醣的燕麥3g,可以有效降低膽固醇另外,台大醫院營養部賴聖如營養師也表示,β-聚葡萄醣可以降低體內低密度脂蛋白(LDL)與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比例,因此,在改善心血管疾病方面有顯著的效果。

而對於健康人來說,補充燕麥也可以降低發生第2型糖尿病的機率,就像現在常聽到的「低GI餐」,跟吃燕麥的原理相同,都可以減少葡萄糖的吸收率,進而降低胰島素刺激所產生的反應,因此,較不會造成脂肪的儲存。

但是賴聖如提醒糖尿病患者,縱使燕麥與白米或是麵條相比,是可以減少葡萄糖的吸收,但因為同樣都是澱粉類產品,因此,糖尿病患者應是以燕麥取代白米,或其他精製澱粉主食的份量,而不是額外攝取燕麥,多增加了醣類的攝取。

此外,一般健康的人除了以燕麥取代部分精製白米之外,也要調整以往不當的飲食習慣,譬如減少飽和脂肪酸與油脂的攝取、少鹽、少糖的清淡飲食等,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健康。

應用篇

產品型態多樣化

燕麥產品不只有在幫助營養健康上的食品,目前市面上還可以看到多種添加燕麥萃取的產品,包括乳液、沐浴乳、修復霜等等,產品種類琳瑯滿目。

燕麥營養價值高,基本上所有的人都可以食用,但某些人可能不適應其口感而拒絕嘗試,但其實燕麥可以運用的範圍很廣,包括三餐、甜點、糕餅等,就連威士忌與啤酒都是使用燕麥所釀造出來的。

賴聖如指出,吃燕麥並不用大費周章思考要如何料理,簡單的像是將燕麥先泡水2 ~3小時,煮熟後與白米飯相拌在一塊兒吃,或是製作燕麥糕、燕麥粽子等,早餐也可考慮吃燕麥粥,隨心所欲任你變化。

哪些人適合吃燕麥?

賴聖如表示,燕麥適合銀髮族、青春期、一般成人,尤其是孕婦,其中含有豐富的維他命B群,可以幫助胎兒生長,因此建議孕婦多加補充。但也有部分族群必須小心控制食用的份量,包括前面所說糖尿病患者,應該掌握「取代白米而非額外增加」的原則或是有麩質不耐症的人,因為其腸道黏膜平滑容易受損,也可能是因為遺傳疾病的關係,導致對麩質食物較為敏感,必須限制麩質的飲食,以免造成頑固性下痢、脂肪下痢或體重下降等不適。

一般來說,對於限制麩質飲食的人,應該避免食用含麩質高的食物或加工製品,譬如小麥、黑麥、大麥、蕎麥等,賴聖如說在1996年以前,燕麥也是限麩飲食中的一種,但是經過成分化學分析之後,發現燕麥中所含的麥膠蛋白(gliadin)非常的少,因此,1996年以後就很少含在限麩飲食內了。

另外,全穀類所含的磷都偏高,燕麥也不例外,因此,末期腎臟病患者以及洗腎患者要特別小心斟酌燕麥的份量,在食用之前要先觀察自己的腎功能指數,並且詢問醫師與營養師的意見,才不會顧此失彼,造成遺憾。

燕麥所含有的水溶性纖維相當的多,因此,若是無法食用燕麥的人或是不喜歡燕麥口感的人,可以從其他含有水溶性植物中,如黑木耳、白木耳、海帶、蕈菇類、紫菜、洋菜,以及山藥、地瓜、馬鈴薯、牛蒡等根莖類與甜豆、豌豆等豆莢類當中獲取,只是含量並不比燕麥來得多罷了!

由於富含纖維的燕麥可以幫助排便及增加飽足感,熱量又比白米飯、麵條等來得低,因此也可以降低熱量的攝取,建議作為減重飲食的食材選擇之一,民眾如果想要減重,不妨考慮以燕麥取代其他澱粉類主食,設計一套適合自己的減肥食譜。

但是仍要提醒希望藉由吃燕麥達到降低血糖、血脂蛋白的民眾,燕麥補充並非是增加額外的飲食,而是「取代」原本澱粉類主食的份量,這也是將要開始嚐試燕麥的您,必須特別注意的!

可緩和敏感性肌膚

燕麥不只有營養健康上的益處,目前市面上可以看到多種添加燕麥萃取的產品,包括乳液、沐浴乳、修復霜等,產品相當多樣化。書田診所皮膚科主治醫師鄭惠文表示,燕麥萃取出來的脂肪酸,可以針對脆弱的皮脂膜進行修復,是一種相當溫和的外用藥妝產品,適合異位性皮膚炎、魚鱗癬、乾燥性肌膚或是敏感性肌膚的人使用,同時也很適合作為果酸換膚、雷射患者術後的保養產品。

市面上不同廠牌不同種類的燕麥產品,該如何選擇呢?鄭惠文建議,最好購買經過皮膚醫學臨床證實燕麥效用的醫美品牌產品,如此才可能真正達到肌膚修復與保養的雙重功效,讓較為敏感的皮膚回復到平靜溫和的狀態。(詳全文請見常春月刊313期)

標籤:



咳嗽愈10天未好,小心可能是氣喘


中國時報【邱俐穎/台北報導】

咳嗽逾10天都好不了,小心可能是氣喘!醫師臨床發現,多數氣喘新確診病人都曾將咳嗽等氣喘症狀誤認為感冒,更有患者以為氣喘不發作,就不必用藥控制,但若未規律治療,一旦支氣管產生不可逆的阻塞,嚴重發作恐存在猝死危機。

台灣氣喘學會理事長、台北榮總胸腔科主任江啟輝指出,國內保守估計有2百萬名氣喘患者,但實際上確診者恐不到半數,氣喘患者常誤認沒症狀就不需用藥,臨床上甚至不到6%年輕氣喘患者願意規律用藥、就診。

但江啟輝指出,氣喘患者即使沒症狀,發炎症狀仍會持續進行,長久下來仍會破壞支氣管,一名朋友就讀醫學院的獨子,雖有氣喘卻因無症狀,未規律用藥,不料2年前冬天打籃球時,突然氣喘發作猝死,讓家長傷痛不已。

振興醫院呼吸治療科主治醫師陶啟偉說,過去曾發現即使3到5天氣喘急性症狀緩解後,呼吸道慢性發炎反應仍持續進行,1年半無法回到正常狀態,若未規律用藥,氣喘將如不定時炸彈,隨時都可能復發。

就像高血壓、糖尿病患量血壓、血糖一樣,陶啟偉說,氣喘患者每天早晚也應量測自己的吐氣尖峰流速值,並定時記錄,若情況惡化就應趕緊就醫,才能遠離氣喘發作。

另江啟輝研究發現,塵蟎、德國蟑螂、狗毛、貓毛等過敏原造成氣喘的比例較10年前減少,研判可能與現代人注重環境清潔有關,不過肥胖、壓力可能是現代人氣喘發生的誘發因子。

江啟輝提醒,感冒超過10天不好、夜間咳嗽難入睡,運動後出現咳嗽、哮鳴聲、吃冰易咳嗽等症狀,就可能是氣喘,應提高警覺。另他也提醒,即使沒氣喘症狀,建議病人仍應持續用藥,勿擅自停藥,減藥、停藥前應先跟醫師討論。

標籤:



2013年7月3日 星期三

恙蟲病小百科


台灣醫院感染管制協會

標籤:



增加腎臟負擔的五個飲食惡息


腎臟是掌管人體代謝的重要器官,但因為飲食的壞習慣,加上慢性疾病等因素,據健保局統計全台洗腎人口超過6萬人,讓台灣淪為洗腎王國。醫師指出,慢性腎臟疾病在台灣發生率約12%,建議預防應從飲食、篩檢做起,營養師則提醒,民眾要注意5個飲食惡習,盡快改正才能維護腎臟健康

腎臟病防治基金會執行長、雙和醫院副院長林裕峯醫師指出,台灣慢性腎臟疾病的發生率高達12%,但知道自己患病的卻不到10%,推測是腎臟病早期幾乎沒有症狀,提醒有糖尿病、高血壓、蛋白尿、有腎臟病家族史、65歲以上老人及長期服用藥物等高危險群民眾,每3個月記得檢查尿液、血壓、血肌酸酐等3項數值。

另外,飲食上也需特別留意,台大醫院營養室組長陳珮蓉營養師提到,台灣人偏愛外食,無疑造成腎臟負擔,建議營養均衡、定時定量、少動物性蛋白、低納多蔬果等是保護腎臟的重要飲食原則,平常避免5個飲食壞習慣,就可減少腎臟負擔。

1. 愛吃高飽和脂肪食物:油脂類的來源必須減少油炸類食物、肥肉、豬油、奶油、蛋糕西點等,若吃太多當心堆積在血管中,讓血流量下降,連帶腎絲球跟著缺血引起腎臟運作出狀況。建議可以攝取植物性油脂或是堅果類較健康。

2. 過量蛋白質:蛋白質經新陳代謝後會產生含氮廢物,而腎臟是主要排泄含氮廢物的器官,若攝取過多的蛋白質就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建議一般人每天蛋白質需求量最多70公克,換算後每天除了三餐1碗飯的量,可在加上2份肉類、1顆蛋、1塊豆腐與1杯牛奶。

3. 醃漬品:醃漬品像是培根、罐頭類等含有過多的鈉,在腎臟正常運作下是可以自然排出體外,但若吃得太多,腎臟必須拼命工作才能排出,且加工食品中添加了你不知道的化學防腐劑等,長時間恐影響腎臟機能。

4. 不愛吃蔬菜:天天5蔬果是身體抗氧化的利器,若吃得少又挑食,當心腎臟得不到充足的營養,久了運作功能顯得疲軟。建議每天至少要攝取3份蔬菜、2份水果,1分蔬菜約100公克,水果則是150公克。

5. 餐餐吃到撐:餐餐吃過飽,不僅腸胃不舒服,當熱量攝取過多,體重爆增容易引發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對腎臟無疑是雪上加霜。建議每餐吃到8分飽,將體重維持在BMI18.5~24之間是最理想的狀態。

更多健康資訊請上 http://yahoo.top1health.com

標籤:



醫療新知---「泰爾防腐技術」讓大體的質地近似活體


科學與醫學共同的突破!奧地利最新研發的防腐技術,讓大體的「質地」近似活體,不僅是科學界的重大發展,也是醫學上的一大創新。

捨棄動物實驗以及傳統的大體手術,新的防腐技術不但能增進手術的精準度,也是解剖學的新里程碑。奧地利花了幾十年的時間,研發最新技術-泰爾防腐(Theil soft-fix)。

這項發展有別於過去的防腐技術,能夠讓大體的皮膚恢復彈性,四肢也能自由活動,內臟也得以妥善保存。蘇格蘭鄧迪大學的人類解剖與辯識中心的布萊克教授表示,泰爾防腐技術對所有的手術醫師都是一大助益,在過去,傳統的防腐技術多會侵蝕大體。

在19世紀之前,屍體的防腐是使用砒霜。因毒性太強,到19世紀晚期才改用甲醛。但其毒性仍過高,且含有超量的致癌物質,遭多國強烈抵制;直到1960年代,一位解剖學家華特‧泰爾開始研發新的防腐技術,歷時50年,實驗了千餘具大體才成功。泰爾防腐無色無臭,且內含抗菌成份,能夠讓手術執行者免於被大體感染的風險。

由於腐屍身上宿有多種至毒病菌,18、19世紀時在歐洲造成產婦大量死亡的「產褥熱」,也是大體身上的腐敗細菌透過未經適當消毒的醫療手套,轉移到母體和新生胎兒身上所致。

依照泰爾防腐的程序,大體先洗淨、除毛,之後必須浸泡在化學溶液中一年,再將血管上色。等到第一批大體完成之後,鄧迪大學的人類解剖與辨識中心將是英國第一個使用泰爾防腐的醫學中心。

透過泰爾防腐,大體的皮膚將更富彈性,不會因甲醛侵蝕而塌陷。有了如此擬真的大體,醫學院也不必犧牲動物來進行解剖實驗或手術練習。

※延伸閱讀》
‧The living dead: new embalming method aids surgical training.(BBC News)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


全文網址: 泰爾防腐技術 醫學一大躍進! | 醫藥新聞 | 健康醫藥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8002537.shtml#ixzz2XzphUjXk
Power By udn.com

標籤:



嚴重持續腹痛,小心是急性胰臟炎


【聯合線上企劃/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林俊男】

林女士今年五十歲,因突發性上腹痛,到本院就診。無長期服藥記錄,亦不喝酒。此上腹痛會反射到背部,且身體前傾可減輕疼痛。理學檢查發現鞏膜泛黃,上腹痛壓痛及輕微反彈痛。抽血檢查發現肝功能異常,黃疸指數偏高,澱粉、脂肪也偏高。腹部超音波發現膽結石,胰臟腫大,故住院治療。住院後,安排電腦斷層掃描,證實是膽結石併急性胰臟炎。院方施予禁食及輸液治療,配合抗生素,上腹痛症狀漸漸改善,肝功能、黃疸及胰臟指數也完全恢復正常而痊癒。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林俊男表示,急性胰臟炎是指胰臟及其周圍組織的急性發炎反應。輕度的急性胰臟炎只有上腹痛,臨床上常被診斷為其他的腹部疾病,如急性腸胃炎或消化不良﹔嚴重時可影響其他器官並造成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急性胰臟炎的原因最常見的是酗酒及膽石症,兩者約佔75-80%。其他的原因有:高三酸甘油酯血症、高鈣血症、藥物、毒素、感染、外傷、手術、腫瘤、遺傳性胰臟炎、解剖構造異常等,而有10%是屬於找不出原因的特異性胰臟炎。

林俊男醫師表示,急性胰臟炎的症狀主要是腹痛,嘔吐,壓痛及敲擊痛,發燒,黃疸,皮下淤血等。腹痛發生於95%的病例,是最重要的指標性症狀,可以說「沒有腹痛就沒有胰臟炎」。腹痛在上腹部或左上腹,50%病例腹痛可延伸至背部或腰部。腹痛程度大多相當嚴重且持續數小時至數天,較常見的是採取側臥姿或坐姿而將雙腿曲置胸前來減輕疼痛。

林俊男醫師指出,要診斷急性胰臟炎,依據實驗室檢查主要是血清澱粉酶與脂肪酶會升高。在影像學檢查方面,第一線是超音波,但會因腸氣的干擾、病患太胖而導致影像品質不良,正確率在 75-85%。臨床上懷疑但無法經超音波證實者,應安排電腦斷層掃描,診斷率>90%。

50%的急性胰臟炎屬輕度自限性,只需短期治療。約20-30%的病患屬嚴重胰臟炎,可併發胰臟壞死、多重器官衰竭、感染等,需至加護病房照顧,甚至外科手術治療,這群病患的死亡率可能高達30%。

林俊男醫師提醒, 酗酒與膽石症是最常見的兩大原因,為了預防胰臟炎再發,應該勸病患接受膽囊切除及戒酒。通常出院後,短時間內不宜吃大餐、油膩的食物或喝酒。出院後應按醫囑回診,安排影像學及生化學的追蹤並持續控制胰臟炎的原因如:高鈣血症及高血脂症等。

胰臟炎並不罕見,但大部分屬於輕症病例,治療上只需要支持性及症狀性療法,但是診斷若沒有及時建立,則有可能進行至全身性發炎反應及多器官衰竭而導致病患死亡,而診斷的要點在於:
1. 每一個腹痛的病患皆須考慮胰臟炎的可能性;
2. 詳細詢問發病經過及有無致病原因;
3. 大部分急性胰臟炎會出現澱粉酶與脂肪酶升高;
4. 影像學檢查可以進一步支持診斷並評估嚴重度;
5. 嚴密的追蹤病程,若出現系統性併發症則應轉入加護病房;
6. 對於呈現胰臟壞死者或有感染症者應正確使用抗生素。

更多資訊,請上臺北健康聯合國:http://blog.udn.com/tpechblog

全文網址: 嚴重持續腹痛!小心急性胰臟炎 - 臺北聯合門診室 - 醫藥中心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63115#ixzz2XznqDhUT
Power By udn.com

標籤: ,



2013年7月2日 星期二

感人故事--夫捐腎給妻,擺脫「終生洗腎」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

台灣活體器官移植手術已非常進步,不只是有血緣關係的親屬間捐贈,尤其是夫妻間捐贈器官情況也很普遍;一名五十六歲李姓男子,為免小他二歲的太太過著洗腎人生,毅然決然的捐出腎臟移植給他太太,夫妻倆鶼鰈情深,令人好感動!

李姓男子已陪伴太太洗腎長達六年,從每日三餐照料,到每週三次到醫院洗腎,生活上的不便和辛苦,他都看在眼裡,因而興起捐出腎臟給太太進行移植手術;李太太非常感動,但心裡卻非常不捨和擔心,最後是經醫師仔細說明,以及家人鼓勵支持下,才安心接受移植手術。

秀傳紀念醫院移植外科主任巫奕儒表示,台灣目前等待腎臟移植人數約六千多人,今年接受腦死器捐腎臟移植僅95例,接受移植率僅1.5%;活體腎移植可減少屍腎移植等待時間,而且術前可以有充足時間進行評估及準備,能大幅提高十年存活率。

巫奕儒主任指出,腎臟移植捐贈者可使用腹腔鏡微創手術,傷口較小、恢復快,具美觀效果;另外,也可節省每人每年可健保洗腎費用65萬元支出,而且不只是具血緣的親屬,即使是血型不同的夫妻,經過評估及配對,也可進行捐贈移植。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標籤:



常見止痛藥「待克菲那」(Di-clofenac)對心臟病患者會増加心臟病發作、中風風險


心臟病患者服用止痛藥時,要特別注意藥物副作用。英國醫療藥物暨保健產品管理局(MHRA)近日提醒,心臟病患者若服用常見止痛藥「待克菲那」(Di-clofenac,俗稱大顆粉圓),會增加心臟病發作、中風風險。

英國醫療藥物暨保健產品管理局警告,心臟病、心臟衰竭、過去有中風、心臟病病史的人最好停止服用「待克菲那」止痛藥。

「待克菲那」是一種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通常用來治療牙痛、偏頭痛、痛風、扭傷、拉傷、關節炎疼痛症狀,也會用來舒緩術後疼痛。藥物主要作用在於紓解疼痛症狀,減輕發炎反應。

英國醫療藥物暨保健產品管理局指出,歐洲審查「待克菲那」止痛藥時發現,這類藥物會稍微增加中風、心臟病風險,根據這份資料而決定發出警訊。
莎拉‧布蘭奇指出,民眾如果心臟原本就有問題,或有腦血管疾病、充血性心臟衰竭、缺血性心臟病或周邊動脈疾病,又正在服用「待克菲那」止痛藥,回診時一定要告訴醫師、藥師自己的情況,看看是否要換另一種止痛藥。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與有抽菸習慣病患一定要在醫師監測下才能使用這種藥物,不要自己亂買藥房成藥,以免身體受傷害。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