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19年10月29日 星期二

小孩子肚子痛怎麼辦?爸媽必需知道的腹痛原因及如何因應

全文連結

標籤:



2019年10月27日 星期日

營養師分享--如何炒出美味可口又不失營養的青菜?

全文詳

標籤:



「百頁豆腐」到底是不是豆腐?且聽專家怎麼説⋯

台大化工博士謝玠揚常深入淺出的講解科普知識,為大眾增廣見聞、解答指惑。最近他在臉書「謝玠揚的長化短說」討論「百頁豆腐到底是不是豆腐」這個生活議題。他拍下在超市看到的百頁豆腐成份表,內容有:大豆蛋白(大豆脫脂豆漿乾燥製成)、油脂、澱粉、蛋白粉、調味料。以此說明百頁豆腐不是用原生豆漿製造的豆腐,而是以大豆蛋白加水所生的「還原豆漿」製成。

更多內容

標籤:



2019年10月26日 星期六

老年人宜提防「肌少症」

肌少症是指伴隨著老化所引起的肌肉質與量的減少。2010年歐盟肌少症工作小組提出肌少症的診斷標準,包括肌肉質量減少,加上肌力減弱或行動能力變差兩者之一。肌少症分為原發性及次發性。原發性肌少症為找不到特定原因,僅因年紀老化造成的肌少症。次發性肌少症的原因包括:活動力下降(例如:長期臥床、失能)、疾病(例如:嚴重器官衰竭、癌症、內分泌疾病)、營養不良(含攝取不足、吸收不良或藥物造成的厭食)。大多數肌少症由多重疾病或風險因子所造成,並非單一病因或病理所能解釋。
在美國及部分歐洲地區的研究顯示,肌少症盛行率在 60~70 歲的長者約為 5~13%,80 歲以上則約為 11~50%。台灣本土的研究則顯示,65 歲以上的長者肌少症盛行率約為 3.9~7.3%(女性:2.5~6.5%;男性:5.4~8.2%)。

一、肌肉質量:一般以四肢骨骼肌質量指數來評估身體肌肉量。
二、肌肉強度(肌力):臨床上最常使用握力器測量手部握力,或測量膝蓋的彎曲力量,亦可測量最大呼氣流速。
三、行動能力:計算行走速度及使用簡式生理表現評估量表,均可應用於臨床實務或研究用途;若65歲以上長者行走速度小於每秒0.8公尺,則需進一步檢查肌少症的可能性。其它的測量方法包括6分鐘行走測試及爬階梯測試。

根據歐盟肌少症工作小組的建議,65歲以上的長者,可以行走速度作為篩選依據,以每秒0.8公尺做為切點,再輔以手部握力及肌肉質量測定來判斷,以確定是否罹患肌少症(圖一)。

研究顯示,肌少症的成因包括(1)老化造成的神經肌肉變化;(2)老化相關的荷爾蒙濃度及敏感度的改變:如生長激素、雄性激素、雌性激素、胰島素的減少,胰島素抗性的增加,皆會影響蛋白質的同化作用及分解異化作用。(3)發炎物質的產生;(4)蛋白質和能量的攝取不足或吸收不良;(5)活動量減少甚至臥床或不活動造成的肌肉流失。肌少症的病理變化為肌肉截面積減少,脂肪和結締組織浸潤,以及肌肉質量的減少。
    林口長庚醫院神經肌肉疾病科主治醫師   朱俊哲
研究顯示,肌少症造成老人健康之影響可分為三方面:(1)肌少症對功能障礙和身體失能的影響:肌肉力量減少,下肢功能變差,因此較易跌倒、增加失能風險。(2)因肌肉與身體的新陳代謝例如人體蛋白質的儲存、調整血糖的代謝等有關,故肌少症與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有相關性。(3)老年人若同時存在肥胖與肌肉不足時,稱之為肌少型肥胖症,其對健康之不利影響比單一存在的肥胖症或肌少症更易引發心血管相關疾病、代謝症候群、骨質密度減少等,使老人的失能增加、死亡率上升。

適當的治療與介入能夠延緩或改變因年紀老化造成肌肉量流失的不良影響。研究指出,目前針對肌少症的處置,是營養的補充搭配適當的運動訓練。營養的補充主要為蛋白質,若無慢性腎臟病者,依體重每天每公斤建議攝取1.2~1.5公克的蛋白質,平均分於各餐食。
運動的形式以有氧運動、漸進式阻力。研究顯示,運動的訓練最能有效增加肌肉質量、強化肌力。以有氧運動(例如:健走、騎踩腳踏車、太極拳)而言,若為中強度運動,至少5次,一開始10分鐘,慢慢增加至60分鐘,若無法維持長時間,建議以每次10分鐘、每天3次之方式分段完成;以肌耐力訓練而言,建議每週至少2次,每次須間隔休息48小時以上,從中低強度的運動開始,每次時間最好控制在20~30分鐘。在藥物治療方面,使用睪固酮在性腺功能低下的老年男性,可增加體重及肌肉質量,並減少脂肪量。

肌少症會導致老年族群活動能力及生活品質的下降。因此,在臨床服務的過程中若遇到運動功能下降的人,可進一步篩檢是否有肌少症,並給予適當的飲食及運動建議,相信必能減少之後併發症的產生,達到成功老化的目標。

標籤:



勿輕忽曬太陽 維生素D濃度和糖尿病風險有關

內容詳

標籤:



分享--健走有益健康但挑雙好鞋更重要⋯

全文連結

標籤:



2019年10月25日 星期五

滷肉飯上的黃蘿蔔怎麼那麼黃?拆解國飯經典配料秘密⋯

三分肥七分瘦的肉末澆頭、粒粒飽滿的白米飯,說到許多台灣人心目中的「國飯」,滷肉飯可以説當之無愧。一碗滷肉飯配上一片清脆爽口的黃蘿蔔想必是台灣小吃店裡常見的搭配,但其實一般醃漬過後的蘿蔔並沒有你想像中的黃!又為什麼會呈現這麼明亮的黃色呢?
台灣多以發酵液浸漬!但糠漬、發酵液浸漬,顏色只會呈現淡黃色!
在台灣,天然醃漬的製作方式多是透過含有鹽、耐鹽性乳酸菌或酵母的發酵液,進行3~5天的自然發酵,不過也有許多業者會透過醋漬的方式讓醃黃蘿蔔達到酸脆的風味質地。不過,醃好的蘿蔔實際上的顏色並不會像常見的黃蘿蔔那樣金黃,而多是呈現淡黃色到黃褐色之間!
自然的醃蘿蔔呈色其實介於淡黃色到黃褐色之間。
求外觀顏色均勻 使用天然或人工色素

繼續閱讀

標籤:



醫師分享--您有「失眠」困擾?如何用非藥物方法改善?

療法」以及「刺激控制法」
1. 限睡療法:第一步驟要先紀錄自己的睡眠時間一至二週,計算出每日平均睡眠時數以及平均睡眠效率(算法為睡眠時間除以躺床時間)。接著,依照每週的平均睡眠效率去決定下週的躺床時間。假如本週睡眠效率超過90%,則下週的躺床時間可以增加15-30分鐘;假如本週睡眠效率小於85%,則下週的躺床時間要減少15-30分鐘;假如本週睡眠效率在85-90%,則下週就維持同樣的躺床時間。如此持續紀錄及調整,就能夠找到最適合自身狀況的躺床時間。
2. 刺激控制法:則是要重新建立床鋪和睡眠的連結,要建立此連結必須掌握下列原則:只有在想睡時才上床、禁止在床上做其他事情(像是滑手機、看電視)、躺超過半小時還沒睡就要離開床(等到睡意濃的時候再回到床)。如此持續操作,才能讓我們的身體一接觸到床,就反射性的進入睡眠。其他非藥物療法也包括正確的睡眠知識,像是避免在睡前食用刺激性的物質(像是咖啡、茶、菸酒等)以及睡前的放鬆(腹式呼吸、伸展運動等)。非藥物療法可以有效治療老年人失眠,效果不比安眠藥差,而且長期而言比安眠藥更有效,最重要的是不會有危險的副作用。
藥物療法假如非藥物療法沒有明顯療效,此時可考慮使用安眠鎮靜藥物。

此類藥物短期可有效改善失眠,然而,長期服用可能使身體產生耐受性而使效果大打折扣。要特別注意的是,安眠藥在老年人身上須謹慎使用,因為可能有跌倒、骨折、成癮以及認知功能退化的風險。因此,使用時必須從最低劑量開始,並且維持在最低有效劑量,儘量降低副作用的可能性。當失眠症狀因服藥暫時改善時,要同時輔以非藥物療法,再逐漸降低安眠鎮靜藥物的劑量。記得別擅自停藥,要與醫師討論減藥的速度,如此才能安全且有效的戰勝失眠。

全文詳

標籤:



2019年10月24日 星期四

醫師分享--胸悶、胸痛到底要不要緊⋯

常常「龜」在桌前使用3C的你,是不是以為胸悶胸痛源自肌肉緊繃?小心魔鬼藏在細節裡,一時的疏忽,可能會錯過及早發現乳癌、肺癌的警訊喔! 

長庚醫院主治醫師江坤俊在個人臉書發布影片,說明4種造成胸悶胸痛的可怕疾病。 面對胸悶胸痛不能都抱著駝鳥心態,以為身體會自行修復,有些胸悶胸痛的情形要馬上看醫生檢查。 

全文詳

標籤:



名醫分享--最簡單的血管保健運動

【早安健康/池谷敏郎(醫療法人社團池谷醫院理事長兼院長)】 

✱ 當心清爽的晨間運動要了你的命...... 

「從今天起,開始運動吧!」通常說這種話的人,多半會從晨間慢跑開始付諸實踐。在早晨清新的空氣中跑步,確實令人感到神清氣爽,但其實這對血管一點都不好。人體放鬆時,副交感神經的運作較為活絡;當活動時,則是交感神經較為活絡。而早晨正是副交感神經切換至交感神經的時間點,若自律神經失去平衡,就容易引發血管問題。根據臨床統計,血管疾病多於上午發病,以及起床後約莫1個小時的時候。姑且不論年紀輕的健康正常人,有 高血壓傾向或高齡者,建議不要在晨間運動。 

✱ 瞄準晚餐後30分鐘,飯後高血糖時段 

那麼,什麼時間最適合運動呢?我建議晚餐過後30分鐘。一般來說,多數人在一天3餐中,吃得最豐富、醣類攝取量最多的通常是晚餐。晚餐過後30分鐘,原本就是血糖濃度最容易升高的時間點。所以,趁這個時候進行一些不至於氣喘吁吁的輕度運動最為理想。另一方面,在這個時間點,人體也會分泌較多易使脂肪囤積的BMAL1蛋白質。 

選在這時候運動,正好適合預防和解決肥胖與代謝症候群的問題。運動過後, 舒舒服服洗個澡,交感神經占優勢的狀態再次切換成由副交感神經主導。身體處於放鬆,就能一夜好眠到天亮。因此建議在晚餐
過後30分鐘,也就是飯後血糖濃度升高的時間點,稍微來點輕度運動,無須太久,15分鐘就好。 

接下來將為大家介紹適合邊看電視邊執行的訓練操,這些簡單的運動絕不會影響一家人飯後齊聚一堂的和樂時光。不過,用餐時若喝了酒,務必等酒醒後再運動! 另外,當日氣溫若過低,建議高齡者暫且休息一天。 
((號稱世界上最簡單的提升血管力運動,快看下一頁學起來)) 

繼續閱讀

標籤:



醫療新知---英國最新研究常吃紅蘿蔔降低肺癌風險高達42%

吃紅蘿蔔有助降低肺癌風險42%

2019年9月一項登載在《英國營養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的研究指出,吃胡蘿蔔可能有助於預防肺癌。 

該研究針對2018年4月以前共計18項研究,合計約20萬人的資料進行分析,其中肺癌的病例數達5,517件,而研究小組發現其中吃最多胡蘿蔔的組別,比起最少的組別,肺癌的風險降低了42%之多,而若以肺癌種類分析,肺腺癌約降低66%,混合型肺癌則約降低39%,具有顯著的差異。

 全文連結

標籤:



2019年10月23日 星期三

分享--橄欖油怎麼挑?專家告訴你

然後像喝湯一樣,很沒禮貌地把它稀哩呼嚕喝下去(沒錯,就是要你喝油,不過你馬上就會知道原因)。你應該會立刻注意到喉嚨深處有辛辣的感覺: 這是一種叫作「橄欖油刺激醛」(oleocanthal)的化合物。
橄欖油刺激醛是一種「酚」(phenol),「酚」是一種植物化合物,通常以相連在一起的「多酚」(polyphenol)形式存在,食用後能有效激發人體的修復機制。橄欖油刺激醛的抗發炎效果非常好,相當於服用小劑量的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伊布洛芬」(ibuprofen),但沒有吃藥的潛在副作用。身體發炎會大幅抵消「神經可塑性」(也就是大腦構造在我們一生中都可改變的能力),學界甚至開始有研究發現,發炎會讓人產生憂鬱的感覺。

冷壓初榨橄欖油幫助維持血管與肝臟的健康

冷壓初榨橄欖油是地中海飲食中的主要食材,吃地中海飲食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比率也較低。橄欖油刺激醛可能在其中扮演要角,它已經過證明,有幫助大腦清除類澱粉蛋白(amyloid)斑塊的潛力,阿茲海默症就是這種黏性蛋白質在腦中聚集,達到有害程度的結果。
橄欖油刺激醛可能讓清除類澱粉蛋白斑塊的酵素活性增加。多項大型長期試驗都顯示,若每週食用不超過一公升的冷壓初榨橄欖油,可以保護大腦,防止衰退(甚至改善認知功能)。如果能保護大腦還覺得不夠,冷壓初榨橄欖油還證實可以阻斷脂肪組織中的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作用。這種酵素會將我們吃過量的碳水化合物變成脂肪。
除了橄欖油刺激醛之外,冷壓初榨橄欖油也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這是一種健康的脂肪,可以維持血管與肝臟的健康,甚至幫助減重。一湯匙冷壓初榨橄欖油中,維生素E 的含量達每日建議攝取量的10%。維生素E是一種抗氧化物,可保護體內富含脂肪的構造(例如大腦),讓這些構造不受老化傷害。

橄欖油專家教你「咳三下」挑好油

尼可拉斯.柯曼(Nicholas Coleman)是舉世少有的「橄欖油專家」之一,專門鑽研冷壓初榨橄欖油。他指出幾個找到好橄欖油的祕訣。首先,油的顏色與品質無關。要判斷一種油的好壞,唯一的最佳方法就是品嚐它。好的冷壓初榨橄欖油,嚐起來應該有青草味,絕不能有油膩的感覺。
初榨橄欖油的辛辣味來自橄欖油刺激醛,因此油裡面是否富含橄欖油刺激醛,可以從辛辣程度判斷。比較辛辣的油,甚至會辣到讓你咳嗽——但這其實是橄欖油品質的一種分級方式!下次你喝到「咳三下」等級的油,就知道找到守護者了,你的大腦會感謝你的。
至於橄欖油該怎麼使用、收藏,專家建議,冷壓初榨橄欖油應該成為你飲食中的主要用油,可以大方運用在沙拉、蛋等料理中,或者當作醬料。務必把油保存在可以避光的瓶子裡(深色玻璃瓶或鐵罐都可以),放在陰涼乾燥處。
-本文節錄自大雁出版《超級大腦飲食計畫:擊敗失智、調校大腦,讓你更聰明、更快樂、更有創造力》

標籤:



2019年10月22日 星期二

醫療新知---「糖尿病前期」有四項危險指標,研究發現藉由每天曬十五分鐘的太陽可逆轉⋯

隨著每天一杯含糖飲料的飲食習慣越來越多,糖尿病已經開始成為台灣新一代的國病,而且開始年輕化,甚至連國中、國小的學童也開始面臨糖尿病的風險。不過其實研究發現,維生素D跟胰島素阻抗很有關係,所以補充足夠的維生素D,其實可以幫忙改善胰島素阻抗⋯

更多內容

標籤:



2019年10月18日 星期五

動脈、靜脈眼中風,兩者治療大不同(上、下集)

眼中風指眼內的血管栓塞,可分為動脈及靜脈兩大類,對視力的影響主要視乎阻塞的位置,治療方法也大有不同。視網膜的血液系統包括動脈、靜脈和微絲血管。視網膜動脈會從心臟輸送含氧量高的血液到視網膜,視網膜的感光細胞需要動脈連綿不斷供血,以滿足營養及氧分的需求;另一方面,視網膜靜脈將脫氧血液送回到心臟,負責運走視網膜細胞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廢物,如二氧化碳。

內容詳

標籤:



黑米、黑糯米怎麼分?要如何洗才能保住營養

吃黑米較營養?但這樣洗米,營養都跑光了







嘉義縣太保市農會與農民契作的有機認證黑糯米。 聯合報系資料照 記者魯永明/攝影

一般我們常吃的米飯是白米飯,而現在有些較注意養生的人,偶爾會吃黑米飯或祡米飯。網路上有人疑惑問道,在一般商店買黑糯米,清洗後水會變成有點黑黑的,這是正常的器,是否為真正的黑糯米?
根據農委會爭議訊息澄清專區的資料指出,真正的黑糯米是在糙米外層的果皮、種皮與糊粉層含有花青素所致,依花青素的多少,會呈現淡紫至深紫的顏色,由於花青素溶於水,因此洗米水會有顏色。此外,以指甲或硬物摳除糙米外層後,應顯現白色糯米,如為染色之假黑紫米,因染色劑會浸入白米內部,如此作為辨識依據。

而正因為表皮含有花青素,花青素能抗氧化、抗發炎,有助保護心血管健康,這也是它比一般精白米營養所在。因此,洗米時不要用力搓洗,以免把最營養的元素都洗掉了。如果你洗到洗米水都快變成透明水色時,就是花青素都流光了。
此外,相信大部份人都搞不太清楚黑米、黑糯米的差別。簡單來說,黑米是不具有糯性的「黑糙米」,口感較乾硬;而黑糯米則是具有糯性的「黑糯糙米」,口感較黏彈。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