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17年4月27日 星期四

認識「失智症」及預防之道

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邱銘章醫師接受《好健康》雜誌諮詢時指出,失智症又可分為退化性及血管性兩大類,退化性以阿茲海默症最多,約占50~60%;其次為血管性失智症(腦中風引起,約20%),及其他疾病引起的失智症,如巴金森氏症的患者有40%的患者合併失智症。但患者有時會存在兩種或以上的病因,最常見的則是阿茲海默症與血管性失智症並存(又稱為混合型)。
失智症是一個進行性退化的疾病,從輕微症狀,逐漸進入中度、重度、末期症狀,疾病退化的時間不一定,有個別差異。西歐及美國研究發現,高教育者、職業成就比較大的人,因為大腦裡的認知儲備比一般人多,早期不易被發現。但一旦出現失智症的症狀,惡化速度比一般人來得快速。
內容詳

標籤:



2017年4月23日 星期日

「智慧型手機」使用上請留意三不

智慧型手機普及化之後,人手一機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是由於生活越來越依賴手機,因此資安問題更顯得重要許多,如果你有下面這三個壞習慣,可是會讓你很容易暴露在資訊外流的風險當中。
連接免費WiFi
說到最容易出現的壞習慣,莫過於連結免費WiFi,雖然很多人會覺得自己不需要這麼多的網路流量,而依賴免費WiFi進行手機上網。但是免費WiFi大多都沒有安全設定,因此有心人士可以很容易透過免費WiFi進到使用者的手機中,這會造成手機的一些重要資訊外流。
如果有使用手機進行行動支付或是金融交易的人,使用免費WiFi上網更會提高個人金融資料及重要密碼外流的情形,因此出門在外還是少連免費WiFi吧!除非你不擔心你的登入資料外流。
不設定密碼
雖然大家都知道設定密碼很重要,但對於一些人來說要記憶密碼卻是一件苦差事,因此就會有手機都不設定密碼的情形發生。不過這可是一個很危險的壞習慣,因為我們的手機通常都會與社群媒體及電子信箱連接。
萬一手機遺失,有心人士可以很輕易地使用手機,竊取使用者的重要資訊,並且更改使用密碼,為了避免這些問題發生,還是乖乖將手機設定一組密碼吧!
不回復原廠設定
這可能是大家最容易忽略的部分,由於手機的推陳出新的速度過快,換手機就跟換衣服一樣顯得自然許多,被汰換的手機除了少數不太能用而直接被淘汰之外,大部分的人還是會選擇將手機販售給舊機回收業者,或是自己上網進行二手機的交易。
如果在交易或丟棄之前,沒有將手機設定原廠回復,這可是會讓陌生人看到你所存取的照片及個人資料,就算手動一一刪除都不會是維護自己資訊的最好辦法,選擇回復原廠設定可以大大降低個人資訊外流的可能。

標籤:



2017年4月19日 星期三

搭飛機遇亂流坐那邊最安穩?

三立新聞網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近年氣候不斷變遷,空中旅行的頭號安全殺手「亂流」成了飛航常態,許多人都有搭機遇到亂流的恐怖經驗,整架飛機瞬間搖晃震動,即使繫上安全帶,不少人仍是心驚驚。對此,國外機師透露,乘客雖無法避免多變氣候帶來的困擾,但若不幸遇到亂流,其實機上有些座位相對安穩。


檢視相片

▲空中飛行遇亂流,是不少搭機乘客心中的夢饜。(圖/翻攝自南美航空臉書)
許多人在空中飛行時,最怕飛機遇到亂流,機身瞬間劇烈晃動,總讓人心驚驚,因此有網友在《Quora》發文,詢問「飛機上有沒有哪個位置晃動最小?」對此,一名比利時航空公司的機師吉爾森(Bruno Gillissen)表示,當飛機遇亂流時,機上有些座位會晃動地特別劇烈,但也有些座位特別安穩,引發網友熱議。


▲國外機師表示,遇亂流時飛機前方的座位是最安穩的。(圖/翻攝自《Quora》)
吉爾森指出,自己曾與多名空服員進行討論,不少資深空服員一致認為,若飛機遇到亂流時,位於飛機前方的座位是最安穩的,原因在於飛機的重心在機翼兩側前方,而這些座位正好位於飛機重心的前方,因此受亂流影響較小,坐起來相對來得安穩。
另外,由於控制飛機上下移動的升降舵位在機尾,因此當飛機遇到亂流時,升降舵就會不斷運作,以維持飛機在空中的高度,因此靠近機尾的座位搖晃程度最為厲害。對此,網友紛紛表示「難怪頭等艙和商務艙都設在前方,除了位置坐起來較舒適外,遇到亂流時也相對較安全。」


檢視相片

▲飛機升降舵靠近機尾,因此後方座位搖晃程度最為厲害。(圖/翻攝自《Quora》)

標籤:



2017年4月16日 星期日

醫療新知--「骨齒人工角膜移植技術」讓病患重見光明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澳洲古爾本(Goulburn)一名老翁,16年前因為感染疱疹病毒而導致失明,幸運的是他在悉尼眼科醫院(Sydney Eye Hospital)的革新角膜移植手術,透過自己的「牙齒」成功的迎來光明。
  • 患者約翰對這項手術的成功非常滿意。(圖擷自perthnow)
    患者約翰對這項手術的成功非常滿意。(圖擷自perthnow)
綜合外媒報導,澳洲一名75歲老翁約翰(John Ings),因16年前感染疱疹病毒導致雙眼逐漸失明,直到悉尼眼科醫院透過最新骨齒人工角膜移植技術(Osteo-odonto keratoprosthesis,OOKP),讓他重見光明。
醫療團隊先是取下約翰一顆牙齒,並在上面鑽孔植入塑膠鏡片後,將牙齒縫合在病患臉頰內3個月,待其增生後取得細胞組織與血液供應,再取出將鏡片縫進眼角膜內。
約翰非常滿意手術的成功,並表示在術前他根本看不到任何東西,現在已經不一樣了。該項骨齒人工角膜移植技術在澳洲已獲得2次成功案例。

標籤:



2017年4月15日 星期六

你有慢性腎臟病?「腎絲球濾過率」GFR數值和腎臟病分期攸關

78歲,本身患有糖尿病且長期在診所追蹤、治療。這次身體檢查檢果,肌酸酐(Cr) 1.1 mg/dl , 尿液檢查正常,腎絲球濾過率(eGFR) 51 ml/min/1.73m2,檢驗結果跟4個月前一樣,醫師跟他說”你的腰子(腎臟)功能不好,是第三期”因此她來到腎臟科門診求診。
陳女士:我的肌酸酐都正常,為什麼說我的腰子功能不好?
醫師:因血中肌酸酐的值會受到許多因素影響,如性別、年齡,肌肉量、飲食、營養狀況等。當肌酸酐值超過正常範圍時,你的腎功能已經下降一半了,所以單用肌酸酐並不能完全反應早期腎功能的變化。
陳女士:這次檢查報告中的腎絲球濾過率,是指什麼?
醫師:腎絲球濾過率代表腎臟的功能,正常腎絲球濾過率為120 ml/min/1.73 m2,它會隨著年齡的老化而逐漸衰退,平均40歲以後每年減少1 ml/min/1.73m2。腎絲球濾過率愈小代表你的腎功能愈差。只要有肌酸酐的值,就可把它代入公式而得到腎絲球過濾率(eGFR)。目前常用的公式如下:
Cockroft - Gault 公式
男性=(140-年齡) X 體重(公斤) / (72X血液肌酸酐濃度) ;女性需再 X 0.85
陳女士:要怎樣才算有慢性腎臟病?
醫師:所謂慢性腎臟病是指腎臟由於長期的發炎(例如感染、免疫複合體傷害、炎症反應)、慢性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壓)的影響,或因尿路阻塞遭受破壞,受損超過三個月,導致其結構或功能產生永久性病變致無法恢復正常。根據準則,只要符合以下任一項,就可稱為慢性腎臟病
1.腎絲球濾過率大於60 ml/min/1.73m並合併臨床上有腎臟實質傷害證據,如蛋白尿、血尿、影像學或病理學上異常,且病程達3個月以上。
2.不論是否有腎臟實質傷害證據,只要腎絲球濾過率小於60 ml/min/1.73m2且時間大於3 個月以上。
陳女士:醫師說我是第3期,是不是很嚴重,會不會洗腎?
醫師:慢性腎臟病分期是以腎絲球濾過率為依據,一共分為五期:
•第1期:腎功能正常但有腎臟實質傷害,如微量蛋白尿者。GFR:≧90 ml /min/1.73 m2
•第2期:輕度慢性腎功能障礙且有腎臟實質傷害,如微量蛋白尿者。GFR:60 - 89 ml/min/1.73 m2
•第3期:中度慢性腎功能障礙,GFR:30 - 59 ml/min/1.73 m2
•第4期:重度慢性腎衰竭,GFR:15 - 29 ml/min/1.73 m2
•第5期:末期腎臟病變,GFR:<15 ml/min/1.73 m2
因為您的腎絲球濾過率為51 ml/min/1.73m2且時間超過三個月以上,故為第3期慢性腎臟病。目前並不需要洗腎但必須控制好您的血糖、注意血壓、不要吃來路不明或對腎功能有害的藥物並定期追蹤、檢查。
由以上可知,我們不可以再單用肌酸酐的值來判斷腎功能,一定要配合腎絲濾過率。一旦確診為慢性腎臟病時,要記得定期追蹤、檢查。

標籤: ,



日常生活常見「泡澡意外」---吃完酒席回家馬上泡澡謹防熱休克溺死

【早安健康/陳建甫編譯】許多人在參加完酒會完回到家,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進浴室、洗盡一身酒氣,但是日本醫師就呼籲,喝酒會讓血壓下降,如果洗澡會讓血壓變化過大,甚至有可能導致熱休克死亡。

任職於橫濱勞災醫院的院長梅村敏表示:「飲酒後會提升血中的乙醛濃度,導致血管擴張、而血壓則下降,身體的交感神經會活化、脈搏會加快以恢復血壓。此時如果入浴更會造成血壓變化過大,酒醉狀態也會降低危機管理能力,從而導致在洗澡時出現意外。」

入浴前後血壓會出現大幅度的高低波動(如下圖),酒醉時血壓會進一步降低,造成血液無法輸送到腦部,而出現腦中風或是心肌梗塞的危險。一般人泡澡時容易出現的恍神、泡暈頭等狀況更容易在酒醉時加劇,而引起暈眩導致溺水。

梅村院長更表示,日本國內已有4300萬人有高血壓的病症,長期飲酒的人血壓原本就高於一般人,這群高血壓病患已經成為了在浴缸內死亡的高危險份子。而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統計,日本一年在洗澡時死亡的人數多達1萬9000人,其中因酒後入浴溺死或促發其他病症死亡的人數約有4800人,比起去年因為交通事故死亡的3904人更多。

最後他則提到,一般成年人飲酒後身體代謝酒精需花3~4個小時,喝越兇需要的時間也越久,若一定要在喝醉時洗澡,也該採取溫水淋浴的方式,不但可以避免熱休克溺死,也能降低對心血管的負擔。

標籤:



2017年4月13日 星期四

耵聹栓塞VS.外耳道膽脂瘤

耵聹栓塞介紹

  外耳道軟骨部皮膚具有耵聹腺,分泌淡黃色粘稠液體,稱耵聹。有的耵聹狀如粘液,俗稱“油耳”。正常情況下耵聹可借咀嚼、張口等下頜運動以薄片形式自行排出。若耵聹逐漸凝聚成團,阻塞外耳道,稱耵聹栓塞(impacted cerumen)。

耵聹栓塞原因

  耵聹腺分泌過多或排出受阻,如外耳道狹窄、異物存留,骨疣等。

耵聹栓塞症狀

耵聹栓塞早期癥狀有哪些?
  可出現聽力減退、耳鳴、耳痛,甚至眩暈。遇水後耵聹膨脹,完全阻塞外耳道,使聽力減退。還可刺激外耳道引起外耳道炎。若壓迫刺激鼓膜,可致耳鳴,偶有因壓迫中耳引起眩暈者。

耵聹栓塞飲食保健

耵聹栓塞吃什麼好?
  耵聹栓塞食療方(下面資料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生)
  方1:胡桃去殼取仁,用文火煨熟,塞於耳內。
  方2:香油適量滴人患耳,每次2~3滴,一般1~2次即可。
  方3:醬茄子擠汁滴耳內,一日數次,即愈。
  方4:蚯蚓泥、鍋底煤灰、生豬油各適量,共研細末,用蔥涎凋勻,棉裹塞耳,每日換1次。
  方5:白酒適量,滴入耳內,每日2—3次,浸泡之,待耵聹軟化取出。
  耵聹栓塞吃哪些對身體好?
  1、多吃蔬菜、水果,如小百菜、藕、蘋果、香蕉、葡萄、甘蔗、百合等。
  2、多飲茶水或清淡飲料。
  3、宜涼血解毒食物。綠豆、粳米、黃瓜、苦瓜、馬齒莧、綠茶等。
  耵聹栓塞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忌辛辣刺激之物辛辣之物如辣椒、韭菜、芥末等,久食可傷及肝,腎精血,在外感溫熱之時,則使熱盛而加重病情,使耳鳴加劇。
  (2)忌煙煙中的尼古丁可使血管收縮,耐口重微循環不暢,從而加重聽神經缺氧,使耳鳴加劇。

耵聹栓塞護理

耵聹栓塞應該如何護理?
  耵聹栓塞具有哪些危害?
  1、有時過多的耵聹和耳道內脫屑、灰塵等異物存積成塊;挖耳不當將耵聹塊推入耳道深部;或外耳道有異物存留、畸形、腫瘤、瘢痕等,或老年人肌肉松弛,下頜關節運動無力,影響耳屎的排出時,發生耵聹栓塞得機會就比較多。發生耵聹栓塞後,視耵聹大小和部位不同會產生聽力減退、耳悶塞感、耳鳴、眩暈等癥狀。
  2、耵聹栓塞時,耵聹常呈黑色或棕色團塊,質地較硬,觸之不動。對耵聹栓塞者不能盲目掏挖,強行挖取,勢必碰傷外耳道皮膚,甚至損傷鼓膜,並易引起感染。
  3、不恰當的挖耳,更可將耵聹推向深處,更難取出。對大而堅硬的耵聹,可先用3%~5%碳酸氫鈉溶液滴耳,每日3次,待耵聹軟化後鉤出,或用生理鹽水沖洗出來。

耵聹栓塞治療

耵聹栓塞治療前的註意事項?
  預防:
  1、平時勿掏挖耳朵。
  2、耵聹取出後,要註意保持潔凈幹燥。
  3、耵聹取出之後的短時期中,如厭惡外來聲響過高,可以敷些地塞些消毒棉花,半天到1天後取出。
保健品查詢耵聹栓塞中醫治療方法
暫無相關信息 
中藥材查詢耵聹栓塞西醫治療方法
  一、藥物治療:
  用耳鑷或耵聹鉤取出耵聹團塊。若大而硬難以取出者,先滴入5%碳酸氫鈉或1~3%酚甘油,每日滴4~6次,待軟化後可用上述器械取出或用沖洗法清除。已有外耳道炎者,應先控制炎癥,再取耵聹。
  二、其他特殊療法:
  外耳道沖洗法:病人或助手手扶彎盤放於耳垂下,拉直外耳道,用20~50毫升註射器接鈍粗針頭或用特制外耳道沖洗器,吸溫沖洗液,將沖洗器頭放入外耳道內靠近後上壁,逐漸輕輕加壓沖洗,使水流沖向外耳道後上壁,沖洗液進入深部並借回流力量將耵聹沖出。沖洗完後用幹棉簽拭凈外耳道。
藥療是根本,而食療能輔助藥物的治療,那麼耵聹栓塞的食療和飲食又是怎麼樣的?
藥品查詢

耵聹栓塞檢查

耵聹栓塞應該做哪些檢查?
  可見棕黑色或黃褐色塊狀物堵塞外耳道內。

耵聹栓塞鑑別

耵聹栓塞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耵聹栓塞應與表皮栓鑒別,後者又稱外耳道膽脂瘤,是因外耳道慢性炎癥致表皮脫落聚集成團。特點是表皮不斷脫落,表皮栓不斷增大,壓迫骨性外耳道使其擴大,或壓迫鼓膜引起耳聾,表皮栓遇水膨脹或繼發急性炎癥,可引起劇烈疼痛。

耵聹栓塞並發症

耵聹栓塞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如治療不當,會導致耳聾

標籤:



「外耳道膽脂瘤」治療法

治療
外耳道膽脂瘤是一種外耳道皮膚脫屑、膽固醇結晶堆積、上皮包裹所形成的囊狀團塊,其並非真性腫瘤。由於膽脂瘤呈膨脹性生長,周圍骨質長時間受壓、破壞、吸收,導致外耳道擴大。主要表現為耳痛、耳漏及聽力下降,是耳鼻喉科常見的臨床疾病。

器械去除法

沒有完全阻塞外耳道的膽脂瘤,可以用耵聹鉤沿著外耳道的壁緩慢伸入膽脂瘤內側將其鉤出。由於在外耳道各壁中後上壁的敏感性較差,所以可先從後上壁夾取膽脂瘤。貼近鼓膜的膽脂瘤團塊或不能合作的患兒均不宜採用此種方法,以免損傷外耳道及中耳其他重要結構。

外耳道沖洗法

膽脂瘤堅硬難以用器械法取出者,可先用3%—5%碳酸氫納溶液或硼酸甘油等滴耳,每日3—4次,3日後用沖洗器將軟化的膽脂瘤一次或分次沖洗乾淨。沖洗時注意:有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等鼓膜穿孔者忌用;沖洗液應接近體溫,過冷或者過熱,都可能會引起迷路刺激症狀,導致患者頭暈;沖洗時方向必須斜對外耳道後上壁,如果直對鼓膜,可引起鼓膜損傷,直對異物,則有可能將其衝至外耳道深部而更難取出。合併感染者,應先抗炎治療,可滴入3%硼酸甘油或4%酚甘油,每日數次,必要時口服或靜脈用抗生素,3~4日待炎症控制後再取。但單純的炎症控制很難徹底,根據經驗最好邊控制感染邊分次逐漸取出膽脂瘤。

全麻下內鏡下或手術顯微鏡下取出法

對於感染嚴重、取出十分困難的患者可考慮用此法。同時全身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術後須隨診觀察,若有殘餘或再生的膽脂瘤隨時清理乾淨。

乳突根治術及鼓室成形術手術治療

外耳道膽脂瘤侵入乳突和(或)中耳者應行乳突根治術及鼓室成形術手術治療。 手術原則為徹底清除膽脂瘤組織及破壞的死骨,擴大外耳道,恢復聽力。徹底清理外耳道底是避免復發的關鍵。在局麻或全麻下,行耳內或耳後切口,於顯微鏡下行膽脂瘤取出術,同時根據不同的病變情況行耳甲腔成形術及鼓室成形術。術後換藥至術腔完全上皮化。

術後外耳道膽脂瘤的治療

此類膽脂瘤一般都可在門診局麻下通過耳內入路來清除乾淨。方法為開啟囊壁吸出膽脂瘤,建議取乾淨後在外耳道放置一張矽膠片,持續3周,可以防止粘連及復發。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達,外耳道膽脂瘤可以治癒並且治療方法多種多樣,如何選擇合適自己的治療方法,希望看完本文之後各位患者能夠對應自己的症狀做出相應的選擇。

標籤:



2017年4月12日 星期三

淺談「中耳炎」微創手術

淺談慢性中耳炎及微創性中耳炎顯微手術
*
發佈單位
 耳鼻喉科
發佈日期
 2011-10-06
*
發表人
 林長椿醫師
*
新聞內容
 
您是否常感覺自己的聽力有些減弱或是不自覺地從耳朵流出難聞的分泌物?如果您或家人出現上述的情形,建議您找耳鼻喉專科醫師診察一下,因為這可能是慢性中耳炎在作祟,如果不及早手術治療,造成永久性的聽力障礙、耳鳴或是眩暈就得不償失了!
「我有慢性中耳炎,可是我很怕痛也沒有時間開刀!」「醫師幫我檢查了耳朵,說我有慢性中耳炎,建議要手術治療。可是平常沒什麼感覺,只是偶爾流膿、聽力變差、頭暈。拿幾天藥吃後也就好了。再說現在工作很忙,聽說開刀要住院好幾天,開完還要常回門診。若是請假,老闆臉色也不好看,該怎麼辦呢?」病患猶豫的問道。如果您的症狀持續時間過久,只好請耳鼻喉專科醫師為您評估施行慢性中耳炎顯微手術的可能性來挽救了!慶幸的是,通常在早期發現的情形下,有時病患可以不必住院即可接受該手術治療,根據筆者的統計,這類病患成功將耳膜修補好且部分或全部恢復聽力的比例高達九成以上!
顧名思義,所謂的慢性中耳炎,指的就是中耳腔的慢性發炎,醫學上可分為「單純性」與「非單純性」兩種類型,最常見的特徵便是耳朵會有難聞的分泌物以及耳膜穿孔。由於人體耳部的中耳腔介於外耳與內耳之間(嚴格說來是位於耳膜和內耳耳蝸、半規管之間的一個如豌豆大小的空腔),其重要性在於將外耳所收集來的聲音經由耳膜和聽小骨鏈的震動,放大傳導進入內耳及聽神經,因而形成人的聽覺。所以,罹患慢性中耳炎或多或少還是會對我們的聽力有所影響。
在筆者多年的門診治療中發現,真正對慢性中耳炎病患產生困擾的首要特徵,主要還是在於耳朵會有難聞的分泌物,造成社交、生活上的不便。特別是在慢性中耳炎病患上呼吸道感染或是下水游泳之後,此時中耳腔因為病毒、細菌或黴菌入侵,造成黏膜發炎腫脹,產生大量的膿樣分泌物,而這些分泌物經由耳膜上的穿孔流至外耳道,還會引起耳癢、惡臭、耳閉塞感、耳鳴、聽力障礙等等症狀。
第二項困擾慢性中耳炎病患的特徵則為耳膜上有穿孔。門診中常有病患詢問:「是不是將耳膜補起來就沒事了?」這對大部分單純性慢性中耳炎(發生中心性耳膜穿孔)的病患而言,的確是如此。不過,什麼情況下才算是「單純性」的慢性中耳炎呢?這就需要靠有經驗的耳鼻喉科醫師綜合詳細的病史、耳部的顯微鏡檢查,加上聽力檢查及耳後乳突部的X光檢查後加以判斷。如經醫師確認為「單純性」的慢性中耳炎後,再由醫師針對病況及病患身體狀況,建議病患選擇採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下施行顯微手術,這也就是醫學上常聽到的〝鼓室成形術〞。有些人可能會問,在進行〝鼓室成形術〞時,醫師到底拿什麼東西來補耳膜呢?其實,在治療上,絕大部分都是「就地取材」:依照醫師的手術習慣和耳膜穿孔的大小、程度,經過醫師的回春巧手,舉凡耳珠上的軟骨及軟骨膜、耳後皮下的軟組織筋膜及肌膜、耳垂上的皮下脂肪,都可以如乾坤大挪移般,作為再生新耳膜的「墊腳石」!
林長椿醫師照片
至於造成「非單純性」慢性中耳炎的可能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病患因為害怕接受手術而拖延徹底治療的機會。這是因為長時間的炎症會影響到內耳,造成內耳聽覺細胞的破壞,此時即使接受手術修補耳膜,可能也無法改善耳鳴或聽力障礙的症狀。有時炎症時間過久,也會造成中耳腔黏膜纖維化或鼓室硬化,此時手術當中除了修補耳膜外,更應詳細檢查聽小骨鏈的完整性,盡量徹底清除中耳腔的病灶,方能挽救聽力並杜絕耳膜再度破損,這也正是〝鼓室成形術〞的意義所在。第二個可能原因,則是所謂的「膽脂瘤性的中耳炎」,即俗稱「珍珠瘤」。此種特殊型態的慢性中耳炎,常會造成周圍聽小骨或中耳鼓室的骨質破壞,若是長期置之不理,可能會造成嚴重的併發症。
至於如果是小朋友罹患慢性中耳炎耳膜穿孔,是否需要急著手術?筆者認為至少應追蹤觀察到十歲以上再做決定。因為此時小朋友耳咽管的發育較為成熟,上呼吸道感染的頻率降低,手術後追蹤治療的配合度較高,會大大降低手術失敗的風險。
本科於近年來開始以經耳道方式,進行微創性手術來治療慢性中耳炎。主要步驟為先由耳後皮膚切開約僅1公分長傷口,取下約一平方公分皮下軟組織,直接經由耳道作耳膜穿孔環切術,必要時切開耳膜後上方耳道皮膚,翻起一小塊耳道耳膜皮瓣,進入中耳腔,檢查聽小骨完整性及檢查中耳黏膜狀況,有時亦可同時由穿孔處同時檢查。確定聽小骨鏈完整性及中耳黏膜狀況後,由耳膜穿孔處墊入軟組織或肌膜,並加以支撐,再將耳道耳膜皮瓣肌復位,以填塞物固定。過程約60至90分鐘,病人接受度良好,幾乎不感覺疼痛,術後約5天後拆除耳後切口縫線,1-2週內即可取出填塞物。若病患的聽小骨鏈受損,亦可由耳殼切開傷口,取一小塊耳殼軟骨加以細心雕塑後,作為重建聽小骨鏈的人工聽小骨,置入中耳腔以重建病患的聽力。與傳統耳前或耳後切開手術比較,經耳道微創性顯微手術優點為:
1.耳部外觀幾乎沒有傷口及疤痕組織。
2.因微創手術傷口極小,病患手術中及手術後幾乎不感覺疼痛,病患接受度高。
3.手術時間短,局部麻醉即可進行。
4.對病患個人衛生及生活影響小,因術後復原快,一個星期即可拆線及取出填塞物。
5.節省醫療費用:減少住院日數、減少抗生素及止痛藥物使用量,使用局部麻醉替代全身麻醉,使用耳殼軟骨替代昂貴的人工聽小骨製品,減少病患術後門診追蹤次數及藥物使用量。估計每例手術可節省健保醫療費用8,000到22,000元。
6.此項手術材料、手術費,健保完全給付。不似許多新開發手術需自費。
缺點:
1.手術技巧及困難度較高,需熟練耳部顯微手術之醫師施行。
2.耳道過於狹窄病患不適用。
3.有合併症之中耳炎不適用。
我們的經驗顯示經耳道微創性中耳炎顯微手術成功率約九成多,與傳統耳內或耳後切開中耳炎手術相當,但因傷口小,幾無疤痕,很受病人歡迎。如果術前已控制發炎感染,幾乎沒有什麼術後感染問題。對於部份耳道夠大,耳膜缺損適中,及乾燥無感染耳病患,住院時間可縮短至3天或可僅進行門診手術,對現代社會忙碌上班族而言,可以在最短時間內以最少費用及最無痛苦方式解決慢性中耳炎問題,甚為方便。

標籤:



外耳道膽脂瘤和其它類似疾病之判讀鑒别

外耳道膽脂瘤
臨床多發生於成年人,單側多見,可侵犯雙耳。無繼發感染的小膽脂瘤可無明顯癥狀。膽脂瘤較大時,可出現耳內堵塞感,耳鳴。如繼發感染可有耳痛,頭痛,外耳道有分泌物,具臭味。檢查見外耳道深部為白色或黃色膽脂瘤堵塞,其表面被多層鱗片狀物質包裹。較大的膽脂瘤清除后可見外耳道骨質道破壞、吸收、外耳道骨段明顯擴大。鼓膜完整,可充血,內陷。巨大的外耳道膽脂瘤可破壞外耳道後壁侵犯乳突,廣泛破壞乳突骨質,併發膽脂瘤型中耳乳突炎,也可引起周圍性面癱。不合併感染的膽脂瘤較易取出,清除方法同盯聹取出術。可用3%硼酸甘油或3%一5%碳酸氫鈉溶液(合併感染時忌用)滴耳,使其軟化后再取。合併感染時,應注意控制感染。但單純的控制感染很難迅速奏效,只有全部或部分清除膽脂瘤后,方能促使炎症吸收。感染嚴重、取出十分困難者可在全麻及手術顯微鏡下進行,同時全身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術后應隨診觀察,清除殘餘或再生的膽脂瘤。2%水楊酸酒精滴耳或可預防複發。外耳道膽脂瘤侵入乳突者應按乳突根治術或改良乳突根治術手術治療。  
全文連結

標籤:



認識「膽脂瘤」

膽脂瘤簡介--台北榮總耳科

標籤:



2017年4月11日 星期二

馬鈴薯含抗性澱粉能抗三高

 馬鈴薯含抗性澱粉,高鉀,富含膳食纖維、維他命C 及 B群,是抗三高的天然食物。
看全文

標籤: , , , , ,



2017年4月10日 星期一

十大「過敏食物」排行榜

〔記者張議晨/台北報導〕易過敏患者注意。國內健檢機構今發布最新10大食物過敏原調查數據,餐桌常見的蛋白、小麥、花生竟高居前3名,另外竹筍則排名蔬菜類第1,水果類則是以奇異果居首,醫師建議,飲食不要固定食用某幾種食物,才能減少過敏風險。
聯安診所健檢機構研究團隊,分析近3年1533筆慢性食物過敏檢測數據,整理出國內10大過敏食物排行榜,包括常見的蛋白、小麥、花生、螃蟹、蜂蜜、牛奶、奇異果、杏仁、牡蠣、芝麻等,且17歲以下過敏比例最高。
聯安診所院長鄭乃源解釋,蛋白高居過敏食物榜首,主因是蛋白較難消化,且蛋白製品的食物相當多元,國人接觸頻率高。
由於蛋白質分子巨大,鄭乃源也說,蛋白若未細嚼慢嚥或體內腸道微菌不健全,易造成消化不全的蛋白質進入腸道,更易引發過敏反應。且腸道是人體最大免疫器官,一旦腸道發炎,還會引發焦慮、憂鬱等情緒。
另外,不少民眾堅信「天然尚好」,但調查也發現,不少國人也對蔬果會產生過敏反應,如蔬菜類的竹筍、青椒、芋頭、四季豆;水果類的奇異果、櫻桃、鳳梨、葡萄柚、香蕉等。
鄭乃源說,若對這些食物過敏,長期食用會導致腸胃持續發炎,引發更多過敏反映。且不只出現在皮膚,疲倦、鼻竇發炎、腸胃脹氣、皮膚乾燥、失眠等,都是過敏的主訴症狀。建議日常攝取食物要多樣,輪替著吃,另外可多補充膳食纖維,幫助消化,減少過敏機率。

標籤:



2017年4月9日 星期日

如何煎出漂亮的「太陽蛋」?

煎出漂亮太陽蛋的 5 個重點!

POINT 1:雞蛋要打在碗裡
有些人會了節省時間,直接將蛋打進鍋中,這麼做卻容易讓形狀不完整,因此建議先打在碗裡,待熱鍋完成後再倒入鍋中才會漂亮。
  • POINT 2:鍋底均勻抹油
於平底鍋倒入一大匙的油,並用紙巾將油擦滿整個鍋底,可以確保雞蛋受熱均勻。
即使用不沾鍋煎蛋,建議也要加入適量的油,能讓雞蛋煎起來更加漂亮!
  • POINT 3:使用小火慢煎
開小火熱鍋,將手掌靠近鍋子上方,若手心感覺到鍋裡的熱氣溫暖不燙手,表示雞蛋可以下鍋,下鍋後也持續維持小火,慢慢加熱煎熟。
熱鍋不要太久,鍋子溫度過高會讓蛋白冒出許多泡泡,破壞外觀。
  • POINT 4:雞蛋倒入鍋中不要再移動
雞蛋倒進鍋裡就不要再移動,否則蛋白會因四處流動變得厚度、熟度不均的問題。因此必須注意盡量將雞蛋倒入鍋子中間,確保受熱均勻。
若想要雞蛋能呈現漂亮的圓形,可以使用相關的圓形模具來煎蛋喔!若追求完美的你希望煎出蛋黃位於正中心的太陽蛋,也可以在打蛋時先將蛋白和蛋黃分開,熱鍋後倒入蛋白,再另外放上蛋黃也是不錯的方法。繼續閱讀

標籤:



2017年4月8日 星期六

「尿尿有泡泡」不一定是「腎臟病」

有些人發現尿液中出現泡泡,便擔心是否罹患腎臟病,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腎臟內科醫師林彥仲表示,排出有泡泡的尿液不一定是腎臟病,也可能是發燒、感染、激烈運動所致,但腎臟發炎導致尿蛋白增多,的確會出現泡泡尿,建議就醫檢查,才能夠進一步判斷;而平時也可多留意身體症狀,例如下肢是否水腫、走路或睡覺時易喘氣、貧血等,才能早期發現慢性腎臟病,降低洗腎機率。報導╱周佩儀 攝影╱陳志淵

尿液中若泡泡綿密且不散開,要當心是否腎臟發炎。

林彥仲醫師說明,腎臟會製造蛋白質,如果腎臟發炎,血液中的蛋白質就會滲透到尿液中,也就是「蛋白尿」,若長期置之不理,最後可能需要洗腎,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許多腎臟疾病的治療,多以降低蛋白尿為首要目標,不過並不是所有泡泡尿都是蛋白尿,需根據泡泡的狀態,才能做進一步判斷,而蛋白尿的特徵為,尿液中的泡泡如啤酒泡泡般綿密,且一般泡泡會在5~10鐘內慢慢消失,蛋白尿的泡泡卻久久不散,或尿液顏色偏黃色、橘紅色,但因為尿液顏色與藥物、食物有關,例如吃維生素B群、甜菜根等都會影響,因此尿液顏色僅供參考。 


【先了解】激烈運動也會出現

發燒、感染、激烈運動也可能有蛋白尿,林彥仲表示發燒、感染時,會改變腎臟過濾通透性,使蛋白質滲透尿液中,而激烈運動導致心跳加快、血壓改變,讓腎臟蛋白質流失至尿液,會產生暫時性蛋白尿,但發燒、感染復原,運動後適當休息,症狀會消失,不過腎臟發炎引起的蛋白尿則為持續性,沒有治療易造成如洗腎等不可逆的傷害。 


下肢水腫易喘當心

維持身體水分平衡是腎臟重要功能之一,腎臟功能降低,排水的能力就會減弱,林彥仲舉例,假設喝1000c.c.的水,只排出500c.c.,剩下500c.c.便滯留在體內,而水往地處流,下肢就容易水腫,因此如果身體出現長期、非周期性的中重度下肢水腫,或是走路、睡覺時會喘,也可能是水分滯留在心肺,建議盡快至腎臟內科檢查。 


貧血臉蒼白是警訊

由於血液需要腎臟分泌荷爾蒙到骨髓協助造血,如果腎臟功能異常,易使造血荷爾蒙降低,導致人體紅血球缺乏,造成貧血症狀,如果長期有貧血、臉色蒼白、易疲累等現象,也可能是腎臟病的警訊,林彥仲醫師建議,平時應多留意身體異狀,才能提早發現慢性腎臟病,降低洗腎、罹患重大疾病,甚至是危及性命的風險。 


【這樣做】至腎臟內科檢查

若出現泡泡尿、中重度下肢水腫、走路或睡覺時候會喘、貧血以及疲勞等症狀,建議可以至腎臟內科做尿液、抽血、腎臟超音波等檢查,約半天可完成,健保有給付;日常生活中,建議蛋白質攝取應適量、飲食少油少鹽、勿吃不明藥物等,每天喝1500c.c的水,如有大量流汗,可多補充500~1000c.c.,才能維持腎臟功能基本恆定。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腎臟內科醫師 林彥仲

【醫生說】

運動雖會造成暫時性蛋白尿,但這是自然變化,並不代表運動會造成腎臟傷害,且長期規律運動反而能降低血壓。 

標籤:



身體產生「靜電」是什麼原理?

 最佳解答:  身體容易產生靜電和下面幾個因素有關,針對這幾個因素加以避免應可以減少和周遭人、物來電的機會:空氣中的濕度較小時,容易蓄積電荷。所以讓環境保持適當的濕度,可以減少空氣中電荷的蓄積,而減少‘來電’的機會。毛質、尼龍質的衣料比較容易產生靜電,所以,穿棉質的衣服可以減少這種情形。皮膚乾燥時比較容易在皮表蓄積電荷。皮脂腺分泌比較少的人,在乾冷的天氣裡特別容易感覺到靜電,就是這個原因。所以,適當的皮膚保濕也可以減少被電到的感覺。較胖的人,皮下脂肪較多,電荷較不容易均勻分佈於皮表。相對的,較瘦的人較易蓄積電荷,所以就比較容易放電。有些電器用品,如:電腦螢幕,容易在表面蓄積電荷。加個接地裝置,可避免被它電到。這種體表的靜電反應和體內電解質的失衡沒有關係。這種體表的靜電反應其實和體內電解質的失衡沒有關係。電流通過我們身體,便產生觸電現象;如果電流從一隻手流到另一隻手,也就是電流通過心臟,電流也夠強的話,便有生命危險。你的手可能很容易出汗,所以容易傳電。預防靜電的方法:(1) 保持手的乾燥。(2) 常穿橡膠底的鞋。( 因為地面是零電位,電流會通過你身體而通地)(3) 一手主義:觸摸可能有電的物體不要雙手並用。(4) 家中電器都要加裝地線。(5) 如果觸摸電器有輕微痲庳感,可將插頭轉180℃重插。(6) 傷口處導電直通心臟,非常危險,要特別注意!你知道為什麼赤腳站在大樹下,會帶來人體健康,防老化也強身嗎?這也跟靜電有關係!因為赤腳站在大樹下,比起乾燥的水泥地或陽光曝曬的乾地,大樹下的土壤有恰好溼度。而溼度不足則無法「導電」,靜電自然無法釋放,因此避雷針或接地線的末端,都是深入地下至少兩公尺,原因就是深度土壤的溼度不易散失,利於導電進入地球中之故。 有一位旅居美國多年,享富盛譽的草藥老中醫師,在臨終前交代傳人宣導以下的實例,以造福更多人: 有一位跨國財團的老董事長,已經患有多年的失眠症,尋遍各國頂尖名醫,所耗費交通費、醫療費每年都在數百萬美金之譜。每晚在房間裡來回走動,雖然對企業有更多時間去關注,卻造成家人的不安與擔心。他的兒子無意間聽到Dr.Christopher的演講,強調我們每天一定要和土地接觸,體內才不會積靜電。他帶著父親到濕潤的草地上光腳走了十分鐘,第二天早上,家人發現老董事長沈睡了一晚,精神煥發地醒來。 最長壽擅於養生的日本,規定小孩子的鞋子不准用橡皮鞋底,否則是違法的。 橡皮或人造皮不會導電,穿著這類鞋子就是與地球絕緣,無形中累積過多靜電,會引起身體的提早老化、免疫力下降,輕 者有很多不適,包括失眠。重者則引發健康失調,包括癌症提早發生。(現代人癌症比率不正常地偏高:成年人平均接近33%)人造化學產品目前已有一千萬種以上,這些產品遍佈衣食住行,以穿在腳上的鞋子來說,市面上百分之九十以上所供應的都是人造鞋底,這與傳統自然材質的草鞋、布鞋、木鞋甚至於皮鞋最大的不同是──不導電。 人體是個生物電磁場,我們生活在大自然的大電磁場中,一旦大自然的平衡更改或被阻擋,身心都會引起病態、不舒服。 各種"先進"現代化的城市裡鋪滿柏油路、水泥地、地磚,都是不導電的物質。再加上乘坐橡皮輪胎的車子、人工鞋底,現代人可以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絕緣體」世界生活,它所造成的問題很值得去探討。 因此每天最好要在草地、土地、石子地或海灘上光腳,或穿著布底、皮底鞋子走走,有病的人尤其要多多和大自然親近,記得脫下橡皮鞋底,否則再多的深呼吸、散步也是無濟於事的。

標籤:



分享--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彭麗媛」給女兒的人生忠告


轉載YouTube 影片

標籤:



不吃糖也有機會得糖尿病?

只吃高脂食物比較容易變胖嗎?只吃高醣食物會得糖尿病嗎?答案可能令你驚訝。

這對雙胞胎醫生「一人吃高糖,一人吃高脂」食物 一個月後看誰變得比較胖?結果證明大家的想法都錯了!

看全文

標籤: , , , ,



2017年4月6日 星期四

中年熟女心絞痛謹防是心臟血管痙攣








1 2013/5/18 下午 02:36:58 華人健康網                                                                                                                       

中年熟女心絞痛 防心臟血管抽筋

(關鍵字: 心肌梗塞 , 殷偉賢 , 胸悶 , 林幸榮 , 心臟血管抽筋
有胸悶、胸痛的跡象時,不僅可能是心絞痛、心肌梗塞的徵兆,現在也要懷疑有可能是心臟血管抽筋(也稱為心臟血管痙攣)的前兆。日前45歲的日本偶像女星天海祐希,身材勻稱、無心臟病史,最近卻因心肌梗塞而住院治療,被迫退出舞台劇的演出,外界就懷疑她心臟血管抽筋。
國內心臟科醫師發現,因為壓力等外界刺激所引起的心臟血管抽筋個案,近幾年來明顯增加,其中以中年熟女比率最高。(攝影/黃志文 )
國內心臟科醫師發現,因為壓力等外界刺激所引起的心臟血管抽筋個案,近幾年來明顯增加,其中以中年熟女比率最高。(攝影/黃志文 )

1名年僅25歲男性,從事裝潢工作。因為胸痛、喘不過氣來,被送至醫院急診室。原本以為是血栓或血管阻塞所引起的心肌梗塞,但心導管進入心血管後發現,血流暢通,找不到血栓,也沒有發現阻塞,而是心臟血管抽筋。
國內心臟科醫師發現,因為壓力等外界刺激所引起的心臟血管抽筋個案,近幾年來明顯增加,其中以中年熟女比率最高。依據急診中心臟抽筋的個案發現中年女性為大宗,占5成以上,比同年齡男性要還多。
防心臟血管抽筋 注意危險因子
心臟學會秘書長、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殷偉賢表示,造成心臟血管抽筋的風險包括壓力過大、過勞、氣溫驟降變化、抽菸、喝酒、濫用藥物等,在不斷刺激後,心臟血管突然收縮、抽筋。患者會突然胸口劇痛,被緊急送至急診室,經心導管檢查,卻發現血管並未阻塞,也沒有血栓,其實是心臟血管抽筋。
心臟血管抽筋與心絞痛有一點差異,心絞痛的病人,症狀常在勞動或用力時發作;心血管痙攣卻在休息靜止或半夜、清晨,最易出現短暫性的胸悶胸痛,病發時因心血管內壁異常收縮,造成血管腔狹窄,血流不通,心肌因而缺氧,表現出來的症狀就像心肌梗塞一樣,嚴重時有可能導致猝死。
治心臟血管抽筋 用血管擴張藥物
心臟學會理事長、台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幸榮表示,針對心臟血管抽筋治療,主要是使用鈣離子阻斷劑,保持血管擴張。如果發生急劇胸痛、心絞痛、胸悶等情況,都應早點就醫檢查,避免心肌受損,尤其在男性、有家 族史、三高患者、青少年抽菸、肥胖等族群,罹患冠狀動脈血管痙攣的機率較高。
避免心臟血管抽筋 日常注意事項
1.飲食多注意勿攝取過多膽固醇。
2.早戒菸,避免高風險因子。
3.每天保持規律的運動。
4.注意保暖,避免冷空氣造成血管過度收縮。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