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19年3月31日 星期日

分享--太神奇了,一般手提袋也可輕易就上鎖喔⋯

一般的手提紙袋因為沒有拉鍊的設計,若是紙袋不小心掉落,內容物也會跟著外露。近日有網友分享「抖音」的一支影片,畫面中一名女子輕鬆地幫紙袋「上鎖」,只要15秒就能迅速讓紙袋呈現緊閉的狀態,讓不少人看完後直呼:「說不定設計者沒想過」。

全文詳



2019年3月30日 星期六

醫療新知--杜克大學最新研究--檢測視網膜血管變化可偵測阿茲海默症



非侵入性成像技術是如何快速檢測到人視網膜的變化,從而可以反映受試者是否患有阿茲海默病(AD)及其病情的發展情況。該技術被稱為光學相干斷層掃描血管造影(OCTA),可檢測眼後部微小血管的變化或惡化情況,研究人員正在研究視網膜與阿茲海默病之間的聯繫。
最近,來自美國杜克大學眼科中心的研究人員證實了非侵入性成像技術是如何快速檢測到人視網膜的變化,從而可以反映受試者是否患有阿茲海默病(AD)及其病情的發展情況。該技術被稱為光學相干斷層掃描血管造影(OCTA),可檢測眼後部微小血管的變化或惡化情況,研究人員正在研究視網膜與阿茲海默病之間的聯繫。這一突破性發現刊登於近期的《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雜誌。
繼續閲讀

標籤: ,



2019年3月27日 星期三

別再用耳機聽音樂了,生活中請避開謀殺聽力的四種行為

小瑞的聽力減退,正是受到生活中聽力殺手的傷害。而這些生活聽力殺手,專家總結成4種傷耳行為,分別是:
一、長時間高音量戴耳機:
戴耳機音樂是年輕人在休閒與行動中最常做的行為之一,看起來雖然很符合時尚,但耳機對聽力的傷害是漸進性的,尤其是入耳式的耳機,聲音會直接進耳膜,若調高音量,高頻音量聲波會傳入人內耳,震盪耳蝸內的液體,過度刺激毛細胞,對聽力造成影響,長久下來,還會出現疲勞、頭暈、記憶力減退等狀況,
有耳鼻喉科醫師就曾提出警告「年輕時戴耳機聽音樂,等到老的時候就等著戴助聽器吧!」證明長期配戴耳機對聽力造成的傷害有多嚴重。
二、長期處於噪音之中:
人與人談話的聲量一般約在60分貝,聽力可以承受最強的聲音約90分貝,如長期處在大於90分貝的環境中,例如工廠、機房的噪音干擾環境,KTV、數位多媒體播放器、鞭炮、電動玩具、手機等噪音源,都會造成聽力受損,甚至有可能耳聾,此外,還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情緒煩躁、頭痛頭暈、視力退化等症狀。
三、擤鼻涕太用力:
如果擤鼻涕太過用力,可能會出現耳鳴的狀況,那是因為鼻腔通過咽鼓管和中耳相通,如果太用力,就會傷到中耳,當鼻腔內力升高,細菌會隨鼻涕經由咽鼓管進入中耳腔,引發中耳炎,還有可能造成聽力損傷。
四、濫用抗生素等藥品:
有些抗生素對體質不合的人,往往會造成耳朵的損傷,例如鏈黴素、卡那黴素、慶大黴素,使用不當或濫用很可能會造成聽力受損,耳聾或平衡失調。
面對這4種傷耳行為,應有的預防因應作為包括:
  1. 如果戴耳機,儘量選擇耳罩式,避免在捷運、公車等周遭環境噪音吵雜的交通工具上使用耳機,耳機音量不要超過播放器音量的2/3,連續使用時間也不宜超過1小時。
  2. 避免長期置身在噪音環境,聽音樂或看電視時別把音量調得太大,去KTV與電動遊樂場儘量不要待太長的時間,也可以帶上防噪音耳塞,避開噪音干擾。
  3. 擤鼻涕時不要同時擤兩個鼻腔,先壓住一側鼻腔,把另一側鼻腔的鼻涕擤出來後再換對側鼻腔,力度不宜過大。
  4. 一定要在醫師指導下服用抗生素,不要擅自增減藥量,若有耳病狀況應告知醫師,以免亂服藥物加重聽力障礙。

標籤:



2019年3月25日 星期一

「剩菜」「剩肉」那一種比較能夠致癌?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有些人會覺得,肉放一晚肯定會變質,從而生出有害的物質,而蔬菜放一放看上去沒有什麼關係。這可就大錯特錯了 !腫瘤科醫生認為,一定要把蔬菜在最新鮮的時候吃掉 !這些看起來不會腐爛的東西,反而會生出可怕的物質,那就是亞硝酸鹽。
亞硝酸鹽是食物當中常常產生的物質,但卻是一種強致癌物質,在醃菜中的含量最高。當蔬菜在常溫下放6 個小時、冷藏放24 小時後,微生物就逐漸開始滋生,把蔬菜當中含有的硝酸鹽,轉化成為有毒的亞硝酸鹽,人體如果長期攝取這些食物,就會大大增加胃癌、食道癌等腫瘤的發生率。
而肉類食物中所含的硝酸鹽較少,一般在冷凍情況下, 蛋白質大部分會保存良好,如果澈底加熱的話,滋生的少量微生物也會被去除,不會對人體造成損害,所以葷菜在冷藏或冷凍的情況下可以保存1 ~ 2 天。
如此得到一個結論,剩菜在24 小時內吃掉,剩肉可以在48 小時內吃掉。那麼對於帶便當這件事,我是比較支持的,一方面可以減少吃外賣的頻率;一方面也避免浪費。只是要記得,第一天的午餐最晚第二天中午就要吃掉,最好不要放到晚上,更不要放到第三天。



分享--如何逆轉「脂肪肝」

脂肪肝是什麼?

 

脂肪肝,顧名思義就是指肝細胞內累積過多的脂肪,導致肝功能受損。臺灣有高達三分之一人口有脂肪肝(根據臺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調查),是臺灣人最普遍的肝病,比例高達43%,其中男性上班族更高達49%。 

一般人常誤以為只有喝酒的人或肥胖的人才會有脂肪肝。肥胖確實是最常見的原因,而高血脂、飲酒、糖尿病控制不良,也會造成脂肪肝,也因為它不會不舒服,讓人難以察覺,容易忽視它可能帶來的各種威脅,例如高血脂、動脈硬化、心肌梗塞及腦中風;脂肪氧化、脂肪性肝炎、纖維化、肝硬化最後導致肝癌 。 

脂肪肝怎麼辦?

 

  1. 飲食控制
    脂肪肝是有可逆性的,想改善脂肪肝可以先試試韓國健康書籍作家金尚勲「不勉強瘦身法 」。首先,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晚餐的飯、烏龍麵、義大利麵),蛋白質是製造肌肉的基礎,為提高基礎代謝,透過蛋白質(紅肉、魚、黃豆)、維生素(蔬菜)、發酵食品(味噌、納豆)來攝取營養。
  2. 健走
    正田純一教授提倡每天進行30分鐘以上的健走,在其研究報告指出,持續運動不僅會大量產生可防止動脈硬化、提高胰島素作用的「脂聯素」,還能加強預防糖尿病、老人痴呆症。
  3. 喝黑咖啡
    研究發現一天喝2.5杯以上咖啡的人,罹患脂肪肝的比例較低。日本肝臟病學會船津和夫醫師說,因為咖啡中含有大量綠原酸,不止護肝還能減少體脂肪。
  4. 瘦身:最有效方法!
    根據臨床實證,只要能減少8%的體重,就能讓肝臟回到健康狀態。輕鬆、有效又有型喔!


標籤:



分享--三個NG動作超傷膝蓋

老化是膝關節退化問題的不可逆因素,不過專家表示,肥胖、過度使用及錯誤姿勢等後天因素,恐加速膝蓋退化,包括跑步、爬樓梯、打球及蹲跪等常見姿勢,都會讓膝蓋承受的重量倍增,其中蹲、跪、坐矮板凳是最傷膝的3個動作。
《元氣網》報導,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副院長馮逸卿指出,根據統計,站立或行走時,膝蓋承受的重量約為體重的1到2倍;跑步、爬樓梯約4倍;打球6倍;蹲跪姿則高達8倍!
虎尾若瑟醫院復健科醫師吳炎村表示,蹲跪時髕骨會壓向股骨,蹲得愈深、膝關節壓力愈大,因此蹲姿如廁過久及跪著擦地板對膝蓋負擔都很大;坐矮板凳等讓兩腳彎曲時間過長的姿勢也容易傷膝。建議同一個姿勢不要維持太久,每30分鐘要起來動一動,如果非跪不可,也最好加個軟墊。
另外,穿高跟鞋,膝蓋壓力會增加23%,容易導致髖關節提早退化;翹二郎腿也容易使骨盆傾斜,導致膝關節髕骨外翻或位移,造成軟骨磨損;過胖也會增加膝蓋壓力,加速膝軟骨耗損。
吳炎村提醒,任何運動都必須循序漸進、不要勉強,避免重覆性壓力,並且在大量激烈運動後,要記得舒緩肌肉讓膝蓋歇息,若有不適或痛處應盡早就醫檢查。
(中時電子報)

標籤:



醫療新知--實驗證實,每天攝取「豬肉湯」可有效降低壞膽固醇

傳統印象認為吃豬肉會增加膽固醇,日本醫師指出--「豬肉湯」能降低膽固醇的「油酸」,日本節目甚至請到前奧運滑冰選手進行實測,每天吃100g豬肉料理,1週後體內壞膽固醇含量確實大幅下降。 
據《每日健康》報導,日本減重專業醫師工藤孝文表示,豬肉含有豐富的油酸也被稱為是「會走路的橄欖樹」,每100g豬肉的油酸約等於1大匙以上的橄欖油,且含有降低壞膽固醇(LDL)的效果。
他建議,每天應攝取100g~150g豬肉,簡單料理即可,能幫助預防壞膽固醇過多造成的心臟病、動脈硬化、高血壓等問題。
日本節目也邀請前花式滑冰選手渡部繪美來實測,持續吃1週後發現,她體內的壞膽固醇從147mg/dl降到了96mg/dl,專家表示,100g豬肉製作的豬肉湯約可攝取24.6g油酸,而涮豬肉片則能攝取到19.9g油酸,顯示煮成湯能攝取到較多油酸,更能有效率降低壞膽固醇。

標籤:



2019年3月24日 星期日

乳癌Q&A


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指出,最常見的乳癌症狀包括:

  • 邊緣不規則、柔軟的腫塊
  • 胸部部分或全部腫脹
  • 皮膚發癢,可能出現類似橘皮的組織
  • 乳房或乳頭疼痛
  • 乳頭或乳房凹陷
  • 乳房或乳頭皮膚發紅、表面乾硬或變厚
  • 乳頭分泌物

如果乳癌擴散至手臂或鎖骨附近的淋巴結,可能在鄰近處產生腫脹或腫塊,而這些症狀可能比乳房原始腫瘤更早被發現,因此這類的腫塊也需要特別注意。

更多內容

標籤:



2019年3月22日 星期五

一天喝幾杯咖啡對身體最好?

路透社報導,彙整先前超過200份研究證據的這項研究還發現,喝咖啡也跟降低糖尿病、肝病、痴呆及一些癌症的風險有關。
科學家指出,除了孕婦或骨折高風險者,一天喝3或4杯咖啡,可獲的好處最大。
咖啡為全球最普遍的日常飲料之一。為了更了解咖啡對健康的作用,英國南安普敦大學(University ofSouthampton)公共衛生專家浦爾(Robin Poole)領導的研究團隊,針對涵蓋所有國家和背景的201份觀察性研究報告、17份臨床實驗為主的研究,進行「傘狀回顧」(umbrella review)。
浦爾的團隊在剛發行的「英國醫學期刊」(BMJ)中,針對上述研究作出以下結論:「在一般攝取形態之下,喝咖啡似乎相當安全。」

標籤:



如何正確量血壓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高血壓是全世界致死人數最多的疾病,平均每4名成人就有1人有高血壓問題。專家提醒,控制血壓第一步就是每天量血壓,特別是清晨血壓或服藥前血壓,務必要低於135╱85毫米汞柱,建議早上起床、上完廁所後測量2次血壓,數值取平均值,就是控制血壓的「關鍵密碼」。
高血壓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許多人罹患高血壓不自知,有1/3的高血壓患者完全不量血壓,因此首要之務就是養成量血壓習慣,20歲以上成人至少每年要量1次血壓,已是高血壓的患者更要天天測量。

早上測2次 再取平均值

至於測量血壓的方法,王宗道建議,起床後可直接測量,但若有尿意則要如廁後再測,以免憋尿使血壓飆高;測量血壓2次後取平均數值,但若2次血壓收縮壓差距10毫米汞柱以上,就必須測第3次,再取2次較低數值平均。 
要避免高血壓上身,除養成量血壓習慣,生活習慣改變也很重要。王宗道說,務必控制鹽分與鈉攝取、節制飲酒、減重、戒菸、多吃蔬果,少碰高油脂和高膽固醇食物,適度運動也有助於擴張血管,讓血壓下降。 

標籤:



「燒燙傷」不要再迷信用蘆薈冰鎮了⋯專家分享小面積燙傷處理得法可以不留疤

【早安健康/吳慧禎報導】一旦不小心燙傷,老一輩的人都會建議使用蘆薈、麵粉、香灰、左手香、蛋清等秘方敷傷口,據說具有降溫效果,真能有效舒緩不適、治癒燒燙傷的傷口嗎? 

燙傷快敷蘆薈?燒燙傷撒麵粉能治好?食藥署這樣說

衛福部食藥署闢謠專區針對「聽說燙傷可以用麵粉、蘆薈、左手香敷傷口」的傳言闢謠,表示網路謠傳燒燙傷偏方包含麵粉、蘆薈、香灰、蛋清、左手香或祖傳秘方等,其實都是未經醫學證實的治療方式,且燙傷時皮膚表面因熱能損傷甚至是壞死,造成開放性的傷口,這時候若貿然使用偏方,可能會大幅增加感染的風險,同時減緩癒合能力,影響皮膚的復原。 

別再用蘆薈冰鎮燒燙傷口了!


燒燙傷是日常常見的狀況,許多民眾對於偏方深信不疑,尤其平常不慎燙傷時,會看到不少人將蘆薈或左手香敷在傷口上,小心反而會刺激肌
膚,皮膚越敷越糟,更有過敏、起疹子、甚至傷口感染的風險。莫聽信
誇大不實的謠言,更要避免再次謠傳,食藥署提醒,切勿輕易相信網路燒燙傷偏方,受傷時應依循正常醫療管道就醫,遵從醫囑。遇到燒燙傷時應秉持「沖脫泡蓋送」原則,立即用冷水沖洗降溫,嚴重的燙傷應儘速送醫,以免延誤黃金治療時間。 

譚敦慈小秘訣:小燙傷這樣處理

而一般較常見的小燙傷,也許可以透過簡單的處理,減少留疤的機率,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先前就透露一個林杰樑醫師親授,「燙傷不留疤、也能舒緩傷口」的小撇步。譚敦慈回憶,有次在用
熨斗時不小心燙到手,造成小範圍二度燙傷,此時林醫師先用濕紗布覆蓋在燙傷的部位,並立即冰敷燙傷的部位直到不覺得痛為止。 譚敦慈分享,現在已經找不到燙傷的位置,可見這招不留疤的撇步還真有效。 

標籤:



那些蔬果是癌細胞剋星?可降低40%死亡風險

許多研究都指出,蔬菜水果中富含的維生素C、E、茄紅素、β胡蘿蔔素等抗氧化物質,具備抗老、抗癌、預防疾病等種種好處,也讓番茄、檸檬、青花菜等食物成為眾所皆知的健康好食材。而最新研究也針對多種抗氧化物質做出統計,發現抗氧化物質能降低的死亡風險最高竟然達到40%! 

血中抗氧化物濃度較高、攝取抗氧化物質較多者都可能降低死亡率



2018年9月一項登載在期刊《Advances in Nutrition》中,由伊朗賽姆南醫科大學(Semnan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研究員Ahmad Jayedi帶領的研究指出,血液中抗氧化物質最多的人,比起最低的人,死亡風險都降低了: 

更多內容



2019年3月21日 星期四

譚敦慈分享--因應PM2.5危機如何正確戴口罩

【早安健康編輯部】隨著出門在外或是在家打掃,我們所處的環境不同,需要用到的口罩種類也不同:室外空氣汙染程度較重,外科用口罩較為適宜;一般室內打掃可以戴紙口罩,遇到揮發物質可戴活性碳口罩。除了針對不同情境穿戴不同種類口罩,如何正確穿戴口罩也影響了口罩的效果,方法如果不對,不但沒有防護作用,甚至因為自己覺得安全,反而讓身體健康面臨更大危機。 

口罩怎麼戴其實有學問,除了要遮住口鼻不要露出鼻孔、正確戴一層就好不需要戴兩層外,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還提醒大家戴口罩的注意事項,以免戴了沒用,花錢又傷身: 

1.定期更換,但如果口罩有濕掉應立即更換,而不是非要一天才換一次。 

2.平貼在臉上沒有效果,應該要把口罩撐起來變成立體,並讓邊緣儘量貼緊臉部,尤其鼻樑部份應密閉,該處有一段壓條,要配合鼻形按壓。要怎麼判斷有沒有按壓妥當?只要故意吐氣看眼鏡有沒有起霧,沒有的話就是正確做法。 

3.有顏色朝外:「沒有什麼感冒朝裡朝外的差別,口罩有顏色朝外是不二法門」。 

4.口罩外側藏污納垢:口罩向外的面是汙染區,是吸附的灰塵、細菌、黴菌等停留的地方,因此手不要經常去碰。如果要把口罩拿下,應先用手從耳後開始拉起鬆緊帶,用鬆緊帶提著整個口罩再丟掉,免得沾到細菌,然後再洗手、漱口,徹底清潔。 

「你可以少吃一點、少喝一點,但不能不呼吸。」 譚敦慈提醒大家,方法對口罩可以遮蔽口鼻避免吸入有害物質,但也要注意口罩周圍頭髮上、臉上、圍巾上可能也會沾到落塵,因此回家後要洗臉、漱口,衣物外套也要常清洗,以免有害物質進入人體。 

標籤: ,



使用公廁在馬桶上舖衛生紙防護有害無益

【早安健康/吳慧禎報導】不少人認為公共廁所髒亂、細菌又多,所以上廁所使用坐式馬桶時,習慣先在馬桶坐墊上鋪一層衛生紙再坐,藉此隔絕坐墊上的髒汙及細菌。不過專家提醒,其實這行為恐怕是多此一舉,而且不僅無法隔離細菌,還會讓皮膚接觸到更多細菌,反而更不乾淨! 

公共使用的馬桶坐墊特別髒、有很多細菌或病毒?據健康網站《SELF》報導,紐約大學微生物學教授菲利普(Philip Tierno, Ph.D.)說,其實馬桶坐墊還比多數廚房水槽更乾淨,不過這不代表馬桶坐墊沒有細菌,「只是那些細菌是最常見的微生物細菌,在生活中早已爬滿你全身了。」 

菲利普教授說明,很多人擔心的疱疹、淋病、梅毒等病毒,其實很少出現在馬桶坐墊上,而且這類病毒細菌離開人體外約10秒就會死亡。

一張薄薄的衛生紙能做為一個盾牌嗎?


菲利普教授提醒,廁所裡最該

更多內容



譚敦慈分享--「不鏽鋼鍋」如何開鍋及養鍋

304材質的不鏽鋼除了看標示之外,特色是重量夠且有一定的厚度,價格當然也不會太便宜,這些都可以作為選購時的判斷依據。 

不鏽鋼鍋如何開鍋、養鍋


不鏽鋼鍋在製造時會使用黑油當成潤滑劑,因此剛購回時可能會有黑油殘留,你可以用下列方法來開鍋。 

步驟1
 
徹底清洗1次(請照著「無毒清潔法」清洗)

全文詳

標籤:



2019年3月20日 星期三

「泡泡尿」需要洗腎?重視腎臟五資訊



泡泡尿之所以會是腎臟病的徵兆之一,是因為可能暗示著尿中有蛋白質。腎臟的過濾膜正常會阻擋血液中的蛋白質流失到尿中,一旦尿中出現蛋白質,且真的是從腎臟來的,即代表腎臟本身可能出了問題。

蛋白尿嚴重度與腎功能惡化相關 

蛋白尿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不但是腎臟功能受損的結果,一些研究指出,它亦可能是加速腎功能惡化的原因。 

臨床觀察到,就診發現時的腎功能越差,最後進展至末期腎疾病的風險越高,這應該可以理解,腎臟經過一段時間的受損,腎元無法再生,功能只會持續下降,因此發現時的立足點越差,本錢越少,之後惡化的機會也越高。

更多內容

標籤:



2019年3月19日 星期二

Q10升级版QH--護心更有力

不少民眾利用輔酶Q10來保養心臟,增強心臟能量和活力。現在Q10有了升級版,日本生技研發團隊發表10多年研究成果,利用特殊製程,將氧化型Q10轉換成還原型的QH,對於支持心臟健康活力,比氧化型Q10作用更強,是生技界一大突破。
營養師吳佳芳表示,心臟就好比是身體的引擎,要讓身體的每個部位都能健康正常運作,首要工作就是護心。市面上的護心產品琳瑯滿目,包括魚油、納豆、紅麴、Q10等,讓人看得眼花撩亂,消費者往往不知如何正確選擇,才能吃得安心又放心。
吳佳芳指出,在護心產品中,深海魚油、納豆、紅麴等主要是針對血管保健,只有Q10才是心臟的必需維他命。心臟每天平均跳動超過10萬次,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物質,這些能量製造廠就需要靠Q1O來幫忙。臨床研究發現,幾乎所有心臟無力及心衰竭患者血中的Q10濃度都比健康人來得低,顯示輔酶Q10對於心臟的重要性。
輔酶Q10是維持人體所有細胞與組織健康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質,吳佳芳說明,人體所有細胞都有Q10,尤其耗能器官如心臟、肺臟、肝臟、腎臟,含量都很高。當Q10低於某個程度,腎臟,心臟及其他器官會開始衰竭。
輔酶Q10分為氧化型(Ubiquinone)與還原型(Ubiquinol),吳佳芳分析,一般市售Q10是氧化型,必須進入人體經轉換酵素轉換成QH(還原型),才具有生理活性。但隨著年齡增長,體內Q10的轉化酵素能力降低,合成減少。
如果直接補充QH,不但可直接吸收利用,且人體利用率是一般氧化型Q10的6到10
倍,對支持心臟健康、提供能量、抗氧化保護等有更強的作用。
研究發現,人到40歲,心臟中QH含量已減少40%,到了50歲時,更只剩下一半。人體年輕時,體內可合成足夠QH,但隨著年紀變大,身體合成QH的能力逐漸減低,影響人體製造能量的能力,容易出現疲倦無力、爬樓梯會喘、頭暈、記憶力不佳、體力大不如前等老化症狀。吳佳芳建議民眾,當QH開始合成不足時,就可以積極補充,重新找回心臟的健康與活力。

升級版QH--ubiguiinol商品連結

標籤: ,



2019年3月16日 星期六

分享--不適合擺放冰箱向15種食物

每個家庭都會有冰箱,用低溫冷藏來減緩細菌生長的速度,以保存食物的新鮮。一般人習慣把什麼東西全都丟進冰箱,認為冰箱就是食材最佳的「保險箱」,事實上,並不是任何食材都適合擺進冰箱冷藏,專家建議有15種東西不該放進冰箱,否則不但會降低品質與養分,甚至有可能會加速變質,成為食材腐敗的一級殺手。

1、番茄:

番茄經低溫冷藏後,其成熟的過程會被強制停止,而冷氣也會讓番茄的細胞壁受損,造成質地改變,或是出現表皮皺爛的現象,導致表面出現黑斑,或是酸敗腐爛,建議放在室溫下並於五天內食用完畢。

2、洋葱:

冰箱的環境太過濕潤,會讓洋葱清脆的質地變得軟爛,甚至會加速發霉損毀。此外,建議不要將洋葱跟馬鈴薯放一起,因為洋葱所釋放出來的乙烯會汙染馬鈴薯,導致這兩種食物的品質都會快速變壞,建議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

3、大蒜:

大蒜適合放在乾燥通風而且涼爽的地方,但冰箱屬於密閉空間,濕潤的環境會讓大蒜很快發芽發霉。

4、馬鈴薯:

把馬鈴薯放在冰箱裡會讓澱粉很快轉換為糖分,導致變軟,很大程度會影響原有的口感,建議應以紙袋包裝,擺在室內陰暗乾爽的環境中存放。

5、黃瓜:

黃瓜適合儲存在攝氏10到12度的環境,但冰箱冷藏間平均攝氏4度的低溫會讓黃瓜被凍傷,失去原有的風味與脆感,甚至還會長出毛髮黏,建議放置於陰涼乾爽處。

6、青椒:

青椒適合儲存於攝氏7到8度的環境,但冷藏時間稍長,放在冰箱裡的青椒就容易被凍傷,變黑變軟,所以不宜在冰箱久存,請儘快調理食用。

7、 胡蘿蔔:

胡蘿蔔放在冰箱會使其水分受凍變成乾澀,表皮發黑,影響口感,營養也會流失,放置在室溫下即可。

8蜂蜜:

蜂蜜適合在室溫下保存,冰箱的低溫反倒會讓蜂蜜結晶凝固,大大影響口感,只要把瓶口栓緊,擺在陰涼處就可以保持蜂蜜長期不變質。

9麵包:

麵包在烘烤的過程中,麵粉中的澱粉直鏈分部已經老化,這也是麵包之所以有彈性與柔軟的原因。把麵包放進冰箱容易使其流失水分變得乾硬,一般的麵包最好擺在常溫下並於3天內吃完,但如果超過3天,最好將麵包裝進容器內,再放入冷凍室儲存,以保持其水分,待食用時再拿出來解凍。

10香蕉:

香蕉放在冰箱的話會增快變黑腐敗,口感也變差變苦,建議擺在室溫存放儘快食用。

11酪梨:

酪梨是亞熱帶水果,必須等到外皮轉為黑色才算熟透,如果在綠皮時就放進冰箱,酪梨會因為低溫而持續處於未熟狀態,就算再從冰箱取出移至室溫,口感也會變得不好,而且很快就會腐爛。

12蛋黃醬:

在攝氏9度以下蛋黃醬很容易分解,也容易繁殖菌類,所以最好放在室溫下儲存。

13、巧克力:

巧克力放在冰箱冷藏後,一旦取出在室溫下就會於表面結成一層白霜,極易發霉變質,失去原味。

14咖啡:

過期的咖啡豆或粉可以放在冰箱裡來吸收其他食材的味道,以幫助冰箱去雜味,但新鮮的咖啡豆放進冰箱不僅會導致其香味流失,還容易吸收冰箱裡其他食材的味道,使得咖啡變味,所以最好還是放在裝罐或裝袋放於涼爽陰暗的地方儲存。

15中藥:

中藥不宜放在冰箱裡存在,因為可能因冰箱環境濕潤受潮而影響藥性,而且與其他食物混放後容易引起細菌孳生。如果要長時間保存中藥,最好放在乾淨的玻璃瓶中,置於陰涼通風處。

標籤:



2019年3月14日 星期四

鐡板燒的鐵板材質未規範,你還敢吃?


避免塑膠,用不鏽鋼材質就安心嗎?事實上不鏽鋼也有分各種等級,而台灣人愛吃的鐵板燒,招牌的長煎台用的是什麼材質?其實目前政府並沒有規範餐廳業者要標示煎台材質,對食材安全嚴格把關的背後,「工具」恐怕就先讓民眾把化學毒物吃下肚。

厚實肉塊在鐵板上滋滋作響,圍在長長煎台旁,邊欣賞廚師大顯身手,邊享用剛起鍋的美食,鐵板燒是不少台灣民眾熱愛的美食之一。不過市面上不少鐵板煎台在使用後會出現一片焦黑,這些鐵板的材質真的安全嗎?

據《三立新聞》報導,事實上不銹鋼板也有分各種等級,來到工廠,業者劈頭就問「要做高級還是平價的?」透露平價的煎台成品約19到21萬不等,廠房裡放著各式各樣不同的原料,但問到材質,業者卻交代的含糊不清,只強調價錢的高低決定鐵板厚度,至於是

上工業局網站查一查,竟發現這間煎台業者是違章工廠,食安問題立刻被打上一個大大問號。對此,食品專家譚敦慈表示,鑄鐵的東西當鐵板,容易產生生鏽問題,很難保養,甚至曾遇過鐵板煎台是用已淘汰的廢鐵,食品安全疑慮又大大提升。

報導指出,曾有業者把頂讓的平價鐵板燒自行送驗,發現含鐵量多了70倍之多,且重金屬鉻比規定的0.25PPM超標1.68倍,錳更比最高限量多了21.1倍。譚敦慈說,所有高溫烹調,都會讓食物產生有毒物質,例如蛋白質類會產生異環胺,澱粉類會產生丙烯醯胺,因此燒焦、烤焦的東西盡量不要吃。事實上,政府目前並沒有規範餐廳業者必須標示煎台材質,無論用多好的食材,「工具」恐怕就先讓食安暴露在危險中。

標籤:



「膳食纖維」吃太多也會引發「便秘」喔!

現代人生活忙碌,飲食不正常,許多人認為多吃高纖食物能有助於排便順利,但卻有一名50歲婦人吃太多高纖食物,反而便秘,經過詢問才知道,原來婦人天天吃地瓜、紫米黑豆飯等食物,以為可以幫助腸胃蠕動、排便順暢,沒想到卻適得其反。

據《ETtoday》報導,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表示,這名婦人腹痛難耐、無法排便,因此來到醫院檢查,但使用灌腸、瀉藥等方式,仍無法改善婦人腹脹的情況,事後透過電腦斷層掃描後發現,婦人的腸道被糞便塞住,佔據整個腹腔。
一問之下才知道婦人幾乎天天食用紫米飯配黑豆,以及南瓜、牛蒡等高纖食物,且平時少油、無肉,醫師指出婦人膳食纖維攝取過量,造成糞便愈來愈硬,無法排便順利。
透過大腸鏡檢查,醫師發現婦人的大小腸交界處,卡了許多兵乓球大的糞石,為了將糞便取出,只能讓婦人喝橄欖油潤滑腸道,並服用軟便藥,經過一天以後,婦人才陸陸續續排出近20-30顆大小的糞石,醫師提醒腸子內卡糞便,嚴重的話將引發腹膜炎等,恐要開刀治療,得不償失。
醫師表示現代人精緻飲食居多,膳食纖維攝取不足,但若過量攝取也會適得其反,容易造成便秘問題,因此醫師建議每人每天膳食纖維攝取量以20克為限,且要均衡飲食,除了高纖食物之外,也要多攝取蛋白質、油脂等,維持腸道正常消化。

標籤:



分享--「喝茶」用何種材質的杯子較好?

▲你都用什麼材質的杯子呢?(圖/資料照)
你每天喝茶用什麼杯子?孫紅茶行臉書粉專撰文【喝茶用錯了杯子,就等於喝毒!】揭秘各種杯子的好與壞。包括不銹鋼杯、陶瓷杯、馬克杯、塑料杯、玻璃杯等,到底哪種最安全?
1、不銹鋼杯:不銹鋼杯屬於合金製品,在日常使用中,用不銹鋼杯裝普通的水是問題不大的,但不要裝酸性飲品,如酸果汁、碳酸飲料,因為容易分解出重金屬物質,這樣即使再用來喝普通的水或茶水也不安全了。清洗不銹鋼杯時,切勿使用強氧化性的蘇打、漂白粉等,這些物質也容易與不銹鋼起化學反應。裝普通的水是問題不大的,但不要裝酸性飲品。
2、陶瓷杯:要選用無彩釉塗染的陶瓷杯,尤其是內壁要無色,也是喝水的首選,陶瓷杯不僅材質安全,耐高溫,還有相對好的保溫效果,喝熱水或喝茶都是不錯的選擇。最好選用無彩釉塗染的。
3、塑料杯:塑料杯也是不受歡迎的一種。因為塑料中常添加有增塑劑,其中含有一些有毒的化學物質,用塑料杯裝熱水或開水的時候,有毒的化學物質就很容易稀釋到水中。裝熱水容易析出有毒物質。
4、馬克杯:馬克杯是經過上千度的高溫搪化後製成的,不含鉛等有害物質,可以放心使用,雖然馬克杯含有金屬物質比較穩定,但酸性環境下有可能溶出。因此,最好不要用馬克杯長時間裝放橙汁等酸性飲品,不然再裝普通的水也會含有金屬物質。此外,馬克杯碰撞後表面易破損,會分解出有害物質,應果斷淘汰。比較安全,但不要長時間盛放酸性飲品。
5、一次性紙杯:一次性紙杯只是看起來衛生、方便,但有的紙杯生產工廠為了使杯子看上去更白,加入大量的熒光增白劑。而就是這種熒光增白劑可使細胞產生變異,一旦進入人體就會成為潛在的致癌因素。而且從環保的角度來講,還是應該盡可能少用一次性紙杯。健康隱患多,而且不環保。
6、玻璃杯:在所有材質的杯子裡,玻璃杯可是最健康的。玻璃杯在燒製過程中不含有機化學物質,當人們用玻璃杯喝茶或其他飲品的時候,不必擔心化學物質會被喝到肚子裡去,而且玻璃杯表面光滑,很容易清洗,細菌和污垢不容易在杯壁滋生,所以人們使用玻璃杯喝茶是最健康、最安全的。
(編輯:李鴻典)



2019年3月13日 星期三

分享---易引發「子宮內膜異位」的地雷食物

飲食地雷!絕對要避開



  1. 油炸食物及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
    油炸的食物會增加油脂中的自由基,自由基會增加體內的發炎反應,並加劇子宮內膜異位所造成的發炎不適。注意避免反式脂肪酸來源的食物,像是高溫烘焙的酥油麵包、餅乾等,研究發現高反式脂肪酸的攝取與子宮內膜異位的風險有相關性。
  2. 高精製糖食物
    糖雖然吃起來甜蜜,對身體卻是增加發炎反應的食物之一,可能會增加子宮內膜異位造成的發炎狀況。
  3. 繼續閲讀

標籤:



2019年3月12日 星期二

分享--「指甲」透露的「肺癌」信號

【早安健康/楊志勛(長庚紀念醫院皮膚科兼任教授)、李勇毅(台北長庚醫院主治醫師)】 

杵狀指的特徵

是末端指(趾)節明顯增寬增厚,指(趾)甲從根部到末端會呈拱形隆起,指(趾)端背面的皮膚與指(趾)甲所構成的基底角等於或大於180度,正常指甲從指端長出時是160度的鈍角。 

全文連結

標籤:



2019年3月8日 星期五

中研院證實:糖類和胰臟癌有因果關係

▲中研院證實,糖類和胰臟癌有因果關係。(甜食示意圖/取自Pixabay)
該團隊自2013年起進行研究,發現無論從人體還是小白鼠身上所得到的結果,高濃度的葡萄糖都會對DNA造成損害,進而使得KRAS基因產生異常突變,並引發胰臟癌。研究成員台大醫院內科副教授、內科部主治醫師張毓廷指出,過去醫學上僅能了解胰臟癌與糖尿病有高度的相關性,這次研究則確認了兩者間實際上有因果關係。
先前也有醫生指出,過去胰臟癌的高危險族群是糖尿病患者、慢性胰臟炎、家族內有胰臟癌病史、及吸菸民眾。中研院研究團隊則稱,日後若有血糖過高,合併體重減輕等也有可能是胰臟癌徵兆,建議民眾減少含糖飲料、過甜食物的攝取,可以有效降低罹患胰臟癌風險。(編輯:于川)

標籤:



2019年3月6日 星期三

分享---「胃鏡」初體驗--遠東聯合診所江兆豐醫師

全文連結

標籤:



2019年3月5日 星期二

網購「除濕機」應注意事項



    (20110425原建20121214新增)每年進入雨季,長達3個月都是濕答答的天氣裡,最易引發霉味、環境衛生、過敏氣喘等問題,這時,除濕機就成為許多家庭對抗「濕氣」的利器。 
    主計處公布最新的2009年家庭收支調查裡,「家庭住宅及現代化設備」中的除濕機,在宜蘭、大台北到新竹等北部縣市中,有逾5成家庭購置,平均全台有3成家庭使用,顯示除濕機已成台灣家庭必備的家電用品。
    正因台灣人對除濕機的需求高,市面銷售產品也就非常多,尤其在價格競爭激烈的網路上,就有近百種的除濕機,你要怎麼挑?
    選購除濕機 必知三步驟
    (20121206 聯合晚報 盧沛樺)受氣候變遷影響,過去台灣民眾多在4、5月梅雨時節購買除濕家電,最近幾年冬日陰雨不斷,讓冬季也成為除濕機熱銷檔期。業者建議民眾,購買除濕機除做預算 考量,安全性、能源效率與靜音效果也一樣重要。另外,都市住宅小坪數,空間有限,建議選購多功能除濕機,可兼作空氣清淨、乾衣與烘被等功能。
    選購除濕機步驟:
    第1步/做功課
    更多內容

    標籤:



    分享--香蕉優格強效防癌

    【早安健康/張承宇報導】癌症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一名36年以上,而且2017年癌症的死亡人數比十大死因第2~4名加起來還要多,是國人聞之色變的可怕疾病。而想要預防癌症,除了從生活規律、運動、消除壓力、戒菸酒等方面著手以外,日本免疫學權威也推薦簡單的香蕉優格食譜,透過食材的健康功效來提高免疫力、也可能有預防癌症的效果! 

    免疫權威推薦吃香蕉優格,活化自然殺手細胞幫助對抗癌症



    日本順天堂大學特任教授、免疫學權威奧村康表示,隨著年紀增長,身體的免疫力會越來越低,而免疫力不只和感冒有關,也會使罹癌機率提高。除了平常要保持愉悅的心情、規律生活、防止壓力幫助提高免疫力,想要預防癌症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活化體內的自然殺手細胞。 

    奧村康指出,人體內每天都會產生癌細胞、但不是所有人都會罹癌,就是因為有自然殺手細胞在驅除癌細胞。不過,自然殺手細胞活性卻會隨

    著年紀增長而降低,因此過了40歲以後,務必積極活化自然殺手細胞來預防癌症。 

    想要活化自然殺手細胞,首先要注意的是,要防止生活不規律、睡眠不足、飲酒、劇烈運動、壓力過大等問題,再來則是建議攝取優格等等含有乳酸菌的發酵食物。奧村康解釋,根據研究,乳酸菌以及雙歧桿菌具備活化自然殺手細胞的效果,而且腸道負責了人體70%的免疫力,透過調整腸內環境,有助提高免疫力。

    日本京都府立醫科大學醫學研究科副教授喜多正和曾帶領研究團隊,讓19名健康成人實施4週的臨床實驗,結果發現優格能幫助提高體內干擾素γ( Interferon-γ)活性、活化自然殺手細胞,達到提高免疫力的效果。 

    再來也推薦吃生薑等辛辣食物,能幫助溫熱身體、提高體溫,同時也能活化自然殺手細胞。日本醫療法人社團小白川至誠堂醫院衛教資訊也指出,免疫力會隨著體溫上升而增強,生病時發燒就是身體為了提高免疫
    細胞對病菌的攻擊力,所做出的防衛反應。 

    下一頁分享超簡單香蕉優格食譜!一次吃進整腸、強免疫力、抗癌等多重效果!
     繼續閱讀

    標籤:



    2019年3月4日 星期一

    食道癌檢查特殊案例

    全文連結

    標籤:



    「食道癌」相關檢查評估

    食道癌的檢查與診斷
    很如前面文章所提及,早期的食道癌不太會有症狀,病人的原因絕大多數都是因為發生了吞嚥的問題,有些病人是因腫瘤轉移其他症狀去求診。僅有極少數的人是在作身體檢查,或因其他疾病接受檢查,而意外發現食道癌。
      臨床上食道癌的診斷並不困難,醫師會依據針對病人主訴,病史、以及身體理學檢查,提出懷疑的問題並做出合理的臆斷,再安排近一步的檢查。而對食道疾病診斷的最佳工具莫過於內視鏡,與食道造影X光檢查,其他還有胸部X光攝影、內視鏡超音波等等都有助於食道癌診斷的確立與程度的判斷。以下就各項檢查做介紹:
    [1]食道內視鏡
    用來觀察食道與胃的機器是相同的,與一般俗的胃鏡是一樣的,要看胃部總要經過食道,食道檢查本就是包括在上消化道檢查之內的。過去是硬式的管鏡,逐漸發展至光纖,現在則大多數都是電子內視鏡。當執行內視鏡檢查,插入食道時就可直接觀察食道內黏膜的變化,食道通暢與否,是否有不正常的組織。若發現異常之處,可立即做切片檢查,提供腫瘤組織學的診斷。而對於較小、或是較早期食道癌,有時不易以內視鏡直接觀察,或與其他疾病做判別診斷時,也可再染色的方法來凸顯出不正常的病灶。常用的染色劑有甲苯胺藍(Toluidine blue)與碘液(Lugol's solution),藉此對一些微小的病變可達到早期診斷的目標。有文獻指出加上染色的幫忙,內視鏡對食道癌的診斷率在九成五以上。另外 HPD (Hematoporphyrin derivative fluorescence) 亦可用來發現早期的病變。
    此外內視鏡較諸於X光消化道攝影的優點是可直接地觀察病灶,取得組織切片,對無法確定的病灶,就可以藉病理研究來獲得正確的診斷。而且經由生檢組織,可幫忙分析腫瘤是屬於那一種形態,例如是腺癌或是鱗狀上皮癌,這些資料都有助於下一步治療的考量。
    同時內視鏡也可用來作一些支持性、或症狀方面的治療,也就是所謂內視鏡治療術的範疇。例如腫瘤阻塞了食道的內腔,就可利用內視鏡與其他工具來擴大內腔,或是置放人工金屬內管,改善食物的通暢性,讓病人能進食。這些在後面有關治療方式的篇幅裡,會有較詳細的說明。
    [2]食道X光鋇劑攝影─食道鋇劑攝影可診斷大多數病人(較為晚期) 
    X光鋇劑攝影主要是藉著X光無法穿透含鋇劑的藥物,當吞下藥物時以X光透射照相,觀察食道蠕動的情形,黏膜的變化與外在器官相對的關係。除鋇劑本身之外,相對空氣對於X光的通透性,也可以用來做對比,有時可使有問題的病灶更清楚,所以這也是在做檢查時,有時會要求病人吞下空氣,或改變位置來觀察鋇劑在食道裡的情況,這也稱之為雙重造影術。
    基本上食道癌在X光攝影上呈現是不規則地黏膜,一些突出的腫瘤或者是不正常的潰瘍。較小的惡性病灶,大都難以在X光片上顯現出來,需要非常注意小心。早期的食道癌在片子上看,有可能只是小的圓點,鋇劑會覆蓋於上面,像稍突出的的斑塊 (plaque) ,常與其他狀況混淆不易下正確診斷。較大的食道癌看起來會有段不規則的區域,常導致食道狹窄,鋇劑滯留。

    一般說來X光鋇劑攝影無法告訴我們腫瘤侵犯的確切範圍與深度,擴散至鄰近器官的情形,對無法肯定的病灶,缺乏去取得組織的能力。但食道癌的一些併發症X光鋇劑攝影較容易去偵測出來,例如食道氣管間的廔管 (這是腫瘤的影響,使得食道器官間發生了破洞,孔徑一般不大,內視鏡很難看出)。
    [3]電腦斷層掃描攝影
    電腦斷層攝影術使用特殊化X光機器,以截面方式獲得資訊,經電腦計算處理所獲得的身體影像。由於X光可穿透身體的大部分組織與器官,現在的機器掃描速度也非常快,因此可得到解析度頗佳的相片,對身體深處的病灶有較詳細的觀察。
    一般說來,電腦斷層攝影術並非是用來作為食道癌的篩檢工具,通常是在發現的病灶,做進一步檢查所用。由於電腦斷層攝影能清楚地顯現食道癌位置,也容易觀察腫瘤是否已有侵犯至食道周圍之組織及器官,是否有淋巴腺轉移及遠處轉移。因此它是癌症的分期的重要檢查,更常藉以決定治療方式,或放射線治療,甚至手術方法的主要的根據。
    [4]內視鏡超音波(Endoscopic Ultrasound;EUS)
    內視鏡超音波是一種較先進之技術,主要是在內視鏡的前端加裝超音波探頭,除了可觀察食道內部外,也可利用超音波立即觀察黏膜下的組織結構,如此對病灶侵犯的深度,與食道附近組織(包括淋巴結)變化,可獲得較詳細的了解。依最近的研究其準確率相當高,較諸電腦斷層掃描對食道病灶約六成的準確率高出不少。對癌症的分期,日後治療方式的決定幫忙頗大。但其缺點是對已以發生狹窄食道病灶或癌症,由於內視鏡無法穿過,而得不到檢查影像。
    [5]胸部X光攝影傳統之放射線學檢查
    從一般常規的胸部X光攝影也可發現食道癌的間接證據,例如食道中有不正常的空氣,氣管被推移等等。有研究報告指出食道癌病人胸部X光攝影,有三四成,甚至47.5%會有異常現象,不可小看之,醫師在讀片時不能不注意。
    [6]氣管鏡
    主要是用來評估食道癌是否有侵犯到氣管或者是支氣管,甚至是否有廔管的產生。 
    其他較少使用的檢查,包括利用導管插入食道中抽取積液作細胞學檢查,還有腹部超音波、核子醫學掃描等。都有助於診斷與癌症分期。
    最後要強調,雖然有許多檢查工具,對食道癌的診斷頗有助益,但也不要忘了有許多疾病的症狀與食道癌有所重疊,一些良性疾病在症狀上有時難以加以區別,例如賁門弛張不全、食道靜脈瘤、受傷後(如化學物灼傷)瘢痕收縮、食道憩室等等,不僅在症狀上,甚至影像檢查上也可能造成混淆,常需病理組織來作最後的鑑別診斷。因此有問題時,莫忌諱接受檢查與切片。

    標籤:



    2019年3月3日 星期日

    驚!多款知名啤酒驗出致癌物


    據綜合外媒報導,美國非營利組織「公共利益研究集團」(US PIRG)於25日發表一項報告,檢驗共14款啤酒、5款葡萄酒、1款蘋果酒,其中共有19件品項被驗出致癌成份草甘膦,其中美國的「Coors Light」則有有31.1ppb,是美國品牌中含量最高的。
    另外,還有多家知名C牌、B牌啤酒也爆出含量約在25至30 ppb;另外知名黑啤酒也被驗出草甘膦含量約20 ppb。美國莎特酒莊的葡萄酒也被驗出含有草甘膦51.4ppb,這項報告中,唯一未驗出草甘膦的酒款是比利時啤酒Peak Beer。
    報導中指出,草甘膦是知名除草劑「年年春」(Roundup)裡的主要成分,這款除草劑是大廠孟山都(Monsanto)出產,也是美國農民最愛使用的除草劑,台灣農民也有使用,雖然研究機構表示「本次檢測出的草甘膦劑量不屬於危險範圍」,但過去至少有超過1項研究指出,只要攝取約千分之1ppb的草甘膦,就有可能刺激乳癌細胞增長、干擾內分泌。
    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將草甘膦認定為第2級致癌物,美國釀酒協會(The Brewers Association)發表聲明,表明釀酒業者並不希望大麥原料使用草甘膦,但美國酒業協會則表示,本次相關酒類的草甘膦含量不高,除非1日內喝超過140杯,劑量才可能達到「風險水平」。(編輯:陳亦凡)

    標籤:



    如何挑選含醣量較少的酒避免「脂肪肝」上身



    酒有很多種類,要如何檢視對肝臟較溫和的酒類。大致來說,酒可分成蒸餾酒與釀造酒。蒸餾酒指的是溶液加熱後形成水蒸氣,冷卻並回收水蒸氣製成的酒。簡單來說,蒸餾酒沒有任何雜質,也就是說,蒸餾酒不含任何醣類。另一方面,釀造酒是使穀類或水果發酵後釀製成的酒,因此內含醣類,若想遠離脂肪肝,蒸餾酒是屬於比較好的選擇。

    ‧蒸餾酒:威士忌、燒酎(日本燒酒)、伏特加、琴酒
    ‧釀造酒:啤酒、日本酒、紅酒
    最近市面上還出現了標榜「零醣類」的發泡酒與日本酒。若喝得習慣,不妨選擇這類酒來喝。雖說燒酎可以喝,但居酒屋賣的沙瓦千萬不要碰。沙瓦是燒酎加碳酸果汁調製而成的酒精飲料,含有大量醣類。加上味道很好喝,很容易讓人一杯接一杯,以致急速升高血糖值。
    既然如此,現榨葡萄柚沙瓦是否可以喝? 答案仍是否定的。水果含有的果糖是最危險的醣類。酒精與水果的組合,是披著羊皮的狼。各位還要注意梅酒。近年來梅酒形成一種時尚,深受年輕女性的喜愛。不過,和以前傳統做法一樣,現代的梅酒添加大量砂糖製作。很多人誤以為梅酒是健康飲品,很容易過度飲用,很有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
    大家都知道紅酒含有大量多酚,與可可多酚一樣,具有抗氧化作用。法國人經常吃肉喝酒,但罹患血管疾病的比例很低,醫界認為,這都是紅酒的功勞。吃飯時搭配紅酒可以攝取多酚,各位不妨多加參考。
    本文摘自神奇解救脂肪肝/栗原毅(日本栗原診所東京日本橋院長)/今周刊出版社

    原文網址: 居酒屋喝酒小心別碰「這一味」! 小心脂肪肝找上你 | ETtoday健康雲 | ETtoday新聞雲 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1388976#ixzz5h795TnAe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酒類含醣量排行榜

    標籤:



    2019年3月2日 星期六

    橄欖油爆香大蒜可降壓護心

    【早安健康/張承宇報導】蔥蒜辣椒爆香堪稱是各式台菜「起手式」,溫熱的油脂能夠強化辛香料的濃烈香氣,讓人食指大動,更是不少國人對家常菜的共同回憶。而蒜頭的好處不是只在爆香效果,不少研究都指出大蒜能幫助護心護血管,日本醫師更指出,爆香食用這種油,竟然還能讓護心的效果更好! 

    高血壓恐提高中風、心肌梗塞風險,吃大蒜可望幫助預防改善



    日本大學名譽教授、醫學博士有賀豐彥表示,長期的高血壓問題容易傷害血管,提高心肌梗塞、腦中風等疾病的風險,血壓急速上升更是危險,因此平時就應該避免以下容易提高血壓的NG行為: 
    • 早上喝冰水。
    • 泡澡水溫過燙。
    • 吃東西太快。
    • 沒有確實做好防寒工作。
    • 連續唱好幾首歌。
    • 心情不平靜、浮躁。

    此外,也可以從飲食預防血壓過高、對血管造成傷害。有賀豐彥認為,平時料理中常用的大蒜,就是有助預防高血壓的好食物,大蒜中的大蒜素透過加熱,會轉化為有助降低血壓的「烯丙基硫醚」,並且在體內產生硫化氫,具有擴張血管、降血壓的效果,而唯一能透過食物來增加體內硫化氫的方法,就只有吃大蒜了。 

    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曾進行一向研究,發現大蒜中的分子「多硫化物(polysulfides)」會讓細胞內的硫化氫釋出,並可能幫助保護心臟、心血管系統。 

    另外,將大蒜水煮的話,大蒜中的降血壓成分會隨著水分一起蒸發,因此有賀豐彥建議用油來烹調,避免營養流失,選用的油品則推薦特級初榨橄欖油。日本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副院長原田和昌更認為,橄欖油對於心臟也有保護效果。  
    繼續閲讀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