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症狀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
炎炎夏日,又是病媒蚊孳生的季節,而也是登革熱的好發季,登革熱病毒是經由埃及斑蚊與白線斑蚊所傳播,特徵是身體黑色,腳上有白斑,幼蟲常孳生於積水處。病媒蚊主要在白天吸血,不會由人直接傳染給人,也不會經由空氣或接觸傳染。盛行季節常是天氣濕熱,蚊蟲滋生的季節;台灣過去幾次流行大都發生於七到十月之間。
澄清醫院平等院區內科部張耿豪醫師解釋,典型登革熱症狀為受斑蚊叮咬之後約有一周的潛伏期,接著發燒、寒顫、後眼窩痛、畏光及全身肌肉關節痛。發燒的型式呈馬鞍型,(即先發燒後退燒、隨後又燒起來)或間歇型(體溫上下起伏持續七天左右),之後肌肉關節痛的情形加劇,此即所謂的「斷骨熱」。大部份病人於開始發燒後三到五天或燒退後一至二天開始出現疹子,典型出疹順序先於軀幹而後向四肢擴張。
在治療方面,目前醫學並沒有特效的藥物來消滅體內的病毒,只有支持療法和症狀治療,所幸多數病例約一週後會自己痊癒,癒後很好,死亡率很低;問題在於併發登革出血熱和登革休克症候群.有些人感染登革熱病毒後,特別是再次感染,一開始出現典型登革熱症狀,但在二~五天後(由發燒轉為退燒的轉換期),血小板急劇下降,身體發生大量出血,即是登革出血熱;更嚴重者出現脈搏加快、血壓下降及四肢冰冷,此為登革休克症候群,死亡率很高。
張耿豪醫師也提醒,雖然登革熱在台南、高雄、屏東等南部地區發生較多,但近年來病例有北移的趨勢,另外東南亞例如越南、印尼、菲律賓、泰國等地也有很多境外移入的病例,民眾在盛行月份去遊玩要多加小心。
其他推薦新聞
標籤: 登革熱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