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19年7月7日 星期日

冰箱使用分享--雞蛋別放冰箱門 做好的熱便當需等冷卻才可加蓋

【早安健康/張承宇報導】夏天是食物中毒的高峰期,根據衛福部食藥署食品中毒統計,每年5~9月是食品中毒案例最多的時期,一旦稍有疏漏,就可能讓毒素趁虛而入,上吐下瀉、發燒頭痛的痛苦不說,對於免疫力差的人來說甚至可能致命!日本專家也指出:冰箱門放雞蛋、熱便當直接加蓋,竟都是食物中毒大地雷! 

5~9月是食物中毒高峰期,務必留意食物保存方法



日本農林水產省安全局農產安全管理課農藥對策課長輔佐堀部敦子表示,到了高溫多濕的時期,食材中的雜菌容易大量繁殖,特別容易造成食物中毒,引起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燒頭痛等讓人極度不適的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堀部敦子也提供了正確的預防方法來幫助預防食物中毒: 

  1. 冰箱要多加注意
    冰箱門經常開開關關,是溫度特別容易變化的地方,如果將雞蛋放在冰箱門,就可能讓表面結露,讓水分和細菌一起侵入雞蛋內。堀部敦子建議將雞蛋冰進冰箱深處,幫助預防食物中毒。

  2. 全文詳

標籤:



2019年3月16日 星期六

分享--不適合擺放冰箱向15種食物

每個家庭都會有冰箱,用低溫冷藏來減緩細菌生長的速度,以保存食物的新鮮。一般人習慣把什麼東西全都丟進冰箱,認為冰箱就是食材最佳的「保險箱」,事實上,並不是任何食材都適合擺進冰箱冷藏,專家建議有15種東西不該放進冰箱,否則不但會降低品質與養分,甚至有可能會加速變質,成為食材腐敗的一級殺手。

1、番茄:

番茄經低溫冷藏後,其成熟的過程會被強制停止,而冷氣也會讓番茄的細胞壁受損,造成質地改變,或是出現表皮皺爛的現象,導致表面出現黑斑,或是酸敗腐爛,建議放在室溫下並於五天內食用完畢。

2、洋葱:

冰箱的環境太過濕潤,會讓洋葱清脆的質地變得軟爛,甚至會加速發霉損毀。此外,建議不要將洋葱跟馬鈴薯放一起,因為洋葱所釋放出來的乙烯會汙染馬鈴薯,導致這兩種食物的品質都會快速變壞,建議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

3、大蒜:

大蒜適合放在乾燥通風而且涼爽的地方,但冰箱屬於密閉空間,濕潤的環境會讓大蒜很快發芽發霉。

4、馬鈴薯:

把馬鈴薯放在冰箱裡會讓澱粉很快轉換為糖分,導致變軟,很大程度會影響原有的口感,建議應以紙袋包裝,擺在室內陰暗乾爽的環境中存放。

5、黃瓜:

黃瓜適合儲存在攝氏10到12度的環境,但冰箱冷藏間平均攝氏4度的低溫會讓黃瓜被凍傷,失去原有的風味與脆感,甚至還會長出毛髮黏,建議放置於陰涼乾爽處。

6、青椒:

青椒適合儲存於攝氏7到8度的環境,但冷藏時間稍長,放在冰箱裡的青椒就容易被凍傷,變黑變軟,所以不宜在冰箱久存,請儘快調理食用。

7、 胡蘿蔔:

胡蘿蔔放在冰箱會使其水分受凍變成乾澀,表皮發黑,影響口感,營養也會流失,放置在室溫下即可。

8蜂蜜:

蜂蜜適合在室溫下保存,冰箱的低溫反倒會讓蜂蜜結晶凝固,大大影響口感,只要把瓶口栓緊,擺在陰涼處就可以保持蜂蜜長期不變質。

9麵包:

麵包在烘烤的過程中,麵粉中的澱粉直鏈分部已經老化,這也是麵包之所以有彈性與柔軟的原因。把麵包放進冰箱容易使其流失水分變得乾硬,一般的麵包最好擺在常溫下並於3天內吃完,但如果超過3天,最好將麵包裝進容器內,再放入冷凍室儲存,以保持其水分,待食用時再拿出來解凍。

10香蕉:

香蕉放在冰箱的話會增快變黑腐敗,口感也變差變苦,建議擺在室溫存放儘快食用。

11酪梨:

酪梨是亞熱帶水果,必須等到外皮轉為黑色才算熟透,如果在綠皮時就放進冰箱,酪梨會因為低溫而持續處於未熟狀態,就算再從冰箱取出移至室溫,口感也會變得不好,而且很快就會腐爛。

12蛋黃醬:

在攝氏9度以下蛋黃醬很容易分解,也容易繁殖菌類,所以最好放在室溫下儲存。

13、巧克力:

巧克力放在冰箱冷藏後,一旦取出在室溫下就會於表面結成一層白霜,極易發霉變質,失去原味。

14咖啡:

過期的咖啡豆或粉可以放在冰箱裡來吸收其他食材的味道,以幫助冰箱去雜味,但新鮮的咖啡豆放進冰箱不僅會導致其香味流失,還容易吸收冰箱裡其他食材的味道,使得咖啡變味,所以最好還是放在裝罐或裝袋放於涼爽陰暗的地方儲存。

15中藥:

中藥不宜放在冰箱裡存在,因為可能因冰箱環境濕潤受潮而影響藥性,而且與其他食物混放後容易引起細菌孳生。如果要長時間保存中藥,最好放在乾淨的玻璃瓶中,置於陰涼通風處。

標籤:



2014年7月6日 星期日

冰箱省電絕招


炎炎夏季,家中用電量第一名的電器,當然非冷氣機莫屬。而另一個因天氣炎熱使得用電增多的電器,則是冰箱了,畢竟開門拿冷飲、水果、冰涼袋等消暑道具的機會也增加了嘛!
因為本身是密閉空間的關係,所以比起冷氣機來,要實施冰箱省電可就容易多了。當冰箱內的溫度,降低到使用者設定的溫度值後,壓縮機就會暫停運轉,這時僅保留極少的待機電力在運作。而當冰箱門一打開,外頭高溫空氣流入時,壓縮機又要繼續運轉努力降溫,這時耗電量是最大的。之前我們曾經用儀器測量過一款中古冰箱的待機與運轉情形,發現待機電力僅2W,但一打開冰箱門,消耗電力瞬時飆高到40W,足足差了20倍之多!所以冰箱省電也是值得研究的省錢項目。底下咱們就來看看有哪些注意事項:

冰箱省電基礎篇 (每月讓你省100~200元)
1.讓冰箱周遭保持適當通風距離:在冰箱的左右、後方及上方,必須保持適當通風和散熱距離,以提高運轉效率。如背面離牆壁至少保持10公分以上,頂部則最少要保留30公分以上空間,左右兩側需留有10公分以上。

2.不要跟熱源放一起:通常冰箱會放在廚房內,但這也是熱源最多的地方。冰箱位置要注意不要有陽光照射,或是瓦斯爐、電磁爐、烤箱、電鍋等等廚具旁,因為冰箱的周圍溫度上升的話,壓縮機運轉的時數就會拉長,自然會增加耗電量。

3.冰箱門要關緊:有時出遠門前,會將家中除了冰箱之外的電器都關掉,但朝電表一看,上面的轉盤卻轉得比旋轉木馬還快?夜深人靜時,冰箱壓縮機卻從不停歇,一路運轉到天亮?這時可能要注意是不是冰箱密封度出了問題。我們都知道冰箱門常開也會耗電,即使是冰箱門出現小小的隙縫,也會使耗電增加5~15%,除了要記得冰箱門要關緊之外,門縫橡墊圈是最容易損壞造成緊閉不實,一有這種情況一定要立刻找人來修。

4.溫度最好在適冷:冰箱的冷藏室與冷凍室都有溫度調節鈕,一般使用情況下,冰箱的溫度調節最好調整到適冷,也就是中間位置即可。可不要認為夏天比較熱,為了讓冰箱更冷,就長時間調整在強冷或急冷位置,這會大幅增加耗電量哦!

5.冰箱內不要放太多東西:老人家總是習慣把冰箱塞滿滿!而夏天一到,更讓人擔心食物容易變質,所以會盡量擺到冰箱,但不是什麼東西全塞到冰箱就不會壞,電冰箱內要留一些空間,成為冷空氣的循環通路,才能讓每樣物品都得到充分的降溫效果,一般冰箱內置放的東西最好不超過八成,放太多不但會造成部分食材降溫不足,還會使耗電增加4~5%。

6.熱食放冷後才能進冰箱:夏天時勤快的人總會煮個紅茶麥茶綠豆湯,再冰鎮起來當開水喝。但要注意,一定要將食材降至室溫後再擺入冰箱,如果怕在室溫下擱太久變質,也可以利用加冰塊或將容器放在水中等方式來快速降溫。根據實際測試,如果每天將4公升的50℃麥茶放入電冰箱,要讓它冷卻到5℃的話,將比以20℃麥茶放入的情況增加10%耗電量。
7.除霜很重要。如果發現冰箱冷凍室的積霜超過約0.6公分時就要手動除霜,如果結霜太厚,會降低制冷效率,壓縮機得延長工作時數,這種情況尤其常見於單門小冰箱。假如府上的單門小冰箱的冷凍區,常常嚴重結霜到會影響食材放入,誠心建議換台雙門的吧!


冰箱省電進階篇 (每月讓你省300~500元)
如果基礎篇部分都能輕鬆做到,那麼不妨來挑戰一下「進階篇」吧!這些招數都是師法自網路省錢達人來著的,號稱每月可省下300~500元,但後遺症就是可能會稍稍影響生活品質。但如果能省下些不必要的浪費,就稍微忍受一下不便也很值得啦!

1.盡可能降低開門次數。
綜合以上所述,每日開門次數愈少,自然就愈省電。網路上的省電達人以「每日開5次」為限,常朝裡頭拿冰水喝的作法自然就不及格啦!建議可以在門上掛個玩具畫板,統計一下家人的每日開關情形,對兩人家庭來說,如能降低至10~12次左右應該可從電費帳單上看出效果。

2.每次開門時間要縮短。
除了少開冰箱門外,每次開門時間要短也更有省電效果。如果使用者每次開門30秒~1分鐘,那麼壓縮機必須連續運轉5分鐘才能將溫度降低。大部分開門時間拉長,是因為食材位置堆積在一起,使用者得花功夫翻找一番才行。因此省錢達人建議,可以在冰箱外門畫個簡圖,標示食材所在位置與剩餘量,這樣有助於一開冰箱就馬上找到目標,不會花太多時間在搜尋上。

3.自製冷凍室門簾。
把冷凍室門一打開,原本-14度C的冷空氣就大量外洩,周遭的熱空氣瞬間補上。也許使用者只是開個5秒鐘,但這會讓壓縮機全力運行10分鐘才能回到原來的冷凍溫度。為了降低冷空氣外洩情形,可以仿照冷氣門簾的作法,利用軟塑膠片(如投影片、檔案夾、書套等)黏在冷凍庫門後,這樣當門一打開時,裡頭的冷空氣就不會一股腦兒離家出走了。

自製冰箱門簾

標籤: ,



2013年5月21日 星期二

冰箱儲藏食物的正確觀念


【聯合報/記者吳思萍/報導】

一般人習慣什麼東西都放進冰箱 ,但卻很少人知道食物保鮮的重要觀念,南投縣竹山秀傳醫院營養師潘俊佑說,不要過度依賴冰箱,食物盡量現煮現吃,每次採買食材以一次吃完的份量為主,並牢記使用冰箱的五個關鍵問題。


食物儲藏於冰箱,放的位置不同,食物鮮度也會不一。點此看大圖。 圖/元氣周報提供
1、剩菜難免,如何冰存才是最好的方式?
→保鮮盒盛裝 防交叉感染

雖說醫師一再強調,吃多少煮多少,最好別留剩菜,但畢竟很難每餐都做到。面對市面上多樣的保鮮盒、保鮮膜、夾鏈袋,究竟哪樣最適合保存生鮮食物?

潘俊佑建議,只要沒吃完的剩菜、剩飯,為了避免細菌孳生,要盡快在兩小時內完全冷卻,送入冰箱;若是一大鍋熱湯,無法在兩小時內冷卻,可分成小鍋,或是依照每次食用分量來分裝,較快散熱,也有助保鮮。

保鮮盒的保鮮效果最好,像是容易滲漏血水的生肉類或是切好的水果,都很適合用保鮮盒冷藏。但放生肉的保鮮盒應放在低處,水果盒放在高處,避免肉類血水滴漏,造成食物二次交叉感染。

至於市面上的保鮮膜與夾鏈袋材質、耐熱度參差不齊,潘俊佑不建議將它們直接覆蓋在食材上,尤其是有熱度的食物,避免把化學物質吃下肚。

2、食物沒有完全冷卻,為何不能進冰箱?

→冰箱一升溫 食物壞了了

大多數民眾都知道食物得放涼了再進冰箱,卻很少人知道其中原因為何?潘俊佑說,冰箱只有維持低溫的功能,並沒有降溫的功能,假設民眾將一碗熱湯放進冰箱,會使冰箱內整體溫度升高,其他原本保持低溫的食物,就容易孳生細菌,造成酸腐,而且冰箱的效能也會受影響,容易損壞。

3、開封的罐頭沒吃完,最好不要直接連罐放入冰箱,為什麼?

→鋁罐怕釋出鋁 鐵罐易生鏽

潘俊佑說,一般的罐頭分為鋁製與鐵製兩種,鋁罐若有強酸強鹼侵蝕,會釋放出鋁成分;但是一般的飲料罐,像是可樂罐,多半沒有這樣的疑慮,民眾可以安心食用。

至於鐵製的罐頭,若是沒有吃完,放進潮濕的冰箱裡,可能會有「鏽氣」產生,冰在冰箱裡容易生鏽。潘俊佑建議,罐頭盡量立即吃完,若是吃不完,將裡頭的食物另外分裝,別和鐵罐外包裝一起冰入冰箱。

4、市場買回來的葉菜類,可以直接進冰箱嗎?

→報紙包葉菜 油墨也進肚

潘俊佑說,有些人認為買回來的葉菜類直接進冰箱,會連農藥也直接冰存,他認為不見得,重點應是選擇農藥殘留較少的蔬菜,像是當季盛產的蔬菜。若是颱風警報前,農民急著搶收,消費者就得注意這樣的蔬果,容易有農藥殘留。

而一般人都會用報紙包葉菜類,再放入冰箱冷藏,潘俊佑說,因為報紙上有油墨,跟蔬菜接觸,難保不會吃下肚,建議買回來的葉菜類噴濕後,用白報紙包覆,再用塑膠袋雙重保護,避免水分揮發。

5、早上從冷凍室拿出食物來常溫解凍,晚上正好下鍋?

→常溫下解凍 細菌來報到

潘俊佑說,解凍方式分為常溫解凍、流水解凍、微波解凍與冷藏解凍,而家庭主婦常常晚餐要煮的食材,一早就從冰箱拿出,放在常溫下解凍,這種解凍方式最不建議,因為從早到晚的解凍時間裡,增加了細菌孳生所需的時間與速度,流水解凍也是同樣道理。

最好的方式是冷藏解凍與微波解凍,在食材要使用的前一天,先從冷凍移到冷藏,隔天要烹煮時,就能減少與空氣接觸的時間,吃到最新鮮的食材。

※延伸閱讀》
‧收納5原則 讓冰箱體態輕盈
‧6個小技巧 讓冰箱肚量變大


全文網址: 冰箱儲藏/食物要鮮 謹記五大觀念 - 衛生面面觀 - 生活話題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56491#ixzz2TuiJLH7S
Power By udn.com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