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18年8月5日 星期日

「腦中風」緊急處置四要點


【早安健康編輯部】冬天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如果以為夏天就不會,可就大錯特錯!夏天也別疏於防範中風,高溫悶熱的天氣會讓人體代謝率提高、血管擴張,增加心臟負擔,加上水分流失、血液變黏稠,血氧不足的情況下容易讓腦部缺血而中風!

萬一腦中風突然發作,在救護車趕到以前該如何緊急處置?日本TBS電視台節目「名医のTHE太鼓判!」(暫譯:名醫掛保證)邀請醫師解答,腦神經外科醫師前田達浩針對腦中風的處置方式提供建議:

腦中風建議處置

  • 同房就近照顧
    醫師指出,獨自住一個房間,腦中風死亡風險較高,有病史的人要特別注意!如果發現家人意識模糊、嘔吐等異狀,不要換到別的房間睡覺,應該就近照顧,才能在第一時間反應
  • 一樓方便就醫
    有病史或高風險的家人,建議安排住在相對方便就醫的地方,例如一樓房間,可以有效減少救護困難。
  • 避免光線刺激
    如果出現疑似腦中風症狀,如身體單側、手腳或臉部突然發麻無力,暈眩失去平衡與協調,突然口齒不清、聽不懂別人的話,前田達浩醫師說,這時候可以先把電燈關掉,或在救護車抵達前在患者眼睛上蓋毛巾,避免光線刺激交感神經,讓血壓上升,可能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 爭取時間
    就醫速度越快越好,前田達浩醫師提醒,等候送醫的過程不要搖晃患者身體,也不要隨意拍打患者臉頰。如果有嘔吐狀況,可讓患者側躺,確保呼吸道暢通

標籤:



2018年1月30日 星期二

把握「腦中風」黃金救援--「臨、危、不、亂」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
近期天氣變化大,腦中風發生機會也提高,醫師提醒,民眾可掌握「臨微不亂」原則,注意若出現「臨」時手腳軟、「微」笑也困難、講話「不」清楚等情形,必須別「亂」快送醫,以把握黃金3小時,降低失能與死亡風險!
  • ▲「臨微不亂」運用的就是「辛辛那提檢測」原理。  (資料照,花蓮縣消防局提供)
    ▲「臨微不亂」運用的就是「辛辛那提檢測」原理。 (資料照,花蓮縣消防局提供)
台灣神經學學會理事長王署君表示,腦中風主因為腦部血流受阻,造成神經性缺損或腦部缺氧、缺血,引發暫時性或永久性腦功能異常,可分為缺血性、出血性;臨床研究發現,高達8成患者均屬於缺血性腦中風。
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理事長胡朝榮指出,國家神經疾病及腦中風協會研究顯示,缺血性腦中風患者若在發病3小時內送醫治療,可增加康復機會或僅受輕微失能影響。
不過,多數民眾未能在腦中風發生3小時內送醫治療,主要是因無法立即判斷腦中風徵兆,經常被誤以為只是一時勞累、身體不適,休息一下就好了,因此錯過救援時間。
醫師建議,民眾可掌握「臨微不亂」原則,包含「臨」時手腳軟,請患者雙手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或無法舉起;「微」笑也困難,患者微笑時的面部表情,兩邊是否對稱;講話「不」清楚,請患者讀一句話、檢視是否清晰且完整;以及別「亂」快送醫,即出現上述任一症狀,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撥打119送醫急救。

標籤:



2017年12月10日 星期日

遠離「腦中風」--多吃黃色蔬果

〔記者彭健禮/苗栗報導〕冬天最怕腦中風的發生;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神經內科團隊今天舉辦「千手憶柿情 寒冬送溫情」,教民眾運用可維護心血管健康的黃色蔬果「柿子與地瓜」,一起製作好吃麻糬柿餅,教導民眾從飲食預防心血管疾病。
  • 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神經內科團隊今天舉辦「千手憶柿情 寒冬送溫情」,教民眾運用可維護心血管健康的黃色蔬果「柿子與地瓜」,一起製作好吃麻糬柿餅,教導民眾從飲食預防心血管疾病。(醫院提供)
    苗栗市大千綜合醫院神經內科團隊今天舉辦「千手憶柿情 寒冬送溫情」,教民眾運用可維護心血管健康的黃色蔬果「柿子與地瓜」,一起製作好吃麻糬柿餅,教導民眾從飲食預防心血管疾病。(醫院提供)
大千綜合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林奕夫表示,最近因天氣變化影響,11月間,醫院就收治25個腦中風的病人,不論是缺血性腦中風或是出血性中風,最主要的關鍵就在於血管是否健康。想要維持健康的血管,除了平日裡要有規律作息、均衡飲食、戒除菸酒、適度運動、控制慢性疾病之外,攝取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食物也是重要的關鍵。
醫遠離「腦中風」--多吃「黃色茄,兒果」院營養師黃世男表示,黃色蔬果富含胡蘿蔔素、葉黃素與玉米黃素,可以保護免疫系統、維護心血管健康,更可降低冠狀動脈硬化、預防癌症及黃斑部病變,因此想要維護血管健康,民眾可以選擇食用黃色蔬果,包含:南瓜、玉米、地瓜、胡蘿蔔、木瓜、柑橘、柿子、葡萄柚等。
黃世男說,柿子富含果膠,是水溶性纖維,可以提高血液中膽固醇的清除率;地瓜含有黏液蛋白,可以維持血管壁的彈性,使壞膽固醇排出,豐富的膳食纖維和類胡蘿蔔素,也可預防動脈硬化。
寒流報到,林奕夫特別提醒民眾要注意保暖,若出現單側肢體無力或麻木、口歪嘴斜、說話困難、劇烈頭痛、視力不清等腦中風的症狀,一定要把握黃金治療3小時,送醫院施打靜脈血栓溶解劑,才能降低腦中風造成的傷害。

標籤:



2016年8月9日 星期二

夏天也可能「腦中風」,三高患者請留意

〔記者彭健禮/苗栗報導〕可別以為天冷才會中風!苗栗縣1名78歲林姓老翁,有高血壓、心臟病史,忽略夏天也可能會高血壓,沒有經常測量血壓,上個月底突然右側無力暈倒在地,送醫診斷為梗塞性腦中風,經施打血栓溶解劑治療,並住院八天後,復原良好,老翁已能自行行走,出院返家。
衛福部苗栗醫院神經內科專科醫師都豪傑指出,多數民眾都存在有腦中風好發於冬天的認知,忽略了夏天也有中風的風險;尤其夏天高溫悶熱,身體容易出毛病,有三高病史的銀髮族,一定要記得按時服藥,多留意水份補充,保持睡眠充足、飲食清淡,並避免曝露在酷熱炎陽下,及頻繁出入空調房間等生活細節,才能確保健康。
都豪傑表示,腦中風主要有兩種型態,一為梗塞型腦中風,為腦血管阻塞而導致腦細胞缺血,二為出血型腦中風,為腦血管破裂,產生血塊壓迫腦細胞及影響供血。梗塞性腦中風治療,最重要的是把握住疾病發生前3小時的黃金治療期,愈早打通阻塞的腦血管,就可以挽救更多腦細胞,且在黃金期接受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治療,可增加25%的較佳復元機會。
都豪傑指出,腦中風症狀有手腳或臉部突然發麻或無力,尤其是身體的單側;突然感到困惑,口齒不清,或聽不懂別人的話;單眼或雙眼視力突然模糊;突然舉步困難,覺得昏眩,失去平衡或協調;突然不明原因的頭痛欲裂。
民眾可以運用辛辛那提(Cincinnati)中風指標FAST來自我判斷,中文簡單快速記憶為「微笑、殭屍、會說話」。F是Face,觀察自己微笑時顏面有沒有下垂或兩邊不對稱;A是Arm,像電影僵屍般平舉雙手,觀察兩側是否平高或是一邊垂落;S是Speech,觀察說話是否口齒不清、無法理解語意、答非所問;T是Time,就是要爭取時間、愈快愈好。

標籤:



2016年1月26日 星期二

分享--「腦中風」案例,如何辨識?

「這裡有急性腦中風的病人!」急診室內的醫生與護理師大聲地呼喊著。急性腦中風的病人不外乎是在跟時間賽跑,長庚醫院急重症神經外科醫生王以舟26日表示,腦中風是指腦或頸部血管阻塞或血管破裂,腦損傷的範圍將會隨時間增加。腦中風中心病房主任張建宏表示,腦中風往往來得突然,愈早處理愈好。
長庚醫院26日舉辦「分秒必爭的急性腦中風」記者會,王以舟表示,腦中風有兩種,當腦或頸部血管阻塞造成血流不暢通,稱為缺血性腦中風,另一種是血管破裂造成出血,則稱為出血性腦中風。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腦血管疾病已是國人前3大死亡原因,平均每十萬人就有30.4人因此死亡。
張建宏表示,腦中風往往來得突然,就像沉默的重症,隨著時間消逝,病患若沒接受治療,會有癱瘓或殘障的風險,嚴重更可能死亡。決策委員會主任委員李石增強調,時間就是搶救腦組織的機會,即便相同的療法,越晚治療可能得到的療效不比早期治療的好。
79歲的郭先生,有高血壓病史但卻無規律服藥,去年4月突然在家中意識不清,左半邊無力倒下。送醫後經電腦斷層發現右側頸內動脈完全阻塞,所幸在中風發病3小時內,經由「介入性動脈機械取栓法」取出血栓,經過3個月的復健後,現已幾乎恢復了正常,甚至可以下田工作。
如何辨識中風症狀?長庚醫院表示,試著讓病患笑,觀察病患顏面有無下垂、也可請病患閉眼伸出雙臂10秒鐘,看手臂是否不停的垂落,最後可以請病患說出一句話,看是否能夠清楚地說出。若以上三種有一項不正常,就應先送醫檢查,是否為中風的可能。

標籤:



2014年12月14日 星期日

「腦中風」有徵兆,把握黃金三小時

【聯合報╱記者呂筱蟬/中壢報導】

腦中風一直是國人10大死因的前3名,也是導致嚴重殘障首要病因,中壢天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陳國龍表示,腦中風有肢體麻木、口齒含糊不清、視力模糊等徵兆,民眾不可不慎,才能把握搶救的黃金時間。

陳國龍說,腦中風是腦部腦血管堵塞或破裂,造成腦部細胞壞死而導致人體部份功能缺損,徵兆有單側肢體無力或麻痺、口齒含糊不清或流口水、頭暈或頭痛、視力模糊、性格大變、突然無法與人溝通、嗜睡、昏迷、意識不清等。

他提醒,腦中風在發作24小時內為急性期,一定要盡速送醫救治,尤其要把握黃金3小時,送醫前家屬要鎮定,將患者朝上橫臥,預防嘔吐物嗆到導致吸入性肺炎,另應避免餵食任何食物。

家屬在患者送醫前,要觀察其血壓、呼吸、心跳,切記不可以隨意給予高血壓藥物,反而造成腦中風症狀惡化。

陳國隆表示,慢性疾病患者都是腦中風高危險族群,除少鹽、少油、少糖飲食準則外,要維持規律運動體重勿過重;心臟病患者配合醫師處方用藥,減少血栓導致的腦栓塞;高血脂的人採低脂肪的飲食,配合適度的運動,減少血管硬化。

標籤:



2014年5月14日 星期三

預防「腦中風」十訣竅


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 林鼎鈞醫師】

預防勝於治療,腦中風是可以預防的。引起腦中風的原因很多,例如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抽煙、過量飲酒、頸動脈狹窄、缺乏運動、肥胖、心房顫動與其他心臟疾病等,如果我們能配合定期康檢查及按時服藥、改變飲食習慣、適度運動、規律生活型態、戒煙戒酒觀念,便能有效地防範腦中風。

一、定期健康檢查:

年滿四十歲以上的成人,每三年一次,而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則每年一次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定期量血壓、血糖及血脂肪,以減少腦中風發生的機會。

二、控制血壓:

高血壓是造成腦中風最重要的原因,不過是可以積極治療的。大約有60%的腦中風是因為高血壓引發而來的,已發生過腦中風者更要特別注意血壓控制,以免二次中風。血壓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則應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

控制高血壓的方法:

1. 減少飽和脂肪與膽固醇的攝取;多攝取高纖維食物;維持理想體重;規則適度的運動;戒煙;避免過量飲酒;放鬆情緒。

2. 規則量血壓並記錄血壓值,配合規律服用降血壓藥物。各種降壓藥物均能有效降低腦中風的發生,常用的降壓藥物包括利尿劑、乙型阻斷劑、鈣離子阻斷劑、轉換酶抑制劑、血管張力素接受器拮抗劑等。

三、控制血糖

糖尿病會增加兩倍的腦中風機會。預防糖尿病,只要維持理想體重和運動就可以了。 如果已患有糖尿病,自我監測血糖目標要控制在飯前血糖低於 110 mg/dl;飯後2小時在145 mg/dl以下;糖化血色素低於 6.5 %。

四、控制血脂肪:

控制總膽固醇在200mg/dL以下,低密度膽固醇在100mg/dL以下,三酸甘油脂在150mg/dL以下,高密度膽固醇維持高於35mg/dl。應該避免食用過多的飽和脂肪(豬油、牛油、肥肉、奶油、 椰油、臘腸)、蛋黃、海鮮、內臟等。目前研究顯示服用降血脂藥物亦可有效降低腦中風風險。

五、規律適度的運動:

適度運動可降低血壓、體重及血脂肪,增加血液中“好”的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的含量,可防止心臟及腦血管疾病。運動以中等程度運動量為準,可快走或騎腳踏車,持續30分鐘,每週1-3次,讓自己有流汗或覺得心跳增快即可。

六、控制體重:

腰圍比BMI更能反映出罹患心血管疾病及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在健康上更具參考價值。男性腰圍 ≧ 90公分(約 35.5 吋)、女性腰圍 ≧ 80公分(約 31.5 吋),即為肥胖。盡量避免無謂的攝食,少吃點心、零食及含糖或熱量高的飲料及酒類來控制體重。

七、戒菸

約有39%的腦中風與抽菸有關。有抽菸習慣者會增加2.58倍的腦中風機率,但是只要戒菸,即可大幅降低腦中風的風險。而且抽菸還會引起心臟病及許多癌症,為了自己的健康請及早戒菸。

八、飲酒勿過量

適度少量的飲酒,酒精含量12%以下,每天約60 CC的量,可以預防腦中風,但如果過量飲酒則會增加出血及缺血性的腦中風發生率。

九、引起腦中風的心臟病

心律不整;心房顫動;瓣膜性心臟病;心肌梗塞;心臟衰竭;心臟腫瘤等,與腦中風習習相關。請依照心臟科醫師指示定期追蹤治療。

十、定期就醫、規則服藥

如已有中風病史,應該規則服用抗血小板劑來預防腦中風的再發。有心房顫動病史者須服用抗凝血劑來預防血栓的形成。這類預防腦中風的藥物會有容易出血的副作用,像胃潰瘍及其他出血性疾病,請與醫師討論並充分了解用藥規則,才可有效又安全的預防腦中風。

全文網址: 十訣竅 預防腦中風 - 心血管疾病 - 疾病大全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513514#ixzz31gouR1LX
Power By udn.com

標籤:



2014年2月28日 星期五

「定期洗牙」可降低「腦中風」發生率


洗牙有多重要?一項研究發現,牙周病會增加腦中風發生率,年輕人尤為明顯,定期洗牙和治療,可降低腦中風發生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及中興院區牙科部主任李雅玲,利用2000年到2010年健保資料庫,追蹤72萬餘名20歲以上且沒有腦中風過的人,再依有無牙周病及有無做過牙周病治療,分成四組。

經調整年齡、性別及慢性病等因素後,發現45到64歲有牙周病而未治療者,中風發生率是同齡沒有牙周病者的1.19倍;20到44歲有牙周病而未治療者,中風發生率更高,是同年沒有牙周病者的2.17倍。

李雅玲說,依研究結果來看,牙周病對年輕人中風的影響較大,建議13歲以後定期洗牙,而且從小就要到牙科檢查牙齒。

研究同時發現,45歲到64歲曾接受洗牙者,中風發生率降低三成二;20到44歲則降低二成六。這項研究刊登在神經學領域前5%的「腦中風(Stroke)」期刊,並獲美國心臟學會評選為去年最佳論文「創新與進步」第二獎。

李雅玲指出,台灣有九成的人有程度不一的牙周病,牙周病因口腔細菌造成牙周組織發炎,這類發炎會提高血清中的某些發炎蛋白因子,使得血管硬化,容易中風。

「國內13歲以上的人,只有一成半的洗牙率。 」事實上,衛福部補助13歲以上國人,每半年一次免費洗牙,但台灣口腔衛生學會理事長張進順說:「許多國人都不知道利用這種好康。」

張進順表示,在美國,政府只補助65歲以上免費洗牙,但美國人從小就自費洗牙。因為在美國,自費洗牙只需50美金;補牙要收費100美金、根管治療要200美金、裝假牙套500美金,「美國人都知道牙齒保養之道,因為花小錢才可省大錢。」

有人怕洗牙,怕聽到機器在牙齒摩擦的聲音,張進順說,健康的牙齒比瓷器還光滑,洗牙以超音波震盪去除較嚴重的牙菌斑;不嚴重的牙菌斑,用探針即可刮除,害怕的話可以請牙醫師事先打麻藥。


全文網址: 定期洗牙 降低腦中風發生率 | 健康天地 | 健康醫藥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8512980.shtml#ixzz2ud5lcqNy
Power By udn.com

標籤:



2011年8月19日 星期五

中風可能徵兆 掌握單側、突然發生原則

擔心中風找上自己?可仔細想想,是否有突然講話不清楚、答非所問,或是單側肢體無力、臉麻、眼睛視野改變、走路不穩…等症狀,若有上述症狀,要趕快到醫院檢查,因為這些都可能是腦中風徵兆

亞東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陳龍表示,曾有40多歲上班族女性與同事對話時,突然答非所問,就醫檢查才發現已經腦中風,血塊壓到腦部語言區,雖然仍可與同事對答如流,但不知道自己說些什麼。

還有年輕人晚上打籃球,回家後覺得手腳無力,誤以為是運動過度太累,沒想到隔天醒來手腳動不了,已經中風了,年紀輕輕就需終身復健,再也無法打球。

萬芳醫院神經內科醫師宋家瑩臨床上也碰過症狀不典型的中風患者。有一名中年女性患者到市場買菜,手腳可以靈活動作,卻怎麼都說不出菜名,想打電話給女兒求助,也沒辦法撥電話、講電話,最後發現是中風。

還有一名32歲年輕工程師,突然眼前一片黑無法開車;甚至有人開車莫名其妙右側擦撞,檢查後發現眼睛視野改變,眼睛右邊看不見,原因都是中風了。宋家瑩建議民眾,把握「單側」、「突然發生」原則,有懷疑就到醫院就醫,絕對大意不得

醫界常使用的「辛辛那提中風指標」,可檢視患者是否中風,準確率有六至八成。但醫師提醒,中風還有其他不典型症狀,民眾也別輕忽.

辛辛那提中風指標

標籤:



腦中風發作時間超過3個小時治療成功率


台中榮民總醫院第一次以機械式血栓抽吸動脈導管(Penumbra)進行血栓抽出術治療方式,成功救回一名嚴重腦中風患者,目前患者身體功能恢復9成。

台中市一名63歲的男子,日前突然出現中風現象,經轉送台中榮總,院方啟動中風溶栓小組,採用今年才引進台灣的機械式血栓抽吸動脈導管,成功吸出血栓,患者身體功能恢復9成。

台中榮總腦中風中心主任陳柏霖表示,這名患者日前被家人發現說話不流利、反應遲鈍,緊急送醫治療,到台中榮總後病情持續惡化,出現意識不清、深度昏迷情形,經神經內科醫師緊急診療後,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大腦內基底動脈遭急性血栓堵住,腦幹部分可能會產生嚴重缺血性中風。

為能搶救黃金救治時間,台中榮總啟動中風溶栓小組,創傷神經外科加護病房主任崔源生表示,因為發作時間超過3個小時,因而建議以今年年初剛引進的機械式血栓抽吸動脈導管(Penumbra)來進行血栓抽出術治療,術中成功將血栓吸出,重建基底動脈的血流通暢,術後患者立即恢復意識,手腳功能也無大礙,並很快地順利康復出院。

崔源生表示,治療急性腦中風溶栓的方式有3種,包括經靜脈注射溶栓藥物、經動脈注射溶栓藥物、經動脈機械式血栓抽吸術等。但黃金搶救時間則以機械式血栓的6~12小時內最長,且血流重建成功率最高、腦出血後遺症最少

醫院藉由此案例提醒民眾,腦中風是可積極治療的急症,須搶黃金治療時間才有機會復原良好。但這種機械式血栓抽吸動脈導管,國內引進的較慢且種類較少,目前健保尚無給付.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819/128/2x4s1.html

標籤:



8成患者中風卻不知 醫師籲把握黃金3小時

腦中風是台灣中老年人常見的失能主因,根據統計,2010年全台約有1萬人因腦血管疾病死亡。不過,根據亞東醫院統計,有8成的患者因為不知道自己中風或是抱著逃避的心態而不願就醫,導致從去年底至今,約有500位患者從發病到醫院的時間長達34小時,嚴重錯過3小時的黃金治療時機,造成遺憾。

過去數十年來,腦中風一直高居台灣10大死因的前2位,根據統計,2010年全台就有約1萬人因腦血管疾病死亡,也就是說,平均每51分鐘就有1個人因腦血管疾病喪命。

醫師指出,對抗中風,最好的方法就是控制高血壓、高血糖與高血脂「3高指數」,同時,民眾對於中風症狀也要有所警覺。不過,根據亞東醫院統計,從去年10月至今,在求診的500名中風患者中,卻有8成的患者因為不知道自己中風或是抱著逃避的心態而不願就醫,因此到院平均時間長達34小時,錯過3小時的黃金治療時間。

亞東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陳龍表示,發生急性中風的病患要在3小時內送達醫院,才有機會注射靜脈血栓溶解劑,打通阻塞的血管、提高復原的機會。陳龍說:『(原音)梗塞性的中風要接受靜脈血栓溶解治療,我們希望是在黃金3小時之內,可是你真的是3個小時左右到醫院其實來不及了,因為我們要做電腦斷層、還要抽血、還要評估,最少都要50分鐘以上。所以應該說2個小時之內就要趕到醫院,我們才可以進一步做更多的事情、可以評估。』

醫師提醒,包括手腳發麻、頭暈、感覺異常、臉歪,可能都是中風前兆。民眾也可以透過「辛辛那提中風指標」測試,觀察微笑露齒時臉部兩邊的肌肉是否對稱、雙手伸直有無垂落狀況、說話有無口齒不清,如果有相關症狀,應及早就醫,以免增加後遺症或大中風的機率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819/58/2x6or.html

標籤:



2011年4月16日 星期六

吃飽倒頭就睡 小心腦中風!

很多民眾吃完飯後,都會覺得想睡覺,但德國有一份醫學報告指出,吃飽飯後如果馬上睡,可能會導致腦部缺氧。因為為了消化食物,血液會集中到消化道,相對的腦部的血液會比較少。如果是血栓病患,可能會因為腦部血液不順暢,導致腦中風。

午餐過後,來到台北的大安森林公園,看到這裡有人躺著睡,還有那裡也有人坐著睡,不管是涼亭裡還是草地上,大家在這個時間,似乎都特別想睡,這位阿公就說,他每天吃飽都要去找周公,睡午覺可以讓精神更好,但小心剛吃飽就立刻睡,可能會睡出毛病。

德國一份醫學報告指出,人在進食後為了消化食物,消化道的血液循環會加速,相對的腦部的血液就會減少,這時如果立刻睡覺,會讓腦部的血液循環更差,容易發生腦缺氧的情況。但如果本身就有血栓的問題,要小心血管阻塞有中風危機,其實吃飽後因為血糖上升,很多人的眼皮,都會越來越沈重,但為了避免腦部缺氧,吃飽飯不管是午餐還是宵夜,最好都不要馬上睡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415/69/2pwkx.html

標籤:



2011年4月4日 星期一

短暫性腦缺血 千萬不可服用短效型降壓藥

高血壓患者一旦有腦缺血、中風症狀,千萬不可服用短效型降血壓藥。

一位高血壓患者有一天突然走路不穩,全身很不舒服,一去量血壓,發現血壓飆到180、190毫米汞柱,這位患者趕快去吃短效型降血壓藥,沒想到症狀沒有好轉,反而更惡化,並出現半邊無力等中風症狀。

國泰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黃柏豪解釋,當患者大腦缺血,身體會出現保護機制,讓血壓上升,盡量維持大腦血流供給,這時貿然服用短效型降血壓藥物,血壓一降,大腦缺血情況就會更加嚴重,導致中風症狀加劇

因此如果有腦缺血、中風徵兆,量血壓時又發現血壓飆升,這時就要趕快去醫院急診,不要再拖延,也不可自行服用短效型降血壓藥。

黃柏豪醫師解釋,短暫性腦缺血症狀包括走路不穩、半邊無力、說話不清楚、講話突然大舌頭、嗜睡等

一般患者很難自行判斷是短暫性腦缺血,還是真正腦中風,多拖延只會延誤治療。最好的方法就是患者馬上到醫院急診,如果真是腦中風,就得爭取治療黃金時間,在3小時內打血栓溶解劑。根據統計,腦中風患者若能在3小時內注射血栓溶解劑,3個月後復原狀況會比較好

黃柏豪醫師強調,一旦出現腦中風、腦缺血症狀,這時放血、平躺等都無法解決問題,患者唯一可做的就是直奔醫院。旁人要做的,就是趕快打119幫患者叫救護車。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404/128/2p7jf.html

標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