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10年10月29日 星期五

硫磺薑(用硫磺燻製生薑,賣相好)長期食用恐致癌

大陸有毒食品層出不窮,陝西西安市場日前也被爆出用硫磺燻製生薑增加賣相,並且高達60%的業者在販賣,專家指出,如果長期食用恐會影響人類對鈣質的吸收,並且有致癌的可能性。

這種「加工食品」通常是用硫磺燻製或是直接把硫磺水噴在生薑上所製成,且1斤的硫磺大約可以燻製1000斤的生薑,有業者表示,硫磺薑又黃又亮,賣相比起普通的還要好,再加上只需用低廉的成本購買硫磺燻製,就可以抬高生薑的價格。

硫磺薑燻製過後薑味變淡,取而代之的是硫磺味,而且遇水容易腐爛,民眾購買時可以挑選顏色較暗的生薑,並且聞聞看有無異味,或是用手搓其表面,若表皮很容易脫落就可能為硫磺薑;如果不慎購買到,建議先將厚厚的外皮去除後再食用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029/17/2fwed.html



為避免水蛭入鼻,不要用溪水或山泉水洗臉

(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29日電)

我沒有亂挖鼻孔,但鼻血就是流不停。」就醫的田姓男子原本以為得了不治之症,經花蓮慈濟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陳培榕檢查,夾出1隻約2.5公分長的水蛭後,頓時感到呼吸通暢。

這名家住台東的田姓男病患日前因流鼻血不止,到多家醫院和診所看病2個多星期後,始終找不出病因,期間有醫師進行內視鏡檢查,但並未找出流鼻血的原因,也有醫師一再叮嚀不要亂挖鼻孔。

「我明明就沒有亂挖鼻孔,可是鼻血就是流不停。」田姓病患說,看了那麼多醫師就是找不出問題,當時真的以為可能罹患不治之症。

田姓病患最後到花蓮慈濟醫院耳鼻喉科看病,他向陳培榕說,前一陣子到山上時,曾順手用山泉水洗臉,自己雖曾懷疑過可能有水蛭跑進鼻孔,但是看過那麼多醫生,檢查後卻都說沒看到有異物,因為一直找不出問題,讓他和家人都非常害怕。

陳培榕以鼻腔內視鏡檢查,並配合噴劑讓鼻黏膜收縮和照光後,很快就發現有1隻長約2.5公分的水蛭蜷縮在鼻中道。陳培榕夾出這隻水蛭後,田姓病患頓時感到呼吸順暢,鼻子也不再血流不止。

陳培榕指出,東部山區溪流水質清澈,一般民眾往往會順手在溪中撈水洗臉或洗手,但卻不知道危機往往就藏在溪水中。

「花蓮慈濟醫院平均每年有2至3個水蛭入鼻造成流鼻血的個案。」陳培榕說,有的病患會出現鼻腔異物感,有的出現鼻子癢噴嚏不止的症狀,這名病患則是每天流鼻血頻率太高而就醫。

陳培榕表示,水蛭還是幼蟲時,躲在鼻腔中很不容易發現,當水蛭長大後,嚴重時可能造成呼吸道阻塞,甚至曾經有水蛭緊緊吸附喉部的案例,為避免水蛭入鼻造成困擾,民眾最好不要用溪水或山泉水洗臉。991029



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

魚刺哽喉造成食道穿孔 敗血症休克險送命

被魚刺哽到千萬大意不得。衛生署新竹醫院胸腔外科近日收治了兩位因為魚刺哽,造成食道穿孔引起縱膈腔炎及敗血症的病例。柯煥章醫師表示,兩位病患皆反應幾天前吃完魚之後,喉嚨開始疼痛,但他們皆以為是感冒引起的喉嚨痛,隨之有發燒及吞嚥困難的現象、甚至呼吸困難才來該院求診。經過詳細的檢查,才發現是食道穿孔所導致的縱膈腔炎及敗血性休克。因為,此種病症死亡率極高,院方馬上進行緊急手術以及加護病房的重症照護。

柯煥章醫師指出,在臨床上常見誤吞的異物有魚刺、雞骨頭、牙籤等尖銳物品,假牙、鈕釦、錢幣及電池等也都有。誤吞異物所產生的症狀包括咽喉痛、胸腹部疼痛、吞嚥困難疼痛等,甚至有吐血、解黑便,嚴重的話可能引起消化道破裂穿孔而導致化膿、腹膜炎或敗血性休克,不可不慎

柯煥章醫師表示,其實,魚刺哽到,如果早期處置得宜,是不太會變成如此棘手的病情。如果民眾發生魚刺哽到的情況,首先絕對不要嘗試大口吞飯、吞醋或喝水來溶化魚刺,因為如此會造成更大的傷害,像是將魚刺推得更深。最好的處置是先禁食,然後到醫院求診,大部分的情況下都可以用內視鏡將魚刺夾出,這樣才不會演變成最壞的情況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027/17/2frgo.html

標籤:



2010年10月26日 星期二

乳癌病史 也要看老爸家族

父親家族若有乳癌病史,也會增加罹患乳癌風險。加拿大最新研究發現,乳癌患者常輕忽父系遺傳風險,以為母親家族、姊妹沒有人得乳癌就代表罹癌風險低,所以沒有定期接受乳房健康檢查,錯失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黃金時機,造成遺憾

這項研究發表於「胳刺針腫瘤學」期刊(Lancet Oncology)。加拿大研究人員指出,多數女性、醫師比較會去注意母系乳癌家族病史。英國癌症慈善機構表示,父系家族病史「常受到忽視」。一般認為,大約五至十%的乳癌、卵巢癌是基因遺傳引起。父、母系遺傳機率都一樣

根據「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報導,醫界發現,女性BRCA1、BRCA2基因如果帶有缺陷,未來罹患乳癌、卵巢癌的機率就會比一般人來得高。醫師評估女性乳癌風險時,一發現該名女性有乳癌家族史紀錄,就會提高警覺,甚至安排基因檢測,了解是否基因有缺陷,醫師也會提醒有乳癌家族病史的女性更要規律檢查乳房,發現不對勁,一定要及早就醫。

加拿大瑪格麗特公主醫院的吉娜·麥奎格(Jeanna McCuaig)研究發現,雖然乳癌基因透過父系遺傳、母系遺傳的機率都一樣,但大部分的人比較重視母系遺傳部分。

研究結果顯示,有母系乳癌家族病史的人比較容易接受轉診檢查、治療。研究人員認為,可能是因為一般女性、家庭醫師對乳癌遺傳基因認識不足,導致醫師沒有特別詢問父系乳癌家族病史,民眾也輕忽其嚴重性。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026/128/2fnia.html

標籤:



2010年10月25日 星期一

研究:核磁共振太敏感 會把癌症初期的無害細胞誤認為是癌細胞

一份英國醫學雜誌的研究發現MRI核磁共振的乳癌篩檢,可能太過敏感,會把癌症初期病患的無害細胞誤認為是癌細胞,甚至有6%的乳癌患者,因此接受不必要的切除手術

英國的桑頓太太,曾經做過乳癌切除手術,不過她卻不願意再接受MRI乳房核磁共振掃描,來做後續追蹤檢查,因為她害怕萬一再找到腫瘤,醫院又要切除,她說,如果腫瘤不會致命,她就不要再接受任何不必要的手術。

核磁共振是一種比較新的乳癌篩檢方式,不過『英國醫學雜誌』的研究卻發現,核磁共振可能太過敏感,會把無害的細胞、誤認為是癌細胞。因為研究發現可能有百分之六的患者、進行不必要的乳房切除手術。

而國內婦產科醫師也認為,目前的乳房X光和超音波檢查,準確率就有七八成以上,除非是高危險群,否則沒有必要用到核磁共振

醫師建議,40歲以上的婦女,每一到兩年就要做一次乳房攝影檢查,尤其是曾經做過整型手術,或是家族有乳癌病史,更要定期檢查,這樣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025/51/2fnaz.html

標籤: ,



罹患感冒機率跟職業有關

英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人的一生平均感冒2百次,每次平均持續9天,換算人一輩子感冒症狀持續時間大約為5年。

英國「每日郵報」一篇報導指出,英國著名科普作家珍妮弗在對一些頂尖專家訪問之後,歸納出一些有關感冒的發現。

例如,接吻不會傳染感冒。因為美國威斯康辛醫學院研究發現,導致普通感冒的病毒,幾乎不會透過口腔進入人體。唾液傳播病毒的機率是其他途徑的8千分之一。

 再如,維他命C不能治療感冒。臨床試驗發現,維他命C沒有治療感冒的功效。不過,每天適度補充維他命C,可以使患感冒的風險降低一半。

 此外,罹患感冒的機率跟職業有關。47%的辦公室電腦、46%的滑鼠和45%的電話帶有感冒病毒。而最容易感染感冒病毒的職業是律師、教師、會計、銀行職員、醫生、主持人和電視編導等。


  冷並不見得一定會感冒,暖和並不能防感冒。維吉尼亞大學研究發現,秋冬季節氣溫低、更潮濕,於是很多人呆在室內,反而更容易發生病毒交叉傳染。

  還有,雖然洗衣服可以去除99%的細菌,但感冒病毒比細菌更難從衣服上被洗掉。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025/1/2fmqv.html



子宮頸癌抹片+疫苗 「疫」起來才有效

不到20子宮頸嚴重病變 年輕女性不可不防

近年來隨著社會風氣開放,發生性行為的年齡也逐步降低。葉立凡醫師表示,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80%的女性在一生當中都感染過HPV病毒,其中50%曾感染過致癌型HPV,幾乎所有子宮頸癌都是由致癌型人類乳突病毒(HPV)感染所致,目前得知致癌型病毒約有15種,有70%的子宮頸癌由HPV16,18造成的,另外2-3成的子宮頸癌則是由其他致癌型別的HPV例如31,33,45,52,58引起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難被抹片篩檢到的*子宮頸腺癌有90%是因為感染HPV16,18,31,45型病毒引起的

曾經有位年紀僅19歲的患者因其他婦科疾病前來求診,但在醫師建議下一併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竟意外發現子宮頸癌前病變已進入第三期,再晚一步即可能會演發成子宮頸癌!

葉醫師說:「一般來說,HPV感染後都無明顯症狀,使得很多女性對此缺乏警覺,而一旦出現症狀,往往病變情形都很嚴重。雖然子宮頸抹片檢查是發現子宮頸病變最有效的手段,但卻沒辦法從根本上預防致癌型HPV的感染。」

抹片之外 打疫苗是更積極的做法

葉醫師同時補充,一旦有發生過性行為,就有感染HPV的機會,而致癌型HPV的反覆感染則是使細胞發生癌前變化的元兇,此時預防就顯得格外重要。

目前唯一能夠主動預防致癌型HPV感染的方法就是接種子宮頸癌疫苗,透過疫苗能使人體的免疫系統產生抗體,以中和致癌型HPV使其無法感染子宮頸的細胞,增加預防子宮頸癌的效果

選疫苗看長寬高 難被抹到的腺癌不可輕忽

目前核准上市的疫苗有兩種,葉立凡醫師指出,一種是較早上市的鋁鹽型佐劑疫苗,能有效預防致癌型HPV16、18型及HPV6、11型造成的尖型濕疣;而2008年上市的疫苗,除了對這兩型有近100%的保護外,還可額外交叉保護在台灣很常見致癌型HPV病毒型,對腺癌的保護也更明確,對於整體致癌型HPV涵蓋率近九成

葉醫師強調,預防應勝於治療,所以在疫苗施打的選擇上,應符合長寬高三項標準:提供長時間穩定的高抗體,致癌型HPV涵蓋範圍寬,對致死率高的子宮頸腺癌提供明確的保護。由於疫苗施打越年輕,反應效用越佳,而且同樣的花費,若能選擇及早施打,保護效力越長久

已發生性行為 仍可接種疫苗

而對於已發生性行為或曾感染過HPV的女性,葉醫師表示,施打疫苗仍然可增強身體免疫力及避免被其他型HPV感染。葉醫師說「每次只要有媽媽跟女兒、姐姐跟妹妹一起來,我都會建議她們一起接種子宮頸癌疫苗,像我雖然已45歲了,但我知道國外有核准到這個年齡,所以評估後決定施打。」目前國內疫苗的施打年齡定在25歲以下,所以25歲以上的女性必須與醫師討論,評估是否適合接種。

最後葉醫師呼籲,家中有女兒的父母親,應從小就培養她正確的健康觀念-安全性行為、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而無論是媽媽或女兒,或是姐姐跟妹妹,都可以同時諮詢專業醫師,及早接種子宮頸癌疫苗,「寶貝摯愛,就是現在,大家『疫』起來!」(本文章源自壹周刊)

保護效期 施打劑數 不適合施打者
傳統鋁鹽佐劑疫苗
推估約10年 半年內3劑 已懷孕或計劃懷孕者
嚴重發燒者
接種疫苗出現過敏反應者
新型佐劑疫苗
推估至少20年


◎在台灣施打子宮頸癌疫苗目前有年齡限制,婦產科、小兒科、家醫科等都有提供施打。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發燒、頭痛、肌痛等。不適合施打者包括:(1)已懷孕或計劃懷孕者 (2)嚴重發燒者者 (3)接種疫苗出現過敏反應者,建議施打前與您的醫師討論評估。
◎施打疫苗可減少第16/18型HPV所造成持續感染,但無法完全避免。故即使有施打疫苗且有性行為經驗的婦女仍應持續接受子宮頸癌抹片篩檢。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77135

標籤: ,



主動脈剝離有兩個很重要的症狀

主動脈剝離症狀常受到輕忽。台安醫院外科部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袁明琦舉例,他有一位學長有天突然胸口悶痛,不久,背後出現一陣刺痛,但這位學長沒有將這兩個症狀連結在一起,以為背痛是前幾天打網球、跑馬拉松造成,到醫院檢查也只告訴醫師背痛症狀,醫師打了止痛針,開了止痛藥就讓患者回家,這位學長回家不久就倒在餐桌上與世長辭。

袁明琦醫師在昨(24)日舉行的「周邊血管疾病-預防『腳中風』」講座中表示,主動脈剝離有兩個很重要的症狀,患者剛開始會感覺胸口悶痛、疼痛,接著背後突然出現刺痛或撕裂般疼痛,患者、醫師有時不會將這兩個症狀連結在一起,因而錯失黃金治療時機,因此民眾一有這兩個症狀,就醫時務必提醒醫師,以免發生悲劇

高血壓患者是主動脈剝離、血管瘤高危險群,高血壓患者一定要好好控制血壓。治療主動脈剝離傳統需要進行剖腹手術,手術風險極高,甚至可能引起半身不遂、脊椎缺血,目前也可以選擇裝置血管支架,降低手術風險。

另外,有些周邊血管疾病比較不會致命,不過卻會對生活造成困擾,如「鎖骨下動脈狹窄」,袁明琦醫師解釋,「鎖骨下動脈狹窄」患者最大特色為兩隻手血壓不一樣,兩手血壓值相差30毫米汞柱以上,患者常有手痠、手麻、頭昏等症狀

醫師提醒,老化、高血壓、肥胖、缺乏運動、抽菸都是全身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家族遺傳可能導致疾病發生,若再加上上述危險因子,更是雪上加霜。如果是高危險群,更要規律運動,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注意飲食,以保持血管彈性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025/128/2fl9e.html

標籤:



2010年10月22日 星期五

頭暈當貧血 原來是胃癌

一名吃素的48歲婦女,因時常頭暈到診所求診,被診斷是缺鐵性貧血,以為是吃素關係而長期補充鐵劑,2個月前因體重下降赴醫院檢查,赫然發現是罹患胃癌。

台中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家醫科主治醫師王俊堯表示,胃癌早期症狀不明顯,貧血現象可能是癌細胞在生長時,需要血液的供應,隨著腫瘤增大,所需的血液愈多,此時會出現貧血情形,有人會感到頭暈或全身倦怠,使患者朝貧血的方向去求醫

王俊堯指出,也有部分早期胃癌的患者,因胃癌病灶中央部分因供血不足壞死而潰瘍,導致出血,但因出血量微少,在排出的糞便中看不出有明顯的黑便。

王俊堯強調,罹患胃癌應與長期吃素沒有很大關係,胃癌發生原因包括有遺傳、萎縮性胃炎、幽門螺旋桿菌、胃腺瘤性息肉、惡性貧血等,尤其長期貧血的人更是罹患胃癌的高危險群

由於胃癌臨床症狀不明顯,以致有近5成胃癌被診斷出來時,已經是胃癌晚期。王俊堯呼籲,民眾如有上腹部不適、隱痛、泛酸、食欲減退、輕度貧血等類似十二指腸潰瘍或慢性胃炎症狀,最好到醫院檢查,最重要的是要養成定期健檢習慣,期能早期發現及時治療。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77701

標籤:



走路不能靠右 面向來車才安全

行人走路究竟要靠那一邊,是要靠右邊、還是靠左邊才安全呢?交通部道安委員會透過海報告訴用路人「背向來車很危險、面向來車才安全」,該海報也顛覆傳統「走路靠右邊」的錯誤觀念。


早年教育錯誤

縣警局交通隊長陳靖平指出,早年學校教育都告訴行人走路要靠右邊,但分析交通事故案例可發現,行人背向車子行走,根本無法掌握後方的訊息,特別是晨起運動的老人家,遇到粗心的駕駛,很容易發生意外,加止國內汽車駕駛座在左邊,若行人靠右走,背向來車很危險。

道安會海報宣導

最近縣道安委員會將交通部宣傳海報分送各機關、學校,南投市平和國小張姓導護老師指出,走路一定要靠邊走,且要面向車輛,才能保護自身安全,這樣的準則,不管車輛駕駛座在左邊、或是右邊都適用。

只說走路要靠邊

陳姓路隊長表示,入學後,老師們告訴他們「走路要靠邊,且要面向車輛」觀念時,家長們一度認為是錯的,後經老師解釋,原來這樣的走路方式,才真正安全。

法條沒說靠右邊

陳靖平指出,道路交通安全處罰條例中,只有規定走路要靠邊,從來沒有規定走路要靠右邊,不清楚為何會出現「走路靠右邊」錯誤的觀念。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023/78/2fijk.html



杏仁果

杏仁果

食物對人體有很大的幫助
相對的 也是對少部份的人可是一大毒品

杏仁含有:

多酚類、黃銅類
可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臟病、慢性病。
維生素B12、菸鹼酸
能舒緩情緒。
維生素E
能強化細胞膜、防老、抗高血壓。

幫助骨骼生長。
脂肪油、揮發油
能滋潤肌膚。

苦杏仁中含有苦杏仁苷。
大量食用會產生氫氰酸,容易造成組織缺氧。
嚴重的話會出現呼吸困難、抽搐、昏迷等中毒症狀


** 每天吃5-10顆即可

杏仁果如果保存不當,脂肪酸容易氧化,這會讓維生素E的功效無法發揮

杏仁主要營養成份

維生素B群、E、醣類、多酚類、黃銅類、鈣、鉀、鐵等礦物質...

杏仁的功效

護膚、抗老、預防高血壓、心臟病、慢性病。
杏仁的每次食用量不可超過12公克
就算是經製作成甜品的甜杏仁;也是具有微量的毒性,過量食用的話~輕者會發生肥胖現象,嚴重者會引起腹瀉、氫氰酸中毒。
請小心食用!!!

杏仁的剋星

杏仁 忌 麥片
杏仁的鈣、麥片的草酸。
一起食用會轉變成人體無法吸收的草酸鈣,干擾了人體對鈣的吸收。

杏仁 忌 醋
杏仁的類胡蘿蔔素、醋的醋酸。
醋酸會破壞了類胡蘿蔔素,營養會流失。

杏仁果的好處

有很高的脂 肪 含 量 ( 1oz = 13 g ) 對心臟很有益呢 !
杏仁含豐富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臟病。 此外杏仁含有豐富的維他命E,也是可預防心臟病 。
杏仁比較其他的堅果類,它有豐富的鈣質1 oz 約 28.3 g
功效
其他:
杏仁含有著名的抗緊張礦物質─鎂,鎂可以讓人心情平靜、愉悅。增加鎂的攝取,能有效改善經前症候群的諸多不適症狀外,還有降低血壓的功效。
杏仁能提煉出杏仁油及杏仁乳脂,能為肌膚帶來保濕、滋養和柔滑作用;當中蘊含的杏仁蛋白,能促進膠原蛋白的製造,修復皮膚支撐組織,具有緊緻肌膚的功效。
單不飽和脂肪酸可幫助保持膽固醇的正常含量。
杏仁所含的豐富維他命E是強力的抗氧化劑,能幫助預防動脈內 斑塊的聚集,以避免心臟病發作 。

杏仁使用前不須洗過,也不須再噴其他液劑,因為水份會侵入杏仁造成烘烤時間拉長及水份殘留!(烤箱的溫度足以殺菌)

http://tw.myblog.yahoo.com/jw!aoFXE.KYERnss6c1bevOVTIOIcx5ff1gYVkSyDl2/article?mid=985

標籤:



中年人每天1粒阿斯匹靈 防癌

英國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建議,四十歲以上的中年人,應考量每天服用一顆低劑量的阿斯匹靈,以預防癌症

英國研究團隊指出,每天服用約75毫克的低劑量阿斯匹靈,長期下來可降低大腸癌發生率約1/4、死亡率則減少1/3

《每日郵報》報導,研究人員追蹤1萬4千起案例後發現,他們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20年後,降低了大腸癌罹患率24%,並讓死亡率減少35%。對此,牛津大學臨床神經病學系教授羅斯威(Peter Rothwell)表示,長期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並搭配乙狀結腸鏡檢查,「或許可大幅降低大腸與直腸等相關部位的癌症發病率。」

研究同時發現,長期每天服用低劑量的阿斯匹靈,還可預防乳癌、子宮癌和其他癌症

在此之前,也有研究指出,高劑量的阿斯匹靈確實能降低大腸癌發生機率,還能遠離乳癌、前列腺癌、皮膚癌等病症,但服用此藥物的風險也非常高,可能導致腸胃出血和胃潰瘍。如今最新發表於醫學雜誌「刺胳針」(Lancet)上的研究證實,長期服用低劑量的阿斯匹靈同樣可防癌。

對於這項研究發現,英國防治腸癌協會表示肯定與歡迎,但提醒大眾每個人的身體健康情況不一,決定每天服用阿斯匹靈前,先詢問醫生的意見。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022/17/2fhbo.html

標籤: ,



硒可能增二型糖尿病風險

一份針對義大利北部7000多名30至74歲健康女性的追蹤研究顯示,攝取過量微量元素硒,可能增加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研究刊登在近日出刊的《BMC Public Health》。

該研究顯示,紅肉及魚是上述族群主要攝取硒的來源。研究指出,在追蹤時間內,該族群中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婦女每日攝取的硒大都超過55μg。

由於補充硒,曾在歐美造成風潮,學者提醒,攝取過多硒補充品或高劑量暴露於硒的風險在於可能增加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潛在風險,但仍需要更多研究釐清相關問題,相關議題也需要更多關注。

國際上有許多研究探討的地中海飲食中也含有大量硒,許多資訊暗示適量的硒有促進健康的效益。而柿子、南瓜、海產、瘦肉也含多量的硒。一般認為從天然食物中攝取適量的硒不會導致不良影響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022/128/2ffq7.html

標籤: ,



2010年10月21日 星期四

藥品不可以與哪些食物一起服用﹖

撰文: 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藥事照護發展中心執行長譚延輝

藥品與食物間的交互作用,取決於兩者的特性,某些藥品和食物一起服用時,會降低或增強藥效,因而增加副作用或不良反應,在臨床相關性和程度方面也有很多變數

農民曆裡常見食物相剋圖,列舉什麼食物和什麼食物不宜一起食用,例如蟹蝦不能和柿子或茄子一起吃,否則可能引起食物中毒。雖然中醫師認為部分相剋圖可能是以訛傳訛,或以往冰箱不普遍,冷藏冷凍設備不佳,導致海鮮、乳製品容易腐壞,例如生魚和牛乳不可一起吃等。

食物相剋的說法不可盡信,但藥品和食物之間的交互作用則非常明確,引起藥品與食物交互用作最重要的是影響藥品吸收量明顯降低,導致治療失敗率增加,或因吸收量增加引起副作用,造成身體不良反應

****抗生素藥物 勿與乳品併用

常見藥品與食物有交互作的,例如四環黴素(Tetracycline)或Ciprofloxacin(用於治療細菌引起之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竇炎、眼感染、泌尿道感染如淋病等藥品),容易與乳製品中的鈣質或胃乳片內的鈣或鎂離子產生螯合作用,導致兩種抗生素在胃腸內變成不溶性的沈澱物,不易吸收,從胃腸吸收到血中的量明顯下降,導致抗生素的消炎殺菌效果下降

****服用心律不整、降血脂藥品 避免同時攝食高纖食品

心血管疾病相關藥品有很多注意事項,服藥期間應多與藥師諮商。例如治療心衰竭,心律不整的藥品digoxin,如果大量進食含有高纖維之食物,會增加胃腸蠕動(例如素食者),會減低16~32% digoxin的吸收量,因此可能要增加digoxin劑量,以免治療失敗;但要注意digoxin藥品的有效濃度與產生毒性範圍非常短,一定要在醫師的指示下服用,不可自行調整藥量。


幾乎所有的降血脂藥(HMG-CoA還原酶抑制劑),都會因為同時攝食高纖食物(像是燕麥、麩、果膠等)而減少胃腸道對藥品的吸收,因此應避免併用,至少要分開服用
像Lovastatin的吸收量會因一般的進食而增加50%,導致藥效增加,但是主要以水果或高纖維類作為降低脂質的膳食,卻可能明顯地減少lovastatin吸收量,而增加治療失敗的危險。市面上很多健康食品強調高纖,一般消費者以為高纖食物有助消化吸收,但如果正在服用心管藥物要特別注意,否則不僅無法獲得健康食品的好處,還會影響藥性治療的效果,可諮詢調劑藥師。

****用餐時服用降血脂藥物 會影響藥品吸收量

用餐時服用pravastatin(降血脂藥物)其吸收量會減低31%,不過其降血脂作用並不因此而改變。atorvastatin和fluvastatin,其吸收量和降血脂作用都不受一般食物影響。

****服用保鉀型利尿劑 避免同時大量進食富含鉀離子食品

若是正在服用保鉀型利尿劑,同時大量進食富含鉀離子的食物,如香蕉和菠菜,則可能造成高血鉀。特別是正服用spironolactone (治療利尿、降血壓)的病患,過度使用含鉀的食鹽替代品,容易產生嚴重高血鉀和心律不整

****富含維他命K的食物

包括甘藍菜、花椰菜、動物肝臟和一些食品添加物,會降低warfarin(預防血栓)的抗凝血藥效反應,若僅一餐還不至於造成,但持續一週每天進食富含維他命K的食物,則必須要增加warfarin的劑量

因此在服用warfarin時,要避免過多維他命K的攝取,維持規則的飲食習慣,不要自行服用其他營養補充品或維生素,或不規則食用大量蔬菜和飲用綠茶。

另外,酪梨雖含低量的維他命K,卻有拮抗warfarin(預防血栓)的作用,但其確實機轉仍不明暸。

****富含鉀食品

含鉀豐富的蔬菜如莧菜、菠菜、空心菜、韭菜、青花菜、芹菜、香菇、金針菇等;水果有桃子、香瓜、哈密瓜、奇異果、木瓜、芭樂、香蕉等。

****降血壓藥物 餐前1小時空腹服用

captopril (血管張力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 ,降血壓藥一種)與食物併用會降低42~56%的吸收量,導致藥效降低,故應於餐前一小時服用此藥。同樣的作用在perindopri1會降低35%; 但其他ACEI如cilazapri1、enalapril和lisinopril之吸收量則不受食物影響。

然而,所有的ACEI 降血壓藥通常都會發生高血鉀的副作用,若是同時攝食富含鉀離子的食品或其食鹽替代品,可能惡化此副作用

****葡萄柚汁交互作用

在用藥安全中經常提到葡萄柚的對藥品的交互作用,因葡萄柚中的類黃鹼素(Flavonoids)會抑制肝臟代謝藥品的CYP3A4酵素,藥品沒有代謝掉,導致藥品蓄積在體內,造成藥性增加,甚至造成毒性等副作用。飲用過多的葡萄柚汁,可能分別使lovastatin、atorvastatin和 simvastatin的吸收量增加1400、200和1500%

如果正在服用鈣離子阻斷劑降血壓藥felodipine(Plendil)、nifedipine(Adalat)、nitredipine、nisoldipine的心臟病患者,不可在服藥前兩小時或服藥後五小時內喝葡萄柚汁,如果混合服用可能有致死的危機。(FDA食品與藥品的服用禁忌)

這是因為葡萄柚汁會抑制felodipine第一次經過肝臟的代謝效應,增加其吸收量達284%,使得藥品在血中濃度增加,臨床上出現血壓下降及心跳加快的副作用加倍,因此必須避免併用。

葡萄柚汁對其他同類化學結構的鈣離子阻斷劑亦有上述相似作用,但對diltiazem(鹽酸迪太贊,治療狹心症、輕中度高血壓)和verapamil(治療心血管疾病)則沒有影響。

器官移植抗排斥作用藥品如cyclosporin 若和葡萄柚汁合用,可降低此昂貴藥品的用量,但最好不要用葡萄柚汁送服藥品,避免產生痙攣和意識昏迷的副作用。

此外服用 terfenadine(緩解過敏症症如克敏寧錠、特芬那定錠 )、 warfarin(預防血栓,抗凝血藥品),astemizole(阿斯特米挫,治療過敏性鼻炎、慢性蕁麻疹及其他過敏症)等藥品時,葡萄柚汁會抑制這些藥品的肝代謝作用,產生極危險的不良交互作用。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78405

標籤:



心、腦血管病變的保健禁忌品

喜歡購買或服用保健品的人,必須特別注意,不可光聽推薦者的推銷辭令,應該徹底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態,更要清楚瞭解所服用保健產品的功效及副作用。

畢竟,服用它們是希望「保健」,如果糊裡糊塗服用而「致病或致命」,那就得不償失了,寧可不保健反而平安。

在此提醒幾種心、腦血管病變的保健禁忌品,供大家參考

維生素 A

心臟病高危險群者,最好別將維生素 A 這種抗氧化劑,當成日常保健食品。經由專家研究,維生素A會提高吸煙者罹患肺癌的發病率。因此,有抽煙習慣的人需特別注意

麻黃(Ephedra):

麻黃中含有麻黃素和假麻黃鹼(PseudoePhedrine),不論西藥或中草藥製劑添加,都會促使心律及血壓升高,所以心、腦血管疾病者忌服用。例如,感冒製劑中就含有少量的麻黃素和假麻黃鹼,以減輕鼻塞症狀,使呼吸道通暢。長期大量使用麻黃,會增加興奮度或減輕體重,因此目前坊間大多數減肥藥都含有麻黃

然而,大劑量麻黃會引發類似「安非他明」的副作用,如高血壓、心悸或心跳、煩躁、神經質、頭痛、失眠、排尿困難、嘔吐,甚至心臟病、心臟衰竭或猝死。因此,儘量不要以口服藥物減肥,不當減肥反而引發一身的潛伏病變;外表變苗條了,可惜內在百病叢生,豈不哀哉!

中國甘草

不起眼的甘草,卻可能導致心律失常而危及生命,因為甘草含有一種促使人體分解鉀的成分,造成血鉀過低,引起心律不整而致命

聖約翰植物製劑

使用「華法林鈉」來抗凝血的心臟病患者,決不可同時服用「聖約翰植物製劑」,因為會引發心臟移植者的嚴重免疫排斥反應。

育亨賓鹼

促使血壓升高和心律增加,所以心臟病患者禁用。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77950

標籤:



2010年10月20日 星期三

隔夜菜致癌疑慮 醫師:微乎其微

針對媒體報導,隔夜菜如殘留農藥硝酸鹽,與海鮮再一起加熱,可能產生致癌物亞硝胺,使得罹患胃癌風險增加2成。不過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發言人馮潤蘭受訪時對此鄭重表示,這是網路流傳已久、未經證實的話題,實際上不可能有此情形。台北榮總毒物科醫師楊振昌也表示,形成致癌條件的機率微乎其微,民眾不用過度擔心。

有媒體報導,隔夜菜裡,綠色葉菜類中含有殘留的硝酸鹽,如果民眾再搭配著隔夜海鮮一起吃下肚,就會產生致癌物亞硝胺,導致罹患胃癌的風險會增加兩成。

對此,馮潤蘭表示,這是網路流傳許久但未經證實的話題。她鄭重澄清,蔬菜上市時,衛生署都會做好把關,嚴格控管農藥殘留量,另外,民眾在料理時,經過洗滌、烹煮、加熱的過程,蔬菜的農藥殘留量更是微乎其微,因此要與其它食品作用產生致癌物亞硝安是「難上加難」。

經過肥料施肥與農藥噴灑,蔬菜裡確實殘留著硝酸鹽,像波菜、萵苣、紅蘿蔔等,就是銷酸鹽殘留較高的蔬菜,但楊振昌指出,要形成致癌物亞硝胺,必須還要與氨類或者是植物性蛋白的作用,加上吃進去的民眾胃酸量較少,或者是3個月以下的嬰兒,在許多環節條件都具備下,理論上才有可能結合成亞硝胺,而一般根本不會有這種情形

他特別表示,正常狀況下,民眾將隔夜菜吃進肚裡,並不會增加罹癌的風險,民眾不用擔心

但楊振昌也提醒民眾,隔夜菜會造成養份的流失,形成營養成分不夠的問題。他建議,從食物營養的角度來看,民眾最好還是將當天的飯菜吃完,盡量不要吃隔夜菜。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020/115/2far2.html

標籤:



2010年10月19日 星期二

心肺急救術(CPR)的最新改變

心肺急救術,也就是一般簡稱的CPR,目前有了最新改變,美國心臟學院院士、心臟專科醫師林世崇表示,美國心臟學會已經於10月18日於『循環』醫學期刊發表2010最新心肺急救術的方式,以及進階的急救與醫療照護之標準。

林世崇醫師指出,原本的CPR是依「A-B-C」口訣而施予急救,也就是先打開呼吸道,給予人工呼吸,然後壓胸。現已更改為「C-A-B」的順序,也就是先直接給予壓胸(C),再打開呼吸道(A),給予人工呼吸(B)。

林醫師解釋說,新的急救的方式進行如下:發現患者沒有呼吸,或突然倒下失去知覺時,先通知急救系統,然後壓胸30下,然後打開呼吸道,給予兩次人工呼吸,每分鐘壓胸的速度應至少100下,這種速度持續進行CPR,每壓胸30下,就給予兩次人工呼吸,也就是30 : 2的方式

為什麼強調先壓胸,而不是以前傳統式的「先打開呼吸道,給予人工呼吸,最後才壓胸」,林世崇說明,因為傳統式的心肺急救術,會使施救者難以開始急救步驟,尤其是打開呼吸道,給予人工呼吸,無論在心理上或技術上,都會造成猶豫不決,無法立即給予被施救者需要的生命急救。

很多民眾也很難記得傳統式的心肺急救術,使得需要急救時,只能袖手旁觀,現在強調「只用手壓」的急救,省事而且簡單,這種新簡方式適用於成人及嬰幼兒,但是新生兒不包括在內。

壓胸時需要注意的是,壓胸的深度至少要5公分,壓的太淺,無法達到急救目的,給予壓胸動作時,應盡可能保持連續動作,不要中斷或延誤,如此才會達到急救效果,新的CAB的心肺急救術不僅是提供給一般民眾使用,醫療人員亦使用相同的CAB的心肺急救術。

林世崇醫師強調,統計研究,依照傳統式ABC心肺急救術,發生突發性心跳停止時,只有不到五成的人接受了旁人目擊者給予的心肺急救術,也就是說,心肺急救術並沒有有效的推廣,讓一般人能在緊急時刻給予需要者心肺急救術,這也是剛修訂公佈的CAB心肺急救術所強調的「只用手壓」的簡易而有效之急救方式。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019/17/2f919.html

標籤:



2010年10月18日 星期一

遇蜂螫 壓低身體 往上風處逃

蜂群為準備過冬食物,常在秋天大舉出動,為避免虎頭蜂攻擊,須注意下列事項

1、避免穿鮮豔衣物,儘量穿白色、光滑與長袖衣褲

2、香味易引來蜂群,不可以擦香水、除汗劑,吃剩的食物也要妥善處理

3、發現巡邏蜂時動作輕慢,注意觀察附近是否有蜂群活動,小心避開。

4、若遇虎頭蜂攻擊,可用衣物保護頭部,儘量壓低姿勢往上風處逃離

5、蜂螫後不要用手擠壓蜂刺,以免二度受傷或使更多毒液進入體內,可用尖頭鑷子或針挑出,並以冰敷減緩疼痛感

6、若過敏體質者出現嘔吐、氣喘、血壓降低等過敏反應,嚴重可能導致腎衰竭,應儘速就醫治療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018/78/2f58p.html

標籤:



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

為什麼金針菇能抗癌

====為什麼金針菇能抗癌====( 多醣體Lentana 化學結構 )

近年來大家都耳熟能詳各種菇類具有增加人體免疫力的功效,認為主要有效成份為多醣體;例如巴西蘑菇、猴頭菇、日本椎茸等。這些菇類大都價格較金針菇昂貴,且對抗癌症的效能常語焉不詳。
就是各種菇類中所含多醣體Lentana的化學結構,其實各種菇類中都含有提高免疫力和抗癌功效的多醣體,金針菇亦不例外

早在1997年香港中文大學生物化學系的Leung, M.Y.K 等三人即已發現金針菇的多醣體的分子結構,主要成份為 β-(1→3)-D-linked glucose,分子量約為200 kD,並證實在活體試驗中對惡性腫瘤細胞(Sarcoma, SC-180)有抗癌功效。金針菇不但含有多醣體,最新的醫學研究報告進一步發現金針菇內含有一種特殊的免疫調節功能蛋白質(funagl immunomodulatory protein),該蛋白質被命名為FIP-fve。已知在動物活體試驗時發現,餵食罹癌小鼠FIP-fve能殺滅癌細胞及抑制腫瘤生長的功效

左圖就是金針菇內所含調節功能蛋白質FIP-fve的三度空間立體結構圖,FIP-fve經中研院林榮耀院士發現並命名,估測其分子量為12.7 kDa,並且對主導FIP-fve的DNA核苷酸完成定序的工作(圖四)將來可依此序列利用基因工程技術生產最純的FIP-fve。

台大園藝系 許輔 教授進一步評估口服FIP-fve,可顯著延長罹癌小鼠的壽命,罹癌小鼠血清中腫瘤特異性抗體的濃度幾乎提高四倍(386.6%),並可顯著提高腹腔罹癌細胞的殺滅能力,

國立新加坡大學(NUS)的研究人員也發現金針菇內含的蛋白質能刺激子宮頸癌病人體內天然的抗癌機制,靠病人自己的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症。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校區(U. C. Davis)醫學院的Andrea T. Borchers, Carl L Keen and M. Eric Gershwin 等三人在2004年對各種菇類在抗癌及免疫方面做廣泛的檢討中指出多醣體的功效。當時尚未對菇類中所含蛋白質深入了解,但也指出食用整株菇類的效果優於單獨食用萃取而來的單純多醣體,這已經意味著菇類中應該還含有其他物質,與多醣體協同發揮抗癌的功效。現在終於發現蛋白質FIP-fve就是主角,金針菇既含FIP-fve,也含有多醣體,價格又平民化,真是太完美的組合了。

一、禁忌與注意事項

(一)正在接受化療的朋友不可同時食用金針菇

其理由是絕大部分的化療藥品除了攻擊癌細胞之外,也會同時攻擊體內其他正常快速增長的組織細胞。所以接受化療的患者常有掉髮、口腔粘膜損傷及其他各種嚴重的副作用。此時,若食用金針菇,體內的免疫系統例如:淋巴腺體、脾臟等被刺激活化,反而有引致化療藥品攻擊的可能。因此,要儘量避免,待結束化療療程後再試吃金針菇

(二)有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病友不宜食用金針菇

因為有自體免疫疾病者,免疫系統無法辨識自身的正常組織,造成所產生的抗體攻擊自身的結果,食用金針菇將使這類病症雪上加霜。

(三)1987年紐約大學醫學院微生物系的研究人員指出金針菇內含有稱之為Flammutoxin的單鍊的蛋白質,具有分解紅血球的作用,但報告中認為對人體影響不大

二、使用量

每天若能吃下100~120公克,已有足夠療效,要天天吃,要長期吃,整個食療療程中應定期赴醫院檢查,確保一切平安,並供做為是否要繼續食療及調節採食量的依據。一般健康或未曾發現罹癌的人,亦可吃金針菇,收保健預防之效,許多人在中、老年時發現得到癌症,其實他們很可能在較年輕時體內已有「癌化」的現象,只因不易檢查發現,且當時本身的抵抗力強而不致爆發。若能平日多吃金針菇,讓殺手細胞等抗體巡弋全身,容或體內有少量無法檢出的「壞細胞」,亦可早日清除。筆者認為能連續一個月每天食用50公克應已足夠,每年行之如儀,確保安心。

三、生吃或熟吃

本文的前幾版都強調:欲求金針菇內FIP-fve蛋白質充分發揮抗癌功效,必須要生吃,以免烹調蒸煮的高溫處理會使FIP-fve變質,這一層的顧慮經請教台大園藝系 許輔 教授後,已證明是多慮了。因為,最近在 許 教授的研究中顯示在 121℃ 15分鐘及 95℃ 30分鐘處理後,FIP-fve仍維持原有之分子量,且明確可辨該蛋白質未遭分解。再進一步測定高溫處理後FIP-fve對小鼠脾細胞增生效應以及小鼠脾細胞產生干擾素(Interferin, IFN-r)的影響,發現FIP-fve有很高的耐熱性,詳見下表:
測試項目/高溫處理121℃/15分鐘95℃/30分鐘
小鼠脾細胞增生效應82%以上94%以上
小鼠脾細胞產生IFN-r之效應90%以上95%以上
註:表中各項百分比係以未經熱處理之FIP-fve的效應為100%的基礎對照比較而得。由上表各項數據顯示FIP-fve有良好的耐熱性。除此之外, 許 教授也在報告中指出FIP-fve有極佳的抗凍性、耐酸性與耐鹼性,僅就耐熱性一項而言,吾人即可放心熟食金針菇,不必再擔心生食金針菇對許多體質較敏感的人造成腸胃不適、拉肚子,甚至上吐下瀉、腹痛等副作用。因為加熱處理可以破壞金針菇內引起上述過敏反應的物質,這是利用金針菇抗癌的一個瓶頸,許多病友因生食金針菇後,或輕或重的不適而卻步不前。

1.許輔2005。金針菇免疫調節功能蛋白質。台大園藝系。(詳見本文附錄)
2.許輔2006。金針菇免疫調節蛋白FVE的耐熱性、抗凍性、酸鹼耐性與耐乾燥性。Personal communication.
3. Leung M. Y. K., K. P. Fung, and Y. M. Choy. 1997., The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on immunomodulatory and anti-tumor polysacharide preparation from Flammulina velutipes. Immanopharmacology, 35:255~263.
4. Ryohsuke Nakai, Kikuo Sen, Shin-ichi Kurosawa, Hroshiro shibai. 2000, Basidionycetous fungus Flammulina velutipes harbors two linear mitochondrial plasmids encoding DNA and RNA polymerases. FEMS Micrology Letters. 190:99-102.
5. Andrea T. Borchers, Carl L. Keen and M. Eric Gershwin. 2004. Muchrooms, Tumors, and Immunity:An Update Experimental Biology &. Medicine. 229:393-406.
6. Bernheimer A. W. Oppenheim J. D. 1987, Some properties of flammntoxin from the edible mushroom Flammulina velutipes. Toxicon. 25:1145~1152.
7. New look at two wonder mushrooms. 2005. NUS. Htto://www.nus.edu.sg/corporate/research/gallery/research27.htm
8. Hsu HC, Hsu CI, Lin RH, Kao CL, Lin JY. 1997. Fip-vvo, a new fungal immunomodulatory protein isolated from Volvariella volvacea. Biochem J. 323(Pt 2):557-565.
9. Ko JL, Hsu CI, Lin RH, Kao CL, Lin JY. 1995. A new fungal immunomodulatory protein, FIP-fve isolated from the edible mushroom, Flammulina velutipes and its complete amino acid sequence. Eur. J. Biochem. 228(2):244-249.
10. Ko JL, Lin SJ, Hsu CI, Kao CL, Lin JY. 1997. Molecular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a fungal immunomodulatory protein, FIO-fve, from Flammulina velutipes. J. Formos. Med. Assoc. 96(7):517-524.
11. Lin WH, Hung CH, Hsu CI, Lin JY. 1997. Dimerization of the N-terminal amphipathic alpha-helix domain of the fungal immunomodulatory protein from Ganoderma tsugae (Fip-gts) defined by a yeast two-hybrid system and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J. Biol. Chem. 272(32):20044-20048.
12. Po-Hui Wang, Chyong-Ing Hsu, Sheau-Chung Tang, Yu-Lu Huang, Jung-Yaw Lin, and Junn-Liang Ko. 2004, Fungal immunomodulatory protein from Flammulina velutipes induces interferon-r production through p38 mitogen-actirated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 J. Agric. Food chem. 52.2721-2725.
13. Palasingam Paaventhan, Jeremiah S. Joseph, See Voon Seow, Shai Vaday, Howard Robinson, Kaw Yan Chua and Prasanna R. Kolatkay. 2003. A 1.7 A Structure of Fve, a Member of new Fungal Immunomodulatory protein Family. J. Mol. Biol. 332,461-470.

標籤: ,



攝護腺癌風險 可望由驗尿得知

(路透倫敦13日電)
根據英國科學家,1種在尿液中的蛋白質可能成為攝護腺癌的強烈風險指標,他們表示,這項發現未來可能發展成快速簡易的攝護腺癌檢測法。

英國癌症研究協會(Cancer Research UK)劍橋研究院(Cambridge Research Institute)和癌症研究院(ICR)表示,這種稱為MSMB的蛋白質在診斷出攝護腺癌男性、以及侵略性攝護腺癌患者身上含量較低

帶領研究的劍橋研究院科學家惠塔克(HayleyWhitaker)說:「這種蛋白質很容易發現,因為它存在於尿液中,它也可能成為簡易的測試方法,用來找出哪些男性罹患攝護腺癌風險最高。」

惠塔克表示,雖然這項研究發現要轉化成真正的檢測方法、讓醫生應用在臨床上還要大約5年,不過她希望,它能幫助他們確定哪些病患有侵略性腫瘤。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014/16/2exzn.html

標籤:



推薦: 多吃洋蔥

家庭主婦不愛用洋蔥做菜,處理時會讓人流眼淚,很多人也怕洋蔥味。除非是手藝高超的洋蔥料理,否則真的很難找到洋蔥的熱愛者。

====預防骨質疏鬆====

但是想要讓自己骨骼結實、身體長得高、預防骨質疏鬆症的人,最好還是乖乖地捏著鼻子吃洋蔥吧。因為權威期刊「自然」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洋蔥是最能夠防止骨質流失的一種蔬菜。洋蔥預防骨質流失的效果,甚至比骨質疏鬆症治療藥品「calcitonin」還要好。 研究人員讓雄性大白鼠每天吃一公克乾洋蔥,連續一週後,公白鼠的骨質平均增加了13.5-18%。
另一組實驗則發現,讓大白鼠食用含有洋蔥的混合蔬菜,也能夠減少骨質流失問題。
第三組實驗則是讓摘除卵巢的雌性大白鼠每天吃1.5公克的洋蔥,結果骨質流失的速率減少了 25%。更值得注意的是,洋蔥的保健功效在短短12小時內就看得到了。
研究人員認為,洋蔥的效果可能來自於「預防骨質流失」,因此想要利用洋蔥保健的人,每天可能要吃上200-300公克(10盎司)的洋蔥,才能夠預防骨質疏鬆症。
醫食同源,在我們日常食物中,有很多蔬菜水果都具有藥物般的療效;像西餐裡少不了的配菜洋蔥,它對身體的好處簡直超乎想像。
洋蔥炒蛋,或洋蔥炒牛肉,都是美味無比的健康菜;而洋蔥還可以用來生吃或搾汁喝,根據醫學實驗,它更能發揮多種神奇療效。

====保護心臟,提升好膽固醇,阻止血小板凝結====

據哈佛醫學院心臟科教授克多格爾威治博士指出,每天生吃半個洋蔥,或喝等量的洋蔥汁,平均可增加心臟病人約30%的HDL含量(HDL為高密度脂蛋 白膽固醇,一種被認為有助於預防動脈粥狀硬化的膽固醇,也是一種的好的膽固醇。)每天生吃半個洋蔥,或喝等量的洋蔥汁,以保護心臟,這原是個民間偏方,克多博士在自己的診所裡對病人進行實驗,證明洋蔥確有提升好膽固醇的療效,不過洋蔥煮得越熟,越不具效果。
克多博士讓診所裡的心臟病人每天吃洋蔥,結果發現洋蔥裡所含的化合物也能阻止血小板凝結,並加速血液凝塊溶解。 所以,當你享用高脂肪食物時,最好能搭配些許洋蔥,將有助於抵銷高脂肪食物引起的血液凝塊;所以說牛排通常搭配洋蔥一起吃,是很有道理?

====治療哮喘====

洋蔥含有至少三種抗發炎的天然化學物質,可以治療哮喘。 由於洋蔥可以抑制組織胺的動,而組織胺正是一種會引起哮喘過敏症狀的化學物質;據德國的研究,洋蔥可以使哮喘的發作機率降低一半左右。

====治療糖尿病====

很久以前,洋蔥就被用來治療糖尿病,到現代,醫學也證明洋蔥確實能夠降血糖而且不論生食或熟食,都同樣有效果。 原來洋蔥裡有一種抗糖尿病的化合物,類似常用的口服降血糖劑甲磺丁胺,具有刺激胰島素合成及釋放的作用。

====防治失眠,感冒,鼻塞====

洋蔥的妙用還不止上述這些,在日常生活中,洋蔥還可用來防治失眠:將切碎的洋蔥放置於枕邊,洋蔥特有的刺激成分,會發揮鎮靜神經、誘人入眠的神奇功效。
感冒的時候,喝加了洋蔥的熱味噌湯,很快就可發汗退燒。如果鼻塞,以一小片洋蔥抵住鼻孔,洋蔥的刺激氣味,會促使鼻子瞬....

====涼拌洋蔥作法====

Step 1.洋蔥洗淨切絲.
Step 2.容器內裝冰水,將洋蔥絲浸於冰水 中,置冰箱下層泠藏.
Step 3.隔天撈起洋蔥拌蠔油,好吃無辛味的生菜.
● 本人則是將洋蔥絲先放點鹽,再以冷開水沖掉,然後+醋+糖(個人而異)醃製,再放入玻璃罐冰著(當成泡菜),一級棒ㄛ!

標籤:



2010年10月12日 星期二

過度的工作壓力可能產生血管痙攣、心律不整

近來過勞死的案例頻傳,怎樣的身心體質容易導致過勞?有哪些徵兆可以自我提醒,避免悲劇發生?

目前擔任勞委會職業病鑑定委員會委員、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醫師吳明玲指出,要判定工作是引起過勞死亡的重要原因,要以「超出尋常工作的特殊壓力」為條件,其中包括量的指標,如死亡前24小時仍繼續不斷工作,或質的指標,如發病前曾遇到與發病密切相關的精神緊張事件等

不良工作型態影響健康

國泰醫院內科加護病房主任黃啟宏指出,長期精神緊繃、壓力大,會影響自律神經,這是和腦中風、心血管疾病有關的危險因子

另外,就算沒有病史,但過度的工作壓力也可能讓冠狀動脈突然攣縮,產生血管痙攣、心律不整。更已有研究指出,過少的睡眠會影響內分泌及新陳代謝功能,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陽明大學環境暨職業醫學科副教授楊振昌更提醒,有人因長期長時間工作,疲倦不斷累積,卻又得不到成就感,這時容易產生憂鬱的問題。更別提過度的工作可能增加發生錯誤與意外的機率;壓力更與潰瘍、部份癌症的發生,以及免疫系統的損傷有關。

制度改變前的自我調整】

吳明玲建議,每個人可以回顧自己的生活形態與工作模式,是否負擔過重或壓力過大;也要了解自己的個性與體質,適不適合目前的工作型態。例如有的人自我要求完美,不易放鬆,是否要進入高壓力、與時間賽跑的產業,可多加思考。專家們都提醒,改善過勞,最重要的是從源頭改善,調整生活

其次,個人也可注意飲食,固定運動,遠離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如果平日很忙,假日也要盡量抽時間動一動。而如果真的不得已必須加班,原則是要盡力保持飲食、睡眠的正常。

楊振昌建議,當感覺累、沒有體力時就該休息,睡眠時間要盡量足夠;如果真的無法睡足,休息時間也要盡量符合生理時鐘,例如,可以11、12點前睡的話,就不要選擇晚睡晚起。

同時,也要減少攝取刺激性的食物與飲料。因為這類飲食含的成分可能會讓血壓上升,心跳更快。

臺安醫院營養師陳曉蒨也建議,如果要加班,也一定要固定時間用餐,平均4到6小時應該吃東西。她建議盡可能在用餐時間排開工作,吃完飯後稍微活動一下,休息半小時後,再繼續工作

陳曉蒨建議,壓力大、長時間加班者常是外食族,壓力又特別容易損耗體內的維他命B群與C,這類人要多補充蔬果。特別是若工作到比較晚,更不要吃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因為這類食物需要的消化時間長,不僅影響睡眠,更會造成體重負擔

除了作息正常外,也可時時依照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提出的12症狀,來自我提醒與檢測。

1. 經常感到疲倦、健忘

2. 突然覺得有衰老感

3. 肩部和頸部強直發麻

4. 因為疲勞和苦悶失眠

5. 為小事煩躁和生氣

6. 經常頭痛和胸悶

7. 高血壓、糖尿病病史、心電圖不正常

8. 體重突然大幅變化

9. 最近幾年運動也不流汗

10. 自我感覺身體良好而不看病

11. 人際關係突然變壞

12. 最近常工作失誤或者發生不和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012/122/2et08.html

標籤:



新幹細胞療法 奈米技術治心肌梗塞

(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市12日電)

國立成功大學今天發表利用奈米纖維水膠結合自體骨髓幹細胞的移植技術,可促進急性心肌梗塞後的心肌保護與血管再生,目前正申請國內、外專利,以及國內的人體臨床實驗

由成功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謝清河率領的成大心肌再生研究團隊,以蘭嶼豬為實驗動物,利用自組裝胜(月太)奈米纖維水膠(self-assembling peptidenanofiber hydrogel)結合自體骨髓幹細胞移植技術,成功治療豬的急性心肌梗塞。研究結果已在9月發表於國際期刊,目前正在申請專利。

謝清河表示,一般稱為心肌梗塞的冠狀動脈阻塞,會造成血液無法正常供給心臟,導致心肌細胞壞死,因而引發心臟衰竭,一旦發病,有高達3成的死亡率。

他說,人類心肌細胞幾乎沒有再生能力,病患受損心肌會因無法承受心室內壓力而逐漸擴大、變薄,臨床上治療方式大多以消極給藥控制為主,否則只有換心一途。

謝清河表示,近年有研究指出幹細胞可能可被用來改善心臟功能,但幹細胞經由體外長時間培養繁殖後再注射至心臟,大多數會被血液帶離心臟、或快速死亡,24小時後的存留率不到1%。存活的幹細胞也鮮能分化為成熟、且具功能的心肌或血管細胞

他說,利用奈米纖維水膠混合幹細胞再注射進入受損心肌,可使幹細胞24小時留存率提高為100%;1個月後的保留及存活比率則提高約8倍,可加強幹細胞治療效果

謝清河表示,以蘭嶼豬為實驗動物的研究結果發現,可有效預防病理心室重塑及舒張功能不全,亦可大幅改善心肌存活率及收縮功能,同時增加血管新生、減少心肌梗塞範圍,這項成果是全球首例。

他說,希望這項研究在短期內有機會進展到人體臨床實驗,以微創外科手術進行,手術時程僅需30分鐘。另外,研究中尚未發現幹細胞能增長新的心肌細胞,是需要努力的方向。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012/5/2etog.html

標籤:



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

喝紅酒增加幹細胞 可保護心血管

喝紅酒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台北榮總心臟病科團隊研究發現,喝適量的紅酒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原因出於增加了能夠修復血管損傷的幹細胞,多位醫師指出,一天一杯250c.c.紅酒,確可防動脈硬化,不過醫師也呼籲,飲酒過量仍會對肝、腎造成負擔

今天台北榮總教研部發表的最新研究指出,健康成人適度飲用紅酒,會讓血管更健康,臨床技術訓練中心主任陳肇文表示,過去研究發現,法國人雖然熱愛高膽固醇美食,但是紅酒的消耗量卻很大,因此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比起其他已開發國家來得低。不過,過去研究尚未釐清原因,而這份研究卻發現了。

此研究對象為80位20到40歲的健康成年人,分為四組實驗,一組為沒有飲酒、一為每天喝100 c.c.紅酒、一為每天喝啤酒250 c.c.、另一為每天喝30 c.c.伏特加,經過3週後再測量內皮前驅幹細胞的數量。

心臟內科醫師黃柏勳說明,「內皮前驅幹細胞」的數量與心血管危險因子呈現負相關,因此幹細胞數量越多,越能保護心血管,而研究結果發現,只有紅酒組的血液裡的幹細胞數量有明顯增加20到30%,細胞功能也獲得改善,因此,喝適量紅酒能預防動脈硬化。

另外,黃柏勳也說,喝紅酒除了能修復損傷的血管,還能增加幹細胞的存活率,以及促進幹細胞新生、減緩細胞老化

既然紅酒有益血管健康,民眾可以將紅酒視為保養品嗎?陳肇文解釋,由於此份研究設計保守,並非老人就能多喝紅酒來保養血管,因為過量飲用還是會對肝、腎造成負擔。此外,由於研究對象是健康的自願者,因此無法得知有疾病者是否也適合,還需要進一步實驗。

陳肇文呼籲,飲酒還是要避免過量,一天喝一杯250 c.c.的紅酒即可有益心血管,但民眾也應避免將紅酒視為治療疾病的聖品,同時要注意營養均衡,否則只喝酒當然會有害健康。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011/115/2eqzx.html

標籤:



2010年10月8日 星期五

任意停用抗生素 細菌倖存又抗藥

由於近年醫界對抗生素濫用開始有警覺,有些民眾誤以為感染症狀一好轉,即使療程還沒結束,就要馬上停止服用抗生素。北市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藥師陳崇逸說,非完整療程的抗生素使用,會使病體中較頑強細菌倖存下來,進而產生抗藥性

陳崇逸表示,以往早期,民眾常把抗生素當成感冒消炎藥,拼命要求醫師處方,但現在很多人卻怕自己「濫用」,反而自行停藥,殊不知如此反而可能讓部分頑強細菌在環境中、散佈、存活,不利於預防細菌抗藥性。

藥師提醒,使用所有抗生素都必須經由醫師或藥師指示,完成全程治療,不可因為自覺病情好轉,擅自停藥。因為低濃度抗生素能增加細菌出現抗藥性的機會

此外,陳崇逸指出,仍有許多民眾沒吃完的抗生素捨不得扔,想留著備用,卻放到超過保存期限而不自知。或是把沒吃完的抗生素放在陰涼處或冰箱裡,等到家裡小朋友生病時,再拿出來減量使用。藥師提醒,民眾如有剩藥,須拿至藥局或開立處方的醫院回收,別丟入一般垃圾、馬桶或自行留存。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008/128/2eiz9.html

標籤:



2010年10月7日 星期四

吃太多魚油 易大腸癌

長久以來,魚油一直被視為健康食品,可以幫助預防心血管疾病。不過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進行動物實驗發現,食用魚油補充劑可能引起結腸嚴重發炎,增加大腸癌風險。在大腸嚴重發炎時食用高劑量魚油,最快四周就會長出腫瘤。研究人員提醒,腸胃發炎的患者最好控制一下魚油攝取量。

這項研究發表於本月「癌症研究」期刊(Cancer Research)。研究主持人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營養學家珍妮佛‧芬頓(Jenifer Fenton)表示,證據顯示,腸胃道長期發炎的患者若要食用含DHA魚油,最好限制用量。從老鼠實驗來看,當老鼠攝取大量魚油,最後竟出現致命性末期大腸癌。食用大量魚油後,老鼠腸道發炎加劇,只有短短四周就長出腫瘤

研究也發現,不只高劑量DHA會讓癌症病情加劇,連較低劑量的DHA也會讓癌症病情惡化。實驗室裡的老鼠最常出現發炎性腸道疾病,發炎會刺激許多癌症增長,大腸癌也是其一。

事實上,DHA含有一些抗發炎物質,因此研究人員對實驗結果大表意外,芬頓表示,原本認為餵食老鼠富含DHA的魚油可以幫助降低罹癌風險,沒想到實驗結果正好相反。這些老鼠對細菌缺乏健全免疫反應,導致大腸出現腫瘤。

芬頓指出,民眾不需要刻意避開魚油,不過攝取魚油時最好遵守建議指南。任何營養成分只要過量都會傷害健康,甚至增加癌症風險。維持正常、均衡飲食,就能攝取足夠DHA。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007/128/2eg8x.html

標籤: ,



紅洋蔥可降低壞膽固醇

香港研究證實,紅洋蔥可以降低壞膽固醇,保留好膽固醇,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香港中文大學負責研究紅洋蔥的陳震宇說,連續食用切碎的紅洋蔥八個星期以後,接受測試的白老鼠血液裡的壞膽固醇減少了兩成,而好膽固醇卻沒有減少。紅洋蔥比較甜,是地中海、印度和中東人常吃的生菜。

科學界早就發現蔥類食品可以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蔥蒜銷耗量佔世界第一的中國,胃癌的離換率比各國的平均值少四成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1007/1/2ehqw.html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