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18年7月31日 星期二

老花眼鏡免費配到好!65歲以上設籍新北市就可以

寶島眼鏡連鎖店有參與辦理。

新北市衛生局局長林奇宏補充,今年除了繼續與新北市鐘錶眼鏡商業同業公會合作外,再加入仁愛眼鏡、寶島眼鏡等公司。此外,也新建查詢系統,民眾可先至網站專區查詢是否符合資格,以及提供敬老服務的眼鏡行。 

  • 服務對象:設籍新北市65歲以上(42年以前(含)出生),且未接受106年「關懷爸媽視角專案」服務之長者。
  • 計畫期程:2018-03-06至2018-12-31
  • 免費領取方式:符合資格者請前往「新北敬老眼鏡行」出示身分證、健保卡或敬老悠遊卡正本辦理配鏡服務。新北敬老眼鏡行請點我查詢。如不確定是否符合,請先上系統(請點我至查詢系統)查詢是否符合資格。洽詢電話:(02)22535078。

【延伸閱讀】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8479



2018年7月29日 星期日

分享--留意三種皮膚狀況非皮膚問題而是「肝」在喊救命

林口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林俊彥醫師表示,是因為內分泌代謝失調引起,最常見的就是肝硬化,「肝硬化分為A、B、C三期,A期沒症狀,到了A晚期、B早期,有時候就會產生皮膚症狀。」
趙昭明皮膚科院長趙昭明也說,在門診時有些病人來看診,發現胸前和肚子有紅色蜘蛛痣,就轉介到肝膽腸胃科去檢查,後來發現是食道靜脈曲張,這是肝硬化的症狀之一。
蜘蛛痣成因是肝功能異常導致雌激素增加,因外表似蜘蛛,所以稱蜘蛛痣,經常出現在臉、頸、手背、上臂、前胸和肩膀。除了蜘蛛痣,有些男性肝硬化患者會因為雌激素增加而出現「男性女乳症」。

標籤:



2018年7月27日 星期五

認識「心房顫動」預防「中風」,飲食作息應注意事項

張懷仁醫師(中)向家屬和病友說明藥物的用途及注意事項。
張懷仁醫師(中)向家屬和病友說明藥物的用途及注意事項。
認識心房顫動也預防中風 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謝仁哲醫師及張懷仁醫師關心病友健康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80727 11:39:01)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正常人心跳是每分鐘六十下到一百下,心跳低於六十下或是高於一百下皆是心律不整,嚴重時甚至會引發中風,導致死亡。花蓮慈濟醫院兩位心臟內科醫師張懷仁以及謝仁哲醫師,在「心動列車」尋找健康心救星衛教宣導座談會上,帶著民眾認識心房顫動以及心房顫動與中風的風險,透過衛教宣導讓他們自我評估心臟跳動速度外,也從飲食生活方面,解答病友及家屬的問題。

七月是心律不整宣導月,今年有二十九家醫院同步在二十一日舉辦心律不整衛教活動,希望透過宣導,讓民眾重視心房顫動。張懷仁醫師表示,心房顫動就是心房亂跳、不規則的跳,因為心臟不正常的運作,心房無法排空血液,導致血液沉澱,留在心房內進而形成血塊,血塊隨著血液流進腦部,容易造成腦中風;謝仁哲醫師也進一步說明心律不整的用藥及飲食,讓病友認識各類藥品的異同。

根據統計,臺灣心房顫動的罹病率佔人口的1%,等於每一百個人就有一人有心房顫動,而三高的病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則是高風險族群,根據研究顯示,心房顫動的患者,中風機率比一般人高出五倍,而死亡率,則是一般人的兩倍。而心房顫動又分三種,一為陣發性,突然、短暫性發作,心跳能自行回復正常、二為持續性,發生持續一週以上,須靠藥物回復、三為永久性,心臟持續不規則跳動,藥物也無法回復。

心臟內科張懷仁醫師表示,不管哪種心房顫動都先從藥物治療開始,控制心臟速率、降低發作,最重要的是搭配抗血栓藥物使用,預防中風。術式依醫師評估可做心臟電擊整流術,或是3D立體定位電燒術或冷凍氣球消融術,讓心臟回歸正常跳動。

病友在生活飲食上,也需要多多注意,張懷仁醫師提醒,應避免食用會引發心律不整的咖啡、菸及酒精等等,而病友如果服用抗凝血藥期間,刷牙血流不止、小便有血、大便顏色如柏油般黑,也請患者到門診檢查。

七十三歲的林先生,座談會中他向專業醫師請教,吃抗凝血藥,再吃中藥,會不會有影響?因為林先生長期心房顫動,導致三年前中風,除了按時服用藥物外,他也到中醫求診。張懷仁醫師說,一定得提前告知中醫師正在服用抗凝血藥,避免醫師開立活血化瘀的中藥,導致出血加重或是心房顫動更嚴重。

心臟內科醫師謝仁哲表示,服用抗凝血藥須注意食用芒果、菠菜、綠花椰菜、豆子等深綠色蔬菜,會讓藥物效果變得不佳;有服用保健食品的病友,則是要注意人蔘、當歸、紅花與銀杏皆有活血效果,或是鳳梨酵素、木瓜酵素服用後會加強藥效,建議病友就診時向醫師諮詢。

張懷仁醫師表示,如果常常覺得容易疲倦、呼吸困難、胸口悶痛甚至暈眩、昏倒,須盡速就醫檢查。他也提醒病友,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多運動、按時追蹤,不擅自停藥,不只能預防中風,也能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標籤: ,



2018年7月26日 星期四

分享--「蕃茄汁」健康功效大於吃蕃茄


【早安健康/翁浩雯報導】我們已經知道番茄是種美味又能夠抗癌的食物,但是根據一項最新的研究,喝番茄汁的健康功效大於吃下一整顆番茄。

番茄汁緩解更年期症狀



這項研究在《營養學期刊》刊載,研究者找了95名女性, 年紀在40到60歲之間,她們都至少有一項更年期的症狀,例如焦慮、易怒和熱潮紅等。參加者一次喝下200ml的無鹽純番茄汁,一天兩次,維持8週。研究者分別在第4周與第8周檢測受試者的心跳速率、血壓、膽固醇和她們各自的更年期症狀。

在喝了番茄汁4週之後,受試者體內的三酸甘油脂高於每分升150毫克(150mg/dL),大幅下降到每分升 70毫克。美國心臟協會建議,體內三酸甘油脂的濃度應小於每分升100毫克。

同時,更年期症狀也減少了16%,番茄汁不只讓症狀緩解,也加速身體消耗卡路里,幫助自然斷經的過程更加順利。

番茄汁能夠改善更年期症狀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其中的活性物質「13-oxo-ODA」,這是一種只在番茄汁中找到的脂肪酸,可以幫助預防新陳代謝症候群。

而另一種活性物質,番茄皂苷A,則是一種植物營養素,能保護心臟健康。番茄汁中的番茄紅素,也能減少更年期的壓力。此外,在番茄汁裝罐的過程中,因為加熱而產生抗氧化的效果,對身體的好處相當大。

一位美國洛杉磯的婦產科醫學博士,史蒂芬.A.羅賓說明:「另外,番茄汁中找到的某一種神經傳遞質,稱之為γ-胺基丁酸(GABA),有助於紓解熱潮紅的症狀,減少更年期所帶來的壓力。」

由於我們無法在任何營養標籤上找到上述的化合物,也無法得知目前市面上有多少番茄汁的品牌,因此負責這項研究的其中一位教授,寺內公一表示:「最好的辦法還是選擇購買你可以找到的無鹽純番茄汁。」

【延伸閱讀】 

標籤:



2018年7月25日 星期三

最新研究--「牙膏」成分二氧化鈦可能導致二型「糖尿病」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刷牙也會導致糖尿病?美國德克薩斯大學最新研究指出,牙膏和化妝品中的二氧化鈦(E171),可能會讓使用者罹患二型糖尿病的機率上升。
    綜合外媒報導,德克薩斯大學的研究近期被刊登在《毒物化學研究》(Chemical Research in Toxicology)期刊,內文提到二氧化鈦原先被認為對人體無害,因此大量被用在接觸人體的日常用品上,包括牙膏、防曬乳液、化妝品等。
    不過研究發現,部分人的胰臟中,有發現二氧化鈦結晶,而自大量使用二氧化鈦的1970年代起,二型糖尿病患者數量增加了4倍,研究認為兩者之間可能有關聯性。
    為了證實兩者確實有關,研究人員對11名志願者進行了研究,從他們身上取得胰腺組織樣本。結果發現8人體內有二氧化鈦,他們也全都患有二型糖尿病;其他健康的3人,體內並未發現二氧化鈦。
    研究結論指出,二氧化鈦可能是導致二型糖尿病的物質之一。科學家將擴大對更多人取得資料,以驗證研究結果。

    補述:牙膏不是用吃的,非二氧化鈦的大宗來源,不用太耽心

    標籤:



    2018年7月24日 星期二

    醫療新知--「乳癌」治療大突破

    國家衛生研究院針對乳癌' rel='85673'>三陰性乳癌治療有重大突破!國衛院名譽研究員王陸海團隊與台大醫院合作,發現癌細胞生長因子「轉酮醇酶」,與最嚴重的「三陰性乳癌」細胞生長、轉移能力有關,表現高、低的患者,整體存活期差距多達16個月。王陸海表示,減少轉酮醇酶,或添加其代謝物α-酮戊二酸,在動物實驗中能有效抑制癌細胞生長,但人體臨床應用最快要3至5年後。
    衛福部106年國人死因統計,乳癌蟬聯國內婦女癌症發生率第1位。國衛院王陸海及曾建偉博士研究團隊,與台大醫院教授張金堅及郭文宏醫師合作,發現轉酮醇酶和乳癌生長、轉移呈負相關,表現低的患者,整體存活期平均為40個月,高表現的則僅30個月,此情況在三陰性乳癌患者更明顯,表現低者,整體存活期約35個月,表現高者則只有19個月。
    「癌細胞生長相關因子『轉酮醇酶』,隨腫瘤生長而增加,在乳癌、乳癌轉移至淋巴腺的病人中表現度較高,尤其以三陰性乳癌表現最高。」王陸海表示,根據臺大醫院檢體與Oncomine資料庫,具有轉酮醇酶高表現的乳癌病人有較差的五年存活率。研究團隊利用小型核醣核酸干擾片段的方法,減少轉酮醇酶的表現後,發現其相關代謝物α-酮戊二酸,在癌細胞裡被提升了。
    團隊推論此現象與癌細胞代謝有關聯,並推測若能迴轉此種代謝途徑,將會影響癌細胞生長。進一步研究發現,減少轉酮醇酶,或添加α-酮戊二酸到癌細胞後,能抑制乳癌細胞的生長和侵襲能力,並在有三陰性乳癌細胞的老鼠身上獲得驗證,可以有效的抑制老鼠的乳癌、淋巴腺和肺部的轉移。另外,將轉酮醇酶抑制劑與三陰性乳癌的第一線化療藥物結合使用,能加強抑制癌細胞生長和轉移。
    「目前研究成果僅在動物實驗進行,未來會進行人體試驗。」王陸海強調,α-酮戊二酸是否有抗癌作用,也還有待臨床實驗,臨床應用最快可能要3至5年後。此研究成果於今年6月刊登在腫瘤學領域的權威期刊《癌症研究》,不僅可應用於乳癌治療,將來更可望應用在乳癌之外的癌症。

    標籤:



    2018年7月23日 星期一

    打雷下雨天切忌邊走邊講電話

    打雷下雨的天氣不要邊走路邊講電話,小心遭到雷擊!20日凌晨,美國一名22歲女子聽完演唱會後,外頭開始打雷下雨,當時她走回家的路上一邊講電話,結果遭閃電擊中,頭部側邊出現一個洞,甚至靴子都被震到從腳上脫落。


    綜合外媒報導,19日晚上在美國威斯康星州基諾沙郡有「鄉村雷聲音樂節」首場演出,當天節目接近尾聲時,突然颳起暴風雨,一名22歲美國女子普蕊恩(Brittany Prehn)聽完演唱會後,決定走路回家,但途中邊走邊講電話遭到雷擊重傷,頭部側邊出現一個洞,手機及電子煙呈現燒焦狀。
    基諾沙郡警長畢瑟(David Beth)表示,營地民眾發現普瑞恩時,她倒地昏迷不醒,因此趕緊打電話報警,普瑞恩目前仍在伊利諾州羅耀拉醫院(Loyola Hospital)燒燙傷中心救治,狀況危急。對此,演唱會主辦單位表示,接下來將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希望觀眾都能開心出門平安回家。

    示意圖/TVBS

    若遇上打雷,千萬不要在空曠處使用手機通話,因通話中產生電磁波有可能牽引電流,造成傷害;盡量遠離空曠地,也不要躲在大樹底下,因為雷會透過大樹經由地面電荷傳達,人就有可能間接遭到雷擊。另外,若持鐵製雨傘或身上有項鍊、手錶等金屬物品,也小心可能成為最佳導電體。

    標籤:



    2018年7月21日 星期六

    分享--「黑棗乾」神奇功效--治「骨鬆」防「便秘」


    遠道來自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 Dr. Bahram Arjmandi (食品營養與運動科學系系主任) 是全世界知名的骨研究 (bone study) 專家,一直致力在尋找可以預防/舒緩 骨質疏鬆 (osteoporosis)  骨關節炎 (osteoarthritis)的天然食物。

    當天他在會中報告了他以「黑棗乾」(也被稱為」加州梅」)(prune) 所做的實驗,讓人驚詫不已。
    我從來沒想過,原來我常拿來加在燕麥粥和喜瑞爾內的黑棗乾不但是高纖維和高抗氧化力食物,
    它還是個可以協助預防和逆轉骨質疏鬆的神奇食物(miracle food)

    Dr. Arjmandi 
    以已停經的婦女所做的臨床試驗顯示:
    1. 
    每天8-10顆的黑棗乾可以比荷爾蒙療法和其它藥物更有效的減少骨質流失
    (但前提是每天要攝取足夠的鈣和維生素D),並更有效的的「重建」(restore)已疏鬆骨頭的健康。
    存骨本 = +維生素D+黑棗乾:不過未被加工製成乾的 新鮮黑棗 並無此功效)

    2. 
    每天8-10顆的黑棗乾讓受試者在90天試驗期內減了好幾磅的重量。
    (但吃黑棗乾時要搭配喝水,讓黑棗乾內的纖維吸水,在胃中膨脹,產生飽足感,壓抑食慾)

    Dr. Arjmandi
    的實驗結果已刊登在世界權威的學術期刊,
    所以黑棗乾神奇的生理功效是有紮實的科學證據,並非憑空瞎掰的。
    Dr. Arjmandi 發現黑棗乾抗骨質流失的機制與它超高的抗氧化力有關,
    雖然會議當天他詳細說明了生化機制,但在這兒我就不寫出來了,免得大家嫌枯燥。

    因為纖維含量高,黑棗乾和黑棗汁都被美國的醫生推薦是便秘必吃聖
    台灣的超級市場(頂好、大潤發、家樂福、愛買…)都買的到黑棗乾
    幾乎都是和葡萄乾、蔓越莓乾這些食品放在同一架上。
    試了幾個牌子後,我個人最愛的是「太陽牌」(SUNSWEET)去籽黑棗乾(加州梅)
    黑棗乾價格便宜(500罐裝才125元),又具有幫助排便、抗氧化、減重、減少骨質流失的多重功效,
    每個年齡層的男生和女生都應該把 8-10顆的黑棗乾列入每天必吃食物
    (不過不要超過10顆哦,要不然你的腸道會過度蠕動)。
    最後提醒大家,這8-10顆的黑棗乾並不必要一次吃完,可以在一天中分2-3次吃完。

    標籤:



    2018年7月17日 星期二

    「阿斯匹林」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及死亡率居然和體重扯上關係----似乎該重新評估了

           120年前,能夠解熱鎮痛的阿司匹林誕生,20年前,有研究人員報告,低劑量的阿司匹靈可以預防心肌梗死。近年來又有研究發現,阿司匹林在癌症,尤其是腸癌的預防中也有一定效果。
      在很多臨床證據的支持下,阿司匹林作為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措施也受到了官方的認可,2017年,心血管疾病預防指南也將低劑量的阿司匹林(75-100md/d)與生活方式乾預,血壓、血脂和血糖的監測與控制等幾點寫入了一級預防措施中。
      可以說,低劑量阿司匹林在預防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地位是比較穩了。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最新發表在《柳葉刀》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就指出:低劑量的阿司匹林對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效果是要看體重的!75-100mg/d這
    個劑量對於50-69kg的人來說確實效果很好,能夠讓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下降
    25%,但是對於70kg以上、50kg以下的人就幾乎沒有明顯效果了,而且他
    們的發病或死亡風險還會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這個研究由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完成,他們對過去的10個關於阿司匹林一級預防的臨床試驗結果進行了Meta分析,共包含117279名志願者,其中有80%的男性和近50%的女性體重都達到了70kg以上。
      研究人員從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二級預防和結直腸癌預防三個方面分析了阿司匹林在不同體重群體中的效果。順便給大家解釋一下一級預
    防和二級預防的區別,一級預防是在沒有疾病症狀的個體中預防疾病的發
    生,而二級預防是在已經發生過疾病的患者中預防死亡或者是疾病的復發。
      在一級預防方面,研究人員發現,
    轉載自

    標籤:



    「中風」「心肌梗塞」高危險群--「同半胱胺酸」濃度太高

    「同半胱胺酸」濃度過高,壯男心電圖正常突休克。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45歲的鄭先生2年前健檢心血管無明顯異常,僅冠狀動脈有輕微鈣化,但在最近一次的出差旅程中,突然感到胸口悶痛,雖然心電圖及相關檢查顯示無異常,沒多久卻在病房突然心肌梗塞休克,經電擊急救後總算救回一命,隨後心導管檢查顯示,鄭先生的冠狀動脈左前降支有98%的阻塞,可能是「同半胱胺酸」(Homocysteine)過高惹的禍。
    心血管疾病17年來高居國人十大死因前三名,心臟疾病發生往往突然讓人措手不及,奪去許多寶貴生命。危險因子除了肥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抽菸和壓力之外,在體內的「同半胱胺酸」濃度過高,非常容易導致如心肌梗塞、腦中風等血管疾病,並可能發生失智。
    收治患者的立達診所副院長陳俊光醫師指出,「同半胱胺酸」是一種胺基酸,正常情況下,體内的同半胱胺酸在葉酸(Folate)或稱維生素B9的輔助下,可轉化為甲硫胺酸,再被身體利用或經分解排出。然而,有些人因為遺傳因素或營養素的失調,導致「同半胱胺酸」製造過度增加。研究顯示,當同半胱胺酸濃度超過15 uM/L,心肌梗塞、中風等病變機率增加1倍左右。



    ▲全球約有10%的人的葉酸代謝基因帶有大幅降低活性的TT變異基因。(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葉酸在體內利用的程度決定於關鍵酵素- MTHFR,它的活性影響葉酸進一步參與「同半胱胺酸」等代謝反應的效率,醫學文獻顯示,全球約有10%的人的葉酸代謝基因帶有大幅降低活性的TT變異基因,其中日本人方面約有15%,華人有高達23%在葉酸代謝基因方面帶有TT變異基因。
    陳俊光表示,當MTHFR基因變異時,血液中同半胱胺酸的含量升高,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動脈粥狀硬化、中風發生的機率會上升。所幸找出鄭先生心血管疾病高危險因子後,進而提供飲食、相關營養治療等輔助,3個月後「同半胱胺酸」從50單位降至15單位,心血管逐漸恢復健康。
    陳俊光提醒,外食族、壓力族及胃酸逆流、胃潰瘍、消化不良等族群,都是葉酸代謝基因MTHFR變異的高危險群,可儘早透過基因檢測揪出病因,同時也可以多補充葉酸與維生素B6、B12,每週至少3次中等強度運動、多吃蔬果雜糧等地中海飲食、避免吸煙與過量飲酒,才能維護心血管健康。

    標籤:



    每天十二點前就寢可遠離疾病--晚上睡覺開冷氣小撇步分享

    晚上12點前上床,疾病不上身
    自古以來,人類就一直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也就是說,我們生理時鐘的週期,早就銘刻在人類數百萬年的歷史當中。隨著文明的進步、電燈的發明,讓夜晚變得和白晝一樣明亮,也只是這百餘年來的事,所以我們的身體,根本無法應對這種急遽的改變。 
    若是持續過著日夜顛倒,或者是半夜二、三點還不睡覺的生活,就會打亂身體本來的節奏,而埋下疾病的禍源。其實會造成這樣的結果理所當然,因為健康的基礎就在良好的睡眠,而良好的睡眠就是配合正常的生理時鐘,在可以發揮健康機能的時段,取得適當的睡眠長度。為了有效發揮身體的修復功能,第一步就是在晚上12點之前就寢。 
    身體裡本來就有一套體內平衡(homeostasis,又稱恆定狀態)的機制。簡單來說,就是保持體內環境維持在舒適、安定狀態中的機制,例如維持體溫、血壓,排除病原體等異物,及修復傷口等作用,都是這個機制中的一環。在晚上12點以前就寢,擁有良好的睡眠品質,就能將這個機制發揮得更淋漓盡致,讓身體保持美好狀態,引導我們挺進健康之路。 
    例如,促進新陳代謝、強化免疫機能、對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的生長激素,只會在睡覺期間分泌,而且是在就寢後不久到開始熟睡的這段期間。超過凌晨3點後,身體就不再製造生長激素;若未在12點之前就寢,無法在對的時間進入深層睡眠,生長激素也不再分泌。另外,半夜不睡覺、一直暴露在光線下,褪黑激素也不會分泌。在這種情況下,除了會輾轉難眠外,也無法發揮抗癌、抗氧化和解毒等作用。 
    生活不規律、到了深夜還不睡的不良習慣,會妨礙身體原有的功能,造成體能狀態不佳的結果。我這麼說,一點都不言過其實,只要想想,人生1/3的時間,都是在睡眠中度過,但一般人通常只思考清醒時的事,卻毫不在乎睡眠的好壞。可是,只要充實這1/3的睡眠時間,就可以讓其餘的2/3有更完美的表現,也就是在睡眠時好好修復身體,就能在清醒時讓大腦的功能、身體的體能發揮得更好,進而擁有健康、充實的人生。 
    總而言之,隔天可以做的事情,就不要逞強在半夜做,過了半夜12點不睡覺,還在日光燈下看電視、打電腦的習慣,就阻礙身體本來具備的健康機制。 
    修復身體、提高免疫力,消除大腦和身體疲勞的機能,主要是在睡眠期間運作,我們要尊重身體的力量,並且讓這些力量發揮最大功效,就必須在晚上12點之前上床睡覺。 
    夏夜一樣睡得舒服的方法
    難入睡、睡不著,再碰到夏天就更棘手了。例如,熱帶地區的夜晚,溫度、溼度都很高,漫漫長夜很容易讓人睡不著。如果一整晚都開著冷氣,就算把溫度調高一點,半夜還是會冷醒;若是設定一段時間後自動關掉冷氣,隨著室溫慢慢升高,又有可能被熱醒。所以,夏夜是最容易因為睡睡醒醒,而睡眠不足的天氣。 
    夏天因為平均氣溫、溼度都較高,造成睡覺時深層體溫不容易散熱,人就會輾轉難眠、不好入睡。幸好我們生活在一個科技發達的環境,可以巧妙運用電器用品,幫助我們一夜好眠。讓夏天也有優質睡眠的方法,就是睡前兩個小時先開冷氣,設定溫度為攝氏29度,降低房間裡的牆壁溫度。
    大多數人在睡前都可以忍耐悶熱的天氣,上床後才會開冷氣。但是,這麼做只有房間裡的空氣是冷的,一旦定時關掉冷氣後,停滯在牆壁裡的熱氣就會釋放出來,讓房間裡的溫度急速上升,教人難以入睡。如果能夠事先降低牆壁的溫度,上床就寢後二、三個小時,定時設定再關掉冷氣,就能保持舒服的室溫,直到凌晨四點左右。 
    而身體在體溫最低的凌晨兩點到4點的睡意最強,之後體溫就會緩緩上升。所以凌晨4點後,為了要順利清醒,會慢慢提高體溫,不再讓身體冰冰涼涼的。也就是說,這種方法可以讓室溫在凌晨4點後才慢慢上升,不會妨礙到體溫上升,我們就能輕鬆醒來。 
    只要花一點點心思,我們就可以在難以入睡的夏夜擁有舒適的睡眠,徹底擺脫睡眠不足的煩惱。因此,了解人體的結構,絕對有助於取得良好的睡眠。

    標籤:



    2018年7月16日 星期一

    分享--會影響睡眠的十大食物

    現代人很多都有失眠問題,除了生活習慣與疾病因素以外,睡眠和飲食也是息息相關。美國退休者協會雜誌(AARP)整理了10種「睡眠殺手」的食物,若是你有睡眠障礙,不妨試試在睡前遠離這些食物。
    1.芹菜
    營養學家指出,芹菜、黃瓜、西瓜、蘿蔔等食物含水量高,是天然利尿劑,睡前吃太多會增加半夜想尿尿的次數,干擾睡眠,因此建議睡前1.5小時內別吃。
    2.蕃茄
    蕃茄含酪胺,這種胺基酸會觸發大腦產生興奮劑,進而影響睡眠,同樣含酪胺的食物還有茄子、醬油、紅葡萄酒等等。
    3.高脂油炸食物
    加州大學睡眠紊亂研究中心主任表示,高脂和油炸食物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消化,容易讓腹部不適,影響睡眠,甚至會影響某些晚上服用藥物的藥效。建議睡前3小時內別吃。
    4.酒
    一般人相信睡前一杯紅酒有助入睡,但會影響深層睡眠階段的睡眠質量,建議睡前2~4小時別喝。
    5.豆類食物
    豆類食物會讓消化遲緩和腹脹氣,降低睡眠品質。
    6.黑巧克力
    黑巧克力、熱可可和茶都有咖啡因,容易讓神經興奮而難入睡,若對咖啡因敏感的族群,下午4點半之後就別再攝取含咖啡因的食物。
    7.糖果
    吃太多糖會讓血糖快速上升,使體內分泌胰島素予以控制,讓血糖下降,血糖波動過大會讓入睡困難。建議睡前2~3小時別吃。
    8.辛辣食物
    辣椒醬等辛辣食物很開胃,但睡前吃容易導致火燒心,影響睡眠。建議睡前3小時內別吃。
    9.牛肉
    牛排或烤牛肉富含蛋白質和脂肪,吃下肚消化較慢,在睡覺時若身體還忙著消化食物,有害睡眠品質。建議睡前3小時別吃。

    標籤:



    2018年7月15日 星期日

    分享--一天一橘子,「黃斑部病變」遠離你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澳洲韋斯米醫學研究所(Westmead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逾訪問了2千名50歲以上的澳洲成年人,且追蹤其健康狀況達15年。結果發現,每周至少攝取一顆橘子的人,眼部黃斑部退化(macular degenration)的機率大大減少了6成。並刊登在最近一期《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上。
    進行該項研究教授納司(Bamini Gopinath)表示,橘子中的多酚化合物類黃酮(flavonoid)顯然有助對抗此眼疾。「與不吃柳橙的人數據相較,每日至少吃一份的人,黃斑部退化風險明顯降低。即使一週只吃一顆,也大有助益。」
    此外,報導也指出,50歲以上的澳洲成年人中,七人就有一人出現黃斑部退化現象。目前年齡是最大因素之一,此疾病往往好發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但有越來越年輕趨勢。

    標籤:



    手機詐騙新模式--「宅配不在府通知」簡訊有詐,相關連結勿開啓

    網購族要注意了!收到宅配公司的不在府通知簡訊,千萬別亂點網址。近日,趨勢科技近來發現濫發簡訊為將收訊者誘導至惡意網站的詐騙。詐騙集團企圖假藉宅配公司傳送不在府通知簡訊,一旦受害者使用手機開啟「追蹤貨物」或「請求再次配送」等連結,就會即刻進行惡意軟體下載,手機內的個資也可能遭竊取,甚至無法操控手機。
    趨勢科技提醒詐騙集團最新招數,如果發現簡訊有類似通知「有要寄給您的包裹,因您不在府上,包裹我們帶回公司,包裹請於下列網址進⾏確認」等文字以及附上短網址連結,一旦點擊網址後,就會被帶到出現模仿配送業者的詐騙網站,並開始下載惡意軟體竊取個資。甚至還會假冒信用卡公司傳送「請至下方確認信用卡發卡狀況」等簡訊內容。
    趨勢科技提出如何避免上當受騙的方法,重點在於「不要輕易點開簡訊或信件內的連結」,因駭客會偽裝成實際存在的企業,即使收到非常逼真的內容,也別輕易亂點,最好透過Google 或Yahoo等知名搜尋引擎,進入企業主的官方網站才正確。
    其次,只從正規軟體商店下載軟體,建議只從Google Play、App Store,或電信業者的官方軟體商店下載軟體,其中Android用戶可到手機設定中,關閉「允許安裝除Google Play以外來源的應用程式」的功能,更加防止下載到未知來源的軟體。最後,也別忘了要將防毒軟體保持在最新狀態。

    標籤:



    2018年7月13日 星期五

    分享--電話響一聲或接起時就被掛掉是何原因?

    當手機響來電鈴聲,你是否遇過響了一聲或接起來時就被掛掉?有網友受不了該情況,發文抱怨「我滿腦子的問號?打電話不是也要錢嗎?是錢太多嗎?還是有其他的原因?」,引來見多識廣的「老司機」來解惑,「那是程式系統在篩選有效電話」。
    該網友在臉書不公開社團「爆怨公社」無奈表示,常常遇到剛接起電話就被對方掛斷,或者是只響一聲就掛斷的奇怪現象,感到困惑,於是上網回查來電號碼的資料,才發現很多人都曾有過一樣的經驗,還有人回撥來電號碼後根本不通。
    沒想到此發文釣出「老司機」們回應,這是一種程式叫「篩號機」並解釋,透過系統自動撥號來測試號碼是否可通,「你接起來之後系統會登記有人使用」、「他們可以把這個資料賣給有需要的客戶」、「之後你就會隨機接到各種騷擾電話」,讓有同樣疑惑的其他網友驚呼「長知識了」。
    還有網友建議可以下載whoscall APP,利用電話黃頁資料庫來辨識陌生電話號碼,一目了然來電所使用的電信公司和撥號地區。



    手機故障率排行榜,國外調查報告出爐⋯

    手機最常出現送修故障的狀況是什麼?iPhone、Android手機故障送修率佔比誰最高?根據國外資料安全公司 Blancco Technology Group近日發佈今年度第一季「行動裝置設備維修與安全性」的最新報告指出,在一月到三月期間,蘋果iPhone手機出現故障率最高的是iPhone 6,故障率達到 22%,其次排在第二的則是 iPhone 6s、故障率達16%。此外,去年上市的iPhone X、iPhone 8 Plus則是各佔3%。
    Android手機各品牌故障率最高的是三星 27.4%,其次第二為 小米 14.2%、第三為Motorola 9.6%。
    iOS裝置、Android 裝置兩大手機作業系統來看,Android 裝置的故障率達18.9%,高於iOS裝置的15.2%。此外,以地區來看,數據結果顯示,Android 裝置故障率最高主要為亞洲地區、佔比達87%;於iOS裝置故障率最高則是歐洲地區、佔比達37%。

    內容詳

    標籤:



    最新研究--「覆盆子」促進血液循環,有降低心臟疾病風險

    指出,味道酸甜的覆盆子能幫助人體血液循環,維持心血管健康,進而降低患得心臟病的風險,研究發布於《生化與生物物理學檔案》期刊(The Archives of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最新研究指出,味道酸甜的覆盆子能幫助人體血液循環,維持心血管健康,進而降低患得心臟病的風險,研究發布於《生化與生物物理學檔案》期刊。(美聯社)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最新研究指出,味道酸甜的覆盆子能幫助人體血液循環,維持心血管健康,進而降低患得心臟病的風險,研究發布於《生化與生物物理學檔案》期刊。(美聯社)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科學團隊,連同德國、西班牙的科學家們,共同招募10名男性志願者,給他們喝下加有200公克、400公克覆盆子的飲料,再另外引用2種不含覆盆子的飲品做為對照,分別於試驗結束2小時與1天後,採集他們的尿液、血液樣本做檢驗。
    研究指出,人體在喝下覆盆子後,血流調解舒張(FMD)功能會變得更好,這個功能作為血管內皮功能狀況的指標,這項指標能顯示出患得心髒病的風險,數據顯示吃下覆盆子能使心臟病風險降低15%;而腸道中的細菌消化來自覆盆子的鞣花酸後,會產生具有抗炎、調節腸道菌叢功能的尿石素(Urolithin),有利腸道健康。

    標籤:



    2018年7月8日 星期日

    登山郊遊被野生動物咬如何自保?

    提醒,民眾若在野外不幸遭野生動物咬傷,應以肥皂及大量清水沖洗傷口15分鐘,再以優碘或70%酒精消毒後,儘速就醫打狂犬病疫苗。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今年至今監測到的狂犬病陽性動物明顯多於去年同期,依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監測資料,國內今年迄今動物狂犬病陽性案件數共51件,都是鼬獾,分布縣市為花蓮縣18例、南投縣14例、台南市5例,台中市、嘉義縣、屏東縣及台東縣各3例,雲林縣及高雄市各1例。
    其中6件為咬傷人的狂犬病陽性鼬獾(屏東縣2件,南投縣、嘉義縣、台南市及花蓮縣各1件),遭咬傷者都已接受醫療處置及暴露後疫苗接種,無人發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腦脊髓炎,潛伏期約1至3個月,感染初期會有發熱、喉嚨痛、發冷、不適、厭食、嘔吐、呼吸困難、咳嗽、虛弱、焦慮、頭痛及咬傷部位異樣感等症狀。
    感染數天後出現興奮及恐懼現象,然後麻痺、吞嚥困難、咽喉部痙攣,並引起恐水現象(又稱恐水症),隨後會發生精神錯亂及抽搐等情況,死亡率接近100%。
    羅一鈞說,如果能在遭動物咬傷後及時就醫,並接受狂犬病暴露後預防接種,就可以有效阻斷發病。
    國內自2002年迄今累計3例人類感染狂犬病確定病例,均為境外遭犬隻咬傷後發病,分別為2002年及2012年各有1例,感染地為中國大陸、2013年1例,感染地為菲律賓,均已不幸死亡。
    羅一鈞表示,狂犬病會感染哺乳類動物,如鼬獾、白鼻心,常見分布的區域為低海拔山區,若動物們有覓食需求,也可能跑到平地。國內驗出陽性動物的縣市從台中以南到屏東,花蓮鳳林以南到台東都有陽性鼬獾的蹤跡。
    此外,羅一鈞也提醒,台灣曾在東亞家蝠身上驗出麗沙病毒,蝙蝠可能在住家出沒,且全台灣都有,民眾如果在黃昏看到蝙蝠出沒應避免接觸,若不幸被咬傷,後續醫療處置也是儘速接種狂犬病疫苗防範。
    疾管署提醒,民眾如不慎遭野生動物或流浪犬貓抓咬傷,請以肥皂及大量清水沖洗傷口15分鐘,再以優碘或70%酒精消毒後,儘速前往「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種服務醫院」就醫。
    經醫師評估如有感染風險,應儘速接種免疫球蛋白,並依時程(接種第一劑當天為第0天,及第3、7、14、28天)接種5劑人用狂犬病疫苗。(編輯:張芷瑄)1070708

    標籤:



    2018年7月7日 星期六

    分享--如何煮出一鍋香Q米飯⋯

    【洗米】

    淘洗手法要輕柔 兩次就可以

    米要怎麼洗?會否影響口感?洗過頭會營養流失的說法正確嗎?桃園市平鎮區龍德米庄稻米達人馮聖方表示,小家庭約3量杯白米,倒入清水讓鍋水略超過白米,接著用手採逆時針方向攪拌清洗,約1分半鐘後倒掉洗米水,加水再洗一次即可。以傾斜45度將水倒掉只剩一點點,才不會讓水中的雜質、髒汙又重新回到鍋中。
    洗米的用意是洗掉碾米時殘留米粒上的雜質及米糠。現今稻穀大都採機械烘乾,不像天然日曬穀場般易有細砂等雜物;且自動化輾米設備有精米及色彩選別機,剔除雜物及色相不佳的有色米,所以洗米次數約兩次即可。
    馮聖方表示,洗米時千萬不要用力搓揉清洗,這樣會破壞米粒,把白米的養分洗掉。除非是加工製作米食,例如,蘿蔔糕、米粄、發粿等,為延長保存期限及保鮮,才需把米粒搓洗到洗米水呈清水狀。

    免洗米經處理 減少養分流失

    「免洗米」就是不需經過清水洗滌,即可直接烹煮的食用米,在日本發展已十多年,當初開發主要是針對忙碌上班族需要,免洗米可節省洗米程序和時間,減少米飯營養成分的流失。減少家庭洗米汙水流放,洗米水中含有許多澱粉,會造成河川汙染或水質優養化。
    免洗米米粒外觀更透明白淨,烹煮後米飯光澤度佳、口感較軟,在儲藏期間因米粒表面經過特殊清潔流程,有助於保存白米,但價格比一般白米貴。

    【煮飯】

    新米水量1比1 舊米水多點

    洗好了白米,放入電鍋煮前,米跟水的比例為何?馮聖方表示,因新米、舊米而有所不同。當期作新米,幾量杯的米,就搭配幾量杯的水,也就是1比1的比例;非當期作的舊米(另一說法是出廠日期超過3個月),注水量可調整為1比1.2。

    內容詳



    2018年7月5日 星期四

    「拔牙」者注意了--服用「骨質疏鬆」藥拔牙宜先停藥一段時間

    牙醫師蔡東螢表示,正常生理情況下,人體骨頭會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功能。治療骨質疏鬆的「雙磷酸鹽類」藥物進入人體後,會被骨組織吸收並作用於蝕骨細胞上,加速蝕骨細胞凋亡進而抑制骨頭吸收破壞,但伴隨而來是因抑制蝕骨細胞作用,也不會有新的骨細胞形成,因此若有拔牙或植牙等侵入性手術的傷口,易有顎骨壞死的風險。
    因此,如果遇到接受骨鬆藥物治療的牙科病患,會建議病人回到原先開立骨鬆藥物的處方醫師,諮詢是否停藥3個月後再拔牙,或進一步轉介到大型醫院進行拔牙並追蹤傷口癒合情形,以測安全。「健保雲端查詢系統」可提供病人近3個月用藥紀錄,過敏藥物紀錄,以及近2年牙科處置及手術紀錄,不僅大幅提升病人用藥安全,也確保良好的醫療品質。

    蔡東螢牙醫師資訊
    http://www.dental.com.tw/doctor.php?id=20110329184042548

    更多內容

    標籤: ,



    把握「糖尿病前期」進行作息調整以免邁入糠尿病階段

    糖尿病的高盛行率與高併發症風險,糖尿病的防治與照護,近年來逐步受到大眾的重視,麻豆新樓醫院提醒,當事人血糖處於「糖尿病前期」,容易受到大家忽視,值得注意。
    麻豆新樓家醫科醫師劉如芳說,所謂「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高於正常值,但是還沒達到糖尿病標準之間這段過渡期。當空腹血糖介於 100 - 125mg/dL,或是醣化血色素介於5.7%到6.4%之間,或是口服葡萄糖耐受測試下、血糖介於 140 - 199mg/dL 之間,臨床上都界定為糖尿病前期。
    而「糖尿病前期」病人經3至5年臨床追蹤,25%病人會惡化成糖尿病,25%會恢復正常血糖,50%保持原狀;若病人是肥胖或有糖尿病家族病史,則罹患糖尿病風險更高,且將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正常人的1.5倍。
    她說,把握「糖尿病前期」透過飲食、運動及體重控制,以及定期的監測,血糖還有機會回復正常;一旦進入糖尿病階段,幾乎就必須一輩子接受治療與照護,心血管病變的發生率也會明顯往上爬升。
    至於族群特別應該接受篩檢呢?有家族糖尿病史者,年齡大於45歲,體重過重及肥胖者(BMI>24),缺乏運動者,患有高血壓或心血管病史,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35mg/dl或三酸甘油酯≧250 mg/dl,曾有妊娠糖尿病、或小孩出生體重大於4.1公斤的女性,患有多囊性卵巢的女性,有黑色棘皮症等胰島素阻抗問題者,皆建議定期接受篩檢。
    一旦進入「糖尿病前期」,少吃精緻澱粉,多吃全穀類、含纖維的蔬果,避免含糖飲料的攝取。運動方面,每周至少做150分鐘的中強度運動,例如快走、慢跑等有氧運動,若再搭配伏地挺身、舉重等肌力訓練,效果更好。體重方面,建議體重過重者可透過營養師指導,每天減少攝取熱量500到1000大卡,減掉原本體重的 7%。
    劉如芳最後表示,糖尿病前期,透過定期監測,可以增加被發現機會;透過飲食、運動及體重控制,有望於在進入糖尿病階段前止步,甚至回復正常血糖,避免諸多心血管合併症發生。

    標籤:



    2018年7月4日 星期三

    如何調整作息遠離「大腸癌」?

    大腸癌好發因子----肥胖、抽菸、飲酒、不規律運動等

    尤偉銘營養師說明,依實證資料顯示,大腸癌的發生,並非由單一原因所造成,大腸癌的致癌因子包含:抽菸、飲酒、不健康飲食、不規律運動、體重過重與肥胖、輻射線等。另外,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分析增加罹患大腸癌危險性的相關結果包括:攝取過量紅肉、攝取過量加工肉製品、每天攝取超過2份酒精,以及肥胖與過重。

    標籤:



    營養師分享--「子宮肌瘤」的飲食調理

    【早安健康/黃曉彤(營養師)】 女生們的可怕惡夢 - 子宮肌瘤 
    「 

    吃什麼食物可以改善子宮肌瘤?

    」、「聽很多人說,長肌瘤不可以喝豆漿是真的嗎?」患者林小姐一見到我就非常緊張的詢問了好多有關於子宮肌瘤的問題,她從網路或身邊朋友得知,很多食物都不能吃,造成飲食上非常小心翼翼,反而減少了營養的攝取。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子宮肌瘤是肌肉細胞形成的良性腫瘤, 根據調查, 子宮肌瘤的發生率為二〇%∼五〇%,隨著年齡增加而有上升的趨勢,是婦產科領域最常見的骨盆腔良性腫瘤,四十至五十歲發生率最高,可能高於五〇%,也就是說,兩個人裡面就有一個人可能罹患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的症狀除了和肌瘤的大小有關以外,也與肌瘤所長的位置相
    關,是婦科常見的疾病,雖然很少會引起死亡,卻帶給女生很大的困
    擾。 

    一般來說,大部分的人不會有明顯的症狀或感覺,只有情況較嚴重者才會出現月經疼痛、不定期出血、下背疼痛、腹脹、頻尿、便祕等症狀,甚至導致流產、不孕。 

    雖然子宮肌瘤最主要的治療方式還是以藥物或手術為主,但透過飲食改變和營養素的補充對於改善或預防子宮肌瘤還是有幫助的。 

    而且很多人都不知道,肝臟和子宮肌瘤有關,因為肝臟是為雌激素代謝
    的主要場所,能將刺激子宮肌瘤長大的雌二醇轉換為刺激性較弱的雌三醇,並透過膽汁和尿液排出體外。 

    完整內容

    標籤:



    醫師分享--「病毒疣」「傳染性軟疣」如何區分?如何對症下藥?


    【早安健康/游懿聖醫師】常常聽到人家說:身上長了疣,其實,皮膚常見的疣有兩種,一種是大家常聽到的病毒疣(Wart,Verruca),另一種,則是比較少聽到,好發在小朋友的傳染性軟疣(Molluscum Contagiosum)。 

    這兩種疣有甚麼不同呢?我們來一一介紹吧! 

    外觀不同、部位不同 

    名字不同,自然長相也不同,病毒疣的表面粗糙,仔細看,可以看到一顆一顆尖尖的顆粒往外突出;傳染性軟疣,則是光滑的水珠樣,有時候水珠的正中央,會稍稍凹陷,形成像肚臍一樣的外觀,這也是傳染性軟疣的臨床特徵;不過,還有一種疣,叫做扁平疣,扁平疣屬於病毒疣的一種,外觀上往往不會形成尖尖又粗糙的表面,反而很像一小塊黏在皮膚上的黏土。 

    除了外觀之外,好發部位的也不同;病毒疣跟傳染性軟疣,其實全身都會長,只是各有喜歡的部位,病毒疣喜歡長在暴露在外面的部位,像是手掌、腳掌、臉上;傳染性軟疣則好發在穿衣服的地方,像是軀幹、腋下、大腿、肘窩等地方。 

    除此之外,有病毒疣的患者,通常是一顆病毒疣越長越大,就會來就診;而傳染性軟疣,通常是越發越多,好多顆聚在一起的時候,才會被發現。 

    更多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