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17年10月31日 星期二

認識「腦動脈狹窄」的嚴重性及如何因應

腦動脈狹窄會導致什麼後果?
腦動脈狹窄是卒中的危險因素之一。腦動脈的管腔狹窄到一定程度,會影響到狹窄遠端腦血流的供應,引起腦組織缺血缺氧,產生一系列症狀。如果引起狹窄的斑塊不穩定、部分斑塊脫落下來,可以順著血流到達遠端血管,阻塞血管。斑塊破裂還會在局部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引起卒中發作。
腦動脈狹窄是怎樣形成的?
其中90%由動脈粥樣硬化導致。長期的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控制不好,長期吸菸等都是導致腦動脈狹窄的原因。除此之外,還有動脈炎、高同型半胱氨酸、煙霧病、外傷等等。
腦動脈狹窄有什麼症狀?
部分患者可無任何症狀,僅在體檢作腦血管超聲時發現腦動脈狹窄。多數患者表現為非特異性症狀,如:頭痛、頭暈、頭脹、眩暈耳鳴、肢體麻木、無力、記憶減退、視物模糊、乏力等等。還有部分患者出現一過性腦缺血發作或腦梗死。
內容詳

標籤:



耳鳴之成因、診斷與治療

全文連結

標籤:



搏動性耳鳴和疾病關聯

認識與防治耳鳴
耳鳴是一種在沒有外界聲、電刺激條件下,人耳主觀感受到的聲音。值得注意的是,耳鳴是發生於聽覺系統的一種錯覺,是一種症狀而不是疾病。有些人常感到耳朵裏有一些特殊的聲音如嗡嗡、嘶嘶或尖銳的哨聲等,但周圍卻找不到相應的聲源,這種情況即爲耳鳴。耳鳴使人心煩意亂、坐臥不安,嚴重者可影響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耳鳴成因分成耳鳴腦鳴兩類,腦部受損稱爲腦鳴、耳神經及聽覺異常稱爲耳鳴耳鳴感覺則分成單耳耳鳴與雙耳腦鳴兩類,一般統稱爲耳鳴耳鳴是指在沒有相應外部聲源的情況下,所產生的一種主觀的聽覺感覺,此種聲音並不是由聲波產生,而是神經訊號異常或受損所致。
  嚴重的耳鳴可以妨礙正常的聽覺。耳鳴和各種聽覺障礙,例如感覺神經性耳聾時常伴隨出現。
  外界聲音傳進人耳最終達到聽覺中樞大皮質所感知,有賴於以下三個環節:
  一是中耳傳音結構的阻抗匹配作用
  二是內耳聽覺感受器將聲能轉變成神經衝動
  三是從耳蝸神經核經腦幹至領葉聽皮層的神經傳導暢通。
  這三個環節的任何一處發生故障均可產生耳鳴從原因和解剖上,可將耳鳴分爲主觀性耳鳴和客觀性耳鳴兩大類。
  主觀性耳鳴
  主觀性耳鳴係指在無聲源的條件下僅患者本人能聽到耳鳴聲,檢查者聽不到,又稱自覺性耳鳴或非搏動性耳鳴
  (一)器質性因素
  1.外耳道阻塞病變中耳急慢性炎症、鐙骨固定等,耳鳴多呈低調與耳聾程度不一致。
  2.內耳感受器病變和聽神經損害聽毛細胞受刺激而引發異常的 聽覺信號可能是產生耳鳴的最主要的原因毛細胞的激惹狀態(去極化)可因短暫的缺氧而誘發出現早期或一過性耳鳴。如毛細胞變性以及聽纖毛與蓋膜接觸不良,則可出現持久性耳鳴。如爲侷限性毛細胞損傷,耳鳴的性質接近於純音耳蝸神經纖維如受到機械性刺激可直接作用於神經細胞而引發異常的神經脈衝,引起節律性耳鳴。
  在正常情況下耳蝸的傳出通路具有調節神繼續閱讀

標籤:



2017年10月29日 星期日

分享--「青花椰菜」如何吃才能保住其營養成分?

慈惠會醫科大學附屬病院營養部】 讓抗癌物質─蘿蔔硫素活化的訣竅就在這裡! 

青花菜等十字花科蔬菜具有抗癌的效果!會這麼說是因為這些蔬菜含有具抗氧化作用的蘿蔔硫素(Sulforaphane)。 
但是蘿蔔硫素需要黑芥子酶(Myrosinase)才能活化,而這個酵素非常不耐熱,烹調就會失去活性。 
花椰菜,青花菜,十字花科,抗癌 
就算是生吃,黑芥子酶也會在體內被消化,所以無法使蘿蔔硫素發揮作用。因此重點就是 要將青花菜切好後,靜置4∼5分鐘。 

因為切了之後黑芥子酶就會合成出蘿蔔硫素,所以之後只要像平常一樣烹調就OK。如果沒有時間靜置時,可以和同樣是十字花科的芝麻菜、黃芥末或是白蘿蔔等一起食用,也會有相同的效果。 


雖然青花菜的營養價值很高,不過在出貨之後,莖部的營養會釋放出去而逐漸減少。常溫保存時,3天便會使維生素C的含量減半。 

[POINT]花蕾數量有4萬個以上! 

青花菜的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以及葉酸含量,是所有蔬菜中的No.1。 

其中的祕密就在於花蕾,每一株青花菜都擁有能讓4萬個以上的花蕾開花的神祕力量。 

超值:烹調時建議使用75℃蒸法!


還有另一個方法能守護青花菜的黑芥子酶。 

那就是用75℃以下的熱水汆燙,或是用低溫蒸不要超過5分鐘。用75℃以下的熱水汆燙,可以使黑芥子酶減少18%以下的流失。不過維持溫度水煮比較困難,所以建議放入蒸鍋中,使用保持蓋子打開的「低溫蒸法」。此外,藉由慢慢加熱也能增加青花菜的甜度。 更多內容

標籤:



2017年10月28日 星期六

耳部疾病總整理--「脈動性耳鳴」涉及耳部者主要是中耳腔、耳咽管病變

概說耳部疾病

2011-04-20 11:32:52
strong> 急性中耳炎
好發於六歲以下嬰幼兒,是感冒的續發細菌性感染。 症狀為發高燒及耳痛,幼兒若不會表達常以哭鬧不安、食慾不振、拉肚子等表現。 治療應給予口服抗生素及止痛藥,若已積膿應做「耳膜切開引流」以排膿止痛。 急性中耳炎治療不全會導致中耳積水。可以做聽阻聽力檢查來診斷。
慢性中耳炎、耳膜穿孔 
定義為「耳膜穿孔超過三個月以上」。除少數是因耳膜受傷(如打耳光)引起,大多原因不明,多見於成人,猜測可能是和小時重覆感染急性中耳炎有關。 可能完全沒有症狀,大都因耳朵流膿、重聽才就醫。耳膜穿孔大多不會自癒,應以「鼓室成形術」(補耳膜手術)治療。
外耳炎 
因游泳、耳朵泡水引起的細菌感染。耳朵劇痛、流膿是主要症狀。治療應局部塗抹抗生素軟膏(或耳滴劑)及口服抗生素,並避免耳朵沾水。
耳癤(耳疔) 
是外耳道毛囊因細菌感染而形成的腫痛小結節,大都是挖耳朵受傷引起的,是種局部性的外耳炎。治療同外耳炎。
中耳珍珠瘤 
正式名稱是「膽脂瘤」,原因是外耳道之皮膚長進中耳腔,「角質層」堆積形成的。為特殊形式之慢性中耳炎,而非真正腫瘤。 原因不明。可能和歐氏管功能不良,造成「中耳負壓」有關。症狀主要為「持續性」耳朵流膿及重聽。用耳鏡可見耳膜上方有珍珠光澤狀腫塊。常伴有「邊緣型穿孔」或「上鼓室穿孔」。 珍珠瘤有「侵害骨質」特性,會造成「顏面神經麻痺」、「乳突炎」、 「腦膜炎」、「腦膿腫」等可怕的併發症。故治療應及早做「乳突切除術」。
中耳積水 
小兒急性中耳炎長期未癒,會形成中耳積水,造成「傳音性重聽」,影響學習、生活。可做「聽阻聽力檢查」判讀。 症狀是耳脹感,甚至頭轉動時耳內有流水聲。若積水達半年以上未改善,影響聽力,建議以「中耳通氣管置入術」解決。 成人不明原因的單側中耳積水可能是鼻咽癌的警訊。鼻咽癌病人放射治療後因耳咽管功能喪失,亦容易有中耳積水。
突發性耳聾 
症狀為單邊聽力突然喪失,伴有耳鳴、暈眩。原因不明,可能因內耳受病毒感染或血管阻塞有關。治療應在安靜環境下臥床休養,建議住院觀察。儘快給予高劑量口服類固醇是最有效方法。一般僅60%可恢復聽力。
耳鳴 
幾乎所有外耳、中耳、內耳的疾病都可能引發耳鳴。一般分為「脈動性」和「非脈動性」兩種。 「脈動性耳鳴」可能來自心臟血管、耳咽管或中耳腔的問題,可找出原因,大都可以解決;然而大部份的耳鳴是「非脈動性耳鳴」,常找不出原因,治療方法亦多爭議。 單耳耳鳴有可能是鼻咽癌的症狀之一。此外,因焦慮、失眠、壓力大等心理因素亦可引發耳鳴。
重聽、耳聾 
重聽一般分為
  1. 傳音性(傳導性)重聽:是傳音路徑上的問題,如耳垢阻塞、耳膜穿孔、聽小骨固著或斷裂等,大都可以手術改善。
  2. 感音性(神經性)重聽:是耳蝸或聽神經的問題,聽力不能恢復。
  3. 混合型重聽:同時伴有「傳音性」和「感音性」重聽。
重聽的標準是
重聽程度正常輕度中度中重度重度極重度
分貝(dB)<=2020-4040-5556-7071-90>=91
註:極重度重聽(大於90分貝)者其剩餘聽力已無作用可視為耳聾。
長期環境中的噪音、耳毒性的藥物、持續的慢性中耳炎、聽神經老化等因素,都會造成重聽,而輕微的重聽往往自己察覺不出來,應到醫院做「聽力檢查」。
聽力檢查 
包括三部份
  1. 純音聽力檢查:耳機內會發出「嘟嘟」聲,以判定聽力是幾分貝,是感音性、傳音性或混合型重聽。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聽力檢查項目。 
  2. 聽阻聽力檢查(鼓室圖):在耳道內加壓再慢慢減壓,並發出「嘟嘟」聲,以繪出中耳壓力圖。可判讀中耳問題及耳膜的情形,有五種圖形:
    A型:中耳正常 As型:耳硬化症、聽小骨黏著、耳膜過厚。
    Ad型:聽小骨斷裂、耳膜鬆垮。
    B型:中耳積水、耳膜穿孔、慢性中耳炎、耳垢阻塞。
    C型:中耳腔為負壓時、耳咽管堵塞。
    對檢查中耳積水尤有幫助(B型)。
  3. 語言聽力檢查:做法和1相似,但以「人聲」代替「嘟嘟聲」。 對於無法表達意識的嬰幼兒,可以「聽性腦幹反應」(ABR)篩檢聽力。
耳垢 
耳垢是由皮脂腺及耳垢腺分泌所形成的,為弱酸性且內含酵素,有殺菌作用。 耳垢分「乾性」和「油性」(溼性)兩種。受遺傳影響,乾性是顯性,油性是隱性,東方人以乾性耳垢較多。 耳垢一般能自我排除,不必刻意清理。但有些人耳垢排除能力差,容易造成「耳垢阻塞」,影響聽力,可請醫師幫忙去除。有時耳垢太硬難以去除時,醫師會先給予特殊的溶耳垢滴劑,隔數天後再清除之。
耳黴菌症 
使用不潔的工具清除耳垢、長期點含抗生素的耳藥水、長期耳垢阻塞使耳道封閉等因素,會使耳道「潮溼」,易滋生黴菌。 症狀是耳朵癢,但不痛,耳道或耳膜可見到白色的(念珠黴菌)或土黃色的(黃麴黴菌)棉絮般菌絲。 治療應將黴菌斑清除,以抗黴菌藥水點數天後,保持耳道暢通及乾燥,避免泡水,以防復發。
暈眩 
真正的暈眩(Vertigo)指的是看四周的東西在旋轉的感覺,以內耳半規管問題最常見。至於頭重腳輕、眼前發黑、快暈倒、身體漂浮感等可統稱為頭暈(Dizziness),以心理(如焦慮)或血管循環(如低血壓)的問題居多。
暈眩的正確診斷並不容易,主要是靠有經驗的醫師的詳細問診。以下列出幾種常見的暈眩症。
  1. 良性姿勢性暈眩(BPPV):將頭轉向特定位置會產生短暫幾秒的暈眩。這是內耳「耳石器」的脫落所致。常見於腦震盪後、耳科手術後、老年人、慢性中耳炎、藥物引起的耳中毒等。應避免轉頭過快到特定位置。此症通常會自癒。 
  2. 前庭神經炎(AVN):是病毒感染內耳前庭神經(平衡神經),通常先有感冒,然後產生1-3週的嚴重暈眩,需臥床休息。 
  3. 梅尼爾氏症(Meniere's disease):暈眩時同時伴有單耳的耳鳴、重聽。暈眩時間一次不超過24小時,然後會完全恢復正常。其惱人處在於會反覆發作,發作多次後漸漸產生感音性重聽。急性暈眩時應多休息並以藥物症狀治療(止暈藥,血管通透劑,利尿劑)。勞累、高鹽飲食易引發,應避免。此病目前並無法預防復發,但在五年後大都(80%)暈眩會停止。 
  4. 基底動脈循環不全(VBI):短暫的數分鐘暈眩,伴有暫時的眼前發黑、臉部或手腳麻木、口齒不清等類似「小中風」的症狀。這是因高血壓、動脈硬化或頸部脊椎長骨刺,使供應後腦窩及內耳的基底動脈缺血引起的。
    若重覆發作,要小心可能是真正中風的警訊。 
  5. 基底動脈型偏頭痛:有典型偏頭痛式的頭皮抽痛而伴有暈眩。常有家族史,女多於男,且發作前常有預兆(如:看見閃光)。治療同一般偏頭痛,以藥物治療。 
暈眩急性發作時以藥物症狀治療為主。等症狀改善後可做「暈眩復健」。暈眩極度嚴重影響生活者可考慮手術,包括「內淋巴囊解壓術」、「迷路切除術」、「前庭神經切除術」等。
皮脂腺瘤 
是皮膚的皮脂腺出口被堵塞形成的,成因類似青春痘。好發於耳垂和臉交接處或耳垂背面。合併發炎時有紅腫熱痛現象。 小型瘤可口服抗生素治療。大型瘤或一再復發者應手術切除。
假性囊腫 
是耳殼軟骨先天不正常長成兩層,但到長大後才容易發炎,囊腫內充滿黃紅色液體,腫大而疼痛。 用細針抽水可馬上止痛,但都會復發,故應手術切除。
耳前廔管 
在耳殼上方和臉交接處的一小洞,是耳朵胚胎發育時未退化的小管,可能單耳或雙耳,是半顯性遺傳。約1%人先天有此小洞。 大部份耳前廔管沒有症狀,不需治療。約10%會重複感染,小洞會流膿、腫痛、甚至留下疤痕。此時應手術切除以防復發。

標籤:



鍛練深層核心肌力--睡前30秒仰式體操,效果和游泳一様好


【早安健康/陳建甫編譯】隨著年齡的增加所造成的肌力流失,以及辦公室久坐的肌肉僵硬及代謝廢物累積,過了三十歲之後是不是覺得自己越來越容易閃到腰,腰痛發作的機率也越來越頻繁了呢?日本運動指導師指出,上班族平常最不容易使用到的肌肉都集中在脊椎周圍,睡前做個簡單的仰是伸展操,就能有效改善並預防腰痛發作。

久坐容易使深層肌肉鬆弛 自然就會駝背

日本運動指導師、知名歌舞團體「放浪兄弟」的體能教練吉田輝幸表示,在辦公室坐著的時候除非有護具固定或是下意識挺直腰桿,否則多數時間體重重心都是放在髖關節上頭,而使得脊椎周圍的多裂肌、腹橫肌、腹斜肌等深層肌肉都相當鬆弛,這些平常沒有運動到的肌肉隨著我們的年齡與日俱增,慢慢就會流失而無法支撐上半身,肋骨與骨盆之間的距離越貼越近。

駝背不但會突小腹 腰部肌肉也會痠痛、易受傷

這時候骨盆會自然向前傾並且駝背來分擔重量,不但會讓內臟下垂而顯得小腹突出,也會讓支撐體重的髖部及腰部肌肉、淋巴都累積過多代謝廢物,久而久之就變成容易痠痛、閃到腰的體質了。

游泳可以有效鍛鍊體幹 提升代謝力

而日本柔道整復師平賀浩二表示,睡前鍛鍊體幹中段的深層核心肌肉不但可以改善駝背、腰痛問題,也能讓已經退化的代謝力跟著復甦。一般整體院的專家常會建議患者們在復健時可以做些輕微的水上運動,其中仰式就是利用泳池水面的浮力及深呼吸,可以充分鍛鍊到體幹肌肉的良好方法。

沒空游泳就每晚花30秒做個仰式操

而吉田輝幸則表示,沒空或者是不會游泳的民眾當然可以在睡前躺在床上稍微做個類似游泳的仰式操,一開始只要練習30秒就能明顯感受到自己的腰痛緩解,習慣之後也可以隨著自己的需求慢慢增加運動秒數。

《吉田式床上仰式操》

※請在軟墊或是微硬的床面上進行。


1. 仰躺在床上並自然舉高雙手至與身體垂直成90度,雙腳也舉起並讓小腿保持水平向前彎曲,膝蓋也跟髖關節也都自然彎成90度。


2. 將右手與左腳用力向頭頂與腳底方向伸直,記住進行動作時腹部要出力但是不要憋氣,也要確保自己的腰部貼平床面。

3. 手腳伸直2秒後慢慢縮回,接著換左手與右腳伸直,保持不同手不同腳的運動方式,持續交替30秒即可。

【延伸閱讀】 體操圖示

標籤:



分享--「蔬果農藥」如何去除?大量清水就可以了⋯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洗菜」看似簡單,不過要怎麼洗、用什麼洗才能避免「農藥殘留」的問題?市面上五花八門的蔬果清潔劑、臭氧機,或是網路流傳的「用洗米水洗菜」等小技巧,到底哪個方式才真正有效,應該讓不少媽媽傷透腦筋。讓我們從認識農藥開始,聊聊「洗菜」這門學問吧!
農藥分成什麼種類?
一提到農藥,大家難免會有農藥是絕對致命、沾到手就會掛的恐懼心理。 農藥主要分成2種:「接觸性」以及「系統性」。接觸性農藥就是直接噴在蔬果表面,杜絕蟲害,接觸性農藥會隨著時間因日曬分解,或是被雨水沖刷帶走。系統性農藥,則是透過植物葉片的氣孔或根部進入植物,停留在植株內時間較久,靠植物本身的酵素去慢慢分解,也是需要時間。
如何挑選蔬果,避免農藥殘留?
不論是接觸性還是系統性農藥,其實都是需要時間自然分解的,因此,第一個要了解的就是「農藥安全採收期」:為了讓農藥自然分解,在噴灑農藥後不能馬上採收,必須經過一定時間才能收成。所以,颱風前搶收的蔬果,因為是搶摘,都可能會有農藥殘留較高的疑慮。
再來,「非其時不食」。植物在自己的產季,因為氣候條件適當,自然會旺盛生長,就不需要太多農藥;如果非產季,為了長得好,免不了就要用比較多的農藥。所以身為消費者的我們,最好不要有「非當季的水果比較珍稀」的想法,到頭來,害到自己也害到環境。
有些蔬果例如茄子和辣椒,在產季的時候會不斷長出新果實,農人必須連續採收,所以往往沒有辦法很切實地遵守「安全採收期」:今天噴藥,明天剛好成熟的,摘不摘?另外,有些比較貴的蔬果,因為被蟲吃掉一顆就賠大了,所以農藥也會比較多。在清洗這兩類蔬果的時候,都要特別注意農藥殘留。
常見的清洗方法
其實訂定農藥殘留標準,以及檢驗農藥殘留時,都是以整顆未經清洗的蔬果直接打碎檢驗的:這表示,如果經過適當清洗,其實對於農藥殘留不用這麼恐慌。那到底該怎麼洗呢?先來看看一些常見的「撇步」到底是不是符合化學常識吧!
洗米水、鹽水
洗米水含有一些澱粉質、礦物質和有機物,拿去澆花草是不錯,但它同時也含有各種灰塵、細菌、農藥以及蟲卵,如果把蔬菜泡在裡面,會乾淨嗎?我建議洗過米的水還是不要再來接觸其他食物比較好。至於鹽水,並沒有辦法讓農藥更容易溶解,如果泡太久,反而有可能讓農藥再被吸收進去,所以不要用比較好。
蔬果清潔劑
蔬果清潔劑其實就是界面活性劑,的確能帶走農藥,不過使用之後還是要用大量清水再沖洗一次,不然清潔劑又會殘留。
蔬果清洗臭氧機
許多農藥並非臭氧可以分解,而且臭氧活性很強,要是跟其他成分起反應,反而造成不必要的風險。
該怎麼清洗呢?
那到底應該要怎麼做呢?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清水!把蔬果處理後,先用清水浸泡五~十分鐘,再一一清洗,可以搭配軟毛刷清洗表面。這樣就很足夠了。
農藥不耐高溫,如果是葉菜類,其實只要用水燙過,幾乎都不會有農藥殘留。所以,別再生吃蔬菜了,用水燙過,安全很多。當然,第一次汆燙的水,可得倒掉,不要留下來喝喔!泡茶也是,如果擔心茶包、茶葉有農藥殘留,第一次可以用滾水迅速沖泡後倒掉,之後再開始泡茶,就不用太擔心農藥殘留了。
還有,大部分農藥都是接觸性,也就是只噴灑在表面不會被蔬果吸收進去,所以只要去皮,就可以完全避免農藥殘留了。大家不要再困擾於該用什麼洗蔬果,而是要了解「該怎麼用水好好洗蔬果」,希望大家都能吃得健康!
(本文摘自/謝玠揚的長話短說/健行

標籤:



2017年10月27日 星期五

「葡萄乾」特有成分「菊糖」(新鮮葡萄無此成分)有降低膽固醇作用

氧化效力。葡萄本身的氧基吸收量很高,可是一旦你把葡萄的水分排出來,剩下的是更濃縮的抗氧化物和其他的多酚類。這也就是為什麼葡萄乾比葡萄含有更多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當然,熱量也比較高的原因。

但你會發現,至少有一個東西是葡萄乾有,而葡萄沒有的。就是像纖維似的碳水化合物,叫做菊糖。「它基本上是很多果糖分子連結在一起的,」緬因大學食物科學和人類營養系教授瑪莉艾倫凱米爾說。「我們認為在乾燥的過程中,一定有什麼東西把這些糖分結合成菊糖。」就像香蕉裡頭的果寡糖一樣,菊糖是腸子中益菌最喜歡的食物。這些益菌可以預防由食物感染的傳染病,例如大腸桿菌和沙門桿菌,也可以控制住導致腹瀉的細菌。當菊糖發酵的時候,會產生短鏈脂肪酸,有助於降低膽固醇。「一旦腸子感覺到脂肪酸形成,它就會傳達一個訊息給肝臟,阻止膽固醇產生,」凱米爾說。

葡萄乾對大腸的健康還有很多好處。加州洛斯拉圖斯的健康研究中心創辦人珍史匹勒發現,葡萄乾裡的纖維和酒石酸相結合,會加速食物和體內廢物通過,同時減少可能導致大腸癌的膽汁酸。他說,假如你其他的飲食都很健康的話,那麼一天一小盒的份量就足以發揮作用。

標籤:



紅酒有利心血管並不適用於「喝酒會臉紅」族群⋯


「喝酒會臉紅」常常被視為肝臟功能好,但其實相反!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近日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喝酒會臉紅的人,是因為體內缺乏「乙醛去氫酶」(ALDH2)酵素,無法將酒精轉成的乙醛代謝掉,若長期飲酒恐讓乙醛在血液中堆積,增加罹癌風險。研究更發現,台灣人高達47%體內缺乏此酵素,比率高居全球第一。
這項研究是在今年8月11日於台北醫學大學舉行「ALDH2基因與人類疾病研討會」上,由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高級研究員陳哲宏發表的「華人喝酒臉紅和口腔、食道癌的風險及保險」報告。

報告指出,體內缺乏ALDH2酵素是一種基因突變,會使肝臟無法快速代謝酒精轉成的乙醛;而這種基因突變常見於漢族,全球約有5.6億名亞洲人缺乏ALDH2酵素,亞裔族群約比率約有30%,中國約35%、日本約30%、南韓約20%,但台灣高達47%,高居世界第一。

陳哲宏說,ALDH2缺乏症多出現在沿海漢民族身上,因此包括台灣原住民、白種人等較無這種問題。

缺乏ALDH2酵素會有什麼問題?陳哲宏指出,若乙醛無法順利代謝,會在血液中堆積,造成血管擴張、心跳加快,日後罹患頭頸癌和食道癌風險比不喝酒的人高出50倍。因此美國心臟醫學會建議「男性每天喝兩杯紅酒、女性喝一杯,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罹患率」,這項作法並不適用於喝酒會臉紅的人。

標籤:



2017年10月25日 星期三

分享地中海飲食--每天十顆「核桃」,血管變年輕


本由日經健康發行的《最新健康食用油全圖解:日本3大名醫教你用對油,徹底遠離癌症、失智、心血管疾病,改善視力、預防過敏!》一書中提到,核桃相較於其他堅果,例如:杏仁豆、花生等,核桃中屬於優質Omega-3的「α-亞麻酸」含量高出許多,對於人體來說是非常好的油脂攝取來源
究竟「α-亞麻酸」對人體有哪一些好處呢?書中愛媛大學研究所的專任教授伊賀瀨道也指出,α-亞麻酸具有抑制血管內壁發炎,並使血管軟化的作用。且近來也有一份以21位有高膽固醇問題的男女為對象,進行4週地中海飲食,並於接下來4週採取同卡路里、脂肪攝取來源置換成核桃(40~65公克,約10顆左右)的飲食方式。

核桃、杏仁果、花生營養成分比較表

標籤:



2017年10月22日 星期日

Made in Japan 已非品質保證了--內部員工爆真相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Made in Japan」似乎是一個信用商標,許多消費者都會對日本製造的商品抱有期望,不過近年來日本製造業不斷傳出醜聞。一位日本員工私下爆料,日製品質通常都能被外國客戶信任,即使品質稍差,只要貼上「Made in Japan」標誌就會有人買單,因此「偷工減料不手軟」,也揭開日本製造的內幕。

近幾十年,日本製造都以優質形象立足全球,但近日爆出神戶製鋼竄改品質數據,且時間長達10年以上,產品已供貨給國內外約500家製造商,「牽一髮而動全身」影響之大,竄改數據原因於交貨時間急迫,才出此下策。
一名商業周刊專欄作家老侯撰文指出,一位在日本朋友在製造業擔任內部審查的職位,曾向他表示,若是公司認真內部審查,全都有問題,但交貨日期緊迫,「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日本朋友進一步透露,會事先把審查項目告知工廠,讓工廠能在審查時「按表操課」,審查後頂多只會有「文件不夠齊全」、「標示不夠清楚」。
日本朋友更爆料,日本集團企業各地廠長有升遷壓力,「A廠的產品達標,B廠的產品卻不達標,影響的即是B廠廠長的升遷」,因此各廠負責人都會請求內部審查通融,就犧牲了產品的品質。且工廠內部SOP(標準作業程序)早已被修改過,成了另一個「內部版本」,版本可想而知,與正式版本相差甚遠。
此外,日本朋友再提到,外國客戶都相當信任日本製品,只要產品寫著「Made in Japan」的標誌,就會有人買單,日商仗著客戶的信賴,「讓工廠偷工減料不手軟」,以降低成本。
老侯表示:「如果說日本品質從來都是神話,自然不實;但要說日本品質即將成為神話,卻極有可能。」談到日本朋友揭露的內幕,老侯認為是對盲目推崇的「哈日族」一記當頭棒喝。



「糖尿病」三大併發症--神經病變、腎臟病變,視網膜病變

神經病變


神經病變與腎臟病變、視網膜病變合稱糖尿病三大併發症。神經病變是高血糖併發症中最早出現的一群,在血糖升高三到五年後,就會開始覺得手腳偶爾會有麻痺或不尋常的感覺。但是面對這些現象,大家往往都不在意,或者是以為「剛剛姿勢不正壓到神經了」。

感覺異常或麻痺只是初期的徵兆。日本醫學博士板倉弘重在《不被糖尿病殺死的57個方法》中表示,到了後期,麻痺感會變成難熬的疼痛感。直到最後,神經系統機能喪失,不會麻也不會痛,但相對地身體如果哪裡受傷或生病也感覺不到,反而更危險。

各種自律神經異常

手腳麻痺是神經系統中的「感覺神經」部份出狀況,事實上,高血糖對「自律神經」的影響層面也很大。自律神經不受我們的意識控制,因此,自律神經受損,代表身體各處一些不是我們能控制的身體功能產生異常。例如心律不整、排汗異常等。

坐著或躺著馬上站起來就覺得頭暈,可能是高血糖引起的姿態性低血壓;如果覺得下半身有肌肉無力的情況,也可能是自律神經受損引起,千萬別以為多運動鍛練肌肉就可以改善。

兩種原因造成神經受損
高血糖除了會因為小血管遭到破壞,繼而影響血液循環、讓神經細胞缺乏養分與氧氣,另一個傷害神經細胞的原因,是葡萄糖代謝過程產生的山梨醇。日本順天堂大學醫學教授河盛隆造在《糖尿病的完全預防與治療》中指出,過多山梨醇堆積在神經細胞中,會阻礙神經傳導功能。值得一提的是,山梨醇因具甜味,食品加工方面常用來做為代糖使用,像無糖口香糖就常加入這味。

提高警覺 Tips
針對高血糖可能造成的神經病變,該如何提高警覺呢? 更多內容

標籤:



常吃燒烤易引發心臟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每當到了夏季,很多人都會在閒暇時召集幾個朋友,去路邊的燒烤店,吃燒烤、喝冰啤酒。李先生就是其中的一個,到了晩上,總喜歡幾個人聚在一起,杯酒言歡,暢所欲言。
近幾天,李先生總覺得自己心臟有些不舒服。開始他也沒有在意,可是這種症狀持續了好幾天,而且感覺越來越明顯,李先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於是馬上請假到醫院就診。經診斷,李先生由於長期吃燒烤、喝冰啤酒,導致心臟出現了疾病。李先生既驚伬又害怕,怎麼吃燒烤、喝冰啤酒還能導致心臟病?
吃燒烤引起心臟病的原因
很多人對此一定也存在懷疑,吃燒烤怎麼會得心臟病?一般來說,吃錯東西可能會引起腸胃不適,但和心臟又有什麼關係?其實,飲食不當的確會導致心臟病,尤其是燒烤一類的食物,更是心臟殺手。
眾所周知,燒烤是各類食材經過高溫火烤製成的食物。而在高溫燒烤的過程中,被烤過的食材會產生一種名為晩期糖基化終末產物的化合物。這種物質會使細胞的彈性變低,增加心臟的發病率,是誘發心臟病的一個重要因素。
早期心臟病的幾個小症狀
心臟病有很多臨床症狀,此外在發病之前我們的身體也會出現一些變化。我們一方面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另外在身體出現問題時也要及時就診解決。
1) 呼吸/
進行一些輕微活動,或者處於安靜狀態時,出現呼吸短促的現象,這時有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
2) 臉色/
當臉色灰白發紫、表情淡漠時,有可能為心臟病。如果臉色為暗紅色,可能為風濕性心臟病。如果臉色為蒼白色,很有可能為二尖瓣關閉不全。
3) 耳朵/
心臟病早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耳鳴,這是內耳微細血管動力異常所致。這時,症狀還沒有引發全身性的反映,只是內耳提前做了預警。
預防心臟病要從平日的飲食做起
正如過度吃燒烤引發心臟病一樣,我們的日常飲食習慣決定著我們的身體健康,正所謂﹁生也於食,病也於食,死也於食。﹂所以,要讓自己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為自己打造一個強健的心臟。
1) 及時補充維生素和適當的無機鹽。維生素中,維生素B1及維生素C,有保護心肌的作用。適量補充鈣質,能有效維持正常的心肌活動。通過食物補充鉀元素也能保護心臟,當體內鉀元素不足時會引發心律失常。
2) 限制蛋白質、熱量的攝入。要想心臟健康,在飲食過程中要適當限制蛋白質和熱量的攝入量,這是一條很重要的原則。當出現心力衰竭時,蛋白質的攝入量要控制在每日25~30克,熱量控制在2600大卡(1000卡=4.186 千焦)以內;2~3日後,蛋白質攝入量可適當增加至40~50克,熱量可以適當增加至4千大卡。等病情好轉之後,逐漸增加蛋白質和熱量的攝入量,但不宜過高,避免加重心臟負擔。
3) 吃易於消化的食物。當自身患有心臟病時,要更加注意飲食,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這是因為心臟病病人的血液迴圈功能減弱,胃腸道很容易發生瘀血、水腫,食物的消化、吸收深受影響,因此,要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可以從流質食物開始,然後再以半流質、軟飯慢慢增添。
我們自己就是身體健康最好的營養師,不能在疾病到來之後,才想到健康飲食的重要性。我們要記得,只有遵循健康飲食法則,才能擁有健康的心臟和強健的體魄。
(本文摘自/養心救命/木馬文化)

標籤:



2017年10月21日 星期六

LDL真有那麼壞?服statin藥物有必要?

血脂代謝在肝臟,疾病表現在血管粥狀硬化及脂肪肝。臨床上,高血脂橫跨三個內科次專科,新陳代謝科、心臟科、胃腸科,另外神經內科的腦血管疾病也與高血脂有關。LDL-cholesterol被稱為壞膽固醇,它真的那麼壞嗎?
關於血脂代謝可用一張圖讓醫學生

Chylomicron),來自小腸,裡面是CE (Cholesteryl ester膽固醇酯)TG(Triglyceride三酸甘油酯)。這裡的「酯」是脂肪酸與醇(膽固醇或丙三醇)酯化而來。CETG都不溶於水,因此必須包裹在一層磷脂(Phospholipid)中,形成球狀。磷脂夾帶蛋白,如上圖Chylomicron的磷脂層夾帶的蛋白是A(I, V, IV)B48,這些蛋白叫做Apoprotein。所謂的脂蛋白就是Phospholipid + Apoprotein + TGCE,除了Chylomicron之外有:
HDL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圖中最小那顆,來自Chylomicron,其實就是來自小腸。
VLDL (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圖中顯示來自肝臟。
LDL(Low density lipoprotein)
,圖中顯示來自VLDL

Chylomicron 
來自腸道,供給飯後全身所需的三酸甘油酯(TG)Chylomicron經血液循環流入肝臟時會從肝臟取得ApoEApoCTG被周邊組織吸走後,Chylomicron縮小成Remnant chylomicron,內部的膽固醇酯(CE)最後藉著Remnant chylomicron上的ApoE與肝細胞的ApoE recepor 結合,膽固醇酯因此進入肝臟。
更多內容及圖示說明

標籤: ,



分享--「章魚」成分「牛磺酸」有助降膽固醇



【早安健康/張維庭編譯】現代人上班工時長、習慣外食重口味,生活壓力大,許多人不知不覺都有了高血壓、動脈硬化,而根據衛生福利部資訊指出,104年十大死因第三名為腦血管疾病,台灣腦中風學會資訊更指出,台灣每年會有一萬七千人因為中風而喪失生活機能,是成人殘障的第一大原因,也是使用健保資源前三名。即使即使搶救,仍可能留下諸多可怕的後遺症,對自己、家人以及國家資源帶來極大的負擔。日本一項調查發現,香川縣是全日本最不容易腦中風的地區! 

天氣熱腦中風機率增 應及時就醫 

好不容易捱過了容易好發心血管疾病的冬季低溫,隨著氣溫逐漸升高,來到了春夏時節,天氣熱時大量出汗,會讓血液變得濃稠,因此是腦中風容易發病的時期。日本生活情報節目《サタデープラス》(SATURDAY PLUS)製作的全國健康排行榜單元,指出日本全國47個都道府縣之中,最不容易罹患腦中風的縣第一名為香川縣。 

所謂的腦中風,指的是腦血管阻塞而引起的疾病,出現症狀時應盡速就醫,香川縣是日本面積最小的縣,被認為抵達醫療機關的時間較短,能及時接受治療也是後續影響較為輕微的

騎自行車可讓好膽固醇增加 預防動脈硬化 

香川縣同時還是全日本自行車使用率第四名的縣,因為電車不多,不開車的人習慣以自行車活動,而自行車是一項很好的有氧運動,能讓好膽固醇大量增加,有助於預防動脈硬化,降低腦中風的風險。 

章魚富含牛磺酸 降血壓、減少三酸甘油脂 

而在飲食之中,有一項香川縣民非常喜愛的健康食材──章魚。章魚含有的營養素牛磺酸,是許多營養飲料中都會添加的成分。牛磺酸一般給人能提神、滋補的印象,其實也有研究指出,牛磺酸能夠降低膽固醇數值、降血壓,達到預防腦中風的效果。 

日本預防醫療專家.羽村院院長吉田靖志醫師指出,透過飲食攝取豐富的牛磺酸,能夠促進膽固醇的消耗,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數值。過度飲酒、糖分過高等飲食會讓肝臟囤積三酸甘油脂,使肝臟機能變弱,產生各種生活習慣病。而牛磺酸能排出肝臟囤積的三酸甘油脂,改善脂肪肝。還能促進肝細胞再生,讓疲勞的肝臟恢復機能。 全文轉載自

標籤: ,



分享--可以讓你一個月降低LDL40%的水果

【早安健康/張維庭編譯】香甜美味的蘋果富含多酚、維生素、膳食纖維等營養,熱量不高又有飽足感,還能滿足節食中嗜甜的口腹之慾,是日本女生減肥的得力助手,同時,自古以來西方也流傳著「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這句諺語,美國的大學研究指出,蘋果的確能有效降低壞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而且一個月內就能看見顯著效果!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進行了一項實踐,將40~60歲的51名健康成人分為三個群體,第一組一天吃一顆蘋果、第二組吃含有蘋果萃取多酚成分的營養補給品、第三組則是給予安慰劑,三組持續服用了一個月。 

實驗結果發現,食用蘋果的第一組,壞膽固醇減少了40%,比起食用補給品的第二組效果更好,而食用安慰劑的組別則是毫無任何變化。 

體內的壞膽固醇過高,會囤積在血管壁造成動脈硬化,進而造成各種心血管疾病,壞膽固醇和自由基產生反應時,還會產生發炎反應使體內組織受損。主導這項實驗的營養學教授羅伯特·迪斯沃斯特表示,這項實驗證實了蘋果對於降低氧化壞膽固醇的效果,比起綠茶、蘋果萃取物、薑黃等等抗氧化劑的效果都還要更佳。 

而根據日本國立研究開發法人農業・食品産業技術綜合研究機構的一項臨床研究也指出,一天食用1.5~2顆蘋果,連續三周之後,血液中的中性脂肪平均減少21%,脂肪含量越高的人效果越明顯,也就是蘋果具有能讓中性脂肪正常化的作用。 

標籤: ,



2017年10月20日 星期五

99%大病小病都和「駝背」有關,平常就養成正確站、坐姿才能遠離脊椎不正的毛病

專家、身體智慧有限公司執行長)】一對父母帶著脊椎側彎嚴重的孩子來找我。孩子側彎逾四十度,家長憂心如焚,為了矯正孩子日益彎曲的脊椎,看醫師做健復、定時整脊、買十幾萬的床給孩子睡、花十萬元訂製國外進口的背架……前前後後已經花費五十多萬元,但毫無效果。 

我看這孩子站時駝背凸肚,坐時則像被抽掉骨頭般整個人「軟」在椅子上,馬上知道問題出在哪!我告訴爸爸媽媽,除非孩子能改掉行立坐臥不良的姿勢,否則花再多錢、甚至手術,也無法「解救」孩子的脊椎。 

從我轉行推廣健康以來,經常有民眾問我「為什麼我會這裡酸那裡痛」,上門「求救」的也不少,殷殷期盼我能為他們「妙手回春」。其實我能說的就是:從輕微的酸痛到嚴重的劇痛,不良姿勢幾乎是所有酸痛問題的成因,它導致了身體的失衡,進一步使肌肉骨骼系統功能失常。 

因此,改正不良姿勢,是防治腰酸背痛的第一步,在處理自己的脊椎症狀前,我們必須先知道哪些姿勢有礙脊椎健康。我從工作中發現,有三種壞姿勢對脊椎的殺傷力最大,堪稱「殺手級不良姿勢」。 

壞姿勢第一名:駝背



駝背是很多人的通病,也是脊椎頭號殺手級不良姿勢!四十歲以後如果出現頭痛、頭暈、眼睛乾澀、記憶力變差、脖子僵硬、長骨刺、胸悶、胃痛、肩膀酸痛、膏肓痛、五十肩、頸肩筋膜炎……等症狀,九成九都跟長期駝背脫不了關係。 

從年輕駝背到老,將造成生命中難以忍受之痛,這個痛,不是內心痛苦的抽象痛,而是真到不能再真的身體酸痛! 

在街頭常可看到身形佝僂的老人家弓著背走路,就像會動的僵屍,這即是多年駝背積習造成的,他們必須定期看醫師做復健,身上可能還戴著護腰,衣服掀開還可看到一塊塊的貼布,生活品質差。但很多人年紀不老,站姿卻像老頭子、走路也像會動的僵屍,然後自己納悶,為什麼光是逛街走路都會腰酸背痛,這就是因為站姿駝背所造成的。更多內容

標籤:



多吃富含「槲皮素」食物降低五成「肺癌」風險

【早安健康/林昕潔整理編輯】除了化療以外,已有越來越多的癌症照護人員,開始嘗試選用更自然的方法來對抗癌症。而其中一種最強大的癌症殺手,是名為「槲皮素」的一種類黃酮。槲皮素存在於許多天然的蔬果中,並具有多方面的抗病力,使它成為對於預防癌症特別有效的物質。研究已經顯示,攝取最多槲皮素的人,不但多種主要癌症的死亡率都顯著降低,還可能降低乳癌風險。 

槲皮素有助阻止癌細胞擴散 

在台灣,癌症已連續33年蟬聯十大死因之首,佔103年全國死亡人數的28.3%,肺癌、腸癌、胃癌在十大癌症死因中也仍榜上有名。但是,傳統的癌症照護方法可能使病患衰弱,對於癌症復發或新的惡性腫瘤生長也較為脆弱。這些傳統的治療方法中,使用了危險或致命性的化學物質及輻射,不但會摧毀人體免疫功能,還會增加提早死亡的風險。 

幸好,槲皮素能夠以安全、天然的方式,甚至可能在癌細胞擴散前就加以阻止。另外,良好的營養攝取,以及強壯、健康的身體,對癌細胞而言都是不友善的生長環境。 

槲皮素抗癌力的關鍵:預防DNA突變、凍結癌細胞生長 

這些強大健康效果的關鍵在於,槲皮素能夠在細胞中發揮作用,干擾健康細胞轉化為癌細胞的過程。槲皮素的抗發炎、抗氧化效果,能夠保護珍貴的細胞DNA,不讓致癌物質引起危險的突變,並能「凍結」快速複製的癌細胞,將他們困在細胞繁殖早期、無法繁殖的階段。這不但阻止了腫瘤生長,也直接導致細胞凋亡,以自然的機制停止細胞過度繁殖。 

槲皮素是從植物萃取物中衍生的強力藥物之一。植物具有許多促進人類健康的潛力,能幫助我們承受許多傷害性的力量,像是輻射、氧化傷害和化學毒物。植物作為食物、飲料被人類食用時,經由能夠輕易轉移到人體的類黃酮,將許多保護作用也轉移到了人體內。 

多吃槲皮素,有助降低腸癌風險32%、胃癌風險43% 

中國一項關於槲皮素對乳癌治療效果的研究,顯示出了抗腫瘤的特性。另一項研究則發現,規律且經常攝取富含槲皮素的食物,能夠降低肺癌風險,且在重度吸菸者身上的效果更強。根據國民健康署發佈的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肺癌發生率是全部癌症的前五名,死亡率是第一名。 

人口研究發現,攝取最多槲皮素的吸菸者,肺癌風險降低了51~65%。另外,攝取最多槲皮素的人,腸癌和胃癌的風險分別降低了32%和43%。 

槲皮素在多種食物中都有發現,包括蘋果、紅洋蔥、番茄、綠茶、葡萄皮、柑橘類水果、巴西里(西洋芹)等。另外,橄欖油、黑櫻桃、黑莓也都是類黃酮的良好來源,其中也包括槲皮素。 

標籤:



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過高該如何調整生活及飲食型態?

【早安健康/陳建甫編譯】每年健檢結果出爐時,往往會有民眾發現自己的血脂異常而下定決心開始運動、節食,但是日本醫師提醒,其實血脂異常也可以分成三種不同狀況,若是沒有仔細研究自己到底屬於哪種,你可能做了再多努力也是白費工夫! 

血脂異常有三種 有九成患者屬於高血脂

日本帝京大學臨床研究中心主任寺本民生教授表示,高血脂與高血壓是一般人最容易罹患的兩大沉默殺手。由於血脂指數長期異常可能會造成動脈硬化而引發狹心症、腦梗塞等易猝死疾病,所以一旦民眾在健檢時發現自己的血脂數值出了問題,就應該馬上跟醫師討論改善方針,確實就醫來降低突發性的死亡可能。 

日本內分泌治療名醫岡部正表示,一般健檢報告上面跟血脂質有關的項目有三種,分別為: 
  1. LDL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
  2. HDL膽固醇(俗稱好膽固醇)
  3. 中性脂肪(又稱作三酸甘油脂)

但是有高達九成左右的血脂異常患者都是因為長期攝取過多動物性脂肪,加上運動不足、吸菸、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導致LDL膽固醇或是三酸甘油脂過高的高血脂症狀。 

高血脂是因生活習慣不良 調整飲食就能改善

由於兩種高血脂症都是肇因於生活習慣不良,所以只要改變生活作息就能夠不靠藥物來改善血脂指數。 

尤其是又稱為「高膽固醇血症」的LDL膽固醇過高類型高血脂,幾乎只與飲食習慣不良有關,如果不從飲食療法下手,就算再怎麼努力運動也無法有效降低血中LDL膽固醇的數值。 

而寺本教授也提醒,改善高膽固醇血症的飲食療法具體流程如下: 

  • 第一個月先完全禁止肉、蛋、乳製品等動物性脂肪攝取。
  • 若是感受到自己的體質開始改變,或者回診時LDL膽固醇數值有明顯降低,就可以少量恢復動物性脂肪攝取。
  • 等到LDL膽固醇數值徹底回歸到正常數值內後,就要切記遵照醫師、營養師所建議的每日攝取量來食用各類動物食品。
  • 反之若是徹底戒除動物性脂肪後,LDL數值仍未有顯著改善,就應該考慮改採藥物治療。

另一方面,三酸甘油脂過高類型的「高三酸甘油脂血症」則多與碳水化合物及酒精攝取有關,因此寺本教授也提醒,這類型的高血脂症多半會發生在愛喝酒或是愛吃甜食的人身上。除了從飲食方面下手改善外,適量運動以及積極攝取豐富的EPA、DHA等ω-3脂肪酸,都能有效幫助身體代謝掉三酸甘油脂。 

此外,雖然HDL膽固醇過低的血脂異常症狀較為少見,但是多半是因為吸菸以及運動不足造成的肥胖所引起的。 

三種血脂異常問題的簡易判斷標準,以及解決方案列表如下: 

類型(判斷標準)解決方案
高膽固醇血症
(LDL膽固醇值超過130 mg/dL以上、總膽固醇值超過200 mg/dL以上即有危險)
  1. 減少攝取動物性脂肪,避免食用肉類、蛋黃、魚卵、內臟以及加工乳製品等。
  2. 減少攝取富含反式脂肪的食品,如人工奶油、餅乾、蛋糕、速食以及冷凍食品等。
  3. 多攝取膳食纖維來協助身體排出多餘膽固醇,如海藻類、豆類、菇類等。
HDL膽固醇過低
(HDL膽固醇值未滿40 mg/dL即有危險)
  1. 每日至少運動30分鐘,只要進行輕鬆的有氧運動,如慢跑、室內有氧即可。
  2. 戒菸。
高三酸甘油脂血症
(三酸甘油脂高於150 mg/dL以上即有危險)
  1. 減少酒精或是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避免食用軟性飲料、酒精飲料、糖果點心等。
  2. 積極攝取富含EPA、DHA的青背魚類,如秋刀魚、沙丁魚及鯖魚等。
  3. 與HDL膽固醇過低相同,適量運動也能有效幫助身體代謝三酸甘油脂。
  4. 減少攝取反式脂肪。

標籤: ,



「生酮飲食」不宜輕易嘗試

全文連結

標籤:



2017年10月19日 星期四

消費情報--麥當勞推出「千島黃金蝦堡」即日起開賣,CP值超高⋯


「雷射切割,每一口都吃得到蝦」

麥當勞本週推出的「千島黃金蝦堡」,廣告中大打產品的特色「蝦」,除了強調來自純淨水域新鮮白蝦,還將整顆漢堡用雷射光切割進行實測,驗證「每一口都吃得到蝦」,讓民眾看了眼睛為之一亮,新穎的呈現手法,讓許多消費者看了也躍躍欲試。而套餐價只要119元的價位,讓消

⋯甜美鮮蝦

麥當勞這回特別選在最適合品嚐海鮮的秋季,推出「千島黃金蝦堡」,主打「每一口都吃得到蝦」的厚實蝦排,再佐以多樣天然食材調配、口感清爽的蔬果千島醬,和高品質的新鮮生菜,如此厲害的蝦堡,套餐價格竟只要119元起,在萬物齊漲的年代,逆勢行銷造成話題,為近期速食市場的強烈震撼彈。

標籤:



2017年10月18日 星期三

自覺心跳有點不規則,怎辦?

有些人能自覺有心律不整,這是因為聆聽心音時發現少跳一下;
 還有些人對於提前跳沒感覺,但對隨後而來的遲跳則感受深刻, 少數嚴重心律不整的病患需要藥物(如血管擴充劑,交感阻斷劑
(Beta Blocker)等)或醫療器材(如心律調整器)加以治療. 但大部分
的人只要在生活及飲食上加以調整,即可改善或去除
。

臨床證實最有效的改善方法是有氧運動,深呼吸(靜坐), 及多吃魚
油及CoQ10,並避免過勞及失眠
。

但心律不整也可能是心臟負荷過重的警訊。應該重視並尋求專業的醫療建議。





參考來源:http://www.taiwanscientific.com.tw/Cardiac_Arrhythmia.html

標籤: , , ,



2017年10月17日 星期二

「膽固醇值」過高或過低都要提高警覺

健康的鏡子
膽固醇可不是愈低愈好,一旦總膽固醇低於160mg/dL的正常值,可就要特別小心了。膽固醇太高或太低都不好,將膽固醇調控在正常值,才能維持健康。

膽固醇過高已經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健康警訊,但可別以為膽固醇對身體只是百害而無一益,體內得存在一定含量的膽固醇,才能維持身體正常的結構與運作。但是膽固醇過低也不是一件好事,雖然並不會直接引起疾病,但過低的膽固醇卻顯示健康已亮起紅燈。

雙和醫院心臟內科主任劉如濟表示,膽固醇是脂肪與蛋白質融合的物質,支撐身體細胞與組織架構所需,並負責能量的轉化,是身體的必要物質,太高與太低都不是好事,而是應該讓膽固維持在正常值。

膽固醇過高可能出現心血管方面的問題。造成膽固醇偏高的原因很多,基因、年齡與後天生活型態都是可能的因素。有些人年紀輕輕就有膽固醇偏高的問題,很可能是基因作祟,影響膽固醇合成與代謝的能力而隨著年齡增長,膽固醇也會增加,後天生活型態亦扮演重要關鍵,其中飲食習慣是主要的危險因素。

【膽固醇過低 抵抗力差】
隨著衛教的進步,多數民眾都已經知道膽固醇過高是健康的危險因子,也與糖尿病等列為代謝症候群之一,但膽固醇可不是愈低愈好,一旦總膽固醇低於160mg/dL的正常值,可就要特別小心了。

膽固醇的數值可視為一個透視身體狀況的窗口,並非愈低愈好。由於膽固醇是負責身體結構與運作的重要物質,一旦過低,生理機能相對較差,細胞的建構能力也較弱。所以膽固醇過高或過低都會增加死亡率。

外傷、手術、癌症患者或是身體感染、肝膽腸胃系統疾病,膽固醇的吸收及合成能力較弱,都可能讓膽固醇低於標準值,這是身體狀況亮紅燈的指標之一,意味患者營養不良,通常也伴隨抵抗力差、身體虛弱,容易出現精神行為異常及出血性中風。膽固醇如果過低應詳細評估可能的原因,並對相關疾病或臨床狀況給予適當的治療。

【抽血檢查 HDL、LDL都要驗】
那麼,應該如何讓膽固醇維持在正常值呢?首先必須正確認識「膽固醇」。繼續閱讀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