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19年6月30日 星期日

曬衣服宜避開晚上時段/PM2.5 麈蟎、蟲卵一起來

全文連結

標籤:



分享--代糖食品可改善糖尿病但如過量宜小心心血管疾病上身

內容詳

標籤:



降膽固醇藥「史他汀」有增加糖尿病風險

服用降膽固醇的藥物,會增加糖尿病風險!「史他汀」是一種可以降低血液中膽固醇濃度的藥物,許多人會服用它來避免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不過最新一項研究顯示,史他汀雖然能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卻會增加罹患第二類型糖尿病的風險。


根據《每日醫學新聞》 報導,研究團隊先找出4683位男性與女性的健康紀錄並仔細研究,那些人在研究開始前均未患糖尿病,但有心臟方面的疾病,其中16%的人在研究開始前就已經有在服用史他汀。研究團隊對他們的觀察從2011年開始一直到2014年。
研究團隊納入了性別、年齡、種族、教育程度、膽固醇、甘油三酯水平、身體質量指數(BMI)、腰圍以及參與者訪問醫生的次數等變因,結果發現持續服用史他汀的人比起沒有服用的人,得到糖尿病的機率高出一倍。服用史他汀超過兩年者,得到糖尿病的機率是沒有服藥者的三倍。這樣的結果讓研究人員認為,服用史他汀與患糖尿病之間是有關連性的。
但研究人員也表示,此研究的目的,並非要大家違背醫生指示停止服用史他汀,畢竟它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是非常有效的,而是希望未來醫學能夠將史他汀這項副作用納入考量範圍,做好更完善的預防措施。
根據《Medical Xpress》 報導,研究尚嫌不足的地方在於,他們研究的是醫院的「健康記錄」,因此無法了解每個人對醫生指示的遵守程度。另外,參與者均為白人,且都受到定期的健康監測,研究人員也無法了解他們是否有不良嗜好或正在服用其他藥物。最重要的是,研究人員無從得知參與者在研究開始時是否已患「前期糖尿病」。

標籤:



分享--善用「蘇打粉」及「檸檬酸」清除浴室霉菌及汚垢

【早安健康/F.book】 

地板與牆壁的管理 
磁磚、地板的清潔
採用濕式而非乾式施工的浴室地板,無論再怎麼謹慎管理,絕對還是會產生水垢的,尤其是磁磚與磁磚縫隙間的白色矽膠,相當容易變黃,因此可以利用蘇打粉和檸檬酸固定一星期做一次清潔。 

Using蘇打粉+檸檬酸+浴室用刷具 
1. 盡可能挪開擺在排水孔附近和地板上的東西。 
2. 先用蓮蓬頭將欲清潔處以熱水噴濕,然後撒上蘇打粉和檸檬酸粉。 
3. 10分鐘後便可以拿浴室用刷具進行刷洗,最後以溫水沖乾淨即可。 

磁磚、地板的清潔 



進行浴室大掃除的時候,除了磁磚的清潔之外,可以先裝滿半個鐵桶的溫水再加入一杯蘇打粉,等待溶解完畢後,使用浴室用刷具刷洗每一個角落;檸檬酸的使用也與上述步驟相同。 

浴室磁磚牆的清潔


經常被水噴得到處都是而留下汙漬的浴室,使得浴缸或淋浴間的磁磚成為「保證發霉」的地方;只要懂得善用蘇打粉和檸檬酸,同時完成洗滌與靜菌,一切煩惱清潔溜溜! 

Using蘇打粉+檸檬酸+浴室用刷具 
1 .均勻地將蘇打粉漿塗抹在欲清潔處,接著再塗抹上檸檬酸漿。 
2 .靜待10分鐘後,以浴室用刷具進行刷洗,最後以溫水沖乾淨即可。 

浴室磁磚牆清潔 
洗澡的時候,順便清潔浴室是最方便的。只要在浴室磁磚牆均勻撒上蘇打粉後,利用菜瓜布之類的東西洗刷,最後再以清水沖乾淨即可。 更多內容



認識「大腸激躁症」

大腸激躁症主要表現反覆腹痛伴隨排便問題

一般大眾普遍會以為大腸激躁症和經常性腹瀉是畫上等號的,其實不然,有些患者反而是以「便秘」來表現。2016年國際上對於大腸激躁症有比較嚴謹的定義,首先要有反覆發作的腹痛,這也是大腸激躁症最主要的表現,不過痛的位置沒有固定,整個腹部都有可能。而且這種症狀至少從6個月前開始陸續地產生,並於最近3個月表現出至少一週發生1天的頻率。除此之外,還要伴隨下列3項條件中的任2項:
  1. 與排便有關。
  2. 與排便頻率改變有關。
  3. 與排便形狀改變有關。

大腸激躁症引發因素多

研究觀察發現,大腸激躁症患者以女性為多,其中又以年齡50歲以下為主。至於詳細的原因為何,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分析。

更多內容

標籤:



2019年6月28日 星期五

醫師分享--預防「白內障」 

【早安健康/張承宇報導】白內障帶來的危害遠超想像,除了失明以外,日本更有不少火災案例是年長者煮飯時不慎靠近爐火引燃衣物而釀禍,經推測,原因很可能就是白內障使年長者沒能注意到爐火是點著狀態。日本眼科診所院長推薦一個簡單方法,透過吃「彩色甜椒」來補充一種有助於預防白內障的營養素,每天吃半顆就可能有預防效果! 

白內障問題不容輕忽,補充維生素C可望幫助預防



日本眼科醫師大島佑介表示,白內障是年紀增長後水晶體變混濁的現象,會讓視野受到影響,同時還可能有視物重影的複視等問題,造成日常生活中很大的障礙。而且若是放任不管,還可能漸漸步入失明,甚至有人因為看不清爐火,不慎讓衣物被爐火點著而死,後果相當嚴重。 

而且在40幾歲族群中有白內障的人高達30%,80幾歲更幾乎所有人都有這問題。對此,大島佑介引述研究建議,補充足夠的維生素C或許有助預防白內障。 

日本國立癌研究中心社會與健康研究中心預防研究小組資訊指出,1995年一項研究層針對日本岩手縣、秋田縣、長野縣、沖繩縣的4萬多名45~64歲居民進行問卷調查,發現維生素C攝取最多的組別,比起攝取最少的組別降低了約4成的白內障風險。 

實驗小組推測,年紀增長讓構成水晶體的蛋白氧化可能是白內障主因,而透過食物攝取維生素C可能有助於提高眼部組織的抗壞血酸濃度,有可能幫助預防水晶體受損。 

而大島佑介特別推薦的富含維生素C食材是彩色甜椒,彩色甜椒的維生素C含量非常豐富,是檸檬的2倍以上,同時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P,有助於防止維生素C因加熱而被分解,能安心烹煮。大島佑介建議,每天只要吃半顆彩色甜椒(紅椒、黃椒、橙椒的維生素C含量都相當接近,但紅椒和橙椒略高黃椒一點點),就可能有助於預防白內障。 



致命的「登革熱疫苗」你該施打?

Dengvaxia會造成二度感染的患者免疫反應失控,反而變得十分危險!
撰文/亞斯明(Seema Yasmin)、穆克紀(Madhusree Mukerjee)
翻譯/姚若潔

2015年12月,當時的菲律賓總統艾奎諾三世(Benigno Aquino III)領導的執政團隊和法國藥廠賽諾菲巴斯德(Sanofi Pasteur)協商,購入300萬劑全球第一劑核准上市的登革熱疫苗Dengvaxia。這項採購案的目的是為菲律賓100萬名九歲學童每人接種三劑登革熱疫苗,以預防感染登革熱時最嚴重的後果:休克、器官衰竭和死亡。登革熱病毒有四型,都是透過黑斑蚊屬(Aedes)的雌蚊傳播,其中最主要的病媒蚊是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偏好在白天叮咬吸血,正是人類缺乏蚊帳保護的時段。這種病毒與造成西尼羅熱(West Nile fever)、黃熱病(yellow fever)和茲卡熱(Zika)的病毒一樣都是藉由蚊媒,過去50年來登革熱病毒一波波席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使登革熱病例增加了30倍,一年的感染人數高達3億9000萬人。
並非所有感染登革熱病毒的人都會發病:被叮咬的四人中有三人不會出現症狀,而發病的那個人可能出現下列症狀:先是出現與許多病毒感染疾病類似的發燒症狀,接著伴隨頭痛、後眼窩痛、骨關節痠痛的「登革熱」症狀,少數案例還會發生內出血;而登革熱重症則包括登革出血熱及登革熱休克症候群。嚴重的個案會發生血漿從微血管滲出、體內積水、大量內出血等症狀,之後腦、肝和腎臟開始衰竭。雖然迅速送醫和謹慎治療可救回性命,但每年仍有超過兩萬人死於登革熱,其中多數是兒童。

數十年來由於登革熱疫情慘重,開發中國家的醫療人員殷切期盼登革熱疫苗。然而當菲律賓大學馬尼拉醫學院的兩名臨床流行病學家兼內科醫師安東尼歐.丹斯(Antonio Dans)與小兒科醫師李歐妮拉?.丹斯(Leonila Dans)夫婦在《菲律賓星報》(Philippine Star)上讀到艾奎諾政府推行全國兒童施打Dengvaxia疫苗時,首先引起他們注意的卻是價格。單是採購價格就高達30億披索(約5750萬美元),推行Dengvaxia的經費超過2015年菲律賓全國疫苗接種總費用,包括了肺炎、結核病、小兒麻痺症、白喉、破傷風、百日咳、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德國麻疹。對於全菲律賓1億500萬人民而言,Dengvaxia能照顧到的人口不到1%。雖然登革熱在菲律賓平均一年造成750人死亡,卻未擠入十大死因之列,在傳染病中,肺炎和結核病的致死人數都遠高於登革熱。

丹斯夫婦仔細閱讀賽諾菲巴斯德公佈的Dengvaxia臨床試驗期中報告,還發現其他令人擔心的地方。對2~5歲的亞洲兒童,接種疫苗後第三年,因登革熱重症而住院的風險,是未接種兒童的七倍。仔細檢查這些數據後發現,雖然平均而言Dengvaxia對較年長的兒童是安全的,統計上卻無法排除對某些兒童的負面影響。

2016年3月,丹斯夫婦和其他醫學專家寫信給當時的菲律賓衛生部長加林(Janette Garin),警告這支疫苗可能對部份兒童有危險,而且菲律賓沒有足夠的醫護人員來監測這些兒童是否發生不良反應。他們認為,有另一種疫苗快要完成開發,安全性可能更高,或許值得等待。

然而,就在同一個月,世界衛生組織(WHO)在疫苗方面備受尊崇的顧問團(為世界各國提供免疫政策指導方針)在一份針對Dengvaxia的簡報中表示,持續觀察幾年的結果顯示,接種疫苗的幼兒住院率並沒有統計顯著性。報告表示,五歲以上「任何年齡組別,都沒有其他安全警訊」。對於Dengvaxia疫苗可能對某些兒童有風險,是一種「理論上的可能性」,應該進一步研究,以免此議題「降低大眾對Dengvaxia疫苗的信心」。因此Dengvaxia疫苗仍「應在適當條件下引入,成為常規免疫接種計畫的一部份」。適當條件包括70%以上人口曾經罹患過登革熱的地區,青少年早期接種可使往後30年的住院率減少30%。顧問團隨後發表的聲明書表示,Dengvaxia疫苗對九歲以上的兒童是安全的,建議這些兒童接種。

回想起來,丹斯夫婦並不驚訝各機關選擇忽視他們的憂慮,安東尼歐?.丹斯說:「這等於是要主事者在我們和WHO間做出選擇,如果我是相關當局人員,我會相信WHO。我們算哪根蔥?只不過是小型醫學院裡的老師而已。」菲律賓當局顯然對Dengvaxia的安全性信心十足,甚至免除了賽諾菲巴斯德進行「新藥監視」(pharmacovigilance)試驗︰在當地條件下測試新藥或疫苗的安全性,這種試驗通常是必要的。菲律賓醫師學院(Philippine College of Physicians)前校長理琴(Anthony Leachon)表示,國家計畫引入新的醫藥產品通常歷時3~5年,但登革熱疫苗計畫是立刻實施,從2016年4月開始。

幾天後就傳出第一起接種疫苗後死亡的案例,死者是一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男童。衛生部長加林在一份新聞稿中解釋男童的死亡和Dengvaxia無關,然而丹斯夫婦堅持了幾個月,在媒體上發言也在臉書上發表一支短片,他們根據一個存在數十年、具高度爭議性的「抗體依賴性免疫加強反應」(antibody-dependent enhancement, ADE)理論,提出警告:沒有感染過登革熱的兒童,若接種此疫苗後感染了登革熱,可能會病情嚴重而致命。加林也以警告回應:散播Dengvaxia錯誤訊息的醫療從業人員,要對此疫苗原本可預防的每一名死亡案例負責。

至此,這個事件暫無其他發展,一直到2017年11月,賽諾菲巴斯德發佈了建議:從未感染過登革熱的人不應該接種Dengvaxia。一個月後,WHO發佈了新的指南,建議Dengvaxia疫苗只適用於「曾經感染過登革熱的人」。同年12月,菲律賓政府對疫苗計畫踩煞車,家長和媒體的反應是憤怒、指責,並提出更多接種兒童死亡案例。接種疫苗的學童已超過83萬人,根據菲律賓衛生部2018年9月的資料,接種疫苗的兒童中有154名因各種病因死亡,多數死亡案例和疫苗無關,但根據臨床觀察或血液檢驗確認,其中有19名兒童死於登革熱。

賽諾菲巴斯德認為,菲律賓的死亡案例可能是因為疫苗對極少數人無法發揮保護作用;然而包括丹斯夫婦等專家則認為,Dengvaxia的設計原理是模仿登革熱感染過程,可能導致病患身體在二度感染登革熱時免疫反應失控。這項爭議並沒有減緩Dengvaxia在全球推行的速度,這支疫苗目前已經在20多個國家獲准使用。2018年10月,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宣佈優先考慮賽諾菲巴斯德的Dengvaxia上市申請,這表示在菲律賓的接種兒童死亡調查完成前,Dengvaxia可能在美國獲得許可,並使用於登革熱流行地區,甚至會早於賽諾菲巴斯德六年臨床試驗最終結果的發表時間。......

標籤:



「肛門癢癢」小心「直腸癌」

專科醫師)】 以為是痔瘡,結果卻是癌!?隱藏在痔瘡下的重大疾病 

大多數人只要屁股出血、感到疼痛,就會覺得「是痔瘡吧?」同時也會想著「應該不久就會好了吧」「又不會死掉」「惡化的話再去看醫師好了」,就這樣放著不管。 

但是,也有些病例是「還以為是痔瘡,去接受診療之後才知道是大腸癌」的情況。以下段落,我們就來解說容易被誤以為是痔瘡的疾病吧。 

大腸癌
大腸癌有非常多病例,是由於其症狀為肛門出血、血便等,與痔瘡十分相似而被不被理會,導致發現過遲。 
針對前來平田肛門科醫院診察痔瘡的500名患者進行精密檢查,發現當中有22人罹患大腸癌,比例上約是4.4%。這和一般團體健康檢查發現大腸癌的比例0.15%相比,是約30倍之多。 

特別需要留心的,就是曾經治療過痔瘡的人。這是由於這些患者即使看到肛門處有出血,也很容易認為「又是痔瘡吧。」只要有出血或者血便,還請務必向醫師諮詢。

 更多內容

標籤:



火燒意外分享--冷氣插頭起火險燒屋是何故?

許多人都有一種習慣,就是會把家裡電器用品的電線給綑綁起來,為的是節省空間,但這是非常危險的動作。一名女網友在臉書「爆廢公社」表示白天人不在家,沒想到冷氣的電線竟然走火,等她回到家一看發現牆壁上的插座已經焦黑一片。女網友將拍下照片上傳到臉書,有專業的網友看了急呼籲千萬不要將電線綁起來,非常危險。
原PO的照片可看到房間有一台老舊的窗型冷氣,她在外面租屋,因為白天不在家,等到回家才發現事情大條了。冷氣的電線插在牆壁的插座上,但是插頭和插座卻燒焦,連牆壁也燒黑,她將插頭拔起來看發現被燒得融化掉了。她無奈的大嘆很衰,擔心要重新牽線得花很多錢。
網友們看了直呼「沒有火燒厝已經是祖上積德,花錢已經是最好的了」、「還好沒有電線走火,要不然就是全家整棟都沒有了」;還有人扮起柯南推測走火的原因,「注意看它的插座後有拉一條3.5平方的電纜出去,所以這個案例的真正原因應是插座再分線出去的施工不良或負載過高而非捲線造成的電感及高溫效應」、「電線走火原因很多,以照片來看應該是插座及電線老舊的關係導致絕緣性差,也有可能是有壁虎之類的跑到後面然後燒起來的」。
更有專業的網友建議「電線不建議綁在一起,主要是因為電流通過電線會熱,容易走火發生火災」、「電線捲起來增加電阻,電流過高時間拖久,自然形成你現在這樣」、「找室內配線乙級以上的師傅,不要找土師傅」、「建議要痛一次,全屋子電線都更換比較安全。電線會因為年限品質變差,更換比較安心」、「家裡老舊電器有能力的話就換一換」。

標籤:



2019年6月26日 星期三

分享--「保久乳」營養不輸鮮奶

不少人都會有一種迷思,認為保久乳經過處理後,營養價值會大幅流失!然而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營養師蔡玉思對此表示,除了維生素有受到高溫加熱的影響,其他像是蛋白質、鈣質、脂肪等營養成分,其實跟鮮奶沒有差多少,尤其是考量到溫度與攜帶便利,老人、小孩這兩類人更適合飲用保久乳。


據《風向新聞》報導,蔡玉思對於鮮奶、保久乳、奶粉進行了解釋,她稱三者的差別是以殺菌方法來做區別,其中保久乳是由高溫(攝氏130度以上)進行殺菌,同時外包裝也是使用無菌裝填的方式,相較於鮮乳的2至3周保存期限,保久乳可以保存長達半年到一年的時間。
然而經過高溫殺菌的保久乳營養會流失嗎?蔡玉思指出,長時間加熱之下,牛奶中只有維生素會流失,但鈣質、脂肪等營養並不會相差太多,小部分蛋白儘管會遭到破壞,但大部分國人攝取蛋白質較夠,比較沒有這方面的問題。蔡玉思也提醒,由於老人、小孩身體抵抗力較差,保久乳可常溫保存加上攜帶方便,非常適合這兩類人飲用。

不過蔡玉思也提醒,民眾若是擔心牛奶中的維生素B2遭到破壞太多,可從全穀類、深綠色蔬菜、瘦肉、魚肉、堅果類中補充。此外,據衛生福利部營養調查,國人從食物中攝取鈣普遍不足,建議每日可以飲用1.5-2杯的乳製品。(編輯:于川)

標籤:



醫療新知--皮膚疾病輔助判斷新技術/皮膚科疾病分類(AI-CDSS系統)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皮膚疾病一般在臨床上有時難以鑑別,像是惡性皮膚腫瘤,與良性的痣或老人斑,有時就難以區別。臺大醫院醫神計畫團隊與威強電集團威聯通共同開發「皮膚科疾病分類(AI-CDSS系統)」技術,建立人工智慧(AI)平台與手機App,可以快速提供判讀結果供臨床醫師參考。

人工智慧演算
皮膚科疾病分類AI-CDSS系統,利用人工智慧演算法,以國人之皮膚狀況與變化為基準,並依據實際病理切片報告為訓練標準答案,採用三種知名的深度學習架構:Inception V3、NasNet ,以及 Inception ResNet V2之模型分析結果,在第一階段測試資料驗證之準確度已達9成。
於綜合分析每一張影像後,系統以疾病可能性的長條圖形式,快速提供判讀結果供臨床醫師參考,作為初步快篩良、惡性腫瘤之輔助系統。
醫病雙贏-皮膚科的五類疾病自動判讀
臺大醫院賴飛羆醫務秘書、臺大醫院皮膚部詹智傑表示,利用此平台自動判讀皮膚科的五類疾病分別為:基底細胞癌(BCC)、黑色素瘤(Melanoma)、鱗狀細胞癌(SCC)、痣(Nevus)、脂漏性角化症/老人斑(SEB K)。其中前三類是不可忽視的惡性皮膚腫瘤,與後兩類良性的痣或老人斑有時難以區別,若在醫師臨床診斷之外加上智慧判讀輔佐,將可減少過度或不足的後續檢驗,帶來醫病雙贏。

執行時僅需將病人皮膚病灶處拍照後上傳至系統分析,幾秒內就可以在手機上顯示判讀結果,於醫師臨床診斷時快速提供類似第二專家意見,目前臺大醫院皮膚科門診驗證已經試用中,藉此系統能在短時間內提供診斷建議,讓病人能迅速獲得後續治療方針。

標籤:



2019年6月25日 星期二

「泡湯」「洗三溫暖」會得「菜花」?聽聽醫師怎麼說⋯


絕大部分的「菜花」是經由性接觸傳染,經壹至八個月的潛伏期,平均為二至三個月。初期呈現柔軟淡紅丘疹,漸增大、增多,會融合成乳頭瘤樣、菜花樣、雞冠樣等不同形狀之贅生物,可潰爛及發生續發細菌感染。好發於男女生殖器及肛周。男性好發於冠狀溝、包皮、肛門,另外可見於龜頭、陰莖、尿道口、陰囊等處。女性好發於後聯合、小陰唇內側,也可發生於大陰唇、陰道、子宮頸等。「菜花」亦可出現在口腔、舌尖、唇、上顎、直腸、咽喉等處。 

「菜花」好發於青、壯年人、妓女、有嫖妓嗜好者、同性戀者、有婚外情者和配偶先前長過「菜花」者。若小孩、幼兒感染此病,就必需排除有被性侵害之可能。感染途徑是以性接觸為主,另外接觸到污染的用具,若母親子宮頸、陰道長菜花,嬰兒通過產道亦有可能被感染。 
泡湯、洗三溫暖、打電腦、上化妝室是否會被傳染「菜花」,是令大家擔心的一大問題。其實「菜花」的元兇-人類乳頭瘤病毒,是好發於體
表黏膜處,其他角質層厚的皮膚是不容易長「菜花」的。上公眾場所如洗三溫暖、泡湯、游泳、上化妝室或打電腦是不會被傳染「菜花」的,因手掌腳蹠角質很厚,「菜花病毒」不易突破這道防線,除非你與他人共用毛巾。 

大多數人得到「菜花」並無不適,只有少數人會有癢感。許多人被感染而不自覺,尤其是它的潛伏期可長達數月之久。有人去泰國或大陸旅遊出差,有艷遇,剛回來擔心會得到性病,經過數週的小心觀察,都無異
狀,正慶幸自己沒問題,哪知經幾個月後才長出小丘疹,就不以為意了,以為跟上次的艷遇無關,常拖到形成雞冠狀或菜花狀才警覺不妙。 

更多內容

標籤:



2019年6月24日 星期一

醫師破解洗牙常見迷思

從網路上、親朋好友口中,偶爾會聽到「洗牙會讓牙縫變大」、「洗牙會傷害琺瑯質」、「洗牙會讓牙齒變很敏感」,或者是有人推崇洗牙會說「洗牙是要把牙齒洗白」等說法,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

超音波震動讓牙結石脫落

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牙髓病科主治醫師郭祉吟指出,刷牙時常常有死角,導致清潔不易導致食物殘渣與唾液中的細菌混合堆積成牙垢,在日積月累下,便在牙根表面形成頑固、粗糙的牙結石。此時需要使用超音波能量震動讓牙結石脫落。

清掉結石只是還原真面目

牙結石的堆積會造成牙齦發炎腫脹、牙齦萎縮牙周破壞,進而讓牙齒周圍齒槽骨下降、牙根暴露、牙齒外觀會變長。郭祉吟醫師指出,洗牙後去除了牙結石恢復牙齒乾淨外觀,牙齦的發炎腫脹消失,但已經被破壞掉的牙肉跟齒槽骨無法再生,因此露出來的牙齒缺乏的周邊組織,便會看起來牙縫變大。
郭祉吟醫師進一步指出,牙縫變大其實是原本的牙縫全部被結石塞住,成為牙周病細菌的溫床,清掉結石只是還牙齒原本的真面目而已;當牙齒周邊的牙肉跟齒槽骨無法再生,外觀上看起來牙齒變長,實際上是牙根暴露出來造成視覺上的效果,牙根表面並沒有琺瑯質的保護因此會對於外界溫度的變化刺激比較敏感。

洗牙後避開過冷熱酸甜

在牙周破壞沒有很嚴重的情況之下,洗牙後的幾天可能會對溫度比較敏感,郭祉吟醫師建議,洗牙後要避開過冷、過熱、過酸、過甜的食物,並且要遵守標準潔牙的步驟,幾天後牙齦組織恢復牙齒適應後就會緩解了。而牙周破壞很嚴重的病人,則需要比較長時間讓牙齒適應,同時應尋求專業牙周病科醫師的後續治療。

超音波無法傷及堅硬琺瑯質

郭祉吟醫師強調,牙齒表面的琺瑯質硬度是非常堅硬的,超過骨頭硬度的好幾倍!洗牙使用超音波震動來讓附著在牙齒表面結石鬆脫,這樣的超音波能量是完全沒有辦法傷害到牙齒結構的。

洗牙並不一定能讓牙齒變白

洗牙只能把牙齒表面推積的牙結石清除乾淨。郭祉吟醫師說,如果病人本身有嚼檳榔、抽煙等嗜好,或者平時飲食喜歡茶、咖啡等易染色的食物而造成牙齒變色,想讓牙齒變白,應該改變

標籤:



醫生最推腸道健康食材---味噌

日本廣島大學名譽教授、醫學博士渡邊敦光也表示,味噌依原料、製作方式的不同,營養上可能略有不同,但大多有整腸、抑制膽固醇、促進新陳代謝、抗老、預防中風、養顏美容等效果。

日本東京農業大學名譽教授、農藝化學博士小泉幸道也表示,味噌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蛋白質,以及能夠預防 高血壓的卵磷脂、能夠強心健腦的亞油酸,能幫助預防心肌梗塞、中風等腦心血管疾病。 

益生菌已知研究成果

 

  1. 與腸漏密切相關的第一型糖尿病,倘若在嬰幼兒時期及早補充益生菌,有 助降低孩童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的風險。
  2. 補充益生菌有 助於維持腸道黏膜屏蔽的完整性,避免環境中的重金屬毒素破壞腸道細胞、引起發炎、造成腸漏。
  3. 針對罹患 阿茲海默症(一種常見的失智症)患者的研究發現,補充益生菌十二週後,不僅改善了認知功能,同時也改善了發炎指數、氧化壓力指標、胰島素作用、三酸甘油酯等代謝指標。
  4. 對於脂肪肝及肥胖等代謝疾病、腸燥症、發炎性腸道症、細菌感染引起的腹瀉、抗生素引起的腹瀉、過敏疾病、腸胃消化、泌尿道感染等等,益生菌都可扮演正面角色。
  5. 對於運動員因為運動引起的腸漏、發炎、氧化壓力,益生菌有助於調節免疫力、降低感冒風險、縮短腸胃不適天數。
  6. 針對健康 婦女,給予四星期的益生菌補充,將明顯改變大腦中掌管情緒、認知、感覺功能等各區域的協調運作。我們的飲食、環境、行為、年紀等,都會影響腸道菌叢的平衡,這樣的影響會透過腸腦軸線,進一步與大腦功能、神經傳導發生交互作用。

類似研究不勝枚舉,而且還有更多益生菌相關研究正如火如荼在進行,相信未來科學界會帶給我們更多令人振奮的正面消息。

標籤:



分享--使用「防水噴霧」需格外小心,稍一不慎可能鬧出人命



近日全台遭大雨狂炸,許多人為了保護心愛的鞋子,都會噴上一層「防水噴霧」來預防髒汙,但市售的防水噴霧竟暗藏致命危機!日前就有一名日本女性因為不慎吸入噴霧,竟在20分鐘後呼吸困難,差點死亡,也曾有一名男性因此身亡。對此,專家呼籲民眾,使用防水噴霧時,務必要在通風處或配戴口罩。

台大化工博士謝玠揚日前在臉書發文,說明這種防水噴霧的原理是利用化學物質,讓物體表面如荷葉般呈「疏水性」,使水滴無法附著,輕輕一抖就能恢復乾淨。但謝玠揚也提醒,雖然防水噴霧的確實用,它所噴出的化學物質卻是極細的樹脂噴霧,也就是常聽見的PM2.5,一旦吸進肺部就很難排出。
在日本就曾傳出2則防水噴霧致命的案例,綜合日媒報導,有一名20多歲的女性上班族曾在家中玄關使用防水噴霧,豈料竟在20分鐘後突然呼吸困難,空氣進入肺部之後直接被呼出體外,非常可怕。專家回應,是因為人體吸入樹脂微粒後,在氣管上形成薄膜,無法吸收氧氣,先前就曾有一名男性因此死亡。

專家提醒民眾,防水噴霧雖然方便,但風險極高,除了要在通風處使用外,也建議配戴口罩,並避免讓小孩或寵物接近,才能大大降低吸入樹脂微粒的機率。

標籤:



2019年6月22日 星期六

冰箱存放菜肴謹防「李斯特菌」感染

大陸西安一名34歲段姓女子,日前懷上第二胎(29周),原本全家滿心期待,迎接二寶的到來,豈料在本月3日孕婦突然出現腹痛、發熱及嘔吐,到院檢查後,發現各項感染指標均明顯升高,打上抗生素後,便留院觀察,結果隔日清晨,她不幸分娩出死胎,醫生表示,經胎盤檢驗後,發現是段女送醫前一小時吃了冰箱存放的過夜剩菜惹禍。
 
根據西安晚報報導,段女當晚在吃了隔夜剩菜後身體出現異樣,送醫檢查後,發現各項感染指標均明顯升高。產科、感染科等相關科室對此情況進行了血液培養,建議為段女注射三代頭孢菌素。
 
由於段女臨產在即,輸入的大量抗生素對胎兒產生了危害,無奈之下,段女及家屬只好忍痛放棄胎兒,全力救治孕婦;隔日清晨段女就分娩出一死胎,之後產科將胎盤送病檢,結果為急性絨毛膜羊膜炎,血液培養結果為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醫師確診,段女是因為吃了含有李斯特菌的隔夜菜,才受到感染。
 
事實上,這樣的案例遍布全球,不少孕婦、老人、小孩都因為吃了隔夜菜,感染李斯特菌;對此醫生也再次提醒,普通人感染後的發病率只有幾十萬之一,但對於孕婦、老人等免疫力較低的人而言,感染後可能引致死胎、流產、死亡等現象;因此一旦出現發熱、腹瀉或感冒症狀要及時就診。
 
據了解,李斯特菌主要以食物為傳播媒介,多在生冷的蔬菜、瓜果、乳製品中,它甚至在-20度的冷凍室也能存活一年,因此又被稱為「冰箱殺手」;不過李斯特菌不耐熱,只要在70度以上加熱超過2分鐘就可以消滅,所以民眾也不用太過緊張。

標籤:



分享--桃園市假牙補助相關

桃園市假牙補助相關連結
https://data.gov.tw/dataset/26030
https://m.facebook.com/NDDXS/posts/1045527682128077
https://www.tycg.gov.tw/uploaddowndoc?file=health32/201905271318091.pdf&filedisplay=108年合約院所名單1080527.pdf&flag=doc

標籤:



2019年6月19日 星期三

醫療新知--懷疑「心肌梗塞」送急診宜在到院前先行「十二導程心電圖」監測並事先上傳可縮短救治時間

〔記者姚岳宏/台北報導〕台北市47歲林姓男子上月騎車行經新生南路與仁愛路口時,因胸口悶痛停在路邊無法動彈,路人發現協助打119報案,消防救護員到場,先對他進行12導程心電圖檢查,並同步將心電圖上傳雲端,負責收治的台大醫院看到圖後,懷疑是心肌梗塞,到院後直入心導管室,1小時內成功打通阻塞血管,日前已康復出院。
  • 北市消防局自2017年2月起,針對疑似心肌梗塞病人進行到院前12導程心電圖監測,並傳送醫院判讀決定是否啟動心導管流程。(記者姚岳宏翻攝)
    北市消防局自2017年2月起,針對疑似心肌梗塞病人進行到院前12導程心電圖監測,並傳送醫院判讀決定是否啟動心導管流程。(記者姚岳宏翻攝)
消防局表示,急性心肌梗塞是冠狀動脈阻塞所引起的心肌損傷及壞死,嚴重時可能造成病人到院前心跳停止,依照目前治療指引,從病人抵達急診起算直到打通血管為止,建議應該在90分鐘內完成,「即時」接受治療除了降低死亡率,也能避免日後心臟衰竭的機會。
然而要縮短到院後的處理時間,國際上公認最好方法,是在到院前執行12導程心電圖檢查,也就是院前多花3分鐘,卻可以換得到院後提早約20分鐘的處理速度。
消防局自2017年2月起,4個高級救護分隊出勤時,針對疑似心肌梗塞的病人進行到院前12導程心電圖監測,並傳送醫院判讀決定是否啟動心導管流程,而今年1月起,更擴大辦理區域,中正、萬華、大安、士林及北投區消防分隊的中級救護員,經過專業訓練後,也配備心電圖機為疑似缺血性胸痛的病人執行檢查,並將心電圖結果傳送給醫師判讀,希望透過早期診斷以獲得快速治療,目標不只是拯救病人生命,更要減少長期併發症的發生。
消防局同時呼籲,如有心肌梗塞的四大症狀:胸痛(悶)、呼吸喘、冒冷汗及噁心時,應儘速撥打119,避免錯失搶救時機,提醒民眾若需要119緊急救護,請尊重救護人員專業,相信救護車會將病人護送到最適當的醫療機構,請勿指定送醫。

標籤:



防便秘光吃蔬果不夠尚需補充足夠水份喔

高油、高鹽與高熱量,加上活動量不足,不少人開始有腸胃道症狀上身,其中之一就是便秘,然而民眾以為只要多吃蔬果就可以解決便秘,殊不知吃錯方法,反而讓便秘更嚴重!

便便除了纖維還需水助攻

奇美醫學中心營養科營養師朱恩琪指出,當人體攝取大量纖維時,需要有水分幫助膨脹,這時腸道會接受到訊號,產生便意。若人體水分攝取不足,纖維無法藉由水來膨脹,糞便體積會變得又小又密實,而讓在腸道運送過程更加緩慢,此時腸道會自動再吸收食物中水份來補充身體缺水,當糞便到了腸道的最末端,就會變得乾硬且難解,這就是便秘。

今天的水量喝足夠了嗎?

營養師朱恩琪指出,人體每天的基礎補水量,依照體重來計算,每1公斤需補充35c.c.的水分,換句話說,若體重為60公斤,則每日至少要喝2,100c.c.以上的水分,才有達到足量標準。

這些食物也隱藏了纖維

膳食纖維可以分為水溶性纖維及非水溶性粗纖維,水溶性纖維可延緩醣類消化吸收,控制血糖,並可結合膽酸促其排出來降低血膽固醇,對於想要體重控制女性水溶性纖維更可以延緩胃排空,增加飽足感,主要存在於蔬菜、水果、全穀類、豆類、蒟蒻等食物中。
而非水溶性纖維可縮短糞便通過腸道的時間,減少毒素與腸道的接觸,降低大腸直腸癌的風險,並可促使腸道有規律性的蠕動、維持腸壁肌肉張力,改善便秘和憩室症,非水溶性纖維主要存在於植物表皮質和未加工的麩質、全麥、穀物、豆類、根莖類、果皮等食物中。

加入菇菌海藻類添變化

其實,除了蔬菜水果,朱恩琪營養師建議以全榖根莖類(如:薏仁、燕麥、蕃薯、芋頭等)代替部分白米飯;增加豆類(如:紅豆、黃豆、綠豆、莢豆類等)的攝取;菜色加入菇菌類(如:木耳、香菇等)及海藻類(如:海帶、紫菜、洋菜等),添加風味及食材變化性。

逐次增加纖維質攝取量

朱恩琪營養師表示,若平日不習慣攝取纖維質,建議逐次增加攝取量,避免一次攝取大量,產生腹脹、排氣、腹瀉等情形,高纖飲食需配合攝取足夠的水份、適度的運動及規律的生活才能有效緩解便秘!

標籤:



2019年6月16日 星期日

分享--國內各家宅配運費比一比

全文連結

標籤:



2019年6月10日 星期一

醫師分享--每餐吃飯並遵循進食順序才能真正控制血糖

內容詳

標籤: ,



2019年6月9日 星期日

醫師分享--「大腸癌」症狀因腫瘤位置而有不同症狀

  • 長在右側(升結腸)的大腸癌,主要以貧血的症狀表現,如疲勞、呼吸喘、心悸。腫瘤若有出血,大便會呈「紅褐色」。隨著腫瘤長大,肚子會感覺到不舒服。不過因為升結腸的管徑較粗,並不容易造成腸阻塞(有可能腫瘤很大,排便還是正常)。除非是剛好長在結腸和小腸交界處,才會造成小腸的阻塞。
  • 長在左側(降結腸和乙狀結腸)的大腸癌,會有腸阻塞的症狀,特別是在飯後,肚子會有絞痛的現象,排便的習慣會改變,例如排便的頻率增加,每次糞便量減少;腫瘤若出血,可能直接解出鮮紅色的血或是紅色的血附著在糞便上。
  • 長在直腸的大腸癌,除了阻塞的症狀外,排便的習慣也會改變,例如便秘、腹瀉、和裏急後重(感覺一直想大便但又排不出糞便),同樣可能解出鮮血或混有鮮血的大便。
  • 另外大腸癌患者的糞便帶有黏液或有惡臭味,形狀也改變,如變細、便鬆散或變糊狀,這都是可能出現的變化。
要提醒的是以上這些症狀,都是腫瘤長到一定大小才會出現的症狀,要
知道大腸直腸癌長得很慢,可能在「症狀出現前五年」就存在了,癌症初期時,病患自己感覺不到有什麼症狀。真的有了以上變化,可不要輕忽,應該盡早就醫喔!

 繼續閲讀

標籤:



分享--譲血管永保年輕的秘密


近來,義大利南部的阿恰羅利地區有非常多超過百歲的居民一事,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據說,住在此地區的老人們微血管極為年輕,有些甚至相當於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而他們都有以橄欖油搭配新鮮蔬菜及魚類食用的習慣。 

多吃豆類│真正能讓你遠離肥胖、老化、疾病的超級食物│ 

黃豆等豆類不僅有優質的植物性蛋白,並且含有大量可預防動脈硬化的維生素E。此外,更富含具抗氧化作用的多酚,能有效保護我們的身體,避免老化。 

實際上,世界各地的長壽地區都很常食用豆類。 

尤其像義大利薩丁尼亞島中部的巴爾巴賈地區,平常就經常食用小顆的
蠶豆。 

而在沖繩,自古以來就將原料為黃豆、質地偏硬的一種「島豆腐」,用於沖繩炒苦瓜等地方傳統料理中。一般認為,健康狀態及壽命的差距很可能就出現在一直食用這種島豆腐的人,和改吃速食的人之間。

更多內容

標籤:



浴廁排水孔飄惡臭可善用蘇打粉

powered by Cyberon

【早安健康/高鈺玫報導】大雨過後,是否曾注意過家中廁所突然出現不明臭味呢?先前曾有老舊公寓排水管接往1樓的排水溝,而淤泥堵塞住水溝,導致整棟住戶家中頻頻傳出臭味,雖只要通報里長協助處理即可,但排水孔確實是許多家庭廁所的臭味來源!而骯髒的馬桶、長滿黴菌的水箱與通風不良,也都可能是造成臭味的元凶!

快來看看如何透過一些小撇步,去除討厭的廁所臭味吧!

廁所臭味來源1-排水管


一般來說,廁所的洗手台、地板與浴缸的排水孔都會設置存水彎,宜修網的專欄作家張家銘便曾撰文提到,台灣人多稱存水彎為P型管,而這樣的設計可存水形成水封,防止臭氣或其他氣體逆流灌進屋內,也可避
免蟑螂、蚊子等蟲類進入家中,因此有水封的存在,便可隔絕排水管的
臭味!

而只要拿著手電筒對準排水孔照射,便可得知家中是否有水封的設置,如果照射時,有反光就代表設有水封,如果沒有也可花2、3百元加裝,就可避免排水管傳來的臭味問題了。

 全文連結

標籤:



2019年6月8日 星期六

醫療新知--「白肉」和「紅肉」對LDL數值的升高是一樣的

蛋白飲食相比,不論是紅肉還是白肉,吃多了都會導致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和載脂蛋白B水平明顯升高。當紅肉和白肉中含有的飽和脂肪酸相等時,它們對膽固醇的影響是相似的。

內容詳



膽固醇和疾病的關聯

膽固醇與疾病的關聯

很多動物性食物都含有膽固醇,多年來我們受到多方警告,說我們應該限制攝取這些多油的食物。但是很多我們長年擔心不敢吃的食物,像是蛋黃、蝦子、或是有海鮮,其實對我們血液中的膽固醇值影響微乎其微。這是因為身體製造的膽固醇遠比食物中的膽固醇要多得多。給你一點概念,一個普通人體內每天製造的膽固醇,相當於四個蛋黃的膽固醇含量!
但當局卻建議很多人別吃營養的蛋黃,改吃含糖的早餐穀片或即溶燕麥片,還有更糟的——只用蛋白做的可怕歐姆蛋!瑞士信貸銀行(Credit Suisse)近期一項調查,探究消費者對脂肪的看法,結果發現有40%的營養師和70%的執業醫生仍然認為吃富含膽固醇的食物對心臟有害。調查的作者說:
對於富含膽固醇食物(例如雞蛋)的深切憂慮,是完全沒有根據的。我們吃進體內的膽固醇,基本上和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沒有關係,這件事早在三十年前就為人所知,而且再三獲得驗證。吃富含膽固醇的食物,對於整體健康,特別是對於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並沒有負面影響。
飲食中的膽固醇,對大多數人來說從來就不會構成問題。就連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也在最新版的《美國飲食指南》(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中,將膽固醇從「須注意的營養素」清單上刪除,把我們這個時代最無孔不入的飲食迷思送進墳墓。*
前面說過,我們血液中的膽固醇絕大多數是在體內製造,其中少部分是由大腦生成,不過大多是由肝臟製造。如果吃的膽固醇減少,其實等於向肝臟發出訊號,要求它合成更多膽固醇。早期批評「飲食-心臟病假說」的彼特.艾倫斯博士(Dr. Pete Ahrens),幾十年前就首次提出這個現象。不過,如果不能讓體內合成的膽固醇用來幫助維持身體健康,它也可能會與疾病產生關聯。
肝臟製造的膽固醇,大多是由巴士運送到體內各處。這些巴士就是你體內的低密度脂蛋白(LDL)粒子。LDL 常被稱為「壞膽固醇」,但其實它們根本不是膽固醇分子,而且一點都不壞,至少在剛運送出去的時候不壞。其實,LDL是用於運輸的蛋白質,能幫助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等脂溶性粒子在血液中溶解,或是從不可溶變成可溶。你應該知道,油和水無法混合,而血液若以容積計算,有92%是水。換句話說,脂蛋白是解決可溶性問題的天然工具。

更多內容



2019年6月7日 星期五

「洋葱」降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相當有感


【早安健康/張承宇報導】現代人飲食精緻,體內膽固醇、三酸甘油脂也特別容易飆高,讓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也容易跟著來,成為國人十大死因前三名的常客。而經日本專業醫師實驗發現,隨處買得到的「洋蔥」,竟然就是降血脂的優良食材,能降低膽固醇、三酸甘油脂,幫助我們降低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風險!

內容詳

標籤:



2019年6月6日 星期四

醫療新知--北榮研發癌症治療新藥現曙光,可延緩癌症生長五至九成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台灣研發癌症治療新藥現曙光!台北榮總歷經10年,在動物實驗上發現,當罹患癌症時,注射平衡免疫系統的關鍵蛋白質,有助於使免疫功能正常化,進而延緩癌細胞的生長速度約5至9成,今日已與醫學科技公司簽訂技術移轉專屬授權合約,預計3年內申請人體臨床試驗。
台北榮總醫師藍耿立表示,人體的免疫系統正常是呈現平衡狀態,但當免疫功能過強時,容易發生自體免疫疾病;當免疫功能過弱時,則容易產生感染或癌症,因此若能夠將免疫功能恢復正常的平衡狀態,將可對於已出現的腫瘤抑制生長速度。
藍耿立指出,研究團隊以製作疫苗的方式,將人體內平衡免疫系統的關鍵蛋白質進行培養,再打入有肺癌、結腸癌、膽管癌的小鼠、大鼠身上,結果多次實驗、結合各種療法陸續發現,可顯著抑制癌細胞生長速度達到5成至9成,並順利取得美國、台灣、中國等地的專利。
藍耿立也說明,每種藥物在免疫系統上的作用路徑有所不同,可能無法完全抑制其他路徑而仍有癌細胞增生機會,因此研究團隊更發現,單純使用該特定蛋白質治療癌症,會有一定療效,但若結合放療、化療,效果會更佳,因此未來實際應用在人體上,有機會朝向結合其他療程,增進效益。
今日台北榮總與醫學科技公司簽訂技術移轉專屬授權合約,預期最快3年內申請人體臨床試驗,確認療效、安全,以及高反應率族群等,以利確保未來在臨床上使用。



標籤:



解惑---「濾掛式咖啡」會溶出致癌物?

案情:用嘴巴殺人的專家?
如果你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早上需要來一杯咖啡醒醒腦,濾掛式咖啡是當然首選,既方便又美味,你一定曾讚嘆濾掛式咖啡包的發明者簡直是天才!如今,濾掛式咖啡的口味和款式五花八門,也各有死忠的擁護者,商機無限。但是日前,朋友卻傳來一則令解剖員大為驚嚇的新聞〈名醫指濾掛式咖啡溶毒,毒物專家:沒聽過〉:
江守山又在臉書發文指出,民眾常喝的濾掛式咖啡通常是紙包裝,因添加溼強劑,才能在熱水沖泡下不會破掉。溼強劑本身就是致癌物,碰上咖啡醇類、油類恐溶到咖啡裡,呼籲民眾少用。


解剖員突然一堆疑問隨之冒出:咖啡濾掛包有這麼毒嗎?溼強劑是什麼東西?提出警訊的專家夠專業嗎?這樣的訊息為什麼會登上新聞版面?但又有其他專家提出不同意見,誰是誰非呢?
解剖:濾掛式咖啡究竟能不能喝?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