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15年9月30日 星期三

「皮膚病變」不容輕忽

不要輕忽皮膚上的腫塊 - 認識皮膚癌

馬偕紀念醫院皮膚科 吳育弘醫師
在網路上偶而會看到民眾發問,自己、朋友或親人得到皮膚癌怎麼辦? 有些人的描述聽起來很嚇人,其實大家不必太過害怕,皮膚癌有預防的方法,也有自我檢查的方式,如果真的不幸得到,只要早期治療,大多數都可以有效的治癒。至於治療的方式與皮膚癌的種類有關,因此在這裡簡單為民眾介紹。首先讓我們來看看皮膚癌在國人的發生率。
皮膚癌在台灣的發生率
這幾年衛生署公布的癌症登記報告中,我們看到在前十大癌症當中,國人男女皮膚癌發生率分別都位於第8-9位。由台灣癌症登記小組的資料,我們更可以看到皮膚癌的發生率逐年上升,由民國68年至民國85年,全國皮膚癌每年的申報人數由248人增至1220人,上升了將近5倍;至95年已經到達2457人,上升了將近10倍之多。
皮膚癌大多發生於年紀大的患者,因此發生率的持續上升,可能與社會結構中人口年齡老化、就醫便利性提高使就醫意願上升、及醫療進步,診斷能力提升等因素有關。由於皮膚癌大多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且治癒率高,因此雖然每年新診斷的皮膚癌病例持續增加,但每年因皮膚癌而死亡的人數卻維持在一定的數目,而且死亡率比例遠低於其他癌症。因此認識皮膚癌的早期症狀十分重要,對於皮膚上的腫塊,國人千萬不能輕忽。
皮膚癌的種類
皮膚癌又可依照癌細胞的來源分成不同種類,各種皮膚癌的發生率與皮膚的結構有關。皮膚是人體面積最大的器官,會產生癌病變的細胞有許多種,其中最常見的是來自表皮內的角質細胞及黑色素細胞,因為它們是第一線接觸到陽光的組織,長期照射紫外線很容易導致這些細胞的癌病變。當角質細胞發生異常癌病變時,會產生基底細胞癌或麟狀細胞癌。基底細胞癌是台灣地區最常見的皮膚癌,大約佔45~50%,還好它的惡性度不高,幾乎不會轉移,手術治療成功率很高。
第二常見的是麟狀細胞癌,約佔台灣皮膚癌27%。麟狀細胞癌如果太晚發現,太晚治療,可能會向內侵入皮膚真皮層中的血管或淋巴管,而使腫瘤細胞轉移至肺臟、肝臟、骨頭等其他器官,而使治療更加困難,造成一定的死亡率。但是如果早期發現,以手術治療成功率很高。
第三常見的是黑色素癌,雖然只佔台灣皮膚癌7%左右,但是因為極易轉移,惡性度高,而且對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的反應都有限,因此造成的死亡率很高,是所有皮膚癌中最受重視的,也是全世界皮膚科醫師都致力於發展早期診斷,希望能藉由早期手術治療來提高治癒率。
在少數情況下,真皮層內的血管、神經、汗腺、毛囊、及皮脂腺,也可能因為化學物質、外傷、穿透的紫外線、輻射線等因素而產生癌化現象。由血管、神經等軟組織形成的癌大多稱作肉瘤,名稱雖然是肉瘤,其實也是癌的一種,例如有癌化血管形成的血管性肉瘤、由纖維化組織形成的隆起型皮膚纖維肉瘤等。至於由汗腺、毛囊、或皮脂腺形成的統稱作皮膚附屬器癌。在皮膚內循環的白血球也可能產生癌病變,形成所謂的皮膚淋巴癌。這些雖然比較少見,但也佔了總共約20%的皮膚癌,民眾往往也比較不熟悉。它們的治療方向會依據癌細胞性質而有很大的差異,有些一定要手術,有些可以使用光化治療,有些需合併放射線治療。
以下簡單介紹三種台灣最常見且最重要的皮膚癌給大家認識。
1. 基底細胞癌
大多發生在曝曬部位如臉部,手背及前臂,與長期紫外線的傷害有關,因此在長期日曬的人們,如農夫,工人,漁民等,在年紀大的時候要特別注意這些地方是否有不正常的腫塊。基底細胞癌是最常見的皮膚癌。還好它的惡性度較低,幾乎不會轉移,大多以手術切除即可根治。但由於生長緩慢,往往不痛不癢且沒有症狀,因此常常被人忽視,患者如果太晚就醫,可能腫瘤會長的很大,而造成手術的困難。
BCC-imp

位於鼻頭的基底細胞癌,誤以為是普通的肉芽

BCC1-imp


位於臉頰的基底細胞癌,誤以為是普通的黑痣 


2. 麟狀細胞癌
常發生於曝曬部位,與長期紫外線的傷害有關,也會發生於慢性的潰瘍傷口或是工作上常須接觸到化學物質的人,還有接受過長期放射線照射的部位。由於麟狀細胞癌會轉移且即使手術切除,仍有復發的可能,因此每年都還是有患者會因麟狀細胞癌而死亡。麟狀細胞癌的預後與發現的早晚有關,因此越早發現,治療容易且預後越好。 
SCC-imp

位於耳前的麟狀細胞癌,導因於慢性長期的日曬

SCC1-imp


位於足部的麟狀細胞癌,導因於慢性不易癒合的潰瘍


3. 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非常容易轉移,且很難治療,還好東方人發生率不高。東方人的黑色素瘤最常出現於手腳,包括指甲下方、指頭及掌面。因此手掌及腳掌的黑痣要特別注意它們的變化。黑色素瘤只有在非常早期發現的情況下,予以手術切除才有治癒的機會,因此在國內外皮膚科醫師都大力推動皮膚黑痣的ABCDE自我檢查方法,在下一段將詳細介紹。
melanoma-imp


位於腳趾縫的黑色素癌

melanoma1-imp

發生於指甲下方的黑色素癌


什麼原因會導致皮膚癌的發生? 
因為最容易造成皮膚癌發生的原因是紫外線的傷害,因此在長期日曬的人們如農夫,工人等,在曝曬部位都是皮膚癌最常見的發生位置,包括基底細胞癌、麟狀細胞癌及黑色素瘤都會發生。第二是常常檢查手掌及腳掌的黑痣。因為在東方人大部份的惡性黑色素瘤都是發生在手部及腳部。因此如果發現手掌及腳掌的黑痣有不正常快速的長大,一定要儘速就醫。第三是要注意長期無法癒合的潰瘍傷口,這些潰瘍可能轉變為麟狀細胞癌。尤其是家中的老人家,因年紀大了,腳部的血液循環往往較差,如果有小腿或腳踝或腳趾的傷口,往往癒合較慢,發現有超過一個月無法癒合的傷口,應該請醫師診治。第四是如果有特殊病史的人,如曾接受過長期放射線照射的病人,在照射部位出現皮膚癌的機會較高。第五是曾經喝含砷地下水的居民,如烏腳病流行地區,在慢性砷中毒後,約10~20年後皮膚會慢慢出現多發性皮膚癌,包括基底細胞癌、麟狀細胞癌及波文氏症(麟狀細胞癌的零期癌)。有這些病史的人應該特別注意自己的皮膚狀況。最後是注意自己的痣。痣長的特別多,或是有奇怪型狀的痣,或是家裏曾經有人得過皮膚癌的人,應該特別注意自己痣的情況。 
生活小百科:哪些是造成皮膚癌的危險因子?
  • 基底細胞癌主要的危險因子是日曬。
  • 麟狀細胞癌主要的危險因子有日曬、放射線照射、長久不癒合的傷口、慢性砷中毒等。
  • 黑色素癌主要的危險因子有日曬、白種人皮膚、曾曬傷到起水泡、工作大多在室內但喜愛戶外活動又不作防曬保護、家中曾有人得過黑色素癌等。
如何預防及早期診斷皮膚癌?
要預防皮膚癌的發生,一定要注意上述的危險因子,並常常作自我檢查。首先您應該常常檢查臉部、手背、前臂及女性的小腿這些曝曬部位,有無不正常的腫塊或新生的黑痣,因為目前已經知道造成皮膚癌的最大主兇是紫外線。同時為了減少紫外線長期對皮膚的傷害,持續的防曬工作就成為非常重要的課題。許多人都以為防曬工作只是為了防止黑斑,只有愛漂亮的女生才要作,其實皮膚科醫師推廣防曬工作還有一個很大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皮膚癌的發生,由其如果您是需要在戶外工作者,或是喜愛戶外運動,例如衝浪、球類活動等、都需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曝曬。又例如現在流行的自行車運動,一次騎乘有數個小時之久,應該盡量戴上頭盔,穿長袖及長褲來保護皮膚不被曬傷,同時在曝曬的臉部、手背等處適當塗抹運動型防曬乳液。許多人以為平時不曬太陽,偶爾曬一下應該有益健康。其實平時不曬太陽的人,皮膚沒有自我保護能力,因此一旦短期大量曝曬,細胞容易被癌化,日後得到皮膚癌的機會將會大增。
如果發現不正常的斑點或腫塊,可以找皮膚科醫師檢查。皮膚癌的診斷一般由有經驗的皮膚科醫師都可以用肉眼判斷,非常早期的皮膚癌還需要皮膚鏡的輔助觀察,但所有懷疑是皮膚癌的病灶都需要皮膚切片做病理檢查,來確定腫瘤的種類及惡性度,才能決定進一步的治療方法。皮膚腫塊是否為良性或惡性的一個簡易判別方式為ABCDE原則如下:
生活小百科:ABCDE自我檢查的方法
  • A (asymmetry):不對稱性。惡性腫瘤大多看起來不對稱。
  • B (border):邊緣。惡性腫瘤大多邊緣不平滑、不規則。
  • C (color):顏色。惡性腫瘤大多邊顏色不均勻。
  • D (diameter):大小。後天發生的腫瘤直徑超過0.6公分要特別注意。
  • E (elevation):隆起。惡性腫瘤生長快速,會在數週至數個月內快速隆起。
如何治療皮膚癌?
皮膚是自己看的到的器官,因此皮膚癌也應該是最容易早期發現的癌症。如果能在早期得到治療,許多皮膚癌在面積不大時,以外科手術切除往往可以根除,甚至小型的皮膚癌可以用免開刀的液態氮冷凍治療或雷射治療來治癒。但由於皮膚癌早期往往不痛不癢,且生長緩慢,因此在門診常常會看到放了4~5年才來求醫的患者。雖然不痛不癢,但癌細胞可能已經擴散,或者因腫瘤太大,需要動大面積的切除手術及皮膚移植,術後可能還要加上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增加治療的困難及患者的痛苦。因此在此呼籲大家一定要愛惜自己的身體,常常作自己皮膚的檢查,同時當您發現問題,應儘早請皮膚科醫師為您診治。
生活小百科:皮膚癌要如何治療?
  • 基底細胞癌以手術切除即可,治癒率高達97%以上。
  • 麟狀細胞癌大多需要以手術切除,晚期發現還要加上放射線治療或化學治療。
  • 早期黑色素癌以手術切除即可,若已經轉移至淋巴腺或體內器官,還要加上化學治療或免疫療法 。
附註
  1. 本文引用資料來源包括:
    1. 衛生署95年癌症登記報告
    2. 台灣癌症登記小組
    3. 馬偕醫院皮膚科網站衛教天地 吳育弘醫師”皮膚癌的種類及自我檢查原則”
  2. 本文圖片來源:馬偕醫院皮膚科
  3. 本文內容將同時發表於馬偕醫院皮膚科網站衛教天地

標籤:



2015年9月29日 星期二

懷孕期的乳癌

  

懷孕期間罹患乳癌機率並不高,根據芬蘭及加拿大的報告,約0.9%1.1%的乳癌發生在懷孕期間,日本的報告則為0.76%;而美國文獻報告顯示美國婦女約3000個生產中,可碰到一位合併有乳癌。因此大部份的醫生在處理懷孕婦女合併乳癌〈妊娠乳癌〉的經驗都是有限的,醫生面對的是孕婦及胎兒二個病人,不是一個病人,醫生、孕婦及家屬共同面臨的問題,須考慮的不僅是孕婦的存活率,更須評估治療對胎兒的影響!可繼續保有胎兒嗎?何時須終止懷孕?麻醉接受手術的危險性多大?手術術式的選擇為何?有機會接受乳房保留手術嗎?術後的輔助治療諸如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如何考量?患者預後又如何?

50年代和60年代早期,擔心荷爾蒙對腫瘤的刺激生長,同時缺乏有效的輔助藥物療法,普遍認為妊娠乳癌預後較差,多數醫生都建議終止懷孕(治療性流產)。然而隨後的研究顯示治療性流產不僅沒有延長妊娠乳癌的存活期,反而有增加乳房罹患乳癌的機會。除此之外,在懷孕期的乳癌,其荷爾蒙受體(estrogenprogesterone receptor)百分之80為陰性,顯示終止懷孕對妊娠乳癌之幫助非常有限。是否須終止懷孕,須考量懷孕是否會構成有效治療的障礙或是治療本身會造成胎兒的損害。研究顯示懷孕本身並不會造成疾病惡化,終止懷孕亦不會改善乳癌病況,而自發性流產及早產並無增加,在具有乳癌的婦女身上,終止懷孕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罹病期別較晚,需要立即積極的治療,特別是治療性流產可考慮在第一或第二產程以便能立即治療轉移病灶,尤其是對那些荷爾蒙接受體陽性患者。因此目前的治療原則,多數學者主張是治療乳癌並讓懷孕過程繼續下去,治療方法包括手術切除、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一般而言,在懷孕第二期及第三期時,接受全身麻醉實施乳房切除術是很安全的。根據研究,因接受乳房切除術而造成流產的機率約為1%或更低。至於懷孕第三期後期,則可考慮產後兩週內儘快接受乳房切除。改良式根除性全乳房摘除術為主要術式選擇,至於乳房保留手術,須加上術後放射線照射,放射線照射在第一、二產程是不被接受的,主因是胎兒的散射劑量會危及胎兒。放射線照射在懷孕第110天易造成流產及胎死,懷孕第3~12週會造成生長發育遲滯如小腦症及眼睛方面的異常;在2025週會造成功能障礙如骨髓、肝、腎不正常及不孕。因此為了不影響放射線照射實施,僅適用於懷孕末期且強烈希望保留乳房外觀的病人。至於乳癌的化學藥物治療,文獻証實曾接受過C/T的婦女並沒有較高的機會會產下先天性畸形兒。不應懷孕而改變其適應症及劑量,可分術後輔助治療及無法手術切除或已有遠處轉移等狀況。後者治療目的是延長病患存活率,故不論在懷孕第幾期,皆應儘快中止懷孕接受完整的治療。而術後輔助性化療,須考慮藥物對胎兒的影響,多數的化療藥物都有造成畸胎的可能(10%20%)。懷孕第一期因是胎兒器官生成期故會因此顧慮而中止懷孕,在第二期及第三期可接受一般的化學療法。

至於大家關心的預後問題,以往普遍認為妊娠乳癌預後較差,此乃因懷孕引起的生理變化造成乳房體積、重量及血管性增加,密度增高致診斷不易,及懷孕不願接受乳房切片手術、產檢時乳房檢查不夠徹底診斷時的乳癌期數較晚所致。如果以年齡、乳癌期數來分析,妊娠乳癌預後,不會比相同期數未懷孕乳癌預後差。至今為止,沒有流行病學或臨床証據顯示妊娠乳癌或乳癌治療後懷孕會改變疾病的發展過程。真正會影響

標籤:



2015年9月28日 星期一

防颱----門窗玻璃「䀡膠帶」有用?


把膠帶以米字型貼在落地玻璃門窗,是正確的防颱做法。(中央社檔案照片)

把膠帶以米字型貼在落地玻璃門窗,是正確的防颱做法。(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網站)颱風來時,縣市政府、氣象局、新聞報導總是提醒大家「做好防颱準備」。住在都市的你可曾想過,「防颱準備」到底該做哪些事?絕對不是訂電影票、訂KTV、等放假…。小編教你從科學的角度正確防颱,有看有保佑,居家保平安。

Q1:颱風來時,常看到商家用膠帶貼落地玻璃窗或門,這樣玻璃真的比較不會破嗎?

A:對一半。

消防署表示,在大片玻璃上貼膠帶,是最常見的防颱措施之一。但是膠帶只能減緩玻璃碎裂、飛散;若遇強風吹襲,利用膠帶強化玻璃的作用有限,但至少能防止破裂玻璃四處飛散所造成的危險。

【原理】

當玻璃受到強風吹襲時,玻璃中間區塊承受變形和壓力的力量最大,最為脆弱,用膠帶在玻璃中間形成交叉點,可以增加支撐。所以膠帶最好是以對角線交叉或米字型的貼法,而且最好貼到窗框之外,讓玻璃中心有較佳的支撐點。

Q2:用什麼膠帶貼,有差嗎?紙膠帶可以嗎?

A:別鬧!紙膠帶當然不行。

防颱、貼玻璃用的膠帶要有一定厚度和彈性,最好用比一般封箱膠帶或透明寬膠帶更厚、更具軔性的膠帶。

另外,平時最好不要用菜瓜布、硬毛刷等硬材質的工具來刷洗玻璃,以免刮傷玻璃產生裂紋,否則裂紋很容易一直延伸,颱風一來就更擋不住強風了。

不同樓層、建築物結構受風位置、玻璃面積大小、安裝方式等,都會影響玻璃門抗風力度,如果有必要,可以請建築結構技師評估安全性,甚至加裝防風板,畢竟安全最重要。

堆沙包,大學問!!正確堆法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標籤:



防颱--「堆沙包」有學問

地下停車場出入口是堆放沙包的重點地帶,圖中為「人字形」堆疊法。(中央社檔案照片)

Q3:我家好像會淹水,沙包拿來了,到底要怎麼堆?

A:沙包堆疊是講技巧的!

首先,最內層的地方最好先鋪上一層防水布,再往上堆疊沙包,以免積水滲漏。

堆疊的方式可分為「人字形」和「磚牆形」。人字形是指上下排分別以左右走向交叉向上堆疊(圖1),磚牆形則是以每個沙包重疊1/3的方式向上堆疊(圖2)。

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表示,「人字形」(圖1)和「磚牆形」(圖2)堆法,可以讓沙包比較能發揮支撐力。(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提供)

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表示,「人字形」(圖1)和「磚牆形」(圖2)堆法,可以讓沙包比較能發揮支撐力。(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提供)

如果沙包只堆單排,記得袋口要朝內,不要對著水流過來的方向。如果堆雙排,沙包袋口要朝中間,以免袋口被水沖開。

【原理】

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表示,人字形和磚牆形堆法,可以讓沙包比較能發揮支撐力。如果要在兩根樑柱之間堆沙包,可以先用木板撐立,木板前方再堆放沙包,增加穩定度。

至於沙包要堆多高才夠?工務局建議,高度應以過去曾經淹水高度的1.5至2倍為準。

Q4:沙包該堆在哪裡?

A:1.進出大樓的通道口 2.地下停車場出入口  3.地下室的氣窗外

我家前面有水溝,每次颱風都不通,水溝蓋又搬不動,誰來幫幫我?

標籤:



2015年9月26日 星期六

你所不知道的「優酪乳」和「腸道菌落」關係

台灣癌症基金會針對1,102位22至49歲年輕上班族調查發現,有七成三受訪者未達一天攝取五份蔬果的原則,青菜、水果攝取量明顯不足,其中甚至有三成一的民眾,一天吃不到一份(一飯碗量)的水果或蔬菜。在外食情況的調查中,有六成七受訪者幾乎天天外食,有八成的人會以方便性優先,而僅有一成三的年輕人用餐時會優先考慮餐點是否符合健康與少油少鹽的特性。
調查顯示六成七上班族天天外食調查顯示六成七上班族天天外食

蔬果如何吃?專家建議:依循彩虹蔬果579


專家提醒,蔬果攝取不足,最可能直接的影響就是腸胃機能不順暢,再加上多紅肉、高油脂、重口味的飲食偏好,長期下來可能會面臨其他嚴重風險。蔬果如何吃?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賴怡君建議,減少過多紅肉、高熱量、高動物性脂肪食物的攝取,提高纖維與蔬果攝取量。攝取標準最好依照蔬果彩虹579原則,也就是以彩虹原則攝取多種類的蔬菜水果,依循小孩、成年女性與男性每日蔬果攝取量,分別須達5份、7份、9份標準,以維持身體健康。
彩虹蔬果579,依循小孩、成年女性與男性每日蔬果攝取量,分別須達5份、7份、9份標準,以維持身體健康彩虹蔬果579,依循小孩、成年女性與男性每日蔬果攝取量,分別須達5份、7份、9份標準,以維持身體健康

優酪乳補好菌,為腸道健康打底


每個人的腸道裡,都居住著數以百兆計以上的腸道菌,其中有好有壞,可概分成「好菌」、「壞菌」以及「中性菌」等三種。從名詞上去辨別,壞菌會增加負擔,種下隱憂;而好菌是體內不可或缺的健康好幫手。不過,好菌較壞菌不易在體內生存,尤其因為外食所吃進的油膩、重口味食物,都是好菌所不利存活的條件。所以需特別注意,好菌會隨著時間變久而漸漸減少。
飲食西化,油炸、燒烤飲食問題多飲食西化,油炸、燒烤飲食問題多

關係腸道菌相好壞的關鍵,其實在於「中性菌」。中性菌就像牆頭草,好菌佔上風,中性菌就會傾向好菌。反之,壞菌肆虐,中性菌也會跟著壞菌為非作歹。但是,對於腸道好菌而言,如果每天補充百億好菌生力軍,就可能改變菌相的情況,中性菌們自然會大舉倒戈,壞菌的勢力便更加衰微,好菌就能夠在體內發揮所長,取得菌相的優勢

減少好菌變少,當腸道內好菌數量佔優勢,體內菌相平衡,身體自然健康!要維持腸道菌相均衡,最簡單的便是隨時補充好菌,可養成每日飲用「健康食品認證」的優酪乳習慣,並且搭配蔬菜,其纖維質可幫助好菌延長在體內的時間,提高排便順暢度,減少糞便停留腸道的時間,降低壞菌肆虐的機率,透過好菌與纖維質為腸胃健康機能打好基礎。

標籤:



「烤肉」好好吃,謹防罹癌風險

中國時報【洪璧珍╱彰化報導】
癌症是國人10大死因之首!大腸癌連續10年在癌症中排第3位。彰基醫院26日中秋前夕舉行大腸癌篩檢宣導,搬來國內首座大腸腸道組織模型,讓民眾親睹腸道病變過程。
副縣長周志中特別提醒,他說,中秋烤肉不要吃太多,尤其烤焦的部分一定要去除,以降低罹癌風險。
根據彰基統計,去年有13373例完成糞便潛血篩檢,有36例確診為癌症,也有362例為癌前病變,都因早期檢查早期治療撿回一命。
衛生局長葉彥伯在現場為民眾解說腸道組織模型所呈現的病變歷程。直腸外科主任黃玄遠指出,國內大腸癌每37分鐘就有1例發生,除和遺傳基因有關,飲食西化與蔬果比例過低,肉類太多等因素都密不可分,民眾要養成良好飲食習慣。
彰基醫師出身的副縣長周志中幽默地提醒民眾,一定要利用健保局提供的篩檢機會,早期接受篩檢。

標籤:



分享---酥烤「花枝蝦排」

匹克邦設定一  
誰說花枝蝦排就一定要用炸的才會好吃呢!!!
今天介紹如何利用一般烤箱做出好吃的蝦排,較油炸來的不油膩,
也很簡單又方便,非常適合小家庭在家做喔。

做法:
step1:
           將花枝蝦排放入烤箱裡 [不須退冰喔]
step2:
           烤10-15分,再拿出來翻面,再烤10至15分 [如果想吃酥一點,可以在
                                                                       酥一點,但是別烤焦囉]

是不是很間單呢,想吃下午茶或者是宵夜時,不妨試試看喔。另類烤法先抹橄欖油

標籤:



「中秋節烤肉」的由來

中秋節是華人重要的傳統節日,但卻只有台灣民眾在這一天烤肉過節,甚至被稱為「烤肉節」,起源眾說紛紜,根據包括文史工作者的考究,很可能就是因為烤肉醬廣告的推波助瀾。
知名部落格板主張哲生近日在臉書撰寫文章,提到1986年「萬家香醬油」先將醬油與烤肉結合,打響「一家烤肉萬家香」口號,接著1989年播出的「金蘭烤肉醬」電視廣告,由於廣告播出的時間接近中秋節,造就了中秋節烤肉的全民風潮,歷久不衰。
PTT八卦版有篇文章,從各個年代的新聞報導,探討這個現象。作者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歷史學家)依據1978年民生報曾整理各地賞月活動,其中就有中秋節露營烤肉活動,認為最初的秋節烤肉是因為露營的關係。
okplaymayday提到1982年中秋節烤肉活動曾在新竹地區盛行,根據當時的民生報報導,是因為新竹市製造烤爐大本營,而烤爐當年外銷不景氣,轉為內銷;但1990年以前的烤肉活動仍是以在風景區為主,一般烤肉仍不算太流行。
他認為,中秋節烤肉的風氣是從1982年始,1989年左右開始成為全國風氣。至於成為風氣的原因,烤肉用具的降價可能是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就是廣告的帶動。
2007年還有讀者投書報紙,宣稱這是他無心插柳的結果。這名讀者指出,1990年時他們家原本5月要舉辦烤肉活動因雨取消,到了中秋節前,兒子突然問可不可以烤肉,結果一家人就在台北市市立圖書館總圖後面的籃球場烤肉。
第二年秋節前,他們家又在籃球場烤肉,因為香氣四溢,吸引許多鄰居圍觀,他也順勢提議隔年中秋擴大舉辦社區烤肉,自此成為社區必辦的活動,之後擴大成為整個里、甚至在當時上未完成的大安森林公園周邊,都是烤肉人群,逐漸擴大到台灣各地。
新聞影音推薦

來源:華視

標籤:



2015年9月24日 星期四

分享---「橄欖油」有助降低「乳癌」風險


美國醫學會期刊14日發表研究指出,採用地中海飲食習慣的婦女罹患乳癌的機率較低。研究人員認為,可能是與她們經常食用一種初榨的橄欖油有關,在最新進行的調查中,更多食用橄欖油和乾果的婦女,罹患乳癌的可能性要低62%。
地中海飲食的特點是沙拉、水果、蔬菜和乾果較多,同時輔以少量的魚、瘦肉和乳酪,當然更包括橄欖油和紅酒。在參與研究的4282名婦女中,每周都能吃到橄欖油和乾果,而她們的身材偏胖,平均身體質量指數為30.4,超過肥胖標準。研究人員指出,這些婦女都被安排採用地中海飲食,其中含有橄欖油,結果顯示,她們罹患乳癌的可能性比採用其他飲食習慣的人,要低62%。如果人們注意飲食,遵從健康的飲食習慣,在預防疾病上就可能出現不一樣的效果。研究顯示,健康的飲食習慣,如經常食用乾果和橄欖油,就可增加人的壽命,和避免罹患心臟病,中風的可能性也將降低30%,同時還能起到保護大腦的作用。

標籤:



2015年9月22日 星期二

被蜂螫了怎辦?

臺大醫院家庭醫學部 黃慧瑜 醫師/ 吳沛儒 醫師
被蜜蜂螫到怎麼辦??

對於野外活動的登山者而言,蜜蜂是個不可不防的敵人,蜜蜂雖然體型小,卻具有強大的威脅性!

蜂類螫傷在台灣最常見的為「蜜蜂」及「胡蜂」,胡蜂又叫黃蜂、大黃蜂或虎頭蜂。蜜蜂體表多細毛,身體較圓,胸腹間無明顯區隔,且膜翅較寬,蜜蜂的螫針尖端有倒鉤,螫人之後螫針與毒囊都會脫落而留在人的皮膚中。至於胡蜂則體表光滑、胸腹部間較纖細,胡蜂螫人後螫針不會脫落,胡蜂本身也不會因為螫人而死亡,可以反覆螫人注射毒液。其中黃腰胡蜂是最常出現於都市,築巢於低樹枝或屋簷下,最常被消防隊摘除蜂窩之蜂種;黑腹胡蜂則是最兇惡的胡蜂。

一般來說,蜂類比較容易發怒攻擊的時期有:1. 幼蜂成蛹時期,守衛的工蜂
警覺性及攻擊性都很強。2. 風和日麗適合採蜜的天氣,工蜂採蜜時如果受到干
擾也很容易發怒。3. 雨後蜜源流失,工蜂採不到蜜時。而比較不容易觸怒蜂類
的時期有:1. 陰雨時,工蜂多留在巢內。2. 后蜂帶著工蜂來到新地,築巢尚未
完成之時,即巢內沒有幼蜂時。原則上,只要「不去招惹蜂群」,他們是不會主動攻擊人類的。

一般被蜂螫後的正常反應包括局部紅腫、麻、癢、刺痛感。如果對蜂毒發生過敏反應,其症狀從輕微的局部大紅疹、搔癢、全身蕁麻疹、焦躁不安、噁心、嘔吐、胸悶、暈眩、腹痛、腹瀉、呼吸困難、意識混亂、吞嚥困難、喉頭水腫、肺水腫、低血壓、意識喪失、休克都有可能。如果注入大量毒液,也有發生急性肝衰竭、瀰漫性血管內溶解、橫紋肌溶解與急性腎衰竭的報告。通常過敏反應出現的時間很快,大多在30 分鐘以內,可持續超過24 小時甚至兩至三天,不過也有延遲型過敏反應發生的可能,即蜂螫後7-10 天才出現過敏症狀。

對於蜂螫的治療,主要為儘速去除螫針局部冰敷使用止痛或抗組織胺藥物,以改善局部症狀。在被螫傷的部份,找出蜂刺,用指甲、刀片或信用卡輕輕的將刺刮去,不要用手擠壓也不可在傷處抓癢,以免再次刺傷自己或注入更多毒液。用水清潔傷口,一方面避免感染、另一方面可除去蜂隻留下的費洛蒙,避免吸引更多蜂隻前來叮咬。對於過敏性反應,可給予抗組織胺及類固醇等藥物;症狀嚴重如過敏性休克,應立即使用腎上腺素,給予氧氣及必要之氣管插管治療,並儘速前往醫院就醫。產生全身性毒性反應者,除了應補充足夠的水分及電解質之外,也應於必要時安排血液透析或血漿交換術,以矯正嚴重之腎衰竭及溶血。一般患者,如未產生過敏性休克或嚴重全身性毒性,預後應該都相當好。

到底多少隻蜂螫才會致命呢?一般認為20隻以上的胡蜂或50隻以上的蜜蜂同時螫傷時,即可能產生全身性的毒性反應,而500隻以上蜂螫時,則經常會致命;但若有過敏反應者,只要1、2隻蜂螫產生過敏性休克即可能致死。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被蜂螫」。

*預防蜂螫的方法:
1. 出外旅遊或是常須在野外工作的人,需戴帽子、穿鞋子與淺色長袖衣物避免穿著鮮豔衣服及噴灑香水、有香甜味化妝品,以免招蜂引蝶吸引蜂類攻擊。
2. 食用過的果皮、飲料、食物,用垃圾袋包好,以免招來蜂群。
3. 當巡邏蜂在身旁飛來飛去時,表示它已懷疑你是敵人,此時最好站立不動保持冷靜,巡邏蜂自然會離去,切忌突然閃避或揮打,否則巡邏蜂會以為你在攻擊它,而發動反擊。
4. 如遇蜂群追擊,可盡量利用自然物協助,例如躲入水池或鑽入矮樹叢
5. 若遭到蜂類攻擊,最好用白色衣物包住頭並順著風的方向跑,以免蜂隻分泌的費洛蒙隨風飄散,吸引更多的蜂類飛來攻擊;並避免用衣物驅趕蜂群,以免造成強力氣流及陰影,使空中蜂群更易認清目標,吸引更大群蜂類攻擊。
6. 準備噴霧驅蟲劑以備不時之需。
7. 曾發生蜂螫過敏者,隨身攜帶腎上腺素與抗組織胺混合劑,如遇蜂螫自
行注射。
8. 曾對蜂螫發生過敏反應,又必須經常從事野外工作的人可以考慮作減敏
治療。

標籤:



2015年9月21日 星期一

「維生素D」攝取不足易「老年癡呆」

這項新研究發表在《神經病學雜誌》上,研究發現維生素D對身體包括大腦功能都有重要影響。美國羅格斯大學環境與生物科學學院營養學教授Joshua Miller表示:「雖然有人維生素D水準低,智力並沒有衰退;有人有充足的維生素D,智力卻衰減很快。但平均來說,維生素水準低的人,智力下降速度是充足的人的兩至三倍。」
這項長達8年的研究(2002年-2010年),研究人數382人,年齡範圍在60-90歲間,包括有正常認知、輕度智力衰退以及老年癡呆症的人。每年評估維生素D水準及智力水準,最終採取5年平均數。
研究發現,61%的參與者血液中的維生素D水準較低。然而服用太多的維生素D也是很危險的。超過60歲的人們應該向醫生諮詢服用維生素D藥片的相關事宜。
需要補充維生素補充劑的族群為已經得了黑色素瘤,或者住在太陽光照不充足的地方。Joshua Miller認為,我們應該進行更多這種類型的實驗,將會幫助我們確定維生素D補充劑是否可以用來減緩認知下降的速度,並預防老年癡呆。

標籤: ,



工時過長壓力大小心「腸癌」趁虛而入

報導)人生無常,三年前,50歲的吳先生奮鬥一生,好不容易剛娶了美嬌娘2個月,健檢卻發現已是腸癌第四期。
收治病患的王輝明醫師表示,吳先生雖然不煙不酒,但卻可能因工時過長加上壓力,導致免疫力產生漏洞,才讓腸癌有機可趁。然在治療初期,不僅得忍受化療之苦,更因一、二線藥物產生抗藥而病情惡化。
根據研究顯示,約有25%晚期腸癌患者幾乎無治療選擇,直到新一代「多激酶抑制劑」的「口服標靶」通過健保給付,不中斷的「接軌治療」才帶給晚期腸癌患者一線生機。
三總血液腫瘤科主任何景良建議,腸癌治療千萬不能中斷,若停止治療超過3個月,癌細胞很可能就會復發而前功盡棄,呼籲腸癌病患應有恆心與毅力,持續「接軌治療」,積極對抗癌症,活出第二人生。

標籤:



生活情報---「愛買線上購物」9月22日起進駐「Yahoo超級商城」

首次跨平台合作,打造24小時線上量販店,一把青菜、一顆哈密瓜都可上網買,愛買線上購物今年目標要上攻10億元。
  • 愛買量販店進駐Yahoo超級商城,打造24小時線上購物平台。(記者楊雅民攝)
    愛買量販店進駐Yahoo超級商城,打造24小時線上購物平台。(記者楊雅民攝)
愛買營運長莊金龍表示,愛買從實體通路跨入線上購物以來,今年線上購物業績較去年同期成長8成,愛買線上購物生鮮商品業績年增率更高達2倍。
莊金龍說,爲了吸引更多消費族群,22日起愛買線上購物將首度進駐Yahoo超級商城,3萬支商品量販價,希望透過台灣第一家年度交易額破百億的平台,擴大服務客群。
他指出,愛買線上購物目前是Yahoo超級商城第一家生鮮當日訂、當日到貨的的品牌,只要在當日早上8點以前訂貨,即可於晚上8點前到。
單筆消費滿588元就免運費,且連一把青菜、一顆哈密瓜都可以單獨在網上選購,為目前全台最快、免運費門檻最低的網路量販店。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標籤:



2015年9月20日 星期日

分享---「檸檬」、「咖啡渣」用途大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家每個鍋子都是我的心肝寶貝,如果能用心的保養和清潔,就能常保鍋具如新,煮起料理也能更得心應手還能當作傳家寶交給女兒使用唷,下面就介紹幾樣常用鍋具的清潔與保養方式,步驟都非常簡單唷!
電鍋
超強檸檬去漬法/
Step1)準備1~2顆檸檬,切半丟進電鍋外鍋。
Step2)倒入8分滿的水,按鍵按下去 30分鐘沸騰後拔掉插頭,靜置2~3小時。
Step3)倒掉檸檬及水,用乾布擦乾淨即可。
Point/此方法已和電鍋公司客服確認過,只能用少量的檸檬清洗,不能用大量檸檬唷,另外只能洗外鍋,內鍋不適用此方式,再請大家注意一下喔!
琺瑯鑄鐵鍋
一般來說,鑄鐵鍋分成「琺瑯鑄鐵鍋」,和「無塗層鑄鐵鍋」二種,每一種鑄鐵鍋的開鍋、清洗和養鍋都不太相同。瑯鑄鐵鍋分成白琺瑯和黑琺瑯兩種,皆鍍上兩層琺瑯防酸防鏽,只是顏色上不同,但開鍋、清洗和養鍋過程皆一樣。此種鍋因為有做防酸處理,很適合做果醬或是需長時間燉煮的食物。
開鍋/
1)先將鑄鐵鍋標籤撕掉,不需使用洗碗精,直接以清水清洗後立即擦乾。
2)烹飪之前,塗抹一層薄薄的油,於鑄鐵鍋表面。
3)以小火慢慢加熱鍋子,即完成開鍋步驟。
清洗/
1)料理完後等溫度冷卻後進行清洗,不然溫差太大會讓鍋具破裂。
2)刷具須使用海綿,不要使用鋼刷或是粗硬的菜瓜布。
3)可使用少許洗碗精清洗,亦可使用蘇打粉或茶籽粉清洗。
4)不可使用洗碗機清洗,如遇到較難洗的食物沾黏,可長時間泡水靜置,再輕輕用海綿刷洗。
養鍋/白琺瑯因為有做兩道琺瑯處理,平日不需養鍋,唯一就是加熱前一定要先加油,冷鍋冷油使用,空燒則會導致琺瑯傷害而破裂。鍋緣因為是生鐵,平時清洗完畢擦乾後,可抹上薄薄一層食用油,以防止生鏽。
不鏽鋼鍋
白醋清潔法/
1)倒入白醋至鍋中深度,接著用中火讓醋沸騰後熄火沖乾淨(剛買的新鍋可用此方式開鍋)。
2)沖洗乾淨後再重新將鍋子加熱,加到水珠滴落會蒸發的程度。
3)熄火擦乾鍋子,接著倒少許油、用紙巾將鍋子塗抹均勻,持續加熱三分鐘熄火,即完成養鍋程序。
烤箱
異味處理/烤箱如果拿來烤味道比較重的食材,如魚、大蒜等,常常會殘留味道,這些異味若不處理,就會影響到接下來要烹調的料理,影響風味,利用一些天然的食材,就能有效去除異味,而且也很簡單喔!
1)檸檬消臭法/將檸檬對切,放進烤箱中烤約3~5分鐘,就能有效去除異味。
2)咖啡渣去異味/將沖完咖啡的咖啡渣放入烤箱,用200℃烤約20分鐘,直到咖啡渣烤乾為止,也能有效去除味道,還能有淡淡的咖啡香味。
內部清潔/烤箱內部可以用稀釋的白醋水清理,將白醋:水的比例為1:2稀釋,接著再用乾布沾溼擦乾淨。
無塗層鑄鐵鍋
這種鑄鐵鍋因為沒有鍍上一層琺瑯,非常容易氧化生鏽,也盡量不要做酸性食物或長時間燉煮的菜餚,因為生鐵容易與酸性食物產生化學變化,會影響食物的味道和顏色,此種鍋較適合做做煎烤和油炸用途。
開鍋/步驟同琺瑯鑄鐵鍋。
清洗/
1)可使用熱水與鋼絲或尼龍刷清洗,但不建議使用清潔劑。
2)不可將熱鍋直接放置冷水中清洗,以免鍋具破裂。
3)不可使用洗碗機清洗,如遇到較難洗的食物沾黏,可在鍋內注入水燒開幾分鐘,有助於殘留物清洗。
養鍋/洗乾淨後的鑄鐵鍋,需放在瓦斯爐上烘乾,並在鍋子內外層包括把手,都抹上薄薄一層油,以隔絕空氣。

(本文摘自/矽谷美味人妻一鍋幸福煮/三采文化出版)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網

標籤:



民營「救護車」真假難辨,如何自保?

緊急呼叫救護車的4大保命招數

2007-07 【文/康以玫】

當意外發生時,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可能是「呼叫救護車」,
但你可知道,有些民間救護車會以箱型車假扮救護型的救護車,
或攔截聽取警用無線電,到車禍現場搶生意,
民眾在呼叫救護車或上車前,可多注意什麼,以求自保?



58歲的張奶奶不小心在浴室滑倒,撞到頭部而失去知覺,家屬該怎樣緊急呼叫救護車?年事已高的王爺爺長期配戴呼吸器,需固定到醫院洗腎,家屬可呼叫救護車,載沒有立即生命危險的王爺爺去醫院嗎?

台灣逐漸邁入高齡化社會,洗腎、中風臥床等慢性病患持續增多,同時,老人意外事故也不斷增加,因此,救護車運送的需求也愈來愈高。報章雜誌常報導惡態救護車趁人之危,獅子大開口,不禁令人疑惑或擔心,萬一自己或家屬需緊急叫救護車,該怎樣叫「對」合法救護車?

業者表示,全省民間救護車業者約略一半是殯葬業者兼營,模式跟計程車雷同,有的具公司規模,有的屬個人行號。儘管各縣市對民營救護車立有管理法,仍難有效管理亂象,不時傳出有民眾在緊急情況遇到黑心業者,遭二次傷害。所以,民眾要先學會自保之道。

自保第1招 搞懂該叫哪種救護車

據緊急醫療救護法,救護車主要用途在於救護緊急傷病患、運送病人、實施防疫措施,及緊急運送醫療救護器材、藥品、血液或器官。

而救護車系統有分「119勤務中心派遣的公營救護車」和「民營救護車」兩種,依現行法律,兩者用途不同,不是人人都可叫公營救護車。以張奶奶的事件為例,屬「緊急可能危及生命的意外事故」,就須呼叫「119勤務中心」,請公營救護車運送。

「公營救護車」是專用於「緊急醫療或民眾遭緊急事故」時,非運送救護非緊急病患。所以,碰到車禍意外、緊急疾病救助、意識不清、呼吸困難等有生命危險的緊急狀況,可撥打119求助,呼叫公營救護車。

至於王爺爺的情況,則屬「民營救護車」的服務範圍。根據民間救護車機構管理辦法,民間救護車的業務有4項:1.運送轉診病人;2.運送非緊急醫療救護病人;3.依救護指揮中心派遣,運送病人;4.其他經衛生主管機關指派的救護相關工作。

與民眾較有直接關係的是第1、2項,像慢性病患或無法搭乘一般車子的特殊疾病者,一旦有轉院、回診、洗腎等需求,由於非緊急狀況,就須呼叫「民間救護車」。

一般而言,當病人無緊急狀況,僅需院際轉診時,若醫院有自己的救護車,或有長期合作的民間救護車公司,通常會主動安排救護車,至於是否向民眾收費,端視個案而定。而有的醫院作法是不主動安排,但會提供當地救護車電話,由家屬自行聯絡,這時,民眾就要在上車前,確定是否為合法的救護車公司,及相關收費內容。

擁有台大公衛系學歷、曾任板橋中英醫院副院長的救護車業者許哲偉提醒,119勤務中心派遣的公營救護車,有「轄區管轄」的限制,原則上不跨區服務。也就是說,如果緊急事故的病情不嚴重,位於新竹的民眾指定要將病人轉到台北的醫院,新竹的119通常會請民眾改叫民間救護車。

自保第2招 辨別真假救護車更多內容

標籤:



掏耳朵太頻繁當心「黴菌」滋生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耳朵癢就掏耳朵,這是一般人自然的反應,不僅能舒緩痛苦,還可以讓耳朵「聽」更清楚,不過,這習慣很可能讓你掏出「意外」。中國一名女子,近日感到耳朵發癢、悶痛,到醫院檢查發現,竟然是她耳朵裡長出黴菌,才會癢個不停。
經常掏耳、拉扯 耳朵成細菌栽培室
不管是用手指直接掏,還是拿棉花棒挖到舒服,只要能紓解惱人癢感,這些都是多數人選擇的方式;而中國這名女子也不例外,她平常只要一感到耳朵癢,就會用手指「進去掏」,但近日卻癢到無法自拔,連聽力都受影響,便到醫院檢查,沒想到竟是耳朵裡長出絨毛狀真菌,連自己都不敢相信。
當地醫師說,女子狀況並不罕見,平常一個上午就會接到3組同樣的病人,幾乎都因為經常掏耳朵,反覆拉扯下使真菌有滋生環境,才出現「耳朵發霉」的情形;而當真菌包覆在外耳表面,患者會出現悶痛、造成聽力受損。
不愛清潔耳朵 易形成「耵聹栓塞」
至於多數人認為,耳朵癢代表裡面有許多髒垢,一定要掏乾淨才行,對此,醫師說明,頻繁挖耳很可能使皮膚出現傷口,讓細菌有機可趁,一般而言,耳屎會隨人吃飯、說話、打呵欠時自動被排出,其實只要保持一周清潔一次即可。但如果長期不掏耳朵,很可能形成「耵聹栓塞」,也就是累積過多耳垢造成耳鳴、聽力減退、暈眩等情況。



2015年9月19日 星期六

分享--久坐易罹癌風險高

曾經有研究指出上班時間坐太久而缺乏運動容易提高罹患癌症的風險,最近美國的流行病學專家Patel也發表了類似的研究,它發現女性如果一天坐太久不論上班或休息時間超過6小時以上,會比每天只有坐3小時以下者相比更容易得到癌症。他研究了1992年到2005年的69,260名男性跟77,462名女性,男性平均追蹤了13.2年,女性平均追蹤了15.8年,其中有18,555男性及12,236女性罹患癌症。問卷調查這些癌症病患平常的休閒時間,每天躺在沙發上、工作時間缺少運動的情形,結果發現每天坐6小時會比只坐3小時者多65%發生多發性骨髓瘤、43%卵巢癌的風險以及10%侵犯性乳癌風險。他也發現即使每天都有運動跟每天都不運動,只要每天坐6小時或以上會比只坐3小時以下者還是增加了14%跟13%罹患乳癌的風險,所以不要以為每天有運動就可以長時間閒坐。他也發現這些女性都是退休或家庭主婦,可能因為這樣的關係,導致長期的久坐。但是目前的統計資料只限於女性,對於男性則沒有影響,不過其他文獻顯示不論男、女性長期久坐也一樣會增加罹癌風險。所以懶散的民眾要多加注意,每天要起來多走動、運動,因為在2012年已有研究發現每天坐的時間少於3小時就能延長壽命2年。

翰晃
                                                                                                                                                                                                 台灣癌症防治網

標籤:



2015年9月17日 星期四

分享---「中秋烤肉」健康袐訣

這樣烤肉才安心!5妙招兼顧衛生與健康

 
這樣烤肉才安心!5妙招兼顧衛生與健康/圖片取自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整理)中秋佳節將至,除了賞月、品嘗月餅及柚子外,烤肉也是中秋節的應景活動,《優活》根據以往民眾烤肉時最常疏忽的細節,以及食藥署的建議,整理出5大項正確的烤肉方法,中秋烤肉遵循這5妙招,讓你顛覆對烤肉油滋滋又不健康的印象。
1) 生熟食分開/烤肉前應將所有食材充分清洗,並且務必將生熟食材分開處理,如烤肉時使用不同的盛裝器具及夾子,以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另外,生鮮食材不可長時間暴露在室溫下,務必要注意保存溫度,食材也一定要澈底烤熟才可食用,小心防範以避免食品中毒。
2) 餐具選用/烤肉時儘量自備可重複使用之環保餐具,如需選購免洗餐具或竹籤等產品時,應選擇標示清楚且完整包裝之產品,購買烤肉架應選擇外觀完好之產品,如產品表面電鍍已剝落或有髒污,則不要使用。
3) 減少燒焦/由於烤肉是以高溫烹調含脂肪的食物,應減少食物與火直接接觸或油脂滴入炭火中,如使用鋁箔烤肉,惟須注意勿讓酸性調味料接觸鋁箔,應於食材燒烤後再添加,並勤換鋁箔!針對較難烤熟之食材,可預先以蒸、煮或微波等方式烹煮,減少燒烤時間,燒焦的食物宜丟棄不食用。
4) 多吃高纖蔬果/蔬菜內富含膳食纖維,能促進腸胃蠕動,降低致癌物質在體內停留時間,減少致癌風險,更能與膽酸結合,降低體內的膽固醇,尤其膳食纖維吸水膨潤後能增加飽足感,避免暴飲暴食。如選擇結球萵苣、蘿美生菜或廣東生菜等,取代土司包住烤肉,也可多採買金針菇、美白菇、絲瓜、筊白筍、香菇、紅、黃椒片等的燒烤蔬菜,平衡每日所需的蔬菜攝取量。
5) 去油解膩/在吃完烤肉後,可以喝一些油切消化茶,使用風乾的陳皮、山楂、草決明調製而成,因為陳皮有促進消化、消脹氣的功效;山楂有油切功效,且在藥理學研究有消血脂、降三高、活血的功效;而草決明則有軟便功能,可促進腸胃蠕動、清肝明目,但要記得應酌量飲用,且以漸進的方式,如此一來,才能真是保持健康的最佳之道。
只要注意以上原則,就能兼顧食品衛生安全,並且享受烤肉樂趣,確保歡樂過節,吃得健康又安心!

標籤:



2015年9月13日 星期日

分享---十五年的實驗結論--不穿胸罩,乳房更挺

「如果你不想讓你的胸部到了三十歲的的時候打到你的膝蓋,必須一直穿胸罩,即便是睡覺。」你還在堅持這種觀點麼?一項法國的研究表明,我們的觀點可能是錯誤的。配戴內衣並不能預防胸部下垂,而內衣的支撐作用反而促進了乳房的鬆弛。
十五年的實驗結論:不穿胸罩乳房更挺
法國貝桑松(Besancon)教學醫院教授Jean-Denis Houillon自1997年對320名婦女進行不穿胸罩的乳房演變研究,15年的跟蹤測試表明,「配戴胸罩完全沒有必要」。還有更重要的一個發現是,不戴胸罩的女性「乳頭與肩膀的距離平均每年增加7毫米。」
Houillon說在醫學上生理上解剖學上,乳房不會因胸罩支撐重量而被拉緊,相反的,支援乳房的組織不會發展,會因此萎縮。不穿胸罩的婦女,因乳房組織得以發展,乳房反而會更堅挺。
有一位28歲的參與者加入受測試組已經兩年了,兩年來一直無牽無掛的,她說她不想再戴上那鬼東西了。「好處多多,我的呼吸更順暢了,感覺更舒適更自然,我已經很少背痛了」她說。
為什麼戴內衣沒用?不過運動時還是要戴
乳房剖面圖 (圖/千趣)
乳房剖面圖 (圖/千趣) 
從解剖學上看,乳房由脂肪、脂膜、乳房小葉、輸乳管、血管、神經和淋巴管等組成,僅有乳暈和乳頭部位能找到少許肌肉組織。換句話說,它就像掛在胸口上的柔軟脂肪球。
「傲然聳立」的關鍵是什麼?就是在於皮膚、韌帶、結締組織和肌肉的拉伸力與垂直向下的地球引力做對抗。但是我們的韌帶屬於用進廢退型,當我們佩戴內衣時,乳房的重力被內衣承擔,原本提升乳房的韌帶處於閒置狀態,久而久之就變得薄弱而萎縮。乳房因此更容易下垂。
不過有一種情況,是需要適當佩戴內衣。跑步或其他高強度有氧運動會導致胸部上下跳動,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打破結締組織。所以一款支持運動的胸衣可以緩減因運動而帶來的胸部下垂。
除此以外,穿戴內衣還可以保護胸部免受外物可能帶來的傷害,如打羽毛球時,如果羽毛球落在胸部,裸態下對胸部的傷害較大,而內衣內部一般包含襯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護作用。
正確戴內衣姿勢:扔了你的集中款 (圖/千趣)
正確戴內衣姿勢:扔了你的集中款 (圖/千趣) 
正確戴內衣姿勢:扔了你的集中款
第一個就是先扔了你的集中款內衣。有些人為了讓胸部曲線好看,就買集中型內衣讓乳房更集中,但過緊的內衣可能會對乳房造成壓迫,也會對胸部血液循環產生影響,長時間如此,有可能會增加一些乳腺疾病發生的可能,如乳腺增生、乳頭凹陷等,甚至有可能引起乳腺癌。另外,如果在乳房發育初期長時間佩戴緊身內衣,有時會導致乳房發育成熟後的位置比正常人低2-3公分,嚴重影響外觀。
第二個就是儘量少穿「隱形肩帶」和過緊的肩帶。穿著內衣將肩帶束緊,表面上看提升了乳房,其實是在壓迫乳房下部,尤其是帶有鋼圈的內衣。所以醫生建議女生儘量選擇肩帶較寬的款式,肩帶過細往往會導致肩部、頸椎不適。
乳房已經開始下垂了怎麼辦
如果只是出現輕微的下垂,可以通過按摩來緩解,洗澡時不宜用太高的水溫,否則會讓乳房的結締組織老化,使肌膚失去彈性。
但是如果程度已經到了影響美觀或心理觀感的時候,那就可以考慮做乳房下垂矯正手術。乳房拉提手術是針對中度下垂的一種矯正方法,這種手術是將乳頭和乳房同時往上移,使形狀更尖挺,也可以應用在先天或產後乳房下垂的人。
另外一種方法則是直接隆乳,藉由假體的支撐可以改變乳房下垂的程度,還可以順便將乳房增大,很適合輕度下垂或產後乳房萎縮的人。

標籤:



2015年9月12日 星期六

分享---蘋果新產品 iPad Pro 比iPhone 更亮相

(中央社舊金山8日綜合外電報導)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明天將發表iPhone系列新機,而且無疑的一定會大賣,但這或許不是明天亮相的最重要的新品。

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蘋果(Apple)本週新品發表會的重頭戲可能是市場傳聞已久的大隻佬iPad。

iPad銷量低迷不振,已連續6季衰退(過去9季,有7季出現衰退)。iPad賣不好,與智慧手機螢幕持續加大的趨勢若合符節。

至少,蘋果在表面上似乎對iPad銷量難看不以為意。


庫克提到,有意購買iPad、但尚未採取行動的果粉仍有「一籮筐」。

而且大隻佬iPhone 6 Plus仍賣得嚇嚇叫,所以iPad銷量不爭氣,至少部分原因歸咎蘋果自家產品。

然而這也讓蘋果更加仰賴iPhone。iPhone占蘋果銷售比重,由1年前的超過半數攀抵至將近2/3。

因此,「iPad Pro」(也有稱為iPad Air Plus)便應運而生。

iPad Pro是介於iPad和麥金塔電腦(Mac)之間的產品,不僅夠吸睛,也將不至遭蘋果自家iPhone夾殺,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將可吸引蘋果近來鎖定的客戶群。

蘋果電腦一直難以獲得企業青睞。根據專業IT網站Spiceworks調查發現,僅有29%的企業,在它們的辦公室至少有一台麥金塔電腦。

iPad和特別是iPhone,在企業界享有更高的能見度,但這些產品還是比不上被企業廣泛採用的、搭載Windows作業系統的筆記型和桌上型電腦。

為了搶攻企業客戶,蘋果日前與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和思科(Cisco)結盟,希望仰賴他們與企業IT部門的密切合作關係,以拓展更多企業客源。

市場盛傳大隻佬iPad將搭載13吋螢幕,如果搭載觸控筆,這款新品將成為商務人士的好幫手。

同時,大隻佬iPad將與微軟(Microsoft)突然暴紅的Surface一別苗頭。

對於不需要使用電腦全部功能但仍希望享受大螢幕樂趣,並且能夠順利完成手邊工作的人來說,iPad Pro將不失為一個絕佳的選擇。1040908

標籤: ,



登革熱必知--馬桶及水箱長期不用務必蓋上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登革熱疫情「燒不退」,家中的馬桶,也可能是登革熱病媒蚊孑孓喜愛窩藏的好所在,「每天上、每天刷」,大可不必必天天蓋馬桶蓋!
  • 馬桶若長期不用,最好蓋上。(記者洪瑞琴攝)
    馬桶若長期不用,最好蓋上。(記者洪瑞琴攝)
  • 馬桶若長期不用,最好蓋上。(記者洪瑞琴攝)
    馬桶若長期不用,最好蓋上。(記者洪瑞琴攝)
  • 馬桶若長期不用,最好蓋上。(記者洪瑞琴攝)
    馬桶若長期不用,最好蓋上。(記者洪瑞琴攝)
台南登革熱病例逼近「上萬大關」,人心惶惶。周姓民眾說,以往平日不蓋馬桶蓋,現在登革熱疫情嚴重,只好隨時蓋上,希望疫情趕快退散,「這樣我家的馬桶蓋才不用一直蓋著」,「每次要使用時都要打開真的很煩,不蓋上馬桶蓋又怕病媒蚊來產卵」。
衛生局長林聖哲表示,家裡馬桶及水箱,確實也是室內孳生源之一,如果長期不用,易孳生病媒蚊孑孓,常見戶外棄置的馬桶積水查獲孑孓,還曾稽查到沒人住的「豪宅」,長期未使用馬桶,「乾淨的水」正是孑孓孳生好所在。
林聖哲建議,若是長期未使用,或出門多日旅遊,就應該將馬桶蓋及水箱蓋蓋上,防範病媒蚊孳生,若是平時天天使用,每天都有上大小號沖水,且隨手刷洗馬桶內緣溝壁及積淺水處,就不用擔心馬桶內長孑孓。
林聖哲並強調,你家沒蚊子,不代表別人家沒蚊子,因為蚊子飛來飛去,尤其病媒蚊的成長,從卵、幼蟲到最後羽化成蚊子成蟲,只需一週左右,為了預防登革熱,結合家庭及社區力量孳清,每週一天全民孳清,「樓上招樓下、阿母招阿爸、哥爸妻夫」一起來,才好杜絕病媒蚊孳生。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標籤:



2015年9月11日 星期五

你吃的黃豆安全?--政府不願面對的「黃豆」真相

從高處俯視巨大的船艙,滿艙散裝黃豆猶如漠漠黃沙,透過幾條長長的輸送管線,直接抽吸到岸上的榖倉。「這些黃豆從產地來到台灣,大約要兩個月。」中聯油脂行銷業務處副處長阮怡仁解說。
台灣每年進口黃豆兩百多萬公噸,九成都供榨沙拉油與飼料使用,國人食品的用量僅占一成。這一成大多即源自這美國來的散裝貨船(巴西豆不適用作食品)。
這些豆子雖然品種混雜又算不上新鮮,且絕大多數為基因改造,我們不也吃了十幾年。但令人驚愕的是,採訪過程中有多位豆腐業者均表示,全世界可能只有台灣人,如此大量直接地食用這種豆子。
「除了少數講究養生的人,美國人根本不吃黃豆。」豆之味負責人黃學緯直言,美國種黃豆就是為了榨油和飼料,其生產流程的思考邏輯,跟給人吃的就不一樣。
那同樣也酷嗜黃豆的日本呢?二○一○年美國堪薩斯大學農經系學者Koichi Yamaura的研討會報告中言明:「日本是基改黃豆的第三大進口國,但人類直接食用的豆腐、味噌與納豆等食品,只使用非基改黃豆。」美國黃豆出口協會也證實,日本每年進口一百萬噸的「食品級」黃豆。
中國大陸則是黃豆原鄉,近年雖然栽種面積大減、且大量進口基改豆,然只供作榨油和飼料,人民食用的,仍是以國產的非基改黃豆為主。
「既然有food grade(食品級),就有non-food grade
更多精彩內容

標籤:



醫療新知--「登革熱」防疫曙光--PCZ ( Prochlorperazine) 止吐藥可抑制病毒


新發現 止吐藥可抑制病毒






圖為含PCZ的止吐藥品。羅琦文攝

防疫曙光
醫界目前對登革熱患者僅能用支持療法,中研院生醫所發現,止吐老藥PCZ可抑制登革熱病毒,動物實驗顯示感染之初投藥,病鼠幾乎測不到病毒,高醫擬展開人體試驗,高榮也躍躍欲試。
該研究已登在《感染症》國際期刊,參與的中研院生醫所副所長林宜玲指研究共做登革熱一、二、三型病毒,含現台南與高雄流行型別,細胞與動物實驗均發現PCZ可抑制登革熱病毒。林說,登革熱病毒與C肝病毒同屬黃質病毒,以往發現PCZ可抑制C肝病毒,因而拿來做登革熱實驗。

將準備人體實驗

實驗將登革熱病鼠分三組,一組感染後立即餵PCZ,第二組感染六小時給藥,另組不給藥,再測鼠腦登革熱病毒量,第一組幾乎測不到,第二組數百個,不給藥組上千個,證明PCZ可抑制登革熱病毒。
高市大同醫院藥劑科組長王雅玲指,PCZ是藥成分名,坊間有多種以PCZ製成的止吐藥。高醫感染科醫師陳彥旭說,現無治療登革熱藥物,將準備PCZ人體實驗,若順利半年即有初步結果。
林宜玲說,將與醫院洽談人體實驗,若成功可望在疫區預防性投藥。記者吳慧芬 

PCZ(Prochlorperazine)藥品小檔案

●適應症:治療噁心、嘔吐用藥
●現有劑型:錠劑、針劑、塞劑等,國內已有多款同成分藥品
●副作用:頭暈、嗜睡等
●新發現:細胞與動物實驗顯示可抑制登革熱病毒,可望開發為治療與預防登革熱的防疫藥物
資料來源:中研院生醫所、王雅玲藥師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