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25年7月21日 星期一

胃腸相關/「功能性消化不良」如何調理

 

一吃喝就胃脹氣 多為功能性消化不良惹的禍

功能性消化不良」如何調理

75%的胃脹氣源自功能性消化不良

所謂胃脹氣是指患者在飲食或喝水之後,上腹部出現腫脹感及壓迫感,症狀包括噁心嘔吐或疼痛等。許多疾病都會引起胃脹氣,包括結構性的病變(如:胃潰瘍胃食道逆流、腫瘤、寄生蟲感染或藥物),乃至肝臟、膽或胰臟的病變等,都是可能因素之一,另有一類胃脹氣則是功能性病變引起的。

根據2015年《新英格蘭期刊》的報導,胃脹氣約有25%源自結構性病變,75%則是功能性的問題。本文介紹的就是發生率最高的功能性消化不良。
 

患者可能出現的症狀及診斷標準

根據最新的羅馬IV標準(Rome IV criteria),功能性消化不良必須具有下列1個或多個症狀:進食後腹脹、容易有飽足感、上腹痛、上腹灼熱感,並且沒有胃部結構上的異常(包括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能解釋其症狀。

功能性消化不良依其症狀特性又可分成兩大類,一是飯後腹脹症候群每週至少有3天在進食後腹脹並且(或是)容易有飽足感;二是上腹痛症候群在進食前或進食後會上腹痛並且(或是)有上腹灼熱感。根據統計,15.8-35%的病人會同時出現飯後腹脹與上腹痛兩大特徵。

診斷功能性消化不良,除了根據前述症狀之外,還需符合飯後腹脹症候群或上腹痛症候群的診斷標準,並且症狀至少曾經出現6個月,同時持續3個月以上才能確定。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響層面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理生理機轉是複雜且多因素的。黏膜完整性的受損、免疫下降、腦部對腸胃道的控制失調等,皆會使胃十二指腸的運動及感覺失衡。主要的影響層面如下:

  • 胃排空時間的失調:25-35%的病人胃排空時間延遲,10%的病人胃排空時間減少。
  • 迷走神經控制胃蠕動的協調性受損
  • 胃及十二指腸對於脹及酸的刺激敏感度增加:一項以270人為對象的研究發現,37.4%的患者對胃膨脹的敏感度上升。
  •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及改變腸道的微生菌環境
  • 研究指出,十二指腸嗜伊紅性球的增加和容易有飽足感的症狀有關。感染、壓力、攝取過多酸性物質、抽菸及食物過敏都可能使十二指腸黏膜受損而產生症狀。
  • 心理因素:焦慮、憂鬱及神經過敏症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有關。
     

很多病人只要自我改變就會好多了

全文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