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15年10月31日 星期六

分享----「義美香腸」未添加「亞硝酸鹽」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發佈肉品致癌風險評估報告,若攝取香腸、漢堡肉等加工肉品恐增加致癌機率,並將其列為一級致癌物。近年也有許多研究顯示,灌進香腸中的亞硝酸鹽在特定環境中會生成強致癌性的亞硝胺;義美食品指出,義美香腸10幾年前上市時,就堅持不加亞硝酸鹽,結果香腸顏色偏暗導致銷量不佳,陸續曾下市3次。網友得知後,直呼「我又要用鈔票讓義美香腸下架了!」
據《蘋果日報》報導,針對日前WHO的警告,許多業者認為說法太過嚴苛,尤其香腸在台灣又是著名美食,研究報告應有所本,否則會讓香腸產業全死光光,而衛福部也有規定香腸添加亞硝酸鹽標準為70ppm,業者添加多符合國內法規規定。
而被譽為食品界「最後的良心」的義美,想不到從10幾年前就不添加亞硝酸鹽,卻因為顏色暗暗的導致銷量一直不好,曾下市3次,但總經理高志明仍堅持不加亞硝酸鹽,不過坦承現在銷售仍然不好。
網友得知後,紛紛在義美臉書專頁上留言,「原來義美有賣香腸!」、「再次用新台幣讓義美香腸下架!」、「我買過一次,不錯吃,但是顏色真的不好看XD」、「既然這樣就只好用新台幣制裁義美了!」⋯

亞硝酸鹽對人體的危害QA

標籤:



關於「魚肉」QA

魚的達人知識區 
★★★吃魚的好處★★★
♥ 魚的營養成分有哪些? 
  1. 魚類的蛋白質PER值(PER=3.6)僅次於蛋(PER=4). 
  2. 魚肉含有豐富的EPA / DHA.
  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以N-3和N-6最重要,但須維持一定比率,N-3以DHA、 EPA 為主。
  4. 魚的熱量通常比肉類低 ‧ 其他海鮮如有殼的蝦、貝類;頭足類的花枝、軟絲…,也是低熱量,高蛋白的食物。 
  5. 魚肉由獨特的脂肪酸組成,不飽和脂肪酸。海鮮的飽和脂肪酸含量極低,並以不飽和脂肪酸為主。
♥ 魚類的蛋白質屬於優質蛋白嗎?
魚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是極佳蛋白質的來源,其蛋白質含量為豬肉的2倍且屬於優質蛋白。
魚類的蛋白質含有人體所需之九種必需胺基酸,所以魚是「一級棒」的蛋白質來源喔!
♥ 魚的DHA比陸生動物肉多嗎?
♥ 何謂Omega-3?
Omega-3是一種多元不飽和脂肪酸(EPA)。 人體內重要的脂肪酸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來自穀物和動物肉類的 Omega-6;另一類是來自魚類的Omega-3。
♥ 哪些魚類DHA的含量較高?
研究指出攝取魚油最好的來源是由天然食物中攝取,而不建議由魚油的膠囊 取得,只要是魚鱗閃閃發光,背部為青色的魚,都含有大量DHA含量, 例如秋刀魚、鯖魚、石斑魚、鮭魚、鰹魚、鮪魚、土魠、肉魚、白鯧魚、金線魚等深海魚類。至於其它動物性食物或牛奶中含DHA是很微量。 
♥ 海鮮類中DHA、EPA及脂肪含量? 
名稱 
DHA含量 
EPA含量 
脂肪含量 
(毫克/100公克)
(毫克/100公克)
(公克/100公克)
鮪魚 
2,877 
1,288 
20.12
圓鱈 
很高(數據不詳)
很高(數據不詳)
數據不詳 
鰤魚(青甘、紅甘)
1,785 
898 
12.48
鯖魚(青花魚) 
1,781 
1,214 
13.49
秋刀魚 
1,398 
844 
13.19
鰻魚 
1,332 
742 
19.03
沙丁魚 
1,136 
1,381 
10.62
紅鱒 
983 
247 
6.34
鮭魚 
820 
492 
6.31
竹莢魚 
748 
408 
5.16
海鰻 
661 
472 
8.58
鰹魚 
310 
78 
1.25
鯛魚(赤鱆)
297 
157 
2.7
鯉魚 
288 
159 
4.97
鰈魚 
202 
210 
1.42
比目魚 
176 
108 
0.84
香魚 
136 
201 
4.11
烏賊 
152 
56 
0.39
蛤仔 
34 
21 
0.3
蜆 
48 
31 
0.43

♥ 哪些魚類含有豐富EPA與DHA? 
海鮮食材中,魚類如鯖魚、沙丁魚、秋刀魚、鰻魚、鮭魚等,都含有豐富EPA與DHA。
♥ 如何挑選新鮮的魚? 
  • 眼睛要明亮透明不可混濁:一般當魚類的眼睛 變灰濁不清則表示該魚擺放時間太長已不太新鮮,故在選購時可先觀查魚眼。http://www.fish-top.com/knowledge.html更多內容

標籤: , ,



好康分享---下載「抗藍光軟體」,電腦也能抗「藍光」

現代人盯著手機、電腦螢幕時間越來越長,導致視力出現問題。於是許多人會選擇抗藍光眼鏡來保護自己的靈魂之窗。 除了眼鏡之外,其實還有一款好用的軟體,讓你除了戴上抗藍光眼鏡以外,也可以在電腦螢幕上加一層防護罩,讓整體抗藍光的程度更加提升。
現代人盯著手機、電腦螢幕時間越來越長,導致視力出現問題。(圖片來源/BGR)
F.lux 是一款可以在 Windows、Mac、Linux 上運作的一款軟體,提供免費下載。用戶只要透過設定自己所在的國家,該軟體就會根據你所在的區域,來判別該地的日出日落時間,並且隨之調整營目光線。
F.lux 是一款可以在 Windows、Mac、Linux 上運作的一款軟體。(圖片來源/F.lux )
如果天黑了,F.lux 就會將螢幕亮度調整成接近室內光線,以降低螢幕亮光對大腦的刺激。有研究指出,在夜間盯著亮亮的行動裝置看,將會讓你更難入睡;但透過 F.lux 調整螢幕亮度的特性,能使用者在夜間比較好睡。
不過, 若你從事的是美編、攝影師等需要觀看精準色彩的職業,那 F.lux 恐怕不適合你,因為調整螢幕亮度可能會影響色彩的呈現;或是你也可以選擇在工作時將 F.lux 關閉。快來試試看 F.lux,為自己的靈魂之窗多加一層防護罩吧!,

標籤:



分享--11歲女孩創業,賣「超強網路安全密碼」

最有生意頭腦的11歲!美國一位11歲女孩小小年紀就創業,而且賣的還是網路超強安全密碼,她利用古老的Diceware密碼生成方法生成密碼,每個密碼售價2美元,號稱難以被破解,目前已經成功30多筆交易。
Mira Modi 網路安全密碼(每日郵報 http://www.dailymail.co.uk/femail/article-3293648/Meet-11-year-old-whiz-kid-combating-hackers-selling-uncrackable-passwords-2-new-cyber-security-business.html)
▲Mira Modi年紀小小就利用販賣密碼來創業。(圖/翻攝自《每日郵報》)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才就讀六年級的Mira Modi因為媽媽要她擲骰子來生成密碼,發現在網路流行的世代中,駭客很容易入侵大家的個人資訊、媒體帳戶等,因此有一個強大的密碼十分重要,也察覺到這是未來的市場需求。
於是Mira開始使用Diceware密碼生成方法,擲骰子取得數位,然後對應英文字元再加以組合成密碼。Mira表示,這些組合過後的密碼不但好記憶,也難以破解,而且還可以利用改變大小寫及添加符號來做出更獨特的密碼,目前在實體銷售和線上銷售加起來已有30筆左右的交易。(整理:實習編輯林瑩真)



2015年10月30日 星期五

分享---「堅果」好處一籮筐,十大排行榜報你知

⋯⋯⋯
美國《每日飲食網》近日刊文指出,適量食用堅果,對人體好處多多。
TOP1/榛子
榛子富含維生素E和葉酸,前者是強效抗氧化成分,後者有益孕婦體內胎兒健康發育。據美國農業部資料顯示,榛子也是食物纖維、B族維生素、蛋白質、鉀、鈣的良好來源。每天吃1/2盎司榛子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1盎司(約等於28克)榛子約含176大卡熱量。
TOP2/松子
松子的熱量和脂肪含量都不低,1盎司松子熱量有191大卡,但其所含的脂肪主要是單不飽和脂肪酸。同時松子是很好的蛋白質和食物纖維來源,而且松子維生素K含量之高在堅果中獨一無二,有助骨骼和動脈健康。松子的鎂鉀含量也不少,有助降血壓和保持心臟健康。
TOP3/核桃仁
它的抗氧化成分在堅果類裡是最高的,研究表明,經常吃核桃仁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對抗糖尿病以及某些癌症。核桃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亞麻酸以及植物甾醇,有助降低膽固醇。核桃仁也是鋅和葉酸的良好來源,可幫助抗壓,增加血清素水準以及增強腦力。1盎司核桃仁提供約180大卡熱量。
TOP4/杏仁
其突出好處在於富含葉酸和維生素E,有益心臟,同時杏仁是營養成分最豐富的堅果,富含食物纖維、鎂、鉀、鈣、鋅以及蛋白質。此外,杏仁可提高飽腹感,因此每天吃一把,可幫助控制食欲。1盎司杏仁約含163大卡熱量。




(繼續閱讀,全文𨍭載自)

標籤:



「B肝」變「爆肝」---醫師:錯誤觀念造成

〔記者張聰秋/彰化報導〕根據國健署調查,全台已知自己為B、C型肝炎的民眾當中,高達3成民眾因自認身體沒有任何不適,不需要就醫,甚至是根本不知道罹患病毒性肝炎應該要看醫師,而沒有就醫,錯過治療,有些人最後因此讓肝癌找上門。
  • 醫師提醒民眾,擺脫對肝病的錯誤迷思,積極及早治療,遵從醫囑,人生不一定就會「變黑白」。(記者張聰秋攝)
    醫師提醒民眾,擺脫對肝病的錯誤迷思,積極及早治療,遵從醫囑,人生不一定就會「變黑白」。(記者張聰秋攝)
彰化基督教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主任蘇維文指出,肝病是台灣國病,慢性肝病、肝硬化是國人死亡原因第9名,死亡年齡僅58歲,是十大死因中死亡最年輕的死因;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民眾就像國健署調查結果,對肝炎認知錯誤影響治療時機。
蘇維文表示,慢性B型肝炎雖然沒有症狀,但仍約有15到40%的患者會演變成肝硬化、肝衰竭或是肝癌,臨床經驗,罹患慢性B肝的國人約有2到4成死於慢性肝病。
蘇維文說, 台灣自1984年起開始推動B肝接種政策後,國人慢性B肝和肝癌死亡率明顯下降,有些沒有來得及接種疫苗的族群,也可用治療慢性B型肝炎的藥物,包括透過調整患者免疫系統清除病毒的干擾素,以及減少病毒在體內複製的口服抗病毒藥物等等。
彰化基督教醫院消化系中心主任徐友春指出,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慢性肝炎,可壓抑病毒複製、降低病毒數量,而台灣本土研究數據也證實,口服抗病毒藥物可以減少B肝相關的肝癌復發風險和死亡率。
徐友春主任表示,慢性肝炎的患者只要能擺脫對肝病的迷思,積極及早治療,遵從醫囑,人生不一定就會「變黑白」。

標籤:



小心---「塑膠」器皿不宜盛裝熱食,會溶出毒素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塑膠餐具在台灣幾乎可說是隨處可見,但您知道這可能會吃下不少毒素嗎?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指出,塑膠器皿在製作過程中,會添加許多化學物質,而當這類塑膠器皿遇上「高溫食物、油性液體、酸性物質」時,很可能就會溶出毒素。
  • 吳家誠指出,塑膠器皿所溶出包括「重金屬」、「環境賀爾蒙」以及「基因毒」等毒素。(資料照,記者羅沛德攝)
    吳家誠指出,塑膠器皿所溶出包括「重金屬」、「環境賀爾蒙」以及「基因毒」等毒素。(資料照,記者羅沛德攝)
  • 小吃攤常會使用塑膠器皿裝熱食,但可能會溶出毒素。(資料照,記者簡榮豐攝)
    小吃攤常會使用塑膠器皿裝熱食,但可能會溶出毒素。(資料照,記者簡榮豐攝)
根據《健康醫療網》報導,吳家誠指出,塑膠器皿所溶出包括「重金屬」、「環境賀爾蒙」以及「基因毒」等毒素。「重金屬」可能會導致鎘、鎳、鎘中毒,嚴重會使肝腎壞死‵甚至死亡;「環境賀爾蒙」則是塑化劑;「基因毒」則是毒素傷害細胞基因,使罹癌機率增加。
報導提到,吳家誠認為,食安不僅是食材,應該要從整體性把關,否則再健康的食物被汙染後,對人體仍是一大危機。

標籤:



防堵「鉛」危害,多留意幾件事


鉛暴露影響神經系統,日常生活9招預防/圖片取自優活健康網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雙北鉛管戶高達3萬多戶,帶來的健康問題不可小覷,國健署邱淑媞署長表示,鉛毒性危害主要影響神經系統,不管是在子宮時期或嬰兒時期受到鉛暴露,都有可能影響嬰幼兒腦部發展,包括智商降低、注意力不集中、反社會行為等,嚴重者亦可能造成貧血、高血壓、腎功能受損及免疫與生殖系統傷害。
鉛來源多重 由空氣、飲食進入人體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鉛在環境中有多重來源,包括石油(含鉛汽油)、油漆、染料、食物罐頭之焊接劑、含有染料的食品容器、含鉛水管、工業製程、含鉛中草藥、含鉛糖果紙、含鉛玩具等,會經由空氣、家戶灰塵、街塵、土壤、飲用水及食物進入人體。
為減少鉛暴露對健康的危害,國民健康署提供民眾於日常生活9項建議:
1) 早上或返家後自來水水龍頭先打開,讓水流1~2分鐘,將沉積在管路之鉛排出,並可作為沖馬桶、澆花等非食用用途。
2) 目前水龍頭國家標準CNS 8088規定水龍頭溶出鉛及其化合物為7 ppb以下,建議民眾選用具有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標章之水龍頭或管材。
3) 倘仍有用水疑慮,可選用離子交換樹脂或RO逆滲透淨水器。
4) 某些水晶玻璃及有染料的容器可能含鉛,應避免盛裝酸性液體,並避免兒童使用。
5) 如要使用中藥須注意其來源安全可靠,尤其避免嬰幼兒使用欠缺安全管理的藥物。
6) 兒童玩具建議選用具有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安全標章之玩具,避免將廉價、色彩鮮豔之玩具贈品,交給嬰幼兒,以避免其咬食玩具。
7) 兒童所處環境,宜注意清掃、吸塵,避免處於有落漆、剛油刷或焊接作業的場所。
8) 油漆建議選用獲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推動之健康綠建材標章之水性漆。
9) 家長從事含鉛作業時,應穿著工作服,且勿將工作服穿回家,下班時需於工廠更衣、沐浴再回家。

標籤:



分享---喜歡吃「香腸」的健康新選擇

 首頁 > 生活

不含亞硝酸的「地瓜香腸」 有健康概念!

中州科大舉辦「地瓜食神爭霸戰」,選手們做「地瓜香腸」,不加硝酸鹽,堪稱是健康香腸。(記者顏宏駿攝)
2015-10-30  14:52
〔記者顏宏駿/員林報導〕世衛組織日前發佈報告指稱,香腸等肉類加工品吃過量有致癌之虞,讓不少饕客對香腸拒而遠之,私立中州科大今天舉辦全國地瓜創意料理大賽,選手辜重嘉、王子雄,發揮創意做「地瓜香腸」,他們的香腸現灌現烤,完全不加硝酸鹽,保留香腸的美味,又兼顧健康。
  • 中州科大舉辦「地瓜食神爭霸戰」,選手們做「地瓜香腸」,不加硝酸鹽,堪稱是健康香腸。(記者顏宏駿攝)
    中州科大舉辦「地瓜食神爭霸戰」,選手們做「地瓜香腸」,不加硝酸鹽,堪稱是健康香腸。(記者顏宏駿攝)
辜重嘉、王子雄以坊間香腸的經典調味料加入生鮮碎肉攪伴,由於是即食料理,無需保存、保色,他們去掉亞硝酸,而為了增加香腸的口感,加入地瓜丁。
調味後的碎肉,灌入腸衣成型,直接放入烤爐,不到20分鐘就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的健康香腸。
辜重嘉說,他很喜愛吃香腸,但日前世衛組織的報告,提醒他香腸其實可以吃得更健康,他拿掉保鮮用的亞硝酸,仍能保存香腸的美味。
他還說,為了讓香腸呈現渾圓狀,同時把地瓜丁牢牢的含在碎肉裡,還要加入蛋白液,工法非常繁複。
他們今天參加中州科大舉辦的「地瓜食神爭霸戰」,同場較勁的共有來自全國各大專院校12支隊伍,選手們絞盡腦汁,以地瓜做出各項各樣的美味料理。
選手們展現高超的料理技巧,分別以海鮮、肉品、鮮蔬、香草搭配地瓜,把地瓜的美味詮釋得淋漓盡致。

標籤:



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

日本名醫誠心建議----想健康就「不要跑步」



要從頭培養一個「對健康有益的新習慣」,需要大量的精力,讓人很難提起勁去做,而且即使鞭策自己開始做了,也很難持之以恆。
不過我非常幸運,常有機會接觸到許多運用巧思而活得健康又長壽的長輩,還有成功抗癌的人們,瞭解他們是如何下工夫去實踐他們的健康妙方。
這些工夫,並不是「刻意去做什麼」,重點更在於「不去做什麼」。
的確,比起從頭培養某些新習慣,改善現有的某些壞習慣,門檻似乎比較低。而且若只要戒掉某些壞習慣,健康就能獲得明顯的改善,也可以讓人理解這些老人家遠離惡習的理由。事實上,這些老人家就活得既健康又長壽,因此可信度十足、說服力滿點。
這篇文章嚴選的5個壞習慣,全是來自於這些健康長輩的智慧,也就是「只要遠離這些壞習慣,就可以讓健康獲得飛躍性的改善」。只要戒掉過去一直有的壞習慣即可,所以應該比從頭開始培養新的好習慣要簡單多了。
一般健康書總是要你做這個做那個,但其實想要健康,你不用急著做什麼,只要「不做」,就能從此輕鬆甩掉病痛,安心過生活!
一、不要運動!
尤其「不要跑步」,因為跑步容易導致生病和老化!
第一個要建議大家戒除的壞習慣,就是「運動」。
對懶得動的人來說,這個提議可能會讓你覺得:「這正是我要的!」
只說「運動」太模糊,如果說得更明白一點,或許可以說是「運動競賽」。這裡說的「運動競賽」,指的是含有「與人競爭」、「追求時間成績」,以及「奔跑」這類要素的運動。繼續閱讀



「鮮奶」怎麼挑?----低脂、全脂、機能牛乳⋯




牛奶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乳製品,常跟「營養」與「健康」劃上等號。但牛奶到底有什麼營養,為什麼大家都那麼愛喝它?脫脂、低脂、全脂、機能奶...,坊間的奶製品那麼多,又該如何選擇?今天就讓我們花點時間來認識一下這個日常生活中的常見,且是奶茶或咖啡好朋友的牛奶吧!
牛奶有哪些營養?
牛奶是在所有動物乳汁中最廣為人們所食用的乳製品。事實上,動物乳汁的營養成份幾乎是大同小異,僅差在各種營養素含量比例有所不同而已。一般來說,生長快速的動物乳汁所含蛋白質和礦物質較高,因為小牛生長速度為人的兩倍以上,故牛奶中蛋白質和礦物質的含量也差不多是人乳的兩倍以上。
牛奶中有近九成是水分,其中最有價值的兩個營養素是鈣及蛋白質,最缺乏的則是鐵和維生素C。另外,由於反芻動物瘤胃中的細菌會把青草和穀類裡的不飽和脂肪酸轉化為飽和脂肪,因此相較於一般食物來說,牛等反芻動物的乳汁含高量的飽和脂肪。
牛奶是相當優質的蛋白質食物,PDCAAS指數為1(編按:蛋白質經消化率修正的胺基酸評分值,protein digestibility corrected amino acid score,是一種用來評估蛋白質品質的指數。以1為最高,代表為優質的蛋白質來源),和蛋及大豆的蛋白質並列,屬於優質的蛋白質食物。一般人每公斤體重約需要0.8~1.2公克的蛋白質,而一杯240cc牛奶約可提供8公克的優質蛋白質。
另外,牛奶也是良好的鈣質來源,平均1cc牛奶約含1毫克的鈣,一杯約有240毫克的鈣,對於每日飲食建議攝取量高達1000~1200毫克的鈣來說,喝牛奶不失為一個相當輕鬆的補鈣方式,且牛奶中的鈣相當好吸收,故一般只要想要補鈣,很多人就會直接聯想到要喝牛奶。
牛奶中還含有一種相當特別的營養素--乳糖。牛奶中的碳水化合物指的就是乳糖,它是乳製品所特有的成分,也是乳品甜味的來源。正常的情況下我們身體可自行製造乳糖酵素,把乳糖分解為葡萄糖和半乳糖,但對於平日沒有喝牛奶習慣的人,因為身體已習慣性不主動製造乳糖酵素,故突然喝牛奶時會因無法分解乳糖而導致所謂的乳糖不耐症。某些微生物(如乳酸菌)為了能在牛乳中生存,能製造酵素來將乳糖分解,並轉化為乳酸,故有乳糖不耐症的人雖然不可以喝牛奶,但卻是可以喝優酪乳等經乳酸菌發酵處理過的奶製品
脫脂、低脂和全脂奶哪一個比較好?
乳脂肪約占全脂牛乳一半的熱量,是牛乳中相當重要的成分,具有營養與經濟價值,如牛奶中的脂溶性維生素ADEK,而更高的乳脂肪意味著可製造出更多的鮮奶油或奶油,具備更高的經濟價值。但由於每公克脂肪含有9大卡熱量,很多人為了減肥或降低牛奶的熱量會選擇飲用脫脂奶。更多內容

標籤:



分享---想知道自己有無「鉛」中毒?

文/林思宇(今周刊)
媒體驚爆全台灣7縣市有3.6萬鉛管戶,由於鉛會在體內累積,引發鉛中毒而引起民眾恐慌。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可能有鉛毒,長庚團隊提出10招,教民眾遠離鉛毒。
天龍國變成鉛籠國,吃東西再小心也沒用,埋在地下的鉛管才可怕!
全台7縣市有3.6萬自來水鉛管戶,其中新北市就高達1.3萬戶,隨著雙北市鉛管地圖曝光,外食族常去的美食地區如永康街、饒河夜市、師大夜市等全上榜,一時之間人心惶惶。
根據美國環境保護署(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官網資料顯示,早在1974年美國就訂定飲用水中鉛的「最高汙染程度目標 (MCLG)是『零』」。也就是說,飲用水中,不該含有鉛。
至於為何飲用水中會含鉛?台灣臨床藥學會祕書長劉人瑋在其粉絲團上解釋,最常見的原因是供水系統腐蝕,且供水系統的管路材質本身就含有鉛。至於影響供水系統釋出鉛的因素則包括溫度 (水溫高容易使管壁釋出鉛)、酸鹼值、水停留在供水系統的時間 (時間越長,鉛濃度越高)、水中的電解質組成等。
鉛中毒恐致腦部病變
這次自來水公司與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管轄的50個淨水廠中,有一半的淨水廠供水被驗出含鉛每公升0.25到7.76微克不等。
令人憂心的是鉛在體內是會累積的,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表示,含鉛物質吃下肚,會進入肝、腎和血球當中,8成以上的鉛更會存在骨頭裡,鉛在血液中半衰期為30天,在骨頭裡可長達25年以上。
從醫學角度來看,顏宗海說,鉛中毒發生在小孩身上可能造成過動、注意力不集中或智力發展遲緩;表現在成人身上,則可能是手腳發抖、運動失調、四肢無力、貧血、高血壓、食欲不振、便祕、噁心、痛風、退化性腦部病變等,所以第一時間可能去看神經科、心臟科、血液科等,不會想到驗鉛含量。
煮沸無法除去重金屬
曾有病人送到長庚一直喊肚子痛,做完包括電腦斷層在內的所有檢查都正常,最後驗鉛含量才發現超標很多,要用兩種解毒劑才能治好。幸好,如今醫療技術發達,只要發現以後,治療效果都不錯。
想知道有無鉛中毒,驗血或驗尿就可以知道,而驗血會比驗尿還準。長庚團隊的研究認為,當成人血液中鉛濃度高於每公升20毫克、孩童則是每公升大於5毫克,加上出現鉛中毒的症狀,就要治療以防器官受損。專家一致認為,預防鉛中毒最好的方法就是「減少暴露」。因此鉛水管問題,只有全面換掉鉛管才是真正解決問題之方。 (閱讀全文:http://goo.gl/PC8ZX3
更多精彩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984期。
延伸閱讀》
你每天喝水喝對了嗎?--- http://goo.gl/nJ9ytQ
芭樂汁可治登革熱? 多喝水較有效--- http://goo.gl/kl0Avz
一場風災攪混「自來水」 引爆恐慌--- http://goo.gl/JB3nJs

標籤:



霾害報到,「口罩」如何挑選才能有效阻絕PM2.5

【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秋冬空氣品質不佳,全台各地暴露在細懸浮微粒PM2.5侵襲之下,人人自危,戴口罩加強防護。然而,你真的戴對口罩了嗎?專家表示,一般平面口罩與臉部的貼合度不夠,活性碳口罩只能部分去除異味、對微粒幾乎沒有過濾效果,都只是戴「心酸的」,建議一般人選擇低階的N95或FFP1濾材,且能貼合臉部的口罩就好。
平面口罩的功能在保護環境,避免生病時的病菌污染環境,而非過濾微粒。(攝影/駱慧雯)平面口罩的功能在保護環境,避免生病時的病菌污染環境,而非過濾微粒。(攝影/駱慧雯)
選購口罩!一般人用N95或FFP1即可
正確防護PM2.5、拒當PM二百五!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陳志傑表示,口罩的防護效率關鍵在於「過濾效率」和「密合程度」。市面上口罩產品五花八門,一般而言,有經過認證的口罩才有品質保證,例如美規的N95、N99、N100或是歐規的FFP1、FFP2、FFP3等,可過濾80%至99%以上不等的微粒。
口罩的過濾效率越高,空氣阻抗也越強,配戴者需更用力呼吸。對一般人來說,低階N95或FFP1濾材的過濾效果就已足夠,另一提升防護力的關鍵是口罩與臉部的密合度。
陳志傑教授表示,口罩的防護效率關鍵在於「過濾效率」和「密合程度」。(攝影/駱慧雯)陳志傑教授表示,口罩的防護效率關鍵在於「過濾效率」和「密合程度」。(攝影/駱慧雯)
平面口罩密合性差 戴雙層也難防護
陳志傑教授表示,平面口罩貼合臉部的部分,因為沒有空氣流通,無過濾功能,且平面口罩一般與臉型的密合較差,微粒透過口罩側邊或上方等未與臉部密合處被吸進人體,防護效果大打折扣。原則上,平面口罩的功能在保護環境,避免生病時的病菌污染環境。
市售活性碳口罩僅有薄薄一層活性炭,過濾微粒效果差,僅有一部分消除異味的功能。(攝影/駱慧雯)市售活性碳口罩僅有薄薄一層活性炭,過濾微粒效果差,僅有一部分消除異味的功能。(攝影/駱慧雯)
使用高過濾效率口罩時,更需要配合高密合度,因為空氣分子像人一樣,會往阻力最小的地方流動,若密合不佳,空氣反而不經過濾材,而選擇從口罩與臉部的洩漏縫進入,整體防護效果反而變差。這也是兩層口罩不會提供較佳的防護的主要原因。
戴口罩要練習!手壓口罩壓片服貼鼻型
口罩該怎麼戴才對?陳志傑教授表示,戴口罩時若發現有眼鏡起霧的情況,代表密合度不夠。建議挑選立體杯狀或鴨嘴型的口罩,配戴時多練習,用兩手食指型將口罩鼻梁的金屬壓片形塑成服貼鼻子的形狀,再沿著口罩邊緣壓貼於臉部,提高密合度,盡量發揮口罩的整體防護效能。
活性碳只消除部分異味 過濾微粒效果差
至於活性碳口罩能否過濾懸浮微粒,陳志傑教授說明,市售活性碳口罩僅有薄薄一層活性炭,對於微粒的過濾效率極低,且因厚度極薄,只能去除一部份的揮發性有機物、異味,且隨著配戴時間增長,對於臭味的消除功能也會降低甚至完全沒有。有趣的是,口罩戴越久,微粒不斷附著於過濾層表面,反而更能阻隔微粒進入呼吸道。
【PM2.5防護秘笈】
1.
平面口罩效果差。

2. 
有認證、有保障。

3. 
活性碳無作用。

4. 
沒有100%密合。

5. 
兩層口罩不一定比較好。

6. 
穿戴需要練習。

標籤:



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

「手機」在2011年即列「2B級」致癌物

〔記者鄒念祖/台北報導〕全球手機數已經突破70億,為了應付龐大的使用者,微波輻射也達到了天文數字,愛立信通訊前環境處經理鄂楊哈爾柏格更警告:「未來五到十年內會有將近半數人口出現某種型態的電磁波過敏。」「公視主題之夜」於10月30日週五晚間十時首播紀錄片《看不見的威脅》(An Invisible Threat),提醒世人正視這個人類健康的無形殺手。紀錄片映後也邀請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張武修,於節目中與主持人蔡詩萍進行對談。
全世界73億人口無論身處何地,一天24小時都受到電磁波輻射影響,但我們的生物演化並不是在這種微波環境中發生的,地球天然微波輻射量原本極低,忽然間我們被那麼多微波訊號穿透身體,人類有防禦機制嗎?
蜜內娃帕洛瑪是個電磁波過敏症患者,住家附近的天線電磁波,導致她心跳加速、噁心、頭痛、精神恍惚、甚至痙攣,嚴重影響生活。瑞典卡羅琳學院神經科學系主任歐勒約翰森表示:「我們生活環境的微波輻射已經達到了天文數字,是一百年前天然背景輻射的一千兆倍。」
愛立信通訊前環境處經理鄂楊哈爾柏格警告說:「1980年代初期,很少人有電磁波過敏現象,但現在我想已經遠超過10%,按照目前趨勢,未來五到十年內會有將近半數人口出現某種型態的電磁波過敏。」
紀錄片《看不見的威脅》清楚指出,世界衛生組織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已經在2011年把手機列為2B級致癌物,和殺蟲劑DDT、重金屬鉛同一等級,這是世衛組織首次承認,手機會帶來神經膠質瘤(腦瘤的一種)和聽覺神經瘤等不利影響。
此外,美國國家衛生院的研究指出,使用手機50分鐘,會影響手機天線附近的大腦區域活動,加速該區域的葡萄糖代謝;美國醫學會期刊的研究也證實,手機持續的、低量的電磁波影響人體大腦的運作。
「公視主題之夜」《看不見的威脅》預告:

標籤:



分享---超夯的「米麵包」


吳文宜 成功研發100%米麵包
米麵包米麵包即是不使用小麥麵粉,改採台灣本土米磨成細粉替代烘焙材料,而製作的產品叫米麵包,一般市售麵包,若製作上仍需依賴麵粉,調配比率高於50%,僅能稱為「麵米包」。 台糖量販執行長曾見占(右起)與台灣米師傅吳文宜等人,共同引領有機米麵包旋風。圖文/陳惠珍 
標榜全國首創的「有機米麵包旋風」,由台糖量販與台灣米師傅吳文宜共同推動;身兼台灣米師傅米糧研發推廣園區研發執行的吳文宜表示,成功研製全國第一個採用100%米穀粉,不摻一點麵粉所生產的米麵包、米蛋糕、米鳳梨酥、米桂圓酥等有機米製的米食系列,將以差異化凸顯台灣製健康食品。
從事烘焙業長達52年的吳文宜,是全國第一位採用台灣米糧百分百無添加麵粉製作烘焙;吳文宜坦承,白米的筋度沒有麵粉來得好,但現在已能利用技術加以克服,米麵包不論口感、賣相,絲毫不比麵粉麵包來的差,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台糖量販執行長曾見占指出,毒澱粉爆發以工業化學物充當食物原料,危害身體健康導致癌症病變,造成民眾飲食恐慌,實在很可怕,而台糖公司品質嚴格把關,致力從事有機農業製作,無任何化學添加物及香精,健康、養生讓腸胃無負擔。
首創台糖有機米製作的麵包加入台糖有機農產品系列,口感超有Q勁,由吳文宜師傅把台糖有機米導入烘焙產品做為主原料,研發一系列有機米烘焙食品,提高了台灣米食的附加價值,讓米食多元化,更添加生活飲食變化樂趣。
台糖量販店以台糖有機米100%製作的烘焙系列食品,目前有十一項食品,已在現場自製生產包括米吐司、米麵包、米蛋糕、米泡芙、米銅鑼燒、米鼓餅、米餅乾等七項食品,行銷通路有台南仁德、高雄楠梓、屏東市、雲林北港、台中西屯等,遍及全省各地台糖量販店。(工商時報)台灣1001個故事--土地公的米麵包

標籤:



「口臭」不可輕忽---身體疾病前兆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日前有媒體報導,不同口氣異味,其實都在暗示你的身體生病了。哈佛大學牙醫學博士陳俊龍醫師解釋,不少人以為,口臭只是「火氣大」或是刷牙不夠勤快,其實口臭可能是身體疾病的警訊,專家建議,應找出根本原因,加以治療才能改善。 

一、垃圾腐爛、腐肉味:牙周病。

陳俊龍博士表示,牙周病是全世界罹病率最高的慢性病之一,值得注意的是,牙周病是個不可逆的疾病,呼籲定期洗牙、檢查,才能及早發現、控制病情。高達9成的口臭都與牙周病與蛀牙有關,有些患有牙周病、蛀牙的病人,只要一開口就會發出嘔吐臭味,而牙周病則是因硫磺厭氧細菌在嘴裡發酵、繁殖,多隱藏在喉嚨處與舌下處,會發出類似垃圾曝曬在陽光下的惡臭味,臨床上多以牙齦刮除術來控制病情。

二、魚腥味:鼻竇炎


鼻竇位於眼睛和鼻咽腔的顏面骨中的空腔,其中多是空氣,與口腔、鼻腔相通。而鼻竇炎多是因感染、過敏、空氣中的灰塵等刺激鼻空,引起鼻黏膜腫大、鼻竇的開口處阻塞,導致大量的分泌物與細菌停留在鼻竇中,就會罹患鼻竇炎。而鼻竇炎患者因大量分泌物、黏液等滯留在鼻腔中,時間一久,就成了「膿」,此時在加上細菌分解這些髒東西,就會產生魚腥味,患者向耳鼻喉科求診。


三、爛蘋果味:酮酸中毒


酮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是糖尿病患者常見死因之一,主要發生在Type 1糖尿病患者或是常忘記注射胰島素者。當糖尿病引起酮酸中毒後,嘴巴在一呼一吸之間,常會有丙酮甜味,聞起來像是腐爛的蘋果味,這時候請盡快就醫,避免生命危險。


四、臭酸味:腸胃消化疾病、胃食道逆流


胃食道逆流是指胃酸分泌過多,導致胃酸從胃部逆行向上進入食道,嚴重時,還會進入口腔,導致食道、口腔黏膜受損、發炎,讓口腔發出陣陣異味。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患者或腸胃消化差的病人,容易因食物在胃部停留太久,產生臭酸味,醫師建議飲食原則可改以少量多餐、減少甜食與避免刺激性食物。


五、阿摩尼亞味:腎衰竭、洗腎患者


洗腎患者、腎衰竭或腎病患者,無法將體內毒素(如尿素氮)排出體外,長期積蓄體內,病患嘴巴會呼出類似尿騷味或阿摩尼亞的氣味。此外,某些心理疾病也會引起口臭,如自主神經失調導致的焦慮、失眠或某些精神疾病。

標籤:



分享---「機長、飛行員」及「空姐」在飛機上如何休息?

不同的飛機型號,其房間位置也不盡相同,但大部分,機艙員工的休息室,都在隱藏在駕駛艙背後,位於頭等艙的上方,我們以下圖的波音777客機作例子,原來秘密就在這裡:一道秘密旋轉樓梯,直接通往空姐們的休息室。旋轉樓梯一般位於駕駛艙附近,一扇不起眼的小門裡,需要鑰匙或密碼才能打開。

以波音777客機作例子,原來秘密就在這裡:一道秘密旋轉樓梯。(圖/今日頭條)
以波音777客機作例子,原來秘密就在這裡:一道秘密旋轉樓梯。(圖/今日頭條) 
也有些空姐,是從一個看起來像行李放置箱的艙門進入臥室,比如下圖中的這位空姐,這架飛機是波音773客機。旋轉樓梯非常的狹窄,這間沒有窗戶的小房間裡面,擠滿了7~8個床鋪,雖然休息條件非常克難,但是在休息時,這裡也是一片輕鬆悠閒的小天地,可以提供空姐們喝喝咖啡、看看書、聊聊天等。全文摘自



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

「香腸」「火腿」少吃為宜,且切忌和「胺」類食物一起食用

世界衛生組織昨將加工肉品列為一級致癌物,紅肉為可能致癌物,對此專家雖呼籲民眾別過度恐慌,但衛福部國民健康署仍提醒,研究顯示,加工肉品會增加大腸癌機率,即使是未加工的紅肉,也可能增加罹癌風險。建議不要吃加工肉品,少吃紅肉,改吃魚與瘦雞肉等白肉,50到74歲民眾每2年應做一次腸癌篩檢。
國健署長邱淑媞表示,加工肉品是指以煙燻、鹽漬、加入防腐劑或化學物質處理過的肉製品,像培根、香腸、火腿,民眾應盡量少吃。長期呼籲國人別吃加工肉品的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中國附醫外科部副主任王輝明表示,「真的是不能吃!」加工肉品中防腐用的亞硝酸鹽類,若變成亞硝胺,就有致癌性,不只與腸癌有關,也增加乳腺癌、肺腺癌、攝護腺癌機率。
至於牛、羊、豬等紅肉,王輝明說,超過攝氏150度的烹煮,只要2分鐘,就會產生致癌的左旋苯丙胺酸與肌胺酸。民眾若要吃紅肉,建議低溫水煮或清蒸,且每周不超過半公斤。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則說,基本上加工肉品、紅肉還是能吃,只是須注意攝取量、飲食均衡多蔬果,別過度恐慌。香腸、火腿基本上還是食品,注意別高溫烹煮或大量攝取,也別與秋刀魚、魷魚、干貝等含胺類食物一起吃,減少產生亞硝胺

標籤:



面對「霾害」如何自保?


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空氣品質預報指出,台灣地區明天的PM2.5指標,將上升到中至高等級,且中部、雲嘉南地區的PM2.5指標都上升到7(高),北部更上升到8(高)。(圖擷自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
2015-10-27  19:50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隨著東北季風南下,中國霾害境外污染物也入侵台灣,將從今明起影響台灣,「俠醫」林杰樑的臉書粉絲團今則代長庚醫院毒物科團隊發出聲明,提供15項維護健康的建議。
  • 「俠醫」林杰樑的臉書粉絲團今代長庚醫院毒物科團隊發出聲明,提供15項維護健康的建議。(圖擷自林杰樑臉書)
    「俠醫」林杰樑的臉書粉絲團今代長庚醫院毒物科團隊發出聲明,提供15項維護健康的建議。(圖擷自林杰樑臉書)
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空氣品質預報指出,台灣地區今天的細懸浮微粒(PM2.5)指標多在低到中等級,明將上升到中至高等級,且中部、雲嘉南地區的PM2.5指標都上升到7(高),北部更上升到8(高)。
有鑒於入秋後霾害導致空氣品質變差,目前由林杰樑妻子譚敦慈持續發文的林杰樑臉書粉絲團在今天下午代長庚毒物實驗室團隊公布15項建議,相關內容如下:
1、搭捷運、公車等大眾運輸以減少廢氣量。
2、日間汽車及工廠運作多建議門窗緊閉,夜晚開窗。並常更換或清洗家中空調濾網。
3、不要吸煙或儘量減少吸煙。
4、減少煎,油炸、快炒等易冒煙的烹調方法。
5、儘量不要或減少燒香、燒金紙。
6、勿燃放鞭炮、煙火、仙女棒等
7、外出戴口罩並常更換口罩。
8、外出衣物、帽子、圍巾要常清洗。
9、心血管疾病、腎臟病、洗腎病人、肺部疾病、老人、小孩、孕婦減少外出。
10、由戶外進入室內務必洗手、漱口、洗臉(拭臉)、鼻腔清潔(以油:如甘油、橄欖油與水1:1混合沾棉花棒擦拭)。
11、多喝水。
12、多吃梨、蘋果、柑橘、木瓜、南瓜、地瓜及綠色蔬菜、白色十字花科青菜、(如:高麗菜、白色花菜)還有蕃茄、洋蔥等有助防治肺部疾病。
13、室內放置大葉子綠色植物以淨化空氣品質(參閱行政院環保署的淨化空氣之植物)。
14、衣服曬在有遮蔽物的通風處,在室外勿超過24小時,未乾可移到室內開除濕機。
15、減少戶外運動改成在室內運動,如:爬樓梯。

標籤: ,



醫療新知--中研院成功培養成孰的人類心肌細胞

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成功在實驗室培養成熟的人類心肌細胞,是全球首度能培養出成熟的心肌細胞,研究團接未來將在豬身上移植心肌細胞,讓心臟恢復功能,提供治療人類心臟病無限可能;研究也登上國際新銳期刊《細胞報告》(Cell Reports),並獲選為封面論文。
心臟疾病高居台灣十大死因第二位,以心肌梗塞為例,大量心肌細胞在缺血幾個小時內會大量死亡,因心肌細胞再生能力差,讓心臟功能逐漸衰竭,最後只能等待換心;另外,癌症病患施打化療藥物也會造成心肌細胞壞死,讓病情加重。
中研院成功培養成熟的心肌細胞後,只要能將心肌細胞移植到心臟功能衰竭的心臟,就能恢復已經失去的心臟功能。

當不成醫生當醫生的老師 發現心肌細胞成熟關鍵技術

2015-10-27  21:56
〔記者吳欣恬/台北報導〕最新一期國際學術期刊「細胞報告(Cell Report)」封面是一株梅花,綻放的花瓣上有特殊紋路,是成熟心肌細胞的肌節構造。代表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謝清河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找到促使心肌細胞成熟的關鍵技術,讓未來心肌修補成為可能。
  • 李凱詩是印尼華僑,因為沒有台灣身分證無法報考學士後醫,在指導教授謝清河「當不成醫生,可以當醫生的老師」鼓勵下,投入生物醫學的研究。(記者吳欣恬攝)
    李凱詩是印尼華僑,因為沒有台灣身分證無法報考學士後醫,在指導教授謝清河「當不成醫生,可以當醫生的老師」鼓勵下,投入生物醫學的研究。(記者吳欣恬攝)
過去的研究,雖能以胚胎幹細胞和「誘導式多潛能幹細胞(iPS cell)」分化出心肌細胞,但因不具肌節構造,收縮力微弱且無法既有心肌細胞共同跳動,植入動物心臟反而會導致心律不整,生醫界多年來一直希望能突破此困境。
謝清河的研究團隊經過9年研究嘗試,發現心肌細胞和內皮細胞一起培養21天,能發育出肌節構造,成為成熟的心肌細胞。團隊成員李凱詩進一步再從內皮細胞的5000種「微型核醣核酸(microRNA)」篩選出4個表現明顯的microRNA,原來這四4個microRNA是因為能抑制ErbB4分子,所以能使心肌成熟。
謝清河指出,ErbB4分子是幫助心肌細胞分化增生,但當心肌細胞到一定數量,就需抑制ErbB4分子,才能使心肌細胞成熟。
這項技術預計2019年心肌細胞進行人體試驗。最快2022年可以用在心肌壞死的心臟病患者身上。除了修補心臟以外,因為部分化療藥物有造成心肌壞死的副作用,可透過抽血培育出成熟的心肌細胞,協助病患進行藥物篩選,找出個人最適用的藥物。
本研究第一作者李凱詩是印尼華僑,75年次的她,對醫學抱持極大熱情,因為耳聞台灣醫學研究進步,選擇來台就讀。大學就讀高雄醫學大學醫療資訊管理,大三大四開始接觸基礎醫學的課程,原本有志於念學士後醫的她,因為沒有台灣身分證無法報考,在指導教授謝清河「當不成醫生,可以當醫生的老師」鼓勵下,投入生物醫學的研究。
目前為成大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生的她,將於今年底畢業,並將繼續在中研院生醫所從事博士後研究。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