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16年2月21日 星期日

使用「塑膠容器」裝冷飲也會釋出「雙酚A」

塑膠容器不能裝熱湯,已成為常識;那裝冷飲就可以放心喝嗎?董氏基金會提醒,研究可見,塑膠容器即使裝冷飲、低溫食物也有風險。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引述美國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研究,2009年發表於《環境與健康展望》期刊,讓77位大學生第一週使用不鏽鋼瓶喝冷飲,第二週則換成PC塑膠瓶(聚碳酸酯材質,PC);結果發現,改用PC塑膠瓶一週後,受試者尿液中的雙酚A(BPA)濃度比使用不鏽鋼水瓶時的濃度平均增加了69%。董氏基金會指出,雙酚A為環境賀爾蒙的一種,化學結構類似雌性激素,在體內會干擾性荷爾蒙特別是雌激素(estrogen)的功能,長期過量接觸可能影響生殖能力與成長發育,及造成肥胖、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董氏基金會另引述2013年成功大學研究,發表於《人類生殖》期刊,對象為71名確診有性早熟現象的女童及29名一般女童,檢驗其尿液中的塑化劑濃度;結果發現,性早熟女童尿液中的塑化劑代謝物量是一般女童的1.2倍至2.4倍。
研究團隊後續在2015年再進行行為介入實驗,發表於《整體環境科學》期刊,對象為前次受試者中的30名女童,要求其盡量避免接觸塑膠相關製品,包括飲食少用塑膠碗盤、塑膠杯、塑膠袋、保鮮膜、微波食物等塑膠容器,少碰巧拼、化妝品及餐前洗手等;結果發現,有完整做到各項行為要求的女童,尿液中的塑化劑代謝物含量皆有顯著下降;再進一步分析各項行為改變的影響,只要愈少喝塑膠杯飲料、愈常洗手,尿液中塑化劑濃度會明顯下降。
為使民眾更易辨識,衛生福利部已分階段要求塑膠食器須標示材質、耐熱溫度及重複性或一次使用等資訊,預計今年六月起即可全面實施。
董氏基金會許惠玉主任提醒,塑膠容器宜清楚標示,消費者要合理使用,且並不是要熱到變形才會釋放化學物質;不論食物冷熱,容器和餐具最好還是使用不鏽鋼、玻璃等相對安全的材質,外食或外帶時也最好自備容器及購物袋,既環保又食得安心。另外,因為生活中塑膠製品氾濫,實在很難避免,用餐前一定要切記確實洗手,洗去一些可能接觸過的環境賀爾蒙。
(中時即時)

標籤: , ,



2015年12月14日 星期一

「雙酚A」小檔案--半衰期1天,不易畜積體內

A
Bisphenol A(雙酚A)又名4,4'-dihydroxydiphenyldimethylmethane,  p, p'-dihydroxydiphenyldimethylmethane, 4,4'-bisphenol A, bis (4-hydroxyphenyl) dimethylmethane, 4,4'-isopropylidenediphenol, bisphenol, dian ,又稱為二酚基丙烷。它是由苯酚、丙酮在酸性介質中合成的白色粉末,雙酚 A的結構如下:
圖解圖片
熔點在158至159℃,是環氧樹脂、聚碳酸酯、聚芳酯、酚醛樹脂、不飽和聚酯樹脂、阻燃劑等產品的重要原料,1923年由德國的ALBERT公司開始工業化生產至今。2000年全球雙酚A需求量為320萬噸,歐盟在1997/98年年消費約64萬噸,依化學市場聯合公司(CMAI)推估,2005年雙酚A每年需求量將以7~8 %速度增加。雙酚A以美國、德國、荷蘭和日本出產最多,著名的生產公司包括拜耳(德國、比利時、美國、泰國)、Dow(德國、美國)、GE塑料(德國、美國) 、三菱(日本) 、三井(新加坡)。根據美國化學市場報導(Chemical Market Repoter),美國年產量約為19億磅(1.9 billion pounds/year)。另依歐盟化學新聞(European Chemical News, 18-24 October 1999):台灣南亞塑膠年產率可達7.2萬噸、長春塑酯工廠2萬噸、Taiwan Prosperity 2.5萬噸,其中63 %作為工業化學中聚碳酸脂塑料樹脂(polycarbonate plastic resin)、27 %環氧樹脂(epoxy resins)和10 %其他產品的材料。
聚碳酸脂為目前國內需求量最大之工程塑膠材料,2000年需求量達18萬噸,其具韌性、產物尺寸大小一致、透明純淨、熱折射溫度高(high heat-deflection temperatures)、優良的電子阻抗等特質,其產品包括有:食物和飲料包裝材料、透明容器、PC/ABS合膠等產品、車前燈、照相機的鏡頭、鋼盔、傳真用的感熱紙、強化塑膠管、舖地的材料、建材採光罩、人造假牙、家用電器電子零件、光碟、汽車應用、可再用瓶、及其他產品等,其中作為光碟基材達9萬噸(2000年)。
聚碳酸脂結構式如下: 
               圖解圖片

雙酚A (Bisphenol A) 和 環氧氯丙烷 (Epichlorohydrin)為原料製成環氧樹脂,一般構造式如下: 

圖解圖片

  環氧樹脂在反應性、耐藥品性、柔軟性、接著性、耐熱性、強韌性等方面皆佳。可應用在:印刷電路板、塗料(包括工廠用的保護油漆,地面塗料以及管線的防銹塗料等)、模壓製品(包括電子零件的封裝)、結構和一般用途的黏著劑、土木結構補強和修補等。
雙酚在工業界已使用四、五十年,其產品已遍佈在我們生活環境中,由於其低揮發性,不認為它是特別危險的材料,對其使用的安全性已研究多年,有報告指出,將老鼠經鼻腔暴露在含有150 mg/m雙酚A的環境下,每天 6小時、為期二星期,老鼠有輕微受到壓迫的反應如體重減輕、鼻子與眼睛會分泌像Porphyrin般的物質等症狀出現,還有在呼吸道上部造成為皮膜增生等病症,沒有可觀察的影響(No Observed Effet Level NOEL)濃度在此次試驗為10 mg/m3,此試驗空氣微粒範圍在1.5至5.2μm,假設雙酚A完全被吸收,依呼吸量每公斤每分鐘0.8公升 (0.8 L/kg/min),依風險管理來推估,若每天每公斤體重可攝入3毫克以下而不會觀察出對健康有影響(NOEL 3mg/kg/day);歐盟共同體食物科學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Food)亦規定,以聚合物(polymer)接觸食物,從聚合物釋放出的化學物質如雙酚A,不得超過3 mg/kg。但是部分學者認為這推估方式並不適當的,該推估方式不應以呼吸的暴露途徑來評估攝食的風險。有學者以剛出生90天的小狗,每天添加濃度9000 ppm 雙酚A至食物,試驗組的小狗中發現組織病變的現象,劑量越高,肝臟的相對重量越高。這個試驗結果沒有可觀察影響的攝食劑量NOEL為每天每公斤75mg (75 mg/kg/day)。國際毒化學計畫 (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 的研究,以口服1000 ppm 雙酚A會導致老鼠體重下降,但500 ppm試驗組的老鼠,除了尿液中發現大量雙酚A,體重無明顯變化,具有多核的巨肝細胞(multinuleated giant hepatocutes)、盲腸肥大但尚未有病變的現象等症狀。這些研究針對雙酚A毒理學作一完整研究,認為使用雙酚A,毒性低,且沒有直接證據顯示其為致癌物質。
早在1938年Dodds and Lawson發現雙酚A使切除卵巢的老鼠產生雌性激素,1993年史丹福醫學院發現實驗室塑膠燒杯經高壓滅菌過程(121 25分鐘)產生動情激素,是由聚碳酸脂(polycarbonate)溶解出的雙酚A所造成,將雙酚A歸為環境荷爾蒙的一種,引起學者重新評估其對生物的影響;包括對雌性素接受器的接合試驗、乳癌細胞的增生、雌鼠子宮增生試驗及經餵飼、注射等方式觀察老鼠生殖上的變化,推論雙酚A具有雌性激素的效力,其效力約為雌性激素的萬分之一,而這些試驗為在短時間觀察到顯著效果,常以高劑量進行試驗,對於低濃度的試驗,特別是長期所造成的影響,一些學者提出可能會有U型的劑量反應曲線,即低劑量狀況下比高劑量危害更大,不過此低劑量學說(low dose theory)目前還在討論中尚無一定論。
我們不禁要問,這麼多以雙酚A為材料所作成的產品,環繞在我們四周,我們到底暴露在雙酚A的機率多大呢?雙酚A暴露到環境中的路徑包括有:製造雙酚A工廠、塑膠或其他產品的工廠、傳真紙回收站及垃圾掩埋場等,而雙酚A在空氣中會快速降解,暴露機會較小,水和泥土受到污染情形值得警惕。加拿大調查其國內31座污水處理場15座紙漿廠,發現進流水雙酚A濃度約在0.08至4.98μg/L,排放水0.01至1.08μg/L,能夠有效去除雙酚A達68%,累積在污泥中約0.033至36.7μg/g (dry weight),化學及化學產品商業特區廢水中濃度為0.23至149.2μg/L,至於紙漿廠的雙酚A濃度不高,為低於偵測極限0.005至0.406μg/L,德國調查其國內12座污水處理廠,放流水0.03至2.52μg/L。中央大學丁望賢教授曾調查台灣河川水中雙酚A含量為0.05-3.0μg/L。美國為2.0至8.0μg/L、德國為0.004至0.065μg/L、日本為0.01-0.27μg/L。曾有學者將蝌蚪(Xenopus laevis)暴露在23μg/L 雙酚A中,出現較高比率的雌青蛙。Oehlmamm et al.,觀察在低於1μg/L 雙酚A環境中,淡水雌ramshorn snail (Marisa cornuarietis)的性腺腫脹阻礙其排卵。不過產業界對此試驗仍在重覆驗證中。
雙酚A經由攝食進入人體的主要途徑包括嬰兒的奶瓶、罐頭的內附膜、牙齒的填充劑等。最讓學者擔心的是嬰兒正值發育期,也就是最敏感且影響深遠的時期,而許多塑膠奶瓶其成分含有雙酚A,1998年日本長崎大學Koji Arizono等人以老舊(使用超過四年)的聚碳酸脂奶瓶在95℃下30分鐘產生出6.5μg/kg,而新奶瓶3.5μg/kg,菲律賓製的30μg/kg,韓國製的15μg/kg;英國試驗也證實使用聚碳酸脂的舊奶瓶泡牛奶可發現牛奶含有10至20μg/L的雙酚A,裝果汁則可能含有達到50μg/L,而以新奶瓶試驗則低於分析偵測極限(10μg/L) 。當然工業界對此分析的結果有些意見,因為這些試驗常常以誇張的使用方式,如將奶瓶剪碎、加溫、以酒精萃取來進行。日本還發現以聚碳酸脂做成的兒童碗筷新的可以浸出1至1.9μg/kg,舊的1.8至7.9μg/kg,日本建議學校使用超過四年的聚碳酸脂碗筷應摒棄不用,廠商應於產品上標誌清楚其材質。
1995 Brotons等人將含有環氧樹脂附膜的罐頭食品如豌豆、朝鮮薊、綠豆、玉米及蘑菇等,發現從等此食物中攝入的雙酚A最多80μg/kg,日本則在罐裝咖啡中查出最高的雙酚A浸出量40μg/ can。然而這些數據都遠低於歐盟共同體食物科學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Food)所規定,以聚合物(polymer)接觸食物,從聚合物釋放出的化學物質如雙酚A不得超過3 mg/kg,每天可接受的攝入量(Tolerable Daily Intakes)為每公斤體中每天50μg (50μg/kg/day)。
在牙醫學界雙酚A聚合物稱為Bis-GMA及Bis-DMA (bisphenol A diglycidylether methacrylate),自1960年代就開始應用在牙齒的密封膠,一項由波士牙齒醫學大學在七種牙齒密封膠試驗中並沒有發現釋出雙酚A,日本則收集剛做完牙齒1、3小時及1、3、5日的唾液,發現剛作完牙齒1、3小時的唾液中含有5.8至105.6 ppb的雙酚A,不過血液中並未檢測出,1日以上唾液就不在檢出含有雙酚A,所以建議剛做完牙齒應多漱口。
我們攝入的雙酚A會殘留在體內嗎?以14C作標誌的雙酚A 800 毫克餵飼老鼠,其28%在尿液中發現,56%在糞便中(20%未變化體、20%碳水化合物、16%未知物),呼吸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未檢測出,投飼後的第二天,尿液及糞便所含14C即占原投飼量的80%,第8天個體已檢測不出14C,因此推算雙酚A在體內半衰期為1日,意即不易蓄積在人體內。
雙酚A在高劑量時的確會有雌性荷爾蒙的效力,在低劑量下的效應尚未有定論;我們生活週遭充滿以雙酚A為材料所製成的產品,雙酚A容易分解、不易在體內累積,經由產品所釋放的量低於歐盟共同體食品科學委員會所規定的量,仍建議確保消費者選擇的權益,應於產品上標示清楚材質,過舊的塑膠製品應摒棄不用,剛做完牙時應多漱口,可降低雙酚A對人體的影響。

標籤:



「雙酚A」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有關

摘譯自2008年9月16日ENS美國,華盛頓特區報導;潘忠廷編譯;莫聞審校 
食品罐頭的環氧基樹脂含有雙酚A科學家首度證實尿液中高濃度的雙酚A(bisphenol A)與心血管、糖尿疾病密切關連。
舉凡食物容器內的環氧基樹脂(epoxy resins)、嬰兒硬塑料奶瓶、水壺,都可見雙酚A蹤跡。動物在低劑量接觸後產生的不良反應實驗結果,使得科學家關切人類長時間低劑量下接觸的後果。
研究的共同作者、愛荷華大學病理學家華勒斯(Robert Wallace)表示:「直至目前,指出雙酚A會致病的資料仍太少,但這項報告顯示,尿液中高濃度的雙酚A(bisphenol A)與兩種嚴重疾病──心血管與糖尿病,有所關連。」
華勒斯說「它們之間只是有關連,有沒有因果關係仍須後續調查。絕大部分相關主管官員認為長時間、低量接觸雙酚A不具威脅,這可能是對的,但仍需足夠的成果來證實。」
在一場會議裡,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科學家羅拉塔倫提諾(Laura Tarantino),表達局內的一貫立場肯定此化學物是安全。她說:「目前已有規範該物質的最低安全標準,現行規定以足夠保護消費者、嬰幼兒與孩童。」
代表化工業的美國化學協會(American Chemistry Council)指出,這份報告是以統計分析方式,使得近來接觸雙酚A者尿中的雙酚A濃度與心血管、糖尿疾病有所關連。 
該會辯稱,早在測量雙酚A接觸量之前,疾病就已存在並且發展了一段時間。 「由於上述原因與其他先天限制,報告無法指出雙酚A與健康之間的因果關係。」該會也認為,未來需更多研究。 
Bisphenol A Linked to Heart Disease and Diabetes 
WASHINGTON, DC, September 16, 2008 (ENS) 
For the first time, scientists have linked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the chemical bisphenol A in human urine with diagnose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diabetes. 
Bisphenol A is widely used in epoxy resins lining food and beverage containers and in hard plastic baby bottles and drinking water bottles. Evidence of adverse health effects in animals exposed to low doses of the chemical has generated concern over low-level chronic exposures in humans. 
"Up until now, there has been very little data linking BPA with human disease," said co-authored in part by Robert Wallace, M.D., University of Iowa professor of epidemiology. "This study finds a correlation between people with higher urinary BPA levels and two serious diseases -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diabetes." 
"This is an association, not a causal finding, but it requires further study," Wallace said. "Most regulators may say that long-term, low-level exposure to BPA isn't harmful, and they may be right, but there is enough evidence here to suggest more research needs to be done." 
At the meeting, FDA scientist Laura Tarantino repeated the agency's long-standing position that exposure to the chemical is safe. 
"A margin of safety exists that is adequate to protect consumers, including infants and children, at the current levels of exposure," she told the meeting. 
The American Chemistry Council, which represents the chemical industry, says the new study i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that attempts to correlate urinary concentrations of bisphenol A, which reflect very recent exposure, with the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diabetes. 
The council argues that the onset and development of these diseases occurred over time periods well before the bisphenol A exposure measurements were made.
"Because of this and other inherent limitations, the study is not capable of establishing a cause and eff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bisphenol A and these health effects," the council said, adding that more research is needed. 

標籤: ,



「罐頭食物」VS.「雙酚A」


據美國環境工作組(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EWG)的一份新報告。至少三分之一的罐頭食品其容器塗料中含有化學物質酚甲烷,又稱之為雙酚A (Bisphenol A,BPA)。BPA是一種化工原料,是已知的內分泌干擾素。 
酚甲烷的基本用途是生產各種塑膠。常被用於生產各種水瓶(包括嬰兒用的奶瓶)、運動裝備、醫療器械、牙充填的材料、密封劑、眼鏡鏡片、CD與DVD和家用電器外殼。酚甲烷可以作為顯色劑以實現覆寫或對熱源產生反應,前者被廣泛應用在銷售點的收銀小票上。在歐盟和加拿大,酚甲烷被禁止用於生產嬰兒奶瓶。
酚甲烷的化學結構有些類似於性激素和甲狀腺激素。很多研究已經在實驗室和動物身上完成。發現它與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兒童的行為、肥胖、心臟疾病和生殖健康問題有關。一些人認為在懷孕期間接觸酚甲烷特別危險。
據《時代》雜誌報導,環境工作組在2014年1~8月期間對119家公司的252個產品進行調查,詢問公司是否在其罐頭食品中使用酚甲烷塗料以避免食物和金屬接觸。調查結果為:
有12%,31個品牌的所有罐頭產品中均不含酚甲烷。
有14%,34個品牌,其中有一個或多個罐頭產品中不含酚甲烷。
31%,或78個品牌,在其所有的罐頭產品使用酚甲烷。
43%的品牌,提供的回答不完整或含糊,或沒有回應。
不含酚甲烷的品牌有Amy's, Earth's Best Organic, Seneca,,Sprouts Farmers Market,Tyson和Health Valley等。 
環境工作組的這項調查主要是由格雷斯通信基金會(Grace Communications Foundation)和其他捐助者資助的。格雷斯通信基金會致力於提高公眾對食品和其他健康問題的認識。 
毒理學家聲稱:酚甲烷安全
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Pacific Northwest National Laboratory)毒理學家和資深科學家,賈斯汀.緹噶登(Justin Teeguarden)博士認為「有危險和風險之間是有差異的」。他表示,他的測試結果顯示酚甲烷是安全的。緹噶登目前的研究是由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及美國化學理事會(American Chemistry Council)資助的。美國化學理事會的成員製造酚甲烷。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酚甲烷用於食品包裝和容器是安全的。目前有更多針對酚甲烷和任何潛在風險的研究。 
包裝塗層有害物無所不在
北美金屬包裝聯盟(North American Metal Packaging Alliance)發言人凱瑟琳.羅伯茨(Kathleen Roberts)認為,「任何與食物接觸的物品都會有少量轉移到食物中 ――無論包裝材料是玻璃、塑膠或一些新的酚甲烷替代品。」 
環境工作組研究人員希望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將食品中的酚甲烷含量標準設置為低於0.5 ppb。( 0.5/10億, parts-per-billion)。許多酚甲烷化學替代物如雙酚S和F,稱為BPS和BPF,因為缺乏像對酚甲烷那樣的實驗,所以我們不了解它們。而這些酚甲烷替代品也可能對人體有類似的負面影響。 
環境工作組研究人員的忠告是:「不要吃罐頭食品,多吃新鮮的食物。」◇

標籤: ,



再論罐頭食品「雙酚A」---「植物塑膠」取代傳統石化原料指日可待

研究院
案例年度:2014
簡介:
  • 2012年榮獲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R&D 100 Awards)
  • 2013年被美國科學人雜誌(Scientific American)5月號選為7個下世代材料之一
  • 藉木質素有機溶劑溶解性提升與環氧化改質方法,解決目前90%環氧樹脂還使用雙酚A(Bisphenol-A,BPA)原料問題,保護環境與保障消費者食的安全。

特色:
「媽咪!我要喝奶奶。」聽到彤彤的聲音,芬蘭忙著張羅,想起懷孕時,國內剛好爆發塑化劑風暴,民眾對食安問題高度敏感,讓她對準備給彤彤吃的奶粉,用的奶嘴、奶瓶,穿的貼身衣物,還有塑料玩具等,都再三小心!

生質材料取代石化原料並非遙不可及

就以奶瓶來說,以前哪管它是否含有環境荷爾蒙,但國際間已陸續在近年明文禁止嬰幼兒所會接觸的食品包裝和容器使用雙酚A環境荷爾蒙。

然而要以木質素、纖維素這種生質材料來取代石化原料需要一些條件的支持,包括價格要合理、來源要多樣化、製程要經過驗證等,並非易事,不過,希望改寫化學、化工產業與高汙染劃上等號或有害人體健康的工研院材化所應用化學組,卻在發現木質素的分子結構和物性與雙酚A相似之後,發展出我國第一個通過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金屬罐檢測標準測試,達到無雙酚A、無重金屬危害性物質殘留的「生質環氧樹脂」,並因此榮獲2012年R&D 100 Awards,以及被美國科學人雜誌(Scientific American)2013年5月號選為7個下世代材料之一。

儘管「無雙酚A生質環氧樹脂」吸引國際塗料大廠競相表達合作興趣,但還是以扶植國內業者、增進民生福祉為前提。然而要將新材料導入產品開發,對於習慣買整廠服務的國內廠商來說,如果沒有研發技術的法人單位協助,可能還是會無疾而終。所以在拉近商用化落差的過程中,格外考驗研發團隊的耐力,當然也需要政府持續挹注資源。

食品罐頭市場 具有指標意義

以食品罐頭的罐內漆為例,業者曾反映在實驗室明明可行,為何一到廠區就做不出來?可能是設備、環境條件的不同、配方合成的順序不對,抑或塗佈的技巧不夠熟練。為了掌握罐頭製作流程,以及需要通過哪些測試,研究團隊勤跑位於彰化的供應鏈,也向食品大廠請教。

工研院在釐清製程的同時,也是確認未來可能合作的對象有哪些。副組長沈永清說:「過去我們是以設備來將就材料,現在則能調整材料去適應既有的設備,而且材料和製程成本,都可達到石化產品等級,消費者買到不含雙酚A的八寶粥、咖啡、茶、魚罐頭,已指日可待。」

綠建材、複合織物 應用日趨普及

除了食品之外,綠建材也是當初執行科專計畫的衍生應用之一,此外,還有複合織物,強調透氣舒適的機能性之餘,也因使用天然原料,就算不再穿著,回收後和環境的相容性也較無疑慮。

沈永清說,先進國家推動綠建材,對於使用生質材料的建材設有認證標章,同時在鼓勵消費者購買方面,也提供房屋稅賦優惠等誘因,完善的配套措施才能導引產業朝向綠色發展,這樣的經驗值得我國借鏡。

小辭典:「無雙酚A生質環氧樹脂」
雙酚A( Bisphenol A, BPA ) 又稱之為酚甲烷, 是長期用於食品罐內漆的環氧樹酯(Epoxy)的化學材料, 可以防止罐體腐蝕, 進而保存食品安全。不過它也是一種環境荷爾蒙,可能造成男性性徵不明顯、擾亂人體新陳代謝, 對兒童發育影響尤其深遠。工研院無意間發現任何植物都存在的木質素,其特性與雙酚A相似,於是展開取而代之的實驗,才有無雙酚A生質環氧樹脂的問世。

左為粉狀木質素,右為經過改質的合成樹脂
左為粉狀木質素,右為經過改質的合成樹脂 

上線塗佈後鐵皮
上線塗佈後鐵皮 
再製成罐體
再製成罐體

罐內漆也要通過所有食品檢測最重要的「滅菌」程序,將試片放進模擬液裡,送進高溫蒸煮設備,藉此測試漆膜是否會脫落。
罐內漆也要通過所有食品檢測最重要的「滅菌」程序,將試片放進模擬液裡,送進高溫蒸煮設備,藉此測試漆膜是否會脫落。

耐溶劑擦拭,看罐內漆的附著牢固與否
耐溶劑擦拭,看罐內漆的附著牢固與否

標籤: ,



2013年4月8日 星期一

重視日常用品含「雙酚A」之危害


記者劉力仁、邱宜君/專題報導

新生兒的父母最好使用玻璃材質的奶瓶,才能避免雙酚A的危害!

雙酚A(Bisphenol A,簡稱BPA)是一種聚碳酸酯,因質地硬、耐熱、耐撞,被廣泛使用於各種塑膠製品中,包括七號塑膠製造的飯盒、飲料瓶、奶瓶、罐頭襯裡,靠熱感應的傳真紙、標籤、票券等,甚至補牙材料都可能含有環境荷爾蒙雙酚A。

遇高溫 環境荷爾蒙雙酚A可能被釋放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含有雙酚A的成品在正常使用下,相當安定且安全,一旦遇上高溫加熱、酸鹼、酒精、微波處理或強力清潔劑等,就可能釋出微量雙酚A,隨著食物或飲料進入人體。

林杰樑說,耶魯大學的研究發現,雙酚A可能影響幼鼠腦部發育。密蘇里大學發現雙酚A影響幼鼠攝護腺的形成,增加以後攝護腺肥大及腫瘤的風險。
二○○五年紐西蘭科學家曾分析市面上八十種瓶裝或罐裝使用環氧樹脂襯裡的食品發現,食物中雙酚A的數量介於每公斤十到二十九微克不等。歐盟每人每天的雙酚A攝取總量標準為十微克,稍不注意即可能超標。

不過,紐西蘭人經罐頭食品攝取雙酚A的總量,每人每天每公斤體重○.○○六至○.二九微克之間,越胖的人越要小心。

另外,根據二○○三至二○○四年美國全國健康總調查(NHNES),尿液雙酚A濃度較高者罹患心臟血管疾病比較低者高一.三九倍,罹患糖尿病也是高一.三九倍,罹患肝臟疾病高一.二九倍。還有母親懷孕時尿液中的雙酚A濃度如果上升十倍,則出生的孩童焦慮、憂鬱、過動指數會大幅上升。

懷孕時尿液中雙酚A濃度高 寶寶易焦慮

雙酚A於人體內半衰期約六小時。也就是暴露後六小時,人體可排除一半。台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表示,雖然雙酚A只在人體停留短暫時間,但對人體恐造成神經性的傷害,仍不可輕忽,建議環保署提高管制規格。

部分3C產品也添加雙酚A 維持穩定性

消基會曾經抽檢市面卅四件熱感應紙樣品,有六件檢出雙酚A,不符國家標準規範,另外DVD片、CD片、手提箱,還有許多塑膠材質製品、3C產品採取不同種類塑膠複合材質,也會添加雙酚A維持穩定性。吳家誠憂心,這種複合塑膠產品未來都難以回收,雙酚A將在生活環境之中氾濫。
環保署毒物管理處長袁紹英表示,於九十八年七月公告雙酚A為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廠商定期申報總量及用途,申請保溫杯環保標章,也不得添加雙酚A,但會根據國際作法,檢討是否提升管制強度。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已修正「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並預告今年九月一日起,廠商不得再製造或進口PC奶瓶,且在明年三月一日前,市面上所有這類奶瓶都要下架、不得流通。

標籤:



2012年7月27日 星期五

感熱紙含雙酚A,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環境荷爾蒙危害?


【文/梁雲芳;審稿/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臺北榮總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楊振昌】

感熱紙在生活中應用得愈來愈廣,包括電子發票、信用卡簽單、ATM明細表、醫院或銀行號碼牌、傳真用紙等。消基會今年6月抽查市面上感熱紙樣品,發現近18%的感熱紙檢出環境荷爾蒙雙酚A。有報導指出,環境荷爾蒙雙酚A的毒性會透過皮膚傳入體內,可能對肝、腎功能有害,甚至引起內分泌失調、胎兒畸形等問題,感熱紙真有這麼危險嗎?到底哪些感熱紙含有雙酚A?不小心接觸到,又該怎麼避免其毒性累積在人體內?

雙酚A(Bisphenol A,簡稱BPA)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有機化學物,臺北榮總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楊振昌表示,其屬於環境荷爾蒙,研究指出其對人體的影響以胎兒及嬰幼兒為主,有可能會引起神經系統、前列腺(攝護腺)及生殖功能發育異常,但仍有許多不確定性,需進一步確認。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感熱紙有很多種,並非所有品項都含有雙酚A,目前財政部用於電子發票的感熱紙不含有雙酚A,民眾不需過度擔心。不過,今年6月消基會抽驗市面上34件感熱紙樣品,仍發現有6件檢出雙酚A,來源分別是傳真用感熱紙、銀行自動櫃員機明細表、銀行及醫院的號碼牌。因雙酚A已證實為環境荷爾蒙,仍要避免接觸、使用含有雙酚A的用品器具

楊振昌醫師表示,美國國家衛生院及美國國家毒物計畫都同意,雙酚A在現有的暴露標準之下,對於胎兒、嬰兒及兒童的腦部發育、行為發展及前列腺(攝護腺)功能,無法排除產生影響的可能性,因此投注很大的研究經費正進行研究。至於對肝、腎功能的損害,以及胎兒畸形、致癌等問題,根據現有的研究證據,尚未證實其因果相關性,不必過於擔心。

除雙酚A最好方法 少用塑膠+勤洗手

其實雙酚A不只存在感熱紙上,其主要用於製造聚碳酸酯塑膠(polycarbonate,簡稱PC),具有質輕、透明、耐熱及耐衝擊等優點,用途相當廣泛,常用在製造奶瓶、水瓶、運動器材、醫療器材、眼鏡、CD、DVD、家用電器方面。罐頭容器的內襯一樣含有雙酚A,是作為防鏽塗劑之用,以阻擋酸性食物誘發金屬溶出。

目前含有雙酚A的奶瓶,在許多國家已遭到禁用,但不少水瓶、水壺仍含有雙酚A,若有疑慮,兩位醫師均建議改用其他材質的器具替代(如不鏽鋼、玻璃),若常觸碰到感熱紙,擔心雙酚A影響,勤洗手是最好的清除方式,不要用乾洗手液,用肥皂洗手更好

標籤: ,



2012年5月6日 星期日

罐頭食品VS.雙酚A



喜歡吃罐頭食品的民眾要注意了!

部分罐頭會塗上一層防銹的塑膠內膜,這裡頭可能釋放的環境荷爾蒙「雙酚A」,會影響減重效果,國外一份研究內分泌的期刊發現,在糖尿病、體重超重、腰圍超標族群的尿液裏頭,驗出殘留量偏高的雙酚A,由於雙酚A會影響內分泌,讓體脂肪變多。

易開罐輕輕一拉加熱後,香濃湯品立即上桌,吃罐頭食品填飽肚子很方便,但如果想用這一招來減重,恐怕會「做白工」,因為部分罐頭「內層」,用來防銹的內膜原料環氧樹脂,恐怕會釋放出雙酚A,民眾不但很可能把它,混著食物吃下肚,國外一篇「臨床內分泌與代謝」的研究發現,雙酚A在糖尿病、體重超重、腰圍超標的民眾身上,尿液殘留量相對偏高,恐怕會影響「減重效果」。

醫師祝年豐:「因為它是脂溶性的會堆積在我們脂肪內,長期慢慢的累積雙酚A,它也影響脂肪代謝或是肥胖細胞代謝,或是心血管疾病的產生。」

原來雙酚A容易累積在脂肪中,如此一來這些化學物質,有可能會影響內分泌,讓體脂肪變多,或是中樞食物調控機制影響代謝,長期下來惡性循環,想瘦都瘦不下來,還可能加重肥胖。

醫師祝年豐:「脂溶性的中毒是比較難排除的,除非運動了之後,把脂肪變小,把脂肪溶出了。」

減少脂肪囤積也減少雙酚A殘留的機會,另外雙酚A還可能提升心血管疾病危機,雖然每個人吸收程度反應不同,醫師提醒不需要對這些物質恐慌,但能減少接觸,至少不會危害健康。



標籤: ,



2012年4月28日 星期六

膠容器裝熱食-小心產生雙酚A


衛生署食品管理局於先前曾對各類塑膠類食品容器具之雙酚A含量進行分析,結果雖均未檢出,不過食管局呼籲,業者生產製造供食品使用的塑膠容器(具),應符合衛署公告「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之「塑膠類」相關規定,並對產品可使用的溫度嚴格把關,以免不良產品流入市面。

塑膠容器是塑膠單體經聚合所製成,並含有可塑劑,不宜長時間盛裝高溫或油脂含量高的熱食或飲品。日前媒體報導市面上盛裝熱飲的塑膠容器杯蓋,遇熱時會釋出環境荷爾蒙雙酚A (bisphenol A),其實塑膠材質大不相同,該類容器上的塑膠杯蓋多為聚苯乙烯材(polystyrene,簡稱PS),回收辨識碼6號,應無溶出雙酚A的疑慮。

一般塑膠類的材質編號及分類共分為7類,可由容器底部或標籤上的塑膠材質回收辨識碼來加以辨別。相關訊息可參考塑膠食品容器宣導網站。建議消費者改以陶瓷杯、鋼杯、玻璃杯等盛裝熱食或飲品,如無可避免購買塑膠容器具盛裝高溫飲品時,在飲用前可將塑膠杯蓋打開,避免杯蓋與熱飲直接接觸,微波加熱超商販賣的熟食便當時,也應將上蓋拿掉再加熱,以減少溶出有害物質或造成塑膠材質變形的機會

http://tw.news.yahoo.com/

標籤: ,



2012年3月16日 星期五

塑毒+雙酚A,毒上加毒

呼籲增列塑毒、雙酚A警語

去年的塑化劑風暴看似遠離,不過學者今天提醒,「塑化人生」的危機仍未終結,一項研究發現,雙酚A以及常見的五種塑化劑,有類似的毒理基因特性,這代表毒性會相加、甚至相乘,引發生殖系統腫瘤等疾病。建議環保署應嚴格管制塑化劑及雙酚A,並且於用品上增列警語。

從裝熱食的塑膠袋,到包裝飲用水及容器、還有紙餐盒等都含有塑化劑;而罐頭內的塗料、PC塑膠奶瓶、以及部分電子發票、ATM收據等,則可能溶出雙酚A,國人不知不覺都在和環境賀爾蒙為伍。

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沈林琥與高雄醫學大學環境醫學研究中心教授李水龍組成的研究團隊,比對塑化劑、雙酚A與基因、蛋白質的交互作用,發現兩者毒理基因特性類似,並且可以找到89個共同的關鍵生物標記。沈林琥說,這89個生物標記都會影響泌尿生殖系統腫瘤、內分泌系統疾病等。

因此兩位學者建議,環保署應嚴格溯源管制塑化劑及雙酚A ,同時建議應於用品上加註警語,例如於PC塑膠奶瓶、罐頭上加註「可能溶出雙酚A」,並建議孕婦、幼兒少食用罐頭食品。

平常也應盡量以不銹鋼杯代替一次性紙杯等、勿使用紙餐盒、塑膠容器加熱等;另外手摸過ATM收據,應洗過手再接觸食物,盡量遠離環境賀爾蒙。

【記者劉開元/台北報導】

專家呼籲環保署應嚴格「溯源管制」塑化劑和雙酚A,並增列警告標示,環保署表示,這是正確方向,環保署也正在推動,塑化劑已被列為1、2類毒化物管制,雙酚A則納為第四類毒化物管理中;但增列警告標示,非屬環保署權責,將建議經濟部、衛生署等單位採行。

環保署毒管處副處長宋浚泙表示,環保署已將8類塑化劑,分別列為第一類 (不易分解性毒化物)、第二類(可能影響人體生育系統、畸型兒等的毒化物)。雙酚A列為第四類 (有汙染之虞的毒化物)毒化物管制,其中在嬰兒奶嘴部分的雙酚A含量,經跨部會協商也訂在30ppb以


全文網址: 學者:塑毒碰上雙酚A 毒上加毒 | 飲食面面觀 | 健康醫藥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3/6966406.shtml#ixzz1pH1X0Ota
Power By udn.com

標籤: , ,



2011年6月25日 星期六

生活中常見的各種塑化容器、物品( 編號1~7 )

看到最近塑化劑風波這麼嚴重,小弟的工作剛好是與塑膠原料相關,看到板上
討論如此熱烈,剛好就野人獻曝一下。

目前我國有將生活中常見的各種塑化容器、物品,皆以1~7編號分類,其分類
標誌為一三個箭頭組成的三角形,中間標有編號,如下連結所示:
http://recycle.epa.gov.tw/other/can1.html

編號1:
PET材質,用在容器上就是俗稱的寶特瓶。辨識法:寶特瓶通常是無色
透明的,有的加色成淺綠淺藍或茶色。圓的PET瓶底下方有一圓點,瓶身其
他地方無接縫,是最簡單的辨識方法。根據PET物性表所載使用耐溫可達140度,
但實際上因做成瓶子時其瓶壁十分的薄,相對的其耐熱特性也會降低,所以建
議頂多裝裝溫水就好。此材料因為本身就屬於較軟,所以聚合時也不需要添加
所謂塑化劑。

編號2:
HDPE(高密度聚乙烯)所見到的塑膠袋及各種半透明或不透明的
塑膠瓶幾乎都是大部份以HDPE。辨識法:多半不透明,手感似臘,塑膠袋
揉搓或摩擦時有沙沙聲。根據HDPE物性表所載,使用溫度為80度,有些標示會
寫到可耐溫115度,但是這種東西還是看低的安全些,畢竟你也不知道該產品
是用哪廠牌的料。此材料也無添加塑化劑的疑慮,但是並不建議用於加熱過程中。

編號3:
PVC(聚氯乙烯),最常見的應該就是水管、電線配線上的灰色管,
目前也有多數的保鮮膜是以PVC材質,且因材料本質較硬,如要做成保鮮膜應用
需在聚合過程中添加塑化劑使材料變軟,所以PVC保鮮膜請避免使用,市面上有
許多品牌都是PVC保鮮膜,所以購買時自己多注意,改選用PE保鮮膜。PVC耐溫
約為80度,所以拿來包覆熱食是非常危險的。

編號4:
LDPE(低密度聚乙烯)大部份的塑膠袋和塑膠膜是用LDPE做成
的。LDPE做成的容器若不加色料多呈半透明像牛奶瓶、軟片盒等。辨識法:
LDPE做成的塑膠袋較柔軟。根據LDPE物性表所載,使用溫度為80度,此材料
也無添加塑化劑的疑慮,但是並不建議用於加熱過程中。

*目前PE保鮮膜不會特別註明是HDPE或是LDPE材質,參照我家的PE保鮮膜上耐溫
是標示至110度,但是在包覆熱湯熱食時常有蒸氣、高油溫接觸這些都是高於110
度的,所以PE保鮮膜還是請問用於加熱過程中或是包覆熱食。

編號5:
PP(聚丙烯)也是廣泛用於瓶材上,特別是瓶蓋,許多不透明有點霧霧
瓶子大都就是以PP材質製成,PP算是目前耐溫瓶子較安全的用料,可達110度的耐
溫,但是目前有許多容器上會標示可耐溫120度,但是建議還是別太相信,目前市
面上有許多免洗塑膠容器,特別是標榜可微波的大都是以此材料製成,但是建議
還是不要挑戰太高溫較好。PP也無添加塑化劑的必要性。

編號6:
PS(聚苯乙烯)吸水性低,且其尺寸安定性佳,主要應用於玩具、文具、
滾輪、鑲襯(像冰箱的白色內襯)等,及工業的包裝緩衝材料。未發泡的PS在食
品容器上有乳品業的瓶罐如養樂多、優酪乳、布丁盒、速食店飲料的杯蓋等。發泡
後的平板經真空成型廣泛用於一次性餐具,如保麗龍免洗餐具。辨識法:未發泡的
製品,輕折就有白痕出現,並有擴散現象,通常以手即可撕裂。PS材料耐溫極差頂
多65度而已,所以請勿承裝熱水,PS材料也無添加塑化劑的必要性。

編號7:
OTHER(其他)其他類塑膠材質標示7號的情形很多,但是這邊要特
別提到一種材料:PC,這材料可說是廣泛用於生活中,從瓶子、容器、手機背蓋,
特別是水壺、奶瓶這類耐溫又要透明的用途最常使用,但是目前PC已被證實會溶出
雙酚A (Bisphenol A,簡稱BPA),是屬於一種環境賀爾蒙的物質
,添加於PC中是為
了增加耐衝擊特性,但是這東西一樣會讓你變娘,所以奉勸各位看看你的水壺,家
裡小孩的奶瓶,如果是PC材質,請快點丟棄停用,BPA無需加熱即會溶出,目前歐美
早已針對PC材料用於瓶子上多有限制,目前我國也有著手研擬方案中。

針對PC瓶子,目前有許多替代材料可用,PES、PP皆可以替代,特別是PES其耐溫
特性更佳,且無BPA疑慮,目前市面上常見的琥珀透明奶瓶皆為PES材質
,也有些水
壺也改以PES製成,雖然價錢較高,但是為了你的LP請多花點錢吧。
=========================================================================

以上內容應該很多人在之前討論就有提過,其實塑化原料早已充斥你我的世界,是
無法去完全避免使用,所以要學會如何避免使用到有毒的,以及認識到哪些用法是
錯誤的,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塑膠容器儘量避免用於有盛裝高溫使用,改以金屬、
玻璃、陶瓷取代,塑膠容器也有其壽命,久了,表面會有刮傷雖然不會有毒,但是
容易孳生細菌也會吃出問題的


http://disp.cc/b/27-1SyU

標籤: , , , , , ,



2011年1月5日 星期三

6成感熱紙含致癌物 無法管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5日電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今天公布近期抽驗28件感熱紙,結果18件、占6成4驗出雙酚A溶出量在10到50ppm之間,恐有致癌危險;國家標準感熱紙草案雖設定不得檢出,卻仍未生效。

消基會今天召開「64%的感熱紙驗出雙酚A」記者會。

消基會指出,去年11月於北部地區大賣場及生活用品店購得7件傳真用感熱紙,另20件在北部便利超商、各大銀行自動櫃員機與郵局、百貨公司取得業者提供給消費者的收據及明細表,最後 1件為中部地區賣場取得的明細表,共計28件樣品。

消基會說,檢驗結果高達18件樣品溶出雙酚A,量在10到50ppm之間(每1ppm等於百萬分之1)。

僅10件沒溶出雙酚A,分別是司密特感熱記錄紙、太平洋SOGO百貨信用卡存根、全家超商FamiPort櫃台收據、統一超商ibon繳款收據,以及中國信託、中華郵政、遠東國際商業銀行、花旗銀行、渣打銀行與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等 6家銀行的明細表。

消基會董事長蘇錦霞說,雙酚A,或譯作酚甲烷(Bisphenol A, BPA),是一種已知的內分泌干擾素或環境荷爾蒙,會影響生殖系統;接觸液體、特別是高溫液體或含有脂肪的液體時,例如人的手含有鹽分、脂肪的汗水,就有可能溶出,若經人體吸收,進入脂肪組織,會抑制男性荷爾蒙,造成男性性徵不明顯的情形

她並說,雙酚A常見於製造硬質的聚碳酸酯塑化產品(polycarbonate plastic,PC),讓PC製品具有質量輕、透明性佳、耐摔等特性;應用在感熱紙的製作上,則是作為感熱塗層的顯色劑。

她強調,雙酚A已被環保署定義為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有汙染環境或危害人體健康之虞者),人體長期接觸,會影響內分泌激素調節機制,恐致肥胖症、乳癌、前列腺癌等病症

她重申,美國政府日前已規定,人體每公斤體重每天可接受的雙酚A為50毫克,但台灣的CNS國家標準感熱紙草案雖規定感熱紙所用顯色劑不得含雙酚A,卻還沒生效;呼籲政府儘速公布標準,也請業者不要用含雙酚A的感熱紙,以確保工作人員與消費者健康。1000105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105/5/2kaws.html

標籤:



2010年8月7日 星期六

「含毒雙酚A」 ATM收據、刷卡單恐致癌

有一項攸關民眾生活訊息要注意,美國最近公布一項驚人調查報告,民眾刷卡購物拿到的簽帳單或明細表,以及提款機等熱感應紙,研究發現,有4成含有環境荷爾蒙雙酚A,會影響人體內分泌,恐怕會增加罹患心臟病和癌症的風險。反觀台灣,並沒有訂定讓感應紙雙酚A含量的國家標準,但標準局卻說,要花3到6個月的時間,才能訂出標準。

TVBS記者洪玲明:「這是熱感應紙,快點想一想你的生活中,什麼時候會摸到『它』?」

TVBS記者洪玲明:「可能是到大賣場購物,刷卡結帳的時候。」

記者:「老闆,我要電腦選號100元。」

TVBS記者洪玲明:「或是你想成為億萬富翁的時候;還是缺錢要到ATM領錢的時候;還有上班族也要注意,收傳真的時候。」

美國環境工作組織調查發現,4成熱感應紙會有過量雙酚A,大量接觸,恐怕會有致癌的風險。

民眾:「洗手就好了,常洗手就好了。」記者:「所以不會擔心?」民眾:「對,不會。」

民眾:「還好啊,這種到處都是。」記者:「所以不會擔心?」民眾:「對啊,不太會擔心,致癌物太多,它只是其中一種吧。」

民眾多半感覺不擔心?但是美國學者有研究,刻意收集了空白的收據紙,發現每30CM,就含有3-19毫克的雙酚A,含量甚至比嬰兒奶瓶高出250-1000倍。可是歐盟說你一天只能攝取雙酚A0.6毫克,像這樣摸一摸,再拿東西吃,還意猶未盡舔一舔,那可不得了,毒素全都被你吃進去了。

長庚毒物科主任林杰樑:「我看了也是嚇一跳,因為以前也都不知道。」
林杰樑:「他尿中含(雙酚A)量高的人,他得到糖尿病的風險高了39%,心臟血管疾病也高了39%,慢性肝臟疾病多了20%。」

避免成為高危險群,有店家準備濕紙巾讓員工擦手「抗毒」,至於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摸過感應紙,一定要用肥皂洗手。

就怕有危險,環保署火速發文給經濟部標檢局,標檢局也表示,最快3個月,最慢半年,就能訂出熱感應紙毒性化學物的國家標準。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807/69/2anze.html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