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16年2月21日 星期日

使用「塑膠容器」裝冷飲也會釋出「雙酚A」

塑膠容器不能裝熱湯,已成為常識;那裝冷飲就可以放心喝嗎?董氏基金會提醒,研究可見,塑膠容器即使裝冷飲、低溫食物也有風險。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引述美國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研究,2009年發表於《環境與健康展望》期刊,讓77位大學生第一週使用不鏽鋼瓶喝冷飲,第二週則換成PC塑膠瓶(聚碳酸酯材質,PC);結果發現,改用PC塑膠瓶一週後,受試者尿液中的雙酚A(BPA)濃度比使用不鏽鋼水瓶時的濃度平均增加了69%。董氏基金會指出,雙酚A為環境賀爾蒙的一種,化學結構類似雌性激素,在體內會干擾性荷爾蒙特別是雌激素(estrogen)的功能,長期過量接觸可能影響生殖能力與成長發育,及造成肥胖、第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
董氏基金會另引述2013年成功大學研究,發表於《人類生殖》期刊,對象為71名確診有性早熟現象的女童及29名一般女童,檢驗其尿液中的塑化劑濃度;結果發現,性早熟女童尿液中的塑化劑代謝物量是一般女童的1.2倍至2.4倍。
研究團隊後續在2015年再進行行為介入實驗,發表於《整體環境科學》期刊,對象為前次受試者中的30名女童,要求其盡量避免接觸塑膠相關製品,包括飲食少用塑膠碗盤、塑膠杯、塑膠袋、保鮮膜、微波食物等塑膠容器,少碰巧拼、化妝品及餐前洗手等;結果發現,有完整做到各項行為要求的女童,尿液中的塑化劑代謝物含量皆有顯著下降;再進一步分析各項行為改變的影響,只要愈少喝塑膠杯飲料、愈常洗手,尿液中塑化劑濃度會明顯下降。
為使民眾更易辨識,衛生福利部已分階段要求塑膠食器須標示材質、耐熱溫度及重複性或一次使用等資訊,預計今年六月起即可全面實施。
董氏基金會許惠玉主任提醒,塑膠容器宜清楚標示,消費者要合理使用,且並不是要熱到變形才會釋放化學物質;不論食物冷熱,容器和餐具最好還是使用不鏽鋼、玻璃等相對安全的材質,外食或外帶時也最好自備容器及購物袋,既環保又食得安心。另外,因為生活中塑膠製品氾濫,實在很難避免,用餐前一定要切記確實洗手,洗去一些可能接觸過的環境賀爾蒙。
(中時即時)

標籤: , ,



2012年4月28日 星期六

膠容器裝熱食-小心產生雙酚A


衛生署食品管理局於先前曾對各類塑膠類食品容器具之雙酚A含量進行分析,結果雖均未檢出,不過食管局呼籲,業者生產製造供食品使用的塑膠容器(具),應符合衛署公告「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之「塑膠類」相關規定,並對產品可使用的溫度嚴格把關,以免不良產品流入市面。

塑膠容器是塑膠單體經聚合所製成,並含有可塑劑,不宜長時間盛裝高溫或油脂含量高的熱食或飲品。日前媒體報導市面上盛裝熱飲的塑膠容器杯蓋,遇熱時會釋出環境荷爾蒙雙酚A (bisphenol A),其實塑膠材質大不相同,該類容器上的塑膠杯蓋多為聚苯乙烯材(polystyrene,簡稱PS),回收辨識碼6號,應無溶出雙酚A的疑慮。

一般塑膠類的材質編號及分類共分為7類,可由容器底部或標籤上的塑膠材質回收辨識碼來加以辨別。相關訊息可參考塑膠食品容器宣導網站。建議消費者改以陶瓷杯、鋼杯、玻璃杯等盛裝熱食或飲品,如無可避免購買塑膠容器具盛裝高溫飲品時,在飲用前可將塑膠杯蓋打開,避免杯蓋與熱飲直接接觸,微波加熱超商販賣的熟食便當時,也應將上蓋拿掉再加熱,以減少溶出有害物質或造成塑膠材質變形的機會

http://tw.news.yahoo.com/

標籤: ,



2011年6月20日 星期一

如何安全使用塑膠食品容器

****認識塑膠

****如何挑選塑膠食品容器

****如何安全使用( 一般使用注意事項 )

.塑膠食品容器宣導網.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