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12年3月11日 星期日

反覆使用寶特瓶致癌疑雲

反覆使用寶特瓶致癌疑雲

2007-07-18 12:49:00
元福麻油廠(專營黑麻油、花生油、苦茶油、白麻油)
YOUNG FULL FOOD COMPANY lnc
www.sesameoil.com.tw
轉述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解答:反覆使用寶特瓶致癌疑雲~

Q:
有此一說: 反覆使用寶特瓶,會分解出致癌物質
很多人會不知道再用的膠瓶所產生的毒素,有人可能已經習慣使用或再用你的礦泉水瓶,將它們放在車上或上班時用,實在不是一個好主意。
這件事發生在杜拜,一個十二歲的女童,因為連續十六個月習慣使用一個SAFA牌礦泉水瓶,她得了癌病。
她 習慣了帶著這個水瓶上學,她還在水瓶表面繪畫了圖案。在這個瓶殼裏面,一種叫做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或簡稱 PET的塑膠,裏面含有一些叫做diethylhydroxylamine 或簡稱DEHA的潛在致癌物質,用一次是安全的,如果你真的要再用,用多幾日也無妨,最多一個星期吧!
要將它們遠離熱力,重覆地去清洗或過水會分解那些致癌物溶在你所盛載的水中,如真的想重覆用一個瓶,倒不如花一點錢去買一個較昂的專用水樽。這些錢,你真的不應去吝嗇,你的家人,最好建議他們,特別是小童!
究竟這說法是否屬實?
A:


事實上有很多學生都習慣用保特瓶裝水,故此議題應該蠻需要給大家正確的認知,故提出疑問請教醫師的見解。
KingNet營養保健諮詢科營養師回答
桃園敏盛綜合醫院健康美學中心 陳正育營養師
根據國際癌病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簡稱IARC)指出,DEHA能令人類致癌的證據有限,因此國際癌病研究所將「DEHA」的危險性列為「不能分類為人類致癌物」,而非絕對致癌物。
其實「DEHA」的作用是提高塑膠產品的可塑性,例如讓保鮮膜更加柔軟且有黏貼性,但在PET水瓶製造過程當中,是不需要使用「DEHA」。
雖 然以PET製成的礦泉水瓶,在材質上已成為大眾關心的焦點,但是實際上消費者大眾更需留意的,反而是重複使用塑膠水瓶的衛生問題。所 以,若一旦開啟了的PET水瓶之後,就如同其他食品包裝材料一樣,都會有遭受細菌污染的可能存在。因此,必須在每次裝水前,將塑膠瓶用水洗淨消毒。此外, 水瓶是個人飲用的飲品,不應該與他人共享,以免導致細菌感染與傳播。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 莊慧如營養師
對於此問題我認為是道聽塗説,以下說明我引用“消費者委員會”的回答,希望能解答您的問題。
電郵資料不正確
不 正確一:根據澳洲新西蘭食品及標準管理局(Food Standards Australia New Zealand)資料,DEHA應是「己二酸二辛酯」(Di-2-ethylhexyl-adipate)而不是電郵所指的「乙基己基胺」 (Diethylhydroxy-lamine)。
不正確二:DEHA不是電郵所稱的致癌物質。國際癌病研究機構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簡稱IARC)將己二酸二辛酯歸類為第3組,即不能分類為人類致癌物。而IARC也沒有乙基己基胺的致癌資料。
不正確 三:PET水瓶不太可能如電郵所指釋出DEHA。DEHA的作用是提高塑膠產品的可塑性,例如令保鮮紙柔軟和有黏貼性,但PET水瓶製造過程毋須用 DEHA。2003年6月,瑞士聯邦材料監測與研究實驗室(Swiss Federal Laboratories for Materials Testing and Research)曾分別試驗新和重複使用過的PET水瓶的雜質釋出量,結果顯示PET水瓶不太可能釋出DEHA。
PET塑膠雜質釋出量 符合標準
歐 盟、美國等地區均有法例規管用作包裝食物的PET塑膠,規定PET塑膠釋出的雜質量不可超過法例限額。國際生命科學學會(International Life Sciences Institute,簡稱ILSI)曾詳細分析有關PET塑膠的科學和工學資料,ILSI報告指出,PET的雜質釋出量遠低於標準規定的限額。
雖 然PET水瓶的素質成為關注焦點,但實際上消費者更需留意的反而是重用塑膠水瓶的衛生問題,開啟了的PET水瓶,在適當的環境條件下, 跟其他食品包裝材料無異,會有細菌生長。因此,必須在每次裝水前,將塑膠瓶用水洗淨及晾乾。此外,樽裝水是個人飲用的飲品,不應與他人共享,免致將細菌傳 播。
解構PET塑膠瓶
PET全名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由對苯二甲酸(Terephthalic acid)和乙二醇(Ethylene glycol)化合後產生的聚合物。PET塑膠具質輕、透明度高、耐衝擊不易碎裂等特性,也可阻止二氧化碳氣體,讓汽水保持有「氣」。因此,PET塑膠適 合作包裝用,特別是裝載水和飲品。
PET屬可回收再造的膠料,應棄置在適當的回收箱內(本文摘自消費者委員)


長庚技術學院護理系營養兼任講師 張淑美營養師
寶特瓶自1980年被發明以來,就廣泛地被使用,而寶特瓶的材質為PET塑膠,PET全名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由對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化合後產生的聚合物。PET塑膠具有以下特性:
  1.耐用性及透明度高:耐熱性及絕緣性良好,可以保持產品的風
   味,同時具有高透明度,所以可以增加包裝的美觀及變化性。
  2.利於環保:PET為“環保塑膠材質”,取代安全性上堪慮的PVC
   (聚氯乙烯)塑膠容器。
  3.可回收再利用:PET塑膠可以回收加工製成人造纖維,或二次
  加工的塑膠製品,是塑膠容器類中最具再生價值的。
  4.具有透氣性:由於具有透氣的特性,所以盛裝碳酸飲料的寶特瓶
  經過長時間的儲存後,其瓶內的二氧化碳會漸漸消失,所以購買寶
  特瓶飲料時要儘量注意它的製造日期.

標籤: , ,



2011年6月28日 星期二

源順麻油1.5公升裝圓罐容器材質是PVC

裝油脂食品 PVC保鮮膜最毒
.詳.

****最近發現源順麻油1.5公升裝圓罐容器包裝材質竟然是3號(即 PVC ),How Terrible, 我已用了好多瓶了 ORZ****

標籤: ,



2011年6月25日 星期六

生活中常見的各種塑化容器、物品( 編號1~7 )

看到最近塑化劑風波這麼嚴重,小弟的工作剛好是與塑膠原料相關,看到板上
討論如此熱烈,剛好就野人獻曝一下。

目前我國有將生活中常見的各種塑化容器、物品,皆以1~7編號分類,其分類
標誌為一三個箭頭組成的三角形,中間標有編號,如下連結所示:
http://recycle.epa.gov.tw/other/can1.html

編號1:
PET材質,用在容器上就是俗稱的寶特瓶。辨識法:寶特瓶通常是無色
透明的,有的加色成淺綠淺藍或茶色。圓的PET瓶底下方有一圓點,瓶身其
他地方無接縫,是最簡單的辨識方法。根據PET物性表所載使用耐溫可達140度,
但實際上因做成瓶子時其瓶壁十分的薄,相對的其耐熱特性也會降低,所以建
議頂多裝裝溫水就好。此材料因為本身就屬於較軟,所以聚合時也不需要添加
所謂塑化劑。

編號2:
HDPE(高密度聚乙烯)所見到的塑膠袋及各種半透明或不透明的
塑膠瓶幾乎都是大部份以HDPE。辨識法:多半不透明,手感似臘,塑膠袋
揉搓或摩擦時有沙沙聲。根據HDPE物性表所載,使用溫度為80度,有些標示會
寫到可耐溫115度,但是這種東西還是看低的安全些,畢竟你也不知道該產品
是用哪廠牌的料。此材料也無添加塑化劑的疑慮,但是並不建議用於加熱過程中。

編號3:
PVC(聚氯乙烯),最常見的應該就是水管、電線配線上的灰色管,
目前也有多數的保鮮膜是以PVC材質,且因材料本質較硬,如要做成保鮮膜應用
需在聚合過程中添加塑化劑使材料變軟,所以PVC保鮮膜請避免使用,市面上有
許多品牌都是PVC保鮮膜,所以購買時自己多注意,改選用PE保鮮膜。PVC耐溫
約為80度,所以拿來包覆熱食是非常危險的。

編號4:
LDPE(低密度聚乙烯)大部份的塑膠袋和塑膠膜是用LDPE做成
的。LDPE做成的容器若不加色料多呈半透明像牛奶瓶、軟片盒等。辨識法:
LDPE做成的塑膠袋較柔軟。根據LDPE物性表所載,使用溫度為80度,此材料
也無添加塑化劑的疑慮,但是並不建議用於加熱過程中。

*目前PE保鮮膜不會特別註明是HDPE或是LDPE材質,參照我家的PE保鮮膜上耐溫
是標示至110度,但是在包覆熱湯熱食時常有蒸氣、高油溫接觸這些都是高於110
度的,所以PE保鮮膜還是請問用於加熱過程中或是包覆熱食。

編號5:
PP(聚丙烯)也是廣泛用於瓶材上,特別是瓶蓋,許多不透明有點霧霧
瓶子大都就是以PP材質製成,PP算是目前耐溫瓶子較安全的用料,可達110度的耐
溫,但是目前有許多容器上會標示可耐溫120度,但是建議還是別太相信,目前市
面上有許多免洗塑膠容器,特別是標榜可微波的大都是以此材料製成,但是建議
還是不要挑戰太高溫較好。PP也無添加塑化劑的必要性。

編號6:
PS(聚苯乙烯)吸水性低,且其尺寸安定性佳,主要應用於玩具、文具、
滾輪、鑲襯(像冰箱的白色內襯)等,及工業的包裝緩衝材料。未發泡的PS在食
品容器上有乳品業的瓶罐如養樂多、優酪乳、布丁盒、速食店飲料的杯蓋等。發泡
後的平板經真空成型廣泛用於一次性餐具,如保麗龍免洗餐具。辨識法:未發泡的
製品,輕折就有白痕出現,並有擴散現象,通常以手即可撕裂。PS材料耐溫極差頂
多65度而已,所以請勿承裝熱水,PS材料也無添加塑化劑的必要性。

編號7:
OTHER(其他)其他類塑膠材質標示7號的情形很多,但是這邊要特
別提到一種材料:PC,這材料可說是廣泛用於生活中,從瓶子、容器、手機背蓋,
特別是水壺、奶瓶這類耐溫又要透明的用途最常使用,但是目前PC已被證實會溶出
雙酚A (Bisphenol A,簡稱BPA),是屬於一種環境賀爾蒙的物質
,添加於PC中是為
了增加耐衝擊特性,但是這東西一樣會讓你變娘,所以奉勸各位看看你的水壺,家
裡小孩的奶瓶,如果是PC材質,請快點丟棄停用,BPA無需加熱即會溶出,目前歐美
早已針對PC材料用於瓶子上多有限制,目前我國也有著手研擬方案中。

針對PC瓶子,目前有許多替代材料可用,PES、PP皆可以替代,特別是PES其耐溫
特性更佳,且無BPA疑慮,目前市面上常見的琥珀透明奶瓶皆為PES材質
,也有些水
壺也改以PES製成,雖然價錢較高,但是為了你的LP請多花點錢吧。
=========================================================================

以上內容應該很多人在之前討論就有提過,其實塑化原料早已充斥你我的世界,是
無法去完全避免使用,所以要學會如何避免使用到有毒的,以及認識到哪些用法是
錯誤的,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塑膠容器儘量避免用於有盛裝高溫使用,改以金屬、
玻璃、陶瓷取代,塑膠容器也有其壽命,久了,表面會有刮傷雖然不會有毒,但是
容易孳生細菌也會吃出問題的


http://disp.cc/b/27-1SyU

標籤: , , , , , ,



裝油脂食品 PVC保鮮膜最毒

最近人人聞塑化劑色變,深恐吃到遭塑化劑汙染的食品,但是,保特瓶、高密度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塑膠材質的容器,只要盛裝油脂類食物一小時後,百分之百都會溶出塑化劑DEHP,特別是PVC保鮮膜,包覆油脂食物,溶出量即超出標準值,消費者選購時要看清楚標示。

   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陳美蓮昨天在台灣食品安全管理總體檢論壇中發表研究,她針對一般常用的PET、PE、聚丙烯PP等八種盛裝食物的塑膠容器進行檢驗,在室溫廿五度下,以「正庚烷」為溶媒,模擬盛裝、包覆油性食物,一小時後,全部都溶出DEHP。

   不過,溶出量差異很大,多數都在安全範圍內,但PVC保鮮膜模擬包覆含油脂食品,DEHP平均溶出量每公斤食物為一.九八毫克,溶出量超過歐盟、及國內一.五毫克的標準,如果覆蓋油性食物再微波加熱,溶出值更高。至於PE保鮮膜、其他的PP容器,則相對安全。

   陳美蓮說,六十公斤體重的成人,每天吃三公斤以PVC保鮮膜包覆的油脂食物,DEHP攝取量即達五.九四毫克,超過歐盟六十公斤成人每天容忍攝取量三毫克。

   陳美蓮強調,DEHP屬於脂溶性,遇到油性食物、加熱都會從塑膠材質釋出,雖然PET等材質都會溶出微量塑化劑,但如果是包裝飲料、醬油、食用油等,都在容許的範圍內,國人毋須過度擔憂。

   陳美蓮表示,國外多也允許DEHP做為食品包裝材料,例如美國澳洲允許做為包裝高水分食品,巴西則規定,塑膠包裝材質使用脂肪含量高於五%的食物時,塑化劑含量不得超過三%,日本則已禁止用PVC手套處理食物。

   環保署預計二○一三年禁止PVC保鮮膜製造、輸入供零售業販賣。陳美蓮建議,政府應制訂包裝材料中容許添加塑化劑的最大含量,在未全面禁用之前,民眾使用這類塑膠用品要特別注意,平日只可用來裝水或蔬果,千萬別拿來盛裝含油脂的食物,更不能用來加熱。

《小叮嚀》塑膠容器 最怕油和熱

  一般人都以為,塑膠容器最怕熱,只要不加熱、不裝熱食,就不會溶出塑化劑,其實,研究發現,塑膠容器最怕的是「油」,盛裝含油脂食物,比裝熱湯、熱食,所溶出的塑化劑濃度更高

   每個家庭天天都會用到各種塑膠容器,任何塑膠容器都怕油,其次是怕熱,再其次是怕酸,衛生署現行食品塑膠容器的DEHP溶出管制標準為一.五ppm,其中PVC材質溶出的塑化劑明顯超標,所以,千萬不能包裝油脂食物,其他材質容器則在標準值以下,算是相對安全。(諮詢:陳美蓮教授,張翠芬整理)

http://money.chinatimes.com/100rp/06dehp/news4-13.htm

標籤: , ,



毒塑膠PVC( 聚氯乙烯 )

PVC是聚氯乙烯的簡稱,英文為Polyvinylchloride,被國際綠色和平組織稱為「毒塑膠」,卻也因為便宜、製造方便,而成為產量僅次於PE的第二大泛用塑膠,廣泛存在於我們的生活周遭,嚴重威脅著我們的環境與身體健康。

PVC是五大泛用塑膠(PE、PVC、PP、PS、ABS)中唯一的含氯塑膠。由於含氯的緣故,使其可藉由塑化劑的添加,而改變柔軟度。不添加任何塑化劑的PVC,像水管那麼硬,但添加了塑化劑的PVC,可像保鮮膜那麼軟。 因此,一般依PVC的柔軟度,將PVC區分成軟質PVC與硬質PVC。也由於這個特性,降低了其終端產品的生產技術門檻與成本, 讓生產者可以很方便地製造柔軟度不同的各種產品。

除了塑化劑外,PVC的熱安定性是很差的。為了避免PVC產品在太陽或高溫下的裂解,還必須添加安定劑,通常為鉛、鎘、鋅等重金屬。因此,PVC並不只是PVC,還含有一些對健康與環境有害的塑化劑與安定劑;完全不添加任何東西的PVC本身雖不毒,但也沒有用處

是故,國際綠色和平組織之所以會稱PVC為「毒塑膠」,不是指不含任何添加劑的PVC本身而言,但也不光指含有添加劑的PVC產品而言,而是因為其整個生命週期,從原料開採、製造、使用、到廢棄的所有階段,皆會對環境與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更多資訊詳.

標籤: ,



2011年6月12日 星期日

PVC保鮮膜包油脂食物 高量塑化劑入肚

據研究發現,以PVC保鮮膜模擬包覆含油脂食品,在常溫25度下,每公斤食物的塑化劑DEHP平均溶出量為1.98毫克,比使用於加熱更高

陽明大學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教授陳美蓮今(12)日在台灣食品安全管理總體檢論壇中發表研究,針對多種盛裝食物的塑膠容器檢驗,結果發現,若使用PVC保鮮膜,模擬使用在正庚烷 (仿造油脂食物),在常溫攝氏25度下,DEHP平均溶出量為每公斤食物1.98毫克,溶出量很高。

陳美蓮說,在使用PVC保鮮膜的11件樣品中,最高驗出7.2739毫克,最低0.0853毫克;但PE塑膠袋或保鮮膜溶出量僅0.05毫克;PET容器為0.06毫克。

陳美蓮表示,以60公斤體重的成人而言,每天吃3公斤以PVC保鮮膜包覆的油脂食物,塑化劑DEHP攝取量就高達5.94毫克,超過歐盟規定容忍攝取量3毫克標準,甚至幾近2倍。

環保署已公布,2013年起禁止PVC、PVDC保鮮膜製造、輸入供零售業販賣。但在此之前,陳美蓮建議民眾使用這類塑膠用品可用來裝水和蔬果等,但最好不要拿來盛裝含油脂類的食物。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612/135/2t6gl.html

標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