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18年10月25日 星期四

正確解讀LDL數值,抽血報告TG/HDL小於2即可預測非屬有害的小小顆LDL

還是發生心血管疾病,原因就出在三酸甘油酯過高、高密度膽固醇偏低,「這種人最容易被忽略。」因此,風險預防最重要還是降低三酸甘油酯,提高高密度膽固醇

膽固醇有好壞之分?

而且一般人常將膽固醇分成「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和「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但王峰認為,無論高、低密度膽固醇,都只是扮演運輸車的功用,沒有好壞之分。
「我的觀念膽固醇沒有好壞,」低密度膽固醇負責將肝臟製造的膽固醇運送到細胞、神經、組織等,高密度膽固醇再將它載回肝臟,兩者分工合作,各司其職;三酸甘油酯、膽固醇、磷脂質、蛋白質、抗氧化劑等營養素,都需靠低密度膽固醇運送到細胞組織並更換,「怎麼可能是壞的?!」王峰很不以為然。更重要的是看低密度膽固醇的品質,可以透過計算三酸甘油酯和高密度膽固醇的比值來判斷。
(膽固醇並非越低越好,還要看三酸甘油酯和高密度膽固醇的比值。)●小顆低密度膽固醇才是元兇
小顆的低密度膽固醇容易困在血管內壁被氧化,造成血管內壁發炎,越來越多研究發現,低密度膽固醇有大小顆之分,當它是細細小小顆的時候才是不好的。如果體內缺乏抗氧化維生素,更有機會形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DL),都會導致粥狀動脈硬化,所以才有
人把它冠上「壞膽固醇」。
●高密度膽固醇是血脂清道夫
高密度膽固醇能將細胞膜更換、被氧化或血管內皮發炎等所造成的血脂清出來,類似清道夫的角色,才會有建議應該提高高密度膽固醇。
●三酸甘油酯/高密度膽固醇(TG/HDL)<2
當今醫學檢驗主流只測膽固醇濃度總量,不看品質;所以王峰建議民眾計算三酸甘油酯和高

密度膽固醇的比值,應<2,就能預測低密度膽固醇不是細細小小顆,因為三酸甘油酯越高且高密度膽固醇越低,相對的低密度膽固醇會越小顆 。

怎麼吃才能良好控制膽固醇?

聯安診所營養師徐景宜指出,精緻澱粉、反式脂肪酸、加工食品和冷凍食品,都容易在體內形成不好的膽固醇,引起發炎、內膜增厚、血管斑塊且狹窄,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

標籤: ,



2018年6月11日 星期一

糖解作用、醣類代謝(Carbohydrate metabolism)

醣類代謝(Carbohydrate metabolism)

一、 糖解路徑(TheGlycolyticPathway
1. 糖解的意義:糖解是所有生物細胞糖代謝過程的第一步
2. 糖代謝總覽:
階段
圖解
說明
一分子葡萄糖糖解產生:2ATP(消耗2ATP,再生成4ATP)、2NADH2丙酮酸(2 pyruvate

2丙酮酸(2 pyruvate)會在不同環境下進入不同反應
分類
無氧糖解
anaerobic glycolysis
有氧糖解
aerobic glycolysis
(無氧)酒精發酵
anaerobic alcoholic fermentation
產物
乳酸(lactase*2
丙酮酸*2
乙醇(ethanol*2
功用
消耗NADHNAD+有助糖解的進行
行檸檬酸循環產生30ATP
消耗NADHNAD+
有助糖解的進行

詳細版本!

步驟輔酶
收穫
ATP
收穫
ATP來源
糖解作用
(胞漿)
-1用去一個ATP以磷酸化葡萄糖(glucose)
-1用去一個ATP以磷酸化果糖-6-磷酸(F-6-P)
+2NADH兩分子甘油醛-3-磷酸(G-3-P)被氧化脫氫
+2兩分子的甘油酸-1,3-二磷酸(1,3-BP)去磷酸化
+2兩分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去磷酸化
丙酮酸脫羧(粒線體)+2NADH丙酮酸氧化脫羧
三羧酸循環(粒線體)+2NADH異檸檬酸脫氫
+2NADHα-酮戊二酸氧化脫羧
+2琥珀醯輔酶A分解為琥珀酸生成GTP(GTP=ATP)
+2FADH2琥珀酸氧化脫氫
+2NADH蘋果酸氧化脫氫
氧化磷酸化(粒線體)-2NADH+5糖解作用中產生的兩分子NADH經蘋果酸-天門冬胺酸穿梭到粒線體電子傳遞鏈中生成5分子ATP
-2NADH+5粒線體中丙酮酸脫氫生成的兩分子NADH到粒線體電子傳遞鏈中生成5分子ATP
-2FADH2+3琥珀酸被氧化生成的兩分子FADH2到粒線體電子傳遞鏈中生成3分子ATP
-6NADH+15異檸檬酸、α-酮戊二酸和蘋果酸氧化脫氫生成的到粒線體電子傳遞鏈中生成5分子ATP
總收穫32注意:這是實際情況(每個NADH生成2.5ATP、每個FADH2生成1.5ATP)下生成的ATP數,如果糖解作用生成的兩個NADH走甘油磷酸穿梭進入粒線體的話,則還要少生成兩個ATP。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參見:有機物代謝(Metabolism of organic matter)
引用資料來源:小小整理網站 SMALLCOLLATION

標籤: , ,



2013年6月15日 星期六

認識「三酸甘油脂」


  什麼是三酸甘油酯呢?三酸甘油酯與膽固醇一樣,都是人體中的脂質。脂質是人體的能量來源之一。脂質不能溶解於水,在血液中要先與蛋白質結合,形成可溶性的脂蛋白,再輸送到各器官組織。

  血清中三酸甘油酯的來源有二,一部份由腸道吸收食物中的脂肪,經過消化吸收後,與蛋白質結合而以乳糜微粒(chylomicron)的形式進入血液循環,再由肝臟、脂肪組織及末梢組織攝取,這一部份稱之為外源性三酸甘油酯;另一部份則經由肝臟合成而釋放入血液,這一部份稱之為內源性三酸甘油酯。

  當抽血檢查得結果血中三酸甘油酯過高時,首先要確定的是檢查結果是否可靠。是否有空腹十二小時以上才抽血?最近有沒有接受藥物治療?有沒有什麼相關疾病引起?造成三酸甘油酯過高的原因可分為兩類,一為原發性三酸甘油酯過高症,主要是家族遺傳;另一為續發性三酸甘油酯過高症,原因大致可分為代謝性(如糖尿病、肥胖、高尿酸血症、肝醣貯藏疾病)、內分泌相關性(如高胰島素血症、女性荷爾蒙或甲狀腺素異常)、飲食影響(如酒精、碳水化合物攝取過多)、疾病狀態(如腎衰竭、腎病症候群)、藥物(如利尿劑、乙型阻斷劑、皮質類固醇、女性荷爾蒙治療)等等。

  三酸甘油酯過高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從以前到現在一直有爭論,但根據 最近的一項大型研究(Framingham研究)顯示,女性如果有三酸甘油酯過高及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有增加罹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不僅如此,三酸甘油酯過高,造成血液過於粘稠,也容易造成急性胰臟發炎

  究竟血液中三酸甘油酯多少才算過高呢?一般而言,小於200mg/dl為正常,200-400mg/dl則為輕度偏高,400-1000mg/dl為偏高,而1000mg/dl以上則為極度偏高。

治療方法包括飲食治療及藥物治療:

1.飲食治療—在開始以藥物治療高脂血症前,應先實行飲食控制及生活型態改變(如多運動、戒菸等)三至六個月。飲食方面注意少吃醣分、碳水化合物、脂肪過高的食物、限制飲酒,及維持理想體重。

2.藥物治療—藥物包括纖維酸衍生物(fibric acid derivatives)、膽酸結合劑(bile acid sequestrates)及菸鹼酸(nicotinic acid)等。服用這一類藥物需要遵照醫師指示服藥,醫師將會視個別臨床狀況,決定合適的藥物。

  目前全民健保對於三酸甘油酯過高症的治療原則如下:三酸甘油酯大於200mg/dl且總膽固醇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比值大於5,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小於35mg/dl之下,如果病患有心血管疾病,得以藥物治療同時飲食控制;如果病患無心血管疾病,則先飲食控制3至6個月;如果飲食控制無效,得以藥物治療。接受藥物治療後,需定期檢查血脂濃度。如果血中三酸甘油酯高於1000mg/dl,因有罹患急性胰臟炎危險者,得使用降血脂藥物。
 
 

標籤:



2011年6月21日 星期二

高血脂症 易動脈硬化

高血脂症是指體內血清總膽固醇大於240mg%,高密脂膽固醇小於35mg%,三酸甘油脂大於400mg%,低密脂膽固醇大於160mg%。而一般人於正常時,其血清總膽固醇應小於200mg%,高密脂膽固醇應大於40mg%,三酸甘油脂應小於200mg%,低密脂膽固醇應小於130mg%

新陳代謝科醫師謝安慈指出,人體血清中所含的脂肪,主要是由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磷脂質以及游離脂肪酸所組成之脂蛋白。而膽固醇又分為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再普通抽血檢查時,主要是檢驗總膽固醇,高密脂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至於低密脂膽固醇則可經由前面三項檢驗數值換算而得到結果。

謝安慈醫師說明,高血脂症的成因不外乎為以下幾點:1.遺傳(家族遺傳性高血脂症)。2.次發性之因素(如糖尿病、肥胖症、庫欣氏症候群、腎病症候群、甲狀腺低能症等疾病)。3.飲食(如每日脂肪攝取超過總熱量的40%、飽和脂肪酸超過總熱量的10%、膽固醇每日攝取超過300mg、飲酒過量等)。4.藥物(如利尿劑、女性荷爾蒙、避孕藥、類固醇、或貝它阻斷劑等使用)

謝安慈醫師提醒,若體內血清濃度太高,便會堆積在血管內壁上,長久下來易造成動脈硬化,而引起血栓形成,使血管內腔狹窄、彈性及張力減小、血液循環供應不足,甚至造成血管阻塞,引發各種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塞、心絞痛、動脈瘤等),以及腦血管病變(如腦出血、腦栓塞等)。

而目前醫學界已經證實,血清膽固醇每下降1mg,就可以讓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發生率減少約1%左右。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622/128/2tq3y.html

標籤: , ,



2011年5月18日 星期三

高血脂未改善?原來是選錯了運動!真有…這款ㄟ代誌?

門診中近來有一名35歲的男性病患邱先生,長期以來深受高血脂所苦。經醫師詳細問診及檢查後發現,其血液膽固醇值為280mg/dl,三酸甘油脂值為300 mg/dl,約為正常值(膽固醇<200mg/dl,三酸甘油酯<200mg/dl)的1.5倍。先前他曾服用降血脂藥來改善高血脂情況,但肝功能指數由正常的30升高至1百以上,故只好停藥。

原本在醫師的建議下,以飲食及運動雙管治療的三個月後,膽固醇值為260mg/dl,而三酸甘油脂值則為306mg/dl,血脂改善的情況並不明顯,正當醫師納悶之際時,才知道雖然邱先生每天都固定在家做健身運動40分鐘,如提啞鈴、伏地挺身等等、動作常保持在一個姿勢後不動,但其實這些無氧運動對於降血脂是無效的,必需要持續活動肢體的有氧運動才有效,果然經過醫師再一次指導正確的運動方式的三個月後,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數值已各降至230mg/dl與206mg/dl。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表示,高血脂可以說是健康的搗蛋鬼,好發年齡以40歲以上的族群居多,主要為血液中的膽固醇或三酸甘油酯超過正常值。膽固醇是一種脂肪,白色無味,是身體內細胞膜的成分,主由人體肝臟自行合成和動物性食物而來;而三酸甘油酯也為血脂肪的一種,亦稱中性脂肪,其來源是經由腸道吸收食物中的脂肪及肝臟合成。

在正常情況下,人體血中的膽固醇應小於200mg/dl,三酸甘油脂應小於200mg/dl。假若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都大於200mg/dl的話,兩者便會堆積在血管的內壁上面,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動脈硬化,使血管內腔狹窄、彈性及張力減小、血液循環供應不足,甚至造成血管阻塞,引發各種心臟血管疾病(如心絞痛、急性心肌梗塞),以及腦血管病變(如腦出血、腦栓塞)。根據研究發現,每增加血中總膽固醇值1mg/dl,則冠狀動脈心臟病增加2%。而降低膽固醇值1mg/dl,則冠心病減少2%。

至於哪些人又是高血脂的高危險群呢?

何一成提到舉如嗜肉食主義者體重過重者(BMI指數>24)、缺乏運動者等等皆是。在談到運動改善血脂的效果方面,何一成指出,從醫學研究的統計結果,發現人體在經過持續三個月的運動之後,平均總膽固醇會下降9%,三酸甘油脂則降低15%,而好的膽固醇會上升5%。

值得注意的是,降低血脂的效果與從事運動的類型與時間長度息息相關

運動類型而言,一般來說,有氧且持續溫和的運動,如有氧舞蹈、快走、慢跑、游泳、自行車、爬階、體操與跳舞等,因心肺可輸送足夠的氧氣至細胞,可讓肌肉有較充份的氧氣供應,故使血中的脂肪可順利轉化為能源並消耗,進而達到改善血脂的效果,且運動後肌肉不酸痛;反之,如提啞鈴、伏地挺身、動作常保持在一個姿勢後不動、排球、足球、快跑等無氧短促的運動,則因肌肉無足夠的氧氣供應,血中脂肪不易消耗,且運動後肌肉會酸痛

民眾可觀察心跳速率來作為調整自身運動量的依據。該如何做呢?首先用220減去自身的年齡即為最大心率,例如30歲的人最大心率為220減30為每分鐘190次,故剛開始熱身時,應先從最大心率的60%開始,即每分鐘114次,上限則維持70%每分鐘133次就可以了。

就運動的時間長度而言,每天要運動30~60分鐘才能真正地改善血脂肪,像每小時六公里的快走及每小時十四公里的腳踏車皆是不錯的選擇,因為每天運動30~60分鐘,前幾天只是消耗血中的糖分,但一星期過後,由於肌肉分解脂肪的酵素活性增加,於是好的膽固醇會增加,而三酸甘油脂則降低,約一個月後壞的膽固醇及總膽固醇就會開始下降。假若每一次運動的總時間不足30分鐘的話,只能消耗血中的糖分,對於改善血脂肪則毫無建樹。

最後,何一成醫師並再次重申高血脂症患者的運動處方如以下所示︰

(1)多做有氧運動,因為這些運動可有效改善高血脂。
(2)目標心跳率︰60%~70%最大心跳率(220-年齡)。
(3)每天運動總時間以30~60分鐘最好。
(4)運動以心臟能負荷為前提,千萬不要勉強。
(5)如維持運動一段時間後,高血脂情況未見改善,
   需再請醫師做進一步的評估。

====高血脂患者運動選擇指南

有氧運動(有效)1.有氧舞蹈 2.快走 3.慢跑 4.游泳
        5.自行車  6.爬階 7.體操 8.跳舞

無氧運動(無效)1.排球  2.足球 3.快跑 4.舉重
        5.提啞鈴 6.伏地挺身
        7.動作常保持在一個姿勢後不動

. 高血脂症診斷標準及治療依據‧

新聞資料來源:書田診所家醫科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13662&category=%C2%E5%C3%C4%AFe%AFf&type=

標籤:



2011年1月8日 星期六

狂嗑薏仁2週 婦三酸甘脂超標3倍

薏仁有助降血脂,不過醫師提醒,雖然是健康食材,但也不能吃過量,有一名50多歲的婦人,本身就有高血脂病症,自行停止用藥,改吃薏仁,每天狂吃一大鍋,連吃了兩週,沒想到適得其反,三酸甘油脂狂飆到七百多,是正常數值的三倍高。醫師說薏仁含有澱粉,也不行吃過量

業者:「用的都是台灣生產的薏仁,很大很漂亮。」

大鍋子裡煮著薏仁湯,古法製作,熱呼呼端上桌,一天就可以賣四大桶,滑滑嫩嫩還冒著熱氣,依照中醫說法薏仁有降血脂的效果,是坊間最熱門的健康食品。

業者:「薏仁就是要把它煮的很稠,那一定要時間。」

可加紅豆、綠豆,老店一晚賣40,是店裡長銷甜品,很多人吃來當食療,但是有一名50幾歲的婦人,150公分左右,原本就是高膽固醇、高三酸、高油脂的病患,每天狂吃薏仁一大鍋來降血脂,沒想到得了反效果,三酸甘油脂狂飆到700多,是正常數值的3倍。

一顆顆薏仁,醫師說確實是有益健康的食材,一碗飯約7分滿,每天4份是極限,加上控制總熱量,一天不超過1千8百大卡,確實有助減少約1成脂肪的吸收。

可是如果貪多,加上本身就是高血脂病患,更不能任意停止醫師用藥,改用狂吃薏仁的方式來降血脂,反而會適得其反。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109/8/2kisz.html

標籤: , ,



2010年7月17日 星期六

脂質檢查-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中性脂肪)

脂質檢查是一組要測定預期哪些人有發生心臟疾病或中風(腦血管障礙)的危險的檢查的組合,它平常包括有「膽固醇總量」、「三酸甘油脂」、「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四項檢查,所以脂質的檢查跟一般的實驗室檢查不一樣,並不是要判斷或診斷有什麼疾病的檢查而是預期將來會有極大可能因血管硬化而發生心臟病或中風的一組檢查。另外近年來有一項檢查也被認為可以預期是否會有因血管硬化而發生心臟疾病或中風的危險,叫做「高敏感 C 反應蛋白」。

.....還有,這些只關心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的高低的人,卻不知道一件很重要的事實,就是不知道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是一種很重要的維持生命所需的營養物的事實。有些人更以為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越低越好,甚至以為零最好,其實膽固醇還是構成和維持正常血管壁不可或缺的物質,簡單的說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不管過高或過低都是不好的,維持正常量才是最好的

....臨床上血脂質蛋白的大致的濃度也可以從一、總膽固醇,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三、三酸甘油脂的濃度的測定就可以計算出來。計算方法如下:

總膽固醇 = HDL- 膽固醇 + VLDL- 膽固醇 + LDL- 膽固醇

VLDL-膽固醇 = 三酸甘油脂 / 5

LDL-膽固醇 = 總膽固醇 - HDL- 膽固醇 - 三酸甘油脂 / 5

不過當三酸甘油脂超過 (400 mg/dl) 時這一種換算方式就不適用


.血中各種脂質的參考值‧

動脈硬化指數
有所謂動脈硬化指數來表示是否較容易變成動脈硬化,但因測定上的錯誤和須做詳細的分項解釋考量,所以只能當做粗略的參考而不是絕對的。應該請專家就各項數值做分析。
動脈硬化指數=總膽固醇 - HDL- 膽固醇/HDL-膽固醇 (<3.0以下為正 常)
=總膽固醇/HDL- 膽固醇 (< 3.1 - 5.1 以下為正常)

標籤: ,



2010年3月30日 星期二

降低膽固醇 8類食物有奇效

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過高是中年人的普遍問題,其對健康的危害則是許多人心上的隱憂。其實,可以用飲食的自然方法,安全降低血中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以下8類食物是最有效的食物,照著這些具體的做法去做,可在短期內即可看到具體的效果。

1.早餐吃一碗燕麥粥

每天早餐時只吃1碗燕麥粥,持續8星期的時間就可使血中壞的膽固醇濃度降低10%,好的膽固醇濃度上升。燕麥中含有豐富的可溶性及不可溶性纖維,能在腸胃道中阻止膽固醇及脂肪的吸收,因而達到降低血中脂肪及膽固醇的效果。

2.中餐吃半碗豆類:

豆類都是又便宜、又安全有效的降血脂肪及膽固醇的食物,每天只要吃半碗豆類,可以在8週的時間內使血中壞的膽固醇濃度降低20%。豆類食品含有多種降膽固醇的有效成分,其中最主要的物質要屬豆類中的可溶性及不可溶性纖維。

3.晚餐吃三瓣大蒜:

每天只要吃3瓣大蒜,持續8週就能使血中壞膽固醇的濃度下降10%。大蒜不論是生吃或熟吃,在降膽固醇的效果上都非常的好,大蒜中的含硫化合物可以直接抑制肝臟中膽固醇的合成,而達到降膽固醇的功效

4.每天吃半個洋蔥:

洋蔥是價廉物美的保健食品,每天只要吃半個生洋蔥持續8星期,就能使血中的好膽固醇濃度增加20%,並降低血中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吃洋蔥以吃生的洋蔥效果較好,若將洋蔥煮得越久,洋蔥上升好膽固醇的效果就越差

5.每天吃酪梨或蘋果一個:

酪梨中所含的脂肪是單一不飽和脂肪酸,因此對人體非常有益處。由於蘋果中含有豐富的果膠,是以具有降膽固醇的功效。

6.每週吃二次清蒸鮭魚:

鮭魚中所含的亞米茄3型(Omega3)脂肪酸的量非常高。鮭魚的吃法,如果用烤及油炸的方式,容易因過高的溫度而引起亞米茄3型脂肪酸的變質,所以最健康的吃法是採用清蒸的方式。每週2次以鮭魚3兩清蒸吃下,經過8週的時間,可讓體內的好膽固醇上升10%。此外,吃鮭魚對於下降血中的三酸甘油脂,效果也是非常的好。

7.每星期喝一碗薑湯:

將曬乾的薑磨成粉後沖熱水喝下,薑中的成分「生薑醇」及「薑烯酚」可以使高血脂病患血中三酸甘油脂的濃度下降27%,而且使壞膽固醇的濃度下降了33%

8.以橄欖油做為食用油

橄欖油除可下降血中壞膽固醇濃度外,也會上升好膽固醇的濃度,能對心血管系統產生最佳的保護作用。選擇用冷壓方式萃取出的橄欖油油質最佳。有些廠商會以高溫加熱的方式抽取橄欖油,高溫加熱過程易使油質變性致癌。

(作者金約翰為美國密西根大學醫學博士、專科醫師)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205081904695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