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21年3月31日 星期三
2021年3月30日 星期二
胃疾/「胃食道逆流」和日常生活習慣有關
「胃食道逆流」和日常生活習慣有關
究竟哪些人容易得胃食道逆流症呢?簡單來說,就是胃酸分泌多,以及經常逆流的人。胃酸分泌多以及經常逆流的人,通常受到各種要素所影響,例如飲食習慣、年齡、姿勢、體型、壓力,再加上目前的疾病、過去的疾病等等⋯
2021年3月29日 星期一
食材/護眼葉黃素首選—菠菜
護眼葉黃素首選—菠菜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現代人幾乎時刻眼睛不離手機,在工作時也都會使用電腦,而3C產品所發出的藍光,除了會造成乾眼症、眼睛疲勞以外,更甚者還會引發白內障以及黃斑部病變,而想要護眼就需要攝取葉黃素;對此,有營養師則分享了富含葉黃素的食物來讓民眾更容易攝取到足量的葉黃素。
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在臉書粉專「李婉萍的營養天地」,以及個人平台發文說明,只要每天攝取到6毫克的葉黃素,就能夠有效預防黃斑部病變,通常有葉子類以及黃色的蔬果都含有葉黃素,例如:玉米、酪梨、奇異果、南瓜、地瓜葉、菠菜等蔬果。
李婉萍表示,想吃到6毫克的葉黃素,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吃菠菜,只要吃大概1/5碗(約等於1/3米杯),就能攝取的足量的葉黃素,再來就是吃地瓜葉以及小芥菜,大約1/3碗,玉米需吃到6根;水果則較難達成足量的葉黃素,若想吃水果來達成攝取量,大約需吃49顆奇異果,酪梨則須吃14顆,因此,最快的方式就是透過菠菜來攝取葉黃素。
李婉萍提醒,要達成護眼目的,讓葉黃素好好的吸收,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吃深綠色蔬菜,其中又以菠菜最好,每天都吃一次深綠色蔬菜,讓葉黃素進入到身體裏頭,才能夠有效護眼,降低眼部疾病的發生機率。
2021年3月28日 星期日
腰痛相關/「坐骨神經痛」的病因與治療方式
「坐骨神經痛」的病因與治療方式
坐骨神經(sciatic nerve)是人類體內最粗的神經,寬度可達2公分。這條神經起源於腰部與薦部脊椎的神經根(lumbosacral nerve roots),經過骨盆腔後才匯合成坐骨神經,進入臀部與大腿後側,最後再形成兩個神經分枝向下進入小腿。一般所謂的坐骨神經痛(sciatica),係指疼痛感沿著坐骨神經(sciatic nerve)的走向分佈,如同前述案例中的陳先生,由臀部延伸至大腿與小腿,有時也會傳到腳底。部分病患還會有腿部麻木或感覺異常,以及腿部無力或肌肉萎縮的情形。坐骨神經痛的原因,大多數係因為脊椎的椎間盤突出(俗稱為“軟骨”)、或是脊椎退化狹窄(俗稱為“骨刺”),壓迫腰椎或薦椎的神經根並引起發炎反應所致。另外,坐骨神經痛也可能導因於梨狀肌症候群(坐骨神經被臀部的梨狀肌壓迫)、脊椎感染、腫瘤等疾病;其它如腰椎骨關節退化、背部肌膜炎等,有時也會產生類似的症狀。由於現代醫學的進步,各種坐骨神經痛的病因,在經過專業醫師的病史詢問、神經功能評估、神經電生理檢查、與脊椎影像檢查後,通常能得到確切的診斷,再對症下藥予以適當的治療。
2021年3月27日 星期六
膝蓋保健/傷膝蓋三動作如何防範
傷膝蓋三動作如何防範
身體有許多大大小小關節,其中又以膝關節最常、也最容易受傷,主要因為膝關節承受了身體大部分的重量。
你可能不知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動作或運動,常不知不覺地傷害關節,振興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建成指出,日常生活中傷害膝關節的動作:
1、上下樓梯、上下坡、跳躍、跑步
日常從事一些活動或是運動,很容易對膝蓋軟骨造成壓力,像是上、下樓梯,上、下坡,跳躍或是跑步等,這些平常看似再簡單不過的動作行為,如果過度承重或是不當的使用,對膝關節都是一大負擔及傷害。
膝蓋主要由「髕骨」也就是俗稱的膝蓋骨、「股骨」即大腿骨及「脛骨」即小腿骨頭所組成,膝蓋在上、下樓或是上、下坡時,由於需要上、下角度帶動,因此就容易對髕骨股骨關節軟骨產生更大的壓力,久了就易造成軟骨間的疼痛。
跑步對膝蓋的考驗則是來自於撞擊,因為跑步中間會有一時間是處於雙腳離地的狀態,跟快走或是慢走頂多是一腳離地相較,跑步在腳著地的瞬間,對膝關節的衝擊自然就大很多,若以跑步的雙腳離地做延伸,打球運動的跳躍、急停等動作對膝蓋軟骨衝擊更是不在話下。
<解決方案>
上、下樓梯及上、下坡,速度盡量要放慢,可以嘗試側身45~90度上樓或下樓;至於下坡時,有人嘗試用倒著走下來,但因有視覺安全問題並不建議,如果旁邊有扶手盡量用扶手或是拐杖,可以減輕身體對膝蓋的重量壓力。
如果膝蓋已確定有問題,那麼跑步盡量要避免,可以用快走來代替,同時選擇避震力好的鞋子,如果能戴上護膝就更好。
2、跪著擦地板
因為跪著擦地板,髕骨的壓力會壓在股骨上,等於兩塊骨頭間的軟骨直接壓到地面上,如果時間不長只是一下子還沒有關係,但有時候跪著擦地板擦到後來渾然忘了時間,一起身才知道不對勁,有的甚至一時間膝蓋無法打直,起不了身。
而與跪著擦地板會產生相同膝蓋問題的還有蹲著做家事,蹲著膝蓋需要彎曲,力學分量會使得髕骨壓向股骨,蹲得愈下面,分量愈大,膝蓋的壓力就愈大,所以有些人坐到愈低的椅子,會愈爬不起來,就是這個道理。
<解決方案>
做家事時,盡量不要跪著擦地柀,現在有很多力學設計不錯的拖把可供選擇,最好多利用這些工具,如果非要跪著擦地板不可,可以考慮在膝蓋的地方墊個軟墊,且跪的時間不能太久,最好每10~20分鐘就要中斷,讓膝關節休息一下,不僅可以恢復血液循環,還可以讓軟骨養分來源的關節液能流動交換,滋養關節軟骨。
同樣的,如果非必要,也不要蹲著做家事,既然要蹲低,不如乾脆就直接坐在地板上,或是準備個小板凳,如果真的非蹲不可,也是最好蹲個10~20分鐘就要中斷,讓膝關節休息一下。
3、盤腿坐
很多人喜歡盤腿坐,或是有些宗教修練動作需要,在盤腿的同時,又要用力將腿下壓,事實上在盤腿坐的同時,膝蓋軟骨已經彎曲受到了壓力,且同時又要需承受上半身的重量,如果再加上用力下壓,在盤腿坐完後,甚至有些人的膝蓋立刻就痛得起不了身;不過,若是伸展運動,是可以在動態過程中盤腿及壓膝的。
<解決方案>
有盤腿習慣的人,可以另一隻腳伸出來散盤,自然輕鬆就好,不要把兩隻腳都彎曲盤在一起,更不要用力將腿下壓。
2021年3月26日 星期五
2021年3月24日 星期三
2021年3月23日 星期二
2021年3月22日 星期一
食材/「虱目魚」肚上的黑色膜是什麼,漁業署為你解惑
「虱目魚」肚上的黑色膜是什麼,漁業署為你解惑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虱目魚肚是許多人喜愛的台灣美食,不管是乾煎或煮湯、煮粥都相當美味,有注意過虱目魚肚上那一層黑色的膜是什麼嗎?可以食用嗎?
農委會漁業署指出,黑色膜可以食用,其學名是「腹膜臟層」,又稱「內膜臟層」,存於魚腹壁和內臟之間,內膜顏色則是由魚體內黑色素含量決定的,因此每條魚深淺會不一。
漁業署進一步補充,內膜主要是由脂肪細胞所組成的,所以脂肪含量較高,若有心血管疾病者,請斟酌食用。
背痛相關/肌肉骨骼超音波檢查及導引注射治療
肌肉骨骼超音波檢查及導引注射治療
肌肉骨骼超音波是什麼
肌肉骨骼超音波是一種相當安全、無侵入性且無放射性的診斷工具。復健科醫師可藉由肌肉骨骼超音波診斷出四肢骨骼肌肉方面的疾患,例如肌腱炎或肌肉之撕裂傷與斷裂傷等。其它像滑囊炎與軟組織積血或積水等病灶,也可以利用肌肉骨骼超音波診斷出來。此外,由於肌肉骨骼超音波具有即時動態影像功能,它可補足磁振造影檢查軟組織的一些死角。
當您有下列情形時,建議找復健科醫師做肌肉骨骼超音波檢查
●四肢肌腱或韌帶的受傷
●四肢肌肉損傷
●四肢關節腫脹疼痛或關節活動度受限
● 兒童斜頸
● 鈣化肌腱炎
● 關節內積液
何謂超音波導引治療
由於肌肉骨骼超音波具有即時動態影像的功能,它可以作為準確的導引工具。復健科醫師可藉由肌肉骨骼超音波的導引,將注射藥物精確地打入病灶處,以達到最好的療效。此外,復健科醫師可藉由肌肉骨骼超音波的導引,將軟組織內的積血或滑囊炎等所造成的液體囤積成功的抽出。
超音波導引治療的注射藥物
● 類固醇
● 玻尿酸
● 肉毒桿菌素
●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latelet Rich Plasma, PRP)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復健科在肌肉骨骼超音波檢查及導引治療已累積了非常多的經驗,並發表很多相關的論文在國際重要期刊上。目前這個領域,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復健科在國際上處於領先的地位。如果您有類似的病痛,可洽詢相關醫師。
2021年3月21日 星期日
2021年3月20日 星期六
腰痛/「椎間盤突出」「肌肉痛」「腎臟病」如何區分
腰痛/「椎間盤突出」「肌肉痛」「腎臟病」如何區分
臨床上會把椎間盤突出的患者,從輕微到重度分成4個等級:
【輕度】像是搬重物、打噴嚏時,感覺腰怪怪的、輕微疼痛,表示椎間盤稍微膨出來,結構沒壞,還沒擠出韌帶、沒壓迫到神經。
【中度】會腰痛,沒挺胸感覺就不舒服,表示椎間盤突出,但還沒壓迫到神經。
【重度】腳會麻木(單側居多)、刺痛、灼熱感,從臀部往下延伸到大腿、小腿甚至腳趾。若突出量大,復健治療3至6個月仍未見改善,就要考慮手術。
【嚴重】通常最嚴重時,連腳都無力,稱作「馬尾終端症候群」,患者狀況已經壓迫到泌尿系統,導致大小便失禁,一定要趕快開刀不能等。
日常相關/拿到「詐騙包裹」 全家7-11現可協助退貨退款了
拿到「詐騙包裹」 全家7-11現可協助退貨退款了
「幽靈包裹」或者臉書「一頁式廣告」詐騙案在國內頻傳,刑事局為此多方協調下,去年底開始只要是於國內7-ELEVEN、全家2大超商取貨,2大超商客服將會協助民眾居中協調退款、退貨。
刑事局表示,「幽靈包裹」詐騙手法,往往是隱身境外的詐騙集團於取得民眾個資後,寄出五花八門的商品給予民眾,民眾收到前往某超商門市領取包裹的簡訊時,部分民眾雖不記得有網購商品,仍會在半信半疑的狀況下,前往指定超商門市付款領貨。
2021年3月19日 星期五
2021年3月18日 星期四
2021年3月17日 星期三
2021年3月16日 星期二
日常生活資訊/「郵局自領郵件」03/24起部分局所開放
「郵局自領郵件」03/24起部分局所開放
民眾現行領取郵件方式,除郵局營業窗口提供「存局候領」服務,及全台逾2000座「i郵箱」,可提供24小時全年無休自助取、寄郵件服務;為提供民眾更多元便利的郵件取件地點、時間選擇,中華郵政公司將於3月24日開辦「自郵領件」業務,收件人可至郵局投遞單位領取郵件,並享有現行國內包裹、國內快捷資費標準減收22元優惠。該服務上線初期,規劃60處可使用此服務,民眾可上中華郵政網站查詢適用地點。
中華郵政公司發言人郭純陽表示,今年3月24日起,民眾於各地郵局(1299局)郵務窗口交寄國內包裹或快捷郵件(含代收貨款郵件)時,可選擇以「自郵領件」方式交寄,擇定已開辦此業務投遞單位為收件地址,並提供收件人手機號碼;當郵件送達指定投遞單位時,系統將自動發送簡訊通知,收件人即可憑簡訊於平日上午8點至晚間9點(部分提供服務至下午7點)至指定地點領取郵件;部分投遞單位週末及連續假日亦提供本項服務。另外,因為自郵領件是民眾要到投遞單位領件,不須動用外勤人員去寄送,所以給予22元優惠。
「自郵領件」業務的領件手續與民眾至郵局窗口領取招領郵件類似,收件人親自領取者,應出示通知簡訊及附照片身分證明文件正本,簽名或蓋章後領取;委託他人代領者,應出示通知簡訊、收件人印章或委託書(報值及保價郵件限使用委託書)、代領人附照片身分證明文件正本,於簽名或蓋章後領取。
中華郵政公司表示,為滿足電商時代民眾用郵需求,提供多元便捷寄、取件服務是中華郵政公司持續努力目標,「自郵領件」業務可有效延伸郵件領取時間,並提供寄件人經濟實惠的寄件新選擇。中華郵政公司提醒民眾,簡訊除可作為電子化郵件招領通知單外,也列示投遞單位詳細地址及聯絡電話,方便民眾聯繫確認,但絕無提供付款連結,請民眾慎防受騙。
2021年3月15日 星期一
2021年3月12日 星期五
食材/「鳳梨」咬舌關鍵,分享如何避開
「鳳梨」咬舌關鍵,分享如何避開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近來鳳梨事件持續發燒,有許多藝人認購鳳梨,而民眾也吹起一股挺鳳梨風潮,但買回家的鳳梨,家人卻不一定想吃,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吃鳳梨時會有「咬舌頭」的情況發生;對此,食藥署則在臉書粉專發文,解釋了鳳梨咬舌頭的原因,同時也分享了2個讓鳳梨不咬舌的小撇步。
食藥署表示,「鳳梨咬舌頭」的原因,是因為鳳梨富含蛋白質分解酵素,這種酵素可以斷開蛋白質(大分子)的鎖鏈,切成片段的胺基酸(小分子),幫助蛋白質的消化吸收,而我們的舌頭是由蛋白質所組成,所以也會對舌頭造成傷害。
把握這2招 開心吃不咬舌
避開酵素部位:鳳梨品種、種植環境、種植氣候以及食用部位,都會對食用鳳梨中蛋白質分解酵素的含量有所影響,而鳳梨酵素在果皮上的含量最高,建議鳳梨放熟一點,減少酵素的含量,或是鳳梨皮削厚一點,避開酵素豐富的部位,或者利用熱水、鹽巴去影響鳳梨酵素的作用,減少咬舌頭的機率。
讓酵素先分解:利用蛋白質分解酵素的功力,將鳳梨先咬其他肉類,可以讓肉類變得軟嫩(蛋白質鏈結被斷開了),所以有些廚師在醃肉過程會放一些鳳梨;或是將鳳梨入菜,像是鳳梨雞湯、夏威夷披薩、鳳梨蝦球等等料理,在進食過程中由於有其他的蛋白質存在,能減少鳳梨咬舌頭的機會。
食藥署也提醒,我們的舌頭、胃部都是由蛋白質所組成,因此最好是在飯後吃鳳梨;如果在空腹期間吃鳳梨,長期影響下容易對胃壁造成傷害,而有胃潰瘍症狀的患者也最好不要吃鳳梨,以免讓症狀更加嚴重。
日常生活相關/「保溫杯」藏污納垢如何清洗報你知
「保溫杯」藏污納垢如何清洗報你知
瓶子久未清洗,黏滑「生物膜」若藏致病菌恐傷身
「保溫杯」藏污納垢如何清洗報你知
長期忽略清洗的保溫杯,容易長出生物膜,是由微生物所分泌的黏液,聚集在生物或非生物的表面。陳崇賢醫師舉例,聚集在生物表面的如牙菌斑;非生物的話,就像是除溼機水箱那層觸感滑黏的東西。
陳醫師進一步指出,表面長時間處於潮濕的狀態都可能會長出生物膜,跟使用的是塑膠水壺或是不鏽鋼並無關係;畢竟飲用水不可能完全無菌,更別提每天會接觸瓶口的嘴巴。
2021年3月11日 星期四
2021年3月8日 星期一
2021年3月7日 星期日
心血管疾病/「運動猝死」大多因心血管疾病引起
「運動猝死」大多因心血管疾病引起—-
台中一名男子參加路跑活動,經過公墓時突然倒地不起,一旁的麻醉醫師協助搶救以後,送醫仍宣告不治。部分醫師認為,許多運動猝死的案例都是源自於心血管疾病,也有醫師提醒跑者,參加馬拉松時盡量少吃東西,避免噎到或造成腸道不適。
這名男性跑者參加台中資訊盃21K馬拉松比賽,於起跑後1個多小時突然倒在地上,頓時失去呼吸心跳,送醫急診後仍宣告不治。主辦單位稍早證實,這起意外應該是身體不適所導致,並非外界傳聞的被食物噎到致死,不過死者家屬表示,該男沒有慢性疾病,平常也有跑步、爬山等運動習慣。有關男跑者確切死因,檢方與法醫將進一步釐清。
對於路跑活動傳出猝死案件,台灣運動醫學會榮譽理事長葉文凌醫師和急診科醫師高偉峰都表示,運動猝死的原因時常是慢性心血管疾病所導致,死亡風險比普通人的機率高出20倍,不僅跑者需要自己提高警覺,主辦單位和運動機關也應該擬定參賽條件和醫療急救等配套措施,避免憾事發生。
童綜合醫院副院長吳肇鑫則提醒,運動時吃東西確實有許多風險,除了噎到以外,由於運動當下血液都集中在四肢而並非腸道,所以進食容易導致消化不良,應該補充水分就好,或是盡量挑選軟一點的食物。
鼻子相關/「鼻塞」偏方—寶特瓶挾腋下
「鼻塞」偏方—寶特瓶挾腋下—
醫師證實腋下與鼻子交感神經相連 其實這個腋下夾寶特瓶的方法是有科學根據的,據耳鼻喉科醫師指出,腋下的交感神經與鼻子是相連的,所以透過夾緊腋下就可以刺激鼻子交感神經,讓血管收縮,使原本腫脹的鼻甲縮小,進而達到舒緩鼻塞的作用。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我們腋下的交感神經相連到鼻子是剛好左右相反的,也就是說如果你是右邊的鼻孔塞住的話,就要夾緊左邊腋下,如果是左邊鼻孔則相反的。另外,醫生也指出此方法只針對鼻塞症狀輕微且單邊鼻塞的人,所以如果是重感冒,或是雙邊鼻孔都塞住,還是要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早在20年前就有相關的學術發表 有趣的是,在1996年也有一篇腋下與鼻塞相關學術論文,當時研究人員是使用拐杖對受測者腋下施加壓力,實驗結果得到施加壓力可以讓對向的鼻孔截面積變大,但同側鼻孔的截面積反而變小,也就是說要用腋下加壓舒緩鼻塞的方式,一次只能對單邊鼻塞有效,而且道具不限於寶特瓶,甚至是單純夾緊腋下也有效,其實只要能刺激腋下交感神經的都可以。大家下次有遇到單邊鼻塞的狀況,不妨用這個方法試試看
2021年3月6日 星期六
皮膚相關/別小看空污/空污惡化導致的皮膚疾病
別小看空污/空污惡化導致的皮膚疾病
空污對於人類健康存在著或輕或重的危害,而讓多數民眾困擾的,則是影響皮膚外觀與老化問題,嚴重極有可能導致癌症;對此,醫師說明,空氣污染導致皮膚產生的症狀很多,尤其是騎機車通勤族,與住在工業區的民眾要加強防護措施。
高雄林政賢皮膚科診所主治醫師林昀萱在「調皮女醫皮膚專科林昀萱醫師」發文解釋,提到空污,大家最熟知的就是PM2.5,但其實抽菸、多環芳香烴 (Polyaromatic hydrocarbon)、氧化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都是空污的主要來源。
林昀萱指出,空污可以經皮滲入至皮膚裡面,再經由血液循環跑到真皮層跟皮膚的基底層,因此空污會活化皮膚的代謝跟發炎路徑,減少皮膚抗氧化的能力,因而造成皮膚等相關疾病,除了做好基本個人防護,倘若民眾身體感到不適,請儘速就醫。
醫:不可小覷空污可能引發的皮膚病變
2021年3月5日 星期五
2021年3月4日 星期四
食材/「馬玲薯」「地瓜」發芽或外皮可以食用?
「馬玲薯」「地瓜」發芽或外皮可以食用?
馬鈴薯皮的生物鹼含量比內部組織高約為0.015~0.030%,如果把帶皮馬鈴薯煮熟後再剝皮,皮裡7%的生物鹼便會滲到馬鈴薯裡,所以先剝皮再煮熟馬鈴薯,會比較安全。成熟馬鈴薯的生物鹼含量不致引起中毒,但發芽或未成熟的綠色馬鈴薯,毒素含量會比成熟馬鈴薯多約5~6倍。
有關馬鈴薯藤蔓、發芽馬鈴薯、馬鈴薯皮、及被淘汰的馬鈴薯導致中毒的報告較多,應避免攝食。
帶皮和發芽的地瓜不可食用?
根據農委會的說明,地瓜在發芽過程中會消耗掉部分的營養物質,導致水分及澱粉含量下降,吃起來口感稍差、甜度下降、營養價值降低,但是不會產生有毒物質,所以,發芽的地瓜還是可以吃。雖然地瓜發芽不會產生毒素,但食藥署還是提醒民眾盡量選用新鮮的食材,並注意保存,單次購買量不宜太多。
吃發芽地瓜沒有中毒疑慮,但若表皮已經出現褐黑色斑,且變軟發臭、呈水浸狀,就有可能是感染了軟腐病,而因染病地瓜會感染其他的健康地瓜,所以一般農民都會先將染病地瓜挑掉,不會採收作販售而流入市面。
據農業試驗所賴永昌於華人健康網的採訪中表示,除上述病害會造成地瓜表面出現黑斑,地瓜若碰傷而使組織乳汁流出,因乳汁內含大量多酚類物質,與空氣中氧結合後,也會形成黑色斑點。所以業者通常會將地瓜塊根於採收後放置4~10天,讓表皮的傷口形成黑色木栓層,就像人受傷形成結痂一樣,可以防止病原菌侵入、延長地瓜的儲藏時間,此黑色斑點則對人體健康無不良影響。
建議民眾選購地瓜時,可留意表面是否有傷痕或皺皮,有傷痕較易腐敗,皺皮則表示採收已久,比較不新鮮。
肺炎/新冠病毒患者痊癒後仍對心臟造成莫大傷害
新冠病毒患者痊癒後仍對心臟造成莫大傷害
新冠肺炎雖視為呼吸系統疾病,但經過一年下來,發現高比例患者出現明顯的心血管併發症。病情嚴重的人經常表現心臟不適症狀,患有潛在心臟疾病的人如果感染,更有可能加重病情,原本很健康的急性患者,出現心律不整的現象也很普遍。
即使康復後也沒痊癒,從嚴重 COVID-19 症狀康復的患者,多達四分之三在核磁共振成像還可看到無症狀的心臟炎症,因此研究人員推測,患有輕度心肌炎的人可能比預期更多。
科學家原本認為,導致心臟疾病的原因是人體免疫系統對感染反應過度,將稱為細胞因子的炎性分子釋放到血液,這種所謂的「細胞因子風暴」會損害包括心臟等多個器官。
但研究人員仍然不確定心臟症狀是否是人體對感染有反應時,導致嚴重發炎的結果,還是病毒直接破壞負責肌肉收縮的心臟細胞,稱為心肌細胞。
科學家為了找到答案,從嚴重心肌炎的 COVID-19 患者的屍體解剖開始,試圖找到心肌細胞的 SARS-CoV-2 證據,以確定病毒是否進入細胞。結果顯示病毒的確出現在細胞內,隨後研究人員使用幹細胞對人類心臟組織進行工程改造以模擬感染,這些體外模型使研究人員能明確證明病毒如何感染心肌細胞。
結果發現,病毒可進入並在心肌細胞內複製與破壞,即使沒有炎症,仍然發生細胞死亡,而對心肌細胞
2021年3月3日 星期三
2021年3月2日 星期二
日常相關/「銀髪族」退休心靈/薇薇夫人分享
「銀髪族」退休心靈/薇薇夫人分享
生命的舞者
退休是轉換了舞台和舞碼
但這舞還在跳著
退休後可能是一場沒有觀眾的獨舞
沒有他人的掌聲肯定
但卻是自由的
無固定格式的 隨性的
所以享受這獨舞吧
盡力舞出生命最佳的姿態
直到舞不動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