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21年1月31日 星期日

肺炎相關/喉嚨有痰要咳出來嗎?醫提點正確做法

 喉嚨有痰要咳出來嗎?醫提點正確做法

支氣管炎 可分急性、慢性

支氣管炎是指連接氣管和肺部的小氣管發炎。家醫科醫師羅佳琳指出,人體的支氣管黏膜上有微小的纖毛,有黏性分泌物潤滑,用以淨化吸入的空氣,支氣管發炎時,因受刺激分泌過多黏液,因此,導致呼吸困難或咳嗽。

支氣管炎可分急性與慢性兩種。急性支氣管炎的發生,多為病毒、細菌感染所引起,通常伴隨感冒症狀;慢性支氣管炎的成因則包括抽菸、吸入二手菸、空氣污染等,而哮喘、肺氣腫和其他慢性肺部疾病也會引發慢性支氣管炎。

久咳超過3個月是警訊  「痰」要咳出來




2021年1月30日 星期六

肌力/「負重深蹲」在家輕鬆練肌力

 「負重深蹲」在家輕鬆練肌力






食材/研究:吃得越日式越健康/健康吃重鹹卻沒高血壓原因出爐

 研究:吃得越日式越健康/健康吃重鹹卻沒高血壓原因出爐

全文詳



食材/「蕃茄炒蛋」如何烹調

 「蕃茄炒蛋」如何烹調

番茄炒蛋鮮美的色澤和香甜的口感,深受不少大小朋友喜愛,也是台式料理常見的菜色之一。不過,番茄炒蛋總是餐廳炒出來的特別香,究竟藏有什麼祕訣?近日,搜狐號《小乾倩倩的遊戲的美食》指出,很多人其實都把製作番茄炒蛋的順序弄錯,並公開番茄炒蛋的最強SOP

小乾倩倩的遊戲的美食》表示,某飯店大廚透露,許多人在家做番茄炒蛋,往往少了「一步驟」,也確實沒有飯店裡的好吃。首先,準備3個大番茄清洗乾淨,用刀在表皮劃十字,放入滾水燙1分鐘,這樣就很容易撕掉外皮,接著去蒂,將兩個番茄切塊,另一個切成丁,並將塊狀的番茄放入鍋裡川燙撈起備用。

接著準備5個雞蛋,沿著同一個方向打散,加入少許清水,可以使雞蛋更滑嫩,再熱油鍋倒入雞蛋,蛋液稍微凝固後撈出,炒的時候一定要小火,番茄一部分切丁、一部分切塊,目的是切丁很容易出汁,吃的時候更下飯。

最後另起鍋加入油、大蔥,爆香後倒入剛切好的番茄丁,用鍋鏟按壓番茄丁擠出汁,再把剩下的番茄塊和雞蛋放入,加入少許食鹽調味,再淋一次油翻炒幾下,會使色澤更亮,也是為什麼飯店的番茄炒蛋比家裡做得更香的原因,最後裝盤加點蔥花,就可以上桌了。



2021年1月26日 星期二

心血管維護/「地中海飲食」/海鮮增量版優於傳統版

 心血管維護/「地中海飲食」/海鮮增量版優於傳統版

地中海飲食具有保護心臟與預防失智的效果而聞名,且相對其他飲食容易遵循,在近幾年蟬聯了全球最佳飲食第1名;近期又有美國一項研究新發現,若採取傳統地中海飲食的改良版,「多海鮮版地中海飲食」(Pesco-Mediterranean),可能由於攝取更多的Omega-3脂肪酸,更能達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的效果!

更多內容



2021年1月24日 星期日

肌力相關/在家練肌力避武肺感染

 在家練肌力避武肺感染

許多人以為肌力訓練是為了練出大塊肌肉,是年輕人才做的事,其實不然。肌力訓練也可以增加肌肉耐力,提升長跑與登山的表現,降低受傷風險,並減少負重時關節承受的壓力,減緩關節退化。

研究甚至指出,肌力訓練對65歲以上的年長者更為重要。原因是肌肉量會隨著年紀增長而迅速消減,透過肌力訓練,可減少跌倒風險,降低骨質疏鬆症發生機率。

跑步、登山愛好者,可以著重在練下背、腹部、臀部、大腿及小腿等大肌群。

◎在家就可以利用自身體重,進行以下訓練:

●棒式:俯臥,用手肘與腳尖支撐身體。記得收小腹。頭、腰、膝呈一直線。(圖1)

●橋式:仰臥,膝蓋彎曲90度,腳掌貼地,雙手置於身體兩側,然後挺起腰部,讓肩、腰、膝保持一直線。(圖2)

●靠牆深蹲:找一面牆,肩膀與腰部貼牆,雙腳與肩同寬,收小腹,眼睛直視前方一面緩緩蹲下,直到膝蓋彎曲90度後維持不動,保持兩隻腳尖平行向前。(圖3)

●踮腳尖:找一個階梯,用兩隻腳掌前半站在其中一階上,腳掌後半懸空,保持上半身直立。維持平衡後,緩緩將腳尖踮起,再緩緩落下。(圖4)

如果能添購一條彈力帶,則可以把彈力帶固定在兩個腳踝中間,然後橫向學螃蟹走路,這可以幫助訓練臀中肌,減少像前面故事中的林小姐,受髂脛束症候群(IT Band syndrome)所苦的機率。

如果在爬山或跑步的當下,已經有了不舒服,建議可至復健科接受評估與治療,避免傷害繼續擴大

更多圖示及內容



2021年1月23日 星期六

肺炎/不只是肺臟!《Science》公布新冠病毒最愛人體 8 大部位 不只是肺臟


不只是肺臟!《Science》公布新冠病毒最愛人體 8 大部位  

近日的《science》上,特約撰稿人Meredith Wadman、Jennifer Couzin-Frankel等人針對「新冠影響的人體器官」,撰寫了分析文章。「這種病毒幾乎可以侵襲人體的任何部位,包括肺、心血管、腎臟、腸和大腦,並造成毀滅性後果,它的兇猛令人害怕。」負責收集COVID-19臨床數據的耶魯大學的心臟病專家Harlan Krumholz說。 

更多內容



肺炎/COVID-19陰復陽原因找到了-藏匿在腦部


COVID-19陰復陽原因找到了-藏匿在大腦

新冠康復者的後續問題引人關注,不只是這些人可能會出現無法恢復的副作用,甚至在全球範圍內都有案例復發的問題。近日研究指出,新冠病毒在動物實驗中可以藏匿於大腦,成為復發的線索之一。 大腦是人類的中央處理器,而COVID-19可引起人類神經系統疾病。近日,《Viruses》發表了研究,發現新冠鼻內感染的小鼠會引起嚴重的神經系統疾病。 鼻腔通往大腦的路徑比嘴巴更直接,且嗅覺和味覺的改變是COVID-19的症狀之一。因此,研究人員在小鼠鼻腔內接種病毒細胞和PBS,感染的小鼠在第4天開始體重明顯減輕,並伴有嗜睡、動作緩慢、共濟失調、呼吸困難等併發症,第6天小鼠全部死亡。

更多內容



心血管疾病/英美最新研究—「黃烷醇」含量高之飲食有助心血管

 英美最新研究—「黃烷醇」含量高之飲食有助心血管

為探究蘋果、漿果與茶等富含黃烷醇的食物,是否能幫助人類預防心血管疾病;由英美研究團隊徵集25,618人進行飲食與血壓的實驗。過程中以生物標記(biomarker)取代傳統自陳報告(self report),來測量所攝取的黃烷醇總量。結果發現,高黃烷醇飲食的參與者,血壓下降高達4毫米汞柱。由於高黃烷醇飲食在降低血壓、打擊心血管疾病上與地中海飲食相當,研究團隊因此建議民眾可多攝取蘋果、藍苺、黑莓、茶等食物。

根據研究團隊發表於《科學報告》期刊的論文,高血壓已成為全球疾病負擔排行的首位,更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現有防治措施中,往往以飲食控制為主。另一方面,黃烷醇為生物活性化合物,現有文獻已證實可改善血管功能,這引起研究團隊的興趣,試圖探究其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效果。

眾所周知,茶類、蘋果、漿果與堅果等食物,含有豐富的黃烷醇。儘管多個臨床飲食研究證實,黃烷醇能改善動脈硬化;但黃烷醇的高變異性(high variability),讓使用自陳報告的實驗,難以精確估計黃烷醇實際攝取量,而無法成為普羅大眾的飲食參考。

因此,研究團隊徵集25,618名來自英國諾福克郡的參與者;其中,包含14,026名女性,佔總數的55%。與過往採取自陳報告的做法不同。在自陳報告中,透過參與者自我陳述攝取的食物與飲料量,來評估黃烷醇攝取量;而研究團隊則採取營養生物標記法,透過血液分析飲食攝取、代謝與營養狀態,進而判斷攝取的黃烷醇水平。

結果發現,相較於黃烷醇攝取量低的參與者,攝取大量黃烷醇的志願者,平均血壓下降高達4毫米汞柱。研究團隊指出,攝取高黃烷醇對血壓帶來的改變,與地中海飲食、得舒飲食(DASH)相當。

研究團隊之一,也是英國雷丁大學營養及健康學系副教授庫恩勒表示,這項研究證實黃烷醇改善血壓與動脈硬化的研究,更是有史以來使用營養生物標記來研究生物活性化合物的最大規模研究。使用營養生物標記可解決黃烷醇因高變異性,而導致實際攝入量落差的問題。

由於茶類、可可、蘋果、漿果類食物(如無花果、草莓、桑葚、覆盆子、黑莓、蔓越莓、藍苺),含有豐富黃烷醇。因此,為了降低血壓、逆轉血管年齡與防治心血管疾病,不妨每天都攝取前述食物。



食安相關/美豬瘦肉精之所以成為食安問題完全是彼捏造出來的

 美豬瘦肉精之所以成為食安問題完全是彼捏造出來的

全文詳



牙齒相關/「以油漱口」是偽科學論述,不要被騙了⋯

 「以油漱口」是偽科學論述,不要被騙了⋯

全文連結



2021年1月22日 星期五

心血管疾病/LDL越低越好?史他汀類藥物可護心?




維生素D的真相/百年研究結果報你知

 維生素D的真相/百年研究結果報你知

大多數人都知道維他命D補充劑有D2和D3兩種,而很多醫生和營養師都會說D3比較好。但事實上就臨床實驗證據而言,D2和D3之間並無可認知的差別。請看權威的Overview of Vitamin D(維他命D總覽)。所以,在接下來的文章裡,我就只說《維他命D》,而不再區分D2和D3。

我們人類攝取維他命D的最主要,也是最自然的途徑就是曬太陽。陽光裡的紫外線會把我們皮膚裡的7-脫氫膽固醇(7-dehydrocholesterol)轉化成《維他命D前身》(Pre-vitamin D)。然後,陽光的溫度會再進一步將《維他命D前身》轉化成維他命D。這個維他命D是不具生理作用的,所以就是所謂的《非活性維他命D》。

我們人類攝取維他命D的另一條途徑(次要的)就是吃某些種類的食物,例如魚,蛋,蘑菇。這些食物裡的維他命D也是《非活性維他命D》。

不管是從陽光,還是從食物中攝取到的維他命D,都會在肝臟轉化成Calcifediol (降鈣素二醇),然後又在腎臟進一步轉化成calcitriol(骨化三醇)。這個骨化三醇是具有生理作用的,例如增加腸道吸收鈣的能力,所以就是所謂的《活性的維他命D》。

骨化三醇是處方藥,是用來預防和治療某些副甲狀腺和腎臟的疾病。也就是說,骨化三醇並非補充劑或保健品。還有,骨化三醇的製造過程和生產成本都比維他命D來得困難,來得高,所以價格當然也就比較昂貴。因此,一般民眾幾乎沒有可能會《誤買》到《活性的維他命D》。

可以百分之百確定的是,所有的《維他命D補充劑臨床試驗》都是用《非活性維他命D》做出來的。所以,當我發表文章說《維他命D》無效時,我所指的是《非活性維他命D》,也就是一般民眾在吃的維他命D。

台灣有幾位大力提倡吃維他命D補充劑的醫生,總是愛用《活性》《非活性》這個障眼法來推脫維他命D無效的事實。他們會說,不是維他命D無效,而是你吃錯了。

但是,我可以跟你保證,你絕對沒有吃錯,而是因為維他命D補充劑真的無效。








食材/「山苦瓜茶」的功效及禁忌

 山苦瓜茶」的功效及禁忌

全文連結



食材/「麻油雞飯」「麻油雞鍋巴」作法分享

 麻油雞飯」「麻油雞鍋巴」作法分享





2021年1月21日 星期四

肺炎相關/抗疫必吃富含維生素D的七大食物

 抗疫必吃富含維生素D的七大食物

補充維生素D的7項食物:

01|魚類

02|肝臟類

03|乾香菇

04|奶製品

05|穀物

06|蛋黃

07|黑木耳



肺炎/多喝茶有助降低唾液中病毒活性

 日本京都醫科大學最新研究

多喝茶有助降低唾液中病毒活性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日本京都府立醫科大學研究發現,綠茶、紅茶與烏龍茶中的化合物,能使唾液中的武漢肺炎病毒(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失去活性,尤以紅茶效果最佳,研究已公布在預印本網站「BioRxiv」

綜合外媒報導,科學家觀察到,紅茶、綠茶和烏龍茶中的兒茶素遇到新型冠狀病毒,會導致病毒的滴定濃度(titer)降低,最終降至可檢出範圍以下;在各種茶的萃取物中,紅茶顯示出最高的效果,此外,這些茶葉的內含物質可高度降低病毒活性,防止其破壞人體細胞。

研究人員將各種茶放入確診者的唾液樣本中得出上述結果,發現茶飲能夠使唾液中的新冠病毒失去活性;過去其他研究也曾證明茶葉內含物質具有抗癌、抗炎、抗氧化和抗微生物功效,但研究人員也提醒,喝幾杯茶無法治療武漢肺炎,茶飲中的物質無法充分地從腸道進入血液中,沒辦法在血液中達到足以消滅病毒的劑量。

不過,日本京都府立醫科大學團隊認為,飲用茶飲並攝取當中物質,可以降低口腔與腸胃道遭受武漢肺炎病毒侵害的可能性。



2021年1月19日 星期二

肺炎相關/「維生素D」有抑制武肺發生率的效用/江坤俊醫師分享


「維生素D」有抑制武肺發生率的效用

台灣部立桃園醫院爆發新冠肺炎(COVID-19)院內群聚5人確診,本土疫情持續擴大引起人心惶惶,外科名醫江坤俊表示,醫界已摸索出治療新冠肺炎的規則,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缺乏維生素D得到COVID-19的機率會上升,癒後也會比較差」。

「請大家幫我分享這篇文章!」江坤俊在臉書粉專表示,最近新冠肺炎已經成為全世界的痛,即便再過50年我們也不會忘記這段慘痛的日子,連2年的農曆年都要在新冠肺炎的陰影下度過,雖然日子很難熬,但請大家不要過度恐慌,「我不想神化維生素D,它也只不過是個營養素,和我一樣普通」。

江坤俊指出,去年疫情剛發生時,醫界對此病仍很陌生,不過如今醫界對新冠肺炎的治療早已摸索出規則,治療的品質和去年絕對不可同日而語,他想說的是「請大家補充適量的維生素D,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缺乏維生素D得到新冠肺炎的機率會上升,癒後也會比較差」。

江坤俊進一步解釋,維生素D和呼吸道黏膜的功能息息相關,又可調節免疫力,所以對新冠肺炎和流感的發生率會有抑制的效果,另外因新冠產生嚴重併發症的患者,有一部分和免疫風暴有關,適量的維生素D可以降低免疫風暴的發生,「請大家在這個關鍵時刻,補充適量的維生素D來保護自己」,最後更打氣「請大家堅守自己的岡位,風雨終將過去,平靜一定會來」、「我相信醫護人員,沒有人會逃離自己的戰場」。



食材/「餐廳」點菜五大地雷勿點

 「餐廳」點菜五大地雷勿點

全文連結



食材「櫻桃」保鮮法分享可多擺三天

 

「櫻桃」保鮮法分享可多擺三天

許多民眾買了水果回家,大多會放進冷藏保鮮。不過,搜狐號《小乾倩倩的遊戲的美食》貼文提到,嬌貴的水果櫻桃,其實不適合直接塞進冰箱保存,同時透露水果店老闆分享「一招」,可以讓櫻桃多放3天,且口感依舊很新鮮。

至於應該要如何保存櫻桃?《小乾倩倩的遊戲的美食》特別去詢問水果店的老闆,笑稱「水果店那麼多櫻桃,不可能一天都賣完吧?」水果店老闆透露一招,若是使用這樣的方法,櫻桃即使多放3天,口感也仍舊非常新鮮。保存櫻桃的方法很簡單,只需要準備清水和檸檬兩樣東西,首先準備好一個乾淨的盆子,加入適量的清水,不用太多,只需要淹沒櫻桃即可

接著拿一顆新鮮的檸檬切片,將檸檬片放入清水當中,浸泡10分鐘,檸檬汁就可以溶解到清水中,用檸檬水浸泡櫻桃,再浸泡10分鐘後,就可以將櫻桃撈起,瀝乾水分,再放入冰箱保存,如此一來就可以延長櫻桃的保鮮期,讓它的口感吃起來更加鮮嫩。

而主因為檸檬當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檸檬水附著在櫻桃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也能消滅櫻桃表面的一些細菌,減緩櫻桃腐壞的速度,讓櫻桃在冰箱中能放的時間更久。(編輯:賴詠璿)



2021年1月18日 星期一

食材/「茼蒿」的挑選及正確清洗法

 「茼蒿」的挑選及正確清洗法

全文詳



肺炎相關/產科醫師替疑似確診產婦接生歴程親手筆記

 產科醫師替疑似確診產婦接生歴程親手筆記

全文連結



2021年1月17日 星期日

越南風清敦牛肉麵

有煙燻香味的特色清敦牛肉麵 作法簡單方便。


 

標籤:



健康相關/「擤鼻涕」有方法/太用力恐致中耳炎

 「擤鼻涕」有方法/太用力恐致中耳炎

雙和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賴盈達說明,因為我們的耳鼻喉是相通的,鼻子後端和耳咽管有相通,當大力擤鼻涕的時候,氣流可能衝到耳咽後面對耳朵造成影響。另一方面,因為鼻涕不一定往前流,有時候會往後流,一旦倒吸回去,反而會造成耳朵發炎。所以切記,擤鼻涕千萬別太大力,不然有可能會造成受傷或是發炎。 最安全正確擤鼻涕的方法,就是像要打噴嚏一樣,先深吸一口氣,再由鼻腔將氣吐出,手指完全不要去捏鼻子。這是最安全的方式,既不會造成鼻腔黏膜的受傷,不會誘發鼻竇,也不會引起中耳炎。 另外,也可以考慮進一步使用下面的方法,但切記不可用力(原則上,別人聽不到擤鼻涕的聲音,而且最重要的是耳朵不能有塞住的感覺):先吸一口氣,再用一隻手指輕壓一側鼻孔,然後將氣由另一側鼻孔呼出;兩邊鼻子輪流擤。千萬不可將兩側鼻翼捏住再發出如雷貫耳的聲音,一方面很不雅觀,更重要的是,它可能帶來二次傷害。 圖解!正確擤鼻涕的方式 前面提過,耳鼻喉是相通的,如果擤鼻涕的方法不正確,可能會對耳朵造成影響。所以切記,擤鼻涕千萬別太大力,以下介紹2種擤鼻涕的正確方法。

擤鼻涕減敏方法1:深吸一口氣,稍微慢擤一口氣 深吸一口氣,稍微慢擤一口氣從鼻腔吐出,鼻水會流出來,再把它擦掉,手指完全不要去捏鼻子。 擤鼻涕減敏方法2:將氣由另一側鼻孔呼出 深吸一口氣,再用一隻手指輕壓一側鼻孔,然後將氣由另一側鼻孔呼出,左右兩邊輪流擤,右邊壓著擤左邊,左邊壓著擤右邊。



2021年1月16日 星期六

肺癌有一部分是「吃」出來的,該如何避免?

 肺癌有一部分是「吃」出來的,該如何避免?





食材/「香菜」保存妥當可以一年都不用買

 「香菜」保存妥當可以一年都不用買





日常相關/分享「發熱衣」四大洗滌地蕾/洗錯方式則保暖力大降

 分享「發熱衣」四大洗滌地蕾/洗錯方式則保暖力大降

近來寒流接連報到,各地低溫達10度以下,相關禦寒用品也因此大賣,其中發熱衣、發熱褲也掀起潮流,因為只要薄薄一件就可以有保暖效果,但因為發熱衣有特殊加工,洗滌上也與一般衣服不同,有許多眉角,甚至可能洗錯一次,保暖度馬上降低七成。

發熱衣的原理是來自於特殊的纖維結構,能鎖住身體散發的水蒸氣轉為熱能,但是如果用錯的方式,像是過熱的水以及過度搓揉,可能會導致它失去原本功效,因此有四種洗滌方式相當重要。第一,不要用熱水洗,熱水會破壞發熱衣材質,甚至可能變形,建議先參考衣服上清洗標示。

第二,不能丟烘衣機,在台灣潮濕天氣,民眾喜好用烘衣機讓衣服更快變乾,但是發熱衣如果丟進烘衣機,恐怕會破壞其保暖性,建議還是採用自然風乾。第三,不宜過度搓揉,發熱衣屬於特殊材質,如果大力搓洗會將纖維、塗層破壞。

最後一點,不使用特殊洗潔精,像是漂白水或是衣物柔軟精,這些都有可能破壞發熱衣本身結構,如果想要讓發熱衣壽命持久,建議還是用一般的洗衣精或是洗衣粉比較好。

另外發熱衣也不是人人都適合穿,皮膚科醫生也提醒,發熱衣為保暖,大多會貼緊肌膚,流汗後容易悶在衣服內,又濕又熱,因此建議在攝氏10度以下低溫穿著。有異位性皮膚炎、痘痘肌或乾肌膚質的人不太適合,建議改採「洋蔥式」穿法保暖。



食材/美食分享,百元就有鮮魚湯及炒麵,cp值超高


「整尾鮮魚湯」上桌超震撼!

雙北2間必吃現煮魚湯+炒麵百元就能吃飽

更多內容



2021年1月15日 星期五

食材/起司與健康: 正反面都有,適量 (<=40g/daily) 有益,過量則不宜。

起司與健康: 正反面都有,適量 (<=40g/daily) 有益,過量則不宜。

 起司含有大量飽和脂肪(Saturated fat),最好還是攝取適量即可。根據歐洲營養學雜誌(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於2017年發表的分析發現,每天吃一點起司可降低患心臟病的機率,其中每天吃40克起司的人,降低心臟病風險的幅度最大。

過量飲食本就對健康有諸多不利。有一則醫學雜誌《刺胳針》(The Lancet)的權威期刊就表示,適量食用乳製品例如起司是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並且如果長期食用它還能活得更長久。



標籤: ,



食材/「隔夜菜」如何處理才不會致癌?

 「隔夜菜」如何處理才不會致癌?

隔夜菜會產生致癌物,且反覆熱食材時記得要加熱超過70度。(示意圖/資料畫面)

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在《健康2.0》分享,在眾多菜餚中,首先要注意的是葉菜類,因為在施肥過程中,氮磷鉀肥的氮在蔬菜中變成硝酸鹽,若菜放到隔夜滋生細菌,則會被分解成亞硝酸鹽,吃進肚子後與胃酸混合變成致癌物的亞硝胺,再隔8小時,濃度就會大增。

洪永祥指出,餐點經過煮沸後,細菌就會被殺光,可溫度一旦開始低至50度,卻會開始滋生細菌。他強調,很多人的觀念是冰到冰箱可以阻止細菌生長,但那只是速度變慢,不等於不會生長。

洪永祥也舉例,有幾項菜色要特別當心,像是蛋白質類的海鮮,最多僅能加熱一次,並在當餐吃完,不要再反覆食用;另外,過年快到了,家家戶戶會做上幾道豐盛的菜餚,其中食材豐富的佛跳牆也要特別提及,裡頭只要有一項食材壞掉,整鍋就都會是細菌。

洪永祥說,很多人在加熱食材時,覺得溫熱就可以,但他建議加至70度以上效果較佳,若未達到,同樣不具有殺菌效果。同時醫師也分享食物的保存方式,可用夾鏈袋或保鮮盒分裝,每次要加熱時就取出一餐份量,當次吃完;也提醒大家,冷藏不要超過48小時,因為5°C的溫度仍然會長出細菌。

營養師宋明樺則強調,所謂細菌的「危險溫度」約為5到60度,有許多人會覺得,菜要等涼了之後再放進冰箱,其實是錯誤觀念,食物放在室溫越久,細菌的複製數量就會越多。可以用手摸盤子測試,溫溫的就可以冰冰箱,用溫度急速下降的方式減少細菌滋生。

宋明樺也提醒,家中若有長輩或三高患者等,要注意菜餚反覆加熱會有口味越來越重的問題,此時可加點水,以避免過鹹影響身體。




尿酸/尿酸出現紅字該治療?


尿酸出現紅字該治療?

諮詢╱黃道民(臺大醫院內科部腎臟科主治醫師)
撰稿╱蘇湘雲
 
尿酸是身體代謝產物,從嘌呤(purine,也有人譯為普林)代謝而來。一般而言,體內尿酸約三分之一是來自飲食,另三分之二是來自身體內細胞核的核酸嘌呤新陳代謝產生。
 
體內嘌呤在肝臟代謝形成尿酸,最後由腎臟將尿酸隨尿液排出體外。正常人每天約產生750mg尿酸,其中500mg由腎臟排出,其餘則經由大腸隨糞便排出體外。所以,如果體內產生過多尿酸,或腎臟排泄尿酸不良,就會形成尿酸過高。
 

尿酸值超過7mg/dL為高尿酸血症

依據傳統定義,男性尿酸值若超過7.5mg/dL,就是尿酸偏高,女性因為有動情激素幫助排除尿酸,尿酸值比男性低,因此正常數值為6.5mg/dL。但根據最新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所訂定之《2016台灣痛風與高尿酸診治指引》,高尿酸血症的定義有兩種,一種是流行病學上的定義,指血尿酸濃度比正常人平均值多出二個標準差,另一種則是生理化學上的定義,歸納台灣流行病學研究、統計結果,不分男女之成年人空腹血尿酸值>7.0mg/dL,就是高尿酸血症,需要密切注意痛風與其他相關併發症威脅。
 
不過最近這幾年,醫界評估尿酸對身體所造成的影響,重點不只聚焦於數值高低,而是在於患者是否產生疾病、症狀;因為尿酸數值高的人,不見得會產生疾病、症狀。
 

4原因造成尿酸偏高

更多內容



2021年1月13日 星期三

癌症/預防「食道癌」由日常生活做起


預防「食道癌」由日常生活做起

喉嚨覺得卡卡、吞嚥困難嗎?小心是食道癌的症狀!「電音女王」謝金燕日前驚爆因吞嚥時有異物感擔心是癌症,慶幸經檢查後是胃食道逆流造成的不適感。綜藝主持天王胡瓜日前也在節目中自爆,前一陣子他懷疑自己得了食道癌,並自揭有吃宵夜的壞習慣,所幸醫生檢查過後,診斷為喉嚨發炎。 食道癌可以說是一種吃出來的癌症,若有吞嚥困難、吞嚥疼痛、食道常有異物感、胸骨悶痛、不明原因長期咳嗽及體重下降,應提高警覺盡快就醫安排檢查。 每年近3000台灣人罹患食道癌,關鍵原因:菸酒檳榔!

美國史丹佛醫學院也曾發表研究,臺灣是全世界ALDH2缺乏比率最高的地方,有將近一半人口缺乏一種酒精代謝酵素「乙醛去氫酶」(ALDH2),會導致代謝乙醛速度緩慢,造成血液中乙醛濃度升高。而乙醛已經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列為人類的一級致癌物。倘若喝酒會臉紅的人每天喝兩杯紅酒,罹患食道癌的機率高比不喝酒的人高達50倍!

熱飲也會提高致癌風險!WHO:超過65度C就有風險 梁程超副院長表示食道癌可以說是一種吃出來的癌症,若愛喝熱湯也要當心溫度過高可能增加罹患食道癌的機率,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超過攝氏65度C的熱飲界定為可能的致癌因子。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的致癌物清單中,超過65度C的熱飲被放在2A致癌物,依據2A致癌物的定義是指有明確動物實驗證據,也有致癌機制佐證,但對人類致癌性的證據仍然不足。 喝了溫度超過65度C的飲料時,飲料在通過食道的時候,有可能因為溫度過高,對食道的粘膜細胞造成灼傷、紅腫等發炎症狀。 雖然人體食道的粘膜有自然復原的能力,但對於經常在喝熱飲的民眾來說,食道粘膜復原的速度,可能已經趕不上因熱飲刺激而發炎的速度,長久下來受傷的食道反覆受到刺激,就有突變、致癌的疑慮。 除此之外,在食道粘膜受傷的情況下,吃了其他刺激性的食物,如麻辣火鍋等,同樣會讓發炎的狀況更嚴重,至於抽菸、喝酒這類本身就是食道癌的高危險因子,更是要注意食道粘膜的發炎狀況。



2021年1月12日 星期二

暖暖包正確使用法及冬天如何保護心血管

 暖暖包正確使用法及冬天如何保護心血管/江坤俊醫師





暖氣相關/冷颼颼如何保暖/「氣泡紙」妙用/貼在窗戶可增室溫五度

 「氣泡紙」妙用/貼在窗戶可增室溫五度


寒流持續發威,今(12)日清晨最低溫出現在苗栗銅鑼僅6.4℃,而中央氣象局也針對多個縣市發布低溫特報,提醒民眾注意保暖,預估今晚到明日清晨會是最冷的時候,最低溫恐下探到4℃。半個月內一連三個寒流來襲,禦寒家電、小物熱銷到得預購,若買不到該怎麼辦?其實生活上有一些隨手可得的東西就能抗寒,其中一項就是常用來包裝網購商品的「氣泡紙(泡泡紙)」!

天氣冷颼颼,待在家裡、室內的話,許多人絕對不想靠近門窗的地方,但其實門窗是關係著室內「保溫」的一大關鍵!物理老師鄭立彥受訪時表示,如果家中有窗戶,外面是有的太陽的話,就拉開窗簾讓太陽照進來、讓室內吸收太陽的熱能。若沒有太陽時,就要想辦法讓室內的熱不要跑出去,普遍大家都會想到拉上窗簾,此外近來也有不少人推薦購買玻璃氣泡貼,但事實上不用花錢,拿用來包裹商品的「氣泡紙(泡泡紙)」也有一樣的效果。

若家中有氣泡紙,可以將它拉平整後,先在窗戶和氣泡紙平整那面噴些水,接著貼到窗戶上,這樣就有保溫的效果,鄭立彥老師說,這方法就是避免室內的熱能散失。又稱氣泡布、氣泡墊、氣泡袋或是防撞氣泡紙的「氣泡紙(泡泡紙)」,在寒流來襲時貼在窗戶上,不僅能防止室內50%的熱能散失,若有開暖氣的話,還可以維持室內溫度藉此減少暖氣機耗能,所以下回拿到氣泡紙別再手快捏爆它,記得先收起來,天冷時可貼在窗戶上抗寒喔!

寒流來襲這幾日,猝死案件也頻傳,其中最危險之一就是洗澡離開浴室的時候,對此醫師們呼籲,洗完澡後不要馬上進入太過寒冷的地方,這樣容易造成血壓不穩,進而發生意外。所以除了注意洗澡水溫不宜過高外,有心血管疾病者也不要突然進出冷熱落差過大的地方。為防止憾事,或避免洗完澡離開浴室覺得太冷,有人會乾脆開門洗澡,對此,鄭立彥老師表示,其實這就是體感問題,但開門洗澡,確實可以讓人覺得離開浴室時不會覺得溫差那麼大,也能降低心血管突然收縮的狀況,減少引發中風等可能。





2021年1月11日 星期一

健康相關/你有便秘困擾?多吃纖維食物外還要有足夠的水分喔

 

你有便秘困擾?多吃纖維食物外還要有足夠的水分喔

膳食纖維攝取足夠還便秘 當心是水喝太少

若你有長期的宿便困擾,但平日食物攝取量與膳食纖維攝取都很充足,林容安表示,這就是水分補充得太少。人體每天的基礎補水量,可以依照體重來計算,每1公斤應補充35c.c.的水分,因此,若是每天攝取足夠的纖維質,但是喝水量卻不足的話,就容易有宿便的情況發生。

除了要補充水分之外,當宿便情況持續時,也可以補充像是絲瓜、冬瓜、木耳、 胡蘿蔔、黃瓜、大黃瓜等水溶性的纖維質。另外,最好也要減少攝取肉類食物,可以多吃些水果,林容安說明,大多數的水果都富含水溶性纖維質,只是要注意適量,因為水果所含的糖分容易導致肥胖的問題,每日2 份(2平碗)就足夠了。

更多內容




2021年1月10日 星期日

3C產品/手機耗電元凶報你知

手機耗電元凶報你知

全文連結



健康資訊/「維生素」的騙局/最新研究維生素吃多會致癌

 「維生素」的騙局/最新研究維生素吃多會致癌

希望之聲2020年12月26日】(編輯:李智)2013年12月17日,美國權威性學術雜誌:美國內科協會年鑑雜誌上,出現了一篇標題十分憤怒的文章《夠了!不要在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上浪費錢了》

在如此權威的雜誌上,出現這樣標題誇張的文章尚屬首次。而在這憤怒的背後,是一個在美國上演了100年而且至今仍在進行着的駭人聽聞的故事。

更多內容



2021年1月9日 星期六

暖暖包/「充電式暖暖包」充電時發生爆炸意外


「充電式暖暖包」充電時發生爆炸意外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近日寒流來襲,不少人都會使用暖暖包,然而日前中國一名媽媽網購一款可充電暖暖包竟爆炸,導致1歲多大兒子當場被炸傷。

綜合中媒報導,湖北省新洲唐姓女子日前在網上職播平台購入一款充電式暖暖包,本月6日晚間6點半左右,唐女替1歲多兒子洗完澡後,將他放到床上,而暖暖包就放在旁邊充電,約莫充了3、4分鐘,唐女準備去拔掉插頭時,暖暖包忽然爆炸,小孩的腳當場被燙傷。

唐女趕緊帶兒子就醫後,醫生說,如果不動手術,可能會影響小孩後期內部肌肉生長,進而變成長短腳,腳踝也有部分燙傷,目前還不清楚之後對走路會不會有影響。

唐女說,這款暖暖包需要自己灌水充電加熱,質疑產品有問題,事後隨即聯繫賣家,卻未得到回應,手機也無人接聽。唐女指稱,已向直播平台投訴,平台也稱已介入調查,承諾會儘快處理



2021年1月8日 星期五

腦中風/「腦梗塞型中風」送醫前切勿 服降壓藥

 「腦梗塞型中風」送醫前切勿 服降壓藥

記者陳鳳麗/南投報導〕寒流明日報到,跨年夜到元旦寒流,腦中風患者暴增,南投縣草屯鎮佑民醫院統計元旦到5日有6名腦中風患者,是平日的3倍,腦梗塞和腦出血型都有,神經外科醫師吳宣翰表示,腦梗塞的主因是腦血管狹窄、堵塞,造成腦部血液供應不足,天氣驟冷水份排出容易血容下降,造成腦缺血,因此此時千萬不要吃降血壓藥物,以免缺血更為嚴重,但不管是腦梗塞或腦溢,就是馬上送醫,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氣象專家形容體感溫度更低的寒流明日報到,上波從去年12月30日到元旦清晨的寒流,中部雖不像北部濕冷,惟驟降氣溫,腦中風患者仍暴增。草屯鎮佑民醫院急診室在上一波寒流,統計元旦到5日的腦中風患者有6人,是平日常的3倍。

佑民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吳宣翰指出,上一波寒流的6名腦中風患者中,最高齡97歲,最年輕僅50出頭,而腦梗塞型和腦溢血型的患者皆有。

腦梗塞主因是腦血管狹窄、堵塞,造成腦部血液供應不足,以有三高、心臟有如心房顫等潛在導致血栓的疾病等年長者居多,且男性多於女性,而在氣溫驟降時,水份排出,血容下降造成腦部缺血。發生腦栓塞時會出現視力模糊、口齒不清、四肢無力或嘴歪眼斜、流口水、抽搐等症狀。

吳宣翰強調,腦梗塞型的腦中風患者,一有上述症狀,千萬不要認為血壓升高吃降血壓藥會好一點,因為此時降血壓藥物會讓腦內缺血更嚴重,而應馬上送醫,由醫師判斷施打血栓溶解劑、做經動脈取栓術,或須顱內壓監測器植入、顱骨切除減壓手術。

吳宣翰也說,腦出血型的腦中風,除與三高、糖尿病等慢性病有關,該院也有20多歲的血管畸型的年輕患者,腦出血可能出現頭痛、嘔吐、昏迷、瞳孔放大、肢體無力等症狀,也須火速送醫,由醫師就其出血量、出血位置、昏迷指數和有無腦室出血等狀況,選擇血管內介入治療或手術治療。

明日一波強烈寒流要報到,吳宣翰建議民眾做好保暖,清晨起床時先不要急著下床,因腦中風常在起床半小時內發生,要特別小心。不管有無三高或年齡多少,最好是先坐在床上穿好保暖衣物,讓身體適應冷空氣後再下床活動。



胃食道逆流如何改善

 胃食道逆流如何改善

火燒心、胃酸逆流、胸口灼熱、喉嚨有異物感、吞嚥困難、打嗝、胸悶、夜咳、甚至菸酒嗓⋯都可能是胃食道逆流的警訊!曾經有患者因長期咳嗽、卡痰,總覺得喉嚨卡卡的,看了耳鼻喉科都沒有改善,直到做胃鏡,才發現胃部發炎、長期胃酸逆流造成的喉嚨不舒服。

以下是容易導致胃食道逆流NG飲食及原因,檢視一下你有中招幾項。

更多內容



罩/口罩/「彩色口罩」有健康疑慮如何避免

 「彩色口罩」有健康疑慮如何避免

新冠疫情持續升溫,近來又爆出變種病毒入侵台灣,搞得人心惶惶,前陣子已經鬆懈不戴口罩的狀況頓時收斂許多,民眾也不敢再大意,紛紛拿出口罩保護自己。不過最近卻傳出,彩色口罩含有「偶氮色料」,恐有致癌風險;對此,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就表示,有「3種顏色」的口罩比較安全,民眾若想選擇彩色口罩,可以以此為優先考量。 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4日在臉書粉絲團發文,表示有越來越多民眾聽聞彩色口罩恐致癌後就開始擔心,甚至不敢再使用。對此,他就在部落格《探路客》中替大家解開疑惑,解釋偶氮染料如何才會成為致癌物質、是不是所有含有偶氮染料的產品都有毒,或要多少劑量才會導致中毒。

黃軒表示,人體接觸偶氮染料的途徑不外乎就是「皮膚接觸、囗水吞下,又呼吸」,若將偶氮染料用在彩色口罩上,與皮膚長期接觸後,會從紡織品上轉移到人體,分解還原後,會釋放出某些有致癌性的芳香胺,透過代謝的作用讓細胞的脫氧核糖核酸(DNA)發生變化,確實有可能誘發肝癌,或是引起膀胱和乳腺腫瘤等致癌危險。 不過他接著說,這些有害物質釋出的劑量非常少,不會超過人體能接受的安全劑量,且呈氣體,很快會散去,加上水溶性的偶氮染料是進人體的腸胃系統,如果不被吸收便會被直接排放。他接著舉例,人體腸道中的微生物,許多都具有強力的「偶氮還原酶」,可將偶氮化合物分解,所以對人體的影響不大,民眾可以安心用彩色口罩。 但若還是擔心,黃軒也建議選擇醫護人員多採用的「藍色、綠色、粉紅色」口罩,他說,這3種顏色的口罩多使用色母粒着色,都是安全色彩,「其實彩色口罩內層接觸嘴巴部份幾乎不會染色,一般人可以放心使用,但口罩濕了記得要換」;另外他也提醒民眾千萬不要貪小便宜去購買來路不明的口罩。 最後他也提到,中衛口罩所用的不織布並非化學染色,而是採用一種名為「色母粒」的熱塑樹脂材料着色劑,加上PP塑膠粒經高溫高壓融噴成彩色不織布,再加工成口罩,整個程序沒有經過化學染色,因此不會出現褪色的問題,民眾可以安心使用。

詳細報導請見: news.tvbs.com.tw/life/1445340?from=Copy_content



心血管疾病/「脂肪肝」/每天做兩件事可逆轉

 「脂肪肝」/每天做兩件事可逆轉

不甩脂肪肝?小心變成肝硬化肝癌

脂肪肝是指油泡堆積在肝細胞內,對肝臟運作產生不良影響。不過,它通常不會有症狀表現出來,要做健康檢查才能發現。因此,在人們沒有察覺時,脂肪肝往往已默默惡化。

「肝臟負責身體排毒與解毒的工程」,身心靈預防醫學專家、洛桑預防醫學集團院長洛桑加參指出,當發展成重度脂肪肝,身體解毒與代謝能力會變得很差,且影響是全面性的。

重度脂肪肝會造成肥胖、膽固醇變高、三酸甘油脂變高,增加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還可能進一步惡化成肝硬化、肝癌等不可逆的重症。肝硬化會造成肝臟衰竭或需要換肝,肝癌則是死亡率高的癌症。

《肝病學通訊》(Hepatology Communication)在2018年刊登的研究指出,針對沒有慢性肝炎病毒感染的人,脂肪肝是一大肝癌危險因素。

脂肪肝並非只有胖子才得 熬夜、壓力是敵人 

脂肪肝可分為酒精性脂肪肝及非酒精性脂肪肝,前者是長期大量飲酒造成,後者與生活習慣有關,且發生率越來越高、越來越年輕化。

體型偏瘦的人,也會得脂肪肝。發表於《肝病學》(Hepatology)的研究表示,在歐美國家,15%的脂肪肝患者都不胖。一些體型瘦的人,體內有較高的膽汁酸和蛋白質FGF19,這兩種物質可以增加能量消耗,讓他們得以保持身材,但卻抵不住體內的肝臟悄悄變肥。

因此,當瘦子出現體重突然增加、腰圍明顯增大、伴有腹型肥胖等情況,就要警惕了,可能是脂肪肝的徵兆。

脂肪肝是肝臟脂肪沒有順利代謝的問題,因此,會影響代謝的因素就可造成脂肪肝。

不當的飲食習慣:飲食不節制、常吃高熱量和精緻化食物,多餘熱量轉換成脂肪堆積在肝臟。

不良的生活型態:常久坐不動、熬夜,這兩者都會造成代謝變差。

生中的高壓:「所有代謝問題都與壓力有關係」,洛桑加參說。壓力會使代謝變差,造成脂肪肝、血糖異常、心血管疾病等。

負面的情緒:對脂肪肝有間接影響,例如因心情差而暴飲暴食或是患有憂鬱症,都會影響到代謝,進一步形成脂肪肝。

每天做2件事 逆轉脂肪肝

幸好,肝細胞的再生能力強,脂肪肝是可以逆轉的。

1. 帶上計步器,每日行一萬步

走路是可行性最高的簡單運動」,洛桑加參說。建議人們每天都抱持愉快的心情走走。

帶上計步器,每天最少走一萬步,堅持一段時間就可消掉頑固的脂肪肝。日本有名的「中之條研究」發現,每天走路萬步,還能預防代謝症候群、高血壓、糖尿病和癌症等問題。

德成醫館院長、中醫師陳德成表示,走路時最好甩臂大步,一定要腳跟著地、大腿肌肉用力,這樣才能甩開身體,不易造成運動傷害。很多人習慣在跑步機上走路,但在跑步機上走會傷膝蓋,他指出,「很多人膝蓋都是在健身房跑步機損傷的。」

每個人走路快慢不同,有些人可能半小時就達成一萬步,有些人可能要一個鐘頭,甚至更多。應依每個人的身體狀況去走,走不快的年長者就慢慢步行,體重超標、代謝症候群的人可逐漸增加速度。

走路的時段可依生活作息彈性分配,例如早上走一段,中午買飯再走一段。不過,飯後半小時內胃裡的食物尚未排空,不宜運動。

2. 認真喝水,促代謝又能減肥

另一個能逆轉脂肪肝的方法,洛桑加參推薦每天喝大量的白開水,溫開水最好,一般成人建議每天喝3千毫升。脂肪肝、血糖、高血壓等所有代謝的問題,「只有喝水才能最快改善」,他說。

喝水有助代謝,還能幫助減肥。醫學雜誌《肥胖症》(Obesity)曾刊登研究,指飯前喝500毫升的水,可增加飽足感,進而減少用餐量來減輕體重。還有研究指出,飯前半小時喝水最有效。

除了運動、認真喝水,還應控制體重,平時保持均衡飲食,少吃動物性脂肪及澱粉類食物,多攝取當季的蔬菜水果,對逆轉脂肪肝都有幫助。



2021年1月3日 星期日

食材/「大白菜」放久長出黑點可以繼續食用?

 「大白菜」放久長出黑點可以繼續食用?

冬天是大白菜盛產的季節,其清甜爽脆的口感是許多老饕的最愛,然而隨著存放時間增加,蔬菜上頭會開始冒出小小的黑點,常讓人誤以為是不新鮮,甚至懷疑是長蟲。對此,日本一位醬菜店老闆揭開真相,指白菜的黑點其實是名為「多酚」的營養元素,不僅對人體無害,營養價值還更高,提醒民眾千萬別丟。

據了解,大白菜是一種原產於中國的蔬菜,又稱結球白菜、包心白菜等,它不僅價格低廉、營養含量高,又非常耐於儲存,尤其在經濟困難時期,大白菜是大陸北方居民在整個冬季唯一可吃的蔬菜,因此一戶人家往往會儲存數百斤白菜以應付過冬,後來也傳到朝鮮半島、日本等地,演變出獨特的吃食文化。

雖然大白菜非常耐放,然而有時放久了,外觀會出現大小不一的黑色斑點,常讓人誤以為是壞掉了。對此,日本醬菜店老闆日前在推特上分享,許多人看到大白菜長出小黑斑,時常會將其誤以為是汙垢、黴菌等,甚至有人以為是長蟲,常會把有黑斑的部分挑去,甚至整顆丟掉,然而這種作法其實非常浪費。

老闆進一步說明,白菜黑斑是一種名為「多酚」的營養元素,不僅對人體無害,營養價值還更高。事實上,過去曾有日本綜藝節目請來農業專家解惑,專家當時指出,多酚原是白菜中的營養素之一,有時因養分過剩而膨脹破出,接觸到空氣後產生氧化,才會變成黑色斑點,所以民眾大可放心食用。



健康相關/身體的求救訊號!6種疼痛警訊要當心

 身體的求救訊號!6種疼痛警訊要當心

全文連結





食材/「山葵泥」-現磨的和用山葵粉調製的該如何分辨

 「山葵泥」-現磨的和用山葵粉調製的該如何分辨





2021年1月2日 星期六

心血管疾病/「心包油」可藉「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檢查」提早發現

心包油」可藉「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檢查」提早發現

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十大死因中,前幾名的常勝軍,這幾年雖然民眾自我意識提高,但心臟方面有太多值得關注的問題,心臟名醫王宗道指出,這幾年像是「心包油」可以藉由做電腦斷層得,如果數值超過250ml以上,就是危險因子之一,死亡風險提高1-2倍。 「心包油」就是心血管危險因子之一 心包油難道像是脂肪肝那樣嗎?台大醫院心臟內科、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王宗道解釋:「人體心臟外圍有一層薄膜,膜與心臟間有一層脂肪,就是心周脂肪、俗稱『心包油』,過往無法明顯量測往往被忽略,但如今利用AI克服斷層的困境,一般民眾進行電腦斷層完也可以知道心包油的數值。」

王宗道率領的團隊從2008年開始做這樣的研究,經過12年後進行資料分析,加上AI數據的整合,以前傳統需要靠醫師判讀數百張、數千張的醫療影像,現在分析一名心臟主動脈鈣化病例,只需要0.4秒,更可以量測心包油的情況。 一般人心包油平均一般是120-130ml,當如果數值超過250ml以後,死亡風險開始增加,至少增加1-2倍,王宗道說:「這個數值就等於一種危險因子,就好比是血壓、血脂、糖尿病也都差不多,但當有越多危險因子每一個累積在一起是相當可怕的。」 研究:多做電腦斷層檢查也能降低死亡風險! 只是藏在身體裡面的脂肪要怎麼改善?王宗道坦言:「心臟脂肪要減少的話體重還是關鍵,當然也還是跟膽固醇有關,雖然很老生常談但跟過往已知七大重點還是脫不了關係包含:抽菸、喝酒、體重、運動、三高。」

這些雖然時常跟患者說,但能不能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如今藉由這樣AI科技輔助,揭露更多身體密碼時,其實也是間接讓民眾的醫囑性提高。王宗道說:「過往蘇格蘭的研究就發現,光是做『電腦斷層』多一個檢查就能減少約15%死亡率。」 就在於許多患者做檢查看到明確的數據就會害怕了,假設是你的血管堵住60%,這時患者就會覺得趕快認真一點,服藥順從性就會高起來。 心臟主動脈鈣化狹窄機率也越高 這就是影像「加值判讀」(opportunistic imaging)的優點,藉由一項檢查得到多種身體資訊,民眾接受一般健檢中的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時,同時得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預測,同時也計算出「心臟主動脈鈣化/脂肪」的程度。 特別是這種檢查屬於「非侵襲性」,不須注射顯影劑即可進行,如果計算出鈣化指數是大於0,表示或多或少有「冠狀動脈硬化斑塊」的產生。過往研究已證實,冠狀動脈血管狹窄程度與鈣化程度成正比,鈣化指數越高,冠狀動脈狹窄機率越高。 檢查是提醒自我健康中重要的一環,如果當發現問題,就要特別的去好好的控制相關問題,不管是心包油還是鈣化程度,都是心血管疾病中隱藏的重要課題之一。

全文轉載自




食材/老薑、嫩薑、薑母丶粉薑功能各不同,如何分辨


老薑、嫩薑、薑母丶粉薑功能各不同,如何分辨

全文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