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24年6月26日 星期三

腎臟相關/「腎臟移植」僅局部麻醉,全球首例

全球首例! 清醒接受腎臟移植 美國局部麻醉手術創新紀錄


5月24日,28歲的尼古拉斯(John Nicholas)在美國芝加哥西北醫學中心(Northwestern Medicine)創下醫學新紀錄,成為全球首位在局部麻醉下接受腎臟移植手術的患者。他全程清醒,且在術後24小時內出院,顛覆了傳統腎臟移植需住院多日的常規,展示了局部麻醉在重大手術中的巨大潛力。

據《生活科學》(LiveScience)網站6月25日報導,尼古拉斯自16歲起就受腎病困擾,最終需要進行移植手術。他的朋友懷斯(Pat Wise)捐贈了一顆腎臟,並在手術過程中由醫生納迪格(Satish Nadig)展示給他看,這一時刻令尼古拉斯深感震撼。整個手術不到2小時,他沒有感到任何疼痛。

手術使用的是局部麻醉和輕度鎮靜。麻醉劑注射在脊椎周圍的液體中,讓尼古拉斯保持清醒但放鬆。這種方法避免了全身麻醉可能帶來的記憶力、專注力和反應速度的短暫影響,也大幅縮短了住院時間,減少了感染風險。

納迪格醫生表示,局部麻醉在關節置換和剖腹產等手術中已有應用,但在腎臟移植中尚屬罕見。這一創新不僅挑戰了傳統,也為高風險患者提供了新選擇,特別是那些心肺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此外,害怕全身麻醉的患者也能受益於這種替代方案。

手術後幾週,尼古拉斯已恢復日常活動,享受更少限制的飲食,甚至能吃他最愛的披薩。他表示,術後一週內每天都能走1萬步,身體狀況明顯改善。納迪格醫生強調,尼古拉斯的成功案例有望推動移植手術領域的進步,造福更多患者。

轉載自



2024年6月23日 星期日

日常生活/「雷雨交加」安全守則

 「雷雨交加」安全守則

中央氣象署今天下午陸續針對多處地區發布大雷雨即時訊息。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今天也在臉書分享雷雨區安全守則,提醒民眾注意。

首先,室內基本上是安全的,但要避開電話線和門窗,雷雨中也應避免淋浴;若在室外,最好能找建築物避一避,不得不就至少避開高聳的樹或物體,盡量走低處,但避開水區和導電物體。

大雷雨期間划船、游泳都是高風險行為,須盡快上岸。一群人在野外活動,則應分散開來,感覺毛髮直豎,立刻蹲低,但與地面保持最小接觸面積,雙手護住頭部,低頭到雙膝之間。

其中特別提醒,一般露營帳篷對雷擊一點防護力都沒有。最後,若是行車間遇到大雷雨,打開閃燈放慢車速並靠右,雨勢過大或遇冰雹,緩慢靠右減速停車,注意避開任何可能掉落物。除非有淹水之虞,盡可能留在車內,不接觸車內金屬元件。

氣象署說明,旺盛發展的對流常伴隨打雷、閃電與劇烈降雨,並可能出現較強陣風甚或伴隨冰雹發生,若發生於溪流河川上游易於下游出現溪(河)水暴漲,排水不良區域則易發生淹(積)水現象,強大雨勢威脅各項戶外活動,並將造成能見度欠佳影響行車安全,山區易發生坍方、落石、土石流。 

小心跨步電壓!遇到該如何自救?

雷擊意外大多起因於「遭雷電直擊」、「遭側雷擊中」或「遭落雷引起的地面電流流過身體」。其中後者是指當落雷擊中地面後,隨電流擴散會形成電壓差,越靠近雷擊點、電壓越大,越往外則電壓越小,這時如果邁開大步前行,會造成「跨步電壓」,也就是兩腳電壓不同而產生電位差,導致電流流過雙腿

為避免跨步電壓的發生,台電分享,遇到雷擊時,可採取蹲低、雙腳貼近的小碎步方式,慢慢遠離帶電區域。師大附中物理老師陸怡中則認為,殭屍跳、單腳跳也是可行的方式之一。


什麼是「跨步電壓」



2024年6月21日 星期五

日常生活/「中暑」「熱傷害」常見迷思

 「中暑」「熱傷害」常見迷思


中暑比熱衰竭更致命?破解熱傷害常見迷思!急救NG行為有哪些?意想不到的高危險群?

熱傷害為什麼會發生?

人體會藉由傳導、對流、輻射、蒸發等方式維持體溫,而在炎熱的夏季時節,流汗蒸發及對流散熱就是人體最常見的散熱方式。但當外在溫度或濕度過高時,體內的熱能不易散播出去,就容易因為體液流失過度、體溫調節異常,進而引起熱傷害。

延伸閱讀》夏天來了!當心熱傷害 嚴重恐致死

熱傷害的種類有哪些?哪一個最致命?

常見的熱傷害種類可分為熱痙攣、熱暈厥、熱衰竭及中暑四種。顛覆大家想像的是,聽起來很嚴重的熱痙攣、熱暈厥,其實程度相對輕微,其次是熱衰竭,屬於中度,最嚴重、最致命的,反而是最常聽見的中暑。

更多內容



2024年6月18日 星期二

牙疾/「牙菌斑」如何有效剔除

 「牙菌斑」如何有效剔除

「凹縫」最易忽略 醫傳授刷牙密技 

牙菌斑很像黴菌污垢殘渣很難刷?其實,牙菌斑很好清理。

黃耀慧表示,牙菌斑是一種微小的細菌,無色、黏稠,附著與沉積在牙齒的表面,用指甲刮一刮牙齒的表面,有黏黏軟軟的東西,就是牙菌斑。因此除去牙菌斑不需要很用力,只要刮過就會掉,「牙齒不是用力刷、刷得久就會乾淨,而是要刷對方法。刷牙要刷到不容易清潔的地方。」

牙齒的形狀宛如圓筒形,最底下凹進來連接牙肉。平常牙刷都是刷到最凸出的地方,刷不太到靠近牙肉的部位,這就是不容易清潔到的關鍵位置。因此,刷牙不是刷整個牙齒面就好,而是要清潔牙齒跟牙肉交界的地方,建議可以將牙刷刷毛「角度稍微朝下(上)」,即可刷到凹陷的地方。

至於牙齒跟牙齒中間刷不到怎麼辦?黃耀慧講解,這個位置就要靠牙線跟牙間刷,才能清潔兩顆牙齒的中間。只要掌握清潔技巧,便能維護口腔健康。

全文詳



食材/「鳳梨」果肉出現黑點能吃?

 鳳梨」果肉出現黑點能吃?

臉書粉專《248農學市集》先前發文解釋,有些網友會發現鳳梨裡出現「黑色點點」,然而這並不是大家擔心的發霉長蟲,而是種籽,尤其夏季、秋季這些盛產的季節更容易出現,一般出現種籽即代表這顆鳳梨是在低度用藥的友善環境出生,因而蜜蜂授粉的機率較高,反而使之更為甜美好吃。

248農學市集》表示種籽是可食用的,吃進肚仔也不會長出鳳梨,而且富有營養,無須擔心;另外,有些人則擔心吃到種籽會嘴破,《248農學市集》表示可沾鹽巴吃,降低鳳梨酵素較不易嘴破。

對此網友紛紛恍然大悟「原來不是放太久太老」、「有次我碰到了,我一整個挖黑點,長知識了,謝謝」、「以為他生病了,所以就直接丟垃圾桶了」;也有知情網友指出「六月的鳳梨就會這樣」。

更多內容



2024年6月17日 星期一

健康資訊/「維他命D的檢測」沒必要/新內分泌協會指南

 「維他命D的檢測」沒必要/新內分泌協會指南

不要篩檢維他命D/官方認同

轉載自

林𪊴順文章列表



2024年6月16日 星期日

餐飲/「鼎泰豐」點菜隱藏版分享

 「鼎泰豐」點菜隱藏版分享

台灣餐飲品牌「鼎泰豐」不只深受國人喜愛,更是外國觀光客來台必吃的餐廳,招牌的小籠包可說成為台灣的代表性美食。近日就有一名自稱鼎泰豐前員工的女網友分享「9大鼎泰豐隱藏吃法」,包括炒飯白米可換糙米、餐點可以客製化點半份或小份等等,吸引近4千網友大讚。

一名自稱是鼎泰豐前員工的女網友在Threads分享「9大鼎泰豐隱藏吃法」,包括薑絲可以叫大碗,並簡稱「碗薑」、炒飯的白米可以換成糙米,餐點還可以少油少鹽不要味精、炒手可以菜肉蝦肉混各半、許多餐點也可以點半份或小份,像餛飩四顆、青菜小份、炒飯小份等。

此外,原PO表示,紅燒牛肉麵可以免費續湯,雞湯可特別問是翅肉還是腿肉、熱賣的炒手可以加「光麵」,就等於炒手麵、大包或迷你包可以只單點1顆,也提供訂製壽桃的服務、如果太餓的話,可以跟服務人員說不要「鎖菜」一次將菜品上齊、怕等待的人,鼎泰豐有APP可以隨時看到各分店等候時間。

貼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表示,這篇文真的很「鼎」、「我媽超愛加薑絲每次都要到至少4、5次,但從來不知道碗薑!」、「這點法超適合小鳥胃耶!鼎泰豐每道都好吃」、「青菜可以半份真是太好了」、「炒手加光麵真的超愛!把粽子泡進酸辣湯也很讚」、「抄手醬拌炒飯,無敵」。

全文詳



2024年6月15日 星期六

日常生活/鋰電池充電留意事項

 鋰電池充電留意事項

~~~台電警告「7充電法」恐釀災 第1、3項太多人無視~~~


台電也提到,在這些行動裝置要充電的時候,要額外注意以下7點:

1.避免在無人看管或夜晚睡覺時充電

2.依說明書的指示進行充電

3.周圍不要有易燃物

4.不要在太潮濕、高溫的地方充電

5.最好使用原廠充電線,效率較好也安全

6.充電線老舊、破損要記得更換

7.有異味或膨脹等情況,要立即拔電源

除此之外,台電在另一篇粉絲專頁的發文中也提到「全世界的鋰離子電池都怕熱」,台電也解釋,鋰離子電池在高溫的環境會加速電池內部材料劣化,讓電池提早老化、縮短壽命。

要如何正確使用這些內有鋰離子電池的裝置,台電則建議要「遠離熱源」,不要放在陽光可直射的窗邊及密閉車內。若是手機出現過熱時,最好是先關機來降溫,也要避免邊充電邊使用的情況,電池同時間進行充電和放電肯定會很燙。

台電也提醒,手機充電起火大多是因短路造成,建議民眾使用原廠的電池、傳輸線與充電器,當充電器老舊、破損要記得更換,除此之外,充電時周圍盡量不要有易燃物。如此才能避免因為充電而發生意外。

更多內容



2024年6月13日 星期四

胃腸鏡檢查/「胃鏡」「大腸鏡」「膠囊內視鏡」比較(兼論是否需麻醉)/專科醫師分享

 胃腸鏡檢查/「胃鏡」「大腸鏡」「膠囊內視鏡」比較(兼論是否需麻醉)/專科醫師分享

肝膽腸胃科太腸王醫師

絕大多數內視鏡使用的麻醉應該被叫做"輕中度鎮靜"。 這是指一種麻醉的深度。病人在接受輕中度鎮靜時,理想上應該要呈現意識矇矓, 但對於語言及輕觸等刺激有反應,同時能夠維持自發性呼吸及心血管功能的狀態。 對於一般的胃鏡大腸鏡檢查來說,輕中度麻醉已經足夠讓病人好好接受檢查不會感到特別 不適,又能保證一定程度上的安全。 所以不一定要睡著,不一定要睡著,不一定要睡著。很重要說三次。 如果希望要睡著,就會進入較深的麻醉深度,風險也會提高。 麻得越深,病患能維持呼吸道暢通,自主呼吸能力, 以及心血管循環的穩定就越有可能受到影響。 輕中度鎮靜的目的是在於讓你可以舒適的接受檢查,而不是讓你睡覺。 所以只要過程中沒有感到不舒服,就是成功的麻醉。 可能你在給藥之後一開始會睡著,做到一半時自己醒來也沒有關係, 只要你沒有感到不舒服就繼續好好躺著就好。 麻醉終究是一件有風險的事,甚至有時候比內視鏡本身帶來的風險更高。 而且每個人對藥物的反應不同, 有可能給了平常的低劑量藥物就進入比較深的麻醉狀態。 在年齡較大,或是原本就有其他系統性疾病時(本來就有病!?), 呼吸及心血管就可能比一般人更容易受到影響。這種時候給藥就會更加的小心, 當然對於意識的抑制可能會更輕微而不符合病人原本的期待。 但再次強調,麻醉的目的不是要你睡著。 你只要沒有不舒服,意識保持清醒也是沒問題的。 在麻醉前也務必要跟醫師詳述你的過去病史及服用過的藥物。 如果你曾經接受過麻醉且有不良的反應也務必要告知醫師。 另外如果要接受麻醉,一定要好好空腹至少八小時,連水都不能喝!!! 在意識受到抑制的狀態下咳嗽的能力會變差, 如果胃裡的東西嗆出來可能就會引起吸入性肺炎。 不過以上指得是一般的胃鏡大腸鏡檢查,有些比較複雜的如內視鏡超音波, 逆行性膽胰管攝影等等的麻醉需求可能會不一樣,不要搞混囉! 說這麼多,那到底建不建議麻醉? 以我個人施行了這麼多檢查來說,我認為可以先試試看清醒的接受檢查, 因為這些不舒服大多數的人都能忍受,讓檢察順利完成。 但如果非要選一個,那我認為胃鏡比較有麻醉的需求。 因為如同上一篇所說,胃鏡帶來的不適感可以藉由配合醫師的引導降低, 但很難靠醫師的操作技巧讓不適感幾乎消除。 而且胃鏡造成的嘔吐反射對於檢查過程的干擾很強, 畫面一直晃來晃去容易會看不清楚,如果要執行切片等精細動作也會變得很困難。 大腸鏡則不一樣。現在大腸鏡主流是單人操作, 不像以前是雙人操作(一人推管一人控制方向,就像方向盤和煞車油門 交給兩人分開控制一樣....), 加上一些運鏡技巧,技巧純熟的醫師已經可以做到讓大多數的病人不會不舒服。 而且大腸鏡就算會不舒服,主要也是在進入的過程。 退出的過程不舒服的程度會大幅地降低。 而大腸鏡主要的觀察,以及切息肉等各種處置一般也是在退出的過程中執行, 所以不太會像胃鏡一樣影響到檢查本身的品質。 最後再跟大家提一下常常有人問我的經鼻胃鏡。 經鼻胃鏡是一種管徑比一般胃鏡細很多的內視鏡,從鼻子進入可以稍微降低嘔吐反射。 但他最大的缺點就是解析度跟一般的胃鏡低很多,大約是1080p vs 480-720p的感覺。 而麻煩的是早期胃癌的病灶可以非常非常不明顯, 即使是用一般的高解析度胃鏡都要看到脫窗的那種不明顯,更何況是細鏡。 所以我不推薦用經鼻胃鏡(細鏡)代替一般的胃鏡檢查,真的很怕不舒服那去做無痛, 不要犧牲檢查品質,很傻。 另外還有膠囊內視鏡。 膠囊內視鏡就像是一艘在你腸胃道裡面不斷拍照的小船,雖然他會拍非常非常多張照片, 但你根本無法控制他的方向和速度。所以他究竟有沒有地方沒有照到你也根本不知道。 更何況如果發現需要處理的問題,還是需要內視鏡進去處置。 膠囊一般是用來看小腸疾病,因為小腸內視鏡風險較高,侵入性較強也較難做, 臨床上常用膠囊先來偵測問題。但一般的胃鏡及大腸鏡,我就不推薦用膠囊代替了。

全文詳



胃腸檢查/「膠囊內視鏡」取代(優於)傳統內視鏡

 胃腸檢查/「膠囊內視鏡」取代(優於)傳統內視鏡

現代人承受高度的生活壓力及精緻化的飲食習慣,增加罹患腸胃道疾病的風險及出血的機率,因此腸胃道檢測需求也大幅提升,其中內視鏡為臨床上較常見之檢測方式,傳統內視鏡檢查須吞嚥相當長的軟管,容易造成患者強烈的嘔吐感,另因多數內視鏡可重複消毒使用,若感控消毒程序有問題也會增加感染風險。近年發展單次使用的膠囊內視鏡提供了患者另一種選擇,使腸道檢測更輕鬆無負擔。
   膠囊內視鏡外觀大小似藥丸,內含攝影機,吞食後通過腸胃道系統可進行8小時的腸道攝影,經1-3天排出體外。過程中,患者可自由移動,影像透過無線方式傳輸到配戴的紀錄器。在傳統內視鏡檢測中,因受限於內視鏡長度,只能檢測到小腸1/3的位置,病灶檢出位置有其局限性;但膠囊內視鏡可完整通過腸胃道系統,檢測之小腸範圍更多,可提升病灶檢出率。而膠囊內視鏡也有不適用的狀況,如吞嚥困難、腸胃道狹窄、阻塞或穿孔的患者,且須避免同時使用高頻電磁波產品,以免干擾影像傳輸,膠囊內視鏡亦可能滯留於體內未排出,故須由專業醫生評估患者是否適用,如使用時產生不適,或未於預期時間排出,應立即與醫生聯絡並前往醫院接受診斷,以免發生併發症。
   膠囊內視鏡屬於醫療器材,上市前須申請查驗登記取得許可證,始得輸入或製造。許可證核定內容可於食品藥物管理署網站之許可證資料庫查詢(連結:食品藥物管理署網站首頁http://www.fda.gov.tw>醫療器材>資訊查詢>醫療器材許可證資料庫>西藥、醫療器材、化粧品許可證相關查詢);如有發現醫療器材不良品或使用醫療器材時/或之後發生不良反應,

轉載自

不同意見/專科醫師分享




食材/「香蕉」保鮮分享/農糧署

 香蕉」保鮮分享/農糧署

農業部農糧署在粉專「鮮享農YA - 農糧署」發表影片,分享香蕉的保存方式。

●可用剪刀剪下,用保鮮膜包住後放冷藏保存。

●將皮剝下來,放在保鮮盒中,隨後放入冷凍。

另外,農業部也提供2項挑選香蕉時的注意事項:

●轉色均勻、無大面積擦、壓傷痕跡

●選擇表皮生理成熟、斑點少的香蕉,這類香蕉儲存時間較久

同時農業部說明,不同熟度香蕉營養價值不一樣,綠蕉含多量澱粉,食用具有飽足感,可以拿來烹飪,不建議生吃。且愈熟的香蕉營養價值愈高。

全文詳



2024年6月12日 星期三

食材/「咖啡」的迷思及澄清/泌尿科醫師分享

 「咖啡」的迷思及澄清/泌尿科醫師分享

失眠、胃食道逆流不能喝咖啡?醫解答「一堆人搞錯6誤會」 配3杯水防腎結石

就健康而言,喝咖啡到底有甚麼有缺點呢?泌尿科呂謹亨醫師整理一些咖啡的迷思:

迷思一、咖啡可以增加性功能?

根據美國大型研究,包含國家健康和營養調查顯示,每天適量攝取「咖啡因」可以有效降低性功能障礙的機會。特別是以每天2-3杯咖啡,效果最為顯著。可能的原因包括:

 

第一:喝咖啡可讓動脈舒舒張,增加陰莖中的血流量。

第二:咖啡中含有抗氧化劑,可對抗血管自由基對血管的毒害。有研究顯示,加了牛奶的拿鐵,抗氧化效果更好。

第三:有研究顯示,喝咖啡可能讓男性荷爾蒙上升。


迷思二、喝咖啡會造成腎結石

適量的咖啡,可降低腎結石的風險!根據美國的大規模研究顯示,每天飲用咖啡的人,對比超過一周才喝咖啡的人,腎結石的發生率降低了26%

咖啡和茶含草酸鹽,通常會建議結石病人避免。但是,2004年,從39名腎結石形成者獲得的資料顯示,在禁食14小時後攝入咖啡因,咖啡因略微增加了鈣,鎂,鈉和檸檬酸鹽的尿排泄,但沒有草酸鹽。其中檸檬酸鹽,及部分產物,甚至有預防結石的效果,且草酸鹽可以在腸胃道與鈣結合,減少多餘的鈣攝取。

呂謹亨說自己通常會建議,喝一杯茶或咖啡,要配三杯水。相對於擔心咖啡的攝取,足量的飲水對於預防結石更為重要!

 

迷思三、喝咖啡會導致失眠

提到咖啡,多數人都有喝了會睡不著的經驗,這要考量每個人對咖啡因的敏感度、代謝能力。咖啡因的半衰期大約是4-6小時,表示一般健康成年人完全代謝咖啡約要8-12小時,如果說晚上11點睡覺,那麼,最保守喝咖啡不會失眠的時間,是在早上9點前。


迷思四、為什麼喝咖啡會想大便?

根據統計,每三個人就有一個人,喝完咖啡會有反射性想排便的感覺。我們早上起床,喝了一杯咖啡,當咖啡抵達胃內壁時,會觸發「胃結腸反射」,傳遞訊號讓大腸蠕動,產生排便的衝動。

 

迷思五、胃食道逆流可以喝咖啡嗎?

喝咖啡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原因有兩個,分別為下食道括約肌壓力下降、以及胃酸分泌增加。不過越來越多研究指出,喝咖啡和胃食道逆流沒有直接相關,主要是因人而異,如果喝咖啡有喉嚨灼熱、胃酸等不舒服的症狀,就需要減少咖啡攝取。


迷思六、聽說喝咖啡會導致骨鬆,是真的嗎?

醫學研究結果指出,喝咖啡與骨質疏鬆沒有直接相關。咖啡含有微量的草酸,比許多蔬菜低很多,雖然會輕微影響飲食中鈣質的吸收,造成尿液中鈣質排出增加,但不代表一定會造成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往往不是因為喝咖啡,而是沒有攝取足夠鈣質、維生素D,加上運動量不足。

全文詳



日常生活/防鋰電池暴炸/電器用品充電NG行為~台電分享

 防鋰電池暴炸/電器用品充電NG行為~台電分享

準備關燈睡覺或外出時,發現充電中的3C或電器等還沒充飽,會先拔掉電源?還是放著繼續充?台電電力粉絲團建議先拔除電源!因為電器在充電時仍需留意,有任何情況才能即時發現處理。

台電電力粉絲團說明,手機、行動電源、平板、充電式電器等,大多採用鋰離子電池或鋰聚合物電池,沒充飽也可先拔電源,不會影響電池的壽命唷。

台電電力粉絲團提醒,充電時要注意:
避免在無人看管或夜晚睡覺時充電、依說明書的指示進行充電、周圍不要有易燃物、不要在太潮濕高溫的地方充電、最好使用原廠充電線,效率較好也安全。充電線老舊、破損要記得更換、有異味或膨脹等情況,要立即拔電源。


台電電力粉絲團重申,充電時真的要留意:
x裝置要安全:最好使用原廠充電線,充電效率較好也較安全~充電器老舊、破損要記得更換,行動電源摔到/龜裂,建議不要使用~。

x時間很重要:避免在無人看管或夜晚睡覺時充電。行動電源大多使用鋰離子電池(Li-ion)或鋰聚合物電池(Li-Polymer)電池蕊,無記憶效應、可隨時充電,不需每次充到滿。充飽電就拔除電源,避免過度充電。

x環境要注意:充電時周圍不要有易燃物,不要在太潮濕的地方充電,以免影響電路板。

x選購有依據:選購行動電源時注意標示,選有經濟部標準檢驗局BSMI認證合格產品;電池背後註明的「額定電容量」是實際輸出量,重要性遠大於廠商號稱的電池容量。體積小、價格便宜,但廠商標示電容量卻超大!產品可能標示不實,建議避免購買。

轉載自



食材/「木糖醇」心血管殺手/最新研究「代糖」有致命風險

 

木糖醇」心血管殺手/最新研究「代糖」有致命風險

一項最新發表於《歐洲心臟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的研究引發了健康警訊,研究發現,被廣泛使用於減糖食品和日常用品(例如口香糖和牙膏)中的低卡路里甜味劑(代糖)木糖醇(xylitol),與心臟病、中風和死亡風險的增加有關。研究團隊指出,攝入木糖醇含量最高的人,罹患心臟病、中風和死亡的風險幾乎是普通人的兩倍。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克利夫蘭醫學中心勒納研究所(Cleveland ClinicLerner Research Institute)心血管診斷和預防中心主任史坦利·哈澤恩博士(Dr. Stanley Hazen)帶領的研究團隊,透過分析超過3000個血液樣本,發現木糖醇和赤藓糖醇(erythritol)這兩種常見的人工甜味劑,可能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增加有關。哈澤恩博士強調,這些人工甜味劑可能使血小板更容易凝結,進而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哈澤恩博士表示:「我們讓健康的志願者飲用添加木糖醇的飲料,結果發現,他們的木糖醇含量提高了1000倍。當你食用糖時,你的血糖水平可能會上升10%或20%,但不會上升1000倍。」哈澤恩認為,人類從未經歷過如此高的木糖醇水平,而這種情況是在過去幾十年中,我們開始食用大量使用人工甜味劑的加工食品後才出現的。

研究團隊發現,即使一個人只攝入少量木糖醇,也可能會影響血小板行為。紐約西奈山福斯特心臟醫院(Mount Sinai Fuster Heart Hospital)的心臟病學家托米博士(Dr. Matthew Tomey)表示:「這些實驗很有趣,但它們本身不能證明血小板異常是木糖醇與臨床事件之間聯繫的原因。」

丹佛國家猶太人健康中心(National Jewish Health)心血管預防和保健部門主任安德魯·弗里曼博士(Dr. Andrew Freeman)指出,減少凝血活性是心臟病學家的主要治療方法,因此血小板的任何額外凝血都是一個壞兆頭。「這再次警告我們,應該選擇喝水,其次是無糖茶或咖啡,」弗里曼說。

雖然木糖醇在食品標籤上被宣傳為「天然甜味劑」,但實際上它是由玉米芯、樺樹或基因改造的細菌製成的,並且在許多食品中被大量使用。哈澤恩博士強調,木糖醇在美國被認為是GRAS(通常被認為是安全的),這可能導致人們攝入過量的木糖醇。

美國卡路里控制委員會(Calorie Control Council)主席桑德斯(Carla Saunders)對該研究結果表示質疑,認為這些發現與全球健康和監管機構多年來對低卡路里甜味劑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科學證據相悖。然而,研究團隊強調,這些人工甜味劑的高攝入量確實對心血管健康構成風險,呼籲需要進一步研究以確定其長期毒性。

更多內容



眼睛保健/「乾眼」/眨眼運動分享

 「乾眼」/眨眼運動分享

隨著3C產品普及,民眾用眼習慣改變,常常盯手機、電腦超過好幾小時,眼科醫師陳韵臻指出,過去在沒有3C的時代,正常人平均眨眼次數是每分鐘12到15下,而現今大多數人眨眼次數普遍較低,容易導致眼睛出現乾澀、不適等問題。對此她表示,平時可以練習眨眼運動,早、中、晚各做10下,有助促進淚水分泌。

陳韵臻在臉書專頁「陳韵臻醫師|眼科學研究室」發文說明,淚水的分泌跟我們每一次的眨眼都非常重要,透過每一次眨眼,可以讓油脂層分泌出來,淚水得以平鋪在眼球表層。因此,建議可以利用休息空檔。偶爾有意識的練習眼周的小肌肉。

她說明,首先輕輕閉眼2秒,再用力閉眼2秒,再張開,這就算是1次,那1次要做5到10下,可以早、中、晚都各做10下,即完成眨眼運動。

時時提醒自己眨眼是不錯的保健之道。另,眼科醫師林芸萱也曾衛教指出,在使用3C時,每半個小時至少要休息2到5分鐘,轉動眼球,看看遠方景物,放鬆一下緊繃的眼球肌肉,也可避免在冷氣出風口前長期工作,假如眼睛仍然乾澀,可搭配人工淚液保濕。

全文詳



2024年6月11日 星期二

食材/「葡萄酒」葡萄品種分享

 


「葡萄酒」葡萄品種分享

紅葡萄酒的葡萄品種

黑皮諾(Pinot Noir)

ᅠ 常見風味:紅色莓果(草莓、覆盆莓)、玫瑰、香草、蘑菇木質調性

ᅠ 常見類型:干型紅酒

ᅠ 法國經典產區:布根地(Bourgogne)、香檳(Champagne)、阿爾薩斯(Alsace)

黑皮諾是嬌貴的葡萄品種,葡萄皮薄、容易染病,果實顆粒小,故產量較低,再加上早熟的特性,較適合種植在涼爽氣候的地區,更能展現其香氣的豐富與層次感。

黑皮諾紅酒在年輕時就已具備芳香且細緻優雅的特質,經陳年後的黑皮諾,風味層次更加豐富,同時也是個耐陳年的葡萄品種,因此黑皮諾紅酒的價格居高不下,尤其在布根地產區。此外,黑皮諾亦是法國阿爾薩斯唯一法定允許釀造的紅葡萄品種,近年來隨著氣候暖化,阿爾薩斯黑皮諾紅酒的風味,也越來越成熟穩定、品質極佳。

卡本內蘇維儂(Cabernet Sauvignon)

ᅠ 常見風味:黑色莓果(桑椹、黑櫻桃)、菸草、可可、雪松、咖啡

ᅠ 常見類型:干型紅酒

ᅠ 法國經典產區:波爾多(Bordeaux)、普羅旺斯(Provence)

卡本內蘇維濃是世界最廣泛種植的葡萄品種之一,特色是高酸、高單寧、高酒體,非常適合過桶陳釀,同時也極具陳年潛力。成熟度高的卡本內蘇維濃紅酒,經常帶有飽滿深厚的黑色莓果風味,比如黑櫻桃、桑椹、黑醋栗等,但若是成熟度不足,則會透出些許的靑椒草本特質。

酒農們經常會將卡本內蘇維濃與梅洛葡萄做混釀,即為「波爾多紅酒」,而新世界產區(例如智利、阿根廷、美國等),大多會選擇以卡本內蘇維濃為單一品種,做成濃郁有如黑醋栗香甜酒的風味。

格納希(Grenache)

ᅠ 常見風味:紅色莓果(成熟草莓、成熟紅櫻桃)、杏桃乾、梅子、普羅旺斯香草

ᅠ 常見類型:干型紅酒、加烈甜紅酒

ᅠ 法國經典產區:南隆河(Rhône)、普羅旺斯(Provence)、朗多克胡西雍 (Languedoc-Roussillon)

格納希葡萄源自西班牙,是一種耐旱的葡萄品種,相當適應地中海型氣候,因此普遍種植於南法,最知名產區莫過於教皇新堡(Châteauneufdu-Pape)。格納希家族的葡萄品種特徵是皮薄、甜度高,故釀出的紅酒多汁、果香豐沛、單寧細緻,極為討喜,但相對地,酒精濃度也較高。格納希是較容易氧化的葡萄品種,陳年後經常發展出梅乾、黑松露等蓬鬆香料氣息。

絕大多數時候,格納希會與其它紅葡萄品種混釀,比如Mourvèdre、Syrah、Cinsult 等,來提升風味層次感,但有時候酒農會刻意選擇單一品種釀造,來呈現格納希葡萄的細緻果味。

希拉(Syrah)

ᅠ 常見風味:黑色莓果(桑椹、黑櫻桃)、紫羅蘭花、黑胡椒、丁香、肉乾

ᅠ 常見類型:干型紅酒

ᅠ 法國經典產區:南北隆河(Rhône)

希拉廣泛種植於南北隆河,同時也是北隆河唯一法定允許釀造紅酒的葡萄品種,它可以濃郁亦能淡雅,可以強壯也能柔軟,是相當多變且豐富的葡萄品種。種植在氣候涼爽的產區,會呈現優雅的紫羅蘭花香,在炎熱產區則帶有肉乾風味,且辛香氣息顯著,相當迷人。

在北隆河產區,希拉有時會與白葡萄品種混釀,常見如Viognier ; 在南隆河產區,希拉則經常與Grenache、Mourvèdre、Cinsult 等葡萄品種混釀,以增添複雜度。由於希拉葡萄的抗氧化性強,具有較高的陳年潛力。

梅洛(Merlot)

ᅠ 常見風味:黑色莓果(藍莓)、可可、咖啡、香草、月桂葉

ᅠ 常見類型:干型紅酒

ᅠ 法國經典產區:波爾多(Bordeaux)

梅洛葡萄容易種植、產量大,中等單寧、中等酸度、中等酒體,帶有討喜的圓潤、柔順、豐腴等肉感特質,是很適合初入門紅酒的品種類型,但是風味呈現上較無獨特個性,因此在波爾多經常與架構明顯、皮厚單寧足的卡本內品種混釀。

加美(Gamay)

ᅠ 常見風味:紅色莓果(草莓、覆盆莓、紅櫻桃)、泡泡軟糖、紫羅蘭、玫瑰、土壤

ᅠ 常見類型:干型紅酒

ᅠ 法國經典產區:薄酒萊(Beaujolais)

加美是薄酒萊經典紅葡萄品種,由於皮薄、紅色莓果香氣豐沛,特別適合趁新鮮飲用。在薄酒萊產區,經常會使用特殊的二氧化碳浸漬法,刻意讓葡萄發酵在果粒內進行,而不是破皮後長時間接觸葡萄皮,因此釀出來的酒經常帶有低單寧、不澀口、淸爽易飲的特質。

品種是風味基礎,但非一支酒的全貌

了解品種風味是入門學習葡萄酒很好的方式,因為先建立了風味的基礎認知,但是建議不要過於執著,認為一定要能嗅聞出該品種的特定香氣,因為即便是同一種食材,都有可能因為生長環境的不同、料理方式差異而變化出多元且超出想像的滋味。

尤其在自然酒世界裡,葡萄品種的面貌更是變化萬千,有時我們以為的品種模樣,可能是人為賦予的理想姿態。了解之後,放下它,相信自己的感官,做最真實的、快樂的自己。

更多內容



2024年6月10日 星期一

食材/「芒果」異常(果肉佈滿絲狀,疑似長腿毛)吃不得

  芒果」異常(果肉佈滿絲狀,疑似長腿毛)吃不得



2024年6月9日 星期日

醫瘵新知~「革命性凝膠材料」問世可以修復人體器官

 「革命性凝膠材料」問世可以修復人體器官

想像一下,未來有一天,受損的器官可以像擦傷一樣輕鬆修復,再也不用擔心疤痕或器官衰竭。這不再是科幻小說的情節,因為渥太華大學(University of Ottawa)的研究團隊正在開發一種革命性的凝膠材料,有望實現人體器官的即時修復。

2024年6月6日,科學日報(SciTechDaily)報導,這項由艾米利奧·阿拉孔博士(Dr. Emilio I. Alarcón)領導的研究,可能透過開發胜肽水凝膠(peptide-based hydrogels)影響數百萬人的生命。這種創新的材料被設計用於閉合皮膚傷口,將治療藥劑傳遞到受損的心臟組織,以及修復和重塑受損的角膜。

這種神奇的凝膠材料由胜肽(peptides)和水製成,具有類似果凍的質地。胜肽是生物體內的分子,而水凝膠是一種以水為基礎的材料,在治療方面已經證明了其價值。研究團隊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利用工程化的胜肽來增強這種水凝膠的性能,使其更具臨床應用價值。

研究團隊研發的水凝膠被設計為可客製化的,使這種耐用的材料能夠適應驚人的各種組織。本質上,這種兩成分配方可以根據需要修復的身體部位進行調整,以提高黏合性或降低其他成分的含量。阿拉孔博士表示:「我們實際上對我們的材料能夠實現的應用範圍感到非常驚訝。我們的技術提供了一個綜合的解決方案,可以根據目標組織進行定制。」

除了效果顯著外,這種凝膠材料的應用也非常簡單且成本效益高。研究團隊採用低成本、可擴展的方式製造這種材料,並設計了一個快速篩選系統,使他們能夠顯著降低設計成本和測試時間。「成本和時間的顯著減少,不僅使我們的材料在經濟上更可行,而且也加快了其臨床應用的潛力。」阿拉孔博士說。

目前,研究團隊已經在實驗動物身上進行了心臟和皮膚測試,角膜測試則是在體外進行。下一步,他們將進行大型動物實驗,為人體試驗做準備。如果試驗成功,這種革命性的凝膠材料將有望改變醫療保健的面貌,為更多人帶來健康和希望。

這項研究已於2024年4月23日發表在《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期刊上。這項研究由加拿大衛生研究院、加拿大心臟與中風基金會、加拿大自然科學與工程研究委員會以及安大略省政府提供資金支持。

更多內容



肌力/「口腔」「吞嚥」簡易運動

 「口腔體操」有助吞嚥功能





2024年6月8日 星期六

肺癌/肺部發現黑點(結節)如何評估

 肺部發現黑點(結節)如何評估

定期胸部電腦斷層及早揪小腫瘤!發現結節別緊張,超過0.8cm才需評估

因此,肺癌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非常重要。然而,傳統舊有檢查工具卻難以發現早期肺癌。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曾為文說明,胸部X光多只能發現大於1cm以上的肺癌,而且還有心臟縱膈的前後、肺門大血管處、肺尖處或橫膈下方、骨頭交接處等諸多死角,在這些死角長出的肺癌,即便長到4、5cm都難以發現,也因此以往常出現明明去年有照過胸部X光,今年卻被診斷為肺癌末期的案例。

幸好,肺癌篩檢也隨醫療科技逐漸進步,近年有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可供檢查,不僅能掌握長在死角的肺癌,甚至還能偵測出小於0.3~0.5的腫瘤,大大提高發現早期肺癌的機會。

即便是檢查發現出肺結節也先別急著緊張。陳晉興說明,0.6cm以下的結節可當作正常、0.8cm以上,則可進一步胸腔內科、外科評估。他也分享臨床案例說明,有一位老菸槍檢查時發現1cm左右的毛邊結節,在經戒菸治療後3個月結節便縮小、4個月就完全消失,由於結節大多不是癌症,不需過於緊張。

前總統陳建仁罹早期肺癌治療3天即可出院!2類人免費篩檢掌握肺部狀況

由於早期肺癌存活率高,相較於晚期,民眾可略為安心。曾是肺腺癌患者的前副總統陳建仁也特別接受《今周刊》專訪、拍攝短片表示:「很多人都很擔心檢查出來罹患肺腺癌怎麼辦?其實也沒有那麼嚴重」。由於他是早期發現、治療,甚至僅住院3天後即可出院上班,可見及早篩檢的重要性。除了自費篩檢外,衛福部也提供2類民眾能免費接受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資格包括:

  • 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且其有血緣關係之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若有吸菸情形,應同意接受戒菸服務。

  • 具重度吸菸史:50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仍在吸菸或戒菸未達15年之重度吸菸者。若有吸菸情形,應同意接受戒菸服務。「包-年」定義:平均每日吸菸包數*吸菸年數(如:雖然現在已經戒菸了,但之前有吸菸時,平均每天吸1包菸,共吸了30年;或每天吸2包菸,吸15年等)。

由於吸到含有PM2.5等空污的髒空氣、煮菜油煙,即使未抽菸也可能罹患肺癌,台大名醫陳晉興曾受《早安健康》專訪建議,即使是不屬於公費檢測的民眾,只要年齡超過45歲且經濟負擔得起,便能自費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若無異常,可每3年追蹤一次;高危險族群可每2年追蹤一次,若有異常,則依醫師判斷主動追蹤身體狀況。

全文轉載自



2024年6月5日 星期三

牙齒疾病/「牙周韌帶發炎」是啥?如何造成?

 牙周韌帶發炎多久會好? 3 分鐘瞭解牙周韌帶發炎


牙周韌帶是什麼?

牙周韌帶位於牙根與齒槽骨之間,有許多神經及血管組織分布在牙周韌帶中,由於平常無法透過一般清潔方式清理牙周韌帶,因此大部分的民眾都會對牙周韌帶較陌生。

不過牙周韌帶卻是讓真牙比假牙還更具價值的因素之一,絕對不能輕忽牙周韌帶發炎疾病。

牙周韌帶主要的功用可緩衝咬力,當咬到硬物或民眾不自覺咬牙切齒時,牙周韌帶可平均分散咬力,達到保護齒槽骨與牙齒的作用。

此外,由於牙周韌帶包覆著牙根下方,因此當細菌侵入牙根時,最先產生發炎情形的就是牙周韌帶,可趁病況更嚴重之前,讓患者察覺,立即進行治療。

同時牙周韌帶也有輸送營養功能及修復牙周組織再生的功用,是相當重要的結締組織

牙周韌帶發炎多久會好?會自己好嗎?

更多內容

牙齦腫痛原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