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16年3月31日 星期四

「心臟衰竭」VS.「脾臟腫大」

.⋯⋯⋯

 病態的脾臟腫大通常不是單一事件,而是因為其他疾病造成的;造成脾臟腫大的這些疾病,自然會對病人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例如肝硬化造成的脾臟腫大,病人通常罹患慢性肝炎,如病毒性肝炎或酒精性肝炎,有肝功能異常、腹水、抵抗力低下等問題;心臟衰竭會造成脾臟、肝臟的血液回流不順,因而引發脾臟腫大,患者會有心衰竭的症狀,如乏力、呼吸困難、水腫等;若脾臟腫大是因為病人遭細菌或病毒感染,此時也必須找尋病原以治療感染症。因此,脾臟腫大的病人一定要就醫治療,找出致病原因,對症下藥。

⋯⋯⋯



更多內容

標籤:



「真性紫斑症」VS.「假性紫斑症」

身體經常青一塊、紫一塊?如果不是因為碰撞而產生,有可能是常見的血液疾病─紫斑症。
馬偕醫院內科部血液暨腫瘤科資深主治醫師陳功深表示,紫斑症與瘀青不同,紫斑是小塊、小點,面積小於一公分,瘀青則大於一公分,而且通常是一整片。
那麼,甚麼是紫斑症?陳功深指出,紫斑症是指血液內相關凝血機制不正常或血管本身不正常而導致皮膚下出血的現象。
真性VS.假性 平滑VS.凸出
其實從外觀判斷是否為紫斑症,除了容易與瘀青分不清,也容易與血管異常增生混淆。陳功深指出,紫斑症從外觀又可分為真性與假性,真性紫斑症有出血的現象,用手觸摸出血位置,是平滑的觸感,但假性因為是血管異常增生造成,會有凹凸不平的感覺,在台灣最常見的是蜘蛛痣。
談起區別真性與假性紫斑症的方式,陳功深說,用透明鏡片或塑膠袋壓在皮膚的紅斑上,如果顏色褪掉且恢復皮膚正常的顏色,就是假性紫斑症,顏色未褪代表皮下出血,才是真性紫斑症。
三要素 影響凝血機制
關於凝血機制異常,可以從三方面分析,包括血小板數目與功能、凝血蛋白因子與血管收縮功能。
陳功深解釋,如果血小板的數量不夠,或重量太輕,也就是功能不完好,就需要凝血蛋白因子提升凝血功能,但只有靠血小板與凝血因子力道還是有限,血管的收縮能力及彈性也要好,才能維持正常的凝血機制。
發生紫斑症機率 女高於男
進一步分析紫斑症的性別、原因與年齡,陳功深說,女性出現紫斑症的機率高於男性,正常健康的男性有三五%、女性則有六五%會出現紫斑,雖然不一定有危險性,但一定要提高警覺。
對年輕人而言,造成紫斑症的原因包括遺傳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血管彈性異常、體內荷爾蒙問題。陳功深補充,有些遺傳性疾病會導致身體缺乏彈性纖維蛋白,使得皮膚變得比較脆弱,因而容易出現紫斑,年輕女性因自體免疫性疾病造成紫斑症的情形也比男性多。有些人則是因為少吃蔬菜水果,維生素C攝取量不足,使得血管較脆弱而出現紫斑。
對年老的長輩而言,心血管疾病需服用抗凝血藥物,因此較容易產生紫斑,再者,癌症也是造成紫斑症的原因之一。
此外,陳功深指出,感染、物理傷害、藥物、過敏造成的紫斑症,則可能在各年齡層出現。
較少聽到的是亨諾何氏紫斑症,陳功深表示,亨諾何氏紫斑症通常發生在十八歲以下的孩子身上,就醫時的主訴症狀有腹痛、拉肚子,還有可能無故發燒、關節疼痛、皮膚上出現紅斑,由於症狀會反覆發作,最好安排到醫學中心檢查治療。
脾臟腫大、肝功能異常 凝血功能受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血小板數量下降可能與脾臟腫大有關,而造成脾臟腫大通常與肝硬化有關,在台灣造成肝硬化的原因多為B型肝炎。在正常健康的狀態下,約有三分之一的血小板在脾臟,三分之二在血液中運行,當脾臟腫大時,脾臟的血小板蓄積量可能從三三.三%增加至五十%,此時因為血液中僅有五十%血小板運行,而造成凝血機制異常。
陳功深表示,正常情況血液中血小板的數量為十四萬至四五萬,當數量低於八萬以下,皮膚上會很明顯地出現不正常出血的現象,一旦數量低於二萬以下,有可能會造成危急生命的出血現象,因此脾臟腫大一定要積極治療。此外,血液中凝血因子不夠,也會造成血小板下降,由於凝血因子大部份由肝臟製造,因此肝臟功能下降,也會造成凝血異常而有出血現象。

標籤:



淺談「紫斑症」的類別

紫斑症的形成最主要是紅血球從微血管滲漏出來,造成皮膚或黏膜的出血,小的斑點稱為小出血點,而大片的稱為瘀斑,只因為顏色呈現紫紅色,因此被稱為紫斑。

造成紫斑症的原因相當多,以血小板的減少為最常見,當然還有其他的誘因茲分述如下:  
1.老年性紫斑症:由於老年人皮下脂肪及血管壁周圍的結締組織減少,使血管變鬆弛而讓血液容易外漏或血管破裂造成皮膚上的紫斑,屬良性變化,無需特別治療,日常生活中多補充水份、減少陽光過度曝曬並多攝取維他命C即可。  
2.自體免疫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可能因感染某種病原菌後身體產生了對抗自體血小板的自體抗體,導致血小板被脾臟大量破壞而產生紫斑,臨床症狀表現為黏膜、皮下組織或皮膚的出血、全身性瘀斑、有時合併腸胃道出血、血尿,而有40%的女性則有月經量過多的現象。
3.肝病或肝硬化引起的紫斑症:由於肝臟機能較差,所以血液中正常的凝血蛋白生成減少,造成血液不易凝固,凝血時間延長,皮膚或體表一碰撞就會出血,或肝硬化導致脾臟腫大引起血小板數目下降,會加重紫斑的產生。  
4.藥物性紫斑症:因某些藥物服用引起副作用而造成紫斑,如:阿斯匹靈、血栓溶解劑等,一般處理原則是只要紫斑不厲害可密切觀察,若是有嚴重出血時,則需立即停藥並尋求醫師處理。  
5.感染引起的紫斑症:有些病毒如腮腺炎、德國麻疹、肝炎病毒或登革熱等,其他像細菌引起的菌血症或敗血症也會引起血小板的破壞,造成紫斑症。  

紫斑症除了表皮的斑點讓我們發現之外,還要注意血小板的數目,因為容易有出血的侵向,若血小板數目低於2萬以下,會有自發性出血甚至造成腦出血、肺出血而有生命危險,因此對於紫斑症除了了解它的病因之外,還要特別注意出血的問題。
  
kenkon健康網  2009/07/17

標籤:



「血小板減少」引起的「紫斑症」

紫斑症--都是血小板減少惹的禍
血庫主任 劉大智副教授(90年6月)

「醫師,為什麼我的身上總是青一塊、紫一塊?」
「醫師,我的兩腳突然冒出好多紅點,是不是有問題?」
在門診或急診時常碰到病友們有上述這些疑問。當然,這時候血液專科醫師的會診就很重要了。以上這些症狀可能是血小板減少引起的。
何謂紫斑症(purpura)?
紫斑症指的是紅血球從微血管滲漏出來造成皮膚或黏膜的出血症狀,紫斑可能很小像針點一樣稱為瘀點,或是較大片稱為瘀斑,因為是紫紅色故稱為紫斑。引起紫斑症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血小板減少所引起的。另外有凝集因子缺乏、血管壁脆弱(老年性紫斑,藥物性紫斑)及過敏引起的紫斑等。
血小板是什麼﹖功能為何﹖血小板正常值是多少﹖
血小板是人體血液中三種主要細胞之一,是血液中負責血液凝集及修補作用的血球,其大小約為2至4μ1 ,它和血液中的凝集因子合作,在血管受傷時,能及時的幫助止血。血小板的正常值男女生都一樣為150000 400000/μ1 。
何謂血小板減少?
血小板減少的定義為在血液中的血小板低於正常值。它是引起不正常出血最常見的原因。血小板減少症在臨床上會有意義的情形為低於100000/μ1 。血小板若低於20000/μ1 則可能會產生自發性的出血,即未受到傷害或撞擊亦會有出血之現象。血小板減少的症狀,會有牙齦出血不止、流鼻血、月經不止、身上有瘀斑、紫斑、胃腸道出血、血尿等,最嚴重之情形,甚至會造成腦出血、肺出血而致生命危險。
有那些原因會造成血小板減少症?
1.血小板製造減少:包括放射性或化學治療藥物造成的骨髓抑制,而骨髓本身所造成的疾病,如再生不良性貧血症、白血病、其他惡性腫瘤的侵犯皆可引起血小板製造減少,缺乏維他命B12之巨球性貧血亦會有血小板減少之情形。
2.血小板的破壞增加:這是血小板減少症最常見的原因,例如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紅斑性狼瘡等。某些先天性疾病Wiskott-Aldrich症候群,血管內皮受傷或血管內栓塞(包括血管內凝集,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亦會造成血小板減少。
3.不正常的分佈或堆積:主要發生在脾臟腫大的病人。超過1/3的血小板,堆積在脾臟內,而造成血小板減少(脾臟在正常時含有全部血小板的三分之一)。在台灣,因為肝硬化的人特別多,故很多血小板減少症的病人,是因為肝硬化造成脾腫大或脾臟功能過盛而造成。
自體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
可分急性或慢性。急性常發生於小孩或年青人,發作期間少於六個月,常可自己恢復正常。慢性者通常發生於成人,一般需要藥物治療以改善血小板減少症。此種紫斑一般是體內產生了對抗血小板的抗體,此抗體會和自己的血小板結合,很快的被體內的網狀內皮系統清除而造成減少症。大部份的病人其臨床症狀為黏膜或皮膚的出血,而百分之四十三的女性病人則有月經過多的現象。一般來說,出血的嚴重度和頻率和血小板的數目有密切相關,血小板數目如為10000至50000/μ1 ,則可能會有嚴重度不一的自發性出血;而血小板少於10000/,則可能會因嚴重流血而導致嚴重病情甚至死亡。和感染有關的血小板減少
多種病毒感染包括腮腺炎、德國麻疹、登革熱、肝炎病毒、B19病毒,會引起血小板減少症。另外,一些疫苗也被報告會引起血小板減少,包括麻疹疫苗(打疫苗後第七天降到最低)、三合一(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疫苗等。最近亦有些病人施打流感疫苗後發生血小板減少症。最後,在一些細菌感染造成菌血症或敗血症時亦可造成血小板減少。
綜合上述,會引起血小板的原因相當多,最重要的是要請血液科醫師確定其發生原因,再針對其疾病做適當的治療。

標籤:



認識「老年性紫斑」

201008262.jpg淺談"老年性紫斑" 
定義                                                               紫斑症的形成最主要是紅血球從微血管滲漏出來,造成皮膚或黏膜的出血症狀。紫斑可能很小像針點一樣稱為瘀點,小的斑點稱為小出血點,而大片的稱為瘀斑,只因為顏色呈現紫紅色,因此被稱為紫斑。
原因
引起紫斑症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血小板減少所引起的,另外有凝集因子缺乏、血管壁脆弱(老年性紫斑,藥物性紫斑)及過敏引起的紫斑等。
血管異常引起的紫斑,這類紫斑原因有很多。不過有兩種常見情況,往往引起患者恐慌,但其實並無大礙,血液檢驗也是正常。
1.一種就是老年人常見的
在手背,前臂等部位出現紫斑,這就是所謂的"老年性紫斑症"。
原因是皮膚老化,皮下組織變薄,皮下血管受支撐的力量減少,較容易破裂出血,就形成了紫斑。
雖然手臂常出現紫斑,但身體其他部位的血管並不會同樣容易破裂,通常只是不雅觀,對身體倒無大礙,也沒有特殊的治療方式。
2.還有一種就是年輕女性常見的
在下肢,特別是大腿地方出現紫斑,因為時常莫明奇妙的出現,台灣話俗稱"鬼掐到",正式的名稱是"單純性紫斑症"。
目前對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不明,但因為絕大多數都發生在女性,可能與女性賀爾蒙有關係。
這種現象對年輕女性最大的影響是漂亮與美觀的問題,通常身體並無特殊疾病。
治療與處置
如果身體發現有上述紫斑情況,還是要找血液科醫生作診查,排除真正血液異常的可能性,但若已經醫師判斷無礙,就不必過度恐慌。
皮下的這些出血紫斑身體會自動把它分解吸收,大約兩,三個星期後就會消失不見,不會留下痕跡。。
老年性紫斑症,由於老年人皮下脂肪及血管壁周圍的結締組織減少,使血管變鬆弛而讓血液容易外漏或血管容易破裂造成皮膚上的紫斑,屬良性變化,無須特別治療,日常生活中多補充水分,減少陽光過度曝曬,並多攝取維他命C即可。
富含維他命C的蔬果
維生素C含量最豐富的水果是芭樂。芭樂的維生素C含量比柑橘足足高了2倍多。
以每100g計算,芭樂維生素C含量約為80.7mg、聖女番茄67mg、柳丁為38mg,柑橘則只有31mg。
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還有木瓜、西瓜、鳳梨、草莓、青椒、芽菜、芥藍、菠菜、花椰菜等。(摘自北榮、更多內容詳見「老醫之家」

標籤:



2016年3月30日 星期三

「退化性關節炎」變形又變硬--如何護理

一名婦人前來門診,她聲稱從不做家事,卻抱怨手指關節長了不知名的腫塊,手指關節逐漸變形。經過診斷後,確認是手指退化性關節炎。
手指退化性關節炎常見前兆,包括手指腫、微痛,但症狀不明顯。一段時間後,可能出現手指腫瘤(下圖一)及手指關節變形。這些小腫塊初期軟軟,後來部分慢慢變形、變硬,另一部分變成腫瘤。手指退化性關節炎的症狀表現,與膝關節或脊椎的退化性關節炎,有很大不同。
為何會發生手指關節炎?目前醫界認為與使用過度有關。以前常見於勞力密集的職業,但根據門診經驗,有些完全不做家事的貴婦,手指關節竟也嚴重退化與變形,唯一的解釋是患者的骨骼軟骨帶有容易退化的基因,目前台大正針對此一族群進行基因篩檢,而近來智慧型手機普及,是否會影響手指,也有人開始關注。
治療手指關節炎,重點在早期發現,畢竟物理治療、熱敷、吃藥、使用膏藥等均不甚有效。目前最好的方式是以彈性膠帶保護固定關節(如下圖二),減少關節面的直接受力與摩擦,一般需使用2到3周,同時調整手指施力的頻率與力道。
如果已進展到嚴重的手指關節炎,沒有人工關節可供手術置換,只能被迫選擇關節固定融合手術,雖可解決疼痛及美觀的問題,但也犧牲手指的活動度。

圖/張志豪提供

分享
手外科醫學會網址:

標籤:



認識「退化性關節炎」

認識退化性關節炎(Degenerative Joint Disease)

.前言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也就是退化性關節炎,其實並非真正的炎症,而是關節軟骨的持續性病變,且有贅生骨之增生,增生骨大多發生在關節邊緣或軟骨下方。然而基本上“退化性關節疾病”一詞才能確切地指出其真正的基本病理變化,所以我們應該捨棄錯誤且常用的名詞“骨關節炎“。影響退化性關節炎的因素相當多,不只對發病的時間有關連,甚至對病變的速度也有影響。當然疾病與年紀也有關,所以退化性關節疾病常發生在年紀較大者。續發性的關節炎(secondary Osteoarthritis)與關節創傷,關節內障礙病變症或關節發育不良有關,常發生在年紀較輕的患者。至於本症真正的發生率則無法確切地算計,因為甚多輕微或初期病症患者常無明顯症狀,在X光檢查時意外被發現。
.病理變化
退化性關節疾病與類風濕關節炎最大的不同點在本病症為非全身性病變,疾病本身為局限性關節結構變化,只影響受侵犯的關節軟骨,軟骨下骨病變及關節邊緣病變。簡述如下:(1)關節軟骨變化:最早期退化性變化從軟骨成分之葡萄醣蛋白(Proteoglycans)之減少而揭開病變序幕。葡萄醣蛋白的基本成分包括軟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及甲殼素(Keratin sulfate)與中心蛋白結合(Core-protein)所形成。如此的病變造成關節軟骨的軟化,尤其在承載體重處或壓力集中處。接著軟骨開始磨損及纖維化,軟骨裂縫於是形成,甚至進入軟骨深部,裂縫邊緣產生軟骨細胞簇生結節。當病變持續進行,關節軟骨層變薄,表面變得 粗糙,甚至形成局部潰瘍,最後關節軟骨不見了,於是關節完全裸露Fig1。但是關節軟骨本身無血管血液供給,以致再生軟骨不會發生,也就是說這種變化是不可逆的,簡單說也就是俗話說的“磨壞就壞了,無法恢復。”(2)骨骼變化:贅生骨(骨刺)常發生在關節邊緣或軟骨下方,也就是在軟骨磨損處而取代關節面,新骨(贅生骨)會變的平滑,光亮、硬化、甚至象牙化現象。關節面下的骨髓腔會產生黏液化,纖維化,且造成薄薄的囊狀且有新骨及纖維組織圍繞。這些囊腫常發生在象牙化骨的下方或關節韌帶及關節囊的附著處,也因如此導致骨骼結構異常,易於粉碎。(3)軟組織變化:在輕微或中等度炎症反應的病例其關節滑膜(Synovium)及關節囊組織增生變性,甚至造成纖維化,且造成軟骨或骨骼病變Fig2。
.致病機轉
雖然真正的致病機轉尚未明瞭,但很清楚的是年齡的變化確實影響軟骨病變。但是在什麼年齡開始或什麼樣的人較易發生,或是症狀的輕重則無一定的法則可遵循。有些因素確實會影響關節炎的發生及病變的進行如化學性、代謝性、基因性、機械性等均會對疾病造成加重的影響。其中比較有趣的是女性基因易產生手指關節變形(DIP joint)及腫塊形成(Heberden’s nodes)Fig3。當然對關節日積月累的磨損也就是所謂“日也操暝也操“,在關節軟骨的細微創傷(Microtrauma)確實對關節破壞的程度有相當意義的影響。其他機械性的因素尚包括體重,姿勢是否正確與關節是否穩定的均有絕對影響。
.臨床表現
關節的症狀及徵兆均只發生在受侵犯的關節,且大多發生在承載體重的關節或是手指指間關節尤其末端指節(DIP joint)。關節的疼痛與活動受限制為臨床上主要徵候,而且這些症狀均可以休息達到緩解。但只要關節再承受體重,或開始做活動的時候就會感到不舒服。天氣溫度的變化也會造成疼痛,很久沒有活動關節則僵硬隨之而來,甚至關節聲響也會發生。理學檢查時常發現關節漸漸變形,且邊緣腫脹及觸壓疼痛甚至合併關節響聲,漸漸地關節的活動範圍減少甚至僵硬,雖然關節炎症(Synovitis)較少見,但確實有些病患會有關節積水的現象。診斷上要與類風濕關節炎做鑑別診斷,實驗室抽血的檢查大多正常。在X光的表現上則不一定與臨床症狀相當,也就是說有些患者的X光可能只有輕微的變化或骨刺,卻常發生嚴重的症狀,甚至無法行動。
.治療原則
包括(1)解除疼痛(2)避免受侵犯的關節再受傷害或再過度使用(3)矯正對關節造成傷害的因素如過重的體重或過度的劇烈活動(4)避免或減緩更進一步的病變(5)維持或回復正常關節功能。整體治療的流程如下:無症狀的關節炎患者如意外X光檢視發現的,臨床上僅需觀察。如有症狀則先採取保守治療如物理治療(電療、熱療)及休息。假使症狀無法緩解,則需給藥物治療包括口服止痛藥(NSAIDS非類固醇消炎劑)。各類藥物均有其主要作用點,所以並非每個人對特定藥物均有良好反應,也就是說所每個人各有反應良好的藥物。近年來積極發展出較不“傷胃”的NSAIDS,COX2藥物製劑,對胃腸消化道不佳或年紀較大的患者,使用上較不會引起消化性潰瘍症狀。再無法達到消炎止痛則可以局部類固醇作關節內注射達到緩解。目前市面上有各種關節軟骨保健營養劑如葡萄醣胺製劑,也就是說可提供營養及保護尚未被磨損的關節軟骨使之能耐操耐磨,雖然多篇研究論文顯示確實有正面效果,但臨床統計上僅約一半的患者達到滿意的結果。另外關節內注射營養潤滑劑(玻尿酸製劑),可營養關節軟骨及關節潤滑作用,臨床上使用者約八成達到滿意的效果。不過使用上需要關節注射,屬侵犯性的治療,易引起疼痛不舒服。如果以上的藥物及營養劑均無法緩解症狀則需要作手術治療。X光顯示尚未達需置換人工關節者,可以先用關節鏡手術做發炎滑膜切除及雜物的清除,但手術效果仍值得商榷及追蹤。在承載體重關節的嚴重病變,常因疼痛或失能無法行走而需做復健手術,達到有效的疼痛解除及回復良好的關節功能。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為最後的治療方式,各家的設計理念均不同,效果也不盡相同。最近比較流行高彎曲度之人工膝關節可讓使用者做盤腿及跪拜的動作。手術方式也都在進步,如迷你切口手術,病患滿意度均增加。
六、結論
退化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疾病,隨著年齡的老化及日積月累的磨損,時而發作時而緩解,過度使用或短期間內操勞過多,都會造成症狀的發生或 加重症狀。關節炎本身沒有特效藥或快速的治療方成式,除了長期接受醫師治療外,病患日常生活也要相當配合,工作與運動均按照自身體能及年紀做考量,也就是說什麼年齡做什麼事。俗語說的好“沒有好的肩膀,就別挑那麼重的擔”過度勉強負荷只會加重關節磨損,提早老化甚至失能。其實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過程,有關節磨損的退化性關節疾病也不必怨天尤人,因為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先天體質,不一樣的工作環境造成關節壓力不同,樂觀點說可看出你在人生的旅途上是認真工作的,雖然最後的獎品是關節炎,但是你仍是值得肯定的。所以不必氣餒,在老化過程中只要按照醫師提供的治療方式及保健活動,也可使你的生活變彩色的。最後提供一些自我照顧保健方法如下(1)減輕關節的負荷的動作:年紀大者可使用手杖或助行器輔助,可減輕關節壓力也可避免行動不便跌倒造成更大傷害。(2)適度的運動:輕鬆的游泳或散步活動,也可在坐姿或平躺姿勢下作各種關節伸張彎曲及肌肉訓練的動作。總之,與醫師的指導配合,則生活必然愉快舒服。

標籤:



「手部退化性關節炎」症狀及護理

關節炎 ]
退化性關節炎是因長年累月的關節勞損而引致的疾病,在長者十分常見,影響的部位可包括膝蓋和手指。除了因關節老化,關節液分泌減少和軟骨損耗變薄之外,不正確的姿勢和活動,如攜帶過重的物件,關節受到太大的壓力及磨損,都會使情況惡化,容易引起痛楚。

徵狀:
包括疼痛、紅腫發熱和關節僵硬。長期關節發炎會讓手指活動減少,引致肌肉萎縮、無力,倘若加上手指長期處於不正確的活動及姿勢,便可能導致永久性關節變形。

治療方式:
1.   退化性關節炎並無根治之法,疼痛時應盡量休息,也可用止痛葯減低疼痛,但應由醫生指示,以免導致不良副作用。
2.   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護手部關節,以便減低疼痛、減低關節發炎、避免惡化以致永久性的變形;應學習採用一些對手關節傷害較少的方法去解決日常生活的工作要求。

退化性手部關節炎的護理:
1.   正確的手部擺放位置:手部在急性炎症時會有腫脹發熱及疼痛的情況,可在睡覺及休息時,把手部放置在略高於手肘位置的地方,以助消腫。
2.   足夠休息:減少使用患手工作,必要時可使用壓力繃帶使關節固定於正確位置。
3.    溫和運動:握拳運動-輕輕的握住拳頭和盡量張開手,可加速血液循環和防止關節僵硬;每天一至二次,每次二十下。
4.    按摩:對於慢性炎症,按摩可有助血液循環,使患手消腫。先把患手抬高,用好手沿患手手指及手腕輕力推向手肘方向,每天二至三次,每次十五至二十分鐘。
5.    冰敷或熱敷:急性炎症時可用冰敷;慢性炎症時則宜用熱敷,(急性及慢性炎症徵狀可參考"冰敷""熱敷"網頁),每天二至三次,每次十五至二十分鐘,有助加速手部血液循環,從而達致消炎止痛和去腫的功效。 
手部關節保護守則:
1.  留意及正視關節痛楚:當手指活動時感到關節痛楚,便應立即停止,避免不必要的損害及加深痛楚。
2.  避免關節長時間保持一固定的動作或位置:應常轉換手指位置或動作,以免因長時間保持固定動作或位置,而使手指關節僵硬及引起疼痛,宜久不久伸展及鬆弛疲倦的關節。
3.   避免關節處於變形位置及保持正確姿勢:避免手指長時間屈曲,也不要使手指指節承受過大壓力;特別是手腕或手指向尾指方向屈曲的動作,例如:扭水喉及扭毛巾。
4.   使用較大和較有力的關節:工作時應多使用較大和較有力的關節,如前臂和肩膊等,以減少手指小關節所受的壓力;不應用手指長時間提取重物,例如:不用手挽袋而改用肩掛袋或背囊。
5.   減少工作時過份消耗體力:妥善安排工作的地方、程序,以便在工作過程中有適量的休息,可交替做不同活動的工作。另外,可使用適當的協助器具以節省手部關節工作,例如購買已攪碎的肉、使用洗衣機或選擇非綁帶或利用魔術貼的鞋等。
6.   注意工作與休息的平衡:轉換工作或活動時的姿勢,交替工作性質(將輕巧和笨重的交替進行),休息尤為重要,當關節發炎時,更要將休息時間延長。

標籤:



2016年3月28日 星期一

電磁爐 與 電磁波

秋季展望演講/太怕電磁波 沒必要!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台北報導】2009/12/06
很多人恐懼電磁波,但不知道電磁波是什麼;不少人抗議,希望將住家附近手機基地台遷走,自己平常用手機卻老神在在。行政院科技顧 問組研究員林基興長期推廣電磁波的科學知識,他引用美國物理學會對於民眾恐懼磁波的聲明:社會資源用在消除「沒有科學證據的威 脅」,令人遺憾。
由國科會主辦,台灣大學物理系及天文物理研究所承辦,聯合報、公共電視、科學人雜誌、NEWS98協辦的2009秋季展望系列演講,第七場邀請主講「關心你我的健康-『害怕電磁波』的虛與實」。
擔心住家附近基地台、高壓電線產生的電磁波嗎?林基興說,地球就是一個大磁場、一直衝擊你我的宇宙射線,都是和你我和平共處的電磁波(場),「不管你喜不喜歡,我們的世界就是這麼回事」。
電磁波在專業上的術語應稱為「電磁場」,分為電場和磁場。我們每天一定會接觸到的「光線」就是相當強的電磁波。林基興表示,電磁波的強度和頻率成正比,可見光的頻率約每秒百兆(10的14次方)赫茲,比手機、電視、輸電高壓電線等都高,但大家通常不害怕每天接觸的光線會對我們造成傷害。

人體自發的 強過高壓電
「甚至人體本身就是個『發電機』」,林基興說,人體神經和肌肉活動會自然產生電流,醫院常用的心電圖和腦波圖就是這種人體電流的紀錄。粗略來說,高壓電線產生 的電磁場對我們的影響是1,人體自身產生的電磁場強度則約1000;而太陽風(從太陽來的離子流)影響地球磁場變化的數值約是7。

國外曾經盛行「電磁波恐會導致兒童白血病」的說法,引起許多學者關注,投入不少人力、經費進行相關研究,國際知名的「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在駁斥的研究報告文前,下了重筆:很悲哀的是,將數億美元花在這些無法避免兒童癌症悲劇的研究上,許多不確定和矛盾的研究,只製造出憂慮和恐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認為,「該是停止浪費資源的時候了,應該把這些時間、精力放在研究白血病細胞繁殖的真正生物學上。」

國際著名科技組織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將極低頻電磁波的安全建議值訂在9040毫高斯,「這樣根本就像沒訂一樣,因為日常周遭可說沒這般高的電磁波」,林基興說,高壓電線的電磁波傳到人,大約只剩1毫高斯,居家洗衣機、電視機約有5到10毫高斯(依距離而異)。美國和加拿大根本不管制高壓電和變電所、家電的極低頻電磁波,因為這些電磁波比地球環境、人自身產生的少,不足以傷人,根本不需要去傷腦筋。

而手機產生電磁波的風險,比不上邊開車邊打手機分心的風險。法國在2001年的國家衛生報告中指出,使用手機的唯一風險,就是駕駛使用手機導致的車禍傷亡。另外,不少人對微波爐的恐懼也讓林基興感到不解:許多人害怕微波爐的電磁波,開了之後就立刻衝到其他房間去;有些人不敢從微波爐門上的視窗看裡面正在加熱的食物,怕因此得白內障,林基興認為這都是不必要的恐懼。
如果透過視窗看微波爐內部的情形會對人體產生傷害,「為什麼它要設計成這樣?」林基興提出了這個既簡單又令人好奇的問題。1946年,美國工程師發現了微波的熱效應,可以透過微波震盪水分子而加熱;所以後來選擇了2.45GHz這個波段的頻率作為微波加熱用,因為太高頻會不容易穿透物質,可能會讓東西煮不熟;太低頻又怕東西吸收不夠煮不好,加上要避免微波爐頻率干擾到通訊用的頻率。

微波爐金屬網 微波關牢牢
微波爐前面的門設計成半透明,有金屬網窗,目的就是讓使用者可以觀察微波爐內食物加熱的狀況;微波爐門上的金屬網尺寸遠小於微波波長12公分,效果就如堅實的金屬壁一樣,會將電磁波反射回爐內,不用擔心微波會由視窗跑出來傷害眼睛(白內障等);而吃下微波食物(只是加熱)也不會腐蝕腸胃,因為微波不會殘留。
林基興再三強調要對電磁波有正確的認知:電磁波無所不在,但只要在國際安全規範內使用,民眾大可以放心,至於像是「電磁過敏」(電磁波導致身心不適)等傳聞,「都沒有科學根據,安啦!」



2016年3月27日 星期日

「反潮」怎辦?專家告訴你

【早安健康/林黛羚(《想住一輩子的家》作者)】這幾天台灣各地似乎都被濕氣包圍,我住的地方,不論是豐原還是新竹,也是遇到同樣的狀況。反潮怎麼辦?

一樓地板今早的模樣。
遇到反潮怎麼辦?
在這裡的反潮狀況,是泛指一般既有住家,出現地板濕成一片,甚至牆角可以看到流汗,玻璃上面的霧氣也變成水珠的嚴重情況。
步驟一:把濕氣進入方向的窗戶全部關起來。

可以透過手機的APP「WINDY」查詢所在位置的風向,確定現在的風向是怎麼吹的?濕度多少?把潮溼風向的方向窗戶關起來即可。但是當外面濕度都已經整體提高的時候,只關單面是沒有用的,這時候就只好全部方向都關、只留下某些窗留小縫。(要怎麼知道家中的座向?打開手機的指南針app就知道啦!XD)

在冷熱空氣交界處的玻璃門冒水珠了。
如果吹的是南風,必須考慮到南風被周遭建物折返的狀況可能會發生,尤其是棟距近的住宅區、或者整體濕度很高的,所以我北面的窗戶也不敢大開,只開小小細縫。整體濕度拉到超過90%時,不論哪個方向都暫時不要開大窗了。(但如果瓦斯熱水器是裝在不太通風的室內或陽台,在使用熱水器時,一定還是要開窗,安全最重要!)

即使是北向開窗的廁所,鏡子跟牆面也全濕。所以我決定把北向窗戶也關小。

3/17晚上我將南面窗緊閉,3/18看到太陽微微露臉,就天真的把南面窗戶大開,不到半小時,2~4樓的地板和樓梯全濕!我才體會到位於河邊+吹南風的濕氣之重!

打開南向窗不到半小時之後的二樓地板。
步驟二:打開冷氣的除濕功能、或者開啟除濕機
以待在豐原跟竹北的經驗,中部以北可能除了把朝南面的窗戶緊閉之外,還要再開啟冷氣機的除濕功能,大概兩、三小時左右,原本濕答答的地板會慢慢恢復乾燥。或者也不一定要開除濕,只要開冷氣,比室溫再低一、兩度,一樣可以有除濕效果。

原本濕度高達80%,打開變頻冷氣,只把溫度調比室溫再低1度,就有除濕的效果。(當然窗戶要記得關)
使用除濕機的朋友要注意,離開房子、或睡覺時,最好關機拔插頭,或者選用國家安全認證的除濕機,這樣才能在除濕的時候放心外出。
步驟三:拖地、開電扇
如果要加速除濕的效率,拖地幾次應該有幫助。也可以打開電扇,但一定要注意電扇不能把室外的潮溼空氣再帶進來,不然功虧一簣(尤其是抽風機不能開錯方向)。
步驟四:定期打開電腦電器、筆電遙控器放防潮箱
3C用品只要受潮就很容易損壞,如果家裡有電腦、音響等設備,最好在濕度較高的時候定期開啟運轉一陣子。至於小型3C、或者遙控器、汽車遙控鎖等,我都暫時放防潮箱避潮。
步驟五:洗完澡,浴室門關上、毛巾拿出來
我的浴室雖然有對外窗,但是外面濕氣很重,洗完澡雖然濕氣暫時比外面高,但到一定程度就達到平衡、甚至外面的濕氣開始入侵。
我只有把窗戶開3公分、關上馬桶蓋(降低馬桶裡面的水份蒸散),然後毛巾一定要拿到浴室外面掛,才不會滋生黴菌。

步驟六:沒有烘乾機者,暫停洗衣曬衣
平常靠太陽公公把衣服曬乾的朋友,這時候可能要稍微忍耐了,潮氣太重衣服不容易乾,如果真的需要洗了,就帶去自助洗衣店吧,洗完之後要把衣服烘到乾透再帶回家喔。
施工中的住家小提醒:
在如此潮溼的氣候,只要施工有遇到焊接、油漆、塗佈等工程,最好先暫停。在充滿水氣的狀況下焊接容易出現小氣泡、造成焊接不實。嚴重的話,可能會影響結構安全。
油漆、塗佈、防水等工程也是,這時候牆面或受塗面含水率高,會影響漆面附著,之前看過一場屋主急著交屋,師傅不得不在高濕度的狀況下幫剛除鏽完的鋼筋塗紅丹漆,結果事後不但沒有達到防鏽效果,還得重新敲掉再來一次,十分牙給!
以下感謝台灣綠適居協會的補充:
通常反潮現象出現在天氣變化大的時候,連續幾天的低溫,可能會將房屋結構體、牆體、地板降溫至20℃以下(結構體的溫度得視天氣狀態、通風冷卻狀態、地理位置、建築物高度、人員活動程度而定,影響因素很多),如果接下來的天氣突然溫度升高,當您打開窗戶大量引進溫暖潮濕的空氣(溫度25℃、濕度80%),這些空氣碰到家中溫度21℃以下的結構體或物品,便會產生結露、反潮的現象。
就像從冰箱冷藏室拿出一瓶可樂,瓶罐的表面溫度是10℃(低於露點溫度21℃),這時空氣的溫度是25℃、濕度80%,就會在可樂罐的冷表面上形成結露現象。其實到底在什麼樣的空氣狀態會結露,查詢濕度線圖(Psychrometric Chart)便知曉。
反潮現象通常都會發生在溫度低的光滑表面,如地板、非壁紙類塗裝牆面、非木質的天花板、任何表面無法吸水的材質。並不是具孔隙材質不會反潮結露,事實上結露的水是被吸入了具孔隙的材質,如原木無塗裝地板(或是保有孔隙呼吸的地板)、矽藻土牆面、灰泥牆面、無粉刷的水泥砂漿牆面、無塗裝的木質家具、備長碳、竹碳、沙發(布質或真皮質,假皮質也會結露)、書本、雜誌…等等。
所以說通常家裡發生結露現象時,整個居家環境就會變得非常潮濕,所有人都猛開除濕機,但是說實在效果有限,因為家裡空間的空氣體積實在是太大了,把所有的窗戶緊閉不讓外氣進入室內,除濕機應該就會發揮作用,但是畢竟人需要換氣,一引進室外潮濕高溫的空氣,馬上家裡又會反潮結露。
所以解決反潮結露的根本之道是讓房屋結構體的溫度提升,不信的話,溫度高的天氣連續過了幾天,家裡的牆體、裝修及所有物品溫度提升後便不會有結露反潮的現象發生。 
如果濕氣不致於太重,或者空間很小,也可以用小蘇打粉跟木炭做微調囉!(謝謝Lewis的補充)

放在梯間的木炭。不過嚴重反潮時,它並沒有辦法發揮效用,除非數量很多很多。

標籤:



2016年3月26日 星期六

使用「電磁爐」小心致癌

愛吃火鍋的消費者注意,使用電磁爐要當心
消基會日用品委員蕭弘清召開記者會,當場測試 11 種品牌的電磁爐電磁波,結果尚朋堂電磁爐電磁波最高,有 2000 毫高斯,再來是飛利浦、國際牌等。他們提醒民眾正確使用電磁爐,否則太強的電磁波會有致癌危險。
蕭強清還強調,一台電磁爐若使用不當,會比一個變電所還危險,來形容電磁爐對人體的傷害程度。
但由於截至目前為止,我國尚無電磁爐電磁波對人體傷害的標準檢測值,以致各家電磁爐放射出來的電磁波不一。
環保署目前雖提出的建議值是 833 毫高斯,但這是家庭裡全部家電用品產生的總量。
消基會日用品委員蕭弘清,當場出示 11 種電磁爐(其中有二台是電爐)測試,結果測出尚朋堂電磁爐電磁波最高,超過 2000 毫高斯,無論有沒有放鍋子在爐上測出來都一樣,其次是飛利浦電磁爐,有放鍋子測出的是 967 毫高斯,沒放鍋子在爐上的測出 1078 毫高斯,再來是國際、聲寶、鍋寶、捷寶、東元、上豪等牌子電磁爐。
對於電磁爐在使用時,距離十公分的距離可測得電磁波的強度是八四毫高斯,即使距離一百公分量測,電磁波的強度仍高達四.五毫高斯,遠較歐美各國所訂環境中電磁波的安全標準「二毫高斯」要高出許多。
他們表示,根據瑞典規定,人所在位置安全磁場強度應管制在 2.5 毫高斯以下,凡高於 2  3 毫高斯即對人體有傷害,有致癌危險。
蕭弘清建議民眾,使用電磁爐時,鍋子最好比電磁爐中間的圓圈大,最好是可以遮住爐內的線圈,以減少電磁波數量,而且在使用中途千萬不要拿走鍋子,讓電磁爐空燒,因為電磁爐空燒,產生的電磁波非常高,約有 4000 毫高斯,比一個變電所還危險。

主要危害表現如下:
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危害
神經系統對電磁輻射的作用很敏感,受其低強度反複作用後,中樞神經系統機能發生改變,出現神經衰弱症候群,主要表現有頭痛,頭暈,無力,記憶力減退,睡眠障礙(失眠,多夢或嗜睡),白天打瞌睡,易激動,多汗,心悸,胸悶,脫髮等,尤其是入睡困難,無力,多汗和記憶力減退更為突出.這些均說明大腦是抑制過程佔優勢.所以受害者除有上述症候群外,還表現有短時間記憶力減退,視覺運動反應時值明顥延長;手腦協調動作差,表現對數字劃記速度減慢,出現錯誤較多。
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危害
使身體抵抗力下降.動物實驗和對人群受輻射作用的研究和調查表明,人體的白血球吞噬細菌的百分率和吞噬的細菌數均下降.此外受電磁輻射長期作用的人,其抗體形成受到明顯抑制。
.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
受電磁輻射作用的人,常發生血液動力學失調,血管通透性和張力降低.由於植物神經調節功能受到影響,人們多以心動過緩症狀出現,少數呈現心動過速.受害者出現血壓波動,開始升高,後又回復至正常,最後出現血壓偏低;心電圖出現R T 波的電壓下降,這是迷走神經的過敏反應,也是心肌營養障礙的結果;P?Q間的延長,P波加寬,說明房室傳導不良.此外,長期受電磁輻射作用的人,其心血管系統的疾病,會更早更易促使其發生和發展。
.對血液系統的影響
在電磁輻射的作用下,周圍血像可出現白血球不穩定,主要是下降傾向,白血球減少.紅血球的生成受到抑制,出現網狀紅血球減少.對操縱雷達的人健康調查結果表明,多數人出現白血球降低.此外,當無線電波和放射線同時作用人體時,對血液系統的作用較單一因素作用可產生更明顯的傷害。
.對生殖系統和遺傳的影響
長期接觸超短波發生器的人,可出現男人性機能下降,陽萎;女人出現月經周期紊亂.由於睪丸的血液循環不良,對電磁輻射非常敏感,精子生成受到抑制而影響生育;使卵細胞出現變性,破壞了排卵過程,而使女性失去生育能力。
高強度的電磁輻射可以產生遺傳效應,使睪丸染色體出現畸變和有絲分裂異常.妊娠婦女在早期或在妊娠前,接受了短波透熱療法,結果使其子代出現先天性出生缺陷畸形嬰兒 )
.對視覺系統的影響
眼組織含有大量的水份,易吸收電磁輻射功率,而且眼的血流量少,故在電磁輻射作用下,眼球的溫度易升高.溫度升高是造成產生白內障的主要條件,溫度上升導玫眼晶狀體蛋白質凝固,多數學者認為,較低強度的微波長期作用,可以加速晶狀體的衰老和混濁,並有可能使有色視野縮小和暗適應時間延長,造成某些視覺障礙.此外,長期低強度電磁輻射的作用,可促使視覺疲勞,眼感到不舒適和眼感乾燥等現象。
.電磁輻射的致癌和致癌作用
大部份實驗動物經微波作用後,可以使癌的發生率上升.一些微波生物學家的實驗表明,電磁輻射會促使人體內的(遺傳基因),微粒細胞染色體發生突變和有絲分裂異常,而使某些組織出現病理性增生過程,使正常細胞變為癌細胞.美國駐國外一大使館人員長期受到微波竊聽所發射的高度電磁輻射的作用,造成大使館人員白血球數上升,癌發生率較正常人為高.又如受高功率遠程微波雷達影響下的地區,經調查,當地癌患者急增.微波對人體組織的致熱效應,不僅可以用來進行理療,還可以用來治療癌症,使癌組織中心溫度上升,而破壞了癌細胞的增生。
除上述的電磁輻射對健康的危害外,它還對內分泌系統,聽覺,物質代謝,組織器官的形態改變,均可產生不良影響。
小常識
電磁爐是利用電磁感應加熱induction heating)原理;電能通過磁場變化,在器皿內轉化為熱能。
電磁爐耐爐面的熱絕緣板下方有一銅線制線圈,線圈產生交流磁場(強弱不停變化的磁場),頻率一般由20kHz27kHz,交流磁場通過放在爐面上的鐵磁性金屬器皿時,能量以兩種物理現象在器皿內轉化成熱能:
  1. 渦電流(大陸及台灣稱為「電流熱效應」)—交流磁場使器皿底部產生感應渦電流渦電流在器皿內部受阻進而轉化為熱能。
  2. 磁滯損耗—交流磁場在不停的改變器皿金屬的磁極方向時會做成能量損失而化成熱能。
而主要的熱力來源以渦流所產生的為主,磁滯損耗產生的熱能少於10%,加熱了的器皿便可加熱食物。
建議愛吃火鍋消費者,盡量找不用電磁波加熱的火鍋店家,才能安全使用。最近一個連鎖火鍋品牌(石※鍋),也是使用電磁爐,對比集團總裁概念,注重消費者安全宣言還言之在耳,但使用電磁波一事,是不知還是不顧,消費者權益。這應該對社會感觀有所交代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蕉科 薑科 鹼性 自然源()素  http://blog.udn.com/bewelle/6482031
自然源液 諮詢 good.bewelle@yahoo.com.tw

以上貼文只代表一種看法,也不是定論,似宜再參考更權威的說法,以免過度憂慮。
 深度閱讀:


標籤:



醫療新知--「雙酚A」可能誘發「早產」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德州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近日於醫學期刊《母體與新生醫學》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孕婦體內的雙酚A(Bisphenol A,BPA)濃度愈高,發生早產的風險愈大。
  • 美國研究指出,孕婦體內的雙酚A(BPA)濃度愈高,早產發生的風險愈大。(資料照)
    美國研究指出,孕婦體內的雙酚A(BPA)濃度愈高,早產發生的風險愈大。(資料照)
《時代》雜誌報導,美國德州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藉由分析母體血漿和羊水中的雙酚A濃度,了解雙酚A和早產間的關聯;研究結果顯示,孕婦體內的雙酚A濃度愈高,早產發生的風險愈大。
《每日郵報》報導,研究人員蒙能(Ramkumar Menon)表示:「大多數的女性都無法避免於暴露在BPA中,BPA不僅被廣泛使用在塑膠容器,BPA還會在微波或加熱時跑進食物裡。我們希望這份研究能讓孕婦更了解BPA對懷孕過程可能造成的影響,以降低BPA可能帶來的風險。」
此外,科學家也在試圖標記雙酚A並觀察雙酚A是如何參與懷孕過程,希望能確定雙酚A對懷孕過程的具體影響方式。雙酚A的化學結構與女性荷爾蒙雌激素的結構十分相似;雌激素能控制母體的發炎反應,而不正常的發炎反應容易引起

標籤: ,



「咖啡」VS.「流產」機率

2016-03-26  18:55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許多人都有每天喝咖啡的習慣,但美國研究指出,孕婦在懷胎前7週每日飲用2杯以上的含咖啡因飲料,或是伴侶每日飲用2杯以上含咖啡因飲料,流產風險將大增。
  • 美國研究指出,孕婦在懷胎前七週每日飲用2杯以上的含咖啡因飲料,流產風險將大增。(情境照)
    美國研究指出,孕婦在懷胎前七週每日飲用2杯以上的含咖啡因飲料,流產風險將大增。(情境照)
根據《法新社》報導,本月24日刊載於網路上的《生育與不孕》(Fertility and Sterility)美國研究顯示,孕婦在懷孕前7週每日飲用2杯以上含咖啡因飲料,導致流產的風險比為1.74,男性若引用同等數量的咖啡因飲料,孕婦流產的風險比為1.73。
這項結果是由美國國家衛生機構(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和俄亥俄州大學共同研究,流產風險比數字若大於1,意為懷孕期間每日流產機率上升,若數字小於1,即為每日流產機率遞減,研究提到,若女性在懷孕期間天天食用綜合維他命,流產風險將降低79%。
 自由電子報 APP 全新上線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