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性紫斑症」VS.「假性紫斑症」
身體經常青一塊、紫一塊?如果不是因為碰撞而產生,有可能是常見的血液疾病─紫斑症。
馬偕醫院內科部血液暨腫瘤科資深主治醫師陳功深表示,紫斑症與瘀青不同,紫斑是小塊、小點,面積小於一公分,瘀青則大於一公分,而且通常是一整片。
那麼,甚麼是紫斑症?陳功深指出,紫斑症是指血液內相關凝血機制不正常或血管本身不正常而導致皮膚下出血的現象。
真性VS.假性 平滑VS.凸出
其實從外觀判斷是否為紫斑症,除了容易與瘀青分不清,也容易與血管異常增生混淆。陳功深指出,紫斑症從外觀又可分為真性與假性,真性紫斑症有出血的現象,用手觸摸出血位置,是平滑的觸感,但假性因為是血管異常增生造成,會有凹凸不平的感覺,在台灣最常見的是蜘蛛痣。
談起區別真性與假性紫斑症的方式,陳功深說,用透明鏡片或塑膠袋壓在皮膚的紅斑上,如果顏色褪掉且恢復皮膚正常的顏色,就是假性紫斑症,顏色未褪代表皮下出血,才是真性紫斑症。
三要素 影響凝血機制
關於凝血機制異常,可以從三方面分析,包括血小板數目與功能、凝血蛋白因子與血管收縮功能。
陳功深解釋,如果血小板的數量不夠,或重量太輕,也就是功能不完好,就需要凝血蛋白因子提升凝血功能,但只有靠血小板與凝血因子力道還是有限,血管的收縮能力及彈性也要好,才能維持正常的凝血機制。
發生紫斑症機率 女高於男
進一步分析紫斑症的性別、原因與年齡,陳功深說,女性出現紫斑症的機率高於男性,正常健康的男性有三五%、女性則有六五%會出現紫斑,雖然不一定有危險性,但一定要提高警覺。
對年輕人而言,造成紫斑症的原因包括遺傳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血管彈性異常、體內荷爾蒙問題。陳功深補充,有些遺傳性疾病會導致身體缺乏彈性纖維蛋白,使得皮膚變得比較脆弱,因而容易出現紫斑,年輕女性因自體免疫性疾病造成紫斑症的情形也比男性多。有些人則是因為少吃蔬菜水果,維生素C攝取量不足,使得血管較脆弱而出現紫斑。
對年老的長輩而言,心血管疾病需服用抗凝血藥物,因此較容易產生紫斑,再者,癌症也是造成紫斑症的原因之一。
此外,陳功深指出,感染、物理傷害、藥物、過敏造成的紫斑症,則可能在各年齡層出現。
較少聽到的是亨諾何氏紫斑症,陳功深表示,亨諾何氏紫斑症通常發生在十八歲以下的孩子身上,就醫時的主訴症狀有腹痛、拉肚子,還有可能無故發燒、關節疼痛、皮膚上出現紅斑,由於症狀會反覆發作,最好安排到醫學中心檢查治療。
脾臟腫大、肝功能異常 凝血功能受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血小板數量下降可能與脾臟腫大有關,而造成脾臟腫大通常與肝硬化有關,在台灣造成肝硬化的原因多為B型肝炎。在正常健康的狀態下,約有三分之一的血小板在脾臟,三分之二在血液中運行,當脾臟腫大時,脾臟的血小板蓄積量可能從三三.三%增加至五十%,此時因為血液中僅有五十%血小板運行,而造成凝血機制異常。
陳功深表示,正常情況血液中血小板的數量為十四萬至四五萬,當數量低於八萬以下,皮膚上會很明顯地出現不正常出血的現象,一旦數量低於二萬以下,有可能會造成危急生命的出血現象,因此脾臟腫大一定要積極治療。此外,血液中凝血因子不夠,也會造成血小板下降,由於凝血因子大部份由肝臟製造,因此肝臟功能下降,也會造成凝血異常而有出血現象。
標籤: 紫斑症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