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18年6月2日 星期六

林杰樑臉書分享--天氣熱千萬別在樹下乘涼(臭氧濃度太高)但山區除外

【早安健康編輯部】夏日炎炎屢傳溫度飆破紀錄,連續多日的高溫讓民眾熱到受不了,除了要多補充水分,避免在烈日及紫外線強度高的情況下外出外,也要注意吸入高溫下導致的有害空氣影響身體健康。 

長庚毒物實驗室團隊在 林杰樑臉書上提醒大家,務必注意飲食衛生、多喝水並防曬同時乘涼要注意安全。因為根據研究樹木在35℃氣溫下,釋出的芬多精是平時10倍,一旦空氣中有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等空氣污染物時,芬多精和樹木釋出的揮發有機物異戊二烯結合後,會形成臭氧,影響健康。 

美國的研究也發現,夏天洛杉磯的臭氧濃度很高,尤其靠近樹林地方。當天氣熱時,樹下的臭氧濃度最高,芬多精是在和空氣污染物結合後才會形成臭氧,這些空氣污染物多來自都市的汽機車及工廠排放出的廢氣,若在空氣清新的山區,反而可多吸收芬多精,它具減壓、恢復疲勞、有助健康。 

如何避免高溫下吸入有害空氣:

 

  1. 天氣太熱時,不要在樹下乘涼,或停留在樹木附近,以免吸入臭氧。
  2. 車子在太陽下曝曬後,開車前應先搖下車窗散熱再進入車內,並將空調系統先開到車外循環,10分鐘後再開車內循環。
  3. 車內盡量少放芳香劑等物品,以免遇熱散發出有毒的有機溶劑。
  4. 補充水分。
  5. 車内盡量少放瓶裝水及塑膠水瓶,以免遇熱釋出微量塑化劑。2010年,—篇發表在環境與健康展望(Environmental Health Prospectives)期刊的論文,研究人員認為市面上之瓶裝水多為PET材質,於高溫下有微量塑化劑釋出的風險。

另外,近日的高溫也讓熱傷害的案例頻傳,長庚毒物實驗室團隊也再次在 林杰樑臉書上提醒民眾 

如何預防高溫熱傷害:

 
  1. 穿著輕便、寬鬆、透氣吸汗的淺色衣物
  2. 使用防曬用品:防曬乳、帽子、洋傘、太陽眼鏡、防曬衣
  3. 10:00-15:00儘量不要在外曝曬及運動
  4. 沒特殊疾病限水者務必要適當補充水份
  5. 戶外活動或工作者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沒限水者每小時都要補充水分240-500cc
  6. 補充水分不要含酒精及糖分以免水分流失更多
  7. 在室內善用窗簾及減少產熱物品(如電燈、熱水瓶、產熱電器)
  8. 不要待在密閉車內或是空調不佳的車內,開車先打開窗戶散熱
  9. 戶外活動可以冰毛巾或小冰袋敷頸後或腋下

標籤:



2017年5月25日 星期四

避免含AGEs蛋白食物的攝取 /引用 林杰樑 教授

      AGEs = 先進糖化終產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 AGEs)

蛋白質衍生的AGEs會被吸收到身體內組織器官中,日積月累,引起氧化作用及發炎反應,導致動脈硬化、糖尿病、老化、及慢性腎臟病。

食物中本來就有AGEs,但是烹飪方式及過程越久會使其大量增加。食入富含AGEs之食物,會使組織、器官中AGEs濃度上升。根據最新一期的《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2010;110:911-916》,統計了好幾百種西方飲食,確實的檢驗了各種烹飪飲食產生的AGEs濃度。統計結果顯示,動物性食物以Dry-Heat 方式如碳烤、火烤、烤肉、乾煎、燒焦、及油炸方式烹飪,會促進AGEs的產生達10~100倍。微波、燉煮較少AGEs的產生,煮、蒸最少產生AGEs。動物性食物富含油脂及蛋白質,易產生AGEs。蔬果、五穀、奶類,即使烹飪,也不易產生AGEs

動物實驗亦證實,限制AGEs的攝取,可預防血管及腎功能異常,增加糖尿病的胰島素敏感性,促進傷口癒合,甚至如低熱量飲食般延長小鼠的壽命。因此在飲食上,研究結果建議,食物以Moist-heat方式烹飪如煮、蒸、川燙為主,不但可以減少烹飪時間,無需高溫,還可以減少AGEs的產生。烹煮過程中,加酸如醋、檸檬酸,也可降低AGEs的產生。減少AGEs的產生,就是減少老化的進行。


 看全文:林口長庚醫院 腎臟科 臨床毒物科林杰樑 教授 :避免含AGEs蛋白食物的攝取

標籤: , , , , ,



2015年1月13日 星期二

「林杰樑醫師」無毒生活大公開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常春月刊】

已故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遺孀譚敦慈,原本就協助林醫師共同研究毒物的危害,勤為大眾食品安全把關,現更落實林醫師遺願,成立「林杰樑醫師關懷健康協會」,持續捍衛食安,平時就身體力行健康生活的她,和我們分享了她個人食、衣、住、行的無毒生活。

【食:洗腎飲食原則,掌握避毒之道】
早在譚敦慈未嫁之前,她的飲食就很清淡,不吃油炸食物,婚後更是陪著需要洗腎的林杰樑醫師控制飲食,為了不讓林醫師覺得自己是病人,包括兩個孩子,全家都依循林醫師的飲食原則,凡是林醫師不能吃的,就都不吃,因此,比起一般人,他們吃得更健康。
由於林杰樑下班後仍積極閱覽許多醫學新知,而且總是第一個和譚敦慈分享,讓她學到許多有毒物質相關知識,進而懂得許多避毒之道,逐漸融入居家生活之中,成為她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6大基本原則:
1.吃當季、當令食材
2.少油、少鹽、少糖
3.只吃原形食物
4.不吃加工食品
5.不喝奶(因林醫師是洗腎病人不能喝牛奶)
6.不吃生食

輪流採買不同產地食材,分散風險
精彩內容

標籤:



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

力抗「黑心油」,林傑樑臉書教低油食譜


在黑心油品事件爆發後,許多民眾開始意識到挑好油及用好油的重要,已故毒物專家林杰樑的臉書也持續發布相關訊息,教民眾挑好油,而今日林杰樑臉書也分享平日林家人常吃的低油食譜,從炒青菜到麻油雞,都可以以低油烹調。

更多內容

標籤:



2013年9月21日 星期六

「男性不孕」和體內「鉛」濃度有關(會減少精蟲數量導致不孕)


( 轉載林杰樑醫師生前文章 )

〔林口〕長庚醫院、醫生【林杰樑】,在過身之前,參與的〔生殖〕毒害研究當中,第一次證實、查埔人不生,跟接觸到、〔重金屬〕鉛、有關係。也就是、〔精液〕裡面,鉛的濃度越高,〔精蟲〕的數量,顛倒越少。

不少人喜歡買手搖杯飲料,而且還要用粗吸管大口大口喝才過癮,清涼又解渴!不過國內有項最新研究發現,彩色吸管有可能把鉛喝下肚,造成男性不孕。

==林口長庚腎臟科醫師 顏宗海==
顏色很鮮豔的吸管 我們在吸
尤其遇到稍微溫度
比較高的一些飲料
也許不知不覺就把鉛
把它吃到肚子裡面去了

林口長庚醫院花了兩年時間,找了341位、28到44歲不孕症男性,排除職業上會接觸鉛的個案,與吸菸、肥胖等可能干擾因素後,讓這些男性禁慾3到5天後再取精,結果發現,精液中的鉛濃度越高,精蟲數量反而越少,每1cc精液的精蟲數,若低於一千萬隻,就屬於不孕症,而這也是醫界首度證實,鉛暴露與男性不孕症有關。

==林口長庚腎臟科醫師 顏宗海==
可能這個鉛會經過皮膚呼吸道
或嘴巴進去到身體裡面去
它也會到精液當中
它會讓我們的精蟲數目降低

醫師表示,鉛是重金屬、顏料成分之一,彩色吸管、塑膠玩具和糖果包裝紙、油漆等,都可能含鉛,而且鉛在體內不易代謝,即使是幼童啃咬含鉛的塑膠玩具,到成年後仍可能累積在體內,因此提醒家長一定要特別留意。

記者賴淑敏 徐啟峰 台北報導

標籤: ,



2013年8月23日 星期五

分享---林杰樑醫師10大食安忠告


Dear all:
投資理財第一步:理出健康的身體

( 俠醫林杰樑 10大食安忠告)

每逢國內發生食安問題,俠醫林杰樑總是馬上跳出來仗義執言,不畏廠商或當權者臉色。
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林杰樑,於今年8月5日不幸辭世,得年55歲,公祭於今(23)日早上在台北市立第二殯儀館舉行。《蘋果》副刊臉書「吃喝玩樂蘋果花」上個月曾邀請林杰樑醫師,談教避黑心食物地雷,並開放其中2天給粉絲們提問,當時林杰樑醫師儘管百般忙碌,還是義不容辭答應接受訪問,並抽空一一回覆問題,就是希望給予民眾最正確的食品安全知識,這次整理林杰樑醫師最後留給我們的10個食安忠告。
報導╱林明佳 圖片╱資料照片

1. 少吃皮蛋鹹蛋
林杰樑醫師建議,蛋可選印有信譽公司生產的CAS標章,買回來後放冰箱冷藏,另洗選蛋的蛋殼有層殺菌劑,因此煮之前要先沖洗。他也提醒,鹹蛋鹽份高,有些可能含致癌物,尤其兒童、有高血壓或腎臟病患應避免;至於現在製作皮蛋會用銅取代鉛,雖毒性較低,但吃多恐影響肝臟,還是少吃為妙。

2. 毒醃製品傷肝
醃製品如豆瓣醬、豆腐乳、臭豆腐等,若發酵過程不當,可能遭黃麴毒素污染,此外,花生是國內常見的帶黃麴毒素食物,污染程度由重到輕分別為,花生粉及花生醬、帶殼花生、粒狀花生。長期食用低劑量黃麴毒素,易導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甚至肝細胞突變導致肝癌,為了肝臟健康,建議少吃。

3. 補內臟如吃毒
國人愛進補,不管雞、鴨、豬、牛,五臟六腑全都可吃下肚,林杰樑醫師警告,進補動物內臟同時,也會吃進其中的毒物、化學藥劑,以瘦肉精為例,豬、牛內臟殘留瘦肉精的含量,是一般肉品的十幾倍!此外,動物內臟的膽固醇往往過高,患有心血管疾病者如高血壓、高血脂者,更應該少吃才對。

4. 豬牛支持國貨
瘦肉精令人聞之色變,因為若吃進大量含瘦肉精的肉品或內臟,短期可能引發心跳加快、血壓升高等症狀,長期恐引發心血管問題,或加重腎臟病變風險。如何避免吃到含瘦肉精的豬、牛?林杰樑醫師說,豬肉建議挑有台灣優良農產品CAS標章,若再加上農產履歷認證標章更好,牛肉則以本土牛肉優先,其次是澳洲、紐西蘭牛肉。

5. 別再吃塑化劑
上班族常外食,常自備便當的林杰樑醫師苦口婆心勸導,微波食物的塑膠內層含PVC(Poly vinylchloride,聚氯乙烯),加熱會釋出塑化劑DEHP,恐危害發育和生殖能力,最好自備磁碗,將食物倒入在瓷碗加熱。萬不得已,可採加溫不加熱,加熱時間減半,如微波要按6時,按3就好,減少塑化劑量釋出。

6. 吃巴掌大小魚
吃魚的好處多,因魚油蘊含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壞膽固醇、保持血管彈性,有助延緩年長者腦力退化、幫助孩童腦部發育;但大型魚如鱈魚等,恐有重金屬和戴奧辛疑慮。林杰樑醫師說,孕婦、哺乳婦女、6歲以下幼兒,可別吃大型魚,吃約巴掌大小型魚如鯖魚(如圖)的Omega3含量豐富。

7. 蔬菜流動水洗
林杰樑醫師表示,一年中會輪番採收的豆菜類如敏豆、豌豆、四季豆、長豆等,及小黃瓜、甜椒等,較易有農藥殘留超標問題,建議先將蔬果浸在裝滿水的盆子,以流動的清水洗15分鐘,再用軟毛刷清潔外皮,並切削凹陷蒂頭及葉菜類接近根部的莖,可減少農藥殘留,之後開蓋烹調,有助農藥揮發。

8. 五穀雜糧冷藏
五穀雜糧也容易成黃麴毒素溫床,建議購買真空包裝的米、豆、花生、堅果、五穀雜糧,開封後應密封放冰箱冷藏,並盡快食用完畢。有些人會吃堅果當零食,提醒可買真空小包裝,可放冰箱冷藏,若堅果出現油耗味、甚至表皮出現黑點,代表已變質,最好別再吃,以免將黃麴毒素吃下肚。

9. 裝RO逆滲透
大家關心飲用水安全,有民眾因住家靠近工廠,上臉書「吃喝玩樂蘋果花」發問:「買蒸餾水或坊間加水站的水飲用較好?」林杰樑醫師說,蒸餾水或坊間加水站的水良莠不齊且花費高,若對家中飲用水有疑慮,可裝RO逆滲透淨水器,不必煮沸就能飲用。淨水器雖易濾掉礦物質,可從食物中補充,不用擔心。

10. 無食物解百毒
民眾關心:「吃什麼可解毒?」、「喝醋、喝檸檬水可調整體質?」林杰樑醫師強調,世上沒有一種食物可解百毒的!不要去迷信解毒餐或生機飲食,也無醫學證實喝醋或檸檬水可調整體質。建議飲食多樣化,烹飪清淡,少油、少糖、少鹽,就是最好的飲食方法。

標籤:



2013年8月2日 星期五

請大家替「率性直言的毒物科專家--林杰樑醫師」祈福


國內毒物科權威、長庚醫院毒物科醫師林杰樑,因舊疾洗腎,出現胸悶不適,並有肺炎情況,今天送進加護病房急救,今天上午傳出心跳一度停止,陷入昏迷,目前林口長庚醫療團隊全員投入搶救。

腎臟科醫師說,洗腎病人容易因為服藥副作用導致心血管狀況不佳,或因免疫功能差感染肺部猝死。

洗腎逾20年 醫界公開祕密

林杰樑長年洗腎,所以外形偏瘦。腎臟科醫師洗腎逾20年是醫藥圈子公開的祕密,但醫藥記者尊重林杰樑的隱私,幾乎從不公開報導此事。

行醫超過20年的林杰樑,除腎臟科之外,他鑽研毒物領域成為國內毒物科最知名專家。舉凡國人被虎頭蜂毒針叮咬,鉛中毒、黃麴毒素或是瀝青鴨、豬肉瘦肉精事件,起雲劑及順丁烯二酸事件都有他專業的發言及提醒民眾注意。

台灣歷來發生的有毒物質汙染或傷害事件,幾乎都可以看到林杰樑的身影,他有如老師循循善誘說明解釋,將許多有毒物透過文字或媒體發表,讓民眾知道,國內任何毒物相關話題,少不了林杰樑的意見。

他的發言也常讓瘦肉精政策轉向。例如毒奶事件爆發,聽到行政院要衛生署組團赴大陸考察,林杰樑直言「不如把錢花在有疑慮乳製品的全面檢驗」。環保署擬三聚氰胺2.5ppm標準時,他主張台灣必須訂最嚴格標準。

身體力行飲食養生

他更身體力行飲食養生,他主張吃就要吃生鮮、當令蔬菜,他不吃醃製食物、不碰發霉食物、拒絕垃圾食物。豆漿因毒奶事件走紅前,他早已鼓勵孩子「與其喝牛奶、不如多喝豆漿」。他常說不要迷信健康食品或生機飲食,便宜的當令蔬果健康無負擔。

當烏鴉 疾呼禁用毒物

林杰樑也提到,台灣洗腎率已連續多年高居世界第一,行醫廿年來,他常疾呼應全面汰換家用水管的鉛管、公園遊樂設施常用的紅丹漆和農夫用的巴拉松除草劑,這些物質都可能被吸收進體內產生腎毒性,應全面禁止使用,但政府一直沒有積極作為。

林杰樑站出來當「烏鴉」,為民眾把關,他直率的個性不畏得罪當局「言所當言」,在毒物醫學領域,他無疑是民眾心中「食品安全」的捍衛者。

全文網址: 林杰樑洗腎逾20年 醫界公開祕密 | 綜合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070232.shtml#ixzz2apZfkZU3
Power By udn.com

標籤:



2011年6月12日 星期日

解毒高手 林杰樑屢擊敗死神 臨床毒物先鋒

不論是生老病死,你我都得接觸醫生,《蘋果》每逢周六、日推出名醫專欄,由各大醫院推薦各個領域的名醫,讓讀者一窺他們白袍下的寫實人生。

【高麗玲╱台北報導】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常在媒體曝光,大眾常看到他苦口婆心提醒,小心這個毒,注意那個害。其實,林杰樑還發明很多解毒療法,「這是被病人逼到牆角才想出來的。」他說,當醫師看到生命在自己手上消逝,那種衝擊和無奈是一般人無法想像的,因此,只好不斷找出救人的方法。

中醫祖父影響深遠

林杰樑是國內唯一的臨床毒物學教授,也是腎臟科醫師,他說,在醫院還沒開設毒物科前,中毒病人都是在腎臟科就診,因他對毒物學有興趣,一頭栽進毒物世界。

林杰樑會當醫師,是受擔任中醫的祖父影響。林杰樑說,自己是祖母帶大的,年幼時祖母常告訴他,爺爺對病人有多好,爺爺過世多年,家中還常有人來找爺爺看病,祖母認為這是「虎死留皮,人死留名」,祖母訴說時,臉上總流露出驕傲神情,這深深影響他,因此走上行醫之路。

救回巴拉刈中毒女

林杰樑下很大的功夫研究毒物,像本來農藥─巴拉刈中毒無藥可救,林杰樑以脈衝式類固醇加細胞毒性藥(Endoxan)成功解毒,搶救無數生命。他曾透過信件教大陸醫師,救回一名巴拉刈中毒的17歲女孩,還有印度醫師寫信告訴林,用此解毒法救了很多印度人生命。知名的美國衛生研究院毒物中心將該法列為治療巴拉刈中毒指引

林杰樑不斷研究新的治療方法,他說:「因我們(醫師)被逼到牆角,想不出方法,這條生命就要消失。」 林杰樑舉例,某天清晨他被醫院急叩,原來是一對40多歲夫妻,將藥酒當成補藥喝,送醫時兩人心臟都停了。

成立綠十字醫療隊

林杰樑說,當時看到這對夫妻心裡很難過,「還這麼年輕!」後他試著用血液灌洗,竟洗出他們藥酒的毒,硬是從死神手中將他們搶救回來。林杰樑說:「我永遠不放棄病人,如果我放棄了,病人就沒救了,我必須為病人找出希望。」

67歲的病患涂先生有著痛風病史,他說,年輕時每遇痛風發作,他就到診所打止痛針,後找到林杰樑,乖乖接受治療,20年再也沒痛過。台北榮總毒物科主治醫師蔡維禎說,林杰樑是很努力的人,也很有理想。20年前,林杰樑成立了綠十字醫療服務團隊,出錢出力調查新竹的中油廠外圍居民,是否暴露在有毒環境,出力又出錢,令許多當地居民都很感動。

林杰樑小檔案 53 歲

婚姻:已婚,育有二子

學歷:台北醫學院畢業

現職: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長庚醫院腎臟暨毒物科教授、長庚大學醫學院內科教授

專長:腎臟學、透析治療學、毒物學、環境職業醫學等

資料來源:林杰樑醫師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612/143/2t61k.html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