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14年7月21日 星期一

醫療新知--「塑化劑」恐致「乳癌」


連續9年高居國內女性癌症首位,就是乳癌,不過,台灣女性罹患乳癌高峰在45歲,比歐美提早10年,這幾年不只從「基因」做研究,也從飲食文化觀察,可能和台灣人習慣吃熱食,卻用塑膠袋盛裝有關!中研院研究發現,乳癌患者尿液中塑化劑DEHP代謝物含量高,如果常暴露在塑化劑環境,代謝又差,乳癌風險比一般人高出2.4倍,專家就說,塑膠產品,碰完要洗手,還要多喝水,能由尿液排出體外,最怕的是加熱吃後下肚,就很難分解了。

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秘書長林葳婕:「像是在微波東西的話,我們不用塑膠膜的方式把它加熱,東西會碰到食物的地方,(瓷器)會讓它(材質)是比較單純的。」

本身就是乳癌患者,乳癌病友協會秘書長,林葳婕都會叮嚀大家,即使連筷子都不要用塑膠的,甚至是外出買東西。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秘書長林葳婕:「這一屆的理事長,就一直強調說鍋子、帶鍋子出去買,我生病的時候(民國84年),那時候(乳癌)人數才2千多,現在是10056人,在100年的癌症裡面,在增加4-5倍的速度在增加。」

台灣女性乳癌發生率高峰在45-64歲,相較歐美是55歲,整整提早10年,發現可能和「塑化劑」有關係。中研院副院長陳建仁(2014.7.20):「所以我們就懷疑,環境荷爾蒙可能代表一些環境當中,最重要的乳癌的致癌物,那我們最擔心的還是,加在飲料裡面或者是容器當中,溶入了食物裡面,這樣食入的塑化劑,是比較不容易預防的。」

中研院追蹤全台1.1萬多名女性,分析其中128名乳癌患者,尿液中塑化劑鄰苯二甲酸二酯DEHP,代謝物含量高,塑化劑暴露較多的女性,得乳癌機率比一般人高9成,如果暴露多代謝又差,乳癌風險比一般人高2.4倍。國泰醫院乳房外科主任杜世興:「塑化劑大家都知道,常見在你的生活裡面太多了,保鮮膜啊 ,對不對?塑膠用品、塑膠袋啊、拖鞋、壁紙,或者是那些塑膠碗、塑膠湯匙等等的,這些都會和塑化劑都會有成分上的關連性,所以當然如果說,要注意塑化劑的話,就是鼓勵說,盡量不要去食用用塑化劑盛裝的東西。」

塑化劑DEHP,從保鮮膜、塑膠餐具、雨衣、水管、玩具等,處處可見,中研院報告指出,摸到DEHP,洗手就可以避免,最怕的是熱食遇到DEHP後吃下肚,所以保鮮膜最好不要碰到食物,也不要用塑膠容器微波,醫師提醒,靠攝影檢查出乳癌,得要特別注意輻射量。

國泰醫院乳房外科主任杜世興:「不要說很年輕,20幾歲就說,我要每年都做乳房攝影檢查,因為這種畢竟是一個有效發現乳癌的檢查方式,但不是適用在每個年齡層,過度的年輕,像這種不必要,反覆輻射線暴露,其實是不宜鼓勵的,一般我們要做攝影篩檢,建議在40歲以上。」

已故毒物科醫師林杰樑就曾建議,多喝水有利把體內塑化劑排出,其實不只塑化劑,乳癌危險群還包括初經早於12歲、停經晚於55歲,或停經後補充女性荷爾蒙,有家族病史、重度喝酒、攝取高脂肪高熱量等,早期發現,5年內存活率高達84%,一樣還能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標籤: ,



2011年7月18日 星期一

塑化劑vs.乳癌

自從今年5月,衛生署在民眾喝的飲料中,驗出塑化劑DEHP之後,黑心起雲劑的問題如滾雪球般擴大。最近在看診時,幾位剛被診斷出乳癌患者都不約而同問了一個問題:「我得到乳癌是否是因長期食用被塑化劑污染食物造成?」

事實上,起雲劑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劑的一種,可以使不互溶成分能夠互相乳化。起雲劑常被添加於運動飲料、非天然果汁、果凍、果醬、濃糖果漿、優酪乳粉末等食品中,以增加飲料中的白霧感及濃稠感。

這次被驗出的黑心起雲劑則是添加了DEHP或DINP的塑化劑,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為塑膠製品常用的塑化劑,一般的塑膠製品中可發現少量DEHP存在,但食品禁止添加DEHP。

DEHP對人體的影響在於,DEHP屬於環境荷爾蒙,會影響內分泌系統的正常運作。一旦DEHP進入人體或動物體內,會有類似雌激素的作用,干擾內分泌系統的功能

在幼童體內,如果雌激素濃度過高會引發女性幼童第一和第二性徵的發育早熟現象,男性幼童則會造成生殖器官陰莖短小,及長大後雄性特徵不明顯等風險;成年男性體內DEHP濃度愈高,精子的數量會減少,品質跟活動力也會變差,造成不孕的機會增加。

****到底DEHP會不會引發乳癌或身體其他癌症?

目前對於DEHP塑化劑致癌性的瞭解,主要從過去的研究確認其為動物致癌物(在動物身上可引發癌症),但對於人類資料尚不充分,如日前國衛院的報告中也指出,對於DEHP的人體研究資料太少,因此對人類致癌風險無法評估

****勿續食用 多能自己代謝

但由於DEHP具有類雌激素的作用,長期在體內濃度增加,可能會增加罹患乳癌及子宮內膜癌的風險,故大量長期攝取,可能會增加致癌的風險

DEHP對人體沒有急毒性,只要不繼續食用,大部分皆能在體內代謝而排除,但不代表能完全排出體外,而不在體內累積。目前要減少DEHP造成的傷害,首要之道就是少喝來路不明的飲料和食品,少用PVC保鮮膜或塑膠袋包裝熱的湯、麵或油性食物。目前大多數的醫學中心開設有塑化劑特別門診,擔心的民眾也可以進一步接受檢查。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乳癌預防暨篩檢整合中心主任)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718/78/2v8x4.html

標籤: , ,



2011年6月5日 星期日

塑化劑DEHPVS.DBP

塑化劑DEHP風波引發民眾恐慌,專家今天表示,DBP塑化劑對生殖系統毒性較強,且國內孕婦尿液研究發現,DBP濃度比國外孕婦高;專家說,「事出必有因」,政府應徹底追查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受訪表示,根據成大曾在2007年發表於國外人類生殖醫學雜誌的一項研究發現,針對70多名孕婦研究,結果發現,國內孕婦尿中的DEHP濃度是美國孕婦的12倍,DBP則為其5倍

林杰樑說,這次塑化劑DEHP風波找出為何孕婦尿中DEHP濃度比國外孕婦高,但值得憂心的是,為何連DBP濃度都比國外孕婦高,他認為「事出必有因」。

林杰樑說,DBP的對生殖系統毒性,比DEHP還要強,美國FDA規範每天每人每公斤體重DEHP容許量在0.02毫克,歐盟則規範DBP為每天每人每公斤體重容許量為0.01毫克,標準更為嚴格。

林杰樑說,若是DBP主要非用於起雲劑,那麼到底被用於何處?因此,他呼籲政府下一步應針對DBP徹查,找出DBP被當做何種用途

另外,他說,國外疑似檢驗到台灣的藥品也微量含有塑化劑,他呼籲政府也應該針對藥品徹查。1000605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605/5/2ssfx.html

標籤: , ,



2011年5月30日 星期一

DEHP多毒?三聚氰胺20倍

(中央社記者魏紜鈴台北30日電)

台灣大學食品研究所教授孫璐西今天表示,塑化劑DEHP毒性比三聚氰胺毒20倍,起雲劑本身沒有問題,是有不肖業者摻了塑化劑到起雲劑配方中,才造成這次塑化劑風暴

台灣大學今天舉行「從添加塑化劑看食品安全」台大公共論壇,出席學者台灣大學食品研究所教授孫璐西表示,依國內食品衛生管理法,目前國內食品添加物有17大類,並沒有1類叫做起雲劑,因為起雲劑是複方食品添加物,各國起雲劑配方不同,多由阿拉伯膠、乳化劑、植物油及多種食品添加物混合而成

孫璐西說,由於食品多是水溶性,為了要讓油溶成分能進入水性系統,因此業者不得已使用乳化劑或乳液,使飲料看起來有雲霧感,看起來更好吃。現在塑化劑風暴事件,是有不肖業者將塑化劑的1種DEHP(鄰苯二甲酸二酯)當作起雲劑的配方。

至於為何現在的果汁粉和優格粉都含起雲劑?孫璐西表示,起雲劑讓食品看來更有質感、嚐起來更有口感,這些乳化型香料若再加入著色劑和新鮮果汁後,這些複合式食品就變得更好吃,若再經乾燥過程就變成粉狀。

孫璐西表示,DEHP比三聚氰胺更毒20倍,1個人喝1杯500cc摻了DEHP飲料就已經超過單日食量上限,這是她30年來看過最嚴重的食品摻毒事件。1000530

(中央社記者王飛華攝 100年5月30日)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530/5/2sfu9.html

標籤:



2011年5月28日 星期六

起雲劑、DEHP事件!必學5招面對有毒塑化劑

大品牌、大超市販賣,我們天真的相信,這樣的食品不會有問題。但食品背後,我們一無所知。它們是如何製造出來?放了哪些添加物?我們都不知道。直到全球第一宗飲料塑化劑污染,平地一聲雷轟炸耳膜,才被迫去了解添加物複雜、黑暗的另一面。

什麼是起雲劑?

什麼是DEHP?

慢慢侵蝕更令人憂心

不管事實多嚴重,但我們還是可以從幾個方向採取行動,將人體暴露降到最低。

(一)不要往便宜貨奔去
(二)少吃動物性脂肪
(三)經常洗手
(四)盡量避免食物接觸塑膠
(五)防毒之外也要排毒

. 全文詳‧

標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