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12年3月29日 星期四

被毒蛇咬傷用橡皮筋綁住指頭可能反遭截肢

清明時節,各山頭湧入掃墓民眾,動輒有人被蛇咬。一名三十多歲男子右腳踝被眼鏡蛇咬傷,傷口腫脹壞死,差點截肢保命。還有名男子遭龜殼花咬傷右手指,傷口又深又腫,輾轉到台中榮總才緩解。毒物科醫師毛彥喬表示,毒蛇冬眠乍醒,毒液累積量大,要趕快送醫施打抗毒血清,但如果綁住指頭,反而可能要截肢。 (寇世菁報導)

台中榮總急診部毒物科醫師毛彥喬表示,榮總資料顯示,台灣每年至少有四百例蛇類咬傷個案,以四到九月最常見、中台灣又以眼鏡蛇咬傷最多。清明時節,各山頭湧現掃墓人潮,掃墓驚蛇,被蛇咬傷時有所聞。最近一名三十多歲男子,右腳踝被眼鏡蛇咬傷,傷口腫脹壞死,以為必須截肢保命,到院時十分沮喪,醫師注射抗毒血清,兩天後緩解腫痛,一個月後恢復正常,不必截肢。還有名三十多歲男子,遭龜殼花咬傷右手指,傷口又深又腫,看得到毒牙痕跡,輾轉到台中榮總,也是施打血清後緩解。毒物科醫師毛彥喬指出,今年氣候異常,三月冷颼颼,最近才回暖,毒蛇冬眠乍醒,毒液累積量大,患者被咬後,傷勢看來比較嚴重,但施打抗毒血清後,都會明顯緩解。

醫師提醒,蛇類不會無緣無故攻擊人類,通常被驚擾,才會發生咬傷事件,呼籲民眾到山上掃墓時,穿著厚長褲,在草叢活動前,最好以棍棒先攪動,也不要以手碰觸不明洞穴或磚塊底下,確保安全。萬一不幸被蛇咬,千萬不要做不當處置,醫師說,常有人被蛇咬傷後,以橡皮筋綁住指頭,防止毒液擴散,或用嘴巴試圖吸出毒液,甚至對著傷口噴酒,以為可以殺菌消毒;毛彥喬表示,台灣毒蛇約二十多種,蛇毒以一根指頭承擔,當然比整個身體承擔來得嚴重,綁住指頭,反而可能保不住被咬傷的指頭,因此這些武俠小說或電影裡被毒蛇咬傷急救的情節,統統不正確,呼籲民眾,最好的作法就是立即就醫。

 

標籤:



2011年12月24日 星期六

被毒蛇咬傷 馬上把毒液吸出來,真的嗎?

正解:

研究發現,吸吮傷口並不能減研究輕中毒症狀,因為毒液很快便與組織結合及隨著血流進入全身:如果嘴巴有傷口,反而也會跟著中毒,還可能被傳染肝炎、梅毒、愛滋病等。

另外,也沒有證據支持冰水可減緩毒液吸收,冰水使血管收縮造成局部缺氧,反而會加重組織傷害。

正確做法應是在傷口上方綁止血帶,直接在傷口加壓也可減緩毒液吸收,並儘量讓咬傷部位低於心臟,保持鎮靜不要奔跑,以免血液循環變快


諮詢:榮欣診所副院長何一成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01668



全文網址: 被毒蛇咬傷 馬上把毒液吸出來,真的嗎? - 體檢網路流言 - 健康話題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01668#ixzz1hSREaFre
Power By udn.com

標籤:



2011年6月27日 星期一

一氧化氮軟膏 延長蛇咬存活期

根據今天公布研究,遭蛇咬傷時,塗抹減緩淋巴腺活動的軟膏,能將存活時間延長50%。

澳洲學者用老鼠和人體實驗發現,1種稱作一氧化氮供應劑(nitric oxide donors)的化合物,能延緩毒液從可能致命的咬傷進入血液循環

一氧化氮是1種能控制血壓與腦活動的分子,被證明能降低急性中風病患的血壓。

這項新發現引起的關注不僅限於學術界,因為每年全球約有10萬人死於毒蛇咬傷,約40萬人因此截肢。

目前已知許多毒液所含的大分子,在進入血管前,會率先流經身體淋巴系統

科學家也發現,一氧化氮能延緩淋巴系統裡的幫浦機制(pump mechanism)。淋巴系統是身體免疫系統的一部分,能將稱作淋巴液的純淨液體帶往心臟

新南威爾斯省紐卡索大學(University ofNewcastle)學者范赫登(Dirk van Helden)將上述2件事實拼湊在一起,推測出毒蛇咬傷的可能療法。

為了驗證這項理論,學者將類似毒液的物質,從15名志願者的腳部注入體內,測量毒液替代品抵達腹股溝淋巴結的時間。

之後再次測試,不過這次在注射後1分鐘,於傷口附近塗抹摻藥軟膏。

結果是,毒液替代品運輸時間從平均的13分鐘延緩到54分鐘,速度放緩約4倍。

之後利用實際毒液在老鼠身上做的實驗,也得到類似結果。

學者最後比較有塗抹藥膏,與沒塗抹藥膏的老鼠生存機率,發現以一氧化氮治療的老鼠,存活時間延長約50%。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627/19/2u0x4.html

標籤: ,



2010年6月25日 星期五

夏日出遊 小心蛇出沒

天氣轉熱,各種蛇類也開始活動,位於基隆暖暖的台灣礦工醫院最近半個月以來,陸續有民眾因在野外活動遭毒蛇咬傷送醫的案例,其中有三例是赤尾鮐(青竹絲),一例是龜殼花,經到院立刻施打抗毒血清治療後都已無大礙。

礦工醫院急診室黎慶福主任指出,民眾在夏日出外活動時要注意,因為台灣氣候溫暖多溼,適合蛇類繁殖,毒蛇咬傷季節以初夏至秋末最多,台灣較常見毒蛇有赤尾青竹絲、龜殼花、百步蛇、雨傘節、飯匙倩、鎖鏈蛇六種,過去抗蛇毒血清位普遍上市供應前,被毒蛇咬傷者,死亡率可達百分之六,自從普遍上市後已將死亡率降至百分之一以下。

黎慶福主任也指出,民眾到戶外活動,應預防毒蛇咬傷,儘量不去草叢及灌木叢,特別在六到十月天氣暖和的時候,必要時穿高筒鞋、寬鬆褲子及戴手套,清理住家附近蛇可能藏匿的地方,以防孩童玩耍時被咬傷,進入竹林或矮樹林中最好隨身帶帽子及棍棒撥弄枝葉,切忌使用手以撥開枝葉避免被青竹絲咬傷,也不要隨便撿拾草地上、溪流邊、甘蔗園或樹林下任何枝狀物或石頭,露營時應選擇空曠乾燥地區並避免紮營於雜物或石堆附近,晚上應升起營火或灑石灰於營帳周圍

黎慶福主任也表示,如果不慎被毒蛇咬傷,到院前務必保持鎮靜、避免亂動肢體並記住咬傷時間,慌亂及緊張反而加速蛇毒的吸收,儘可能觀察並認清蛇的形狀、顏色及其它可能的特徵,移除肢體上可能束縛物如戒指、手環等,以避免肢體腫脹後使肢體的傷害加重,患肢保持低於心臟之位置,以夾板或護木固定患肢使其不能亂動,並儘速就醫不要有任何延遲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625/128/282u7.html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