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15年11月13日 星期五

健保新制--急診醫院大𨍭小,醫師可跟診

為舒緩大醫院急診壅塞,健保署擬新作法,未來急診病患下轉醫院後,原急診醫學中心醫師可「跨院照會」,轉到病患轉入的醫院為病患診治,讓急診病患安心、提高配合轉診意願,最快年底實施,屆時急診病患若仍不配合轉院,要自付急診醫療費用,至少千元起跳。
不配合就診費自付
根據衛福部統計,2013年全國急診人數有710萬人次,14年來成長20%。以急診壅塞最嚴重的醫學中心為例,第一、二級急診重症病患僅占20%,另有70%為可以自行走進急診的輕症病患。經調查,急診壅塞的原因,與病患經急診處置後,醫師建議離院或轉院,病患多不配合有關。
健保署醫管組組長龐一鳴表示,不可諱言,急診病患不願轉院住進病房,寧願躺在大醫院急診走廊,難免有相信大醫院的心理,為了讓急診病患放心轉院,健保署將修訂給付標準,醫學中心醫師若到急診病患下轉醫院「跨院照會」,可獲得一定的給付獎勵,而所謂下轉醫院指的是,由醫學中心轉到層級較低的區域或地區醫院。
醫生與病患皆反對
龐一鳴表示,過去轉診多由下往上轉,此次由上往下轉的「跨院照會」是健保全新作法,目前有些醫院已有自己的聯盟體系,例如台大醫院與北市聯醫合作,除解決急診壅塞外,也可提供兩院合作交流機會。
但醫院醫師不這麼樂觀,認為除了自己的病患外,又要看診其他醫院病患,工作量大增,會讓血汗醫師問題更嚴重;到下轉醫院後,若發現該院診斷不妥,可能不好意思說,對病患不是好事。
全案本月討論定案
病患則認為,選擇大醫院就診,不只信賴大醫院醫師,教學醫院設備也較好,未來改為「跨院照會」,一旦發生醫療糾紛時,哪家醫院該負責恐怕會各說各話,所以不會提高轉院意願。
龐一鳴強調,「跨院照會」上路後,「小病賴在急診」或不願接受轉院病患需自付就診費;至於外界關心急診小病如何界定,健保署目前傾向以血壓、體溫等生命徵象進行專業認定,全案將提本月健保會討論,希望獲共識與支持,最快今年底實施。

標籤:



2013年8月29日 星期四

「間歇性跛行」--「下肢複雜性血管整型術」將納入健保給付


【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
電視廣告中,有人問火場中的阿伯:「為什麼不趕快走?」「我雙腳都麻掉了,是要怎樣走?」許多老人家因老化或糖尿病,周邊動脈阻塞,出現間歇性跛行,健保署昨天指出,「複雜性血管整形術」將納入給付,幫助下肢血管重建,避免患者截肢,估計1年有近萬人受惠。

健保署醫務管理處專門委員李純馥指出,台灣人口老化,糖尿病人數激增,不少病人下肢動脈血管硬化、狹窄,下肢血液循環不良,飽受間歇性跛行困擾。健保署過去只支付單純性血管整形術,但患者下肢阻塞血管不只一條,於是增列複雜性血管整形術,支付點數為1萬7327元。

台大醫院心臟外科主治醫師吳毅暉表示,若把人體血液循環比擬為自來水管線,心臟輸出的血液要流到全身,就像自來水廠從幹管經由小水管接到各個家庭,但愈到末端愈可能因管線老舊而阻塞。所以,患者一旦出現下肢血管病變,行走時會因小腿肌肉缺血缺氧而痠麻、疼痛,甚至休息時也痛,嚴重者可能因肢端潰瘍、壞死,恐面臨截肢命運。

吳毅暉說,間歇性跛行造成病人相當程度的痛苦及困擾,當症狀輕微時,患者必須戒菸,控制血糖及血脂肪,適度運動,並搭配使用血管擴張劑或血小板抑制劑,改善症狀。一旦血管阻塞嚴重或有多處阻塞,必須進行血管整形或重建,並衡量病人年齡及有無系統疾病,評估選擇雷射、氣球擴張、動脈硬化內膜切除術,或直接取自體靜脈血管進行繞道手術。

全文網址: 下肢複雜血管整形 健保給付 - 健保資訊 - 醫藥中心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73678#ixzz2dM2AFbKD
Power By udn.com

標籤: ,



健保新増十項醫療給付


健保新增10項醫療給付項目,預計將有3萬人受惠,支出約3億元。健保署於近期公告,高危險妊娠住院診察費、複雜性血管整型術、支氣管螢光透視檢查、內視鏡冷凍治療,新增為健保給付項目,最快10月1日可實施,內視鏡黏膜切除術、抗酸菌培養、陰道人工網膜外露修復術等皆已實施。

健保署醫務管理組專門委員李純馥表示,以往高風險妊娠民眾住院費,比照一般生產住院費,但醫事人員必須花費更多心力照料,應該給予較高給付,提升婦產醫療品質,未來如胎兒異常或多胞胎等孕婦住院,將給付更高費用,1年約可受惠1萬人,確保胎兒和母親都能有最好的醫事照護。

因考慮到台灣人口結構迅速老化,糖尿病病患人數快速增加,可能長期受到動脈血管阻塞困擾,造成間歇性跛行,甚至可能截肢,為提升病患的生活品質,健保將難度較高的複雜性血管整型術,列入給付項目中,降低相關病患截肢風險,避免生活因此不便,預計1年約有9300人受惠。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全文網址: 健保增10項醫療給付 | 醫二三事 | 健康醫藥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1/8125661.shtml#ixzz2dM15P28Q
Power By udn.com

標籤:



2012年10月27日 星期六

健保新制--自費較高價醫材,手術費仍可分割由健保給付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DRG包裹給付方式將改新制,未來民眾若使用自費醫材時,健保將給付手術費。

推陳出新的醫療器材因為價格日昂貴,多數沒有立刻納入健保。加上健保局對多項手術採取DRG包裹給付方式,反而使得想用新醫材的民眾,因為醫院無法向健保局申報費用,民眾必須自付手術費。健保局公告新規範,包括骨科等DRG手術,民眾若想用健保未給付的高價醫材,健保局會給付手術費,民眾只要自付醫材費用,新制預計12月起實施。

健保局實施DRG手術給付後,因為對手術、耗材等費用採包裹給付,醫院不得要求民眾自費,反而衍生有些人因為有商業保險、或是想用健保沒給付的醫材,醫院卻申報有困難,結果想用好一點醫材的民眾,手術和醫材費用都要自費。

健保局醫審及藥材組科長蔡文全表示,像是骨科就有許多新推出的固定器、骨釘、骨板等醫材,因為價格高未納入健保。

現在健保局訂定自費特材費用規範後,只要廠商向健保局申請核價,民眾想要採用,醫院只要向民眾收取全額醫材自費,手術費則可由健保給付。但新規範也規定,檢驗檢查、注射等使用的敷料、外用消毒藥劑等一般材料,仍不得向民眾收自費。

新光醫院骨科主任釋高上舉例說 ,像是老人家萬一因跌倒骨折,常伴隨有骨質疏鬆症,健保給付的一般骨板固定效果不好,失敗率可能達兩到三成;但若要用較貴的鎖定式骨板,健保卻不能付差額,結果變成「要嘛全部用健保、要嘛醫材手術全部自費」,造成患者動個骨科手術若要用好一點的醫材,再加上自費手術費,自費總額可能要花幾萬元,但12月以後這類情況可以改善。

但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民眾普遍有「貴就是好」的迷思,醫師應該清楚解釋DRG給付醫材、自費醫材間的優劣。新醫材未納入健保,除了可能是價格太高,也可能是療效不明確或是安全性有疑慮等,她要求健保局也應公開這些資訊,民眾才不會被高價醫材牽著鼻子走。

※延伸閱讀》
‧督促盟批:健保被當「吃到飽」

全文網址: 健保新制/自費醫材 健保給付手術費 - 健保資訊 - 醫藥中心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20643#ixzz2AVUaDHxl
Power By udn.com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