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25年2月27日 星期四
2025年2月17日 星期一
眼睛/「飛蚊症」惡化徵兆
「飛蚊症」惡化徵兆
許多中老年人視野會出現飛蚊症,這樣會導致失明嗎?羅眼科診所總院長羅英源在臉書專頁「羅眼科睛采眼科-彰化白內障視力保健專家」發文表示,大多數情況下,飛蚊症本身「不會」直接導致失明,但飛蚊症突然變得嚴重,伴隨光閃,或視野出現模糊時,可能是視網膜破孔、剝離警訊,若不及時處理,確實可能導致失明,應立即就醫。
影響視力3問題
●玻璃體剝離
羅英源表示,當玻璃體脫離視網膜時,會產生更多的飛蚊或光閃現象。這通常是年齡相關的正常退化過程,但如果保養不當,可能會造成視網膜撕裂或剝離。
●視網膜撕裂或剝離
他提到,當飛蚊症突然變得嚴重,伴隨光閃(如看到閃電般的亮光),或視野出現模糊時,這可能是視網膜破孔、剝離的警訊。視網膜破孔、剝離如果不及時處理,確實可能導致失明,因此需要儘快就醫。
●其他潛在眼疾
羅英源說,嚴重的飛蚊症也可能與,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葡萄膜炎,或眼部創傷等疾病相關,這些疾病需要專業治療,以避免影響視力。
出現4情況急就醫
羅英源提醒,如果飛蚊突然大幅增加,或出現新的飛蚊;伴隨閃光感(尤其在黑暗中看見);視野有缺損或遮蔽感(如窗簾般垂下);視力模糊或明顯下降,請務必立即就醫。
2025年2月16日 星期日
2025年2月11日 星期二
食材/「年糕」長霉吃不得喔
「年糕」長霉吃不得喔
年糕」長霉吃不得喔
年糕長斑快丟! 小心5黴菌「黃麴黴」最恐怖
5種黴菌一次看
●黃麴黴:會產生黃麴毒素,這是一種強烈致癌物,與肝癌高度相關,最具危險。
●雜色麴黴:影響食品品質,可能帶來毒素污染。
●草酸青黴:主要影響食物風味,毒性相對較低,但仍不建議食用。
●短密青黴:可能產生赭麴毒素,這是一種影響腎臟健康的黴菌毒素。
●黃色籃狀菌:多見於低水分食品,可能產生次級代謝物,影響食物品質與安全性。
黃麴毒素 250°C烘烤也難除
張家銘表示,黃麴毒素是由黃麴黴產生,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一級致癌物。許多研究顯示,東亞與東南亞地區的肝癌發生率較高,與食品中黃麴毒素污染有密切關聯。長期攝取黃麴毒素,可能導致肝硬化、慢性肝炎或是肝癌。更令人擔憂的是,黃麴毒素極其耐熱,常見的烹調方式無法破壞它:
●蒸煮100°C:無法完全破壞黃麴毒素。
●油炸180到200°C:毒素仍然殘留。
●烘烤250°C:部分降解,但仍無法完全消除。
這代表,無論蒸、炸、烤,毒素依然存在。只要吃下去,就有可能慢慢累積在體內,對健康造成長期傷害。
從顏色辨別黴菌種類
張家銘提到,黴菌的顏色與其種類有關,根據食品微生物學分析,年糕上常見的黴菌顏色與其種類如下:
●綠色黴菌:可能的黴菌種類為青黴屬,特徵是青綠色或暗綠色的絨毛狀菌落,通常出現在存放較久或潮濕的年糕表面。
●黃色黴菌:可能的黴菌種類為黃麴黴,特徵是菌落呈黃色至黃褐色,是最危險的黴菌之一,可能產生黃麴毒素,與肝癌有關。
●白色黴菌:可能的黴菌種類為酵母菌或某些早期生長的黴菌,特徵是白色棉絮狀或點狀生長,初期可能不易察覺,但隨時間可能變成其他顏色。
●灰色黴菌:可能的黴菌種類為某些麴黴屬或黑麴黴,特徵是菌落呈灰色至深灰色,可能伴隨粉狀孢子或絨毛狀結構。
●黑色黴菌:可能的黴菌種類為黑麴黴,特徵是黑色或深棕色菌落,常見於存放過久或受潮嚴重的年糕上,可能影響呼吸系統健康。
食材有異 立即丟棄
2025年2月9日 星期日
日常生活/「日製保溫瓶」底部貼紙有其特殊功能不能撕
「 日製保溫瓶」底部貼紙有其特殊功能不能撕
不知道大家在購買不鏽鋼的保溫瓶時,是不是都發現它們的底部都有一張貼紙呢?其實這張貼紙有著意想不到的功用,日前在日本的X社群上有日本製造商發文揭密,為大家補充了這個沒什麼人意識到的小秘密,究竟這個貼紙是做什麼用的?讓我們來看一下吧!
日本製造商揭密:保溫瓶底部貼紙不能隨便亂撕!
無論是寒冷的冬季還是酷熱的夏季,大家往往都會帶著保溫瓶,裝著熱呼呼或冰冰涼涼的飲料。但大家是否有注意到幾乎所有的保溫瓶底部都會貼著一張圓形的貼紙呢?
日前日本廚具品牌的官方X發貼文表示,其實這張貼紙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喔!
一般的保溫瓶都是採用「真空隔熱雙層結構」的設計,為了提升保溫和保冷性能,瓶體內部大多採用雙層構造。而這張貼紙正好就作為了保護焊接部位的「保護蓋」。因此要是貼紙被撕掉的話,就有可能導致無法保護焊接的部位。
而在瓶底會必須有貼紙的原因,是因為在製造過程中,瓶底會留有將氣體抽出的焊接痕跡。因此要是沒有將其覆蓋好保護的話,較脆弱的焊接部位就可能會因為碰撞等原因損壞,進而導致保溫性能下降,因此大多數的保溫瓶底部都會貼上一層堅固的保護貼來保護該部位。
此外,這張貼紙還有個獨特的功用!那就是通常在保護貼的中央的貼紙上,也都會印有商品的「批號」,這主要是用來記錄產品的型號和生產編號等。因此當有需要更換保溫瓶的零件時,就能夠從貼紙上印有的種類,輕易地找到自己的產品型號。
如果不小心撕掉保護貼該怎麼辦?
相信有些人在購買後就會立刻將保護貼撕掉,但別擔心!即使撕掉保護貼,保溫瓶的保冷和保溫功能不會立即喪失,只要不是在使用過程中碰撞或清潔時導致毀損,就不會導致保溫的功能性下降或是消失。
若在沒有保護貼的情況下繼續使用的話,就會有比較高的機率導致焊接部位受損。要是損壞的話,除了降低保溫和保冷性能之外,還有可能導致保溫瓶生銹唷!
但即便撕掉保溫瓶底部的貼紙,其實也不是沒有補救的方式。如果已經撕掉了保護貼,那麼就會建議大家使用防水且不易撕破的EP樹脂膠帶或鋁箔膠帶,將其裁剪成符合瓶底的大小後重新貼上就可以。
而這個保護貼紙雖然在一般狀況下不容易脫落,但若是遭遇高溫而導致黏膠變軟或劣化,貼紙就會變得容易剝落。因此若是打算使用洗碗機或是烘乾機之前,可得先詳閱產品說明書,看看該款保溫瓶是否能夠使用喔!
日常生活/「超慢跑」應注意事項
「超慢跑」應注意事項
「超慢跑」低強度不等於零風險
超慢跑風靡全球,簡單易入門,適合全家大小一起練。不過,桃園聯新運醫中心醫師吳易澄表示,雖然超慢跑看似輕鬆,但若姿勢不正確,也可能引發運動傷害,像是髖部與膝蓋疼痛、足底筋膜炎、小腿肌肉拉傷或下背部疼痛,提醒運動前應伸展,並注意姿勢的正確性,遠離運動傷害
●潛在傷害1—髖部與膝蓋疼痛:腿部動作幅度小,部分肌肉負擔過重,可能引發髕骨肌腱炎或髖關節不適。記得跑步時膝蓋微彎、不打直,大腿不要抬太高,減少對膝關節的負擔,同時也應加入深蹲、側抬腿的日常訓練,鍛鍊臀部和下肢肌肉。
●潛在傷害2—足底筋膜炎:長時間慢跑可能增加腳底過度的壓力,出現足跟疼痛,因此建議在具彈性的瑜伽墊上練習或穿著支撐性良好的跑鞋,減輕足底壓力。
●潛在傷害3—小腿肌肉拉傷:維持低速時間過長,小腿肌肉容易僵硬痠痛,因此運動前要充分暖身,運動後靜態拉伸,並補充水分,維持肌肉彈性。
●潛在傷害4—下背部疼痛:核心肌群若不夠強,跑姿不穩定,可能讓下背部承受過大壓力,因此平時應加強核心訓練,如平板支撐,維持正確跑姿,提高軀幹穩定性。
吳易澄提醒,超慢跑雖然是1種相對安全的運動,但運動前的伸展動作非常重要,並要注意姿勢的正確性,才能避免隱藏的運動傷害,減少受傷風險。
2025年2月7日 星期五
食材/「花椰菜」綠、白、紫、橘各有不同營養成分
「花椰菜」綠、白、紫、橘各有不同營養成分
常說要吃彩色蔬果,但很多人不知道花椰菜有4種顏色!台北農產運銷公司在臉書專頁「臺北農產」分享,除了常見到的白花椰外,還有綠花椰、橘花椰、紫花椰,它們都是營養爆表的彩色花椰菜。無論是蒜香清炒、沾胡麻醬、炒飯、焗烤、濃湯萬用不踩雷,也能將它們組成「彩虹烤蔬菜盤」,淋橄欖油烤箱200度,烤15分鐘,再灑上綜合香料即可享用。
白花椰 心血管守護神
白花椰是經典百搭王,有硫化合物,自帶抗氧超能力,為心血管守護神,能幫身體大掃除。
綠花椰 助骨骼強壯
綠花椰非常見的青花菜,是健身控的最愛之一,富含葉黃素、葉綠素,保護眼睛、骨骼強壯。
橘花椰 守護視力
橘花椰是吃得到陽光的稀有款,自帶天然甜味劑β-胡蘿蔔素、玉米黃素守護3C族視力。
紫花椰 抗發炎、抗氧化
紫花椰是自帶美顏濾鏡的夢幻款,有抗發炎的功效,其花青素的抗氧化能力約維生素E的50倍。
日常生活/「蘇打粉」「檸檬酸」「過碳酸鈉」如何使用及有哪些禁忌?/很重要
「蘇打粉」「檸檬酸」「過碳酸鈉」如何使用及有哪些禁忌?/很重要
大掃除時,選對清潔用品能讓清潔更有效率!其中「小蘇打」、「檸檬酸」和「過碳酸鈉」是常見的天然清潔神器,但它們的用途與效果各有千秋,選擇時需因應需求。《良醫健康網》以下整理小蘇打、檸檬酸、過碳酸鈉的功效、用法與禁忌,讓你大掃除事半功倍。
一、小蘇打
小蘇打粉是碳酸氫鈉(Sodium Bicarbonate)的俗稱,屬於鹼性成分,油脂只要遇鹼就會發熱皂化、溶於水、好清潔。此外,小蘇打粉具有溫和的研磨效果,而且本身無毒、對環境友善,相當適合日常清潔。小蘇打適用於以下3種髒污:
2025年2月3日 星期一
日常生活/「泡溫泉」那些人不適合
染流感泡湯排毒助復原?
醫:害身體系統中毒
醫師建議,流感患者應避免泡溫泉,改為其他適當的方式,如透過熱敷或泡腳,促進血液循環。
很多人以為熱氣可以排毒,因此得流感時,也想說泡個湯快快好?對此,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解答,不建議流感患者泡溫泉!因泡溫泉容易使身體負擔增加、影響呼吸系統、免疫系統,同時也可能增加傳染風險,「泡溫泉並不是排毒,當下是造成身體系統中毒」,反倒建議優先專注於休息與康復,待完全康復後,再考慮泡溫泉。
●身體負擔增加:溫泉高溫影響體溫調節,而流感患者本身可能已有發燒,泡溫泉會進一步提高體溫,導致身體負擔增加,甚至引發中暑或脫水。此外,流感期間,身體正在對抗病毒,泡溫泉可能加速代謝與心率,導致能量消耗過大,疲勞加重。
●呼吸系統影響:流感可能引起喉嚨痛、咳嗽、鼻塞等症狀,但溫泉的高濕度環境反而可能使氣道分泌物增加,導致呼吸困難或痰液堆積。對於有氣喘或慢性支氣管炎的流感患者,泡溫泉可能誘發支氣管收縮,導致喘息或呼吸不順。
●傳染風險高:流感病毒可透過飛沫傳播,泡溫泉時與他人近距離接觸,容易將病毒傳染給他人,尤其是在密閉或人多的溫泉池。另外,溫泉設施的毛巾、座椅、浴池邊緣可能有病毒殘留,增加他人感染風險。
●免疫系統影響:當身體處於高溫環境,免疫系統反應可能被抑制,導致康復時間延長,甚至使病情惡化。不只如此,流感患者可能因免疫力下降,導致細菌感染(如肺炎、鼻竇炎),泡溫泉可能進一步削弱免疫力,使病情惡化。
黃軒建議,流感患者應避免泡溫泉,改為其他適當的方式,如多休息,讓身體專注於對抗病毒;多喝溫水,維持水分補充,避免脫水;改用熱敷或泡腳,促進血液循環,而非全身泡溫泉;並避免前往公共場所,以防傳播病毒,待病情完全康復後,再考慮泡溫泉,避免復發或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