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14年6月26日 星期四

名醫推薦--智齒拔除實例(二階段牙根牽引術)


〔記者魏怡嘉/台北報導〕

24歲的隨小姐,因臉頰嚴重腫脹、疼痛難耐至醫院牙科求診,醫師檢查發現是阻生智齒(未長全的智齒)所引發的蜂窩性組織炎,在控制好蜂窩性組織炎後,唯有拔智齒才能避免再復發,經由於X光片顯示隨小姐的智齒牙根與神經相接觸,拔牙稍有不慎就會傷到齒槽神經,變成永久性麻木,牙醫師最後施予牙根牽引術二階段拔牙,安全為隨小姐拔掉智齒。

北醫口腔顏面外科主治醫師顏明良表示,民眾常見智齒長歪或無法順利萌發,加上智齒常因清潔不易引起牙齒周圍組織發炎,造成疼痛及影響咀嚼,甚至引發感染,所以治療上醫師多以拔除為主,但智齒可不能亂拔,稍有不慎傷及齒槽神經,輕者顏面感覺異常,重者變永久性麻木,即飲食冷熱、咬破下唇甚至流口水都不再有感覺,而臨床上大約有2%~3%的病患會發生這樣的情形。

為了避免拔智齒所可能引起的傷害,顏明良指出,決定為隨小姐施予「牙冠切除暨牙根牽引術」二階段拔牙法,其在第一階段先將阻生智齒的牙冠切除,但與神經管道相接觸的牙根暫不移除,並在牙根裝上矯正裝置,第二階段則進行牙根牽引,待牙根移動且離開神經管道後,再手術移除牙根,這樣的拔牙方式,即可將拔牙時造成齒槽神經受傷的風險大幅降低,病人治療時間約3週至3個月不等,依病人年紀及牙齒位置而定。

標籤: ,



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

生活報報---好醫師那裡找?


好醫師哪裡找?國立中興大學管理學院實驗室開發找好醫師APP,收錄四千筆國內知名雜誌和醫師公會所評選的好醫師名單,民眾只要動動手指,就能輕鬆得知所需資訊,這款APP十一月已經在Android平台上架,校方選擇在醫師節發表。

國立中興大學資管系副教授陳育毅指出,開發找好醫師APP,其實是師生的親身經驗,生病時,沒有太多的心力找資料,但又很想知道哪些醫生曾被民眾推薦及媒體報導,因此實驗室經過兩個月的開發,彙整台灣具公信心的機構所報導或表揚過的好醫師名單。

名單中包含商業週刊良醫推薦網、嬰兒與母親雜誌全國婦產科&小兒科好醫師大調查、康健雜誌找對醫生看對科、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熱心公益醫師、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台灣醫療典範獎得主等,方便民眾用手機查詢。

研究團隊成員興大資管所研究生楊子毅表示,找好醫師APP可利用兩種方式來尋找──依縣市瀏覽搜尋、或者以附近位置搜尋,使用者先選擇要找尋的科別,再依需求使用縣市瀏覽或附近位置搜尋,找到屬意的醫生後,直接導航醫生所在的院所,醫生記錄也可收藏方便日後查詢。

標籤:



2012年11月8日 星期四

細菌性心內膜炎不可輕忽


〔中央社〕李姓男子發燒、四肢無力、骨頭痛,醫師發現他是心臟瓣膜被細菌吃掉,李男剛開始只以為是感冒及椎間盤突出,差點送命。

李姓男子今天以國泰醫院第8000例開心病患身分,現身院方記者會。他說,今年4月以為感冒發燒,沒想到全身愈來愈痛,痛到起不了床,到國泰醫院驗血檢查,發現是敗血症。

這輩子從未生大病住院的他,這次「全身都修理」,82天才出院。

國泰醫院心臟內科主任侯紹敏說,李姓男子就醫時嚷著腰痛,檢查發現腰椎膿瘍,但莫名發燒、倦怠、喘不過氣來,再經檢查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到心臟二尖瓣,造成細菌性心內膜炎,經抗生素治療、開刀換上人工瓣膜,才免於心衰竭死亡。

侯紹敏說,細菌性心內膜炎感染,80%是口腔外科或牙科治療後,細菌侵入感染;李姓男子病前沒有看牙病,推測可能腰椎膿瘍的細菌跑到全身,或在空氣不好的倉儲工作,又因酗酒、糖尿病、老化等因素,免疫力較差,才讓細菌吃掉心臟瓣膜。

國泰醫院累積約50例細菌性心內膜病例,患者全數被救活,心臟內科主任醫師王榮添提醒,莫名發燒、喘不過氣,有可能是這種疾病,第一線醫師用聽診器聽心臟有無雜音等理學檢查,以及心臟超音波、血液生化檢查,釐清病因後對症治療。

標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