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25年9月29日 星期一

腸道相關/「腸躁症」同「大腸癌」如何分辨

 「腸躁症」有可能變成「大腸癌」嗎?怎麼區分2者差

現在人的飲食中不乏油膩、高糖或高鈉的精緻食物,因此腸胃常有不適,當開始反覆拉肚子、便秘時,又會不自覺地緊張與擔心身體是否出了狀況,腦海演練千萬種劇情,到底大腸癌和腸躁症要怎麼分辨?各別的症狀又有哪些?豐榮醫院一般外科、大腸直腸肛門外科主治醫師鄭智勇將給予最專業的解答!

全文詳



眼疾/「黃斑部皺褶」新發現需及早介入手術俾維術後視力品質/北榮

黃斑部皺褶」新發現~~需及早介入手術俾維術後視力品質/北榮

黃斑部皺褶不是小問題!北榮研究揭膠質細胞是惡化關鍵

眼睛是靈魂之窗,透過它可以清楚的看到這五彩斑斕的世界,你認識它嗎?眼球構造中一個至關重要的部分「黃斑部」,它位於視網膜的中心,負責我們最精細、最清晰的中心視力,而黃斑部皺褶,就是其中一種常見的黃斑部病變,它就像一張在視網膜上不斷收縮的保鮮膜,悄悄地扭曲我們的世界。

北榮揭祕:視力惡化元凶竟是膠質細胞增生

臺北榮總眼科部與病理檢驗部合作研究發現,黃斑部皺褶的嚴重程度與薄膜中細胞的組成息息相關,研究顯示膠質細胞大量增生與視力惡化有顯著關聯,傳統上僅依據視力下降程度或共軛光掃描儀影像分期來決定手術時機,並不足以準確預測術後視力。如果等待膠質細胞大量增生並造成明顯結構破壞後才接受手術,往往難以完全恢復視力。因此,當出現視覺困擾時,生活已經受到影響,及早手術有助於保留視網膜功能並提升術後視力恢復的可能性,有助於降低黃斑部結構發生不可逆破壞的風險。

如糖果紙遮眼!中年以上最常見 糖尿病患者更要小心

北榮眼科部視網膜科主任林泰祺表示,黃斑部皺褶是常見的眼底疾病,好發率約占總人口的5.3%至18.5%,多見於中年以上族群,糖尿病患者、曾有視網膜發炎、剝離或裂口病史者為高危險群。他指出,臨床上可透過眼底鏡或OCT檢查來診斷,一旦黃斑部受影響,中心視力就會大幅下降,他形容,黃斑部皺褶就像一張糖果紙,緊緊包覆並拉扯黃斑部,病人最早會出現「看東西扭曲變形」的症狀,甚至影響生活品質。


這項研究突破學界過往對黃斑部皺褶的病理認識,台北榮總副院長曾令民表示,此重大研究發現,可作為眼科醫師在判斷手術時機重要參考,醫病共同守護黃斑部這個最重要的視覺中樞,以維持病人良好的生活品質。

病理檢驗顯示:膠質細胞比例高 術後恢復可能受限

北榮病理檢驗部醫師王蕾琪說明,為了解黃斑部皺褶的組成,研究團隊將手術取下的患者檢體,經過染色等前處理,再以機器做成厚度僅4到5微米的切片。王蕾琪醫師指出,這項作法突破過去其他研究中,因皺褶組織中細胞堆疊、無法分析組成的問題。

檢驗發現黃斑部皺褶的薄膜主要由膠質細胞、玻璃體細胞和纖維細胞組成,其中膠質細胞比例最高,且隨病程持續增生。臨床觀察發現,膠質細胞比例越高的患者,手術後視力恢復的情形往往較不理想,顯示其在疾病惡化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團隊也指出,膠質細胞的異常變化可能早於OCT影像顯示,因此若僅依靠影像檢查,往往難以及時判斷病情惡化。

及早動手術 更有助於提升視力改善機會

更多内容



2025年9月28日 星期日

腎臟病/醫藥最新/「糖尿病+腎臟疾病+高血壓」最新用藥及早介入可延緩洗腎26年

 醫藥最新/「糖尿病+腎臟疾病+高血壓」最新用藥及早介入可延緩洗腎26年

轉載自



2025年9月27日 星期六

食材/「紅藜」~瑴穀界的紅寶石

 「紅藜」~瑴穀界的紅寶石

認識紅藜

紅藜」原生於臺灣的高山,是臺灣原住民耕種數百年的原生種糧食作物,因此被稱為臺灣藜。

因其色彩為獨特的紅色,所以也被稱為紅藜。

紅藜富含澱粉酵素,在早年經常做為釀製小米酒的原料,英文名稱為 Red Quinoa,與大家熟知的藜麥」為同科、同屬的親戚,但營養價值更高

 

紅藜的營養成分

紅藜富含營養素、纖維、蛋白質比起其他的穀類含有更多的高營養含量,被譽為「超級食物」,對人體健康具有許多益處。

  • 蛋白質含量高達 14% 

與小麥相當,為稻米的 2 倍,是蔬食者絕佳的植物蛋白質選擇。

  • 優於維他命C、E的超強抗氧化效果 

富含類黃酮、甜菜苷等植化素,緩解慢性發炎與預防心血管狀況,抑制癌症腫瘤發生。 

  • 膳食纖維比白米高出 10倍 

其膳食纖維高達 14%,為燕麥的 3 倍,地瓜的 7 倍。
足量膳食纖維攝取有助於維持腸道以及心血管健康,同時亦可幫助消化,增加飽足感。 

  • 豐富礦物質 

「鈣質」含量高達 2,523 ppm,為稻米的 42 倍,鐵質與鋅的含量更為地瓜的 11 倍與 8 倍。

  • 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紅藜油脂含量不高,但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對於維持心血管健康具有良好效果。

 

紅藜的產地

臺灣紅藜的產地,主要分布在東部&南部 1,500 公尺以下的中、低海拔山區

已發表的報告指出,2015 年僅剩阿美族、排灣族&魯凱族原住民有小量的栽種。

  • 目前在屏東、高雄、臺東的山區部落有少量栽培
  • 桃園大溪、台南學甲、花蓮也有種植

紅藜與藜麥很不同

以下我們會紅藜代表台灣紅藜紅藜麥代表進口藜麥,進一步介紹兩個品種的不同之處。 

紅藜與紅藜麥「種類」不同

紅藜(Red Quinoa)與藜麥(Quinoa)是同科同屬的近親關係,也因為品種相似,兩者的中英文名字常常被混用。

台灣的原生紅藜已在 2008 年 12 月正名為「台灣藜」,
而產自南美的「藜麥」除了和台灣原生紅藜有不同的學名,在外觀、味道、口感和營養成分上也都不一樣。

更多內容



2025年9月25日 星期四

癌症/「肺癌」精準醫療與免疫療法/許人文醫師(烏日林新醫院癌症副院長暨胸腔內科主治醫師)

 「肺癌」精準醫療與免疫療法/許人文醫師(烏日林新醫院癌症副院長暨胸腔內科主治醫師)

許人文強調,吸菸者是肺癌高危險族群,甚至不抽菸者都可能罹患。肺癌治療可透過精準醫療與免疫療法,大幅改善病情,是新世代肺癌治療的希望,建議有肺癌家族史的民眾必須定期檢查,早期發現及早抗癌,重拾良好生活品質。

全文詳



2025年9月20日 星期六

心贜病相關/讀懂身體拉警報訊息~心臟外科醫師分享

 

讀懂身體拉警報訊息~心臟外科醫師分享

如果發現自己腳有浮腫的跡象,可別輕忽,這不單純是循環不好,很可能是危及心肺肝腎的警號。心臟外科醫師楊文凱在臉書分享一則病例,70歲的患者發現自己右大腿粗了一圈卻不以為意,以為只是水腫而已,不料沒幾天就呼吸困難、胸部悶痛緊急送醫,診察發現是致命的雙側肺栓塞。

楊文凱醫師表示,這類情況在臨床上並不少見,並指出「腿腫」不僅僅是「水腫」或「靜脈曲張」這麼單純,強調指出這狀況往往是,心肺循環出現「壓力失衡」或「血流障礙」的第一個現象。

腿雖然是身體的末端器官,卻是在循環系統中扮演重要角色!他解釋,血液從心臟打出後,必須靠靜脈系統抵抗重力才能回到右心房、右心室,再進入肺循環完成氧氣交換。這個循環過程中,腿部靜脈的回流壓力最大、路徑最長,因此整體靜脈壓力升高,心臟、肺循環效率受阻下降時,最先表徵的部位就是腿。

楊醫師也表示,數種心臟疾病與腿腫有關:


更多内容


下肢與腹部,導致水腫。常見症狀會是雙腳腫脹,按下會凹陷;肝腫大、右上腹悶脹、容下降,尤其有肺氣腫、肺高壓患者、慢性心臟病與心肌梗塞病史者要特別注意。

  • 沒有

    閉鎖不全:三尖瓣逆流導致右心室收縮時,部分血液回流至右心房與靜脈系統,使靜脈壓力持升高。隨時間累積,出現周邊水腫、腹水與肝腫大等右心鬱血徵象。常見症狀有兩腿水腫(右側較明顯)、右上腹悶脹、運動易喘,尤其有瓣膜病、心內膜炎、肺高壓、長期心房顫動患者要注意。

  • 鬱血性心衰竭:當心臟整體泵血功能變差,不論是左心或右心,血液回流會受到影響,導致全身靜脈壓力升高、體液滯留。常見症狀是雙腿水腫(午後或久站後加重)、端坐式呼吸、體重增加、容易疲倦,有未控制高血壓、冠心病、心肌病變與高齡腎病患者須留意。

  • 肝臟或腎臟功能不全:肝硬化時,因肝臟變硬、血流受阻,導致門脈系統壓力升高,加上白蛋白減少液體滲出血管,引發下肢水腫與腹水;腎病則因蛋白流失與鈉水滯留,導致全身浮腫、腿部腫脹。常見症狀有雙腿水腫、泡沫尿(腎病)、腹水(肝硬預警的情況下,可能直接導致右心室衰竭與猝死風險。常見症狀有單側腿腫、突發性喘、胸悶、低血氧,嚴重者可能休克或猝死,若民眾是手術後、長期臥床、常久坐,或是懷孕、癌症病人或有血栓病史務必要留意。

  • 三尖瓣閉鎖不全:三尖瓣逆流導致右心室收縮時,部分血液回流至右心房與靜脈系統,使靜脈壓力持續升高。隨時間累積,出現周邊水腫、腹水與肝腫大等右心鬱血徵象。常見症狀有兩腿水腫(右側較明顯)、右上腹悶脹、運動易喘,尤其有瓣膜病、心內膜炎、肺高壓、長期心房顫動患者要注意。

  • 鬱血性心衰竭:當心臟整體泵血功能變差,不論是左心或右心,血液回流會受到影響,導致全身靜脈壓力升高、體液滯留。常見症狀是雙腿水腫(午後或久站後加重)、端坐式呼吸、體重增加、容易疲倦,有未控制高血壓、冠心病、心肌病變與高齡腎病患者須留意。

  • 肝臟或腎臟功能不全:肝硬化時,因肝臟變硬、血流受阻,導致門脈系統壓力升高,加上白蛋白減少,引發下肢水腫與腹水;腎病則因蛋白流失與鈉水滯留,導致全身浮腫、腿部腫脹。常見症狀有雙腿水腫、泡沫尿(腎病)、腹水(肝硬化)、食慾差、疲倦,慢性肝病、肝硬化、洗腎患者、糖尿病患者要小心。楊文凱醫師提醒,很多心臟病患者在早期不會出現典型的胸痛心悸的症狀,反而先是從腿腫、鞋子變緊,甚至肌肉失去彈性般,按壓後沒有回彈這些徵狀開始,是靜脈壓力升高或是右心負荷異常給你的警報,如果事態發展到腿部突發腫脹,併合到呼吸困難、胸悶等病徵,這時往往病變很快、高險高,且不易自我恢復。最後他針對長期高血壓患者、慢性肺病病人、癌症病史者、曾有血栓經驗者一定要留意腿腫的情形。




2025年9月19日 星期五

癌症/「鼻咽癌」早期症狀及預防

 鼻咽癌」早期症狀及預防

為什麼會得鼻咽癌?」台中睿恩耳鼻喉科診所院長張進芳醫師指出,許多人誤以為癌症與菸酒習慣有關,但鼻咽癌與菸酒的關聯性小,而且發生成因更為複雜。鼻咽癌發生的主要和以下三大因素有關:

 

基因遺傳:

亞洲人,特別是華南沿海地區(如廣東)及台灣的客家族群,罹患鼻咽癌的風險較高。若一等親內有家族史,更應提高警覺。

 

EB病毒感染: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的感染會增加鼻咽癌的發作機率。這種病毒十分常見,幾乎所有人都曾感染過,但僅有少部分人會因此罹癌。


早期症狀不明顯,這些警訊要留意!

鼻咽癌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容易被忽略。張進芳醫師提醒,若出現以下症狀,應儘速就醫檢查:

 

單側耳朵悶塞感:

這是最常見的症狀之一,若單側耳朵持續感到悶塞,應有所警覺。

 

頸部不明腫塊:

若在單側脖子摸到不明腫塊,且持續未消,可能是鼻咽癌轉移的警訊。

 

其他症狀:

包含痰中帶血絲、鼻涕含血、單側鼻塞、頭痛、臉麻或視力模糊等,都可能是鼻咽癌的相關症狀。

 

如何篩檢與治療?鼻咽癌並非絕症

張進芳醫師建議,高危險群應每年進行一次「鼻內視鏡檢查」,直接觀察鼻咽部是否有異常腫塊或病灶,檢查過程簡單且不會疼痛。一般只要到醫院耳鼻喉科或耳鼻喉科專科診所,向醫師提到「有鼻咽癌史或高危險因子」,掛號就可以進行檢測。這項檢測在港澳或其他國家都要收費數千元,但台灣高危險群則是「掛號」即可檢查。此外,抽血檢測EB病毒的數值,也能作為參考指標。


轉載自



2025年9月15日 星期一

日常生活/「塑膠分類」及塑化劑風險

塑膠分類」及塑化劑風險


小心中毒!一圖秒懂塑膠7分類 「這款」塑化劑最多




更多內容



2025年9月13日 星期六

日常生活/「冰箱膠條」防護省電分享

 


冰箱塗凡士林竟能省電、延長壽命!專家證實


用來保濕皮膚的凡士林,不只是日常生活的保養好物,現在更有專家指出,還可以塗在冰箱上帶來節能省電的效果,更能使冰箱更長壽。

台灣夏季炎熱,為了對抗外部的高溫,冰箱往往得提高運轉功率,以確保內部維持低溫狀態保存食材與飲品。其中,冰箱門框的膠條扮演關鍵角色,必須維持「密封」狀態才能帶來最佳的保存效果,國外家電維修業者《Appliance Tech》就警告,隨著膠條老化、變乾或是沾黏贓物,就可能導致冰箱無法完全密封內部空間。


Appliance Tech》建議,可以定期使用一塊加上少量肥皂且微濕的海綿,清理膠條上的灰塵與污垢,並且要特別注意凹槽、皺摺處,將能感覺到粗糙的表現反覆擦拭。接著再搭配少量的凡士林來進行保養,重新滋潤膠條並且使其鎖住水分,避免其變得乾燥。通過定期保養膠條,可以維持冰箱的密封性,降低額外的電力消耗與運轉。

倘若不確定冰箱的膠條是否有問題,英國知名冰箱品牌 Beko 高層 Salah Sun 亦建議,可以用一張 A4 紙夾在冰箱門上,關上門之後若要將紙張拉出,會感受到明顯的阻力,這樣代表有足夠的密封性,倘若很輕易就能抽出來,則可能是膠條要汰換了。


更多内容



2025年9月8日 星期一

食材/「黑木耳」超級食物報你知

 「黑木耳」超級食物報你知

日常餐桌上黑木耳經常可見,可能是一碟爽脆的涼拌菜,或是一道美味甜湯。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表示,國外研究很早就發現,黑木耳裡的多醣體有助免疫力維持平衡,黑色素則像天然的抗氧化盾牌,可清除自由基、延緩老化。更驚人的是,它的鐵、鈣含量遠高於肉類,營養價值一點也不輸昂貴補品,堪稱是「平價鐵補劑」。

鐵含量達菠菜20倍

張家銘於臉書專頁「基因醫師張家銘」發文指出,很多人都覺得黑木耳,只是「配菜」,但其實黑木耳可不是單純的配角,而是默默守護我們健康的小幫手。研究發現,它的鐵含量是菠菜的20倍、肉類的將近50倍,對容易缺鐵性貧血的女性、青少年,甚至素食族群來說,黑木耳就像是「平價鐵補劑」。


張家銘進一步提及,至於每公斤黑木耳的鈣含量約有5.2公克,為肉類的80多倍。對於長輩、更年期後骨質快速流失的女性來說,每天攝取一些黑木耳,就是守護骨骼的秘密武器。此外,黑木耳大約含10%的蛋白質,裡面有白胺酸、離胺酸等必需胺基酸,對於維持肌肉也相當重要;至於它的脂肪含量只有0.2%,因此可說是低負擔、高營養的食材。

多醣體降發炎、抗腫瘤

另,張家銘說,更特別的是,它的多醣體大多屬於1,3-β-葡聚糖,這種結構已在許多研究裡證實,有益調節免疫、降低發炎,甚至具有抗腫瘤的潛力。再加上所含黃酮類物質與維生素,黑木耳可說是台灣人隨手可得的「超級食物」。

張家銘強調,這些科學研究最後的意義,都要回到日常生活落實。例如:知道黑木耳的多醣體有助免疫,建議你把它當成每天補充的天然小藥房;知道它的鐵和鈣含量高,提醒你善用它來預防貧血和骨質疏鬆;知道它的脂肪含量超低,表示是控制體重時可以放心大口吃的食材。

張家銘提醒,黑木耳不是昂貴的保健品,卻能給身體滿滿的養分。每天攝取一點點,日積月累就是最平實可靠的健康守護。

更多内容



'25.09.08【愛健康│聽醫生的話】陳榮堅醫師談「吃不胖不是福 小心背後健康危機」



2025年9月7日 星期日

腎臟相關/適量喝水,過量易傷腎

 適量喝水,過量易傷腎

我們每天正確喝水量到底是多少?喝水公式一是體重的3%~4%,比如說60kg的人(6X3=18,6X4=24一天就要喝1800~2400ml,70kg的人就要喝2100~2800ml),這些水分總量包括食物、水果、飲料、湯汁等都算在內,3%是最基本量,若你有泌尿道結石體質、泌尿道感染、正在感冒、容易痛風、慢性腎衰竭等需要多喝水就建議喝到4%。但是若是你有心臟衰竭、肺水腫、肝硬化、慢性腎衰竭或洗腎每日尿量已經明顯減少,這些是必須限水的狀況,這就不能依照著這個公式大量喝水,尿液減少卻大量喝水會造成急性肺水腫有生命危險。

人體含水比例大約在50%到70%之間。 新生兒體內水分比例較高,可達75%,而隨著年齡增長,體內水分比例逐漸下降,成年男性約為60%,成年女性約為50-55%,水參與了人體的血液循環、新陳代謝、消化吸收、酸鹼平衡、廢物排泄等,是人體最重要的元素。腎臟就是人體的過濾器,而每一顆小小腎絲球就是一顆顆小小的過濾球,過濾器最重要的就是水分的進出與平衡,毫無疑問的水在人體的腎臟功能是完全佔了最重要的色。但,很多人一輩子都因為錯誤喝水傷腎卻不自覺,今天就來談談這樣喝水超傷腎,十大錯誤喝水壞習慣傷腎排行榜,想一想你是否不知不覺因為錯誤水傷了腎臟,共中了幾個?

接著就直接來看十大錯誤喝水壞習慣傷腎排行榜:

更多内容



腎臟病相關/體重不明原因下降合併蛋白尿

 體重不明原因下降合併蛋白尿


體重下降可能對應的疾病



2025年9月6日 星期六

眼睛相關/「白內障手術」及「人工水晶體選項」

 白內障手術」及「人工水晶體選項」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白內障是長者最常見的眼科疾病之一,影響日常駕車、閱讀及生活起居。國泰綜合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黃楚軒指出,白內障為水晶體隨年齡增長逐漸混濁,導致光線無法正常傳導至視網膜,引起視力模糊、對比下降、眩光或夜間駕駛困難等。除老化外,糖尿病、外傷、手術或長期使用類固醇亦會增加風險。

微創技術發展 手術更安全恢復更快

黃楚軒醫師表示,現階段唯一有效治療為手術,採門診方式進行,患者無需住院。術前須接受視力、角膜弧度及眼軸長度等檢查,以計算人工水晶體度數。手術多採局部麻醉,經約兩毫米切口以超音波乳化術吸出混濁水晶體,並植入人工水晶體。而近年飛秒雷射輔助技術問世,使切口與囊袋切開更精準,減少超音波能量使用。大多患者於術後幾日即視力改善,一至二週後恢復日常生活。

人工水晶體種類多 應依需求選擇

黃楚軒醫師指出,人工水晶體選擇為手術重要環節。單焦點水晶體最常見,但需搭配眼鏡輔助近距離視力;多焦點水晶體可兼顧遠中近距離,惟夜間可能出現眩光或對比降低;延伸焦點水晶體可提供一定對焦深度並減少眩光。散光患者可選擇散光矯正水晶體,有些則具藍光過濾功能以保護視網膜。應與醫師充分溝通,依生活習慣與需求選擇最適合類型。

及早就醫治療 改善視力與生活品質

黃楚軒醫師指出,白內障手術技術已趨成熟,過程安全且恢復期短。若長者出現視力模糊或日常受影響,建議及早就醫並評估手術,可有效改善視力與生活品質。

全文載自



2025年9月5日 星期五

尿液檢測相關/「尿液肌酸肝值」過高過低有問題?

 

尿液肌酸酐,太高太低有問題 ? 

作者: 葉時孟醫師 ( Shih-Meng Yeh, MD ) 

尿液肌酸酐太低,腎臟出問題了 ? 

尿液肌酸酐濃度的參考值可能舉例來說,一個 60 公斤的成年人,以每公斤體重每日排出 20 mg 肌酸酐來說,每日排出的肌酸酐量就約為 60 x 20 = 1200 mg。


一個人若水喝得很少,尿液極度濃縮的情形,尿量最少每日約 500 c.c.,即 5 dl ( 公合 ),測出的尿液肌酸酐濃度就約為 1200 / 5 = 240 mg/dl。 

反之,若水份喝得足夠,尿液一天的排出量有到 2000 c.c.,即 20 dl,則測出的尿液肌酸酐濃度就約為 1200 / 20 = 60 mg/dl。

以上就可能是尿液肌酸酐濃度正常參考值的來源。尿液的肌酸酐可能因為肌肉量少、流失,大量飲水 ( 尿量稀釋 )、腎功能衰退 ( 排出肌酸酐量變少 ),還有一些藥物的影響 因此而降低。




腎臟/你的腎功能還好嗎?必知腎絲球過濾率與蛋白尿的秘密!

 你的腎功能還好嗎?必知腎絲球過濾率與蛋白尿的秘密!

作者:安馨楠梓內科診所劉承恩院長

到底我的腎功能是好是壞?

腎臟疾病分期與風險

如何診斷慢性腎臟病


在臨床上,慢性腎臟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診斷標準需符合以下條件之一且持續至少3個月eGFR低於60、UACR超過30,或在影像檢查(如超音波)或病理切片中顯示出腎臟實質病變或損傷的證據

預估腎絲球過濾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簡稱eGFR)


腎絲球過濾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簡稱GFR)的正常值會受年齡、性別及體型影響。隨著年齡的增加,GFR會逐漸下降。40歲以後,每增加一歲,GFR平均下降約1。因此,對於已達80或90歲的年長者而言,eGFR低於60並不罕見。

一個理想的腎絲球過濾率(GFR)檢驗指標應該是穩定生成並且僅通過腎絲球過濾排泄,這樣血清濃度才能準確反映GFR。至今最標準的測量方法是使用菊糖(Inulin)

菊糖是一種果糖聚合物,當靜脈注射菊糖後,它僅通過腎小球過濾,且不被腎小管重吸收或再分泌。因此,透過測量血液和尿液中的菊糖濃度,可以準確計算腎絲球過濾率(GFR)。

雖然菊糖清除率(inulin clearance)是測量GFR的標準方法,但在臨床上使用非常有限。主要原因在於純化的菊糖不易取得,且檢查過程繁瑣,需要持續靜脈注射菊糖並多次收集血液和尿液樣本,對病人和臨床醫師而言都十分耗時與辛苦。

目前臨床上使用的肌酸酐(Creatinine)主要通過腎絲球過濾,不被腎小管重新吸收,但部分可經近端腎小管分泌。

血中肌酸酐上升通常表示腎功能惡化,肌酸酐值會受到年齡、性別、種族、體型、肌肉量、飲食、藥物及實驗室分析方法等影響。因此,單憑血清肌酸酐值難以準確反映腎功能狀態,容易在以下情況高估或低估腎絲球過濾率。


目前,我國最常用於計算腎絲球過濾率(GFR)的公式是用肌酸酐(Creatinine)帶入Cockcroft-GaultMDRD公式 (可點選MDRD公式連結計算)計算出來的。然而,MDRD公式在接近正常腎功能時往往會低估GFR,這可能會將腎功能正常的人誤診為慢性腎臟病 (CKD),導致不必要的檢查和密集追蹤,增加健保支出。

近年來,腎臟醫學會積極推廣CKD-EPI公式 (可點選CKD-EPI公式連結計算),因其在準確性、適用範圍及預測性上都更具優勢。然而,由於公式轉換涉及所有醫療院所及檢驗單位的調整,目前推廣仍在進行中。


尿液白蛋白與尿液肌酸酐比值(urinary albumin/creatinine ratio,簡稱UACR)


尿蛋白的產生,是腎臟受損的指標之一。蛋白尿的產生原因主要可分為以下四種:

1. 腎絲球性蛋白尿:由於過濾屏障結構受損,導致腎小球的通透性增加(主要是白蛋白尿)。
2. 腎小管性蛋白尿:急性或慢性損傷造成近端腎小管對蛋白質的重吸收能力下降,導致蛋白尿。 
3. 溢出性蛋白尿:當循環系統蛋白產量過高時,會超出腎小管的重吸收能力,造成蛋白尿。這種情況常見於血液系統疾病,如多發性骨髓瘤。 
4. 腎後性蛋白尿:泌尿道的炎症(如感染)會導致蛋白質排泄增加,通常包括白蛋白以外的蛋白質。

這些不同的蛋白尿類型反映了腎臟或泌尿系統的不同病理機制。

預估腎絲球過濾率 (eGFR)與尿液白蛋白尿 (UACR)對腎臟風險的意義


預估腎絲球過濾率 (eGFR) 和尿液白蛋白與肌酸酐比值 (UACR) 是評估腎臟健康的重要指標,兩者在腎臟風險評估中具有不同的意義:

eGFR的意義:

  • eGFR 是估算腎臟過濾血液中廢物的能力,通常以 mL/min/1.73 m² 表示。eGFR 的數值越低,代表腎功能下降的程度越嚴重。eGFR <60 mL/min/1.73 m² 通常是診斷慢性腎臟病 (CKD) 的臨界點。
  • eGFR 能預測腎臟功能的長期變化和進一步惡化的風險,有助於及早干預和治療,減少腎臟疾病進展至終末期腎病的可能性。

UACR的意義:

  • UACR 是檢測尿液中白蛋白與肌酸酐的比值,用來評估腎絲球的完整性與滲漏情況。白蛋白尿是腎臟病變的早期標誌,即使在 eGFR 正常的情況下也可能出現。
  • UACR 的升高,尤其持續高於30 mg/g,表示腎絲球滲透性增加,是腎臟受損或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的重要指標。高白蛋白尿通常預示著更高的腎病進展風險。

當 UACR ≧ 300 且 eGFR < 60 時,與 UACR < 30 且 eGFR ≧ 90 相比,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了 5.93 倍 (95% CI 2.2~4.7),而腎臟事件的風險則增加了 22.2 倍 (95% CI 7.6~64.7)

這些數據顯示出高 UACR 和低 eGFR 的結合對心血管和腎臟事件的預測意義極為重要。當 UACR 和 eGFR 的異常同時存在時,患者發生重大心血管和腎臟事件的風險顯著提高,提示需要加強預防措施和積極治療,以降低這類高風險患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eGFR 可以類比為飛機在墜落時離地面的高度,代表腎臟距離衰竭及需要透析的距離。eGFR 值越低,表示腎功能越差,距離腎臟衰竭的「地面」越近。

UACR 則可比作飛機墜落時的速度,UACR 值越高,代表腎臟功能惡化的速度越快。

因此,這兩個指標結合在一起,可以有效評估腎臟功能的現況及未來惡化的風險。eGFR 顯示當前腎功能的狀態,而 UACR 則反映腎臟損傷的進展速度

總結


結合 eGFR 和 UACR 可以更全面地評估腎臟健康狀況和未來風險。eGFR 顯示腎臟的功能性變化,而 UACR 反映腎絲球的損傷和滲透情況

當 eGFR 下降且 UACR 升高時,風險更大,應積極進行評估和治療;而當 eGFR 正常但 UACR 升高時,也需警惕腎臟病變的早期徵兆,及早採取干預措施。

總而言之,eGFR 和 UACR 的結合使用有助於提高腎臟風險評估的準確性,支持及早預防和管理腎臟相關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