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25年7月25日 星期五

眼睛相關/「飛蚊症」有變化需及時就醫檢查

飛蚊症」有變化需及時就醫檢查

當了28年眼科醫師的高雄長庚醫院眼科部近視防治中心主任吳佩昌,他本身有800、900度的高度近視。早在19歲時,就有飛蚊症,隔年飛蚊症變得比較明顯,散瞳檢查後,發現有視網膜裂孔,立即做了視網膜雷射封孔治療。他常說,幸好自己的專業就是眼科,不然早就變成獨眼龍醫師了。

吳佩昌分享,飛蚊症是正常的生理現象,跟眼球內的玻璃體退化有關。玻璃體是支持眼球形狀的重要結構。原本是像蛋清的透明膠狀物質,一旦開始水化,產生不均勻的水泡、團塊,有如混濁的雜質在眼球裡飄浮,這就是出現在我們眼前的「飛蚊症」。

但高度近視的病友,會因為近視度數把眼軸拉長,導致玻璃體的容量不太夠,而提早發生後玻璃體剝離,常常很年輕就有飛蚊症。在眼科門診看到最年輕的病友,僅有10歲左右。

2大高風險族群注意!後玻璃體剝離恐引發視網膜脫落、出血

而且要特別注意的是,原本跟視網膜貼在一起的玻璃體,在水化的過程中,眼球轉來轉去、晃來晃去,眼球後半部的玻璃體會逐漸跟視網膜分離,造成「後玻璃體剝離」。台灣主要分佈在兩個族群,一是20到40歲的高度近視,二是50歲以後的長者。發生的瞬間可能會出現大量的飛蚊、閃電、黑團。

這是因為玻璃體跟視網膜分開的過程中會拉扯視網膜,當有藕斷絲連的情況,就會呈現出閃電的症狀。這是拉扯視網膜時的過渡症狀,一旦玻璃體跟視網膜完全順利分開,就不會再一直出現明顯閃電的症狀。

同時,有些人的玻璃體跟視網膜黏得比較緊或是視網膜本身比較脆弱,例如:高度近視患者,在拉扯的過程中,把視網膜拉破一個洞,出現視網膜裂孔。眼球裡的水份不停灌進視網膜,就有可能像壁紙淹水,整片脫落而導致視網膜剝離,就得動視網膜復位的大手術,否則可能視野嚴重缺損,最嚴重可能失明。若能在剛發生視網膜裂孔時,及時打雷射把破洞補起來,可減少視網膜剝離的機會。

萬一,在拉扯的過程中,拉破血管導致玻璃體出血,則可能看到紅色、一點一點的黑團,甚至突然眼前一片黑、看不見,就得用超音波追蹤病情的變化。若出血無法順利吸收,又嚴重影響視力,後續有可能需要進行玻璃體切除手術清除眼球中的血塊。

飛蚊症能做雷射、切除治療嗎?醫示警:恐提早白內障


吳佩昌一再提醒,只要發現平常很穩定的飛蚊症,突然出現閃電、黑團、飛蚊很多、視力不佳,一定要盡速到眼科做詳細檢查——散瞳或超廣角眼底檢查,仔細檢查視網膜,是否有破洞或出血,及時處理。第一次檢查完後,可能兩週到一個月左右,再追蹤檢查一次,逐漸拉長回診追蹤的時間,直到病情穩定。

  • 散瞳檢查:前半小時先點散瞳劑,讓瞳孔放大,眼科醫師才能用眼底鏡,詳細檢查視網膜。散瞳後的3~6小時內,會出現畏光和視力模糊的現象。
  • 超廣角眼底檢查:不用散瞳,是在黑暗的檢查室中,利用最新式眼底攝影機,拍下視網膜的影像供眼科醫師判讀,需要病友睜大眼睛配合口令進行檢查,自費約600~1000元。適合沒時間散瞳或有隅角閉鎖性青光眼,這類不適合散瞳的族群受檢。


當有飛蚊症時,能不能打雷射或做玻璃體切除術,把這些干擾視覺的飛蚊去除呢?答案是:一動不如一靜,盡量試著和平共處。

因為打雷射、玻璃體切除手術,都有可能會提早白內障發生及惡化。尤其是玻璃體切除術,有5%左右的視網膜剝離風險,以及萬分之一的眼球感染風險,雖然風險低,但一旦感染,約有一半機會失明。除非病情太嚴重,經過很詳細的討論,不得已才會考慮動手術。

建議有飛蚊症的病友,至少每年做一次眼睛健康檢查。就算剛做過檢查,一旦有大量飛蚊出現,建議立即回診安排散瞳或超廣角眼底檢查,不可拖延。

別把4徵兆拖到變失明!每年必做的6項「保眼」檢查



2025年7月24日 星期四

蚊蟲/「禽蟎」叮咬同蚊子叮咬有何不同?如何預防及護理?

 「禽蟎」叮咬同蚊子叮咬有何不同?如何預防及護理?

被禽蟎咬該怎麼辦、多久會好?要如何消滅家中的禽蟎?夏天蚊蟲多,很多人會以為身上的紅腫包是單純的蚊蟲叮咬,但是如果過了一至兩週還是搔癢難耐,而且被叮咬的位置是在有衣物遮蔽的地方,就要懷疑是「禽蟎」惹的禍


夏天高溫潮濕,被蚊蟲咬似乎是家常便飯,但是台北榮民總醫院發現,從六月開始,診間陸續有患者在前胸、上肢、腹部的地方出現極為搔癢、成群的紅疹,與一般蚊蟲咬傷不同,即使過了一至兩週還是持續搔癢難耐,要求患者回家檢查陽台、窗邊,或是冷氣機附近是否有鳥類築巢,經確認後紅腫包為「禽蟎」叮咬所致。


禽蟎咬症狀與特徵

台北榮總皮膚科光化學治療科主任李定達表示,有別於蚊蟲與跳蚤的叮咬經常是沒有被衣物遮蔽的四肢,「禽蟎」不能跳也不能飛,只能爬行,因此內衣褲旁、胸前、脖子或是肩膀處反而容易被叮咬,而且叮咬範圍比蚊子大很多。

李定達說,目前門診患者全身上下約有 50 至 60 個包,叮咬部位在肚子、胸口、頸部。


禽蟎咬擦什麼藥?

一般民眾面對蚊蟲叮咬時最常使用小護士、白花油或是綠油精等產品,但是這類產品只是在短時間內產生清涼感,舒緩搔癢,對禽蟎叮咬完全失效。

而且持續搔癢也容易引起孩童抓癢破皮造成感染,因此醫師建議,一旦民眾發現有密集的紅疹在不尋常的位置,就要提高警覺,讓皮膚科醫生用抗組織胺或是類固醇以舒緩搔癢與紅腫。

禽蟎咬多久會好?

被禽蟎咬後,會有民眾以為是過敏,李定達解釋,像是蕁麻疹等一般過敏起的疹子,多會在 24 小時內消失,但是禽蟎叮咬可以持續一至兩週

禽蟎怎麼消滅?

李定達表示,雖然禽蟎是鳥類身上的寄生蟲,但是也喜歡侵入室內,停留在棉質或是布料的傢俱、床單上,「尤其禽蟎白天時會躲藏與繁殖,晚上的活動力較強,造成許多人在入睡之後被叮咬」。

李定達提醒,民眾要注意居家環境的清潔,見到鴿子、麻雀築巢或是駐足,也要小心迴避,避免鳥類身上的寄生蟲叮咬皮膚。若有類似症狀除了就醫,也要徹底清潔居家環境,像是用吸塵器清潔布沙發、清除建築物周遭的鳥巢、封閉禽蟎可能入侵屋內的縫隙

全文詳



蚊子叮咬/「小黑蚊」叮咬奇癢無比,怎辦?

 被「小黑蚊」叮咬奇癢無比,怎辦?

如何消滅小黑蚊?小黑蚊的常見問題

神出鬼沒的小黑蚊讓人苦不堪言,想要預防小黑蚊叮咬,手邊又沒有防蚊液,到底該怎麼辦?被小黑蚊咬多久會好?會留疤嗎?下面盤點小黑蚊的5個常見問題,快來熟悉小黑蚊的眉眉角角,才能有效防護與處理叮咬不適。!

Q1:小黑蚊怕什麼?


由於氣味是小黑蚊尋找獵物的判斷依據,所以除了塗抹含有敵避(DEET)的防蚊液來驅趕小黑蚊外,也可以選擇含有香茅、薄荷、天竺葵、迷迭香和薰衣草的精油,薄薄塗抹在身上,就能夠讓小黑蚊自動遠離你!

Q2:被小黑蚊咬多久會好?


通常被小黑蚊叮咬所產生的腫痛、搔癢和丘疹等症狀,大約7~10天左右就會康復,不過因為每個人對小黑蚊的免疫反應不同,所以也有部分被小黑蚊叮咬的人,症狀會持續長達3週。

Q3:小黑蚊會留疤嗎?


有些人認為比起被一般蚊蟲叮咬,被小黑蚊咬更容易留疤,但其實主要是因為小黑蚊叮咬後會引發強烈的搔癢感,導致患者不知不覺的用力搔抓,讓傷口破皮、惡化才留下疤痕,並不等於被小黑蚊叮咬後就一定會留疤。

Q4:小黑蚊過敏怎麼辦?


遭到小黑蚊叮咬後,有些人會出現過敏症狀,衛福部提醒,被小黑蚊叮咬後應先冰敷患處來減輕不適,若產生嚴重的過敏反應,例如水泡、血泡或過敏性休克等,最好立即就醫檢查。

Q5:小黑蚊有疫苗可以打嗎?


目前預防小黑蚊造成的過敏沒有疫苗可以預防,但2023年台中榮總醫療團隊曾嘗試從小黑蚊唾腺中找出過敏原的DNA製成「貼片疫苗」,經動物實驗發現,只要貼3次,減敏效果就可長達10年,但還需要經過更詳細的臨床實驗,才有機會開放大眾使用。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