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18年3月28日 星期三

網路謡言追追追--「草莓」農藥相關問題大解惑

草莓產季即將進入尾聲,不少民眾把握機會品嘗嬌豔欲滴、酸中帶甜的好滋味。但一直以來,草莓背負許多謠言,像是農藥多達20餘種?長相奇怪的不要買?讓許多人又愛又擔心,只能淺嚐輒止;究竟這些謠言是真是假?快來看看專家怎麼說!
檢視相片
(對於草莓的謠言相當多,但許多都是錯誤的見解。圖片來源:賴琬琳)

謠言一/草莓使用多達20種農藥?

專家這樣說:這是最多人對草莓的顧慮,但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助理研究員吳岱融直言,極少數農民才會使用這麼多農藥,「講出來會被人笑!」一般人根本不會用到這麼多,除非不懂得怎麼使用;同時使用這麼多種農藥,也可能讓病害產生抗藥性,「只能說是特例,更何況也沒有多到20幾種病菌讓他噴。」

謠言二/草莓農藥多,造成蜜蜂減少、死亡,長期吃猶如慢性自殺?

專家這樣說:對此,吳岱融也反駁,養蜂通常不會選在農田周邊,因為草莓有時會使用農藥,蜂農要盡量降低風險;此外,草莓產季是每年12月至隔年3月,蜂箱放牧則是3月過後,產區和產季都錯開,謠言說法並不符合實際情況。

謠言三/草莓形狀奇特、大小不一、紅色不均、味道不甜,是因為用了膨大劑?

專家這樣說:膨大劑正確的說法是「激勃素」,是植物本身就有的生長激素,農民有時為了拉長果柄會使用激勃素,好讓果子能在植株葉片外面充分接受光照,使草莓外觀較紅,也有利於更完整授粉,避免果型不規則。
只不過要注意的是,激勃素雖然能讓果實較大,但如果使用過多,會導致果皮較薄易破、果肉空心鬆軟、遇水容易爛、不耐儲藏,也可由此判斷是否使用過量。但網路上流傳用來判別是否使用激勃素的方法有些並不正確:
●大小不一:吳岱融強調,不能直接用果實大小判斷是否使用激勃素,還要看是第幾期、第幾果支生長出來的果子,第一支長出來的果子本身就會比較大,旁支則較小。
●形狀奇特:和授粉是否完整有關。
●顏色不均:可能是因為照光不均勻。像是果柄周圍發白是因為綠色的蒂頭覆蓋住,光照受影響,導致偏白;也可能是品種本身特性,這個區域不容易變紅。
●味道不甜:甜度和施肥、氣溫比較有關係。
吳岱融強調,激勃素是植物生長的必要激素之一,任何蔬果都有這種激素,只是透過人為讓它的量增加,但對人體沒有影響,反而可能因為不耐儲存影響農民。

謠言四/泡過草莓的水變色,因為草莓被染色?

專家這樣說:草莓光是採收就很費工,基本上農民已經沒有餘力做染色這件事,吳岱融說。這是草莓本身的天然色素──花青素,而且草莓泡水後容易爛,尤其受凍、組織受傷後,遇水更容易崩解溶出,形成水中帶有紅色。

謠言五/正常草莓表面的小顆粒應該是金黃色?

專家這樣說:吳岱融解釋,草莓上頭的小顆粒是種子,會隨著果實膨大而跟著改變顏色。最一開始由綠轉為偏白、淡黃色,接著變紅,到了咖啡色已經過熟,所以也可以由此判斷草莓的成熟度,紅色階段是最佳賞味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