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17年9月29日 星期五

認識「顱內硬膜動靜脈瘻管」--台大蔡力凱醫師


特殊之中風篇


顱內硬膜動靜脈瘻管
(Intracranial dural arteriatovenous fistula)  蔡力凱醫師

    正常的血流由動脈會經過微血管至靜脈,若血流真接由動脈進入到靜脈,則為動靜脈畸型,顱內硬膜動靜脈瘻管既為顱內動靜脈畸型的一種。該瘻管位於硬腦膜,其血流多源自外頸動脈,但亦可由內頸動脈,椎動脈或大小腦動脈而來。而常見的靜脈引流為靜脈竇或皮質靜脈。此疾病就統計而言,女性要比男性好發,但相反地男性的症狀常常較女性要來的嚴重。目前此動靜脈瘻管被認為是後天的疾病,可能和之前的頭部創傷、手術、顱內靜脈竇栓塞等有關,不過事實上,很多患者是找不到病因的。病患的症狀和瘻管的位置息息相關,若是位於海綿體靜脈竇,則常見眼睛的症狀,例如眼睛紅腫外凸,視力模糊或因眼睛動作異常造成的複視。而若瘻管位於橫竇或乙狀竇,則常見和心跳一致的耳鳴。其它可能的臨床表現還包括頭痛、眼壓升高、腦出血、蜘蛛網膜下出血、硬膜下出血、缺血性腦中風或顱神經異常等等。基本上,病患表現症狀的嚴重度,和瘻管的位置和型態是有關的;通常在海綿體靜脈竇的瘻管症狀較輕,在大靜脈竇的次之,其它位置的相對的常較為嚴重,而Cognard 將顱內硬膜動靜脈瘻管分為五型,其臨床的嚴重度依次上升。 臨床診斷上,頸動脈超音波及穿顱超音波,頭部電腦斷層或頭部核磁共振檢查有約七、八成的機會會出現異常,但最終的診斷還是要靠血管攝影。在治療上,可分為局部血管壓迫,經動脈血管栓塞術,伽瑪刀及手術治療,至於病患適合何種治療,則和瘻管的位置,引流靜脈()為何,是否有回流及病患的症狀相關,患者需經血管攝影評估後,醫師們討論,決定最適合的療法,一般說來,治療的效果大多不錯。由於顱內動靜脈瘻管是有可能會復發的,病患最好持續於門診追蹤,並定期作超音波的檢查,以達早期治療的目標。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