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持續性治療, 能更有效控制疾病並延長壽命
****肺癌持續性治療, 能更有效控制疾病並延長壽命(饒坤銘)
肺癌在最近這幾年雖已躍升國人癌症十大死因之首, 但主要的原因可能還是發生率增加及平均壽命增加的關係。其實肺癌的治療, 特別是肺腺癌, 在最近這幾年當中有十足的進步。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口服標靶治療藥物, 對有基因突變的肺腺癌療效卓著外, 包括化學治療也有新的進展。在這麼多新藥物的支持之下, 目前至少有一半以上的病患可以存活超過一年以上。這樣的數據雖然仍令人不盡滿意, 但相較於以往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晚期肺腺癌病患可以存活超過一年, 也還算是往前邁進了一小步。醫界當然不會自滿於這樣的結果, 所以目前不論是治療初期藥物的選擇, 還是第一線治療無效時原因的分析, 並據以作為第二線藥物選擇依據等相關的研究, 都如火如荼的在進行中, 目標就是要讓我們的患者不只要活得更久, 還要活得更好。
在這幾年的癌症治療議題中, 有一項爭論已久的話題, 這個話題存在於包括肺癌及荷爾蒙接受器陰性的乳癌等幾種常見的癌症, 那就是當晚期病患接受化學治療且疾病獲得控制後, 是否可以暫停化學治療, 僅接受定期追蹤, 直到有惡化現象時, 再開始接受新的治療?
會有這樣的問題, 主要的原因在於晚期的病患, 要痊癒的機會不高, 但化療過程又相對辛苦, 無止境的治療, 若不能帶給病患更長的存活時間, 那麼這樣的治療是否值得? 倒不如給病患一個休息的時間! 而持續保持同一種藥物治療, 是否也容易產生抗藥性?
但另一種聲音是若給癌細胞休息的機會, 一旦反撲, 可能就來不及治療! 要解決這樣的公案,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將已有初步療效的病患分成兩組, 一組持續接受治療, 另一組則是先中止治療, 僅給予追蹤檢查, 等有惡化跡象時再予以治療, 最後再來分析這兩組病患癌症控制的情況與整體存活時間是否有所差異? 這樣的臨床試驗, 在2009年的美國癌症醫學會中已有成果發表, 並得到正面的結果。
在這個簡稱土星(SATURN)的臨床試驗中,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病患在接受過第一線藥物治療四次後, 沒有惡化的病患, 再分成兩組, 一組是給予標準劑量的得舒緩, 另一組則是給予沒有療效的安慰劑, 兩組都給予密切的追蹤。
最後的結果顯示, 在第一線化療後改接受得舒緩治療的病患, 不論是肺腺癌、鱗狀上皮細胞癌, 不論性別與種族, 不論是否曾抽菸, 整體疾病控制的情形都比吃安慰劑的病患來得好。更重要的是, 雖然這兩組病患在疾病再度惡化時都可以接受其他治療, 但曾接受得舒緩作為維持性治療的這一組病患, 整體存活時間仍比吃安慰劑這一組來的久。這樣的結果似乎已解決了長久以來爭論的議題, 那就是當肺癌病患接受第一線化療得到控制後, 可先改用副作用較少的治療方式作為維持性治療, 等到疾病再度惡化時再改回其他治療; 而使用維持性治療, 可更有效控制肺癌惡化的速度, 增加病患存活的時間。相類似的結果, 也可見於以化學治療藥物愛寧達(Alimta)作為維持性治療藥物的臨床試驗。
但不論是以得舒緩還是以愛寧達作為維持性治療藥物, 醫界還是有不同的意見。
第一, 這些維持性藥物都不是在第一次治療中證實已有療效的藥物中, 所以病患仍得”試看看”才知道到底有沒有幫忙!
第二, 觀念上這樣的試驗設計等於是接續用兩種藥來跟一種藥比, 勝之不武。
第三, 接受維持性治療的病患還是會有藥物的副作用, 生活品質或多或少會有影響。
第四則是台灣特有的限制 , 就是這兩類維持性藥物, 在第一線治療有效的情況下, 健保是不給付,病患若想接受這類藥物, 就必須自費, 因所費不貲, 常會令患者裹足不前。
不過, 不論如何, 至少目前已有足夠證據證明在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持續性的治療對整體疾病控制與生命的延續確實是有幫忙。
【撰文/長庚紀念醫院高雄分院血液腫瘤科 饒坤銘醫師】
詳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