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臟相關/「吃不胖+上腹痛」誤診為腸胃炎—檢查結果為「胰臟結石」
吃不胖+上腹痛」誤診為腸胃炎—檢查結果為「胰臟結石」
蔡經謙報導】察覺身體不對別總是拖到最後一刻才就醫!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於臉書專頁分享個案,一名50歲男性工作忙碌常常應酬,卻始終「吃不胖」還常有上腹部疼痛、腰痠背痛等症狀,由於被當作腸胃炎,治療無效,後來經胰臟內視鏡檢查,才發現是慢性胰臟炎,不僅胰臟已萎縮,內部還有滿滿的結石,已是胰臟癌的高危險群。
林相宏醫師說明,該患者胰臟被結石嚴重阻塞,連膽管都已阻塞,出現典型胰臟炎表現:
胰臟萎縮:引起糖尿病、無法吸收營養導致體重下降。
胰臟裡被大小結石阻塞:胰液排不出而發炎,導致疼痛。
胰臟慢性發炎會怎樣?不只6大症狀!醫揭一元凶
慢性胰臟發炎是胰臟因喝酒等因素導致胰臟纖維化所致,且恐引起一系列併發症。根據高雄榮總衛教資料,慢性胰臟炎的症狀包括:
疼痛:最常見症狀,疼痛感會在進食後更強烈,有時甚至需前傾、抱著膝蓋才能緩解
吸收不良:引起慢性腹瀉,且糞便中還有無法吸收的脂肪(脂肪便)
膽管阻塞:造成黃疸
胰臟偽囊腫(Pseudocyst)
脾靜脈栓塞:造成胃靜脈曲張甚至於出血
提升胰臟癌風險
亞東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黃種粹撰文進一步說明,胰臟酵素所負責分解的的食物種類相當廣泛,其中就包括脂肪。若因慢性胰臟炎導致脂質吸收困難,將會進一步阻礙脂溶性維生素吸收。比方說,若維生素A吸收不足,恐導致夜盲症。
值得注意的是,綜合林相宏醫師與國泰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戴鋒泉的資料,引發慢性胰臟炎的成因雖然複雜,但最大元兇就是「酗酒」,酒精會釋放出有毒物質,破壞胰臟。而其他因素包括:
血脂過高
基因變異
自體免疫疾病
營養不均
藥物
反覆急性發作,胰臟細胞因而受破
胰管結石沉澱而阻塞胰管,造成慢性發炎、疼痛
慢性胰臟炎結石手術有解,日常飲食技巧不容忽視
若已確診慢性胰臟炎,且有結石症狀,根據高雄榮總資料,可透過外科手術、內視鏡等方式取石、引流。除此之外,也應盡力戒酒、控制飲食,每天的脂肪總量應低於60g,並少量多餐,避免胰液分泌不良而產生疼痛。衛福部旗山醫院,則針對具體飲食菜單提出建議:
選用瘦肉:依序選擇雞胸肉、魚肉、鴨肉、牛肉、豬肉。
烹調方式:多利用蒸、煮、涼拌等不必加油的烹調方式。
避免產氣食物:如奶、豆類食物、韭菜、洋蔥、花椰菜、青椒。
長期低油飲食者,應補充脂溶性維生素 A、D、E。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