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18年11月17日 星期六

抗發炎食物報你知

膳食發炎指數(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 DII)是一個新的工具,用來評估個人整體飲食對身體發炎反應的影響。指數愈高表示所攝取的飲食愈具發炎效果,愈低則愈具抗發炎效果。是美國南卡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依據1950-2010所發表的文獻所歸納出來的工具。他們把原有近6000多篇,有關食物或食物成分與發炎反應相關的研究文獻,選出1943 篇。選擇的標準是:僅納入有明確發炎機制為標的研究文獻,若用細胞作實驗,則需有特定分子的訊息傳導。若在人及動物作實驗,則需有實驗檢驗的發炎指標為功效標的,含四種白细胞介素 (IL-1β, IL-4, IL-6, IL-10), 腫瘤壞死因子(TNF-α) 和 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等6個發炎指標。 
經整理分析歸納後,選出45 種膳食類別,一一估算其發炎效應的積分(如表一),積分愈高則愈具引發發炎反應,愈低則具抗發炎效果。這45 種膳食類別有的是食物 (如薑、 蒜),有的是食物的分子成分(青花素 胡蘿蔔素),或營養成分(蛋白質、 脂肪)。因為這是依據60年來近代科
學,既有的,也是所有的文獻所歸納的結果,才會有這些看似不對等的
膳食類別。雖不能視為齊全的膳食資料,但仍足夠含蓋多數日常食物的

重要成分。 
值得注意的是表中所列具抗發炎效果,亦即積數較低的,大多源於植物,有些是特定食物,但大部分是廣泛存在多種食物中成分。更值得注意的是,發炎效應積分最高的是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存在於那些食物?就是那塗在吐司上的奶油-60%,還有魯肉飯的豬油-40%。若攝取過多,就輾轉囤積於體內脂肪組織。我們的脂肪組織會釋放某些發炎物質,像是 白細胞介素−6(IL6)或腫瘤壞死因子(TNF),這都是可以加速
全身性發炎的因子。所以攝取過多的能量導致過重肥胖本身,也是發炎
的源頭。 
有了這些食物類別的發炎效應的積分後,就可收集個人飲食的習慣或資料,來估算每人飲食中所含的發炎指數有多高,並探討膳食發炎指數與疾病的關係。自2013年首篇提出膳食發炎指數的文章發表至今,研究人員已將工具應用於多種疾病的風險探討,主要針對一些已被觀察到與發炎相關的疾病。研究者將過往有收集詳細飲食資料的臨床或公衛研究,再次分析估算每一病人其膳食發炎指數後,與疾病做交叉分析。 
在短短兩三年內,不下數十篇文章,已指出攝取發炎指數較高食物,確實能顯著提升多種疾病的罹患風險,如直腸癌,前列腺癌,肺癌,心血
管疾病,糖尿病等的。這些研究的重要意義,在於以臨床資料,再次佐
證醫學上兩個重要論點,一是發炎與多種慢性病是相關的。另一是飲食中的成分,可以調解身體的發炎作用。 

在洞悉了飲食與發炎及疾病三者的聯繫後,未來應用性的營養臨床研究會有更具體明確的方向,而養生膳食,則必需能建立在生理與分子機制的科學基礎上,才有賣點。同時這些知識的累積,也逐漸會帶動消費者
未來對食物的履歷,食品的標示,有更多面向的考量與思維,進而也會促發食品法規的更新,使其更貼近個人化的健康需求。 

更多內容及膳食發炎指數圖表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