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新救星--「可吸收血管支架」降低心血管再狹窄率
〔記者邱宜君/台北報導〕
「冠心病」新救星--「可吸收血管支架」可降低心血管再狹窄率,台灣己領先各國核准使用。
世界衛生組織去年調查,冠狀動脈疾病已是全球頭號死因,除了繞道手術,侵入性較低的技術日新月異,1977年氣球擴張術問世以來,裸金屬支架、塗藥金屬支架陸續出現,卻始終難以避免金屬異物長期刺激所引發的血管再狹窄。不過台大醫院臨床試驗發現,最新的「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可重建血管支撐力,又沒有異物殘留,可將一年後再狹窄比率從3.2%降到1.8%,效果比最高級的塗藥支架還要好。
台大醫院心導管室主任高憲立(左起)、副院長黃世傑、心血管中心主任林俊立、病友劉先生,為台灣領先國際的血管支架技術按讚。(記者邱宜君攝)
病友劉先生(右)感謝台大醫院心導管室主任高憲立為他安裝領先國際的血管支架。(記者邱宜君攝)
台大心導管室主任高憲立表示,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的結構與金屬支架類似,最大特點是材質,利用可被身體完全水解、吸收利用的乳酸聚合物,這是血管支架的第四個里程碑。
當支架放置完成後,血管發炎、修復的過程大約需要6個月,之後就不需要繼續支撐,此時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也會開始被水解、變薄,結構強度慢慢減弱,直到兩、三年後完全消失,讓血管回到自然狀態。
台灣2012年起加入全球多中心研究計畫,占全球收案量的10%,舉足輕重。台大醫院為國內34位病人安裝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結果最高級塗藥支架在1年後的再狹窄率是3.2%相比,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只有1.8%。目前美國、日本實驗進度較慢,尚未核准使用,台灣進度領先,與歐洲各國一樣已核准使用,價格大約是12到13萬元。
標籤: 心血管,醫療新知,全吸收血管支架,動脈狹窄, 冠心病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