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13年2月22日 星期五

「米食」學問大,如何健康吃「米食」


米食吃法更多元 攝取營養更健

受到飲食西化影響,稻米含有完整且均衡的營養,是人體熱量主要的來源,

適合各年齡層族群使用。稻米含有75%醣類(碳水化合物),可提供人體主要能量來源。

相較於小米、大麥、玉米、高粱等其他糧食榖物,稻米不需經過磨粉、額外添加油脂及糖、

發酵、烘培等多種精緻化的加工過程,營養損耗低,適合各年齡層使用。

1碗米飯約有280大卡的熱量,與1.3~2片土司麵包的熱量相等,

卻可提供高於白麵包1.38倍的飽足感,是日常生活最佳主食選擇。

此外,稻米中約有6~8%的蛋白質,此一米蛋白質為植物性蛋白質,蛋白質利用率及消化吸收率

均較其他榖類蛋白質更高,必需胺基酸含量更加豐富。多吃米飯,以米蛋白質取代部分動物性蛋白質,

相對也能減少動物性脂肪的攝取量,對心臟、血管較不易造成負擔。稻米中的離胺酸含量略低,

在飲食中與富含離胺酸的黃豆、豆腐等豆類食品搭配,可獲取完整營養。

慢速分解澱粉及抗解澱粉有助減少熱量吸收

宜蘭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陳時欣表示,澱粉依照人體中消化速率可分成快速消化澱粉、慢速消化澱粉

和抗解澱粉。慢速分解澱粉在人體小腸中分解時間長,抗解澱粉則不被小腸分解及吸收,

二者皆可減少熱量吸收,提供飽腹感,並維持穩定的血糖。

米飯及米食在適度的烹調及加工處理下,可提高慢速分解澱粉及抗解澱粉含量;冷卻後的隔夜飯、

壽司及用100%在來米製成的米粉絲、粿仔條等米食點心都含較高的慢速分解澱粉和抗解澱粉。

台灣人食米量減少卻越來越胖

台灣人誤以為米食沒營養、容易發胖,米量逐年越吃越少,但卻越來越胖。而喜歡吃米食的「澱粉控」日本人,

至今每人一年還可以吃掉57公斤的米(比台灣人多九公斤),但日本人的身材仍舊是先進國家中最苗條的,

絲毫不因為吃米食而變胖。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系主任陳俊榮指出,在減重期間刻意避開米飯的攝取,

而改吃大量肉類,身體在缺乏提供主要熱量的醣類之下,將會被迫去燃燒脂肪,取得熱量。

這時,減重者可以在短時間內會看到自己體重變輕,但其實那只是身體脫水的現象,身體燃燒脂肪不完全,

即會產生酮體,進而造生酸中毒,傷害肝臟與腎臟功能。

糖尿病友更需要吃米食 

壢新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林盈光常常跟糖尿病患教育,「你們要吃三餐,不吃正餐的話,身體的熱量不足、

營養不夠,反而對身體產生更大的傷害。而且可以吃米飯,米飯會提供糖尿病人身體所需的主要熱量,

油脂與肉類的攝取量則是適可就好。記得要只吃八分飽,一定多運動消耗熱量!」

糖尿病友控制血糖,並非禁吃含糖食物,而是控制份量與熱量。林盈光提醒糖尿病友選擇醣類食品得小心,

因為像麵包、蛋糕、餅乾等加工類食品,在加工過程中添加20%~30%的油脂及砂糖,

並不符合糖尿病患「少糖、少油」的飲食原則。

糖尿病的衛教營養師建議糖尿病友,主食吃富含纖維質的糙米飯,飯後產生的血糖高點較低,較有飽足感。

同時,糙米中也有豐富的不飽合脂肪酸、鉻等有一人體的物質,能促進脂質、糖代謝的物質,幫助控制血糖。

林盈光指出,初期、中期的糖尿病患可以吃糙米飯當主食,但後期病人因神經病變的緣故,導致腸胃蠕動功能變差,

建議這時應選擇比較好消化的白米飯,或是透過營養師的指導混搭白米、糙米比例適量的米飯。

本文張引用至:康健雜誌2011年6月151期雜誌 www.commonhealth.com.tw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