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石須小心,易引發腎臟癌
記者許素蘭/苗栗報導
泌尿道結石在台灣是一個很常見的疾病,夏季天氣悶熱,民眾排汗量增加或是長時間待在空調環境裡,水分流失多、喝水量又不足,每年夏天更加是結石發生的高峰期,一旦出現腰痛、排尿疼痛、血尿等症狀,應盡速就醫。醫師強調,泌尿道結石若延誤治療,恐因結石阻塞泌尿道導致發炎,引起腎臟發炎、萎縮,損及腎臟功能,甚至需要洗腎及引起腎臟癌。
大千醫院泌尿科醫師吳亞伸指出,許多患有泌尿道結石的患者,多年來長期因反覆的結石常至泌尿科門診就醫,確診罹泌尿道結石初期,患者多會積極治療,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後,便逐漸轉為消極治療,或等到結石疼痛復發才又尋求醫師協助。研究認為結石引起的慢性發炎及刺激是引起癌病變最可能的原因。文獻上報告指出約有百分之四至五泌尿道癌病變為腎盂上皮細胞癌,麟狀上皮細胞佔其中百分之六至十五,而這些病人卻百分之百合併有結石的病史。
正所謂結石需小心,長期下來也可能引起腎臟病變,雖然,某些人卻也可以與結石相安無事而共存,無症狀的尿路結石不容易發現,甚至患者終身未察覺也有可能,但卻也可能因為結石而轉成惡性腫瘤。所以結石痛,須盡快看醫生;不痛,也須定期給醫生檢查才是。
兩個月前,苗栗地區發現兩例少見的疾病。八十二歲的鍾老太太,結石超過卅年病史,因卅年前的手術造成輸尿管的阻塞,殘留的腎結石與身體共存了許久,背後的腎引流管也造成了生活的不方便。上兩個月發現腎臟轉成上皮細胞惡性病變,所以決定手術切除右側腎臟,與取出裡面的殘留結石,術後恢復狀況相當良好。另一個七十九歲的賴老太太亦是腎臟有鱗狀上皮細胞癌病變,遺憾的是癌細胞已轉移而無法手術。
吳醫師表示,有結石病史的人需每年定期的檢查,一發現結石,馬上治療,根據患者結石位置不同 取石方式也不同,直徑小於零點五公分的結石,大約有九成以上可以自行排出。腎結石部分若小於二點五公分可以選擇低侵襲性的「體外震波碎石術」,大於二點五公分或者較複雜的結石,就必須進手術房以「經皮腎造廔截石術」或者以傳統手術取出石頭;輸尿管結石與膀胱結石,則需以泌尿內視鏡經由尿道逆形而上,將石頭擊碎後取出。
泌尿道結石的患者往往容易再發,因此要從飲食及日常的生活習慣著手去預防結石,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每天至少攝取三千毫升的水份,保持一天的尿量在二千毫升以上,應從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憋尿、多補充水分,才是預防泌尿道結石最簡單及有效的方式。
標籤: 結石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