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別頭暈目眩:診治眩暈聖經 楊怡祥醫師 著
楊怡祥醫師的故事
迷路之途 楊怡祥
[眩暈權威 楊蓮生 楊怡祥 楊怡和 父子三傑 ]
我從三十年前還在當學生的時候開始,就對平衡神經學特別感興趣,那時臺灣唯一研究眩暈的地方是「台北鐵路醫院」,幾乎所有關於眩暈的疑難雜症都轉介到那裡接受診治。一到寒暑假,我就應家父之命每天跟著見習,故得以比一般醫學生更早接觸這門深奧、容易令人「迷路」的學科。我仔細觀察發現,該院的耳鼻喉科是在院長楊蓮生到任後才開始茁壯,一九六三年又率先成立眩暈科,整整費了二十年時間才成為全台首屈一指的眩暈診療中心;可見以後如果也想在這個領域發展,勢必得花費更多精力。因此當時的願望就是畢業後能留在鐵路醫院,好「不勞而穫」接收這些寶貴、龐大的醫療資源,不必踏上艱辛的創業之路。
但家父說:「哪能父子都在同一科看診!何況眩暈病患也沒有多到能養活我們倆的程度。」執意把我送到國外進修。於是先赴美國哈佛大學,一九八六年結束耳神經病理學研究員一職後,轉赴日本埼玉醫科大學平衡神經科擔任專攻生,那時才驚訝地發現眩暈病人竟然那麼多。在同一時期,台北鐵路醫院的眩暈患者一天頂多三、四十名而已,而埼玉醫大在鄉下,離東京約一個半小時車程,需轉三次火車才能到達,可是從全國各地來就診的眩暈病患,平均每天都超過兩百人,占埼玉醫大附屬病院每日門診量的一半以上;為了紓解看診壓力,院方特別把眩暈門診從耳鼻喉科分出來,獨立成「平衡神經科」。
為什麼眩暈病患那麼多?指導教授?田英治說:「這樣還不算多,因為這裡是鄉下,交通不便,你回臺灣後若在台北看診,眩暈病人一定會多得像關之原之戰中,武田信玄與德川家康所佈陣的人馬。」我難以置信地跟著?田教授門診、查房、開會,從他那兒學到眼振電圖、電腦斷層掃描及血管造影之判讀,深感獲益良多。因為原先家父教給我的只是觀察患者有無眼振,到了埼玉醫大才知道人家早已超脫觀察眼振的境界,開始研究多采多姿的異常眼球運動;從眼球運動就可以判定病人有無腦瘤、會不會死,甚至預知眩暈患者三年後會發病,使我眼界大開,從一個只知道內耳的耳鼻喉科醫師,進入小腦的研究領域,成為專治眩暈的平衡神經科醫師。
?田教授已經累積了三十年功力,看過的眩暈病例之多,放眼世界敢說無人能出其右,我天天跟在身旁,承他無私指導,幾乎看盡所有眩暈症狀,沒有一種被難倒,當時我還不到三十歲。?田教授認為我已經足堪獨當一面,就贈送一個立軸屏風當作「出師」賀禮,上面的圖案正是關之原戰場人馬雜沓的景象。我懷著雄心壯志返國,想起父親的諄諄告誡:「不要想靠看眩暈吃飯」,不禁忐忑不安起來。
......詳全文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95685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