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t A to Z --- 膳食養生密碼

You Are What You Eat 大家都耳熟能詳, 令人驚訝的是人們總是吃錯食物,
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之間就吃出毛病來了.
怎麼吃才正確令您關切嗎? 沒關係, 來, 讓 Diet A to Z 和您一起分享膳食養生的秘密 !

2018年6月1日 星期五

千面人「鼻咽癌」--態樣多變,小心察覺

千面人鼻咽癌
耳鼻喉科主任 郭文烈副教授
 陳先生,四十七歲,一年來覺得右耳有脹脹之感,聽力也有所損失,診所醫師告之有「中耳炎及中耳積水」現象,病人每次接受中耳腔抽水後,便覺得聽力馬上恢復也無耳塞現象,後來因覺得常常抽水也是很麻煩,乃接受醫師的建議裝置中耳通氣管,讓中耳腔的積水,直接流到外耳。但不久後便發現流出來的液體有血水,病人恐慌,就趕快到高醫就診,結果發現鼻咽腔靠近耳咽管處有一半公分大小的腫癌。
 李小朋友,今年九歲,頸部有一兩公分大小的腫塊約有半年,診所的醫師診斷為頸部淋巴腺炎,雖經吃藥打針,但仍不起色,醫師乃告之「小朋友之免疫系統比較敏感,稍有感冒,頸部淋巴腺便會腫脹,且不易消失,年紀這麼小,不會有惡性腫瘤的」,但因腫瘤愈來愈大,乃至大醫院就診,經醫師以「纖維內視鏡」檢查後,駭然發現竟是鼻咽癌。
 王太太,三十五歲,有中度近視,近幾個月來有複視現象,眼科醫師診治後發現有第六對腦神經之麻痺,乃趕快介紹其至耳鼻喉科檢查,結果是鼻咽癌侵犯了腦神經。
 張先生,六十五歲,這半年來常腰酸背痛,骨科醫師告訴他有「風溼症」,吃藥打針也沒什麼效,一星期前不小心稍為滑倒,竟然大腿骨折,骨骼掃描結果是多發性骨轉移癌,照會耳鼻喉科醫師,終於發現禍首是鼻咽癌。
 鼻咽癌是一個老生常談的疾病,但因它的變化多端,使得病人,有時甚至醫師也常常忽略了它的存在,耽誤了治療的時刻。鼻咽癌的症狀很多,若先發生流鼻血,則病人警覺性會較高,但若如上文所述的單獨中耳積水、頸部腫塊、複視、骨折則確實不易很快地被診斷出來。因此有中耳炎、中耳積水、耳鳴的病人,一定須先檢查鼻咽腔。頸部的腫塊,在台灣也一定先要想到鼻咽癌,很不幸地,在台灣的鼻咽癌病人常等到頸部腫瘤四、五公分大時才會被轉到耳鼻喉科。更糟的是頸部常已被劃了一刀做了病理切片,這樣對於以後的治療是很不好的。
 鼻咽癌發生的平均年齡依本科統計約為四十六歲,比口腔癌早了六歲,比喉癌早了差不多十二歲,在台灣最年輕的鼻咽癌病人是三歲,所以實在不可因年紀小而忽略了癌症的存在。以頸部腫瘤因素被診斷出鼻咽癌的病人約佔五十%以上,可惜的是這些都已屬於第三期了。當鼻咽癌侵犯第六對腦神經時,則眼睛就會有複視現象,即俗稱「鬥雞眼」;若侵犯了第五對腦神經則會有臉部麻木感;侵犯了第十二對腦神經則舌萎縮、舌運動不良導至吃東西容易嗆到的現象。鼻咽癌的遠隔轉移,最容易發生在骨骼,尤其是脊椎骨,也常因如此而被當做「風溼症」治療;其次容易轉移的地方是肝臟及肺臟。

 鼻咽癌的初發生率在台灣約為每十萬人有五至八人,全國一年約有壹仟兩佰人,高醫每年約有一百二十人。高醫幾年前即已組織了「鼻咽癌病人聯誼會」,提供病人各項資訊,並聯絡病人間之感情,使大家互相安慰、鼓勵。

標籤: